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抗日电影八百战士讲的什么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寇抓紧了侵略中国的步伐,他们一路由华北直扑西北,另一路直奔华东地区,与中国军队在上海遭遇,淞沪会战就此展开。中国军队训练落后、武器落后,没有制空权,没有制海权,仍然硬着头皮阻挡日军的步伐。
战事进行到十月底,中国军队已经开始节节败退。驻守闸北区的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奉命撤出战场。为了让大部队顺利离开,八十八师第五二四团第一营奉命断后。他们在副团长谢晋元的带领下驻守四行仓库,执行阻击日军的任务。
谢晋元将军
四行仓库建于1931年,是当时闸北最高大的建筑。原本是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及盐业银行的联合仓库,因此被称为四行仓库。第八十八师师长孙元良之所以选择该仓库作为驻防地,主要考虑的是,这个庞大的建筑非常坚固,易守难攻,指挥部队也比较方便。后勤方面,四行仓库储备了大量的粮食、弹药和饮水,不怕日军的封锁。
当时驻守在四行仓库的官兵只有423人,但是后来在媒体宣传上一直称他们是“八百壮士”。“八百壮士”是不存在的,原本第一营确实有八百多人,但是淞沪会战一开打就损失惨重,经过几次补充后仍只剩四百多人。
后来四行仓库保卫战开打以后,谢晋元不希望日本人了解四行仓库守军的底细,因此故意将一个八百人的假名单透露给媒体,而媒体此后就一直称他们为“八百壮士”,后来国民政府也就将错就错,跟着喊“八百壮士”。真实人数只有宣传的一半。
今天的四行仓库
这个四百多人的部队其实就是国军的炮灰。这一点,无论是指挥官谢晋元还是普通士兵其实也都清楚。战场上数十万部队都挡不住日军,凭借他们区区四百多人,哪里能挡得住。但是为了大部队,他们还是毅然决然地做出了牺牲的决定。
无论如何,这四百多名官兵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们在四行仓库苦守了四天,中国军队得以从容撤退,并且完成了重新部署。四天之后,谢晋元的这支孤军在英国使节的协调下,在国民政府的同意下,他们放下武器,进入公共租界。
这支孤军之所以能够完成“不可能的任务”,固然与他们的浴血奋战分不开,但是,更重要的原因与四行仓库的位置有关。四行仓库坐落在苏州河边,往南过河之后就是公共租界,仓库的东面也是公共租界。
四行仓库地理示意图
日军从北面杀来,遭到四行仓库守军的阻击。但是他们不敢发起大规模攻击,更不敢使用炮火等重武器对四行仓库开火。因为枪炮都是不长眼的,他们生怕发起大规模攻击,炮弹会落入租界。
要知道,租界是英法等欧美强国的地盘,此时的日本尚未向英法等国宣战,因此不愿意跟他们撕破脸面,引起种种麻烦。所以,尽管日军向四行仓库发起过六次攻击,但是攻击的规模都不大,炮火也不是很猛烈。因此,谢晋元的部队才能够一直扛四天。
四行仓库守军之所以声名显赫,也与国民政府不遗余力的宣传有关。抗日战争开打至今,政府军一败再败,士气已经低落到了极点。“蒋委员长”也希望能找一个点宣传一下,吹嘘一把,提振一下士气,因此,尽管国民政府也知道四行仓库保卫战背后的事,他们依然要大力宣传“八百壮士”抗击日军的壮举。
同时,“委员长”还有另一层打算。当时的政府军,武器装备落后、各种武器弹药奇缺,战争所需的经费严重不足,老蒋希望欧美列强能够出手援助中国。而如果中国军队不堪一击,那么给多少援助也没用。老蒋希望用四行仓库保卫战的故事告诉列强,中国军队还能打。这样,要援助的时候,胜算也大一些。
谢晋元的这支孤军进入公共租界后,就遭到了软禁。软禁持续了四年,1941年4月24日早上,四名士兵被汪精卫伪政府收买,在早上出操时一拥而上,将谢晋元当场刺死。事实证明,这“八百壮士”也并非铁板一块,他们中也有意志薄弱的叛徒。
同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人跟英法等国彻底撕破了脸,日军杀入公共租界,“八百壮士”成了日军的俘虏。
『贰』 80-90年代电影的关键词是什么急急急!
