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没有现代化的枪战好莱坞电影,用现代的枪战斗,推荐几部
赤焰战场1.2.,巴西任务,谍中谍1.2.3.4,谍影重重1.2.3.4,致命黑兰,单刀直入,史密斯夫妇,致命伴侣,特工绍特,通缉令,美国狙击手,绝命阻击,致命快递,终极快递,天降危机,奥林匹斯的坠落,007,特工008,机械师,亡命驾驶,飓风营救系列,空中营救,危情3日,铁血精英,家园防线,暂告安全,帕克,暴力街区13.14,
『贰』 推荐点好莱坞枪战片
类型片中最多的就是动作片,这范围有些大。
暂时想起来的有:飓风营救、谍影重重1、2、3;虎胆龙威4、第一滴血4、当然还有新007的二部,生死狙击、火线保镖、非常人贩1、2、3;刀锋1、2。
我先想了这些,先看去吧。这些都是近几年的片,而且都是我觉得不错的,你可以放心看。其实从前的很多老的动作片也很棒,有兴趣你可以注意一下动作片过去和现在的一些微妙变化。
『叁』 终结者2中施瓦辛格在大楼里对警车乱扫时用的枪是什么枪
叫加特林转管机枪
几乎每一种美国飞机都用这种机枪A-10火神机枪F-18/16/15全部有装备
加特林机枪是由美国人理查�6�1乔登�6�1加特林(Richard Jordan Gatling)在1860年代设计的手动型多管机关枪,是第一支实用化的机枪。它把6根枪管并列安装在一个旋转的圆筒上,手柄每转动一圈,各枪管依次完成装弹、射击、退壳等动作。加特林机枪可谓手动机枪的颠蜂之作,它的出现成为枪械史一次重要转折,对近现代兵器和军事思想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19世纪末期,它是欧洲各国控制并扩张殖民地的重要武器;经过改进后的加特林机枪射速最高曾达到每分钟1200发,这在1882年是个惊人的数字。但它也存在一个问题:它的最大弱点是射手在战场上由于激动和杀红了眼而不能控制自己,会发疯似得把手柄转动的越练越快,造成机枪卡壳或爆膛。 正因为如此,在20世纪初,随着马克沁机枪的发明,加特林机枪迅速的没落。 随着机电技术的发展,可以利用电动机控制枪管的转速,从而解决这种机枪的弱点。所以到了现代,又有人把它的原理应用在机炮或车(机、舰)载机枪上,以求得高射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军M134型速射机枪。 M134机枪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越南战争期间研制的、以“火神”20毫米机炮为基础的6管航空机枪,主要装备在直升机上,也可作为机械化步兵的车载武器,主要用途是杀伤集结有生目标和防空等。;因为它发射的是7.62毫米步枪弹,也称其为“Minigun”,直译似乎应是“迷你枪”。可是,它的射速高达6000发/分,是普通机枪的整整10倍,正如好莱坞电影里所说的“在这挺机枪的扫射下,没有一种生物可以生还”。而“gun”的英文原意也指火炮,所以把它叫作“迷你炮”应当更为贴切。 看过美国电影《我们曾经是士兵》的读者肯定对这种武器的巨大威力印象深刻:转瞬之间,一支严阵以待的部队就被仅仅一架直升机上的“Minigun”打得尸横遍野,惨不忍睹。说它是炮,确实一点也不过分。 M134机枪射速极高,可靠性同样十分出色,由于使用外部电源驱动枪管转动,并完成供弹、击发、抽壳等动作,因此不受枪弹发火性能的影响,少数哑弹对其没有任何影响,可以不间断地持续射击,可靠性为20万发,最低寿命150万发。尤为可贵的是,如此凶猛的机枪却不比普通机枪重多少,只有16公斤左右。施瓦辛格扮演的“未来战士”不就是把它端在手里开火的吗。同口径的 M60通用机枪重10.5公斤, M2 H B12.7毫米机枪更是重达38.2公斤,又都是单管,火力根本无法与 M134相提并论。 M134还有一种发射5.56毫米枪弹的改型——— M214“Microgun”机枪,仅重10.2公斤,带1000发弹时的全重38.6公斤,单兵即可携行,射速不减,被美军特种部队广泛使用。 现在的加特林机枪和机炮,无非是把当时枪管旋转的动力来源,由手动改为电动或者依靠后座力来驱动枪管旋转。前者成为外能源,后者为内能源,美国使用的加特林机炮喜欢使用外能源,而苏联则喜欢用内能源。
『肆』 电影生死阻击主角斯瓦格都用到了什么枪
主人公使用的是M40A1(民用型叫雷明顿700)、M82A1、M200三种型号的狙击步枪,那个装有简易消音器的5。6毫米口径的是民用运动步枪。 被称为冷战“绿色枪王”的M40A1狙击步枪装备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最近的局部战争中频频露脸。在美国,M40A1被视为现代狙击步枪的先驱。该枪在M40的基础上改进而成。M40A1射击精度很高,采用重枪管和木制枪托,采用5发整体式弹仓供弹。该枪发射M118特种弹头比赛弹,初速777米/秒,最大有效射程为800米。该枪瞄准镜几经改进,后选用非常坚固的钢制Unertl高倍率光学瞄准镜,许多用于定位的小圆点分布在瞄准镜的十字线上,用以标定准确距离。据称,在海军陆战队狙击作战中,即使用力敲击该瞄准镜,其零位也会保持不变。该枪缺点是较重,装上瞄准镜后接近6.6千克。
美国海军陆战队 M40A1 狙击步枪
口径 7.62x51mm NATO (.308 Win)
作用方式 毛瑟型栓式手动枪机
重量 6.57 kg (14.45 lbs)
全长 1117 mm (43.97 inch)
枪管 610 mm (24 inch) 重型枪管,6 条膛线右旋,缠绕距 305mm (1:12)
给弹系统 5 发内装弹仓
扳机系统 M40/X 两段式军用扳机,3 - 5 磅扣引压力可调整
瞄准系统 10 倍 Unertl Mil-Dot 狙击镜(附弹道高低修正钮,BDC)或 Leupold Ultra M3A 10x42(Mil-Dots)瞄准镜
