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演员大全 > 电影导演李佳伦

电影导演李佳伦

发布时间:2022-08-05 10:09:47

㈠ 王靖宇的电影作品

2014《铁塔油花浪漫曲》饰演田存博 导演:赵艺然
《津门三少爷》 导演:马惠武
《毒战》 导演:杜琪峰
《和田玉》 导演:郭松
《井神》 导演:何文良
《危情直播》 导演:李三林
《真假市长》 片名:踏雪寻梅之蝶记江湖
类型:剧情
年份:2014年
编剧:李佳伦
备案号:影剧备字[2013]第2669号
出品单位:天津艾美光影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演员表 角色 演员 备注 卢秀波 苗苗 ---- 方队长 赵艺然 ---- 韩菊香 郝文婷 ---- 赵义德 战立国 ---- 林晓荷 张二丹 ---- 田存博 王靖宇 ---- 董春梅 马云云 ---- 陈忠耿 杨勇 ---- 经理 杨议 ---- 市长 孔祥玉 ---- 工会主席 胡可瑜 故事梗概:滨海油田领导走基层,关心一线职工生活,在老市长的带动下为长期坚持在一线上的大龄青年解决了婚姻问题的爱情故事。
由滨海新区本土企业摄制的电影《铁塔油花》在滨海新区首映。在刚结束的长春电影节上,《铁塔油花》获得了优秀故事片奖。 片名:津门三少爷
题材:抗战片
编剧:周军
导演:马惠武
演员:王靖宇、李栋、牛颢霖
出品: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
年份:2012年
剧情梗概:一九三六年,天津八大家之首孔家三少爷。天津广东会馆看戏,天津宪兵司令枪杀女旦赛西施。三少爷情急下随口说出要替赛西施报仇,三天内杀掉川口。在天津民众、各界人士帮助鼓励下,终将炸死日军天津宪兵司令的故事。