改革开放,科技发展,经济推进,奔小康,农业和科技同步发展!
『叁』 电影八百的名言
1、国人如此,倭寇何敢
2、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3、丈夫许国,实为幸事。
4、“弟兄们,来生再见”
5、“等我死了,你替我”
6、“仓库里有多少士兵”
7、山河破碎,男儿许国。
8、舍身取义,儿所愿也。
9、“丈夫许国,实为幸事”
10、“等我死了,你替我!”
11、“战争的背后都是政治”
12、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13、因为有你们,上海还在!
14、“一个弟兄都不能留下”
15、“国民皆如此,倭寇何敢”
16、“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17、迅速布置护火力点,发射。
18、“若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19、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微笑。
20、这边是天堂,那这边便是地狱。
21、“我不想死,但总有人会死。”
22、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23、一腔热血复民国,誓扫倭奴出山河
24、“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补上。”
25、“人各有命,军人有军人的命。”
26、“这些孩子,个个都是爹娘生的”
27、我们这些军人,一步都没有退守。
28、“谁都有老婆孩子,谁都有家。”
29、“我们是湖北保安团的脸面...”
30、明天我们将会承受更为猛烈的攻击。
31、“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
32、“流尽最后一滴血,与敌人拼到底。”
33、他们正在撞楼体,必须尽快干掉他们。
34、纵使战至一人一弹,也绝不放弃抵抗。
35、“为了我家那小子,我怎么死都成。”
36、“立好牌位,为国献身是早晚的事儿。”
37、“一个人一个命,家里牌位早就立好了”
38、这些民众,也会作为种子去叫醒更多的人。
39、“家国破碎之际,以军人之身报效先人。”
40、“七十万国军都没有干成的事,你们能成?”
41、“你们抵抗三天了,再继续下去,意义是什么?”
42、外面有三十万日军,一旦交火我们万无生存的可能。
43、我就是害怕,我怕我死掉了,死掉了什么都没有了。
44、军人畏战,人心涣散,没人知道国家会变成这个样子。
45、“我们这四百人让民众看到了,我们中国还有希望!”
46、打了三个月败了三个月,国军举全国之力,最后全面崩溃。
47、东北沦陷了,华北沦陷了,但是现在,因为有你们,上海还在。
48、靠我们区区这四百来人是扛不住的,得靠身后这四万万人来抗。
49、我在老家读过私塾,没去过县城,我就想看一下上海长什么样子。
50、我们不只是在这里抵抗日本人,我们是在给他们看,中国人还在。
『肆』 《八佰》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细节
我们来一起看看《八佰》的那些细节。
1.八佰的佰字
《八佰》原名为《八百启示录》,也曾叫过《战争启示录之八百壮士》。原意可能是致敬大导演科波拉执导的反战经典《现代启示录》。
后来改为《八佰》,这个“佰”字其实意味深长,有三个意思:一是指古代军队的编制,十人为什,百人为佰;二是古代特指军队中百人之长;三才是常用“百”字的大写。所以用在这里,讲的是人的故事,是赞许这“八百”名士兵人人都是百人之长的勇士。
2.电审故字2019年800号
《八佰》的龙标其实也很有意思,恰好是2019年800号,不知道究竟是巧合还是广电总局给这部电影定制了一个龙标。
3.片头字幕“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电影的片头字幕,有一句话:“待我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这句话出自鲁迅先生写于1925年的散文诗《墓碣文》。
