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举办过程
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和展映影片的邀片工作已经正式启动。本届电影市场将诚邀电影企业、产业基地、行业组织、政府部门等各类相关机构,汇聚了电影创作、制作、发行、院线/影院、网站电视、宣传等全产业链,辐射到金融、出版、广告、法律咨询等多个相关领域,形成一个产业环节齐全、交流交易便捷、服务保障有力,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电影市场。 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于2015年11月3日正式启动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海报征集活动,面向社会及专业机构征集优秀海报作品,通过海选、初选、复选,评出6副入围作品,获奖个人或单位将获得由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颁发的奖金和荣誉证书。
具体海报征集要求:
一、活动全称
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官方海报征集
二、作品创意主题
作品要体现北京国际电影节“共享资源、共赢未来”的办节主旨,凸显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办节模式,突出文化惠民理念以及“大师(Master)、大众(Mass)、大市场(Market)”的办节特色和节日氛围。
三、作品要求
(一)应征作品应庄重大方、构思新颖、创意鲜活、色彩明快、图文并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具有时代感、艺术性和震撼力。应征作品应配有作品名称和设计说明。
(二)应征作品在设计中,需包含以下元素:
1、北京国际电影节标志(LOGO);
2、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中英文标准名称;
3、主办单位、承办单位中英文标准名称。
(三)参加征集活动的海报作品所有内容均应原创,此前未以任何形式发表,也不属于公开作品。
四、作品注意事项及提交要求
(一)海报设计作品电子文件格式为:JPG格式,作品设计精度应在300dpi以上。
(二)北京国际电影节标志(LOGO)以及核心图形可登陆电影节官方网站http://www.bjiff.com/查询、下载,同时必须遵循相关使用规范。
(三)应提交应征者签章(签名或者盖章或者签名加盖章)的《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海报征集报名表》(详见附件一)。
(四)凡运用了照片的作品,需同时提交具有法律效应的“肖像权”、“照片使用权”证明文件。
(五)提交作品应明显区别于其他电影节等活动的宣传海报。
(六)提交作品不得含有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任何法律法规的内容。
(七)提交作品或任何用于作品创作的素材均不得侵犯任何第三方的任何著作权,商标权或其他知识产权或专有权利,也不得以任何方式侵犯任何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
(八)提交作品不得含有任何涉嫌民族歧视,宗教歧视,威胁国家间睦邻友好关系以及其他有悖社会道德风尚和善良风俗的内容。
(九)所有应征作品组委会均不负责退还,请应征者自留底稿。
(十)应征者参与本次活动产生的一切费用自理。
五、版权说明
(一)所有投稿作品必须保证设计的原创性,如有任何侵权行为,责任由作者本人自负。
(二)参加本次活动的海报作品拥有权将归属电影节组委会。组委会有权对所有获奖作品复制、出版(含电子出版)、展出、推广。
(三)对入选的入围作品中,创意优秀而未能达到体现电影节全部内涵的作品,组委会有权要求原创作者或自行组织专业设计人员和机构重新制作。
(四)原创作者具有署名权,并可获得原定奖金及荣誉证书。
六、评选实施步骤
1、征集:2015.11.3——12.31(线上宣传征集)
2、初选:2016.1.1——1.15(宣推部领衔选100幅)
3、复选:2016.1.16——1.30(投票产生30幅)
4、终选:2016.1.31——2.5(评委选取6幅获奖作品)
奖项公布:2016年2月(收取大图签署版权协议并使用于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七、奖项设置
总奖金:6.5万元人民币(税前)
一等奖一名:3万元奖金并授予荣誉证书
二等奖二名:1万元奖金/人并授予荣誉证书
三等奖三名: 5千元奖金/人并授予荣誉证书
八、作品征集时限
本次征集活动的截止日期为2015年12月31日,作品与《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海报征集报名表》一起上传至北京国际电影节官网。 本届展映将带来约300部精彩纷呈的中外电影,在北京25家影院及5所高校举行近千场放映。力图展现“春天到北京来看世界上最好的电影”这一目标。
