A. 张艺谋都有哪些获国际大奖的电影
一、《金陵十三钗》
第69届金球奖 电影类 最佳外语片(提名)
第6届亚洲电影大奖 最佳导演(提名)
十三、《秋菊打官司》
第49届威尼斯电影节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奖
第1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最佳导演(提名)
第49届威尼斯电影节 主竞赛单元 金狮奖
十四、《菊豆》
第43届戛纳电影节 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
第6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十五、《红高粱》
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金熊奖 最佳影片
第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最佳导演(提名)
B. 历届金马奖影帝及获奖作品是什么
1,赵 雷 (1次)
1966年 第四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西施 导演:李翰祥
2,姜大卫 (1次)
1970年亚太影展第十六届 报仇 导演:张彻
3,谭咏麟 (1次)
1981年 第十八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假如我是真的 导演: 王童
4,许冠文 (1次)
1982年 第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摩登保镖 导演:许冠文
5,艾 迪 (1次)
1982年 第十九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边缘人 导演:章国明
6,麦 嘉 (1次)
1983年 第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最佳拍档 导演:曾志伟
7,洪金宝 (3次)
1983年 第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提防小手 导演:洪金宝
1988年 亚太影展第三十三届 七小福 导演:罗启锐
1989年 第八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七小福 导演:罗启锐
8,梁家辉 (3次)
1984年 第三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垂帘听政 导演:李翰祥
1990年 第二十七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爱在他乡的季节 导演:罗卓瑶
1993年 第十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92黑玫瑰对黑玫瑰 导演:陈善之(刘镇伟)
9,李修贤 (2次)
1984年 第二十一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公仆 导演:李修贤
1985年 第四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公仆 导演:李修贤
10,周润发 (6次)
1985年 亚太影展第三十届 等待黎明 导演:梁普智
1985年 第二十二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等待黎明 导演:梁普智
1987年 第六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英雄本色 导演:吴宇森
1987年 第二十四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秋天的童话 导演:张婉婷
1988年 第七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龙虎风云 导演:林岭东
1990年 第九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阿郎的故事 导演:杜琪峰
11,郑则仕 (3次)
1986年 第五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何必有我 导演:郑则仕
1997年 第十六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三个受伤的警察 导演:赵崇基
1997年 第二届香港金紫荆奖 三个受伤的警察 导演:赵崇基
12,狄龙 (1次)
1986年 第二十三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英雄本色 导演:吴宇森
13,万梓良 (1次)
1988年 第二十五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大哥大 导演:蔡扬名
14,张国荣 (2次)
1991年 第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阿飞正传 导演:王家卫
1995年 第一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奖 东邪西毒 导演:王家卫
15,曾志伟 (1次)
1992年 第十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双城故事 导演:陈可辛 李志毅
16,周星驰 (4次)
1992年 亚太影展第三十七届 审死官 导演:杜琪峰
1996年 第二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奖 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 导演:刘镇伟
1996年 第一届香港金紫荆奖 大话西游之仙履奇缘 导演:刘镇伟
2002年 第二十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少林足球 导演:周星驰 李力持
17,成龙 (2次)
1992年 第二十九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警察故事3之超级警察 导演:唐季礼
1993年 第三十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重案组 导演:黄志强
18,黄秋生 (5次)
1994年 第十三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 导演:邱礼涛
1999年 第十八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野兽刑警 导演:陈嘉上 林超贤
1999年 第五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奖 野兽刑警 导演:陈嘉上 林超贤
1999年 第四届香港金紫荆奖 野兽刑警 导演:陈嘉上 林超贤
2003年 第九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奖 无间道 导演:刘伟强 麦兆辉
19,梁朝伟 (8次)
1994年 第三十一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重庆森林 导演:王家卫
1995年 第十四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重庆森林 导演:王家卫
1998年 第十七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春光乍泄 导演:王家卫
1998年 第三届香港金紫荆奖 春光乍泄 导演:王家卫
2000年 第五十三届戛纳电影节 花样年华 导演:王家卫
2001年 第二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花样年华 导演:王家卫
2003年 第八届香港金紫荆奖 无间道 导演:刘伟强 麦兆辉
2003年 第二十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无间道 导演:刘伟强 麦兆辉
20,乔 宏 (2次)
1996年 第十五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女人四十 导演:许鞍华
1996年 第一届香港金紫荆奖 女人四十 导演:许鞍华
21,吴镇宇 (4次)
1997年 第三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奖 旺角摣fit人 导演:查传谊
2000年 第六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奖 爆裂刑警 导演:叶伟信
2000年 第三十七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枪火 导演:杜琪峰
2001年 第七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奖 公元2000 导演:陈嘉上
22,谢君豪 (1次)
1997年 第三十四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南海十三郎 导演:高志森
23,刘青云 (3次)
1998年 第四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奖 高度戒备 导演:林岭东
2000年 第五届香港金紫荆奖 再见阿郎 导演:杜琪峰
2002年 第八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奖 绝世好Bra 导演:梁柏坚
24,刘德华 (2次)
2000年 第十九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暗战 导演:杜琪峰
2001年 第六届香港金紫荆奖 阿虎 导演:李仁港
25,黎明(1次)
2002年 第三十九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三更之回家 导演:陈可辛