文章很短,区区数百字,借由一个梦境,描写了墓中人内心的虚无和灰暗,以及无法摆脱这种心境的焦灼与痛楚。
“待我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放在影片里是在说,为追求正义牺牲,哪怕化为尘土,也会面带微笑。
而革命精神将以尘土的形式继续传播下去,影响更多人,就如影片中人物爱国意识的觉醒过程一样。
4.青帮弟子送电线
电影中,有一群年轻人不畏生死跑过桥去给四行仓库的守军送电话线,最后还是靠赌场阿飞刀子才得以成功。
这帮人很可能就是上海青帮,而且如果没猜错的话,那位端坐着几乎没有露过正脸的很可能是青帮大佬——杜月笙。
上海青帮一直都是国民党的主要财政来源之一。历史上的杜月笙也确实为四行仓库保卫战出过力,有一种说法称,他曾在一天之内将20万光饼秘密送进了四行仓库。
5. 上海公共租界
因为四行仓库的位置极为特殊,日军占据了仓库的西、北两面,东、南两面则是当时的英美公共租界。当时还没有对英美宣战的日本,因为担心殃及租界,在进攻时并没有使用火力过猛的重武器。
上海租界由来已久,鸦片战争失败之后,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开放了上海作为通商口岸,随后便划分了上海租界区。
上海的租界区主要有两块,法租界和英美公共租界。在四行仓库边上的正是英美公共租界,所以电影中也多次出现英国国旗。
6.租界煤气罐
电影中不仅提到了四行仓库的特殊位置,更是着重提到因为煤气罐的存在,导致日军不敢使用重炮攻击。这两个煤气罐在历史上也确有其物,而历史悠久。
早在1865年,上海成立了“大英自来火房”,后改名“上海英商煤气公司”,这让上海成为亚洲第一个使用煤气的城市。当时的煤气主要用于煤气灯上作为照明之用,后来电灯流行之后,才逐渐转为烹煮取暖之用。
这两个煤气罐的存在,为四行仓库的守军提供了一个天然的“保护屏障”。在淞沪会战期间,可能是为了彰显民心士气,在老照片中很少出现煤气罐。但因为煤气在当时是文明的象征,这两个煤气罐曾被画入了风景明信片之中。
7.苏州河岸的广告牌
四行仓库保卫战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被民众围观的战斗。苏州河两岸,仅一河之隔,不过五十来米,一面是炮火连天的残酷战场,是地狱,一面却是灯红酒绿的英法租界,是天堂。
两岸对比,更显残酷。所以电影中也特意安排了很多两岸的人互相对望的镜头。而从守军这边望着对面,更是能够看到无数广告牌,足见剧组在布景上的用心之处。
隐约可见的有:SIEMENS,西门子电器;Camel,著名的骆驼牌香烟等等,还有许多虚构出来的酒吧、餐厅广告牌。
8.电影彩蛋
最特别的是,霓虹灯之中还隐藏了两部电影。
一部是“42ND STREET”,中文译名《第42街》,1933年上映的一部美国歌舞片,这还挺符合当时上海租界区的观影口味的。
另一部是大名鼎鼎的“SPELLBOUND”,希区柯克指导的《爱德华大夫》。这是一部1945年电影,应该是导演或者美术指导比较偏爱,加进去的彩蛋吧。
9.可口可乐广告牌
说起片中的广告,最显眼的当然是四行仓库西墙上那幅巨型的可口可乐广告,上面写着“请饮,可口可乐,屈臣氏汽水”。
这面墙也正是日军进攻的主要方向,片中的攻城器械、钢板阵炸墙、迫击炮重炮攻击的,陈树生绑着炸弹跳下楼与日军同归于尽的都是这面墙。现实中的这面墙也是四行仓库展览馆的重中之重,整面墙被完整保留,甚至保留下了弹孔和炮孔。
虽然这看起来这像是电影的浪漫化虚构,但其实这并不是没有可能的。可口可乐早在1927年就进入中国,并在上海设厂生产,由屈臣氏矿泉水公司负责装瓶。到了1933年,上海厂已经是可口可乐在美国之外的最大装瓶厂。
在淞沪会战的老照片中,确实也能看到日军在可口可乐广告牌下设立的阵地。
10.片尾曲《苏州河》
片尾曲苏州河改编自《伦敦德里小调》(Londonderry Air),由歌手那英和意大利盲人男高音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共同演唱。