22日,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展映正式公布首批片单,其中包括科幻经典《异形》系列、香港银河映像成立二十周年纪念、美国电影大师比利怀德110周年纪念以及中美日三位杰出女星陈燕燕、玛丽莲梦露、原节子的纪念专题等6个专题,总计19部影片(具体片目见附表),均为影史知名的经典作品。这些放映专题还有其他影片尚未揭晓,将逐步公布完善。
⑵ 2021北京国际电影节时间
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宣布重启,定于2021年9月21日至29日期间举办。
北京国际电影节(英文:Beijin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简写:”BJIFF“),创办于2011年,是在国家电影局指导下,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大型国际电影活动。
电影节以“共享资源,共赢未来”为活动主旨,旨在汇聚世界电影优秀成果,增进国际电影交流合作,推动跨区域、跨文化的电影传播,实现电影人和电影资本的跨文化合作,拓展国产电影国际传播空间、推动中国电影“走出去”,是北京市建设世界城市、打造东方影视之都的重点文化活动。
标志含义
电影节的标志是一枚有着七彩叶片的风车,七枚叶片代表电影是世界的第七大艺术。每枚叶片上都有胶片的齿孔,意为每枚叶片都是城市的一个剪影,代表城市的进步与电影文化的发展之间的某种关联性,“转动的风车寓意着吉祥如意,也预示着电影产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⑶ 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的相关介绍
首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的吉祥物
这只身着红色上衣,黄色裤子的卡通骆驼“丝丝”成为首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的吉祥物。“丝丝”取意丝绸之路,设计元素由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交通工具骆驼造型演化而来。袖口和裤脚有电影胶片花纹装饰表达出电影节的文化寓意。
电影节吉祥物设计者李桂斌:“这个骆驼是张开手臂的,张开手臂就代表着欢迎的意思,欢迎八方来客,你看它的上衣是红色的,红色代表着热情欢快,下面裤子是黄色的,黄色代表咱们陕西古都的文化元素,这样一结合就体现出了电影节吉祥物总体的造型。”
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的吉祥物
吉祥物“菲菲”以电影的菲林(胶片)与影盘为基本设计元素,由菲林盘绕而成的皇冠头饰,明亮晶莹的眼神,开心的表情,配以活泼的动感、跨步前进的肢体形态,传递出亲切、可爱的视觉形象、还寓意“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的发展和辉煌。
整体形象色彩以“海洋蓝”为主色调,“榕树绿”为辅助色调,形与色浑然一体,充分体现福州的海洋文化及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的历史渊源,具有举办地福州的城市形象和地域人文特色。 首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标志LOGO
首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标志LOGO是以丝绸勾勒的西安钟楼为主要造型,钟楼城墙暗含电影胶片元素,寓意西安将成为中国电影对外交流的新起点,敞开的城墙大门寓意以电影为纽带,促进丝路沿线各国文化交流与合作。
首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综合协调办公室主任单子孝:“我们用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面向全社会对LOGO和吉祥物的设计方案进行征集,一共征集到LOGO的设计方案将近600件,吉祥物的设计方案将近200件,我们先后进行了两次的评审,最终从37件LOGO的设计方案和25件吉祥物的设计方案评选出了我们目前最后采用的这两个方案。
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标志LOGO
标志充分运用了中国书法意象,丝路混合形象趣味。左边似“丝”字,左右复合似“路”字。两字一笔写就,一路贯通,苍劲有力,象征着丝路的旅程是崎岖蹒跚,艰辛坚韧,浑然天成的气象。隐喻“亦丝,亦路,亦带”的寓意。
在图形设计上,标志的上半部分看作以西安为起点的陆上丝绸之路,下半部分指代以福州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同时一笔画就的图形又似丝带,金色光影处理得当,寓意金光大道将会越走越宽广。
第二届标志形象正是以“丝路之约”,作为logo的创作主旨。标志图形个性强,不易雷同;对于国人,寓意丰富;对于丝路上的国际诸国友人能够呈现浓郁的中国风(中国文化DNA)和时尚感。“丝绸之路”就像一份约定,从汉。唐、宋、明至今两千多年,“丝路”精神从未断过。