㈡ 麦积山的呼唤作文内容

提起西部农村学校的教育问题,一直是个比较沉重的话题。特别是在偏远山区,由于校舍建设简陋,师支力量匮乏,教学条件落后等原因,严重制约了当前农村教育教学的长足发展。作为我盛我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重点献礼影片,《麦积山的呼唤》以记录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十年来甘肃教育发展为背景,真实反映和再现了西部农村教学的处境与困惑,对近年来西部农村教育的良性发展给予了很好的诠释和讴歌。
《麦积山的呼唤》是电影《白方礼》的姊妹篇,由曾执导过《白方礼》的天津籍导演李佳伦任制片人兼导演,著名表演艺术家李琦和天水籍影视新人胡静怡领衔主演。影片通过朴实的语言和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讲述了天水籍贫困山区孩子秦聪聪考上南开大学,因家庭困难无法入学,在乡亲们和支教老师的帮助下走进了校园,并通过自身的刻苦学习完成大学学业,为了感恩社会、回报家乡,毅然放弃了外企高薪聘请,回到家乡甘当一名乡村小学教师的感人故事。影片在客观反映西部大开发以来我省教育整体发展进步历程的同时,揭示了西部山区农村师资匮乏、人才留不住的现状,以主人公秦聪聪摒弃世俗观念,把青春投身农村教育,投身家乡发展的高尚行为,展示了“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甘肃精神。
全片以大学生毕业选择回乡任教、扎根乡村小学教育为主线,展现了当前大学生毕业、就业的矛盾和当今社会在就业问题上的世俗观念,表现了甘肃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体现了甘肃人民的淳朴善良、勤劳奉献,歌颂了人间真、善、美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展现了党和政府对边远山区教育的关心和对孩子们的关爱。据了解,影片2010年秋季在风光秀丽的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实地进行实地拍摄,以天水市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文化为背景,通过轻喜剧的形式反映了我省山区教育改革与发展,展现了麦积山风景区的秀丽风光,有力宣传了天水的历史文化和麦积山的绮丽风光,将对宣传天水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塑造天水的良好对外形象起到积极的作用。
6月15日晚,我在观看《麦积山的呼唤》的过程中,无形中便想起张艺谋曾导演的电影《一个也不能少》,两者剧情虽然大相径庭,但都以农村教育题材为主线,存在异曲同工之处。《一个也不能少》是一部反应中国农村生活,农村教育的影片,它真实深刻的反映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我们不了解的一些农村教育的现状。我们观看了《一个也不能少》,再回过头来看《麦积山的呼唤》这部电影,感动依然在胸中隐隐回荡。影片里,这一张张带着强烈泥土气息的画面,朴实无华,天真烂漫的孩子们的可爱笑脸,无不勾起我内心的巨大反思和波动,我也相信,该影片同样会勾起已经生活在城里的那些曾经是乡下人的人们多少辛酸的回忆?其实,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着一个埋藏很深的乡土情节,这也正是《麦积山的呼唤》这部影片真正感人的原因所在。
艺术源于生活,《麦积山的呼唤》直接从现实生活中截取了一段素材,并通过普通平凡的剧情情节,真实感人的生动画面,演员们真诚到位的演绎,深深触痛了人们心灵中最为敏感的神经,这些都值得我们用心去认真观看,静心思考。特别是在影片中,当支教大学生高飞因受到恶意举报,在校门口即将坐车离开时,孩子们抓着老师的衣襟,痛哭流泪,依依不舍的情景,让在荧屏面前观看的人们无不泪流满面。该影片并没有令人赏心悦目的场景,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与赅世惊俗的场面,但人们却被细腻传神的情节所感动,这种感动,它只是电影中一个极其平凡的场面,却给观众带来巨大的心灵震撼,充分表明该影片的拍摄是十分成功的,人物形象的刻画是唯美的,心灵塑造是唯美的,人际之间的关爱展示是唯美的。同时,我们还多次被这部电影的配乐所感动,每当到了人物剧情发展到特定高峰的时刻,特别是在支教老师坐车缓缓离开,小主人公却攥着鸡蛋沿着山道追赶小车时的一段镜头,配乐低沉、悠扬、哀怨地响起,恰如其分的反衬出人物内心的无可奈何。这让观众声泪俱下,一片嘘声叠起,它着实感动了每一位观众的心灵。
作为电影《白方礼》的姊妹篇,《麦积山的呼唤》还回放了白方礼老人曾蹬着三轮车收破烂和躺在病床上的场景,再次被老人的爱心、决心和乐观感动。电影《白方礼》主人公白方礼老人生前是天津的一位蹬三轮车的平凡车夫,从74岁开始,直到93岁去逝,在20年的时间里,依靠蹬三轮车挣钱支援教育,他不分昼夜、不分季节,先后捐款35万元,不但给老家修了学校,还资助了300多名贫困的大学生。《麦积山的呼唤》以白方礼老人当年曾资助的天水贫困大学生秦聪聪的故事为暗线,以秦聪聪毕业后放弃优越的工作条件,回乡任教,扎根乡村小学教育为主线,既赞美了当代大学生献身西部教育的高尚品德,也讴歌了白方礼老人难能可贵的价值观和无私的道德情怀,弘扬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和风尚。
在一部成功的影片中,对剧情人物的成功把握和塑构,直接决定了影片的成功与否。因为人物形象的创作是由演员的表演所决定的。但是,任何一个形象创作都必须是在一定的剧情中进行的,演员除了在表演中必须了解规定情境在人物形象的创作中的重要性,还要把握规定情境与行动的关系,这点在该影片中都体现的很到位和成功。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农村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严重的困难,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面临经费短缺的困难,继续提高教育水准更是举步维艰,城乡教育与知识差距明显加大。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改变,不仅影响教育的普及与提高,更将影响社会的公正与稳定乃至现代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进入21世纪以来,把农村教育作为一个战略性问题进行全局性的思考与筹划,实在是当务之急。《麦积山的呼唤》正是从这一点出发,就农村普及教育角度展示当今现状,点明原因并提出一些思考,以期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与参与,这一原因也是该影片在素材选择方面的成功之处。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西部教育进行了很大的投入。特别是近年来,国家每年都要实施大学生支持西部教育的计划,《麦积山的呼唤》剧情的成功塑构,给我们展现了当代大学生支援西部教育的风采,影片中主人公秦聪聪正是许多支教西部大学生的一个缩影,是对人物的真实回放与再现。中华传统文明历来倡导“以人为本,教育为先”的思想,这种思想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仁、义、礼、智、信等的具体体现。希望通过《麦积山的呼唤》这部影片成功的打造,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得以传承,发扬光大,让西部农村教育早日摆脱贫瘠和匮乏,让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洋溢出幸福的笑容。

