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说出一部电影证明你是中年人了
要是说一部的话那在我小时候印象最深的还是在影院看的,叫《古今大战秦俑情》是程小东导演,由巩俐和张艺谋主演的奇幻穿越题材的电影。
那时候才十几岁,感觉巩俐在里面扮相好美,是小时候串亲戚时在影院看的。影片讲的是秦始皇练成的长生不老丹药被自己的卫兵试用,没想自己还没等到用就一命呜呼。于是就很多士兵被活活封死在了秦俑里,谁知道那长生不老药竟然起作用了,由张艺谋扮演的试药将军竟然奇迹般的活了下来,知道民国时被盗墓者惊醒。于是就来到了现代跟转世情人,巩俐扮演的一个秦妃产生一段奇幻爱情故事。
印象中是八几年看的,这部剧平时很少重播,估计能看过的差不多都我这个年纪以上了,哈哈!暴露年龄了!
小时候很想要图1的机器人一个,谁还记得图3中的反派叫什么来着?
那个年代的奥特曼,看过他的都成old man喽[捂脸]
《青春祭》(1985)张暖忻导演,李凤绪、冯远征主演。
主要讲述女知青李纯到傣乡插队落户,借用李纯的视角,反映了动乱年代里傣乡的民俗风情和傣族人民的热情善良。
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就想起这里面女主角李纯的旁白。有一次,她们结束劳动后, 她看到傣族小伙子和姑娘们在对歌,非常富有生气。于是她说:看着他们,我感到又累又丧气,我既不会干活又不会生活,带着一身的暮气。
那时候就觉得这句话直击内心最弱小的地方,刺了一下。电影想要表达的当然更多,不过这句话给了我沉重的一击,好像说到自己心坎里,那样的有点暮气沉沉,渐渐老矣之感。
顺便推荐一下这部电影,张暖忻导演以女性极其细腻的拍摄手法,描绘了那个年代里,女孩青春意识火苗的渐渐苏醒。
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部电影,八十年代中国的电影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啊~
一部电影代表一个时代,都有时代烙印。现在的中年人也就三十五岁以上吧,按这样推理也就是1983年前后,也就是绝大部分的80后。我这里有部电影是很小的时候看过的,他的名字是《太极张三丰》。
这部电影是我姥爷去世的时候看的。那时候没有电视机,姥爷去世时通过露天电影去看的。相信很多00后没有看过这部电影,因为真的太久了。虽然久远,但丝毫不影响它的精彩程度。他讲述的是两个孤苦无依的小男孩(天宝君宝)被少林寺收养,从此相依为命,互相玩耍,互相学习。从小到大,他们都是少林寺最勤奋的两个孩子,睡觉练武,洗衣服练武,吃饭也练武,是两个绝绝对对的武痴。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的勤奋终有回报,在少林寺始终处于顶尖地位。但命运就是这么不公,在一次达摩院的考核竞选中,天宝打得对手心宝无力还手,但心宝耍诈,暗算天宝,天宝愤怒重拳伤了心宝并赢得比赛。但达摩堂首座包庇自己徒弟,说天宝出手狠毒,还要逐他出罗汉堂。天宝不服,但首座引众师兄围攻天宝君宝致他们两人最终出逃。逃出去后两人卖艺为生,看到奸官无道,君宝心怜众人,但天宝被花花世界,官威所迷,一心当官,两人至此产生隔阂。终于天宝觅得良机去当兵,虽然有次竞选以一敌四打败四个副刀统,但依然没能赢得刀统之位。他就设计将君宝和对朝廷不满的人引入军营一网打尽,君宝侥幸逃脱但一蹶不振,每日三疯。被哥们出卖的滋味是真的难受。但最终君宝醒悟,学会了太极,主动找天宝报仇,并最终胜利为民除恶。
这部电影武打设计非常精彩,是李连杰和钱小豪的武打巨作。整个故事情节紧凑,扣人心悬,场面宏大,是部难得的好电影,也是80后的武侠梦,小时候看过电影的人基本上都可以称自己为中年人了。谢谢大家!