有效射程 800m (875 码)
枪身 McMillan 玻璃纤维
巴雷特M82A1是当今使用最广泛的大口径狙击步枪之一,几乎占领了0.50狙击步枪市场的统治地位。目前至少已装备30多个国家的军队或警察部队。M82A1也被广泛用作民间射击比赛。
M82A1半自动狙击步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原理,半自动发射方式。枪管短后座原理是著名枪械设计师勃朗宁开发的,而巴雷特将这种原理改进使之适合作为肩射武器的自动原理。
M82A1狙击步枪自带机械瞄具,也可以安装光学瞄具。原枪配用10倍瞄准镜,而海军陆战队所用的则是与M40A1相同的10倍Unertl瞄准镜。M82A1可迅速分解成上机匣、下机匣及枪机框3部分。
M82A1狙击步枪的后坐力很小,这就保证了射击时的舒适性及射击精度。M82A1的可调两脚架与M60机枪通用,握把则与M16A2步枪通用。在M82A1弹匣前方还可以安装巴雷特公司研制的伸缩架座。
M82A1(XM107)参数:
口 径 12.7mm
全 长 1447.8mm
枪 管 长 736.7mm
枪管缠距 381mm
枪 重 12.9公斤
弹匣容量 10发
分解长度 965.2mm
瞄准装置 M3式光学瞄准镜
配 弹 12.7×99mm勃朗宁机枪弹
最大射程 1830米
M200 世界上公认射击最远的狙击步枪
美国Cheytac公司的M200 .408英寸口径狙击枪,理想状况下可以对2000米距离的人体头部进行无修正射击,2004年7月13日,美国海豹特种部队前狙击手理查德-马科维斯,选取了2122米以外的一个标准钢制靶进行射击,前三发的分布在42.2厘米内,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此前被世界认可的单发最远纪录是2002年由加拿大部队创造的,一名加拿大狙击手使用美国麦克米兰公司的Tac-50狙击步枪,经过一次修正后,在2430米外击毙一名塔利班分子。)
Cheytac Intervention M200 .408口径 CheyTac LRRS(远射程步枪系统)系列之一 .手动旋转后拉枪机 该枪标配的瞄准镜是Ningtforce的NXS5.5-22倍镜是现时的2321码射击世界记录保持枪。
研制CheyTac LRRS(远射程步枪系统)的初衷就是在系统重量尽可能轻的情况下,对各种软目标进行有效的远距离杀伤。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约翰 D. 泰勒计.408CheyTec弹药。.408弹药的体形介于常见的.50BMG与已有一定影响的.338Lapua弹之间。这种新弹药的弹头重量可以达到419格令(27.15克),这使得它在2000米外(2200码)还在以超音速飞行。在700米外,.408子弹的动能甚至超过了.50BMG弹。这种新弹药比.50BMG弹轻1/3,后坐力也更小。 最初的CheyTec InterventionM100步枪是在EDM公司的.50Windrunner步枪的基础上研制的。现在的M200狙击步枪也是沿袭了 Windrunner的设计,但加入了一些改进。
组成这种远射步枪系统还包括CheyTec战术电脑(装有CheyTec研发的弹道计算软件的商用掌上电脑)、Nightforce NXS5.5-22倍瞄准镜、与掌上电脑相连的Kestrel4000风力\温度\气压传感器。
参数新型的战术电脑、传感器和弹道软件可为远距离射击提供各种必须的参数。
精度CheyTec的文件声称这个狙击系统择2500码外(2270米)还保持着小于1MOA的精度。
结构 Intervention M200是一种手动旋转后拉枪机的步枪。可伸缩的枪托的优点是长度可调并且在运输时可以减小长度。枪管也可以快速更换。枪托中还容纳了一个可折叠的支脚。加重的枪管上有铣槽并且是浮动的,后端被覆以管状护木。护木上装有两脚架和提把。M200有一个高效的制退器,该制退器还可以被OPSINC消音器所替代。
弹夹M200采用的是单排可拆弹夹,容量5发。机匣上部装有固定的皮卡蒂尼导轨。
瞄准镜该枪标配的瞄准镜是Ningtforce的NXS5.5-22倍镜。该镜还可以安装AN/PVS-14夜视模块和AN/PEQ-2激光照准器。该枪无机械瞄准具
『伍』 求!!!《第一滴血4》雇佣兵那个狙击手的枪的详细资料
[编辑本段]发展史
M82是由朗尼·巴雷特(Ronnie Barrett)建立,以使用12.7×99mm NATO(.50 BMG)口径弹药来发展的一套半自动狙击步枪专案。该口径弹药原本是勃朗宁M2重机枪所用,于1980年代早期开始研发,之后在1982年造出第一把样枪,命名为M82(注意: M82只是巴雷特公司内部的产品编号, 并非军方的序列号),巴雷特继续在1980年代研发,并于1986年发展出M82A1狙击步枪。
第一张成功推销的军用订单是瑞典于1989年采购100支M82A1,而最大及最成功订单紧接在1990年,美军宣布全面采用M82A1以于科威特的沙漠之盾和沙漠风暴行动中攻击伊拉克军,125支先配备于美国海军陆战队,陆军和空军也接着订购。M82A1被美军称为SASR—“特殊用途狙击步枪”, 可以用于反器材攻击和爆炸物处理(EOD)。M82具有超过1500米的有效射程,甚至有过2500米的命中纪录,搭配高能弹药(如挪威Raufoss Mk 211穿甲燃烧弹),可以有效摧毁雷达站、卡车、停放的战斗机等目标,因此也称为“反器材步枪”。M82也用来攻击掩体后的人员,不过打人员并不是主要用途(其实所有类似.50口径狙击步枪都不是主用于攻击人员)。但是这样就产生了许多类似于"战场公约不准用.50口径枪械攻击人员以避免过于残忍","新世代的射击教官还想过用.50口径瞄准人员的非要害或是身上的装备"等误解。然而,美国陆军Judge Advocate将军办公室颁布一条命令,.50口径和Raufoss Mk 211弹药可以用来对付人员,因为战场环境是瞬息万变的,也牵涉到人命伤亡,有时无法用任何条约来限制。