统计:
0.三十岁之前拿影帝的极少,大约只有姜大卫(23岁),谭咏麟(29岁) ,梁家辉(26岁)做到过,香港男演员收获奖项的黄金时间是30-45岁之间;
1.梁朝伟8次,周润发6次,黄秋生5次,周星驰4次,吴镇宇4次,洪金宝3次,郑则仕3次,梁家辉3次,刘青云3次--以上9人获奖次数最多当无疑义;其中周润发更是与五个导演合作五部,梁朝伟则是四部电影均拿两个,
2.王家卫8次,杜琪峰5次,陈嘉上4次,刘镇伟3次--以上4人为推出影帝人次最多导演;
3.徐克,王晶,韦家辉,尔东升,张之亮,关锦鹏,马楚成,陈果,严浩,吴思远,方育平等人没有推出过本土影帝;
4.获奖时年龄最大者为乔宏,他参演过许多国际影片,凭《女人四十》领奖时已是68岁
C. 如何理解女明星走秀时蹭红毯或者摔跤的举动
每年戛纳红毯这个话题都会上热搜。所以没名气的,还有那种十八线网红,老百姓都不认识的去混熟脸。
,比如最常见的就是摔跤,尤其是女明星,喜欢穿长裙,恨天高,一不小心踩到裙角就摔倒了,尴尬至极。还有些女星故意摔倒,就为了博眼球上位现在好多类似这种,不好好努力只想着走歪门邪道。先借钱整容,然后找干爹资金支持,去蹭红毯。回来在朋友圈,微博,小红书上晒自己也是走过戛纳红毯的人。实际上就是一透明。如果没有假摔的丑态,娱乐稿边边角角提一下这个蓝衣女子。连人都看着脸盲,更不知道姓啥名谁,演过什么作品。 特别鄙视这种人,希望以后的戛纳还是好好把关,不要什么野鸡都能去,这让那些影帝影后的脸往哪放,说出去名声都败坏了。 真正的明星是不会假摔的。在这种场合更会注意仪容仪表仪态,只有这种谁都不知道的才会以为假摔就可以上头条,被大家知道,增加点击量。
D. 第七十一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得主
第七十一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得主是东亚代表是枝裕和凭《小偷家族》摘得金棕榈奖
《小偷家族》感动无数人,
破旧的屋檐下,一家六口笑容灿烂,相互依偎着仰望夜空。六个毫无血缘关系的社会边缘人,组成了一个家庭,他们以偷窃的方式补贴家用,还偷来了彼此最珍贵的亲情与爱。在电影《小偷家族》中,一群毫无血缘关系的人拼凑成为一个家庭,并在这个残酷的社会中,成为彼此最有力的支撑,给予彼此最珍贵的爱。明明是一群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却互相给出了自己的真心,这样“没有血缘的爱”来得平静却深切,看似平淡却异常真挚,消无声息却早已占据你的心。他们有最纯真的爱,而这份爱,也是他们生存的希望。最质朴的爱,能偷心,最好的电影,值得反复回味。
E. 历届奥斯卡影帝影后
珍妮.盖诺(第一届)
二十年代美国著名女演员,原名劳拉盖纳, 1906年10月6日生于费城,逝于1984年9月14日,因患肺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沙漠医院病逝,终年77岁。她曾在1982年遭车祸而受重伤,伤势一直没有痊愈。猝然去世时,就连丈夫也未能跟她见上一面。
珍妮在第一届奥斯卡奖最佳女主角的角逐中,不是以一部作品,而是以三部作品优胜于格露西娅史璜逊、路易丝德华塞等强劲对手而摘取桂冠的。她的名字在提名名单中竟出现了三次,可见其演技多么精湛。获奖那年,她才22岁。领奖时她激动万分,热泪盈眶,连声向一起拍片的同行表示感谢。她事后回忆当时的情况说:“我当然很激动,特别是见到了道枯拉斯范明克,格外激动。要是当时我能知道获学院奖几年后意义如此重大的话,那还会更加激动。”
珍妮盖诺一生共拍过34部影片。她对自己在影界的地位感到满意。奥斯卡的地位越来越高,常常被看成是国际影界的最高荣誉。自然,作为首届获奖者的盖诺,也为自己成为国际影坛的知名人物而感到自豪。她深知,获得这一历史性的荣誉是她的幸福。
1938年,这位演技超群的女伶同米高梅影片公司的服装总设计师吉尔伯特亚德里安结婚。不久,她告别影坛,和丈夫定居在纽约。
1957年,她重返银幕,拍摄了《狂妄》等影片。以后又转入舞台,在纽约等地公开演出。
1959年,她的丈夫去世,盖诺作出了永远结束艺术生涯的决定。
1961年,她和制片人保罗格雷戈里结婚,两人非常幸福,直到她不幸逝世。
玛丽.碧克馥(第二届)
默片女演员,是美国早期的电影明星,极盛时期曾是全世界美最富有、名气最大的女人,也是“联艺”影业公司的创立成员之一,1928年以《卖得风情》一片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瑙玛.希拉(第三届)
瑙玛.希拉于1900年8月10日生于魁北克省的蒙特利尔市。1920年她在《偷窃者》中的表演引起了制片人欧文撒尔伯格的注意,1923年,在后者的努力之下,希拉与米高梅公司签定了长期协议,并与1927年下嫁欧文。1936年撒尔伯格去世后,希拉在电影表演、执导和选片方面的运气一落千丈。影星莉莲赫尔曼曾评价希拉有一张“思索着的面孔”。其兄道格拉斯希拉是资深录音师,亦是数项重要电影声效创新的先行者。
玛丽.德雷斯勒(第四届)
德雷斯勒于1868年生于安大略的考伯格,原名玛丽.莱拉。1883年,她迷上了表演,加入了一家巡回演出剧团,开始了她的演艺生涯。
随着“提丽的噩梦”等一系列剧作,德雷斯勒步入了百老汇的闪光灯下,但1994,幸运之神的召唤却来自好莱坞。她的第一个突破是与查理卓别林在“提丽的痛心罗曼史”中演对手戏。在1930年,她与葛丽泰嘉宝合作出演了“安娜克莉丝蒂”,这部片子标志着莱拉演艺生涯的高峰,并在1931年为她带来了奥斯卡大奖。她在从艺不久就改名为玛丽.德莱斯勒,这个来自考伯格的高大方颚女子从此成为好莱坞最出色的喜剧女演员之一。莱拉于1934年逝世,死后被葬在加州的圣塔芭芭拉。但时光转逝,物人两非,如今莱拉的墓地已经不复可寻。
海伦.海丝(第五届)
海丝生于1900年,逝于1993年,堪称美国戏剧界第一夫人的海丝在电影方面同样成绩不俗——她曾获两项奥斯卡大奖,参演的获奖影片分别为《断肠花》和《机场》还是第一个获得“娱乐三重冠”的演员,除了奥斯卡,海伦还曾一揽两项托尼奖,一项葛莱美奖和一项艾美奖。如果你对她的演唱实力没什么印象,至少还值得一提的是,她还曾获1976年葛莱美最佳诵读录音奖(在“美国大档案”中的独白陈述)。
凯瑟琳.赫本(第六届、第四十届、第四十一届、第五十四届奥斯卡影后)
凯瑟琳.赫本1907年5月12日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市,于2003年逝世。赫本的演艺生涯长达半个世纪,曾4获奥斯卡影后桂冠、8次获提名,是得奖次数最多的“最佳女主角”。她获奖的四部影片分别是《艳阳天》(1933)、《猜一猜谁来赴晚宴》(1967)、《冬天的狮子》(1968)和《金色池塘》(1981)。
克劳黛.考尔白(第七届)
克劳黛.考尔白生于1903年法国巴黎,原名丽莉.克劳黛.乔乔恩,逝于1996年。克劳黛很小时就随父母来到了美国。在高中时开始出演校园戏剧,几年后开始在百老汇舞台剧中饰演一些小角色。因喜爱表演,她决定以此为毕生追求。1927年,她在纽约派拉蒙电影工作室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无声电影。随着有声电影逐步取代默片,克劳黛在同年拍摄了“爱上迈克”。瓜子脸、生动的大眼睛和高雅迷人的举止使得克劳黛能够在不同的角色中大展拳脚。她的百变风格又使她能够在众多一流影片中出演主要角色,克劳黛成了当时的票房明星。
蓓蒂.戴维丝(第八届、第十一届奥斯卡影后)
戴维丝生于1908 马萨诸塞的洛厄尔,逝于1989年。尽管很小时蓓蒂就梦想成为一名演员,但她早期努力的结果却不尽人意。她因被认为“不真诚”而被伊娃勒葛琳的曼哈顿市剧团拒之门外。后来蓓蒂被约翰默里安德森的戏剧学校录取,从此走上星途。蓓蒂的第一次正规舞台表演是在“百老汇内外” 中,而她的第一个百老汇表演却是在1929年的“破碎的盘子”和后来的“坚固的南方”中。1930年,她被环球电影工作室聘用,但后者觉得蓓蒂缺少明星天分,因而在1932年推荐蓓蒂转签了华纳兄弟公司。蓓蒂的第一个主要角色是在“饰演上帝的人”中,她的成名作是“人性枷锁”。
费雯丽(第十二届、第二十四届奥斯卡影后)
费雯丽,1913年出生在印度大吉岭镇的一个英国股票经纪人家中,母亲是爱尔兰人。1920年她随父亲回到英国,后在教会学校学习。其中她对艺术最为感兴趣。15岁那年,她随父亲到欧洲旅行。1931年,她要求进皇家戏剧艺术学院学习。在学校认识了温文尔雅的男青年霍尔曼,经常与之约会。1932年费雯丽与霍尔曼结婚。婚后她一度很幸福,但她执着的献身艺术,不愿意被家庭所束缚,生下一个孩子后,她就忍不住要求演电影。偶然的一个机会,她在《贞洁的面纱》中的表演被舆论认为是一颗新星的出现。突然的成功使她下定决心弃家从影。1940年8月,费雯丽在拍完《魂断蓝桥》后与著名演员奥里佛结婚。婚后他们过了幸福的20年。费雯丽始终一往情深地爱着奥立佛,但奥立佛背叛了她。1960年12月,他们办理了离婚手续。费雯丽因此受到沉重打击。1967年7月7日病逝于伦敦的公寓中。按她的遗愿,她的角膜捐献出来,遗体火化。
琴逑.罗杰斯(第十三届)
罗杰斯原名弗吉尼亚凯瑟琳麦克马斯,她于1911年7月16日生于密苏里州。琴逑童年遭遇坎坷,11岁时父母分居,她随母亲一同搬至祖父母,其后曾两次被父亲绑架。十几岁时在凯瑟琳曾在广告片中担任过一些角色,14岁时获德州查尔斯顿舞蹈比赛冠军。当时她仍热衷于演戏,参演了一部名为《琴逑.罗杰斯》的歌舞剧,从此以此为艺名。在1925年至1928年间,该歌舞剧得以在全国进行巡回演出。在纽约巡演时,好运降临到了琴逑头上,她在百老汇《极速》中获得了一个角色,从而能够和派拉蒙公司签订协约。
在1930年早期,她只是在一些影片中饰演小角色,直到1933年,她和弗瑞德艾斯泰尔合作主演了《飞向里约热内卢》,这部影片标志着琴逑事业的真正开始。在其后十多年中,她和弗瑞德一同出演了11部电影(其间她还拍了其他影片),包括几部稀奇古怪的喜剧,如《未婚妈妈》,《主与副》。她的最后一个电影角色是在1965年的《哈洛》中。她饰演简哈洛的母亲。其后她重返舞台,直到1984年才最终退出。1995年琴逑在加州逝世,享年83岁。
琼.芳登(第十四届)
琼.芳登生于1917,原名琼.比沃尔.哈维兰德。十几岁时,在西岸演出公司的组织下,她开始以琼.伯菲尔德的艺名走上舞台。在1935年她的第一部影片《女士不多》中,她以此艺名出演了一个小角色。在两年多的舞台生涯之后,她以琼.芳登的艺名再次出现在一些低成本的艺术电影中,其中尚值得一提的是与弗瑞德.艾斯泰尔合演的《受伤的闺女》和与小道格拉斯.费尔班克斯合演的《古庙战茄声》。在1940年初期,芳登主要凭借两部希区柯克电影进入了个人演艺生涯的全盛期——“蝴蝶梦”(Rebecca,1940)和《恒久的宁芙》,使芳登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演员的提名,之后又是希区柯克的《深闺疑云》最终把芳登送上了奥斯卡的最高领奖台
