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电影“苦月亮”到底讲的啥啊
苦月亮Bitter Moon
英法 1992
编剧:罗曼.波兰斯基 G.布拉赫
导演:罗曼.波兰斯基
主演:埃玛纽埃尔·塞纳 彼得·科约特
休·格兰特 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
剧情简介:
奈杰尔和菲奥娜是一对正值"七年之痒"的英国夫妻,搭船到印度去给他们缺乏激情的婚姻充电;奥斯卡是个终日瘫在轮椅上的美国作家,他的妻子咪咪年轻美艳,是个法国舞蹈演员,这对夫妻关系诡异。两对夫妇相逢在黑暗的海上。奈杰尔被咪咪的美貌吸引,不由自主地接近他们。奥斯卡遂以咪咪为饵,要奈杰尔倾听他们的故事:
多年前,奥斯卡在巴黎的公共汽车上偶识咪咪。她的美貌让他着迷。他走遍巴黎城想要再度遇见她。终于在他心灰意冷地与他人约会晚餐时,发现站在身边的女招待便是寻觅了许久的咪咪。于是,一段浪漫疯狂的爱情有了开始。激情迸发,二人掉入爱的深渊。然而爱欲缠绵几乎将两人的情感烧尽。 咪咪那近乎完美的身体逐渐对奥斯卡失去了诱惑,他暴露出自私残忍的本性,疲惫于如醉如痴的性爱享受开始渴望自由。而咪咪的爱情执拗而灼热,任凭怎样痛苦她也不要离开奥斯卡。奥斯卡开始虐待咪咪,在他严厉咪咪变得乏味。她有了奥斯卡的孩子,堕胎感染被割除子宫,险些死去。奥斯卡将虚弱咪咪骗上飞机,他庆幸终于摆脱了咪咪,重新开始了自由糜烂的生活。在一夜狂欢后,奥斯卡出车祸住进了医院,咪咪突然出现在他面前;在强烈恨意的驱使下她将他拖下病床致使奥斯卡终身残废。咪咪又与奥斯卡生活在一起了。咪咪照料他,却又像以前他虐待她一样虐待他。他们唇齿相依,深爱对方,但是爱的唯一表达方式是疯狂的相互伤害和虐待。
奈杰尔为奥斯卡和咪咪爱情的深刻和极端而震惊。同时菲奥娜也对他们苍白冷漠的夫妻关系彻底厌倦。圣诞节舞会上菲奥娜与咪咪在奈杰尔惊讶的目光中相拥起舞,似乎在同性之爱中找到了新的火花。然而,奥斯卡对酣睡在床的咪咪扣动了扳机,而后打穿了自己的太阳穴。不再有任何东西,一切都结束了。
查到了导演的个人经历,也许对大家理解影片有所帮助。
被揭是在逃强奸犯
波兰斯基不敢参加奥斯卡
第七十五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候选者罗曼·波兰斯基3月23日将不会出现在柯达剧院前的星光大道上,这位去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获得者日前被洛杉矶法院爆出竟然是一位犯有强奸罪的在逃犯!