更先进的M82A2无托式步枪于1987年研发成功,减低后座力的设计使其可以手持抵肩射击而不必使用两脚架,但M82A2并没有很成功地打入市场,很快就停产。然而2006年,巴雷特开始研发XM500,它的无托式设计类似于M82A2。
M82枪族最新的产品是M82A1M,被美国海军陆战队大量装备并名命为M82A3 SASR。M82A1M与M82A1不同之处在于M82A1M的战术导轨被大幅度加长,除原本的望远式瞄准镜外更可同时加装其他如夜视镜等的瞄准装置,在枪托底部加装单脚架,其他还包括枪身轻量化、改用可拆式两脚架及改良的双室枪口制退器。
其他衍生自M82A1还有M82A1A SASR,基本设计相同但专门发射挪威Raufoss Mk 211 Mod 0穿甲燃烧弹。
巴雷特M82的军警用户至少有30个国家或地区,如巴西、比利时、智利、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以色列、意大利、牙买加、印度尼西亚、墨西哥、荷兰、挪威、菲律宾、葡萄牙、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省、沙特阿拉伯、西班牙、瑞典、土耳其、英国及美国,M82亦是民间市场常见的的.50远程射击竞赛用枪,竞赛标靶达1000码(约914米)甚至更远, 并成立有"50口径射手协会"FCSA等民间组织。
美国海岸警卫队使用M82进行缉毒作战,有效的打击了海岸附近的高速度运毒小艇。同样地,巴雷特M82也受执法机关所钟爱,包括纽约警察局,因为它可以很快地拦截车辆,而且.50口径一发就能打坏车子引擎,也能打穿砖墙和水泥,适合城市战斗。
根据文件The Brooklyn Connection记载,M82由科索沃在美国国内的支持者走私进科索沃, 成为科索沃革命军的武器。北爱尔兰在1990年代,临时爱尔兰共和军(IRA)的南阿马旅采用极其有效的狙击战术对抗英军和皇家警察,用的就是巴雷特步枪,1997年最后一位死于此战的英国兵Stephen Restorick就是被狙击死,在北爱最强的IRA狙击手Michael Caraher后来被捕他的狙击枪也被没收, Caraher共打死7名英军和2名警察。
此外, M82A1于2002年被选为实验性的OSW(Objective Sniper Weapon)"理想狙击武器"。此枪(其实不过是一把榴弹发射器)改成25mm口径的短枪管,发射25x59mm OCSW高爆榴弹。实验性的OSW可以更有效打击目标,但是后座力超出了人体承受的范围。这武器称为巴雷特Payload Rifle,现在已经被称为XM109。
[编辑本段]M82到M107
XM107原打算是采用一种手动枪机狙击步枪,而且也已经被美军选中,但是最后美军并没采用,事实上,原本送交美军测试的XM107其实是巴雷特M95。
当美军决定采购远程步枪时,已经有预算分配给XM107,为了避免预算问题复杂化,决定变更购买的M82命名为M107,并用钱购买此型以顶替原本的预算科目。2005年夏天,M82终于进入陆军测试,并核准备料生产,正式成为官方采用,全名为".50口径 远程狙击步枪 M107"(Long Range Sniper Rifle,Caliber .50, M107). M82只是巴雷特公司内部的产品编号, M107才是正式的军方编号。M107使用Leupold 4.5x14 Vary-X型瞄准镜。
巴雷特M107是一种.50口径的半自动狙击步枪,像M82一样有后坐式枪管吸收后座力, 所以后座力和枪支尺寸不成比例的小,每一次射击的后坐力都被内部的枪管复进簧吸收掉。 此外枪支本身重量和大型枪口制退器也吸收不少后座力。M82A1做了许多修改才变成M107,新特征就是加长的战术导轨,后握把和单脚架枪托。巴雷特近日还打算研发一种轻型版M107比所有“反器材步枪”都轻,预计会重新打造枪身框架和内部部件以及用轻型材料制造枪口制动器。
巴雷特M107像M82一样,继承巴雷特“轻50”的名号。并且在许多方面挤下了早期的M82,M107还获选“美军2005年十大军事发明”。
巴雷特M107CQ/巴雷特M82A1CQ
新型的M107是一种商业研发产品,M107CQ是一种特别设计的.50狙击步枪,用以解决过重问题。M107CQ枪管缩短了9吋(228.6mm),也比M107轻5磅(2.3kg),设计者称M107CQ适合用于直升机和船舰防卫、战术侦查车辆、都市近战等方面。但亦有异说为是巴雷特M82A1CQ。
[编辑本段]技术性能
M82是枪管短后坐式半自动枪械,射击时枪管将后座约一吋(25mm), 这时枪膛依然由回转式枪机安全闭锁的。经过短暂的后坐,枪机开锁突笋被推入机匣上的曲线开锁槽内,枪机回转把枪管开锁。当枪机开锁的同时,枪机加速臂瞬间后压,将枪管的一部分后座能量传递给枪机使其完成动作循环。之后枪管后座到位并被固定, 枪机继续后座,弹出弹壳。在枪机复进行程,枪机从弹匣推出一颗子弹并送进枪膛,最终回转式枪机跟枪管闭锁。击针重新回到待击位置。此枪的弹匣一次可装10发,虽然也有12发弹匣的,但是第一次波湾战争后就没有生产了。
机匣分两部份(上部和下部),薄钢板冲压而成再用十字栓固定。枪管有凹槽可以加快散热和减轻重量,还装有高效的大型枪口制动器。早期的枪口制动器是圆锥形,新的M82装有双膛直角箭头形(V形)制动器。这制动器减少了接近70%的后坐力。其缺陷是每发射一发枪弹时从制退器喷出的火药气体都会在射手附近卷起大量尘土和松散颗粒。