葛丽亚.嘉逊(第十五届)
嘉逊生于1903年,逝于1996年。对影迷们来说,演艺生涯后期的嘉逊是优秀的代名词,她饰演了众多为大家所津津乐道并喜爱的电影角色,如《万古流芳》,《傲慢与偏见》,《忠勇之家》,《鸳梦重温》和《居里夫人》。她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受欢迎的女演员之一,我们无法一一列数她所获得的提名和相应奖项,一个事实已经足以证明她的受欢迎程度——她被11个国家授予“最受观众喜爱的演员”和“最佳女演员”荣誉。
珍妮弗.琼斯(第十六届)
珍妮弗.琼斯生于1919年3月2日,真名菲莉丝.弗洛拉.伊斯莉。她是在电影工作室体系下由制片人大卫.塞尔兹尼克一手捧红的美国女演员。1946年,珍妮弗出演了塞尔兹尼克制作的电影《阳光下的决斗》。珍妮弗生于俄克拉荷马州的塔尔萨市,她的第一次婚姻是与演员罗伯特.沃克,并与其生有两子,两个儿子后来都成为了演员。珍妮弗和罗伯特1944年离婚,1949年,珍妮弗嫁给了塞尔兹尼克,即上文提到的大名鼎鼎的制片人,珍妮弗与大卫相守到1965年后者的逝世,之后他们的女儿玛丽.珍妮弗自杀,这双重打击几乎让珍妮弗崩溃,并企图追随亲人了结自己的生命。创伤恢复之后,珍妮弗的精神状况一直不佳,直到与她的第三任夫婿,一个身价百万的工业家踏上红毯。1993年后者再次扔下珍妮弗撒手人寰。现在珍妮弗是诺顿西蒙博物馆的董事之一。
英格丽.褒曼(第十七届、第二十九届奥斯卡影后)
英格丽褒曼是瑞典电影女演员。1915年8月29日生于斯德哥尔摩,1983年8月29日逝于伦敦。幼年丧失双亲,由亲戚抚养。1933年考入斯德哥尔摩皇家剧院,不及一年便跃身为瑞典影坛新星。先后在《修道士桥的问题》(1934)、《妇女面部》(1938)等片中饰角。1939年应邀赴美主演好莱坞名片《插曲》,获得成功。她在美国主演的著名影片包括《卡萨布兰卡》(1943)、《战地钟声》(1943)、《煤气灯下》(1944)、《声名狼藉》(1946)、《圣女贞德》(1948)等。其中,《煤气灯下》使她首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50年代在欧洲几国拍片,主要有《欧洲51年》(1952)、《意大利游记》(1954)、《艾伦娜和她的男人们》(1956)等。1956年在英国主演好莱坞影片《阿娜斯塔茜娅》,并因此第二次获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晚年,她在《东方快车谋杀案》(1974)出演配角,再获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最后又因影片《秋天的奏鸣曲》(1978)获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提名的荣誉。她长于扮演忠实、理想的女性角色,40年代盛名于美国影坛,后又成为国际电影明星。此外,她在舞台剧和电视剧中的演出也同样获得成功。
琼.克劳馥(第十八届)
琼.克劳馥生于1904年3月23日,逝于1977年5月11日。琼.克劳馥并非普通演员,确切地说,她是电影巨星。个中区别非常重要:她很少出现在顶级电影中,不管取材如何,她的电影很少被称作“出色”,但是她却是电影史上最成功的、演艺生涯最长的女演员。她生来魅力四射,是人上之人,明星气质简直与生俱来。她的一切,包括她从一无所有到身价不菲的发迹史,她所有为了处于闪光灯下的不懈努力,都使她成为好莱坞造梦工厂的最佳素材。她的女儿所写的关于她自传性质的揭密书,厚颜地揭示了琼的糜烂私生活,使她真正“赢得生前身后名”。琼的一生被赋予了戏剧化的细节,这个大眼睛、疯狂的女主角永远展现给人们的是电影之名、决心和无所顾忌的野心。
奥丽薇娅.德哈维兰(第十九届、第二十二届奥斯卡影后)
奥丽薇娅1916年生于日本,父亲是英国专利律师,母亲是演员。奥丽薇娅在加州的洛斯盖图读高中时便喜欢上了戏剧,她在当时由业余演员制作的《仲夏夜之梦》中饰演了赫米厄的角色。作为琼.芳登的姐姐,奥丽薇娅被著名导演马克斯.雷恩哈特发现,后者使奥丽薇娅能够出演他执导的好莱坞电影,机会由此而来。1935年,奥丽薇娅与华纳兄弟公司合作,出现在由《仲夏夜之梦》改编的电影中,并与华纳签订了长期协约。奥丽薇娅自认为是一流正统派的演员,因此拒绝了公司要求的一些传统天真女子的角色,这有些惹恼了华纳,并正告奥丽薇娅,如不合作,则必将自毁于好莱坞。
洛丽泰.扬(第二十届)
洛丽泰.扬生于1913年,逝于2000年。她是好莱坞第一批成功由电影向电视剧转型的女演员。改变发生在1953年,洛丽泰出现在“致洛丽泰的信”中(后来该杂拼连续剧被称作“洛丽泰.扬秀”)。杂拼剧是上世纪50年代电视节目的主打,通过不同的角色展示不同的故事,并且周周拍摄。洛丽泰主持并制作了这部连续剧,并出演了一半以上的剧目。借助影星形象的魅力,洛丽泰风格同样成为她的电视标志。这部电视剧的成功刺激了其他类似的电视剧,但是洛丽泰是最成功的。和露西尔.鲍尔一样,她是为数不多的能够成功完成自己的电视剧的女性、第一个在电视广播网上推出自己的电视杂拼剧的女性、第一个同时获得奥斯卡和电视艾美奖的女性。
简.惠曼(第二十一届)
简.惠曼生于1914年,她是好莱坞为数不多的在电影电视两方面都成绩优秀的女演员。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当简的电影事业处于巅峰时期的时候,她出演了第一部电视连续剧——简.惠曼剧院。在1958年至1980年间,惠曼偶尔会在一些电视剧和电视电影中客串。在1981年,她因在CBS黄金时间上映的电视剧安吉拉.钱宁中的出色表演又一次在电视表演上取得成功。
PS. 她是里根总统的前妻
朱迪.霍利德(第二十三届)
朱迪生于1921年,逝于1965年。虽然她在电影中一直扮演花瓶的角色,但朱迪.霍利德却拥有高达172的智商。她痴迷于读书和演戏。虽然被耶鲁戏剧学院拒之门外,但霍利德仍致力于成为一名正统的演员。她曾做过接线员和剧院的舞台监督。随后在1938年格林威治乡村夜总会演出的滑稽剧中出演角色。霍利德和她的朋友组成了一个乐团,演出一些具有讽刺意味的歌曲。乐团后来被20世纪福克斯公司的星探看中,但他们只希望雇用霍利德一人。为了她的朋友们,霍利德谢绝了这一邀请。
雪莉.布思(第二十五届)
雪莉布思1898年出生在西尔玛福特,1992年逝世。雪莉布思12岁起就在业余艺术家的剧本中出演角色。4年之后,她踏上了自己的职业演艺生涯。1925年她首登百老汇舞台,与翰弗来.鲍嘉主演了《地狱丧钟》。在百老汇摸爬滚打近十年后,布思终于等到了她人生中第一个重要角色。凭借1950年在舞台剧《兰闺春梦》中的演出,布思荣获了托尼奖和纽约剧评人奖。1952年的电影版《兰闺春梦》是布思的电影处女作。她凭此一举荣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布思出演过许多影片。而在她晚年时期给人们印象最深的是她在电视剧《黑兹》而中的女仆扮相。在出演了电视剧A Touch of Grace 后,布思便退出了演艺圈。
奥黛丽赫本生于1929年,逝于1993年。1953年以电影《罗马假期》里的“安娜公主”一角而赢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奥黛丽赫本虽然已经去世多年, 她高雅的气质与迷人的风采, 却至今仍令许多热爱她的影迷所怀念。赫本一生主演过的电影包括: 《龙凤配》、《甜姐儿》、《修女传》、《第凡内早餐》、以及《窈窕淑女》等许多著名影片。 1988年起, 赫本更化身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特别大使, 贡献了她的余生给许多非洲及中南美洲的贫苦儿童。
葛丽丝.凯莉(第二十七届)
葛丽丝生于1928年,逝于1982年。自她成为摩洛哥王妃已经过去了43年,就连她罹难于车祸也是20年前的旧闻了,但被光影凝固的她,今天看来仍有别样的味道——优雅(Grace),这也是她的名字。她生于大富之家,曾是奥运冠军的父亲为了她,向摩洛哥王室“缴纳”了上百万美元的陪嫁。她有过成功的事业,不但以《乡下姑娘》一片荣膺1955年的“奥斯卡影后”,还是“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的御用女星。
安娜.玛格娜妮(第二十八届)
玛格娜妮1908年3月7日出生于埃及亚历山大。她的童年是和祖母在罗马的贫民区度过的。她在圣塞西里亚学习表演。起初做过夜总会的歌手,后来才开始在各类剧院演出。1933年她和电影制作人戈弗来多.亚利桑德里结婚,通过他结识了导演纽齐奥.马拉索玛。他启用玛格娜妮在他1934年的作品中担任主要角色。随后玛格娜妮又出演了亚利桑德里1936年的电影《乡村骑士》和马里奥.索达蒂 1938年导演的《塔拉卡诺瓦》。1973逝世。在众多获奥斯卡奖的外籍女演员中绝大多数以性感著称,如碧姬.芭铎,索非.亚罗兰。而安娜.玛格娜妮是个例外。她外表朴实,既不漂亮,也没有傲人的人材。但是她凭着智慧成为主宰战后意大利电影的女星。
乔安娜.伍德沃德(第三十届)
乔安娜.伍德沃德1930年2月27日生于美国北卡洛莱纳州的托马斯维尔。她在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读书时曾参与校园剧的演出。移居纽约后,她同时就读于Neighborhood Playhouse和Actors‘ Studio 两所表演学校。在1953年与百老汇签约成为威廉.英奇的舞台剧《野餐》中的临时演员。在那里,她遇到了保罗.纽曼,两人很快坠入爱河。她和丈夫纽曼被誉为好莱坞最成功的夫妻之一。伍德沃德不仅是最受欢迎的电影明星,她在电视剧,戏剧和社会活动中的表现也备受瞩目。伍德沃德在1954年出演电影《情人》后转向电视方面发展。她在许多电视节目中都有出色表现。
苏珊.海华(第三十一届)
一头红发、活力四射的女演员苏珊.海华生于1917年,原名爱蒂斯.莫兰娜,于1975年逝世。她最擅长饰演从逆境中奋起的勇敢女性。在高中时苏珊开始为摄影师做模特,1937年,“飘”剧组公开面向公众征募能够出演斯佳丽一角的演员,苏珊和其他女演员一起来到了好莱坞。但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她设法成为了签约演员。尽管她努力成名,但开始接到的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角色。1947年,她终于获得机会在《毁灭》中第一次饰演意志坚强、勇敢的女性,凭此片苏珊第一次获得了奥斯卡提名,1958年,她以《我要活下去》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此外她曾在奥斯卡上五次获得提名。