⑷ 柏林电影节有什么特点
柏林电影节(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原名西柏林国际电影节,欧洲第一流的国际电影节之一。 20世纪50年代初由阿尔弗莱德·鲍尔发起筹划,得到了当时的联邦德国政府和电影界的支持和帮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举行第一届。每年一次,原在6~7月间举行,后为与戛纳国际电影节竞争,提前至 2~3 月间举行,为期两周。其目的在于加强世界各国电影工作者的交流,促进电影艺术水平的提高。
金熊奖主奖有“金熊奖”和“银熊奖”。“金熊奖”授予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银熊奖”授予最佳导演、男女演员、编剧、音乐、摄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别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还有国际评论奖、评委会特别奖等。80年代,每年30到4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放映影片200—300部。
柏林国际电影节于1951年在美国或者从更宽泛意义上说在三个西方盟国的倡议下创立。这以后的十年内,电影节已经确立了在柏林文化生活的重要地位。英格玛·伯格曼、萨蒂亚吉特·雷伊、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罗曼·波兰斯基和法国“新浪潮”导演让-吕克·戈达尔、弗朗索瓦·特吕弗、克罗德·夏布罗尔都以他们的影片在柏林电影节上获得了巨大的国际性的成功。
柏林国际电影节的标志物是一只抬起手臂向人们致意的柏林熊。
到了21世纪初,柏林国际电影节已与戛纳、威尼斯等电影节一道成为最主要的国际电影节。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吸引了大量观众,而且还吸引了许多电影制作人。超过60个国家的报纸、杂志、互联网、电台、电视台的将近3000名新闻记者蜂拥而来,每年仅公开的电影放映就吸引了超过35万宾客。
柏林电影节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范围电影参与的竞赛单元,在竞赛结束,由国际性的评委会颁发电影节主要奖项。
柏林电影节“发现”了一大批电影导演,如今他们的地位已经写进了电影史。柏林国际电影节的获奖者包括莱那·维尔纳·法斯宾德、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让·吕克·戈达尔、英格玛·伯格曼、西德尼·吕美特、克罗德·夏布罗尔、罗曼·波兰斯基、萨蒂亚吉特·雷伊、卡洛斯·绍拉、李安、张艺谋、罗伯特·阿尔特曼、约翰·卡萨维茨和其他许多人。
⑸ 北京举办国际电影节有什么意义
北京举办国际电影节旨在汇聚世界电影优秀成果,增进国际电影交流合作,推动跨区域、跨文化的电影传播,实现电影人和电影资本的跨文化合作,拓展国产电影国际传播空间、推动中国电影“走出去”,是北京市建设世界城市、打造东方影视之都的重点文化活动。
电影节的标志是一枚有着七彩叶片的风车,七枚叶片代表电影是世界的第七大艺术。每枚叶片上都有胶片的齿孔,意为每枚叶片都是城市的一个剪影,代表城市的进步与电影文化的发展之间的某种关联性,“转动的风车寓意着吉祥如意,也预示着电影产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创办背景
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在北京诞生。从此,电影与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
北京市拥有全国80%的制片机构,拥有全国80%的导演、演员、摄影等创作人才和制片人才、管理人才和营销经纪人才,电影创作硕果累累。全国37条城市电影院线中有13条院线在京有所属影院。
2010年,北京的电影业快速发展,电影佳作精彩纷呈,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电影产业生机勃勃,北京地区故事片产量约占全国的50%,年观影人数超过2700万人次,电影票房收入接近12亿元。
北京要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打造“东方影视之都”,不仅需要文化的支撑,也需要文化资源的逐步积累。举办电影节,在促进电影国际化发展与“世界城市”建设中实现“双赢”。
“在北京举办国际电影节是我作为一个老电影人多年的愿望。”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李前宽。 在此背景下,2011年北京国际电影季正式创办,2012年2月,北京国际电影季更名为北京国际电影节,每年举办一届并设立评奖单元,2013年开始评奖,自此,主竞赛单元“天坛奖”正式设立。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北京国际电影节
⑹ 著名的威尼斯电影节的标志是什么动物
狮子/金狮
⑺ 关于上海国际电影节