M82A1可安装瞄准镜和折叠式机械瞄准具,以备瞄准镜损坏时使用。美军M82通常装备Leupold Mark 4望远瞄准镜,而M82A1M(海军陆战队M82A3)有加长型皮卡汀尼导轨和US Optics望远镜,所以可用瞄准配件更多。所有的M82都有可折叠式提把和两脚架(M82A3中两者可以拆下)。M82A3有分离式枪托,枪托内有柔软填充物和特种橡胶肩托垫可以抵销射击后座力,据说后坐力比12号口径霰弹和7.62毫米口径的步枪更小。M82A1和M82A3能装于M3或M122三脚架(机枪用的)或是一些载具车辆上的“巴雷特缓冲托架”。M82A1可以安装背带,然而实战中M82很难用传统的背带,因为重量和长度都太大。通常会使用软式的枪袋或硬质枪盒携带。
无托式的M82A2不同于M82A1的地方大多数在于结构:握把和板机在弹匣之前,枪托提前到枪膛后面一点处,几乎靠近弹匣。外加的前握把在靠近枪管的下方,瞄准镜也往前移了一段距离。
.50 BMG口径步枪(包括M82步枪的各种型号), 发射42.7克的M33型军用标准弹头, 最大射程为6800米。 但它经常被错误地引用,号称这个武器能对付6800米的目标。事实上,这是在使用手册中提到的允许射击的安全距离,它的有效射程约1500米。 .50口径的子弹拥有在6800米致死的潜力,但是需要运用类似于火炮的发射方式(枪口仰角超过30°),6800米只是在修建靶场时具有参考意义, 因为需要最大的安全范围时,靶场的长度要求大于这个距离。
[编辑本段]流行文化
巴雷特M82同时出现于许多好莱坞电影中(如生死狙击、海豹部队、机器战警、迈阿密风云、暗杀王牌、射手王、蓝波4)和电脑游戏(如使命召唤4、战地风云2)里,但各电影都有所夸大其性能,误解包含有能打下客机。实际上M82只能打中停放的飞机,只有超乎常人的射手才有可能在10发弹匣内打落高速飞行的飞机(假设在射程内)。在导弹出现之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50口径第一次成功用于空战的空对空射击,即使有许多缺点,美军还是坚持用到1950年代,例如F-86战斗机上就有6挺.50机枪。而即使如此,也不代表零速度的人可以在地上用10发弹匣就打掉空中高速飞机,如果是固定盘旋的直升机还比较可能(如使命召唤4中)。
[编辑本段]弹药
M82/M107配用的弹药12.7x99mm NATO机枪弹(.50 BMG)有一个完整的弹药系列, 其中M82/M107步枪主要使用:
M33型普通弹, M82/M107的标准弹药, 弹头重45.8克, 编号STD - OTCM 36841, 无识别色. 弹壳内装15.23克WC 860型双基发射药, 膛压379MPa. 在500米可以击穿8mm厚的钢板, 在1200米可以击穿4mm厚的钢板. 用于对付无防护的人体目标, M82/M107早期一直使用这种枪弹用于远距离狙击. M33弹尖部装有约0.8克的一水合碳酸钠. 一水合碳酸钠为白色粉末, 熔点高达851℃, 性能稳定, 弹头击中目标后, 弹头破裂, 释放出白色粉末形成烟雾, 便于射手观察弹着点, 进而修正弹道. 相比而言, 曳光弹要燃烧曳光剂, 飞行过程中重量不断减轻, 弹道性能不稳定, 跟普通弹的弹道存在差异, 增加了瞄准镜的修正难度. 这种用烟雾标示弹着点的办法, 精度更高;
M8穿甲燃烧弹, 借用M2HB勃朗宁重机枪的弹药, 编号OBS - MSR 11756003, 银色弹尖. 弹头重40.34克, 内装0.97克IM11型燃烧剂. 弹壳内装15.10克WC 860型双基发射药, 膛压406MPa. 在500米可以击穿16mm厚的钢板, 在1200米可以击穿8mm厚的钢板;
M17曳光弹, 编号CON - MSR 11756003, 栗色弹尖. 曳光药剂的牌号为R256, 曳光距离2450m; 弹壳内装14.58克IMR 5010型单基发射药, 膛压372MPa. 尽管曳光弹存在弹头重不断减轻, 弹道不稳定的缺点, 但是在夜间仍能够观察弹着点;
M20 APIT 穿甲燃烧曳光弹, 在M8穿甲燃烧弹的基础上, 增加了曳光指示功能. 编号OBS - MSR 04776009 , 红色弹尖下有灰色圈. 弹头重40.11克, 弹尖内装有1.75克IM161型燃烧剂, 弹头尾部装有R256型曳光剂, 曳光距离300~1750m. 在500米可以击穿21mm厚的钢板, 在1200米可以击穿11mm厚的钢板. 弹壳内装14.90克IMR 5010型单基发射药, 膛压379MPa;
Mk211 Mod 0 API穿甲燃烧弹, 编号STD - FEB -1996. 弹头尖尖涂绿色和一道白圈(稍微注意就能发现, 最近这种弹的出镜率很高). 由挪威研发, 弹头重43.48克, 内有直径7.62mm的钨合金穿甲弹芯; 燃烧剂--0.85克#136含锆燃烧剂(常温下, 锆非常稳定; 高温下,粉状锆可在空气中燃烧); 爆炸成分--0.84克 A-4混合炸 药(钝化黑索今). 弹壳内装WC 860, MR 5010 或 RA-NC-167型发射药, 膛压387MPa. 该弹精度高, 综合毁伤效能好, 能有效对付轻装甲目标. 但由于成本较高, 主要供M107使用, 在美国取得生产权以后, 开始部分配发给M2重机枪.
M1022远程狙击弹, 弹头涂绿色, 专门为M107步枪研发的狙击弹, 对付无防护的人体目标;
以上几种都是军用弹, 对弹道一致性有特殊的要求. 毕竟军用步枪在战场上没用充裕的时间校枪, 不同的弹药要保持弹道一致, 瞄准镜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因此, 以上几种弹的弹道都必须和12.7mm标准弹(主要是指M33)匹配. 所以, 军用型的12.7mm机枪弹, 超音速飞行距离只有1500~1600m.
但是, 个别民用型大威力弹药则没有这样的顾忌. 例如Hornady A-MAX, 弹头重量达到48.6克, 比M33型军用弹重6%, 超音速飞行距离可以达到2250~2300m, 尽管初速比M33军用弹稍低: 用737mm长的M82步枪枪管发射, M33军用弹初速约853m/s; Hornady A-MAX弹初速约835m/s.