25年前,为了逃避洛杉矶法院对他关于强暴13岁少女的判决,波兰斯基逃到了出生地法国巴黎,在那里开始了漫长的流亡电影生活。25年后,他的一部反映二战期间大屠杀幸存者的影片《钢琴师》获得了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7项提名。奥斯卡学院对69岁的电影导演波兰斯基参加3月23日的颁奖典礼举双手欢迎,但是洛杉矶法院官方发言人却向媒体宣称,作为一个在逃的犯人,只要波兰斯基胆敢踏入美国领土一步,绝对是逮他没商量。
1977年,波兰斯基被洛杉矶法院指控犯有强奸和其他5项重罪,当时,他在好莱坞著名演员杰克·尼克尔森的家中猥亵了一名13岁少女。1978年,在法院宣判结果之前,波兰斯基潜逃到了法国巴黎,至此再未回过美国。25年前发生的事情如今已经成为波兰斯基心中永远的痛,近些年来,波兰斯基多次公开就此事发表个人看法,他说:“我现在已经不再考虑这件事对我的影响,我更牵挂的是它对我的孩子和妻子的伤害。”
洛杉矶法院发言人向媒体透露,波兰斯基的律师曾向法院提出,波兰斯基愿意接受一些在监外执行的判罚。但按照美国当地法律,波兰斯基的罪行最多可被判长达50年的监禁,所以在洛杉矶法院看来他至今仍是一个在逃犯。(张文伯)
罪恶大师--罗曼·波兰斯基
罗曼·波兰斯基1933年8月18日出生于一个侨居巴黎的波兰籍犹太人家庭里。出生后不久的童年时代,全家就遇到先在德国紧接着在法国兴起的反犹排犹浪潮迫害。父亲原来是一个有志艺术的画家,反犹浪潮使父亲彻底失去在法国生活下去的希望。在罗曼3岁时,父亲迫不得已率领全家迁回了波兰克拉科夫(Krakow)的老家。二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克拉科夫被德军占领,波兰斯基的母亲、父亲和叔叔先后被德国人抓进集中营,父亲和叔叔虽然幸免于难,但怀着身孕的母亲却惨死在纳粹建造的毒气室里。当时父亲将他推进了夹墙,才使他得以幸存下来。年幼的他设法逃出了犹太人居住区,这些恐怖的经历在大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的经典巨片《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中有所反映。据报道在这部影片的创作过程中,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几次请他出任这部影片的导演。然而,罗曼的几个朋友和亲人都曾关押在这个斯蒂芬-斯皮尔伯格解救人质的克拉科夫犹太人区,他发现这个题材太痛苦、离他太近,拒绝了这一邀请。罗曼7岁时就开始在波兰农村游荡,居住在不同的天主教家庭里,侥幸生存了下来。这段惨痛的经历,对他的人生观产生了巨大影响。
1945年,罗曼回到了父亲身边,并进入一所技工学校学习,但是年轻的他似乎早有了从影的主意。50年代开始,他自编自导自演了一些电影短片,其中有《自行车》("Bicycle",1955年)、《凶手》("A Murderer",1957年)等。随后他进入了波兰罗兹电影学校(Lodz Film School),开始了为期五年的学习,并逐渐崭露头角。他在学生期间自编、自导、自演的荒诞短片《两个男人与更衣室》("Two Men and a Wardrobe",1958年)获得了5项国际大奖,包括布鲁塞尔电影节(Brussels World\'s Fair)最佳影片第3名。他早期拍摄的短片《胖子和瘦子》("The Fat and the Lean",1961年)和喜剧短片《哺乳动物》("Mammals",1962年)等,受到一致推崇,至今仍堪称同类影片中的经典,这时他已显示出对黑色风格产生了兴趣。
1962年3月,罗曼首次编导了波兰影片《水中刀》("Knife in the Water"),这部讲述战后波兰社会婚姻悲喜剧的影片是他的长片处女作。影片没有得到波兰官方和评论界的好评,但在西方却引起了轰动,为他跨入世界影坛打下了一个良好基础。该片在第25届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费比西"(Fipresci)最佳导演,并获得第36届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提名,名噪世界影坛。在巴黎几经沉浮后,罗曼结识了年轻的编剧杰勒德-布拉奇(Gerard Brach),俩人成为了长期的合作伙伴。不久罗曼移居英国,执导了3部与杰勒德-布拉奇联合编著的影片:1965年,法国著名女演员凯瑟琳-德诺芙主演、关于年轻女子心理崩溃的心理恐怖片《冷血惊魂》("Repulsion");1966年,讲述在一座城堡里发生的歹徒与一对不和夫妻的黑色惊悚片《荒岛惊魂》("Cul-de-sac");1967年,他与美国女明星莎朗-塔特(Sharon Tate)联合担当主演的恐怖片《天师捉妖》("The Fearless Vampire Killers")。前二部影片分别在柏林电影节上获得银熊奖和金熊奖。这时的罗曼,以强烈的悬念和令人窒息的恐怖气氛表现出了浓烈的血腥气味,也使他在国际影坛的声誉不断提高。