㈢ 关于电影《白芳礼》的详情故事情景

据制作人李佳伦介绍,影片以白芳礼老人资助一位甘肃天水的贫困大学生“秦穗儿”为主线。在南开大学就读的女大学生“秦穗儿”在老人帮助下完成了学业,毕业后到贫困地区当了一名老师。 制片人李佳伦说:“影片力求以最真实的场景、人物和故事,重现老人的支教人生。”他说,白芳礼身上有许多催人泪下的故事,比如,有一次他到南开大学给贫困学生捐款时,学校要派车去接他,可他说不用了,还是把省下的汽油钱给穷孩子买书吧。他自个儿蹬三轮到了学校。捐赠仪式上,老师把这个事一讲,台下一片哭声。许多学生上台从老人那里接过资助的钱时,双手都在发抖。还有,90岁时,白芳礼蹬不动三轮了,就在车站车棚看自行车,每天把所得的1角、2角、1元、2元的钱整整齐齐地放在一个饭盒里,等攒满500元时,他揣上饭盒,蹬上车,到天津耀华中学捐钱。他向学校的老师递上饭盒里的500元钱,说了一句:我干不动了,以后可能不能再捐了,这是我最后的一笔钱……当时,老师们全哭了。 “老人的三轮车、旧衣物、装钱的破饭盒、相伴多年的收音机,都将在银幕上再现。”李佳伦说。

㈣ 麦积山的呼唤观后感250字。

提起西部农村学校的教育问题,一直是个比较沉重的话题。特别是在偏远山区,由于校舍建设简陋,师支力量匮乏,教学条件落后等原因,严重制约了当前农村教育教学的长足发展。作为我省、我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重点献礼影片,《麦积山的呼唤》以记录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十年来甘肃教育发展为背景,真实反映和再现了西部农村教学的处境与困惑,对近年来西部农村教育的良性发展给予了很好的诠释和讴歌。
《麦积山的呼唤》是电影《白方礼》的姊妹篇,由曾执导过《白方礼》的天津籍导演李佳伦任制片人兼导演,著名表演艺术家李琦和天水籍影视新人胡静怡领衔主演。影片通过朴实的语言和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讲述了天水籍贫困山区孩子秦聪聪考上南开大学,因家庭困难无法入学,在乡亲们和支教老师的帮助下走进了校园,并通过自身的刻苦学习完成大学学业,为了感恩社会、回报家乡,毅然放弃了外企高薪聘请,回到家乡甘当一名乡村小学教师的感人故事。影片在客观反映西部大开发以来我省教育整体发展进步历程的同时,揭示了西部山区农村师资匮乏、人才留不住的现状,以主人公秦聪聪摒弃世俗观念,把青春投身农村教育,投身家乡发展的高尚行为,展示了“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甘肃精神。

全片以大学生毕业选择回乡任教、扎根乡村小学教育为主线,展现了当前大学生毕业、就业的矛盾和当今社会在就业问题上的世俗观念,表现了甘肃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体现了甘肃人民的淳朴善良、勤劳奉献,歌颂了人间真、善、美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展现了党和政府对边远山区教育的关心和对孩子们的关爱。据了解,影片2010年秋季在风光秀丽的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实地进行实地拍摄,以天水市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文化为背景,通过轻喜剧的形式反映了我省山区教育改革与发展,展现了麦积山风景区的秀丽风光,有力宣传了天水的历史文化和麦积山的绮丽风光,将对宣传天水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塑造天水的良好对外形象起到积极的作用。

6月15日晚,我在观看《麦积山的呼唤》的过程中,无形中便想起张艺谋曾导演的电影《一个也不能少》,两者剧情虽然大相径庭,但都以农村教育题材为主线,存在异曲同工之处。《一个也不能少》是一部反应中国农村生活,农村教育的影片,它真实深刻的反映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我们不了解的一些农村教育的现状。我们观看了《一个也不能少》,再回过头来看《麦积山的呼唤》这部电影,感动依然在胸中隐隐回荡。影片里,这一张张带着强烈泥土气息的画面,朴实无华,天真烂漫的孩子们的可爱笑脸,无不勾起我内心的巨大反思和波动,我也相信,该影片同样会勾起已经生活在城里的那些曾经是乡下人的人们多少辛酸的回忆?其实,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着一个埋藏很深的乡土情节,这也正是《麦积山的呼唤》这部影片真正感人的原因所在。