《马兰花》
昨天晚上刚和女儿一起看了这部早期的黑白电影《马兰花》
记得小学的时候,学校里面放电影,看的最多和最喜欢的就是《马兰花》
犹记得剧中的歌谣:
马兰花、马兰花
风吹雨打都不怕
勤劳的人在说话
请你马上就开花
剧中憨厚老实的夫妇、好吃懒做的大兰、勤劳善良的小兰,还有智慧勇敢的马郎,以及山上的树公公和活泼可爱的动物伙伴们。
小时候,多么希望这么神奇的故事是真正存在的,小孩子的心中总是有好多小愿望,多么希望能真的有一朵无所不能的美丽的马兰花,帮我们把所有的愿望都实现。
当然现在已近而立之年,依然在心中盼望着,有一朵美丽神奇的马兰花,把我的愿望都实现~~
《暖春》
初中的时候,去实践基地看的电影,剧中的主人公小花是被爷爷捡来的,年迈的爷爷和小花相依为命。儿子迫于媳妇的冷漠,不敢接济老父亲。
小花勤劳懂事,帮着爷爷下地干活。为了自己的婶婶能早点怀上孩子,去山里逮蚂蚱,等等
最终善良的小花得到了家人的疼爱。而儿子也知道了多年的秘密,原来爷爷的儿子当年也是被捡来的。
善良的老人一辈子默默守着这个秘密,为了不让儿子遭受白眼和讥笑,老人默默地承受着儿子的冷漠而坚持没有说出这个秘密。
当时看的时候,我们女生都哭的稀里哗啦的,真的很感人
舞台姐妹,野火春风斗古城,喜临门 许茂和他的女儿 牧马人 小花 大蓬车 流浪者 以前的电影基本没落过
一句话,电影《黑三角》家长带着去的影院。日本电影《人证》,还是家长带着去的。还有像什么《刘三姐》这样后来复映的60年代老电影,也是家长带着去的天津本地劝业场里面原本就有(现在没有了,原来最早有八大天)天宫影院看的,条件比商场对面的光明电影院差好多(直到现在,光明依然“活着”,和新世代的电影城抗争着,其他大多被迫改行了)。日本电影《追捕》,上小学的时候学校组织的,儿童影院观看(下同),法国电影《虎口脱险》,学校组织的(票钱找家长要,回到学校交给班长或班主任老师)。电影《苦菜花》、《平鹰坟》(虽然已经记忆模糊了)。《八女投江》,简直不要太多。电视剧还用说吗?蹭看也是看啊!1988年以后不需要(蹭看)了!!(图中就是曾经的儿童影院,90年代一度改名为小光明影院,学校组织观看电影,主要是距离不算远,虽然比不上八一礼堂、和平电影院,延安影剧院,滨江影剧院和光明电影院距离近,但是因为电影院的名字很关键,票价一毛钱啊!!!适合小学、初中的学生啊!!!!)
出生在七八十年代的小伙伴想必应该符合你所谓“中年人”吧,那个年代电视机并不那么普及,很多经典老电影我是到了80年代后期才有机会在电视上看,比如《小兵张嘎》、《赌神》、《佐罗》、《少林寺》、《警察故事》等。
其实每个年代都有属于这个年代的电影,就像近几年漫威系列电影比较流行,再过十年二十年,漫威这类型电影却未必了。
我看过的电影——大部分电影票是2毛
《奇袭》《一江春水向东流》《苦菜花》《喜盈门》《月亮湾的笑声》《红牡丹》《扎西》《马兰花》《渡江侦察记》《地雷战》《地道战》《闪闪的红星》《黑三角》《冰山上的来客》《庐山恋》《鸡毛信》《永不消逝的电波》《小兵张嘎》《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人证》《望乡》《小街》《蹉跎岁月》《卷席筒》《野火春风斗古城》《人到中年》《春苗》《人生》《青松岭》《高山下的花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大篷车》《第一滴血》《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叶塞尼亚》《骆驼祥子》《卖花姑娘》《红日》《吉鸿昌》《瞧这一家子》《大桥下面》《小花》《城南旧事》《戴手铐的旅客》《小字辈》《开枪为他送行》《牧马人》《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英雄儿女》《流浪者》《追捕》《尼罗河上的惨案》《自古英雄出少年》《佐罗》《少林寺》《巴山夜雨》八几年还看过第一个立体电影忘记叫什么名字了,印象最深的是九十年代《上帝也疯狂》太 搞笑 了
中年人是指40_55岁年龄段的人,正是正宗的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看了楼主这个问题,感慨自己也属其中之列了.要说电影还是小时候看得多,那时候主要是露天放映,又以黑白片为主.要说最开心就是那时候,疯玩疯跑,无忧无虑,现在再也看不到那种场景了,大家都埋头看手机了.