西蒙涅.西妮奥莱(第三十二届)
西蒙涅.西妮奥莱1921年生于德国,父母是法国人,在法国长大,二战开始时举家搬到英国,在给自由法国杂志工作时,她在战时英国电影中担任了一些临时角色。西妮奥莱的成名主要依仗她的第一个丈夫、大导演耶维斯.艾里戈里特,因此在战后她被称作“堆砌起来的明星”。她主演的诸多描写爱之不幸的影片中最棒的一部是“金盔”,并凭此获得英国影业奖。之后西妮奥莱通过饰演“金屋泪”中的劳伦斯哈维的哀怨弃妇而获得奥斯最佳女演员奖。她于1985年逝世。
伊丽莎白.泰勒(第三十三届、第三十九届奥斯卡影后)
伊丽莎白.泰勒生于1932年,她是真正的影星,紫罗兰颜色的眼睛光彩照人,充满活力。尽管她不是最有天赋的演员,她却是最迷人的演员,她无与伦比的魅力永远是焦点所在。很少有人能够如此受到爱慕,同时又如此成为奚落的对象和影射与闲言碎语的标地。在她身后,无数人声名雀起,又归于孤寂,而泰勒的魅力却长久不衰。名利是她活力的源泉,公众目光是她永远的侍从。她从不知适可而止,对她来说,要么万人之上,要么一文不名。
相对媒体而言,泰勒的成功:两获奥斯卡奖,第一个薪水百万的演员,众多的慈善工作、失败:健康、体重、药品治疗及其他的悲剧、难堪:八次失败的婚姻,电影灾难,无数的丑闻,这些都已经不仅仅是她一个人的事情了。
索菲亚.罗兰(第三十四届)
意大利国宝级女星索菲亚.罗兰生于1934年,她一直是激情与魅力的代言人,她以动人的风采和卓越的演技在国际影坛驰骋了近半个世纪,不仅主演了近百部影片,还曾被多个国际电影节授予终身成就奖的称号!
在拍摄过的影片中,索菲亚塑造的大多是富于激情并略带乡土气息的女人。能够把如此普通的角色演得精彩异常,金星合海王带来的领悟力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是它令索菲亚的“血液里流着电影的细胞”,是它让索菲亚能够将自身对亲情的理解融汇到电影中去,从而打动所有观看影片的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两个女人》一片中,索菲亚真挚感人的表演不仅使影片获得了金球奖最佳外国片奖,同时也使自己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戛纳电影节最佳女演员、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国女演员三项令人称羡的桂冠。
安妮.班克劳夫特(第三十五届)
安妮生于1931年,是一位朴实的黑发美人,同时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女演员。实际上,安妮.班克劳夫特有过两次电影生涯。第一次是在20世纪50年代,总体来说业绩平平,她没能将个人才华展示于电影表演之中。她的第二次电影生涯开始于60年代初期,这次她因出演电影《神奇的工人》而倍受欢迎,并且,她因为表演的很多角色而在荧屏上树立了永恒的形象,《毕业生》中的Mrs.Robison就是她扮演的重要角色之一。
帕德里夏.妮尔(第三十六届)
妮尔生于1926年,她是美国舞台剧和电影届一位主要女演员,大学时专修舞台剧表演,在她1946年开始在百老汇出演《海龟的声音》之前,她曾做过模特。因其在舞台剧《森林里的另一部分》中的表演,妮尔受到好莱坞的关注,并出演1949年拍摄的轻喜剧《约翰爱玛丽》,从此踏上了荧屏不归路。同年,在《根源》中与加莱.古柏演对手戏,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后来她透露加莱.古柏是她一生的挚爱。1953年与英国作家罗尔德.达尔结婚,之后从荧屏消失了几年,直到1957年复出,出演《人群中的脸》,在那以后她对自己扮演的角色更俱选择性。1963年出演《赫德》,因此获得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
朱莉.安德鲁丝(第三十七届)
朱莉.安德鲁丝1935年10月生于英格兰。10岁就在当演员的父母的指导下首次登台表演。1954年她在桑地.维尔森的《男朋友》剧中扮演波莉.布朗角色而一举成名。之后她在百老汇最主要的音乐剧目之一《窈窕淑女》中担任女主角。这部剧连续演了几年,朱莉从而成了国际上知名的演员。1964年朱莉初上银幕,主演《玛丽.波宾丝》,一炮打响,获得奥斯卡女主角奖。1965年她主演的《音乐之声》引起更大轰动,之后她还主演了《维克托,维克托利亚》等戏。20多年来她一直是一名重要的电影演员。1989年为表彰她对电影事业的杰出贡献她被授予BAFTA银奖。
朱莉.克丽斯蒂(第三十八届)
朱莉.克丽斯蒂1941年出生于他父亲在印度Chukua的茶园里,她在英国和法国完成学业。她的舞台表演学习是在伦敦音乐与戏剧中央学校完成的。1957年她在一个表演剧团首次演出戏剧。1962年开始出演一些小角色,第二年,在约翰.施莱辛格导演的《说谎的比利》中扮演主角。1965年,正是施莱辛格在电影《亲爱的》中给她提供了一个量身订做的角色,使得她成为一个国际巨星以及诸多类似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纽约电影批判奖等奖项的得主。
芭芭拉.史翠珊(第四十一届)
好莱坞第一位先后囊括葛来美奖、艾美奖、奥斯卡奖及东尼奖等各大奖项于一身的超级巨星芭芭拉史翠珊。史翠珊生于1942年,她很年轻就已经活跃在舞台上,上世纪60年代末凭着银幕处女作《妙女郎》一鸣惊人,且与影坛传奇凯瑟琳.赫本分享当年的奥斯卡影后殊荣。之后史翠珊一直歌影双栖,拍过不少让人难忘的好电影,也唱过很多教人一听钟情的电影主题曲,谁会忘记那首浓情化不开的《The Way We Were》(《俏郎君》主题歌)和片中金发俊朗的罗伯特.瑞德福。史翠珊比同辈大红大紫的女演员更具野心之处,是她很早便有演而优则导的野心和准备。《恩桃》、《岁月惊情》和《离谱恋曲》未必是人见人爱的所谓经典电影,但绝对能表现出史翠珊作为一个女性导演的坚持、喜恶和韧力,尤其是她对女性面对人生转折点的变数和波折,最终都是以伟大的爱去化解一切危机和怨恨。单凭这个史翠珊电影的共通主题,便值得我永远钟爱和期待她的导演作品了。
玛吉.史密斯(第四十二届)
玛吉.史密斯是英国表演事业中的瑰宝,具有同时驾驭舞台与影视事业的深厚功力。她戏路宽广,演技精湛,尤以演喜剧和正剧角色著称。她不仅在英国和百老汇的舞台上取得了无数的成功,而且在银幕上的表演也是出类拔萃,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影片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她近50年的演艺生涯多次被奥斯卡奖提名,成为唯一一位1次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1次获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的英国女演员。1934年12月28日,玛吉.史密斯出生于英国埃塞克斯郡的伊尔福特(Ilford)。其父是牛津大学的病理学教授,她自小就酷爱表演,在牛津幼儿园里接受了启蒙表演训练,后在牛津戏剧学校接受专业演技训练。
格伦达.杰克逊(第四十三届、第四十六届奥斯卡影后)
格伦达.杰克逊生于1936年,她是英国舞台剧、电影演员,因主演《情妇》及《接触社会》,两度荣获奥斯卡金像奖,后来从政。对她曾说过这样一段话:“真可笑,我埋头苦干了那么多年,可在此以前几乎没有人知道我。好莱坞是个制片人说了算的密封型王国,我不想置身其中毁了自己。”
简.方达(第四十四届、第五十
F. 章子怡哪些奖
非电影奖:
2000年
『国际青年艺术家奖』最佳青年国际女演员奖(表彰鼓励新人的奖项)
2001年
杂志《男人装》中文版『最性感女性』第2名
杂志《PEOPLE》年轻版『25位最性感最HOT明星』之一
杂志《PEOPLE》『50个世界上最美人物』之一
2002年
5月2日,旧金山将这一天设立为“章子怡日”
《MTV莱卡风尚颁奖大典》『风尚女演员奖』
杂志《STUFF》『世界上102位最性感女性』第91名
杂志《PEOPLE》年轻版『25位最性感最HOT明星』之一
杂志《男人装》英国版(6月)『最性感100位女孩』之一
杂志《男人装》『世界最性感女性』第86位
杂志《美丽佳人》之“美丽佳人公益大使”『最佳妇女儿童公益大使奖』
2003年
《香港公益金》给章子怡颁发了证书,鼓励其在公益事业方面做出的贡献
2004年
《影响2004-时尚盛典》『中国娱乐风云人物』
福布斯『中国名人榜』综合排名第2名,收入排名第7名
杂志《FORBES》中文版『年度最流行最热名人』第二名
杂志《名利场》选出来的『十美图』之一
杂志《Esquire》『本星球上最性感的女性』第一位名
2005年
成为奥斯卡评委,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华人评委。
第一届《中国国际电视广告艺术金椰子奖》之『国际广告功勋奖』
“Askmen.Com”『全球最迷人的99位女性』第79位(首次入选)
《中国电影百年》『百大电影人』之一
《新京报》『中国最美50人』第4
《纽约时报》『最伟大表演』之『最令人回味影星』榜首
福布斯『中国名人榜』综合第2名,收入第4名
杂志《Harpers & Queen 》『100位世界上最美丽女性』第15位(首次入选)
杂志《TIME》『100位最有影响力人物』之一“中国送给好莱坞的礼物”
杂志《PEOPLE》『50个世界上最美人物』之一
杂志《南方人物周刊》『中国10大青年领军人物』之一
杂志《娱乐周刊》『一百二十二样人和事的“必然之选”』第38位(唯一上榜的中国人)
2006年
《新影联成立十周年》最受观众欢迎女演员奖
《PEOPLE》世界最美100-章子怡第三次入选,排名第10《新京报》『中国最美50人』第4
杂志《PLAYBOY》日本版『亚洲百大性感女性』第一(登上当期4月号杂志封面)
福布斯『中国名人榜』综合第3,收入第4
杂志《男人装》『世界最性感女性』第86位
“Askmen.Com”『全球最迷人的99位女性』第79位
2007年
3月31日,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世界因你而美丽-2006影响世界华人盛典》『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3月31日,搜狐网和《时尚芭莎》主办『21世纪国际上最成功的中国现代女性』第一名
9月8日,北京中国大饭店,第五届《BAZAAR明星慈善夜》『中国最具影响力慈善明星』
10月,美国杂志《名利场》『焦点人物』评为“中国之星”“北京美人”
《AskMen.com》『年度99位最迷人的女性』第81位