1968年1月,罗曼和莎朗-塔特在英国伦敦举行了婚礼,并一起前往好莱坞发展。就在这一年罗曼成功地推出其编导的第一部美国恐怖片《失婴记》("Rosemary\'s Baby"),影片改编自艾拉-莱文(Ira Levin)的同名女性题材恐怖小说,成为了恐怖片中的经典之作。他因此获得了第26届金球奖、第41届奥斯卡奖最佳编剧提名,轻而易举地在好莱坞赢得了声誉。事业上春风得意的罗曼,1969年却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已怀孕8个月的莎朗-塔特与他的3个好友一起被臭名昭著的邪教徒查尔斯-曼森团伙(Charles Manson)残忍的杀害。无法面对这一切的罗曼,重又回到了欧洲。1971年,他编导、改编自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的黑色古装片《马克白》("Macbeth"),被认为是对曼森一伙的回应。
1974年,罗曼经不起好莱坞的诱惑重回故地,推出了杰克-尼科尔逊(Jack Nicholson)和费-唐纳薇(Faye Dunaway)主演的犯罪动作片《唐人街》("Chinatown")。罗曼黑暗阴冷的恐怖执导风格贯彻全片,影片成为了70年代美国黑色电影的代表作品之一,也使他的事业达到了顶峰,获得了第28届英国学院、第32届金球奖最佳导演,以及第47届奥斯卡奖最佳导演提名,他也藉此确立了在好莱坞的地位。可在1978年,罗曼被指控强暴了一位13岁的少女,在加州被逮捕。罗曼花了42天的时间进行辩解,法官最后犹豫了。在进一步的法律程序开始前,他逃离了美国,定居法国巴黎,虽避免了牢狱之灾,但从此再也没敢去美国。 1979年,罗曼在法国编导了娜塔莎-金斯基(Nastassja Kinski)主演的爱情片《苔丝》("Tess"),这部影片改编自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著名小说《德伯家的苔丝》("Tess of the d\'Urbervilles"),他以一种写实手法将哈代的小说浪漫地形象化,影片弥漫着罗曼对宿命的无奈之情。罗曼凭借此片先后获得了法国恺撒奖、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最佳导演,以及第38届金球奖第53届奥斯卡奖最佳导演提名。罗曼后来的作品开始走下坡路,很少能达到鼎盛时期的水准。他开始出现在一些舞台剧中,1981年,他回到了波兰,执导并主演了舞台剧《莫扎特》("Amadeus")。
1988年,罗曼编导了悬念惊悚片《惊狂记》("Frantic")。这部由哈里森-福特(Harrison Ford)和贝蒂-巴克利(Betty Buckley)主演的影片, 讲述了一位美国人在法国巴黎寻找失踪妻子的故事,此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评论界的认可和商业上的成功。1992年,他在法国编导了《苦月亮》("Bitter Moon"),影片由他的法国妻子伊曼纽尔-塞根纳(Emmanuelle Seigner)和休-格兰特(Hugh Grant)主演,这是一部反映情感和性堕落的影片,告诫人们把握自我、不必过分沉溺于肉欲。1994年执导的惊悚片《不道德的审判》("Death and the Maiden"),改编自智利剧作家阿里尔-多尔夫曼(Ariel Dorfman)的政治题材故事,由西格尔内-维弗(Sigourney Weaver)和本-金斯利(Ben Kingsley)主演。他将被本-金斯利强暴后而变得情绪不安的西格尔内-维弗内心挖掘至极,成为他最为黑暗压仰的一部电影。