[编辑本段]争议
50口径的子弹,尤其是全金属被甲的弹头,可以轻易打穿IV级以下的防弹衣和许多墙壁。此外加的动能使M82比同级枪更能穿透硬装甲和等级8的防弹玻璃打死目标(极有可能的),这些能力使M82被枪枝管制论的支持者列为大敌,加州已经率先于其他州之前立法禁止.50口径枪枝贩卖给私人枪枝拥有者,规定巴雷特须改提供特制口径而有类似效能的枪枝,.416 Barrett的口径体积较小,初速较高,以及改良的弹道系数使其贯穿力较一般步枪为佳,但是枪枝管制论者依然认为不满,他们认为没有任何公民的“正常需求”中会需要使用这种大型枪枝。
另外.50口径枪械的争议点在于其尺寸重量成本都大的枪族,对于一般罪犯来说太难使用,但是却助长了外国和美国本土的恐怖组织(例如阿富汗、伊拉克等战区)他们已经从美军仓库中偷走不少M82,反对论者借此认为一开始就不要生产这种枪就没有这种麻烦。
巴雷特M82已经被美军大量使用于实战,此枪也是最初的反器材步枪,但是太大及太重也使其很难用于机动战中的支援火力。
近来有报道叙述有不少黑市中的巴雷特.50狙击步枪开始在墨西哥中用作协助运毒及犯罪,以对抗当地穿着避弹衣的警察部队。
[编辑本段]规格
M82A1
口径:.50 BMG(12.7×99mm)
原理:枪管后坐式、半自动
总长:1219 毫米 (48 吋)或1447毫米 (57 吋)
枪管长:508 毫米 (20 吋)或737 毫米 (29 吋)
弹匣:10发
瞄具:10倍瞄准镜
重量:14 公斤 (30.9 磅)(不含子弹、装737 毫米/29 吋枪管)
枪口初速:853 m/s(2800 f/s),660 gr/42.8克弹头
准确有效射程:1850 米(2,023.18 码)
最大射程:6,800 米 (7,436.57 码)
弹药:Sub-MOA弹药
单价:$12,050美金
状态:已经生产
M82A2
口径:.50 BMG (12.7×99mm)
原理:枪管后坐式、半自动
总长:1409 毫米(55.47 英吋)
枪管长:737 毫米 (29 吋)
弹匣:10发
重量:14.75 公斤 (32.5 磅)(不含子弹)
枪口初速:900 m/s(2953 f/s)
最大有效射程(车辆大小目标):2100 米 (2,297 码)
单价:$6,000美金
状态:已经停产
M107
口径:.50 BMG (12.7×99mm)
原理:枪管后坐式、半自动
总长:1,448 毫米 (57 吋)
枪管长:737 毫米 (29 吋)
弹匣:10发
弹匣重(10发/8发):1.87 公斤 (4.12 磅)/1.64 公斤 (3.62 磅)
重量:12.9 公斤 (28.5 磅)(不含子弹)
枪口初速:853 m/s(2,800 ft/s)
准确有效射程:1,850 米 (2,023.18 码)
最大射程(车辆大小目标):6,812 米 (7,449.69 码)
单价:没有有关资料
状态:已经生产
XM500
口径:.50 BMG(12.7×99mm)
原理:枪管后坐式,半自动
总长:1168 毫米(45.98 英吋)
枪管长:没有有关资料
枪管缠距 381 mm
弹匣:10发
重量:11.8 公斤 (26 磅)(不含子弹)
枪口初速:900 m/s(2953 f/s)
『陆』 谁能告诉我一部画面刺激,枪械种类齐全,近几年才拍摄的美国动作枪战片
《S.W.A.T.》可以看看;
《夺命蜂巢》超火暴!有很多先进的东西;
《黑特警》也比较好看,装备很牛的
『柒』 找一部电影 封面 主角拿了把大枪 然后有个人拿手枪 还有个机械人 改装以后的 好像是美国片
终结者2
剧情介绍
著名电影杂志《电影周刊》在评选20世纪最值得收藏的一部电影时,此片以最高票数位居第一。而这部电影居然是一部早在11年前就拍摄完毕的科幻片,这在电脑特效技术已经相当完善的2000年可谓一大新闻。但这部电影的冠军地位决非浪得虚名,这与它所表现出的强烈的美国式个人英雄主义风格和出色的电影平衡性和完美特效是分不开的。
20世纪末的1997年7月3日,人类研制的全球高级计算机控制系统“天网”全面失控,大批的机器人有了自己的意志,将人类视为假想敌人,并发射核弹到地球的各个角落,杀死了几十亿人。余下来的人类在一个叫约翰·康纳(John Connor)的人领导下,团结在一起,用有限的资源和武器与强大精良的机器人周旋作战,并逐步扭转了战局。机器人为了挽回败局,于2029年派出了机器人杀手T-800回到1984年去杀死约翰·康纳的母亲康纳·莎拉(Connor Sarah),那时的约翰·康纳还没有出生。而约翰·康纳得知后亦派出人类战士同回1984年去保护自己的母亲。一番恶斗之后T-800被击败,不甘失败的机器人复又派出更为先进的液态金属人T-1000回到1997年核屠杀之前去直接杀死只有13岁的小约翰,而约翰本人也派出经过改良成为人类助手的T-800去保护童年的自己。在经历了与T-1000危险紧张的追杀之后,约翰与莎拉终于相信了T-800不再是13年前那个狠辣无情的机器杀手,为了改变人类的命运,约翰、莎拉和“终结者”找到了天网系统的研究者,塞伯公司的技术总监莫尔斯戴森,并销毁了一切有关天网的资料,并在随后的战斗中终于彻底销毁了T-1000。为了最终毁灭一切芯片,T-800做出了牺牲自己的选择,自沉钢水之中毁灭。本片在首映后的次年获1992年度第64届奥斯卡四项大奖:最佳音效、最佳视觉特效、最佳录音和最佳化装。
平心而论,这部电影的剧情并不十分复杂和曲折,甚至仅用几句话也能说个大概,这种机器人消灭人类的题材也不算太新鲜了,但就是这简单的剧情,却呈现给了我们无比震撼的视听享受,本片的导演和编剧是好莱坞鬼才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他的父亲是电气工程师而母亲是画家,这似乎造就了他生来具有的艺术天才和领导才能。在本片中,卡梅隆运用一种略带冷酷却不阴暗的画面风格来叙述故事,从一开头的T-800出场再到酒馆抢衣服的一段精彩镜头即向人们昭示了机器人的强大力量和完美,唯一与上一集不同的是这个T-800只伤人而不杀人,从另一个角度也为它曾被约翰·康纳改造过留下了伏笔。即是如此,T-800的出手动作亦酷到了极点,简单而又有效,能与最短的时间内让人失去反抗能力。而它抢得一身黑皮衣之后与酒馆老板的一番交涉也向人们预示着本片的风格中有冷幽默成分,这与第一集的恐怖冷酷风格也有了较大的区别。本片的画面略微带一种类似金属色的蓝色,可能要从感官联想上让人们不要忘了这是在说关于机器人的故事吧!