艺术源于生活,《麦积山的呼唤》直接从现实生活中截取了一段素材,并通过普通平凡的剧情情节,真实感人的生动画面,演员们真诚到位的演绎,深深触痛了人们心灵中最为敏感的神经,这些都值得我们用心去认真观看,静心思考。特别是在影片中,当支教大学生高飞因受到恶意举报,在校门口即将坐车离开时,孩子们抓着老师的衣襟,痛哭流泪,依依不舍的情景,让在荧屏面前观看的人们无不泪流满面。该影片并没有令人赏心悦目的场景,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与赅世惊俗的场面,但人们却被细腻传神的情节所感动,这种感动,它只是电影中一个极其平凡的场面,却给观众带来巨大的心灵震撼,充分表明该影片的拍摄是十分成功的,人物形象的刻画是唯美的,心灵塑造是唯美的,人际之间的关爱展示是唯美的。同时,我们还多次被这部电影的配乐所感动,每当到了人物剧情发展到特定高峰的时刻,特别是在支教老师坐车缓缓离开,小主人公却攥着鸡蛋沿着山道追赶小车时的一段镜头,配乐低沉、悠扬、哀怨地响起,恰如其分的反衬出人物内心的无可奈何。这让观众声泪俱下,一片嘘声叠起,它着实感动了每一位观众的心灵。

作为电影《白方礼》的姊妹篇,《麦积山的呼唤》还回放了白方礼老人曾蹬着三轮车收破烂和躺在病床上的场景,再次被老人的爱心、决心和乐观感动。电影《白方礼》主人公白方礼老人生前是天津的一位蹬三轮车的平凡车夫,从74岁开始,直到93岁去逝,在20年的时间里,依靠蹬三轮车挣钱支援教育,他不分昼夜、不分季节,先后捐款35万元,不但给老家修了学校,还资助了300多名贫困的大学生。《麦积山的呼唤》以白方礼老人当年曾资助的天水贫困大学生秦聪聪的故事为暗线,以秦聪聪毕业后放弃优越的工作条件,回乡任教,扎根乡村小学教育为主线,既赞美了当代大学生献身西部教育的高尚品德,也讴歌了白方礼老人难能可贵的价值观和无私的道德情怀,弘扬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和风尚。

在一部成功的影片中,对剧情人物的成功把握和塑构,直接决定了影片的成功与否。因为人物形象的创作是由演员的表演所决定的。但是,任何一个形象创作都必须是在一定的剧情中进行的,演员除了在表演中必须了解规定情境在人物形象的创作中的重要性,还要把握规定情境与行动的关系,这点在该影片中都体现的很到位和成功。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农村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严重的困难,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面临经费短缺的困难,继续提高教育水准更是举步维艰,城乡教育与知识差距明显加大。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改变,不仅影响教育的普及与提高,更将影响社会的公正与稳定乃至现代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进入21世纪以来,把农村教育作为一个战略性问题进行全局性的思考与筹划,实在是当务之急。《麦积山的呼唤》正是从这一点出发,就农村普及教育角度展示当今现状,点明原因并提出一些思考,以期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与参与,这一原因也是该影片在素材选择方面的成功之处。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西部教育进行了很大的投入。特别是近年来,国家每年都要实施大学生支持西部教育的计划,《麦积山的呼唤》剧情的成功塑构,给我们展现了当代大学生支援西部教育的风采,影片中主人公秦聪聪正是许多支教西部大学生的一个缩影,是对人物的真实回放与再现。中华传统文明历来倡导“以人为本,教育为先”的思想,这种思想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仁、义、礼、智、信等的具体体现。希望通过《麦积山的呼唤》这部影片成功的打造,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得以传承,发扬光大,让西部农村教育早日摆脱贫瘠和匮乏,让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洋溢出幸福的笑容

㈤ 求视频:白礼芳的电影

白方礼

白方礼(此姓名是户口本上的正确写法,“白芳礼”属于以讹传讹的错别字),生于1913年农历五月十三,故于2005年9月23日,享年92岁(虚岁为93岁)。祖籍河北省沧州市沧县白贾村,从1987年开始,白方礼连续十多年靠自己蹬三轮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直到他将近90岁。 2009年8月10日,白方礼荣当全国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李佳伦执导同名电影: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QyMjc5NTk2.html