《Playboy》12月刊『世界100名最性感美女』第46位
福布斯『中国名人榜』综合第4,收入第14
《新京报》『中国最美50人』第9
杂志《E!》『最性感动作明星』第一
美国权威杂志《综艺》『最具冲击力』第一位
2008年
《中国电影百年》国家邮政发行章子怡邮票(8枚套装)
6月14日,上海, 第1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华语电影杰出贡献奖』
8月22日,北京,第六届《BAZAAR明星慈善夜》蝉联『中国最具影响力慈善明星』
美国权威媒体《娱乐周刊》评选的(30岁以下)『30名最有前途的女演员』之一
美国权威媒体《娱乐周刊》『25 Most Romantic Gestures in Film』之一
“Askmen.Com”『全球最迷人的99位女性』第94位
IndependentCritics『全球最美的100张脸』第31位
美国杂志《福布斯》:『中国TOP 25 STARS』 第5位
《南都周刊》『30周年娱乐人物』之一
《新京报》《鼎极摄影》『中国最美50人』第一
福布斯『中国名人榜』综合第5,收入第5
网友票选『21世纪国际上最成功女性十强』居首
新华社调查:『日本大学生最爱中国人排行』居首
烂番茄网站『25个最佳动作女星』第12位
BBC Your top 10 『10个最应该被知道的中国人』之一
2009年
美国杂志《福布斯》:好莱坞最有叫座力影星第225名,全球女星中排名第70(亚洲女星第一名)
美国杂志《娱乐周刊》:24位最HOT的非美籍性感巨星
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之一
东方卫视新娱乐慈善群星会-年度慈善贡献奖
美国《Vanity Fair》(名利场) 杂志通过网络票选出全球"19位被认为具备引爆战火的绝色,堪称21世纪的特洛伊美女海伦"并列第5名
入选美国《People》(人物)杂志评选的09年30岁最美的女人
电影奖项:
第一篇:按电影排
《梅兰芳》
2009年第五十九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梅兰芳》(提名)
2009年第二届铁象大奖最佳女配角:《梅兰芳》(获奖)
2009年第十三届华表奖优秀女演员:《梅兰芳》(获奖)
2009年第二十七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梅兰芳》(提名)
2009年第四十六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女配角:《梅兰芳》(提名)
《夜宴》
2007年第一届亚洲电影大奖(AFA)最佳女主角:《夜宴》(提名)
《艺伎回忆录》
2006年美国金球奖最佳女主角:《艺伎回忆录》(提名)
2006年美国演员工会奖最佳女主角:《艺伎回忆录》(提名)
2006年英国奥斯卡(BAFTA)最佳女主角:《艺伎回忆录》(提名)
2006年美国MTV电影大奖最性感女主角:《艺伎回忆录》(提名)
2005年美国国际记者协会金卫星奖最佳女主角第二名:《艺伎回忆录》(获奖)
《2046》
2005年第十一届香港电影评论协会大奖最佳女主角:《2046》(获奖)
2005年第二十四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2046》(获奖)
2004年第五十七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女主角:《2046》(提名)
2004年第四十一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2046》(提名)
2005年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NSFC)最佳女配角第二名:《2046》(获奖)
2005年美国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女主角第二名:《2046》(获奖)
2005年美国Chlotrudis大奖最佳女配角:《2046》(提名)
2005年美国IndieWIRE年度最佳女配角第一名:《2046》(获奖)
2005年美国IndieWIRE年度最佳女主角第三名:《2046》(获奖)
2006年美国Village Voice年度最佳表演奖:《2046》(获奖)
2006年美国NAACP Image Awards最佳女主角:《2046》(提名)
2006年国际Cinephile协会最佳女配角第二名:《2046》(获奖)
《茉莉花开》
2004年第二十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茉莉花开》(获奖)
2004年第七届上海电影节最佳女主角:《茉莉花开》(提名)
2004年第十届华表奖优秀女演员:《茉莉花开》(提名)
2005年第七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最佳女主角:《茉莉花开》(提名)
《十面埋伏》
2005年第十一届华表奖优秀女演员:《十面埋伏》(获奖)
2006年第二十八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十面埋伏》(提名)
2005年首届中国导演协会奖最佳女演员:《十面埋伏》(提名)
2004年英国奥斯卡(BAFTA)最佳女主角:《十面埋伏》(提名)
2004年美国MTV电影大奖最佳打斗奖:《十面埋伏》(提名)
2004年BOP's Calvin最佳女主角第二名:《十面埋伏》(获奖)
《紫蝴蝶》
2003年第五十六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紫蝴蝶》(提名)
2004年第四届华语传媒大奖最佳女主角:《紫蝴蝶》(获奖)
《英雄》
2002年第2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英雄》(提名)
《尖峰时刻2》
2002年美国MTV电影大奖最佳反派:《尖峰时刻2》(提名)
2002年美国儿童选择奖最佳动作片女主角:《尖峰时刻2》(提名)
《卧虎藏龙》
2001年美国独立精神奖最佳女配角:《卧虎藏龙》(获奖)
2001年第十六届美国独立电影节最佳女配角:《卧虎藏龙》(获奖)
2001年美国MTV电影大奖最佳动作奖:《卧虎藏龙》(获奖)
2000年美国多伦多影评人协会最佳女配角:《卧虎藏龙》(获奖)
2000年美国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最佳女配角:《卧虎藏龙》(获奖)
2000年第五届美国芝加哥影评人协会最有前途女演员奖:《卧虎藏龙》(获奖)
2000年第五届美国芝加哥影评人协会最佳女配角第二名:《卧虎藏龙》(获奖)
2000年美国在线影评人协会最佳女配角第二名:《卧虎藏龙》(获奖)
2000年英国奥斯卡(BAFTA)最佳女配角:《卧虎藏龙》(提名)
2000年第三十七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卧虎藏龙》(提名)
2001年第二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卧虎藏龙》(提名)
2001年第六届香港金紫荆奖最佳女配角:《卧虎藏龙》(获奖)
2001年美国AMMY奖最佳女演员:《卧虎藏龙》(提名)
2001年美国少年选择奖最佳女主角:《卧虎藏龙》(提名)
2001年美国 科幻与恐怖电影学院最佳女配角:《卧虎藏龙》(提名)
2000年BOP's Calvin最佳女配角第二名:《卧虎藏龙》(获奖)
2000年国际青年艺术家奖最佳国际女演员:《卧虎藏龙》(获奖)
《我的父亲母亲》
1999年亚洲电影博览会(CineAsia)“明日之星大奖”:《我的父亲母亲》(获奖)
2000年第二十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我的父亲母亲》(获奖)
2000年第二十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我的父亲母亲》(提名)
2000年第五十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我的父亲母亲》(提名)
2000年日本银幕最佳外国女演员:《我的父亲母亲》 (获奖)
2001年第十九届伊朗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我的父亲母亲》(获奖)
2001年BOP's Calvin最佳女主角第二名:《我的父亲母亲》(获奖)
第二篇:按年份排(共67项专业电影奖项)
1999年亚洲电影博览会(Cine_Asia)“明日之星大奖”:《我的父亲母亲》(获奖)
2000年第二十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我的父亲母亲》(获奖)
2000年第二十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我的父亲母亲》(提名)
2000年第五十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我的父亲母亲》(提名)
2000年日本银幕最佳外国女演员:《我的父亲母亲》 (获奖)
2000年第三十七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卧虎藏龙》(提名)
2000年英国奥斯卡(BAFTA)最佳女配角:《卧虎藏龙》(提名)
2000年美国多伦多影评人协会最佳女配角:《卧虎藏龙》(获奖)
2000年美国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最佳女配角:《卧虎藏龙》(获奖)
2000年第五届美国芝加哥影评人协会最有前途女演员奖:《卧虎藏龙》(获奖)
2000年第五届美国芝加哥影评人协会最佳女配角第二名:《卧虎藏龙》(获奖)
2000年美国在线影评人协会最佳女配角第二名:《卧虎藏龙》(获奖)
2000年BOP's Calvin最佳女配角第二名:《卧虎藏龙》(获奖)
2000年国际青年艺术家奖最佳国际女演员:《卧虎藏龙》(获奖)
2001年第十九届伊朗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我的父亲母亲》(获奖)
2001年BOP's Calvin最佳女主角第二名:《我的父亲母亲》(获奖)
2001年第二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卧虎藏龙》(提名)