沉寂4年后,1999年罗曼-波兰斯基带着自己编导的惊悚片《第九道门》("The Ninth Gate")重返影坛。影片改编自西班牙作家(Arturo Paris Riverte)的恐怖小说,深刻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善恶、美丑,但影片上映后反响一般。2002年,罗曼推出了力作《钢琴家》("The Pianist")。该片根据波兰犹太钢琴家瓦拉迪斯劳-斯皮尔曼(Wladyslaw Szpilman,阿德里安-布劳迪饰,Adrien Brody)的自传体小说《一个城市的毁灭》("Death of a City")改编。描写二战期间,一位天才的波兰犹太钢琴家,整日处在死亡的威胁下。但他的琴声打动了一位德国军官,在这位军官的冒死保护下,终于迎来了自由。曾有过纳粹集中营经历的罗曼,在此片中融入了自己的亲身体验,将影片拍得沉重而又细腻感人,重塑了他一流导演的地位。虽然还在欧洲流放,但再次赢得了好莱坞及全球评论界、观众的认可,先后获得了第55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法国恺撒奖、波士顿影评人协会、美国影评人协会的最佳导演,以及第75届奥斯卡奖最佳导演提名。
罗曼-波兰斯基属于能编、能导、能演的全才,自从孩提时代起,就主演过多部影片。1954年,21岁的罗曼就在波兰电影巨匠安杰伊-瓦依达(Andrzej Wajda)的第一部影片《这一代》("A Generation")中担任主角。后来,他又在《洛托纳》("Lotna",1959年)和《无罪的巫师》("Innocent Sorcerers",1960年)中亮过相。除了在他自己创作的一些短片和影片中出演角色以外,他还在许多欧洲的电影中出演相当戏份的大小角色,如1974年安东尼奥-马格里提(Antonio Margheriti)执导的恐怖片《魔鬼之血》("Blood for Dracula")、1992年德兰-萨拉菲安(Deran Sarafian)执导的《飞越北极星》("Back in the U.S.S.R.")和1994年吉赛贝-托纳多雷(Giuseppe Tornatore)执导的惊悚片《幽国车站》("A Pure Formality")等。
作为一个具有高超驾驭影片能力的艺术家,他还参与了许多影片的编剧工作。但他的作品中大多体现了他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他对黑暗人性的深刻洞察,使他的影片大多涉及暴力、死亡和孤独,恐怖、悬念片是他拿手好戏,成为了电影史上的"罪恶大师"。(静雨)
㈡ 电影天地人三部曲是哪三部电影导演是谁
天地人三部曲(雅克贝汉作品)
『天·地·人』三部曲——《点虫虫》、《喜玛拉雅》和《迁徙的鸟》由纵横欧洲影坛数十年的法国著名实力派电影人雅克·贝汉监制出品,他本人还兼任《迁徙的鸟》的导演。
作品以诗意的镜头,出神入化的电影技艺和美妙乐韵,提炼出生物与大自然无与伦比的瑰丽美感,洋溢着浓郁的自然主义气息和强烈的人文主义精 神,可谓人类的心灵净化剂,堪称不朽的自然史诗巨作,超凡入圣。三部曲饱含励志温情的正面意识,体现了欧洲和法兰西民族的深厚文化底韵,亦 不失法国人天生的浪漫情怀和高雅气质,制作上更尽显出法国人对于艺术的完美追求和无以复加的精益求精。
另外,『天·地·人』三部曲能够取得巨大成就,除了影片独特的主题和优美壮丽的画面、出神入化的摄影之外,音乐也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法国著 名的年轻音乐人布鲁诺·古莱(Bruno Coulais)全程主理和创作了『天·地·人』三部曲的音乐,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微观世界》/《点虫虫》Microcosmos, le peuple de l\"herbe (1996)
通过视角的转换,本片给你展示了另一个世界。如果你知道一个美女的脸被扩大很多倍就会成为崎岖的山岭。
如果你知道一只蚂蚁的腿被放大很多倍就会成为擎天的立柱!难道你不想惊叹这种神奇吗?如果你还不知道,难道你不想知道吗?到一个未知“星球"的一次探险旅 行。田野、池塘里的昆虫、微生物不再平凡微小的不足挂齿,精妙的自然奇观让人瞠目结舌。浓密壮观的丛林不过是一束草叶,小小露珠现在比篮球还要大。在一个 普通牧场度过的一天变得如此惊心动魄,在这里,轻柔的毛毛细雨象暴雨台风,嫩草叶也变得巨大无比…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您将为您所看到的惊叹不已。
本片耗资巨大,历时4年,完成了无数令人无法想象的拍摄,在业界绝无仅有!