《伦敦德里小调》是一首有着悠久历史的爱尔兰民谣,作于1600年间,流传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它的旋律舒展优美、纯朴轻柔。
其最知名的一个填词版本名为《Danny Boy》(《丹尼男孩》),同样也是一首关于战争、父子诀别的歌曲,和电影中的《苏州河》有着“同曲同工”之妙。
11.中日军服和各式武器
《八佰》作为一部战争片,在武器、装备上当然也做得非常细致。
其中日军穿的昭和五式陆军制服。该套军服从30年一直沿用到38年,其标志性的特点就是立领设计,而且军衔章是在肩部的两侧。
当时进攻四行仓库的是日军上海派遣军第三师团,是日本帝国陆军中最精锐的部队,穿着本套军服是比较合理的。
而中国守军方面的军服也同样合理。八十八师作为中央军三个教导师之一,是知名的德械师,全副武装都是德国装备,其军服也是浅绿色的德械师军服。
电影中还出现了捷克式轻机枪、苏罗通20mm机关炮等等,都非常符合当时的历史细节。其中守军还使用过一台百式火焰喷射器,这其实是属于日军的装备,当时的国军并不具备,可以理解为是缴获的战利品。
12.老鼠和白马
电影的第一个镜头就是老鼠,最后一幕是白马,老鼠和白马也在片子中间反复出现。对于《八佰》这部“时间就是金钱”、恨不得再压缩一点时长的电影来说,花费这么多笔墨来展现这两种动物显然是有深意的。
理解起来也很简单。老鼠,本能就是求生,是躲藏。一开始仓库守军们沿路收拢上来的“杂牌军”里,有许多人只想活着不想打仗,这显然对应的是他们。
他们有的是只会种田的农民,有的是只会打算盘的文职,甚至有的还是十来岁的孩子。战斗一打响,他们能想到的只有躲藏或逃跑。
至于白马,它是希望,是未来。纯白的马从始至终都围绕着小七月和小湖北,代表的应该就是“希望是少年拥有的,未来是属于少年的”。
13.长坂坡赵子龙,黄忠定军山,走麦城
电影中不止一次出现过《三国演义》的元素。
上官志标说淞沪会战国军溃败犹如“一路走麦城”,正是关云长败走麦城的典故。
而对面戏班子唱的戏是“长坂坡赵子龙,再杀他个七进七出”,李晨饰演的角色山东兵随身带着一套赵云的皮影戏,因为他觉得:“关老爷讲的是兄弟情谊,可赵子龙不一样,他护着国呢。”
在端午死后,山东兵拿起了皮影演起了赵子龙,唱到最后一句时掉下眼泪,唱词是“汉室中兴待后生”,与山东兵平时叫端午“小孩儿”遥相呼应。而小湖北想象中的赵子龙也在端午牺牲之后,变成了端午的样子。
赵云这个角色恰好对应着四行仓库的孤军,“独身一人”,面对着千军万马,七进七出,毫无惧色。
最后姜武的角色老铁上楼顶耍大刀唱的戏文也正是“黄忠定军山”的桥段。这段戏讲的是老将黄忠力斩夏侯渊的故事,正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写照,也是四行守军穷途末路之际,依旧有壮志报国之心。
14.湖北保安团
全片开始时有一句台词:“我们是湖北保安团的脸面”,而且还操着一口湖北方言,画面中是一支军队戴着蓑衣笠帽,在浦东的芦苇荡中急行军。显而易见,这支军队是来自湖北的保安团。
淞沪会战期间,国军损失了大量原经过德式训练的士兵,基本上20天左右就要补一次兵。守卫四行仓库前夕,八十八师刚好进行了第五次补充,来源是湖北保安团,尤其是来自通城保安大队的士兵。所以,历史上四行仓库保卫战的绝大多数也都是湖北子弟兵。
15.童子军送旗杨惠敏
电影中,有一位女童子军向四行仓库守军送旗。这位女学生名为杨惠敏,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人。
历史上有一种说法是,她将一面12尺长的中华民国国旗裹在身上所穿着的童军服底下,冒着战火危险游过苏州河。电影中采用的就是这一种说法。
杨惠敏给守军送旗的事件,大大振奋了守军士气与隔岸观战的民众,并获得当时驻扎在租界内的世界各国媒体之赞扬。
16.日军凌迟处死俘虏
电影中有一个镜头,日军为了逼迫四行仓库内的守军尽快投降,公开凌迟处死了一批俘虏,其中就包括黄志忠饰演的老葫芦。这在历史上也是真实发生过的。