㈥ 谁有麦积山的呼唤的观后感

提起西部农村学校的教育问题,一直是个比较沉重的话题。特别是在偏远山区,由于校舍建设简陋,师支力量匮乏,教学条件落后等原因,严重制约了当前农村教育教学的长足发展。作为我省、我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重点献礼影片,《麦积山的呼唤》以记录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十年来甘肃教育发展为背景,真实反映和再现了西部农村教学的处境与困惑,对近年来西部农村教育的良性发展给予了很好的诠释和讴歌。
《麦积山的呼唤》是电影《白方礼》的姊妹篇,由曾执导过《白方礼》的天津籍导演李佳伦任制片人兼导演,著名表演艺术家李琦和天水籍影视新人胡静怡领衔主演。影片通过朴实的语言和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讲述了天水籍贫困山区孩子秦聪聪考上南开大学,因家庭困难无法入学,在乡亲们和支教老师的帮助下走进了校园,并通过自身的刻苦学习完成大学学业,为了感恩社会、回报家乡,毅然放弃了外企高薪聘请,回到家乡甘当一名乡村小学教师的感人故事。影片在客观反映西部大开发以来我省教育整体发展进步历程的同时,揭示了西部山区农村师资匮乏、人才留不住的现状,以主人公秦聪聪摒弃世俗观念,把青春投身农村教育,投身家乡发展的高尚行为,展示了“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甘肃精神。

全片以大学生毕业选择回乡任教、扎根乡村小学教育为主线,展现了当前大学生毕业、就业的矛盾和当今社会在就业问题上的世俗观念,表现了甘肃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体现了甘肃人民的淳朴善良、勤劳奉献,歌颂了人间真、善、美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展现了党和政府对边远山区教育的关心和对孩子们的关爱。据了解,影片2010年秋季在风光秀丽的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实地进行实地拍摄,以天水市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文化为背景,通过轻喜剧的形式反映了我省山区教育改革与发展,展现了麦积山风景区的秀丽风光,有力宣传了天水的历史文化和麦积山的绮丽风光,将对宣传天水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塑造天水的良好对外形象起到积极的作用。

6月15日晚,我在观看《麦积山的呼唤》的过程中,无形中便想起张艺谋曾导演的电影《一个也不能少》,两者剧情虽然大相径庭,但都以农村教育题材为主线,存在异曲同工之处。《一个也不能少》是一部反应中国农村生活,农村教育的影片,它真实深刻的反映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我们不了解的一些农村教育的现状。我们观看了《一个也不能少》,再回过头来看《麦积山的呼唤》这部电影,感动依然在胸中隐隐回荡。影片里,这一张张带着强烈泥土气息的画面,朴实无华,天真烂漫的孩子们的可爱笑脸,无不勾起我内心的巨大反思和波动,我也相信,该影片同样会勾起已经生活在城里的那些曾经是乡下人的人们多少辛酸的回忆?其实,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着一个埋藏很深的乡土情节,这也正是《麦积山的呼唤》这部影片真正感人的原因所在。

艺术源于生活,《麦积山的呼唤》直接从现实生活中截取了一段素材,并通过普通平凡的剧情情节,真实感人的生动画面,演员们真诚到位的演绎,深深触痛了人们心灵中最为敏感的神经,这些都值得我们用心去认真观看,静心思考。特别是在影片中,当支教大学生高飞因受到恶意举报,在校门口即将坐车离开时,孩子们抓着老师的衣襟,痛哭流泪,依依不舍的情景,让在荧屏面前观看的人们无不泪流满面。该影片并没有令人赏心悦目的场景,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与赅世惊俗的场面,但人们却被细腻传神的情节所感动,这种感动,它只是电影中一个极其平凡的场面,却给观众带来巨大的心灵震撼,充分表明该影片的拍摄是十分成功的,人物形象的刻画是唯美的,心灵塑造是唯美的,人际之间的关爱展示是唯美的。同时,我们还多次被这部电影的配乐所感动,每当到了人物剧情发展到特定高峰的时刻,特别是在支教老师坐车缓缓离开,小主人公却攥着鸡蛋沿着山道追赶小车时的一段镜头,配乐低沉、悠扬、哀怨地响起,恰如其分的反衬出人物内心的无可奈何。这让观众声泪俱下,一片嘘声叠起,它着实感动了每一位观众的心灵。

