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电源《何以为家》为什么评分这么高
《何以为家》是一部嫩巴黎的电影。电影讲述了一个十三的岁男孩对于原生父母控告的故事。评分那么高,是因为它带来的震撼感太大了,因为这是一个真实故事改编的,处处戳中内心。这样的剧情在中国的市场确实很大,也受国人喜欢,所以评分高也就很正常了。
希望能帮助到你。
B. 何以为家电影讲的是黎巴嫩的,黎巴嫩应该是有钱的国家怎么和电影展现的不一样
你好,黎巴嫩并不是一个有钱的国家。这个国家可能以前比较富足,但是现在的连年战争已经使它步入了贫困的轨道。经济极速下降,人均收入很低,生活更谈不上安稳。
所以我们要珍惜和平,只有和平生活才能越来越好。
C. 何以为家这部电影是什么时候拍摄的
何以为家这部电影是在2013年左右拍摄的,拍摄时间长达3年,目前该片已于2019年在中国上映。一看到三年时间,不断进行改制所以大家就会想说这部片导演制作人等付出是很多的。
当电影上映的时候,很多人都纷纷表示自己的感触很深,就是因为里面主人公经历让人唏嘘,就是会觉得生而不养为何又要生呢?这一话题引发了大家的思考,正是因为当前这种现象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很常见。大部分人觉得何以为家这部电影拍的非常好,虽然各种情况不同,但是想要表达的东西却是在每个国家都会存在的。
很多人看了这部电影感受颇深,这部电影前期通过倒叙的手法给我们显示了这部电影。让我们了解这部电影,让我们明白既然选择弃养还不如不生。
D. 看完电影《何以为家》后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我最想说生而不养,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父母要养育孩子,而不能只生而不育。《何以为家》是由真实事件改编的一部电影,电影一经上映就赢得了超高的口碑,因为电影的画风和主角的长相都很像印度人,但事实是并不是印度电影。这是一部黎巴嫩电影,电影中的小男孩赞恩也来自黎巴嫩,电影主要讲述的就是他悲惨的一生。
《何以为家》是黎巴嫩电影,黎巴嫩地处于亚洲,是一个独立的国家,然而生活在那里的人贫富差距还蛮大的,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也许比影片中看到的情况还要严重地多。黎巴嫩有很多贫民,他们吃不饱穿不暖,更别提什么接受高等教育了。黎巴嫩像赞恩这样的孩子有很多,但不是每一位孩子都可以像赞恩这么幸运,能被导演从贫民区带出来,想要解决黎巴嫩的根本问题,还需要时间。
E. 何以为家这部电影是在哪里拍摄的
《何以为家》在黎巴嫩拍摄的。电影故事发生在黎巴嫩贝鲁特。黎巴嫩处于中西交汇之处的阿拉伯地区,是阿拉伯国家中唯一一个伊斯兰教与基督教相互共存的国家 。现在这部剧在全球范围任何地方的影响力都是巨大的。
《何以为家》我觉得拍的挺好的,反映一种社会现象。父母应该要为儿女考虑,是否能够承担抚养儿女的责任。特别是在战乱地区,不是说不配生养,而是说在捉襟见肘的生活中不能多养。影片中,最让人称赞的就是两个地方,一个是贯穿始终的我要起诉我的父母,另一个是在探监时母亲和赞恩的对话。起诉父母,在他的境遇中是可以被理解的,且在常人的认知中,起诉父母应该是对他们生养他的起诉,但事实上起诉是因为对他们生养下一个未出生的孩子。在对法官的询问中,你起诉他们不能再生孩子,法官说可以。
F. 何以为家
《何以为家》是由黎巴嫩、法国、美国制作的剧情片,由黎巴嫩导演娜丁·拉巴基执导,赞恩·阿尔·拉菲亚、约丹诺斯·希费罗联合主演。该片于2019年4月29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内容简介:法庭上,十二岁的男孩赞恩向法官状告他的亲生父母,原因是,他们给了他生命。是什么样的经历让一个孩子做出如此不可思议的举动?故事中,赞恩的父母在无力抚养和教育的状况下依然不停生育,作为家中的长子赞恩,弱小的肩膀承担了无数生活的重压。
当妹妹被强行卖给商贩为妻时,赞恩愤怒离家,之后遇到一对没有合法身份的母子,相互扶持勉强生活。然而生活并没有眷顾赞恩,重重磨难迫使他做出了令人震惊的举动……
(6)何以为家这个电影是哪个国家的扩展阅读:
何以为家获奖情况:
91届奥斯卡金像奖 (2019):最佳外语片(提名) 娜丁·拉巴基。
第71届戛纳电影节 (2018):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 娜丁·拉巴基、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奖。
第76届金球奖 (2019):电影类最佳外语片(提名) 。
第72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2019):电影奖最佳非英语片(提名) 娜丁·拉巴基 / 哈立德·穆扎纳。
第44届法国凯撒电影奖 (2019):最佳外语片(提名) 。
第48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 (2019):观众奖娜丁·拉巴基。
第66届美国音效剪辑协会奖 (2019):金卷轴奖最佳外语片音效剪辑(提名) 。
第24届美国评论家选择电影奖 (2019):最佳外语片(提名) 。
第21届英国独立电影奖 (2018):最佳外国独立电影(提名) 娜丁·拉巴基。
第17届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 (2018):最佳外语片(提名) 。
第31届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 (2018):最佳外语片(提名) 。
第30届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 (2017):最佳外语片(提名) 。
第6届豆瓣电影年度榜单 (2019):评分最高的外语电影、最受关注的院线电影(提名) 。
网络-何以为家
G. 《何以为家》电影的最新观看评价,描写出人物性格和形象
影评|《何以为家》:幸福并非理所当然
一个12岁的男孩将生身父母告上法庭,罪名是:他们生下了我!