在四行仓库保卫战中,班长蒋敬带领战士九人负责在蒙古路旱桥一带警戒,惜因未能及时撤出,全数被俘。随后,他们被押至苏州河畔,被日军以刺刀一刀刀刺死。
17. 谢晋元团长的家书
电影中,小湖北担任谢晋元的勤务兵之后,在会客室中见到一封信,信封上写着一个名字“张萍舟”。这在历史上也是真实存在的。这封信是谢晋元写给连襟兄弟张萍舟的家信。
信中写道:“泰山鸿毛之训,早已了然于胸,故常处境危难,心神亦觉泰焉。”——足以可见谢晋元的镇定自若和报国意志。
因为谢晋元率领孤军死守四行仓库的英雄事迹,上海市政府将四行仓库旁的满洲路改名晋元路,更将与孤军营一墙之隔的胶州公园更名为晋元公园,建立晋元中学作为纪念。
18. 鹰犬将军宋希濂
王千源饰演的角色羊拐,虽然也在逃兵组中,但战斗起来俨然是个训练有素的老兵。电影中的他唯一挂念的就是自己的老母亲,受伤时解开衣服掉下很多钱,可见他一直都在攒钱想寄给母亲。
电影的后段,他才自报家门是三十三师的,原三十六师。朱胜忠说了句“宋长官的兵没有怂的”,这位宋长官指的是三十六师师长宋希濂。
宋希濂黄埔军校一期生,骁勇善战,在淞沪战役、武汉会战以及阻止侵缅日军侧击滇西等战役中,均给予日军以沉重打击,曾获“青天白日勋章”,美国政府赠予“棕叶自由勋章”,被誉为“黄埔之光,”有“鹰犬将军”之称。
19.亚洲首部全程采用IMAX摄影机的影片
《八佰》的幕后也有很多值得一提的地方,比如等比复刻的四行仓库、苏州河夜景,在布景方面就耗费不少心力。
其中最厉害的还是亚洲首部全程采用IMAX摄影机的影片,在全球范围内也仅有《复仇者联盟3》《复仇者联盟4》两部先例。
IMAX摄影机以广阔的动态范围和极为细腻的镜头捕捉见长,对于战争场面的临场感展现、上海十里洋场的表现都发挥了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0. 孤军的悲惨结局
电影的最后,四行仓库守军退入租界,仅留下了一支敢死队吸引日军火力。电影并没有细致描述敢死队的结局,但是他们的悲壮下场似乎是人人都可以猜到的。这个时候,不再需要大场面,留白反而能让人悲痛不已。
在真实历史上,退入租界的孤军同样悲惨。一进入租界,他们就立刻被缴械,关进收容所。三百五十八人被禁于胶州路空地,被称为“孤军营”。团长谢晋元更是被叛变的士兵刺杀致死。随后,日军入侵租界,孤军成为战俘,被分送各地集中营,甚至被运往赤道以南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当劳工。
正如《我的堂弟留在了巴布亚新几内亚》中所唱的:我的团长倒在租界的操场旁/我的堂弟留在了巴布亚新几内亚/他和他的提琴再也没有回到故乡。
战士们埋骨他乡,而《八佰》把他们的精神带了回来。
『伍』 电影八百评价
看了《八百壮士》后,我心中有说不完的激动,这部爱国主义影片,主要叙述当时日军进攻上海的真实战况,我八十八军五二四团第一营官兵五百人,由团长谢晋元中校率领掩护国-军之撤退,并陷入三面之包围中,即战四昼一夜,有四行仓库通过稣州河进入英租界。这里面有一个很英勇的女孩,叫杨惠敏,自愿当童子军,父亲劝她回去,她不肯,说要让中国立起来。上海闹饥荒时,他去维护秩序,还将国旗送到四行仓库,路上危机重重,可为了立志气,强民心她死也要去。
故事的高潮在杨惠敏乘船送国旗一段,令人印象深刻。
大姑艺人唱八百壮士,在烽火连天的上海四行仓库已陷入日军围攻谢晋元沉稳的指挥战斗,杨瑞符营长足智多谋,八百壮士英勇顽强,打退多路进攻。上海各界人民热情支援八百壮士抗敌。女军杨惠敏身负国旗,在日军飞机轰炸下潜入仓库,将旗帜送入仓库。播音员为市民报告八百壮士战斗的情况。(孙爱军)
当时,全国的童子军坚守着“不要饷、不吃粮、不怕苦、不怕死”的号令。我为之感动因为他们不是作文https://www.ZuoWenwang.Net/为自己的利益而贡献,而是为了国家未来的前途而贡献着,不贪生怕死,这才是真正的中国人。800个烈士,多么珍贵的“一笔财富”啊,就这样牺牲在了日本人的手榴弹中,我真惋惜埃这时,我的心中又萌生了憎恨之情,日本人为什么要将八百壮士赶尽杀绝呢?为什么一定要占领上海呢?为什么要攻击中国,不和我们做朋友呢?为什么?为什么?难道,为了统治全世界,日本人要伤害所有人吗?要让所有人看不起吗?