创办于1993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由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和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承办。虽然与同为国际A类电影节的戛纳和柏林电影节相比,年轻得多,也稚嫩得多,但在成功创办后的第二年即获得了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的认证,被归类于国际A类电影节。每年6月,这个中国唯一的国际电影节都将如约而至,带给您一场盛大的电影视觉体验。
上海作为中国电影的发祥地,在相当长的一段岁月里,它几乎就是中国电影的代名词,上海的电影为中国的民族电影工业带来了最初的繁华;上海,也曾经为中国电影长廊奉献了最丰富的影像。上海国际电影节可以说使上海这座城市实现了对中国的电影情结的一个夙愿。至今,上海国际电影节已成功举办了9届,每年初夏的这一国际影坛盛世不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电影爱好者,也汇聚了越来越多的国际电影界名流和时尚人士,使得电影节日趋国际化和时尚化。
上海素来拥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情怀,她包罗万物,宽厚大度。秉承了上海文化精髓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也以其博大的情怀和包容的态度热诚地吸收来自世界各地不同人文、不同潮流、不同形态的优秀电影佳作。电影节举办至今,已经吸引了全球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69部影片报名参加,有1210部影片得到了展映。上海国际电影节是尚未完全开放的中国电影市场,是每年惟一一次的世界影片大检阅。每年的这个时候,不仅对上海及周边城市的观众是一次期待已久的电影朝圣,对于那些苦于找不到办法浏览整年度中国电影和世界电影的电影人,更是一次不容错过的电影盛会。现在,每年的六月,为期九天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已俨然成为上海文化生活一个重要的景观。
Organized in 1993 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by China Government broadcasting Movie Television Bureau and the Shanghai people's government sponsor, the Shanghai culture broadcast shade consider circumstances and the Shanghai culture broadcast film and television group undertook.Although with with compares for international A kind of film festival Cannes and the Berlin film festival, is much younger, also is much immaturer, but organized after in the success the second year namely to obtain the international movie procer association's authentication, is classified in the international A kind of film festival.
⑻ 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标志是什么意思
上海电影节的大宗旨是
增进各国、各地区电影界人士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世界电影艺术的繁荣。
爵(图中物体)是古代饮器
宴请贵客、朋友相聚时以此相敬
个人理解这个标志的意思答题即为欢迎四海影界宾客、共同繁荣电影艺术的一种寓意召唤
故简单用贯彻时空的古代饮器表达始终如一的开放好客的情怀
并电影节设奖“金爵奖”。
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⑼ 世界四大电影节的戛纳国际电影节
戛纳国际电影节(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法文:Festival De Cannes),亦译作康城(坎城)国际电影节,创立于1939年,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最顶尖的国际电影节,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是“金棕榈奖”。法国的戛纳电影节因举办地拥有大海、美女和阳光(Sea,Sex,Sun)三大特色而被称为3S电影节。当前戛纳电影节每年定在五月中旬举办,为期12天左右,通常于星期三开幕、隔周星期天闭幕。其间除影片竞赛外,市场展亦同时进行。电影节分为六个单元:“正式竞赛”,“导演双周”,“一种注视”,“影评人周”,“法国电影新貌”和“会外市场展”。