那时候看了许多电影,基本上以战争片居多,那时年龄太小都印象模胡了.只是有一部电影印象倒是很深刻,这部电影的名字是<<战上海>>.电影讲述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包围了上海,盘踞在上海的国民党军成了瓮中之鳖.但他们不甘心灭亡,蒋介石命令京沪杭警备汤云甫固守顽抗,准备与解放军对抗到底.最后就是解放军秋风扫落叶一样把他消灭了.
本来就是一部普通的战斗故事片,为什么记忆这么深刻呢?就是在影片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国民党军在开会,突然一声"汤司令到"大家全部起立立正.我们一伙小朋友对这个情节印象特别深,所以经常学着说.就站在教室门口,有同学进来就大吼一声汤司令到.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形成了一个梗.以后看的电影就没有这么深的印象了.
其实那时候的电影还有很多,不乏经典之作,像<<地道战>>,<<地雷战>>,<<渡江侦察记>>,<<平原游击队>>等.里面的许多人物都要忘记了,但汤司令这个形象却记忆深刻.这部电影应该可以证明吧.
⑵ 天津劝业场天津劝业场牌匾
1、天津标志性建筑物有哪些?2、天津劝业场的老建筑背景历史,谁详细和我说说!谢谢3、天津劝业场的品牌由来天津标志性建筑物有:
1、劝业场:
天津劝业场坐落在和平区和平路与滨江道相交处,是一座折中主义风格的大型建筑,建成于1928年。最早由买办高星桥创办,大楼由法籍工程师慕乐设计,建筑面积共2.1万平方米,主体五层,转角局部七层,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天津市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
2、天津广播电视塔:
天津广播电视塔,津门十景之一,景名“天塔旋云”。1991年10月建成。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坐落在河西区体院北,西靠风影绮丽的水上公园。总高度415.2米,为世界第六、亚洲第四高塔。
3、天津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
天津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是第29届奥运会足球预选赛赛场之一。其昵称为“水滴”。位于天津的西南,成为滨海城市天津的地标建筑。这座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的体育场,总建筑面积15.8万平方米,功能齐全,设施先进。
4、望海楼教堂:
望海楼教堂位于天津市河北区狮子林大街西端北侧,斜对狮子林桥,以其旧址望海楼而得名。于1869年底建成此堂,具有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是天主教传入天津后建造的第一座教堂。
5、天津之眼:
天津之眼,全称天津永乐桥摩天轮,跨海河连接河北区与红桥区,是一座跨河建设、桥轮合一的摩天轮,兼具观光和交通功用。天津之眼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桥上瞰景摩天轮,是天津的地标之一。
天津劝业场建筑面积原为16500平方米天津劝业场,经过几次改造修建天津劝业场,现在建筑面积为29600平方米,为大型综合性开敞式商场。
天津劝业场于1926年开始筹建时,高星桥聘请法籍工程师设计,建筑风格明显受折衷主义建筑形式的影响。主体五层,转角局部七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七层之上建有高耸的塔楼,由两层六角形的塔座、两层圆形塔身和穹隆式的塔顶所组成,上面装有旗杆、避雷针兼做装饰物。整栋建筑显得壮丽挺拔。