2001年美国独立精神奖最佳女配角:《卧虎藏龙》(获奖)
2001年第十六届美国独立电影节最佳女配角:《卧虎藏龙》(获奖)
2001年美国MTV电影大奖最佳动作奖:《卧虎藏龙》(获奖)
2001年第六届香港金紫荆奖最佳女配角:《卧虎藏龙》(获奖)
2001年美国AMMY奖最佳女演员:《卧虎藏龙》(提名)
2001年美国少年选择奖最佳女主角:《卧虎藏龙》(提名)
2001年美国 科幻与恐怖电影学院最佳女配角:《卧虎藏龙》(提名)
2002年美国MTV电影大奖最佳反派:《尖峰时刻2》(提名)
2002年美国儿童选择奖最佳动作片女主角:《尖峰时刻2》(提名)
2002年第二十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英雄》(提名)
2003年第五十六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紫蝴蝶》(提名)
2004年第四届华语传媒大奖最佳女主角:《紫蝴蝶》(获奖)
2004年第五十七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女主角:《2046》(提名)
2004年第四十一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2046》(提名)
2004年英国奥斯卡(BAFTA)最佳女主角:《十面埋伏》(提名)
2004年美国MTV电影大奖最佳打斗奖:《十面埋伏》(提名)
2004年BOP's Calvin最佳女主角第二名:《十面埋伏》(获奖)
2004年第二十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茉莉花开》(获奖)
2004年第七届上海电影节最佳女主角:《茉莉花开》(提名)
2004年第十届华表奖优秀女演员:《茉莉花开》(提名)
2005年第七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最佳女主角:《茉莉花开》(提名)
2005年第十一届香港电影评论协会大奖最佳女主角:《2046》(获奖)
2005年第二十四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2046》(获奖)
2005年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NSFC)最佳女配角第二名:《2046》(获奖)
2005年美国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女主角第三名:《2046》(获奖)
2005年美国IndieWIRE年度最佳女配角第一名:《2046》(获奖)
2005年美国IndieWIRE年度最佳女主角第三名:《2046》(获奖)
2005年美国Chlotrudis大奖最佳女配角:《2046》(提名)
2005年第十一届华表奖优秀女演员:《十面埋伏》(获奖)
2005年首届中国导演协会奖最佳女演员:《十面埋伏》(提名)
2005年美国国际记者协会金卫星奖最佳女主角第二名:《艺伎回忆录》(获奖)
2006年第二十八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十面埋伏》(提名)
2006年国际Cinephile协会最佳女配角第二名:《2046》(获奖)
2006年美国NAACP Image Awards最佳女主角:《2046》(提名)
2006年美国Village Voice年度最佳表演奖:《2046》(获奖)
2006年美国电影协会“亚洲最杰出演员”(获奖)
2006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最杰出女演员”(获奖)
2006年美国E!频道最性感动作片主角第一名(获奖)
2006年美国金球奖最佳女主角:《艺伎回忆录》(提名)
2006年美国演员工会奖最佳女主角:《艺伎回忆录》(提名)
2006年英国奥斯卡(BAFTA)最佳女主角:《艺伎回忆录》(提名)
2006年美国MTV电影大奖最性感女主角:《艺伎回忆录》(提名)
2006年新影联院线“最受观众和院线欢迎”女演员奖(获奖)
2007年第一届亚洲电影大奖(AFA)最佳女主角:《夜宴》(提名)
2008年第十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华语电影杰出贡献奖”(获奖)
2009年第五十九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梅兰芳》(提名)
2009年第二届铁象大奖最佳女配角:《梅兰芳》(获奖)
2009年第十三届华表奖优秀女演员:《梅兰芳》(获奖)
2009年第二十七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梅兰芳》(提名)
2009年第四十六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女配角:《梅兰芳》(提名)
第三篇:按主要奖项
金鸡奖:提名三次,获奖一次
2000年第二十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我的父亲母亲》(提名)
2004年第二十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茉莉花开》(获奖)
2009年第二十七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梅兰芳》(提名)
金像奖:提名三次,获奖一次
2001年第二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卧虎藏龙》(提名)
2002年第2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英雄》(提名)
2005年第二十四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2046》(获奖)
金马奖:提名三次
2000年第三十七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卧虎藏龙》(提名)
2004年第四十一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2046》(提名)
2009年第四十六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女配角:《梅兰芳》(提名)
华表奖:提名三次,获奖两次
2004年第十届华表奖优秀女演员:《茉莉花开》(提名)
2005年第十一届华表奖优秀女演员:《十面埋伏》(获奖)
2009年第十三届华表奖优秀女演员:《梅兰芳》(获奖)
百花奖:提名两次,获奖一次
2000年第二十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我的父亲母亲》(获奖)
2006年第二十八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十面埋伏》(提名)
上海电影节:提名一次,获奖一次
2004年第七届上海电影节最佳女主角:《茉莉花开》(提名)
2008年第十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华语电影杰出贡献奖”(获奖)
香港电影评论协会大奖:获奖一次
2005年第十一届香港电影评论协会大奖最佳女主角:《2046》(获奖)
香港金紫荆奖:获奖一次
2001年第六届香港金紫荆奖最佳女配角:《卧虎藏龙》(获奖)
美国金球奖:提名一次
2006年美国金球奖最佳女主角:《艺伎回忆录》(提名)
美国演员工会奖:提名一次
2006年美国演员工会奖最佳女主角:《艺伎回忆录》(提名)
美国独立精神奖:获奖一次
2001年美国独立精神奖最佳女配角:《卧虎藏龙》(获奖)
美国独立电影节:获奖一次
2001年第十六届美国独立电影节最佳女配角:《卧虎藏龙》(获奖)
美国MTV电影大奖:提名四次,获奖一次
2001年美国MTV电影大奖最佳动作奖:《卧虎藏龙》(获奖)
2002年美国MTV电影大奖最佳反派奖:《尖峰时刻2》(提名)
2004年美国MTV电影大奖最佳打斗奖:《十面埋伏》(提名)
2006年美国MTV电影大奖最性感女主角:《艺伎回忆录》(提名)
戛纳国际电影节:提名二次
2003年第五十六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紫蝴蝶》(提名)
2004年第57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女主角:《2046》(提名)
柏林国际电影节:提名二次
2000年第五十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我的父亲母亲》(提名)
2009年第五十九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梅兰芳》(提名)
英国奥斯卡(BAFTA):提名三次
2000年英国奥斯卡(BAFTA)最佳女配角:《卧虎藏龙》(提名)
2004年英国奥斯卡(BAFTA)最佳女主角:《十面埋伏》(提名)
2006年英国奥斯卡(BAFTA)最佳女主角:《艺伎回忆录》(提名)
亚洲电影大奖(AFA):提名一次
2007年第一届亚洲电影大奖(AFA)最佳女主角:《夜宴》(提名)
亚洲电影博览会(Cine_Asia):获奖一次
1999年亚洲电影博览会(Cine_Asia)“明日之星大奖”:《我的父亲母亲》(获奖)
北美各类知名影评人协会奖:十次提名,八次获奖
2000年美国多伦多影评人协会最佳女配角:《卧虎藏龙》(获奖)
2000年美国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最佳女配角:《卧虎藏龙》(获奖)
2000年第五届美国芝加哥影评人协会最有前途女演员奖:《卧虎藏龙》(获奖)
2000年第五届美国芝加哥影评人协会最佳女配角第二名:《卧虎藏龙》(获奖)
2000年美国在线影评人协会最佳女配角第二名:《卧虎藏龙》(获奖)
2005年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NSFC)最佳女配角第二名:《2046》(获奖)
2005年美国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女主角第二名:《2046》(获奖)
2006年美国金球奖最佳女主角:《艺伎回忆录》(提名)