而T-1000这个全新角色的出现则绝对可称本集的一大亮点,与早先的T-800一样,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冷血杀手,除了执行杀约翰这一个命令之外,其它的一切事情在它看来全都是障碍,完全可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予以毁灭,而它随心所欲的变形能力与人类相比不啻于老鹰和小鸡的对比,它的手可以变成锋利的刚刀,尖刺,身体则能变成它接触过的任何一个人,而被它模仿的对象则必然被杀死。在它与T-800的数次交手中,后者从未占到过半点便宜,到了影片的最后更是被T-1000打得支离破碎,不得不靠仅有的一点备用电能才侥幸把T-1000打入钢水中,自己也投水自毁。
T2的成功,除了导演之外,还与施瓦辛格和帕特里克的精彩演绎是绝对分不开的。做为一个机器人,人们当然是努力将它们创造成最完美的形象,无论是长像,个头,还是身材等等,而施瓦辛格那完美的体魄和硬朗的外形当然是T-800的不二人选,他在电影中的表现并不只是一个光知道卖弄肌肉的大块头,正相反,施瓦辛格的表演准确到位,传神精彩,将一个不懂多少人类感情却又逐渐了解了人性的机器人刻画得入木三分。而帕特里克饰演的T-1000液态金属人,绝对给每个看过T2的人留下了难以忘记的印象,这个机器人和T-800迥然不同,他说话不多,但传神的肢体语言却令人望而生畏;他杀人如踩蚂蚁,却又和一般意义上的杀手还有根本性的区别,因为它杀人的时候经常都是一击致命,从不浪费无用的动作,也不会过多的卖弄身手,这个如橡皮泥一样能变形的机器人,实在是给人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
扮演小约翰的爱德华·福隆的表演也不错,基本上把一个内心叛逆却又不失童心和善良的小男孩演活了。十几年后,在T3的策划当中,原本还是由他在扮演约翰,可惜现在的他又吸毒又不务正业,最终被剧组弃用。
琳达·汉密尔顿则将一个刚毅果断的女强人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后来她还与本片的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结婚。
过多的讨论T2的剧情和人物似乎已无新意,T2吸引人的地方也决不仅是剧情和人物,而是它完美的平衡性和电影蒙太奇的运用。首先在镜头的剪切上没有大的跳跃,也就不会给人以明显的情节脱节之感,另外简洁的台词也会让观众将主要注意力转移到了画面上,增加了故事吸引力,当然,既然是一部科幻题材的动作片,那当然少不了电脑特技的介入,本片的电脑特技镜头只占全片的一小部分,和时下某些特技大片相比有些少的可怜,然而每个特技镜头的出现都会令观众眼前一亮,正所谓“惊艳”,从开头的金属骨架机器人,到T-1000中枪后伤口的自愈,穿越铁栏门和变形成他人,和头部中枪一分为二,再到T-800撕下右手皮肤露出金属骨架,到后来头部被打露出金属头骨和红外线电子眼睛,都做得十分到位,令人击节赞赏,即便在十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回顾这些电脑特效镜头时,也不会觉得过时和落伍,这是她的魅力所在。总之,这是一部真正懂得如何经济实惠又有效地使用数字特效的电影,为那些单纯为特技而特技,滥用电脑特效的烧钱电影敲响了警钟。当然这与好莱坞特效大师斯坦温斯顿是离不开的,斯坦大师曾为众多的著名电影设计和制作特技道具,其中有《AI:人工智能》、《勇敢者游戏2》、《侏罗幻公园》、《拦截人魔岛》、《异形2》等等。有了这位四度奥斯卡最佳化妆大奖得主的加盟,也是本片获得巨大成功的砝码之一。
《终结者2:审判日》上映之后,好评如潮,曾被评为是电影史上最好的电影续集,结束了电影续集普遍不如第一集的历史。该片以不到一亿美元的电影预算,获得了五亿一千六百余万的票房收入,真正做到了“名利双收”。
一转眼十几年过去了,电影的票房冠军也数易其主,《终结者2:审判日》的票房排行也从当年的第一名滑到了第四十三名,但值得一提的是,出品年代早于1991年(T2的出品年份)的电影排名在《终结者2:审判日》之前的也只有四部而已,分别是《星球大战》的2,3集和《人鬼情未了》,更要说上一句的是全球目前电影史的票房冠军《泰坦尼克号》(Titanic)的导演也正是这位鬼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此片全球收入已达到十八亿三千五百万美元。后来的卡梅隆曾与T2中扮演约翰母亲的琳达·汉密尔顿结婚。
T2的成功,也造就了一批相关电影产业的发展,从电脑游戏到文化衫,到旅游景点,使得T2不仅仅是一部电影,而成为了一个有生命的奇迹。有关T2的音像制品也是年年出新,从剧场版到特别版,再到白金版,导演剪辑版……,无一例外地成了T2迷们的收藏佳品。T2的成功,代表了典型的美国式文化在全球的推广、渗透,当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内心深处的担忧:人类究竟会不会被自己创造出来的机器人所毁灭?
[编辑本段]精彩花絮
·T2中约翰曾经教会T-800一句名言“Hasta la vista,baby”,这句话被影迷们广为传诵。它的意思是“until I see you,baby”,在电影中的翻译可以是“待会儿见,宝贝”。
·爱德华·弗朗是从几百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的,他是在排队等候进入一家俱乐部时被选角导演发现的。
·影片一共拍摄并洗印了超过一百万英尺的胶卷,而最后我们看到的版本还远远不到它的1%。
·非常令人惊异的是,“西泊汀系统”和“天网”确实真实存在。在网上搜寻,“西泊汀系统”可以找到8000的连接,它实际为一种多媒体电脑。而“天网”的连接则有14000个,有很多网络服务或者站点都名叫“天网”。
·影片拍摄时一位女士走进摩托骑士酒吧,以为这是真的酒吧,完全无视运载布景的卡车和摄像机、灯光。当她看见施瓦辛克站在酒吧中,只穿着拳击手穿的短裤,就问他这是怎么回事,施瓦辛格回答说这里正在举办“男士脱衣舞之夜”。
·导演卡梅隆的弟弟,客串了片头中的一名士兵。DVD制作人林凡,客串了西泊汀电脑公司的一名职员。阿诺的经济人客串了拜访莎拉的医生中的一个。在直升机上被T-1000勒令跳下的胖警察,名叫Chuck Tamburro,是T2的一名技术人员。扮演西泊汀公司守卫的Mike Muscat,是扮演约翰的爱德华·福隆的动作教练。而在莎拉梦中的幼儿园,那个微笑着抱着孩子的莎拉,其实是由莎拉扮演者琳达·汉密尔顿(Linda Hamilton)的双胞胎妹妹莱斯利·汉密尔顿(Leslie Hamilton)所扮演的。她们两人还在T2的结局中一起合作,琳达扮演T-1000变形为的假莎拉,而莱斯利则扮演真莎拉。在T2中,医院里的胖警察被T-1000所杀,画面中T-1000变成胖警察模样,这时两个人在同一画面并非电脑特技,因为他们也是双胞胎,他们曾经出演过越战片《早安越南》。
·在电影剧情设定中,“只可以传送人体”并没有“只可以传送人类”的意思。T-800的表皮由活体组织构成,整体而言T-800其实就是一个真人。所以它可以被传送。而T-1000,DVD制作人林凡的解释是1,既然T-1000是由活体分子组成并“装饰”过的,那么它可以产生足够的有机物来通过审查,并穿越时间隧道。2,这个液体金属杀手身体表层可以模拟肉体构造,制造一张“人皮”以通过审查。3,别问为什么。
·爱德华·弗朗在片中大部分的声音都是经过他本人重新配音的,因为拍摄时他正处于变声期,他的童音只在他跟终结者讨论“人为什么会哭”时保留,卡梅隆认为这段戏要戏剧化一些,所以还是保留的好。
·电影中使用了超过200种的武器。施瓦辛格手中的猎枪枪声实际上来自于加农炮。
·T-1000变型时的声音是把麦克风包好,然后蘸麦片粥的声音取样。T-1000死时的惨叫声是导演卡梅隆配音的。
·这是历史上第一部投资超过1亿美元的电影。
精彩对白
1.John Connor: We're not gonna make it, are we? People, I mean.