1996年获戛纳专题片大奖,法国上映期间,1600万人为一饱眼福而走进电影院,使该纪录片创下票房奇迹。
所获奖项:
1996年第四十九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高等技术委员会大奖。
1996年度法国音乐奖(VICTOIRE DE LA MUSIQUE)最佳电影音乐奖。
1996年比利时佛兰德斯国际电影节Georges Delerue奖(最佳音乐奖)。
1997 年第二十二届法国电影“恺撒奖"的5个项奖:最佳摄影(Thierry Machado、Hugues Ryffel及本片的两位导演兼摄影师克劳德·努利德山和玛丽亚·贝兰奴)、最佳音响、最佳剪接、最佳电影配乐(布鲁诺·古莱 Bruno Coulais)和最佳制片人(雅克·贝汉 Jacques Perrin)。
★《喜马拉雅》Himalaya, l\"enfance d\"un chef(1999)
这是一个气荡回肠的传奇。
在新老领袖的交替中,在人与自然的斗争中展现生命,价值和精神。喜马拉雅的西北部有一个海拔五千多米的小山村。村里的老首领丹雷(TINLE)的儿子刚刚在 和KARMA去取盐路上因事故而死,丹雷认为是卡玛(KARMA)想夺头领之位而有意让儿子死的。卡玛是位年轻的头人,他不顾及传统,提前于老人们占卜的 日子领着年轻人上路了。丹雷招回了在寺院的二儿子诺尔布(NORBOU),带领孙子和其他老随从按占卜的日子上路,经过千辛万苦,赶上了卡玛的队伍,又经过烧盐占卜,预测到了风暴,领着队伍上了路,他死在了路上,临死前把领袖的位置让给了卡玛。这是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拍摄的影片,丹雷是一个老牛仔,一个坚强的斗士;卡玛是个反传统的新型领袖;诺尔布是个喇嘛,一个画家,虔诚于宗教,醉心于艺术。他们就生活在世界的屋脊,最与世隔绝的地方,喜马拉雅最深处。性格的差异,老人的神秘死亡,人类极限的考验,影片用真实自然的笔触,把一个神秘遥远的世界展示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不得不感动,感动这自然的凄美,感动这人格的伟大,感动这灵魂的震颤……
在本片中,所有的角色都是有淳朴的山民扮演,JACQUES PERRIN化腐朽为神奇,把普通的山民造就成具有绝佳演技的演员,或者说他们不是在演戏,他们就是在用生命和身心在真实地生活!
所获奖项:
1999年比利时佛兰德斯国际电影节:金靴刺大奖(电影节的最高奖项)、公众奖(获奖者为本片配乐师布鲁诺·古莱)、特别关注奖(布鲁诺·古莱因本片优秀卓越的电影音乐而获颁此奖)。
2000年第二十五届法国电影“恺撒奖"的最佳摄影和最佳电影配乐奖2项奖。
2000年堪培拉国际电影节大奖 - 观众奖。
2000年西班牙Huelva拉丁美洲电影节的Vision Europa奖
★《迁徙的鸟》Le Peuple Migrateur(《鸟与梦飞行》,2001)
《迁徙的鸟》是一部表现自然的电影。在95分钟的时长里,影片描写了各种候鸟为了生存而艰难迁徙的历程.从寒冷的南极到炎热的沙漠,从深邃的低谷到万米的高 空,本片详实地记录了各种鸟儿在为梦想的天堂而迁徙的过程中,面对各种艰难环境,所表现出来的勇气、智慧和情感。为我们呈现出一个神奇的世界——来自自然 界的声音,来自自然的感觉。它美仑美奂的画面、细腻生动的音乐和错落有致的声效,给观众以巨大的心灵震撼,远远超过了一般的想象。本片集中体现了世界顶级 纪录片“获取真实"的水准——该片共有600多人参与拍摄,历时3年多,耗资4000多万美元。景地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记录胶片长达460多公 里。动用了17个世界上最优秀的飞行员和两个科学考察队。这部电影甫一出世,短短三个星期就有250多万法国人走进影院,随后在欧洲、美国和日本风靡一时。