2006年美国演员工会奖最佳女主角:《艺伎回忆录》(提名)
2005年美国国际记者协会金卫星奖最佳女主角第二名:《艺伎回忆录》(获奖)
第四篇:纯获奖名单(主演电影15部,获得36项演员个人奖)
1999年亚洲电影博览会(CineAsia)“明日之星大奖”:《我的父亲母亲》(获奖)
2000年第二十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我的父亲母亲》(获奖)
2000年日本银幕最佳外国女演员:《我的父亲母亲》 (获奖)
2000年美国多伦多影评人协会最佳女配角:《卧虎藏龙》(获奖)
2000年美国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最佳女配角:《卧虎藏龙》(获奖)
2000年第五届美国芝加哥影评人协会最有前途女演员奖:《卧虎藏龙》(获奖)
2000年第五届美国芝加哥影评人协会最佳女配角第二名:《卧虎藏龙》(获奖)
2000年美国在线影评人协会最佳女配角第二名:《卧虎藏龙》(获奖)
2000年BOP's Calvin最佳女配角第二名:《卧虎藏龙》(获奖)
2000年国际青年艺术家奖最佳国际女演员:《卧虎藏龙》(获奖)
2001年美国独立精神奖最佳女配角:《卧虎藏龙》(获奖)
2001年第十六届美国独立电影节最佳女配角:《卧虎藏龙》(获奖)
2001年美国MTV电影大奖最佳动作奖:《卧虎藏龙》(获奖)
2001年第六届香港金紫荆奖最佳女配角:《卧虎藏龙》(获奖)
2001年第十九届伊朗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我的父亲母亲》(获奖)
2001年BOP's Calvin最佳女主角第二名:《我的父亲母亲》(获奖)
2004年第四届华语传媒大奖最佳女主角:《紫蝴蝶》(获奖)
2004年第二十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茉莉花开》(获奖)
2004年BOP's Calvin最佳女主角第二名:《十面埋伏》(获奖)
2005年第十一届华表奖优秀女演员:《十面埋伏》(获奖)
2005年第十一届香港电影评论协会大奖最佳女主角:《2046》(获奖)
2005年第二十四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2046》(获奖)
2005年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NSFC)最佳女配角第二名:《2046》(获奖)
2005年美国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女主角第二名:《2046》(获奖)
2005年美国IndieWIRE年度最佳女配角第一名:《2046》(获奖)
2005年美国IndieWIRE年度最佳女主角第三名:《2046》(获奖)
2005年美国国际记者协会金卫星奖最佳女主角第二名:《艺伎回忆录》(获奖)
2006年美国Village Voice年度最佳表演奖:《2046》(获奖)
2006年国际Cinephile协会最佳女配角第二名:《2046》(获奖)
2006年美国电影协会“亚洲最杰出演员”(获奖)
2006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最杰出女演员”(获奖)
2006年美国E!频道最性感动作片主角第一名(获奖)
2006年新影联院线“最受观众和院线欢迎”女演员奖(获奖)
2008年第十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华语电影杰出贡献奖”(获奖)
2009年第二届铁象大奖最佳女配角:《梅兰芳》(获奖)
2009年第十三届华表奖优秀女演员:《梅兰芳》(获奖)
G. 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的获奖影片
1935年 《渔光曲》在前苏联为纪念苏联电影国有化15周年举办的电影节上获“荣誉奖”,并获得一枚金牌。
1950年
《中华女儿》获第五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自由斗争奖”;《百万雄师下江南》、《红旗漫卷西风》、《大西南凯歌》、《东北三年解放战争》获“纪录片名誉奖”。《踏上生路》获“短片名誉奖”。《赵一曼》获“优秀演技奖”。
1951年 《钢铁战士》获第六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和平奖”、《白毛女》获“特别荣誉奖”、《中国民族大团结》获“报道片奖”、《新儿女英雄传》获“导演特别荣誉奖”、《中国人民的胜利》、《解放了的中国》获“一等斯大林奖金”。
1952年 《人民的战士》获第七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争取自由斗争奖”、《抗美援朝第一部》、《抗战的越南》获“劳动人民争取自由和平斗争奖”、《内蒙人民的胜利》获“电影编剧奖”、《翠岗红旗》获“摄影工作奖”。
1954年 《智取华山》获第八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争取自由斗争奖”、《梁山伯与祝英台》获“音乐片奖”。
1955年 《梁山伯与祝英台》获第九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映出奖”、《鸡毛信》获“优胜奖”。
1956年 《水土保持》获“威尼斯第一届科教片电影节荣誉奖”。
《桂林山水》获大马土革第三届国际博览会电影节短片铜质第二奖章。
《欢乐的歌舞》获威尼斯第七届国际短纪录片展览会及第八届国际儿童电影展览会奖状。
《通向拉萨的幸福道路》获第九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报道纪录片奖。
《神笔》获“大马士革第三届国际博览会电影节短片银质第一奖章、威尼斯第八届国际儿童电影节8—12岁儿童文艺影片一等奖;南斯拉夫举办的第一届国际儿童电影节优秀儿童电影奖”。
1957年 《神笔》获华沙第二届国际儿童娱乐片比赛大会特别优秀奖。
《女篮五号》获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银质奖章。
《祝福》获卡罗维发利第十届国际电影节特别奖。
1958年 《边寨烽火》获卡罗维发利第十一届国际电影节青年演员奖。
《乘风破浪过长江》获第五届加拿大国际纪录片电影节荣誉奖。
《机智的山羊》获罗马尼亚木偶片国际电影节奖状。
《祝福》获墨西哥国际电影周银帽奖。
《乌鸦为什么是黑的》获威尼斯第七届国际纪录片和短片展览会及第八届国际儿童电影展览会奖状。
《中国的木偶艺术》获威尼斯第七届国际纪录和短片展览会及第八届国际儿童电影展览会奖状。
1959年 《海魂》获捷克斯洛伐克工人电影节为世界和平而斗争二等奖。
《老兵新传》获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技术成就银质奖章。
《小鲤鱼跳龙门》获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动画片银质奖章。
1960年 《五朵金花》获第二届亚非电影节最佳女演员银鹰奖。
《聂耳》获第十二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传记片奖。
《女篮五号》获墨西哥国际电影周银帽奖。
《萝卜回来了》获捷克第十二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荣誉奖状。
《砍柴姑娘》、《一幅僮锦》获捷克第十二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荣誉奖状。
1961年 《革命家庭》获第二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银质奖章。
《非洲之角》获第四届国际非洲电影节最高奖—非洲奖。
《小蝌蚪找妈妈》获瑞士第十四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短片银帆奖。
《人参娃娃》获民主德国莱比锡国际电影节荣誉奖。1962年
《小蝌蚪找妈妈》获法国第四届安纳西国际美术电影节儿童影片奖。
《大闹天宫(上集)》获捷克第十三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短片特别奖。
1964年 《小蝌蚪找妈妈》获法国第四届国际电影戛纳斯电影节荣誉奖。
《金色的海螺》获印尼第三届亚非电影节卢蒙巴奖。
《掌中戏》获澳大利亚第十三届墨尔本国际电影节优秀奖状。
《差不多》获法国第十届图尔国际短片电影日青年奖。
《红色娘子军》获第三届亚非电影节万隆奖第三名。
1974年 《小号手》、《东海小哨兵》获南斯拉夫第二届国际美术电影节奖状。
《地雷战》获奥地利第十四届维也纳电影节纪念奖。
1977年: 中日合拍影片《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和中国影片《边城》在蒙特利尔世界电影节上获奖。
1978年: 《大闹天宫》(上下集)获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小蝌蚪找妈妈》获“南斯拉夫1978年国际美术电影一等奖。
《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袁霞获南斯拉夫第七届索波特为“自由而斗争”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1979年 《人参娃娃》获埃及第一届亚历山大国际电影节最佳儿童片奖—银质美人鱼头像奖。
《牧笛》获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故乡丹麦登塞城举行的第三届国际童话电影节金质奖。
1980年 《狐狸打猎人》获南斯拉夫萨格拉布第四届国际动画电影节美术奖。
《小花》中的女主角陈冲获第七届索波特“为自由而斗争”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舞台姐妹》获第二十四届伦敦国际电影节英国电影协会的年度奖。
1981年 《舞台姐妹》、《农奴》获马尼拉国际电影节金鹰奖。
《苗苗》获第二届印度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儿童片奖。
《梅花巾》获菲律宾第一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荣誉奖。