约翰:我们做不到,是么?我是说人类。
The Terminator: It's in your nature to destroy yourselves.
终结者:是你们的本性导致了自我毁灭。
2.The Terminator: Why do you cry?
终结者:你们为什么哭?
John Connor: You mean people?
约翰:你是说人类?
The Terminator: Yes.
终结者:是的。
John Connor: I dont' know. We just cry. You know, when it hurts.
约翰:我不太清楚。你知道,当我们感到难受时,就会哭。
The Terminator: Pain causes it?
终结者:疼痛导致的么?
John Connor: No, it's when there's nothing wrong with you, but you cry anyway. You get it?
约翰:不全是,当你不舒服的时候,也会哭。你明白了么?
The Terminator: No.
终结者:不明白。
3.The Terminator: Stay here, I'll be back!
终结者:呆在这儿,我会回来的。
[编辑本段]穿帮镜头
·第一集开始的时候,机器人军队用的是激光武器,第二集中,它们反而用了发射子弹的普通枪械。
·施瓦辛格第一次出场,导演用主观视角镜头展示T800观察各种东西时,眼前就自动给出相关信息。当他看到一辆80年代的福特LTD车时,显示的却是“普利茅斯轿车”。
·施瓦辛格出场,到酒吧“借”衣服,被一个打台球的人用烟头烫了胸部,下一个镜头,那伤痕不见了。T800不是T1000,没有修复功能,他在片尾被打得满头伤口,也没自己长好啊。
·约翰出场前,他的养母在门口草坪上拿起报纸,因为刚刚有洒水车经过,报纸已经湿了。随后,她把报纸拿回去放在桌上,报纸已经干了。
·警方给莎拉看阿诺当年屠杀警察局的照片,注意,照片中施瓦辛格的头型是他在《终结者2》中的样子,在上一集中,施瓦
辛格的头发比较长(也比较难看)。
·影片开始不久,镜头随着总工程师戴森穿过Cyberdyne电脑公司,所有人都穿着防尘服,戴着面具,只有戴森什么也不用戴,就可以在那里走来走去,还没人管他。
·第一场追逐,T1000把卡车开下桥,颠簸中挡风玻璃脱落了,下一个镜头,玻璃又回来了。
·还是刚才那场戏,卡车着陆时,我们看到至少有一个车轴断裂了,可是在随后的戏中,那辆车居然仍开得飞快。
·T1000开货车追约翰的摩托时,撞翻路上几辆小轿车,如果你留点心,可以看到轿车里一个人也没有。
·约翰和施瓦辛格偷了车去接莎拉的时候,注意莎拉开门上车的那个镜头,在车门玻璃上可以看到全体摄制组的影子。
·莎拉打断医生胳膊的时候说:“人体有二百一十五块骨头,这只是其中一块。”但是,作为地球人来说,我们只有二百零六块骨头。
导演的招供
1. 导演不无得意的抱怨了一把,第二集的片头壮观的场面拍摄耗资巨大,所用资金足够重新拍摄一部第一集。呵呵,就是那些裸奔的T800在未来世界横冲直撞的那段战争场面。还出现了长大以后的约翰。那位老兄在被剪辑掉的和平结局中也会出现,扮演成为了美国议员的约翰。
2. 记得阿诺出场的时候那个酒吧吗?它实际上就在当年黑人罗德尼.金被打的地点对面。如果年纪稍微大点的朋友应该会记得美国曾经因为这个事情爆发过一个席卷全国的大骚乱。
3. 阿诺和液体金属T1000相遇在大商场的走廊上交火,那个夹在中间被打死的亚裔是一个日本人扮演的。这个家伙是导演的一个好友,千里迢迢从东京飞来,就是为了能够在片中光荣的死去。
4. 阿诺从商场中打飞出来的时候,拿着照相机不断拍照的家伙,好像就是本片的制片人。
5. 阿诺那把很酷的枪(就是单手旋转一下就可以上子弹的)实际上是特制的,加大了扳机圈,让枪可以自如的在阿诺的手中转动。一次,阿诺拿错了,差点把手指转飞掉。
6. 在那场河渠中追杀的戏中,本来是没有把卡车顶棚削掉的镜头的。但是到了实地以后意外的发现有座桥太低了,干脆临时设计了这个场面。车子的顶棚在拍摄前就被削掉了。
7. 卡车从地面飞到河床上的镜头实际上已经报废了拍摄用的卡车,以后追杀的卡车是另外一辆。所以也就不奇怪会出现一些穿帮镜头了。
8. 琳达.汉密尔顿扮演的萨拉.康纳本来是不会成为疯子的,是这个女演员强烈要求的。
9. 还记不记得那个疯人院的院长,这位精神病医生的角色可是贯穿整个终结者三部曲的重要人物,在三部中全部有出场。第一集到警察局审问前来拯救萨拉的抵抗军战士(也就是约翰的老爸,好像叫里斯),并安慰萨拉,和阿诺在警察局门口擦肩而过,逃过一劫。第三集中还是警局专用的精神病医生,在墓地安慰女主角的时候被阿诺吓跑了。
10. 阿诺进入疯人院的时候打翻的那个门卫是本片的武器顾问。
11. 还记得那个被T1000变化成自己的模样,然后用手指变成的利器干掉的胖子守卫吗?那场戏实际上是找了一对双胞胎兄弟来完成的。很土的魔术手法吧!
12. 那个戴眼镜的疯人院守卫(就是那个拿舌头舔萨拉的咸湿佬),在萨拉出逃的时候被狂殴。那段戏很恐怖,因为演员琳达是在真打,那个倒霉的男演员的惨叫传到了四个街区外。这都是因为萨拉出场的时候也有一场殴打戏。是守卫殴打萨拉,但是那位老兄太仁慈,实在无法下手痛殴一个女人,效果出不来,该段场面被不断重拍,而琳达也不断重复摔倒,导致膝盖受伤。琳达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13. 萨拉用注射器顶在院长的脖子上,用来威胁守卫。注射器中的蓝色液体是从一个白色塑料桶中抽取得。上面标签是洗涤剂。在老美的概念里,蓝色的液体都是不能用于注射的。
14. 整个摄制组为了是否让少年的约翰向T1000开枪争论不休。最后的我们看到的镜头是让约翰给枪上子弹。因为导演认为,让一个儿童拿着枪指着另外一个人是无法容忍的。这倒让我想起了《小兵张嘎》,在美国上映不知道会被评成什么级别?