所获奖项:
2002年第二十七届法国电影“恺撒奖"最佳剪接奖。
2003年波士顿影评人协会奖最佳摄影奖。
2003年美国电影音响剪辑师协会金磁带奖 – 最佳外国影片音响剪辑。
2003年第七十五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纪录片长片类)提名。
雅克·贝汉JACQUES PERRIN简介:
出生于1941年7月13日,於1957年从影,之后成为欧洲著名的男演员。1966年,他获得威尼斯影展最佳演员。1968年制片著名的《Z》,此片在1969年荣获OSCAR最佳外语片奖。1975年,他制作的《SECTION SPECIALE》(《特殊地带》)荣获法国影院大奖,同年他出品了《LA VICTOIRE EN CHANTANT》(《胜利欢歌》)并再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从1988年开始,他的目光转向了自然界,并出品了《LE PEUPLE SINGE》(《猴族》)。1990年,JACQUES PERRIN出品了《HORSLA VIE》(《生活之外》)这是一部根据一位记者人质的真实故事改编的作品,他以此获得了1991年戛纳评委奖。
在1994年到1995年 间,他开始了《微观世界》的制作,1998年9月,他开始了《喜玛拉雅》的制作,此片在1999年12月份出品,获得两项恺撒奖和众多的国际奖项,并在2000年获奥斯卡提名。从1998 年7月到2001年9月,JACQUES PERRIN开始导演和制作《迁徙的鸟》,该片公映后获得巨大成功。
㈢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历届获奖名单
截止至2020年8月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一共有76届(1969年至1979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再遭波折,政治因素导致原有的影片评奖制度被废除,改为观摩放映的方式,直至1980年恢复评奖),主竞赛单元的获奖名单如下:
第一届(1932)
最佳导演:尼古拉.埃克《生路》(苏联)
最佳男演员:弗雷德里克.马区《化身博士》(美国)
最佳女演员:海伦.海斯(美国)《马德隆.克劳德特的罪恶》
第二届(1934)
最佳外国影片:《阿兰岛人》(英国)
最佳导演:吉.马哈蒂 《入谜》捷克 约.罗文斯基《青年之恋》(捷克)
最佳男演员:华雷斯.皮莱 《自由万岁》(美国)
最佳女演员:凯瑟琳.赫本 小妇人 (美国)
最佳意大利影片:泰雷萨旗手(意大利)
第三届(1935)
最佳外国影片:安娜.卡列妮娜(美国)
最佳意大利影片:幻影 (意大利)
最佳导演:金.维多 《洞房花烛夜》 (美国)
最佳男演员:皮埃尔.布郎夏尔 《罪与罚》(法国)
最佳女演员:保拉.韦塞利 《插曲》(奥地利)
第四届(1936)
最佳外国影片:加利福尼亚的皇帝 (德国)
最佳意大利影片:利比亚骑兵队(意大利)
最佳导演:杰克.弗德 《弗兰德狂欢节》 (法国)
最佳男演员:保罗.茂尼 《路易斯.巴斯德传》(美国)
最佳女演员:安娜.蓓拉 《战斗前夜》(法国)
第五届(1937)
最佳外国影片:《舞针的册》(法国)
最佳意大利影片:《抗击汉尼拔》
最佳导演:罗.弗拉哈迪《伏象神童》(英国)
最佳男演员:伊密尔.詹宁斯《统治者》(德国)
最佳女演员:蓓蒂.黛维斯《红衫泪痕》(美国)
第六届(1938)
最佳外国影片:《奥林匹克运动会》(德国)
最佳意大利影片:《空军敢死队》
最佳导演:卡尔.里特《士兵的假期》(德国)马塞尔.卡内尔《雾码头》(法国)
最佳男演员:李思利.霍华德《卖花女》(英国)
最佳女演员:瑙玛.希拉《绝代艳后》(美国)
第七届(1939)
最佳意大利影片:《阿布纳.梅西阿斯》