在立面处理上,底层临街陈列窗上方是一圈钢筋混凝土大挑檐,在商场入口处,是大拱券,并与两侧大挑檐连接贯通,拱券顶部和前面都有精细的花纹装饰。阳台设计有凸有凹,凸阳台牛腿支承,凹阳台两侧配以廊柱,中部装以宝瓶栏杆。五层转角处有三开间的挑阳台,挑梁也为牛腿状,五层和七层皆为半圆拱窗券,有三连拱和二连拱之分,增加了立面装饰效果。
商场内部是中空回廊式。中间有一座过桥相连通,过桥两侧设置两部双向楼梯。场内四角分别设有四座楼梯和五部电梯,沟通垂直交通。靠北侧胡同内还有两座钢制太平楼梯。场内交通十分流畅。
中空部分屋顶为阶梯形的钢筋混凝土平顶,四周向中间退缩,有三层天窗,以利自然采光和通风,四周部分屋顶为屋顶花园,即“天外天”游乐场。整座劝业场大楼地基以梅花桩钢筋混凝土为基础。
劝业场的匾额,为清末高官、近代天津著名大书法家华世奎老先生所书,后被有关权威部门列为中华名匾。此为劝业场建筑文化增添了画龙点睛之效。
有关专家指出,天津劝业场是我国和津门近代优秀建筑之一,也是我们中国和天津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在中国和天津的历史、文化发展史和建设史上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同天津市其它古建筑、现代建筑一起展现着我国和天津市建筑艺术、技术发展的延续性,因而也是对人们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有人说:上海有个“大世界”,天津有个“劝业场”,如果不去逛一逛,枉到津沪走一趟。劝业场这座近代优秀建筑已经成为天津的标志和象征之一,是津门建筑文化具有典型特点的代表作。
厚重的历史
天津劝业场始建于1928年,至今已有七十年历史。在经营中,以其独特的经营特色和业昭诚信的服务宗旨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任。
1992年改制为股份制企业。
1994年1月28日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1994年8月26日改扩建后的劝业新厦竣工开业,豪华典雅的共享空间里,巨大的电子荧幕和声控彩色喷泉为广大顾客提供了美的享受。新老商厦总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营业面积3.6万平方米。
1997年11月15日正式组建天津劝业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公司所属天津华运商贸物业公司以储存、运输业务为主题。占地55.4平方米,年吞吐量150吨,年运输能力80万吨。
蒋子龙 文录—选自《话说劝业场》.序言
劝业场被称为天津的“城中之城”,“市中之市”,这就是说天津形成现代格局的繁华是有了劝业场才开始的。劝业场的兴兴衰衰自然就集中地、生动地体现了天津的历史。
劝业场成了天津繁华的象征。
知道天津市的必知劝业场。不了解劝业场则不算真正了解天津。
八大天
天华景戏院、天乐戏院、天宫影院、天会轩戏院、天露茶社、天纬台球社、天纬地球社、天外天屋顶夜花园,昔日的劝业场在四至七楼开设了这八个娱乐场所,合称“八大天”。
劝业“八大天”以其独有的魅力,将中西文化交相辉映。丝竹之声余音绕梁,戏曲之韵清雅入耳,巨商大贾川流于里,文人骚客唱和其中,儒雅之中华气度,款款之绅士风范,杯筹交错,流光溢彩,不仅为商业聚集了人气,也带来了不薄的收入。
秉承“八大天”的文化气度,“新八大天”的文化业态将紧紧把握新型都市文化消费的脉搏,用新概念的“天”字系列经营品牌,以小而雅的格调,都市休闲文化的饕餮,定制式的服务,映现都市生活原本的态度。“新八大天”将成为都市文化消费新的热点,绽放“无限消费”的魅力。
天华景演艺馆
是对昔日“天华景戏院”的恢复与改造。恢复后的天华景演艺馆环境高贵、典雅,规模限定在100人左右;演出的曲目、形式将多种多样,京剧、评剧、越剧、梆子、话剧、其他剧种、歌舞、相声、杂技等一应俱全;并将根据顾客的个性需求,采取定制式服务,顾客可按菜单随意选择,提前定制;同时,演艺馆还配备茶水、咖啡、茶点等相关餐饮服务,使顾客足不出户,便能遍览天下戏曲,沉浸于文化与艺术的美学熏陶之中。