15. 以T800,少年领袖,刚从疯人院里出逃的领袖母亲组成的奇异家庭,在赶往边境的途中路过一个加油站时,有一段阿诺学习人类微笑的戏。在电影版里被剪掉了。如果不剪掉的话,估计会让观众投诉产生不适感。(从没见过这么恐怖的微笑)
16. 在荒漠中那场和萨拉战友相会的戏实际上是在影片开拍的第一天拍摄的,让演员找感觉来着。
17. 在萨拉那场关于审判日的梦中,出现的那个在游乐园中的母亲和小女孩就是演员琳达.汉密尔顿和她自己的女儿。而那些象纸一样被摧毁的房子汽车就是用纸做的。在影片上映后,导演还接到了一封来自一个核武器研究所的科学家们的感谢信。信中感谢该片真实的再现了接近现实的核战场面,为反核作出了贡献。
18. 在制造天网的电脑公司中,演员们推来摧毁天网设施的黄色桶上面写的化学物质的名字实际上连导演自己也说不出来。它们来自导演朋友的另外一本电影。那些名字看上去很酷。
19. 阿诺拿着的加特林机枪实际上是一把真枪,用来装在直升飞机或者汽车上使用的。射速是每分钟6000发。实际拍摄的时候降到了2000发,因为这样火舌的效果更猛烈。
20. 阿诺扫射完毕,眼中出现了伤亡人数。注意到了吗?是0.0。好像会有死亡0.1的样子。原先想直接用伤亡人数:0 的。但是这样的效果逊毙了。第三集也出现了类似的镜头,出现的数字是很老土的’000’,所以说不同的导演真的相差很大。
21. 阿诺在公司楼底用手枪和催泪弹发射器打断了n个警察的戏看上去很爽,但是在制作英国版的时候出了大问题。因为英国有一个叫***(抱歉,名字实在不记得了)的帮会,专门用枪打断人的腿。制片公司担心会给英国观众造成不好的联想。
22. 电脑公司的戏是租用了一幢楼拍摄的。最后一场大爆炸的戏看起来很壮观,好像摧毁了整个建筑物。实际上什么也没有损坏。唯一的额外支出是三百美元的水费。因为摄制组无法关闭因为火焰而打开的消防蓬头。
23. 还记得那个很酷的镜头吗?T1000变成粘稠的液体从直升飞机的玻璃窗破洞中渗入机舱。我们要说的是那个从飞机上跳下去的飞行员。他实际上就是本片的特技飞行员。那些镜头中出现的直升飞机都是他在驾驶。这是个伟大的特技飞行员。后面还有一场飞机从桥底下飞过的戏。当时争论很大,摄制组不愿意拍摄这么危险的镜头。最后导演自己和这位老兄谈了一下,他说:我考虑一下。最后完成的相当完美。这位老兄死在了一场直升飞机事故中,但是飞行员不是他。
24. 那辆最后用来追逐的槽罐车上的驾驶员是本片的一个摄影助理。是被T1000干掉的。最后这位老兄很出名。因为后来他座直升飞机掉进了火山口,过了一天才被救出来。
25. 从槽罐车里面泄漏出来的液氮是真的液氮,因为没有替代品可以达到真实的效果。
26. T1000从车上下来的镜头,身上闪闪发亮的冰晶是圣诞节用的亮片碎屑。
27. T1000在高温下慢慢凝结成整体的镜头,前面那部分融化的镜头是用固体水银放在热盘子上拍摄出来的。
28. 最后的拍摄地点不是一个真的钢铁厂,是废弃的钢铁厂改的。里面流动的钢水实际上是牛奶。
29. 阿诺被T1000用重锤撞击得破破烂烂的镜头是用假人拍摄的。导演说:如果真的让阿诺拍完戏,变得破破烂烂的回家,玛丽亚会生气的。
30. 阿诺被铁棍贯穿身体时,眼中慢慢暗淡的红光,是在向第一集致敬。
31. T1000威胁萨拉时,手指变成的铁针是真实的。为了不伤到演员,拍摄的时候用了错开距离拍摄,实际上演员和铁针不在一条直线上。
32. 好了,本片的第二对孪生子出场。当T1000变成萨拉的模样欺骗约翰的时候,真的萨拉从后面出现。此时,站在前面的假萨拉是由琳达.哈密尔顿扮演的,而后面的那个,则是琳达的妹妹莱斯利。
33. 最后干掉T1000和阿诺的那炉钢水就是普通的水,下面打了强烈的灯光。
34. 影片本来的结尾应该是核战没有爆发,萨拉老年时,在公园里看着成年的约翰和孙子玩耍。导演认为琳达的老年妆是在是太烂了,而且和片中年轻的萨拉不太相称。于是就去掉了。改成了现在的电影结局:一条漆黑的公路,不断闪现的黄线,加上琳达的旁白。个人还是比较喜欢这个结局的。不过制作这个结局的时候,离片子正式完工只有两天了,制作人员都四散各地了。于是导演从片子里面众人驱车去摧毁天网的那段戏里面截取了一段镜头,加上了旁白搞定。因为这段镜头只有几十秒钟可用,台词长度必须控制得非常精确。
『捌』 好莱坞电影里用的枪一般是真枪还是道具的
真枪假弹,或者,假枪假弹都有。
假弹用的是空包弹,也就是只会发声而没有弹头的子弹。
李小龙就是被以为装着假弹的真枪给害了死的——不知哪个恶作剧的人把假弹换成了真弹。
电影里面用枪砸人的时候,用的是很软的塑料/橡胶做的假枪。
『玖』 好莱坞电影里用的枪一般是真枪还是道具的-
是道具枪,仿真度非常高的,构造几乎一致,只是材料不能使用真枪所用的金属。在使用的时候也是需要通过检测的。
电影中一般使用空包弹,后座力比真子弹小一些,没有弹头,装上能配套使用的有弹头子弹同样可以击发,但是使用寿命不会很长,真子弹的后座力以及爆炸时产生的热量及摩擦力会损毁枪械。
『拾』 好莱坞枪战片
谍影重重1、2、3、 碟中谍1、3、 杀出个黎明、 勇闯夺命岛、 真实的谎言、
借刀杀人、 黄金眼、 明日帝国、 虎胆龙威1、2、3、4、这个杀手不太冷
致命武器1、2、3、4、 杀人三步曲、恐怖星球、撒哈拉、 刺客联盟、特种部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