我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壮阔国土,璀璨五千年华夏文明,几万万华夏生灵开始遭受日军大规模的践踏与蹂躏。失陷的国土,逃难的贫民,溃败的军队苦难时刻的开始。日本人,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如果不是当时的中国不强大,那么,日军也不会来攻击我们了,从现在起,我要发奋读书,让祖国更加强大!让世界各国都和平共处,再也不发生这种事情了。“……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此时此刻,宋祖英的《爱我中华》回响在我的耳畔,我的心也像宋祖英那样装满了沉甸甸的祖国。
『陆』 八百电影的四行仓库用什么四字成语来表示
1、铜 墙 铁 壁
【拼音】: tóng qiáng tiě bì
【解释】: 原 比 喻 防 御 十 分 坚 固,不 可 摧 毁。也 比 喻 团 结 一 致。
【出处】: 元 · 无 名 氏《谢 金 梧》楔 子:“随他铜墙铁壁,也不怕不拆倒了他的。”
【拼音代码】: t q t b
【近义词】:森 严 壁 垒、牢 不 可 破、固 若 金 汤
【反义词】:不 堪 一 击、无 坚 不 摧、一 触 即 溃
【用法】: 作主语、宾语;指 十 分 坚 固
2、森 严 壁 垒
【拼音】: sēn yán bì lěi
【解释】: 森 严:整 齐,严 肃;壁 垒:古 代 军 营 四 周 的 围 墙。原 指 军 事 戒 备 严 密。现 也 用 来 比 喻 彼 此 界 限 划 得 很 分 明。
【出处】: 清 · 陈 鸿 墀《全 唐 文 纪 事 · 卷 首》:“《兴 州江 运 记》叙述议论,皆 以 典 奥 出 之,可谓避垒森严,神采焕发。”
【拼音代码】: sybl
【近义词】:戒 备 森 严
【用法】: 作谓语、宾语;比 喻 防 守 严 密
『柒』 八百电影评价
对于很少进影院和果粉这些非资深非主流观众来说,《八佰》前半段的激战和中场的护旗,足以成为犒赏他们视觉和情绪的饕餮盛宴。
作为有一定艺术审美基础,有个人独立思考,和对历史有一定知识储备的观众,比如我,对影片则是感到失望。
工业化技术度方面是华语电影绝对一流水准,曹郁的摄影也完全有实力问鼎甚至是横扫明年三金奖杯。
最糟的恰恰是导演编剧管虎,是他把一个难得的好题材拍成了一桶半熟的爆米花。将战斗场面升级做夸大渲染,并不为过。射杀战俘,也是华语电影里珍贵的一次血性飞扬,不必理会圣母婊的聒噪,这样处理既真实也理所应当。你死我活的战场,杀敌就该理直气壮。
真正的错误是价值观的混乱和缺失,没有对历史的尊重和负责之心,反而让人看出其中有点卑劣的商业算计。
首先,珍惜生命不等于贪生怕死。对懦弱的逃兵新兵着墨太多,此类人物会有但绝非战场主流,电影里对姜武、张译、包括欧豪和那个小湖北的怯战描写太多太过,也是创作者人文意识的泛滥与意淫。
其次,八百壮士四行仓库保卫战的来龙去脉,被编导做了个人喜好化的骟割。以怯战小兵视角,切入这个历史事件也可以接受。但是,撤退到租界和其后孤军营生活以及谢将军的结局,不应该有个如实的表现吗?这不是八佰这个集体和这场战斗完完整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吗?