这是一种怎样的绝望与悲伤?!
黎巴嫩、法国、美国联合拍摄的影片《何以为家》,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压抑的故事。
抛弃与守护
男主角赞恩的父母都是没有身份的难民,因此而无法找到正常的工作,生活困顿混乱。然而在社会底层挣扎的他们,却一个又一个地生孩子。孩子们和他们的父母一样没有身份,从小挤在破旧、逼仄、杂乱、阴暗的租房中。
《何以为家》的英文原名是《迦百农》。之所以改成现在的名字。窃以为一是因为“迦百农”宗教色彩过于浓烈,二来中国观众也多半不了解其含义。而对于素来重视家庭观念和亲情中国人而言,“何以为家”四个字显然更能打动人心。
不过,英文原名“迦百农”也有一层现在这个译名未曾承载的含义。
“迦百农”是《圣经》中的一个地名。在加利利海附近,如今已成废墟。据称耶稣开始传道时,即迁居此地。耶稣在自己家乡拿撒勒不受欢迎,就下到迦百农去,这里是他传道的一个中心,有不少神迹和重要的事情在这地方发生。
影片以此为名,似乎也有企盼救赎之意?
然而,究竟谁能拯救芸芸众生于苦难煎熬之中?
愿每个人都被温柔以待!
走出影院,初夏的天气,阳光明媚,暖暖地洒在身上。眼前的一切,与影片中截然两个世界。
忽然觉得,我们国家、我们的生活多么美好,要好好珍惜。
毕竟,幸福并非理所当然。
H. 电影《何以为家》让人感动,这部电影让人感动点是什么
《何以为家》是由黎巴嫩、法国、美国制作的剧情片,该片讲述了一个12岁的黎巴嫩男孩赞恩悲惨的生活经历,他控告自己的父母,原因是,他们给了他生命。赞恩的父母在无力抚养和教育的状况下依然不停生育,作为家中的长子赞恩,弱小的肩膀承担了无数生活的重压。当妹妹被强行卖给商贩为妻时,赞恩愤怒离家,之后遇到一对没有合法身份的母子,相互扶持勉强生活。然而生活并没有眷顾赞恩,重重磨难迫使他做出了令人震惊的举动……
我们都学过“暇满人生”的道理,看似简单,但我们真的能认识到自己的人生有多暇满么?很多时候都是“知道”就好,浮于表面,并没有那么深刻的感受。我曾经以为好好生活,长大后就会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好人,现实却全是地狱,你们为什么要给予我生命!赞恩,何以为家?不养何生!正如赞恩在法庭上对父母说出那句话,如果不能好好抚养孩子,就不要让他们来到这个世界。愿每一个勇敢的小孩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
I. 何以为家原型真实事件
电影《何以为家》的原型就是男主角赞恩,他自己出演了自己的故事,电影中的故事也是现实中赞恩经历过的,这些都是他的亲身经历,赞恩也想用自己的经历让全世界的人都引起重视,这样自己心里也好受一点。”
《何以为家》是由黎巴嫩、法国、美国制作的剧情片,由黎巴嫩导演娜丁·拉巴基执导,赞恩·阿尔·拉菲亚、约丹诺斯·希费罗联合主演。该片于2019年4月29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该片讲述了一个12岁的黎巴嫩男孩扎因悲惨的生活经历,他控告自己的父母,原因是父母生下了他,却没有能够好好的抚养他。
《何以为家》的评价:
影片尽管是一个远离商业化的电影片名,但这个概念与黎巴嫩女导演娜丁·拉巴基的作品可谓十分契合。导演的想法和影片的情节元素都极具吸引力,作品令人惊讶地成为了一个信息量爆满的剧情大片。
影片丰富的戏剧元素,都是通过12岁的扎因所遭受的磨难来说明的,这个孩子在黎巴嫩的贫民窟里挣扎求生。虽然影片的故事有点难以置信,但当扎因在法庭上试图起诉自己的父母时,观众还是被击中了,非职业演员们的表演支撑起了整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