天宫影院
恢复后的天宫影院高档、怀旧、艺术化、人性化,在装饰中体现出旧式电影院的气息和电影文化的历史发展记忆。影院也将“定制式”服务与日常消费相结合,以主体电影周和定制放映等形式进行运营。这一举措将凸现天宫影院的文化品位和档次,形成独特的区隔空间,在天津电影院中走出自己的个性化道路。
天露茶社
坐落在新厦七楼,设雅间和散座,在风格上将京派茶文化的老舍茶馆、巴蜀茶文化的老顺兴茶馆以及苏杭茶文化的心源茶楼融为一体,将传统茶文化与现代商务文化进行对接。精致的茶品、茶具、古玩字画以及各种精彩的表演将衬托出茶社古香古色的文化韵味。天露茶社在茶文化的基础上,会更加注重茶楼的多元性以及功能性开发,以契合中产阶层的消费品位。
天佑阁
七层之上的六脚塔楼欲供奉劝业的镇场之宝——金佛,并取名天佑阁。天佑阁的兴创将佛教文化慈悲为怀的人文关怀与劝业场以客为本的人文精神结合起来,并以其与生俱来的传奇色彩为劝业场增添新的旅游文化资源。
天玮保龄球社
即原天玮地球社,它是对现有的八楼保龄球馆的改造和提升。改造后的天玮保龄球社将以老照片、实物装点其中,并仿造1~2条昔日地球社的球道,提供各种时尚杂志和精美茶点,突出中西文化的合璧及个性化享受,使顾客在进行现代化运动的同时,体验往日的地球运动风貌,感受劝业场天玮保龄球社不同于其他保龄球馆的独特文化气息。
天玮台球社
恢复后的天纬台球社将打造幽静、高档、精致的私人休闲空间。这里不仅能让顾客享受轻松愉悦的台球运动,也是休闲聚会、商务洽谈的绝佳场所。
天外天屋顶夜花园
天外天屋顶夜花园季节性开放,整个氛围浪漫、优雅,富于极强的欧陆风情,设散座点缀其间,提供各种饮料、果点,在这里近可以摩挲城市建筑风貌,阅读天佑阁圣藏的中华商业传奇;远可以观赏海河、金街夜景。天外天屋顶夜花园将成为津门一处极具魅力的消夏纳凉盛地。
八大天百艺街
“一座劝业场,百年文化街”。八大天百艺街将恢复昔日劝业场的一些传统特色项目,如古玩字画、金石邮币、琴棋书画、文房四宝、文物鉴定以及具有中国和天津传统文化特色的老字号泥人张、风筝魏等,荟萃中华文化精品,形成一条立体商业文化旅游街,是文化街中的精品,是中华文化精品的荟萃,是天津第一文化街。
天津劝业场创始人高星桥(1881—1948),江苏南京人,铁匠出身,自幼聪颖好学。20世纪初曾任直隶井陉煤矿司磅员,深受该矿主管德国人汉纳根的赏识,后任该矿津保售煤处经理,连任十年,渐有积蓄,先在河东旺道庄盖平房千间,继在北门里办华昌金店,1920年又办起天津商场。 随着天津商业重心的逐渐南移,高星桥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选中了法租界21号路的一片空地。当时,这片空地的两个角已经盖起了楼房,北面是1925年落成的浙江兴业银行;南面是1926年落成的惠中饭店;东西两面散落着几间低矮的平房;中间是天祥叫卖行的存货场,堆放着废旧木料、家具及沙石类的建筑材料。
高星桥独具慧眼,料定此处将来必大有发展,便以雄心和魄力,斥巨资十万四千两白银从英国先农公司手中买得了这块面积为五亩二分的地皮。购置地皮的合同签订之后,经法国工部局介绍,高星桥又花白银一万两聘请了“永和公司”的法国工程师阿布雷负责大楼的设计工作,另有一位上海工程师辅佐。
按设计图纸初步估算,建此商场资金需百万大洋以上,以高星桥当时的财力,存在困难,经再三考虑,他决定成立股份公司集股兴建。高星桥辗转托人,费尽周折,说服了庆亲王载振成为了劝业场的二股东,加入三股,即三十万元,载振给商场起名为“天津劝业场”,因“劝业”二字的含义顺应了当时社会提倡的“实业救国”潮流,高星桥对“劝业”之名相当满意。
⑶ 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电影院里有英文字幕吗
有 我是内蒙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