这才是真实的历史,这才是给观众负责任的讲述自己要说的历史。截取事件一段高光时刻,掐头去尾夸大煽情之余,又以畏死来曲解反战的含义,离佳作和史诗的门槛实在是百步之遥。
第三,在艺术手法上总体写意,局部写实的比例,明显不适合表现历史战争题材,尤其是华语电影创作和观赏环境,也与影片宣传定位相悖。
银幕上那匹白马,就是管虎创作上的一颗私心。我不是讲述历史,是自己说书。谢将军和日本将领骑白马相见,说为各自的荣誉而战时,这电影已经彻底垮了,那座四行仓库已经轰然崩塌成废墟了。
如果不做商业计算的煽情,楼顶护旗一场和前半段接近写实的战斗拍摄风格一样,情绪的冲击和情感的升华只会更真实深刻。而不是现在这般强行煽情无休无止,让人感到疲劳尴尬。
可能导演只怕观众不知道,我这电影就因为这场戏而审查受阻的。毋庸讳言,审查真的不尽人意。但有些导演的本事和脑子,还真不一定是审查这口锅给砸坏的。
自己屁股坐歪了,摔倒了不能怨椅子。
《八佰》电影最大的价值和意义就是它的上映,能让一些年轻人知道了哪怕是十分轻浅的历史事件和爱国感情,也是一件功德之举。至于电影的艺术品质,那就另当别论,真的不谈也
『捌』 八百里面全部演员表有哪些
1、老葫芦(黄志忠 饰)
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成员,来自湖北省保安团士兵,端午及小湖北之叔叔。
2、端午 (欧豪 饰)
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一营士兵,来自湖北省保安团士兵,老葫芦之侄,小湖北之兄。
3、小湖北(张俊一 饰)
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一营,老葫芦之侄,端午之弟。
4、羊拐(王千源 饰)
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一营士兵。
5、老铁(姜武 饰)
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一营士兵。
6、老算盘(张译 饰)
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一营,来自浙江省保安团士兵。
7、谢晋元(杜淳 饰)
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副团长,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指挥官。
8、上官志标(俞灏明 饰)
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一营一连长。
9、朱胜忠(魏晨 饰)
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一营一连班长,陕西人。
10、齐家铭(李晨 饰)
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一营士兵。
《八佰》(英语:The Eight Hundred)是一部于2020年上映的以中国历史上的战争为题材的电影,由管虎执导,黄志忠、张俊一、欧豪、姜武、张译、王千源、杜淳、张承、张宥浩、魏晨、李晨、余皑磊、俞灏明、郑恺等出演,以群像进行叙事。
影片讲述了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驻守在四行仓库的国民革命军第88师士兵抵抗日军进犯上海、奋战四日四夜的英勇事迹,是亚洲首部全程采用阿莱Alexa65毫米IMAX摄影机的影片。
(8)八百电影里面的关键词有哪些扩展阅读:
剧情
1937年10月,淞沪会战后期,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团附谢晋元临危受命,率领400余名官兵(对外以声势为意称共800名官兵,故称“八百壮士”),坚守上海闸北的四行仓库,即四行仓库保卫战,亦为整个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
影片以湖北保安团进入上海市区支援淞沪会战为开场,以国民革命军524团整建制退入租界为结局,以天(日)为单位切割叙事及影片时间轴,分别讲述了1937年10月27日至11月1日间所发生的事件与战斗。
影片中所叙述的四行仓库所在的位置面向当时已经沦陷的上海,背对上海公共租界的苏州河南岸,以苏州河为界,已到无路可退之局面。电影以国民革命军524团以及沿途收拢的各路逃兵、散兵的视角描述了四行仓库内部所发生的事以及回击日本军队进攻;
以苏州河对岸的中国民众,外国记者及英国士兵从第三视角叙述了战场的整体情况和各种不同职业、性别、国籍之人士的视角;以日本上海派遣军的视角叙述了日本军队对四行仓库的进攻以及偷袭。
『玖』 《八佰》这部电影主要是讲了什么
《八佰》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NNkOs8p3dygBX6Fd9B1bLQ 提取码: x6ss
该片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讲述了被称作“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