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电影屏幕是21比9还是16比9
这样是因为可以使拍摄的场景更加广阔,在电影院中播放时会更有气势,对于家庭的平板电视的话16:9更好些,这就是为什么电影21:9宽屏居多,电视剧基本采用16:9的原因。
电影画面比例:
一、早期电影的银幕比例为1.33:1(4:3):
1、在电影刚刚出现的年代,所有电影的画面大小形状都是差不多的。我们一般把画面宽度和高度的比例称为长宽比(Aspect Ratio,也称为纵横比或者就叫做画面比例)。
从19世纪末期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几乎所有电影的画面比例都是标准的1.33:1(准确地说是1.37:1,但作为标准来说统称为1.33:1)。
也就是说,电影画面的宽度是高度的1.33倍,这种比例有时也表达为4:3,就是说宽度为4个单位,高度为3个单位;这种画面比例后来被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所接受,称为学院标准(Academy Standard)。
2、20世纪50年代,刚刚诞生的电视行业面临着采用何种屏幕比例作为电视标准的问题。为了方便把电影搬上电视屏幕,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NTSC)最后决定采用学院标准作为电视的标准比例,这也就是4:3电视画面比例的由来。这个比例一直到今天仍是电视的主导标准。
二、变形宽银幕的出现:
1、随着电影通过电视屏幕迅速进入家庭,好莱坞的电影公司发现电影院里的观众开始大量流失。为了让观众重新回到电影院,他们想出了新主意:立体电影和宽银幕电影。
这两种电影的试验实际上从20年代就开始了,但直到50年代才受到真正的重视。当然立体电影并未真正的成为大众消费的主流,宽银幕却一直传承下来;
2、变形宽银幕电影是指用变形球面镜头拍摄,把图象在水平方向挤压,使得画面能适合于1.37:1的胶片,如果对着光源直接看电影胶片的话,圆体看起来就会象又瘦又长的椭圆型。
当播放影片时,就用带有变形镜头的电影播放设备,利用光学原理重新把图象拉宽放映,使图象回到原来的纵横比。其他画面比例还有1.66:1和2.20:1(70毫米胶片)等,但我们的介绍集中于1.85:1和2.35:1就行了。
3、实际上也有一些相反的情况:你在4:3的电视上能看到比宽银幕电影更多的内容。这是因为有些导演(包括詹姆斯·卡梅伦)会使用超级35毫米摄影机来拍电影,这样得到的原始胶片就是4:3的,在电影院里用宽银幕格式放映的时候实际上是裁取了4:3画面的中间一块。
4、等到制作DVD的时候使用的是原始胶片,这样我们就看到了比电影院中更多的东西。画面中的白框显示了2.35:1的画面所裁切的部分;目前来说采用4:3银幕比例的电影已经基本退出历史舞台,现在主流的电影以2.35:1居多。
⑵ 电影院的大小如何选择
电影院的规模按照观众厅的容量可以分为几个等级:特大型,容量在1801座以上或者拥有11个以上的放映厅;大型,容量在1201座到1800座之间或者有8到10个放映厅;中型,容量在701座到1200座之间或者有5到7个放映厅;小型,容量在700座以下或者有4个放映厅。
电影院是专门为观众放映电影而建造的场所。电影在初期是在咖啡厅、茶馆等地方放映的。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专门的电影院。从最初的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再到立体声电影,从黑白电影到彩色电影,从普通银幕到宽银幕,甚至穹幕和环幕,电影院的规模、尺寸、比例和声学技术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电影院的设计必须满足电影放映的工艺需求,确保观众能够获得良好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电影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选择电影院基地时,应根据当地城镇的建设规划进行合理布置,并遵守以下规定:首先,主要入口应靠近城镇的道路、广场或空地。其次,主要入口前的道路宽度不应小于安全出口宽度的总和,小型电影院的道路宽度不应小于8米,中型电影院不应小于12米,大型电影院不应小于20米,特大型电影院不应小于25米。再次,主要入口前的集散空地,对于中、小型电影院应按每座0.2平方米计算,大型和特大型电影院除了满足这一要求外,深度还不应小于10米。此外,对于有多 个放映厅的电影院,各主要面的集散空地应按实际分配的最多人数计算;总座位数达到2000座以上的电影院宜分数处集散。最后,位于交叉口的电影院还应满足城镇有关交通车行视距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