“戛纳电影节是一个不关心政治的真空地带,是一个浓缩的好像人们能直接联系,讲同一种语言的微观世界。”
尚·高克(Jean Cocteau)
1939年,法国教育及艺术部部长让·扎伊(Jean Zay)提议在法国创建一个国际电影节。戛纳因其“阳光及美丽的景色”而当选会址。
第一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第一届嘎纳国际电影节,由路易·卢密耶(Louis Lumière)担任主席,但是被二战延误。1945年,法国国家文艺协会(AFAA)再度被要求在外交部和教育部的支持下组织电影节;自1946起,刚创造的法国国家电影中心也联合支持。
1946年9月20日,戛纳国际电影节作为战后的第一个重要的国际文化盛事,在戛纳的旧赌场里举行。当时,戛纳国际电影节是一个设有董事会的非营利组织;并在1972年变成慈善机构。除了1948年和1950年 —— 因为缺乏资金戛纳电影节被取消以外—— 每年都举行为期两周的戛纳电影节;1951年以前是在9月举行,后来变成 5月。1968年,戛纳电影节因政治骚乱被迫中断。
最开始的时候,戛纳电影节主要是一个旅游和社交事件,更像是电影论坛而非 赛事。 几乎所有参展的电影都可获得奖项。历经多年后,随着参加者的急剧增加和新的经济后盾,戛纳电影节改变了原来的定位,逐渐演变为电影工业中最为媒体关注的年度盛事。时至今日,每年约有一千六百个媒体的四千多个记者参加戛纳电影节。 1959年“电影市场”的创建更增添了戛纳国际电影节的影响力;其不但提供了一个商业平台,而且为电影工业的买家和卖家之间的会晤及讨论提供了便利 。在其不断发展的45年间,戛纳电影场已成为全球电影行业的主要市场。同样,在2000年创建的围绕电影宫的国际村(Village International)也使越来越多的国家能促进自己的文化及电影,并为他们的制片人和电影工业提供支持。
与正式提名并行的是1962年创建的“国际影评周”和1969年创建的“导演双周”。这两项活动都设有各自的竞赛单元。1978年,时任电影节总代表吉尔·雅各布(Gilles Jacob)创立了“金摄影机奖”(Caméra d'or),以奖励三个竞赛中的最佳影片。
戛纳国际电影节初期,是由各国选送自己的电影来参赛。1972年,总代表莫里斯·贝西(Maurice Bessy),电影节主席法伍尔·勒·布埃(Favre le Bret)和董事会毅然决定戛纳电影节自此将是参赛影片提名的唯一决策者,自行在全球范围内提名参赛影片。这个决定标志着一个转折点,很快被其他的电影节效仿。 1998年,吉尔·雅各布(Gilles Jacob)创立了“电影基石”(Cinéfondation)提名全球电影学校的短片和中片,旨在发现和提携新的电影人才。自此,各国家和地区的两千多部电影被送到电影节竞选提名。
追随电影基石的构想,2000年的秋天在巴黎开办的戛纳电影节官邸也是为年轻的电影人提供在国外发展自己的拍摄计划的机会并鼓励其在国际的推广。
2000年,自1978年起一直担任戛纳电影节的总代表的吉尔·雅各布(Gilles Jacob),继皮尔·福娃(Pierre Viot)之后被董事会选为主席 。皮尔·福娃(Pierre Viot)从1985年到2000年担任主席,2000年成为电影基石会长。从2001年起,吉尔·雅各布(Gilles Jacob)由戛纳电影节总经理维若妮卡·盖拉(Véronique Cayla)及艺术总监特艾里·福茂(Thierry Frémaux)协助工作。
他们加强了戛纳电影节作为年度国际电影讲坛的地位。所有的电影风格、学派和类型都各得其所。无论是通过电影放映还是通过众多丰富电影节的文化、艺术活动:讨论会、表彰会、大使讲堂、音乐会、展览等,其永恒的目标是为了电影艺术的成长服务。 戛纳电影节不仅是电影产业从业人员聚会的理想场所,而且也非常注意那些促进电影发展的艺术家的才能。历经数年,戛纳电影节以其在电影的艺术水准和商业影响之间取得的平衡著称于世。不但为展示的影片保证了一个独特的国际化的平台,而且在维护“为广泛的受众提供电影产品”的理念同时,也揭示和反映世界电影的发展和趋势。
⑽ 戛纳电影节在哪个国家举行
戛纳电影节在法国举行。
戛纳电影节这个一年一度的影坛盛事,每次持续两周,放映20多部竞选影片和几百部其它影片,世界各国的几万名电影界人士、记者云集于此。
世界最大、最重要的电影节之一。1939年,法国为了对抗当时受意大利法西斯政权控制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决定创办法国自己的国际电影节。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使筹备工作停顿下来。大战结束后,于1946年9月20日在法国南部旅游胜地戛纳举办了首届电影节。
奖杯标志
作为戛纳国际电影节无可争议的标志,最新的金棕榈奖由卡罗琳-舍费尔(Caroline Scheufele)于1998年在时任电影节主席皮埃尔-维奥(Pierre Viot)的邀请下重新设计。
自2014年起,金棕榈奖便采用符合标准的“公平采矿”认证金原料制作,具有了环保的寓意。
2017年,戛纳国际电影节迎来70周年之际,为纪念此盛事,为戛纳国际电影节制作金棕榈奖的瑞士珠宝品牌萧邦创作了一座带钻石的奢华版金棕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