第八届(1940)
最佳外国影片:《驿站长》(德国)
最佳意大利影片:《阿尔卡扎尔之围》
第九届(1941)
最佳外国影片:《克鲁格总统》(德国)
最佳意大利影片:《钢盔》
最佳导演:格.沃.派勃斯特《喜剧演员》(德国)
最佳男演员:厄梅特.扎科尼《波那帕特先生》(意大利)
最佳女演员:路易斯.乌尔里奇《安奈利》(德国)
第十届(1942)
最佳外国影片:《伟大的国王》(德国)
最佳意大利影片:《槟加西》
最佳男演员:福斯科.格拉切蒂《一次枪击》(意大利)
最佳女演员:克.苏德鲍姆《伟大的国王》(德国)
第十一届(1946)
最佳外国影片:《大地之光》(美国)
第十二届(1947)
最佳外国影片:《罢工》(捷克)
最佳意大利影片:《悲惨的追逐》
最佳导演:亨利.乔治.格卢佐《巴黎警局》(法国)
最佳男演员:皮埃尔.费斯内《文森特先生》(法国)
最佳女演员:安娜.玛格纳尼《可尊敬的安吉利娜》(意大利)
第十三届(1948)
最佳外国影片:《王子复仇记》(英国)
最佳意大利影片:《在罗马的阳光下》
最佳导演:格.沃.派勃斯特《审判》(奥地利)
最佳男演员:恩斯特.多伊奇《审》(奥地利)
最佳女演员:珍.西蒙斯《王子复仇记》(英国)
第十四届(1949)
圣马克金狮奖:《曼侬》(法国)
最佳意大利影片:《沼泽的蓝天》
最佳导演:阿.吉尼那《沼泽的蓝天》(意大利)
最佳男演员:约瑟夫.科顿《珍妮的肖像》(美国)
最佳女演员:奥丽薇.迪.哈弗兰《毒龙潭》(美国)
第十五届(1950)
圣马克金狮奖:《裁判结束》(法国)
最佳意大利影片:《明天太晚了》
最佳男演员:萨姆.杰夫《夜阑人未静》(美国)
最佳女演员:埃莉诺.帕克《铁窗红泪》(美国)
第十六届(1951)
圣马克金狮奖:《罗生门》(日本)
最佳意大利影片:《自由市街》
最佳男演员:让.加宾《黑夜是我的王国》(法国)
最佳女演员:费雯丽《欲望号街车》(美国)
第十七届(1952)
圣马克金狮奖:《禁止游戏》(法国)
最佳导演:沟口健二《西鹤一代女》(日本)
最佳男演员:弗雷德里克.马区《一个推销员的死》(美国)
第十八届(1953)
圣马克银狮奖:《雨月物语》(日本)《红杏出墙》(意大利、法国)
最佳导演:亚温.李斯《四张广告》(美国)
最佳男演员:亨利.维尔伯特《没有忏悔的神》(法国)
最佳女演员:莉莉.帕尔默《四张广告》(美国)
第十九届(1954)
圣马克金狮奖:《罗密欧与朱丽叶》(意大利、英国)
圣马克银狮奖:《在码头》(美国)《七武士》(日本)
最佳男演员:让.加宾《不要碰珠宝》(法国)
第二十届(1955)
圣马克金狮奖:《诺言》(丹麦)
圣马克银狮奖:《跳来跳去的女人》(苏联)
最佳男演员:肯尼思.莫尔《亲情深似海》(美国)
第二十一届(1956)
最佳男演员:布尔威尔《巴黎横断面》(法国)
最佳女演员:玛丽亚.雪尔《酒店》(法国)
第七十一届(2014)
最佳影片金狮奖:罗伊·安德森《寒枝雀静》(瑞典)
最佳影片评委会大奖:约书亚·奥本海默《沉默之像》(丹麦/挪威/芬兰)
最佳导演银狮奖: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邮差的白夜》(俄罗斯)
最佳男演员:奖亚当·德利弗《饥饿的心》(意大利)
最佳女演员奖:阿尔芭·洛瓦赫《饥饿的心》(意大利)
评委会特别奖:卡昂·穆德西《锡瓦斯》(土耳其)
第七十二届(2015)
最佳影片金狮奖:洛伦佐·维加斯《来自远方》(委内瑞拉)
评审团大奖:查理·考夫曼《失常》(美国)
最佳导演银狮奖:帕布罗·查比罗《犯罪家族》(阿根廷)
最佳编剧奖:克里斯蒂安·文森特《貂》(法国)
最佳男演员奖:法布莱斯·鲁奇尼《貂》(法国)
最佳女演员奖:瓦莱莉·高利诺《为你着想》(意大利)
评委会特别奖:艾明·阿尔珀《封锁》(土耳其)
最佳新演员奖:亚伯拉罕·阿塔哈《无境之兽》(美国)
第七十三届(2016)
最佳影片金狮奖:拉夫·达兹《离开的女人》(菲律宾)