1982年 《天云山传奇》、《归心似箭》获第一届香港电影节金像奖最佳影片奖。
《四个小伙伴》获意大利第十二届季福尼国际儿童和青年电影节最佳荣誉奖。
《阿诗玛》获桑德坦尔音乐舞蹈电影节最佳舞蹈片奖。
《阿Q正传》中的男主角严顺开获第二届国际喜剧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漓江画童》获哥伦比亚萨拉曼卡短片电影节二等奖。
《三个和尚》获第32届西柏林电影节最佳编剧银熊奖和葡萄牙埃斯皮尼奥国际动画电影节奖。
《猴子捞月》获第4届渥太华动画电影节一等奖。
《美在运动中》获意大利科尔蒂纳电影节特别极奖。
《中国冰川》获“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国际科技片荣誉奖。
《蓝色的血液》获第12届西柏林绿色农业电影节金穗奖。
1983年 《城南旧事》获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鹰奖。
《孔雀公主》获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特别奖。
《陌生的朋友》获第三十三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特别奖。
《泉水叮咚》获第13届季福尼国际儿童电影节意大利共和国总统奖、第3届印度国际新青年电影节最高奖—金像奖、各族儿童评委会最佳奖、最佳儿童女演员二等奖。
《一盘没有下完的棋》获第七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美洲大奖。
《笔中情》获法国鲁瓦扬电影节外国影片奖。
《马路天使》、《三毛流浪记》、《甲午风云》、《阿Q正传》、《早春二月》、《林家铺子》、《舞台姐妹》获葡萄牙第12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
《四个小伙伴》获法国郎市青年观众电影节青年观众奖。
《中国水城》获第17届法国国际旅游电影节特别奖和音乐奖。
《中国旅行》获第17届法国国际旅游电影节公众奖,同时获音乐二等奖。
《自古华山一条路》获特兰托第31届国际高山探险电影节卡洛、阿贝尔·基耶萨特别奖。
《飞毽》获波兰国际短片电影节荣誉奖、克拉科夫国际短片电影节荣誉奖。
《内蒙古草原》、《江苏秀色》获法国塔布市第17届国际旅游电影节音乐奖。
《遗传工程初探》获法国第36届国际科学电影协会年会荣誉奖状。
《鹿铃》获第13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特别奖。
1984年 《河南寻古》、《江苏秀色》获法国蓬沙拉国际旅游电影节最高金奖。
《贵州风情》、《丝绸之路上的甘肃》、《中国人参之乡》、《北京之游》获第18届国际旅游电影节特别奖。
《西藏—西藏》获法国塔布国际旅游电影节旅游片冠军—金比利蕾娜奖。
《青春万岁》获塔什干国际电影节纪念奖。
《泉水叮咚》获第5届托马尔青少年国际电影节小演员表演奖。
《城南旧事》获第14届贝尔格莱德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影片思想奖。
《女大学生宿舍》的导演史蜀君获第24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导演处女作比赛奖。
《没有航标的河流》获夏威夷第4届国际电影节东西方中心奖。(最佳影片奖和柯达奖)
《鹬蚌相争》获第34届西柏林国际儿童电影节银熊奖、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市第6届国际动画片电影节特别奖、加拿大国际动画片电影节特别奖。
《水面庄稼》获联合国粮食及农业业组织奖。
《民族体育盛会》获突尼斯第4届国际运动电影节奖牌1枚。
1985年 《黄土地》获瑞士第3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银豹奖、第29届伦敦电影节伦敦电影研究所电影奖、第7届(亚、非、拉)三大洲电影节摄影奖。
《边城》获加拿大第9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评委会荣誉奖。
《泉水叮咚》获伊朗德黑兰第15届国际教育电影节教育类专片比赛铜奖。
《月光下的小屋》获印度第4届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国际评奖团授予金像奖和儿童评奖团授予的金牌。
《腾飞吧,中华健儿》获意大利第14届都灵国际体育电影节二等奖。
《九寨沟梦幻曲》获波兰第22届克拉科夫国际短片电影节铜龙作曲奖。
《锦绣中华》获第14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誉奖和苏联国家旅游委员会积极宣传旅游,巩固和平与友谊奖。
《体育盛会》获第8届匈牙利国际体育电影节匈牙利电影总局奖。
《灰喜鹊》获葡萄牙第11届圣塔伦农业环境国际电影节环境短片组科教片一等奖—金葡萄奖。
《昆虫世界》获第11届国际技术电影节纪录片一等奖。
《不当演员的姑娘》获伊斯坦布尔国际电影节优秀影片奖。
《孔雀公主》获捷克斯洛伐克第14届儿童电影节水晶蝴蝶杯。
1986年 《邮缘》、《乌鸦与麻雀》获“法国第1届科罗朱埃国际消遣片电影节青年观众奖。
《飞来的仙鹤》获法国阿朗松国际儿童电影节农业信贷银行奖。
《四个小伙伴》获伊朗第16届国际教育电影节荣誉奖。
《流浪汉与天鹅》中的吴丹获苏联第9届塔什干国际电影节主角奖。
《良家妇女》获捷克斯洛伐克第25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主要奖和国际电影评论家组织奖、西班牙第18届大西洋国际电影节最佳影奖、安达鲁西亚电影作家协会评论奖、西班牙电影俱乐部联合电影俱乐部奖、比利时皇家电影博物馆皇家电影资料馆发掘新电影奖。
《少年彭德怀》获“葡萄牙第15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儿童片奖。
《绝响》获意大利第四届都灵国际青年电影节特别奖。
《月光下的小屋》获美国第8届洛杉矶国际青少年电影节外国家庭电影优秀奖。
《野山》获法国第8届三大洲国际电影节大奖。
《移核鱼》获西柏林第14届国际农业电影节金穗奖、捷克斯洛伐克第3届尼特莱国际农业电影节A类一等奖和唯一的联合国粮农组织埃及农业神奖。
《防治沙漠化》获西柏林第14届国际农业电影节金穗奖、《森林与我们》获银穗奖、《笼养苍蝇》获铜穗奖。
《三峡情趣》获法国第20届国际旅游电影节银比雷娜奖和公众奖。
《浙江山水情》获法国第20届国际旅游电影节最佳音乐奖。
《鱼桑争秋》获捷克斯洛伐克俄斯特拉发第13届国际环境保护电影节一项主奖。
《红蚁树》获波兰克拉科夫第23届国际短片电影节银片奖。
《中国西南行》获第19届捷克斯洛伐克卡罗维发利国际旅游电影节金花奖大奖。
《长江截流》获第1届瑞士洛桑国际能源电影节特别奖第一名。
《猫头鹰》获列宁格勒第38届国际科学影片协会荣誉证书。
《三十六个字》获南斯拉夫第7届萨格勒布国际画片电影节D组教育片奖。
1987年 《回声》获捷克斯洛伐克第14届环境保护电影电视节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教育部奖。
《猴子捞月》获保加利亚卡布洛沃第4届国际喜剧电影节最佳短片奖。
《草人》获第2届广岛国际动画片电影节C组一等奖。
《超级肥皂》获第二届广岛国际动画片电影节D组二等奖。
《老井》获第7次夏威夷国际电影节评委特别奖。
《以螨治螨》、《蝴蝶》获圣塔林第14届国际农业与环境电影节特别奖。
《五虎将》获第17届德黑兰国际科教片节金像奖、《灰喜鹊》获银像奖、《瀑布》获荣誉奖。
1988年 《山水情》获88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大奖。
《不射之射》获88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
《盗马贼》获第4届第三世界电影节头奖。
《褐马鸡》、《中国珍稀动物》、《不能消失的颜色》获第2届国家公园纪录片国际影视节优秀影片奖。
《井》获意大利第29届陶尔米纳国际电影节银质奖;女主角潘红获演员银质奖。
《红高梁》获第38届西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老井》获意大利第11届大沙尔索国际新电影节一等奖。
《中国造船》获米兰第27届国际海洋纪录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
《南北少林》获都灵第43届国际体育电影节一等奖——都灵头奖。
《植物内生菌》获第15届西柏林国际农业电影节金穗奖。
《一人一亩地》获第15届西柏林国际农业电影节铜穗奖。
《远离战争的年代》获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第10届亚非拉国际电影节霍贾·纳斯列金奖。
《化石宝库》获“第14届贝尔格莱德国际科教片电影节金奖。
《生命的能源》获第2届洛桑能源电影节金奖。
《人鬼情》获巴西第5届国际影视录像电影节
1989年 《大小夫人》获保加利亚第5届幽默与讽刺国际电影节荣誉奖。
《红高梁》获布鲁塞尔国际电影节21电台青年评委最佳影片奖。
《晚钟》获第39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特别奖—银熊奖。
《江南居民》、《美在自然》获瑞士能源博士后研究人员协会特别奖。
《少年犯》获伊朗第7届曙光旬国际电影节少儿影片国际赛类最佳演员奖。
1990-2008《红河谷》《永乐大钟》《一个都不能少》《一声叹息》《苏州河》《站台》《月蚀》《我的父亲母亲》《卧虎藏龙》《霸王别姬》《戏梦人生》《活着》《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春光乍泄》《鬼子来了》《花样年华》《本命年》《阮玲玉》《喜宴》《香魂女》《女人四十》《红粉》《太阳有耳》《河流》《悲情城市》《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爱情万岁》《阳光灿烂的日子》《一个都不能少》《过年回家》《可可西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孔雀》《立春》《西干道》《左右》
参考自 唐懿馨:http://..com/question/68456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