作为电影《白方礼》的姊妹篇,《麦积山的呼唤》还回放了白方礼老人曾蹬着三轮车收破烂和躺在病床上的场景,再次被老人的爱心、决心和乐观感动。电影《白方礼》主人公白方礼老人生前是天津的一位蹬三轮车的平凡车夫,从74岁开始,直到93岁去逝,在20年的时间里,依靠蹬三轮车挣钱支援教育,他不分昼夜、不分季节,先后捐款35万元,不但给老家修了学校,还资助了300多名贫困的大学生。《麦积山的呼唤》以白方礼老人当年曾资助的天水贫困大学生秦聪聪的故事为暗线,以秦聪聪毕业后放弃优越的工作条件,回乡任教,扎根乡村小学教育为主线,既赞美了当代大学生献身西部教育的高尚品德,也讴歌了白方礼老人难能可贵的价值观和无私的道德情怀,弘扬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和风尚。

在一部成功的影片中,对剧情人物的成功把握和塑构,直接决定了影片的成功与否。因为人物形象的创作是由演员的表演所决定的。但是,任何一个形象创作都必须是在一定的剧情中进行的,演员除了在表演中必须了解规定情境在人物形象的创作中的重要性,还要把握规定情境与行动的关系,这点在该影片中都体现的很到位和成功。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农村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严重的困难,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面临经费短缺的困难,继续提高教育水准更是举步维艰,城乡教育与知识差距明显加大。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改变,不仅影响教育的普及与提高,更将影响社会的公正与稳定乃至现代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进入21世纪以来,把农村教育作为一个战略性问题进行全局性的思考与筹划,实在是当务之急。《麦积山的呼唤》正是从这一点出发,就农村普及教育角度展示当今现状,点明原因并提出一些思考,以期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与参与,这一原因也是该影片在素材选择方面的成功之处。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西部教育进行了很大的投入。特别是近年来,国家每年都要实施大学生支持西部教育的计划,《麦积山的呼唤》剧情的成功塑构,给我们展现了当代大学生支援西部教育的风采,影片中主人公秦聪聪正是许多支教西部大学生的一个缩影,是对人物的真实回放与再现。中华传统文明历来倡导“以人为本,教育为先”的思想,这种思想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仁、义、礼、智、信等的具体体现。希望通过《麦积山的呼唤》这部影片成功的打造,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得以传承,发扬光大,让西部农村教育早日摆脱贫瘠和匮乏,让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洋溢出幸福的笑容。 赞同
0| 评论
相关内容

㈦ 胡珂瑜的电影作品

电影《白芳礼》 饰演:母亲 制片人:李佳伦
电影《爸爸》饰演:母亲 导演:潘龙
电影《舅舅》饰演:老姑 导演:潘龙
电影《麦积山的呼唤》饰演:秦母 导演:李佳伦
第17届洛杉矶国际家庭电影节21日晚在洛杉矶罗利影城揭幕。由李佳伦导演,李琦、胡可瑜、战立国、韩会亮等人主演的电影《麦积山的呼唤》获得了第十七届洛杉矶国际家庭电影节“最佳外国语影片奖”的提名。
电影《爱情的士》饰:女企业家 制片人:冯晨
电影《没有影子的人》饰:陈阿婆(中医) 导演:郭大雷
电影《天衣无缝》 饰:阿坤妈导演:李凯
电影《津门三少》饰:戏班班主 导演:马慧武
电影《爱的升降》饰:妻子 导演:孙振东
电影《铁塔油花浪漫曲》 饰:工会主席 导演:赵艺然
电影《锁王》饰:鸨娘 导演:马慧武

㈧ 麦积山的呼唤女演员

姓名:胡静怡
职业:演员
胡静怡,青年演员。同艺术家李琦等人参演李佳伦导演的《麦积山的呼唤》。胡静怡,青年演员。同著名艺术家李琦等人参演李佳伦导演的《麦积山的呼唤》。