评审团大奖:汤姆·福特《夜行动物》(美国)
最佳剧本奖:诺亚·奥本海姆《第一夫人》(美国)
最佳导演奖: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战争天堂》(俄罗斯)、阿玛特·伊斯卡拉特《野蛮地区》(墨西哥)
最佳男演员奖:奥斯卡·马丁内兹《杰出公民》(阿根廷)
最佳女演员奖:艾玛·斯通《爱乐之城》(美国)
马斯楚安尼最佳新人奖:葆拉·贝尔《弗兰茨》(德国)
评委会特别奖:安娜·莉莉·阿米普尔《劣质爱情》(美国)
第七十四届(2017)
最佳电影金狮奖:吉尔莫·德尔·托罗《水形物语》(美国)
评审团大奖银狮奖:萨缪尔·毛茨《狐步舞》(以色列)
最佳导演银狮奖:泽维尔·勒格朗《倾尽所有》(法国)
最佳男演员:Kamel El Basha《羞辱》(黎巴嫩)
最佳女演员:夏洛特·兰普琳《汉娜》(法国)
最佳剧本奖:马丁·麦克唐纳《三块广告牌》(美国、英国)
评审团特别奖:沃威克·桑顿《甜蜜的国度》(澳大利亚)
马塞洛·马斯楚安尼最佳新人演员奖:查理·普拉默《赛马皮特》(英国)
第七十五届(2018)
金狮奖最佳影片奖:阿方索·卡隆《罗马》
银狮评委会大奖:欧格斯·兰斯莫斯《宠儿》
最佳剧本奖:乔·科恩、伊桑·科恩《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
银狮最佳导演奖:雅克·欧迪亚《希斯特斯兄弟》
最佳男演员奖:威廉·达福《永恒之门》
最佳女演员奖:奥莉薇娅·柯尔曼《宠儿》
评审团特别奖:詹妮弗·肯特《夜莺》
新晋演员奖:巴凯里·甘纳巴《夜莺》
第七十六届(2019)
金狮奖最佳影片:《小丑》导演:托德·菲利普斯
评审团大奖:《我控诉》导演:罗曼·波兰斯基
最佳剧本奖:杨凡《继园台七号》
最佳导演奖:罗伊·安德森《关于无尽》
最佳男演员:卢卡·马里内利《马丁·伊登》
最佳女演员:阿丽亚娜·阿斯卡里德《世界的胜利》
马塞洛·马斯楚安尼奖(最佳新人奖):托比·华莱士《乳牙》
评委会特别奖:《黑手党不再是曾经》导演:弗兰科·马雷斯科
㈣ 姚安娜主演短片入围第75届戛纳电影节,这部短片主要讲述了什么
自从我们的华为二公主姚安娜宣布出道以来,围绕在她身上最多的话,或许就是对她能力的质疑,她到底为什么进入娱乐圈,是抱着玩的心态吗?真是还有人猜测她进娱乐圈,不过是为了追星,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纷纷发表对她的猜想,可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姚安娜主演的《海边升起一座悬崖》短片入围了第七十五届戛纳电影节 。
㈤ 《地儿》入围了第7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创作者创作的初心是什么
这个入围第七十五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的短片,只是几个大学生做出来的作品,他们创作作品的初心是想呼吁人们不要忘记内心深处的渴望,这是一部现实主义风格的短片,虽然只有24分钟,但却讲述了一个非常让人震撼的故事。故事因为一场意外,使两位主人公开始寻找他们心中的好地方,给人很大的启发。
首先,《地儿》创作团队仅仅是几个河北科技大学毕业生,创作的初心也是想要释放一下压抑的内心。影片的整个色彩基调都是灰蒙蒙的感觉,镜头压抑感非常足,这样的表达根本就不像是一个24岁的学生能够表达出来的,但是这部影片却表达了一些其他影片没有的东西,比如说那些模糊的东西,内心一直追求的地方。
这部电影也讲述了因为一场意外事件,逼迫了两位主人公开始寻找自己内心的那块好地方,表达了无论经历过什么,内心都是有一块阳光之地的,创作者的初心也是想要让大家明白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