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道教拜斗的米斗在哪卖
道教徒拜的是北斗而不是米斗。北斗在天上,不在商铺。
⑵ 载米之斗是什么意思
摘要 2、米斗是称量粮食的量器,是古代官仓、粮栈、米行及地主家里必备的用具。为使坚固耐用,米斗多用上好的木料制成。
⑶ 古代米价一斗(唐代)是多少钱
不同时间地点的价格都不一样。下面是长安米价。
贞观初年,斗米值匹绢,
贞观三年(629)到麟德三年(666),米斗不到5钱。其中贞观十五年米斗2钱。
从乾封三年(666)到开元元年(713)物价始终维持相当高的水准。
永淳元年(682)四月,关中米斗300。五月,米斗400。六月,长安米斗220文。
景龙三年(709)关中米斗百钱。
开元年间,物价又开始回落。
开元十三年(725),山东米斗13钱,青、齐谷斗5钱。长安、洛阳米斗不足20钱
开元二十八年(740),长安、洛阳米斗不到20钱
天宝五载(746),米斗13钱,青、齐间3钱
唐后期的变化似乎更加剧烈一些
乾元二年(759),长安及其附近地区米斗7000。
乾元三年(760),米斗1500。
宝应二年(763)京师米斗1000。
广德(763左右)初,永嘉米贵,斗至万钱。
永泰元年(765),米斗1000。长安一度至万钱,之后米斗1400
大历四年(769),“京师大雨水,斗米直八百。”
大历五年(770)“七月,京畿饥,米斗千钱。”
建中元年(780)以后米斗200。
贞元初(785),“关辅宿兵,米斗千钱”
贞元三年(787),米斗150
贞元八年(792)江淮因为水灾,米贵加倍,斗米150,京师米斗37,京畿附近不过70。而运到京师的江淮米每斗350。
元和三年(808)七月,宣州米斗200。
元和六年(811)米价格出现最低每斗2钱。
元和十五年(820),米一斗50
开成五年(840),青州北海县,米一斗60
咸通九年(868),“淮南米斗直钱二百。”
光启三年(887)四月,扬州米斗万钱。
光启三年(887)三、四月,扬州战事,城中无食,米斗5万钱。
光启三年(887)四月扬州米斗4万;十月,米价减至3000。
光启三年(887)十月,米斗直钱5万
光启(885—887)中,润州米斗500文。
⑷ “米斗”是啥意思啊
70,80年代以前用米斗装米,同时用斗来形容米的数量或重量,总之它是一个单位或者器皿.希望采纳
⑸ 米斗之价钱十三,青、齐间斗 如何翻译
你说的不完整,原文是“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齐青间斗才三钱,绢一匹,钱二百。道路列肆,具酒食以待行人。店有驿驴,行千里不持尺兵”。是《新唐书》卷五十一《食货志》中的话。翻译就是:“全国境内都富裕殷实,一斗米才值十三钱。青州、齐州之间一斗米才三钱,一匹绢布两百钱。路边上排列着小店,为行人提供酒菜。店里有作为脚力的驴子,行走千里之外也不需要带着兵器。”仅供参考!
⑹ 刘墉砸米斗哪一集
刘墉砸米斗是第26集。这个是《宰相刘罗锅》中的剧情,《宰相刘罗锅》是由北京天寅影视艺术策划中心出品的历史题材古装剧,由导演韩刚、张子恩执导,李保田、张国立、王刚、邓婕等人主演。具体的剧情内容如下:浙江当地不按朝廷规定卖粮,哄抬物价,缺斤少两。刘墉化名“金卯刀”大闹米场。然后安徽进上来的万民表,颂扬乾隆施款救济江淮灾民。原来当年刘墉从和珅处骗走的二十箱金子都用在了赈灾,乾隆十分欣喜。命刘墉官复原职,加封太子太保。
⑺ 盛米用的升是什么样的
装米又称米斗用的升是形状有方形.底小口大,中间隔分为二。
米斗是称量粮食的量器,是古代官仓、粮栈、米行及地主家里必备的用具。为使坚固耐用,米斗多用上好的木料制成。加上米斗有着吉祥的寓意,是丰饶富足的象征,带有浓郁的民间文化韵味,如今也成为了一种颇具意趣的藏品。
历史沿革
粮食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在古代具有交易量大、流通面广、收支频繁等特点,如交租、纳税、买卖、易物、支付报酬,大都是以粮食作为折算。米斗是随着粮食生产而发展出来的用具,早在先秦时期就有。《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上写道:“其收赋税于民以小斗受之,其禀予民以大斗,行阴德于民。”
春秋时田釐子任齐国大夫,暗施仁惠于民众,收取赋税时是用小斗量,赐给百姓粮食则用大斗。但是,这一时期各地的米斗,并没有统一的度量标准,米斗的大小容积因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小的区别。直到秦代统一了度量衡,汉代又进一步制度化,十升为斗、十斗为石的标准才被固定下来。
⑻ 以前称米的米斗多大尺寸
摘要 古代常用单位换算标准
⑼ 米斗怎么用纸制作
步骤:
1、把纸张剪成一个圆形。
2、将该圆形对折呈现半圆形。
3、在对着呈扇形圆心角约九十度。
4、打开,使一边是三层滤纸,另一边是一层。
5、最后根据实际要求,在尖部剪个洞,就完成了漏斗的制作。
米斗是称量粮食的量器:
是古代官仓、粮栈、米行及地主家里必备的用具。为使坚固耐用,米斗多用上好的木料制成。加上米斗有着吉祥的寓意,是丰饶富足的象征,带有浓郁的民间文化韵味,如今也成为了一种颇具意趣的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