㈨ 电影《白芳礼》的导演是谁

是李佳伦先生

白芳礼,你凭什么感动中国?你有曼妙的舞姿和优美的曲线吗?你有能力站在万人瞩目的舞台上,让无数的少男少女对你产生浪漫朦胧的遐想么?
白芳礼,你凭什么感动中国?你是一名年轻有为的青年吗?你是我们party大力培养的预备 党 员吗?你也算一个典型?
白芳礼,你凭什么感动中国?你坐过宇宙飞船翱翔过宇宙吗?你享受过走下飞船后,那无边的花海和雷声鸣般的掌声吗?你只是一个小学都没上过的三轮车夫,怎能与我们的航天英雄相提并论?
白芳礼,你凭什么感动中国?你是一个国有大型医院的院长吗?你是一个在医疗界频频作出高姿态,仿佛圣人般能呼风唤雨的资产家么?你的唯一的财富只有那区区20几万,而且还散给了千千万的的贫寒学子。
当2005感动中国十大当选人中的所谓艺术家和科学家结束了一场金碧辉煌的晚会的录制,开着自家的高级轿车离开会场的时候,白芳礼,你在哪里?
当感动中国的科学家宇航员站在人民大会堂的讲坛上做长篇报告口若悬河,被万人景仰的时候,白芳礼,你在哪里?
白芳礼,知道你为什么不能感动中国吗?是因为你那二十年如一日的助学捐款对中国ZengF根本就是无情的讽刺,是因为你已经升到了天堂没有任何的宣传利用价值,是因为你根本就不是D员或者所谓的“无党派人士”,你只是一个死后存款数为零生活在社会最底层让我们的上层阶级根本不屑一顾的老头儿!
“用第一抹光线的纯净,为世界画一双眼睛”
CCTV感动中国的优美歌词让人为之无限憧憬和联想,但是在C C T V 的评委或者说在 C C T V后台的一些领导眼中,只有伟大的航天员,只有华丽的舞蹈家才能或者说才配感动中国。感动这个词和三轮车夫,社会底层人民和穷光蛋这几个词语是一点关系也沾不到的。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平凡中折射伟大“这种精神已经丧失殆尽。
当我们的社会高层已经习惯用”伟大“这个词语来衡量什么叫做感动,当我们的春节晚会已经开始只为上层人士服务,当从提问幼稚园孩子你将来想选择什么职业得到的回答是飞行员明星大老板的时候,这个社会的主流精神已经一丝丝的被急功近利和奢华浮躁所取代。
当白芳礼无私的二十年如一日的把自己用血汗换来的助学款交到一个个家境不比白老强多少的学生的手里时,我们的ZF正在北京原地拔起一座座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我们的电视里正上演着风靡全国的XX女声,我们的小学课本正在删除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
停手吧,当权者!你们还想给我们的后代留下点什么?
白芳礼让我们从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看到了这个社会的一线希望,CCTV的感动中国评选又无情的把这微弱的希望扑灭。不,央视扑灭的不是白芳礼的个人荣誉的得失,已经远在天堂的老人不会再计较这些尘世的虚名,央视扑灭的是一个民族未来的希望!当无私和平凡已经不在,我们的明天将何去何从?
评选已经过去,结果不能更改。一个朋友在前几天的帖子中提到:总有一种无耻,叫我们泪流满面——我想引用一下:
总有一种平凡,叫我们泪流满面。

阅读全文

与电影导演李佳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成龙李连杰甄子丹电影的区别 浏览:795
美国电影叛变上校 浏览:502
霍思燕电视剧大全电影 浏览:263
什么3D电影特效最好 浏览:861
北京爱情故事电影预告片 浏览:937
电影电视剧拍几个月 浏览:247
电影院小莹 浏览:23
会员儿童电影大全 浏览:429
似水流年在哪个电影里出现过 浏览:734
韩国电影假象 浏览:687
家庭电影怎么说 浏览:665
电影插曲经典歌曲 浏览:53
good电影在线经典电脑 浏览:19
腾讯视频的电影怎么传到qq可以看 浏览:2
拍一部电影是不是导演付的钱 浏览:505
喝酒看哪些电影好 浏览:649
云顶3d电影院1号厅 浏览:956
yy6080看电视剧看电影2020 浏览:976
手机vr眼镜看电影怎么快进 浏览:643
电影著名女主角 浏览: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