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海上钢琴师哪国电影
海上钢琴师 La leggenda del pianista sull'oceano (1998)
导演: 朱塞佩·托纳多雷
编剧: 亚利桑德罗·巴里克 / 朱塞佩·托纳多雷
主演: 蒂姆·罗斯 / 普路特·泰勒·文斯 / 比尔·努恩 / 克兰伦斯·威廉姆斯三世 / 梅兰尼·蒂埃里 / 更多...
类型: 剧情 / 音乐
制片国家/地区: 意大利
语言: 英语 / 法语 / 意大利语
上映日期: 2019-11-15(中国大陆) / 1998-10-28(意大利)
片长: 165分钟 / 120分钟(法国版) / 169分钟(加长版) / 125分钟(中国大陆)
B. 海上钢琴师三部曲
海上钢琴师三部曲:《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这三部作品是意大利新写实主义导演托纳托雷的代表作品,合称时空三部曲。又称寻找三部曲,亦称回家三部曲。
《海上钢琴师》是由朱塞佩·托纳托雷执导,蒂姆·罗斯、比尔·努恩、梅兰尼·蒂埃里主演的剧情片,于1998年10月28日在意大利上映。该片改编自亚利桑德罗·巴里克文学剧本《1900:独白》,讲述了一个被命名为“1900”的弃婴在一艘远洋客轮上与钢琴结缘,成为钢琴大师的传奇故事。该片4K修复版于2019年11月15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海上钢琴师》网络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o_0dmgknJgXGF5BhQL1Wfw
C. 海上钢琴师的导演是谁哪个国家的
是意大利的导演,叫朱塞佩·托纳托雷!
D. 《海上钢琴师》经典影评
《海上钢琴师》经典影评
电影《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着名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的“时空三部曲”之一,导演运用一种追忆式时空穿梭的叙事结构,让我们目睹了主人公1900非常短暂却又绚烂至极的整个人生。
1900是一个被人遗弃在弗吉尼亚号蒸汽船上的孤儿,他一生的时间都在这艘蒸汽船上度过,从未下过船,却拥有超乎寻常的音乐天赋。1900本来完全可以凭借其卓越的钢琴演奏在陆地上获得财富、名誉,还有爱情,但是他放弃了这一切,就其原因,那就是自由。
一、生命之自由
1900的本性是自由的。1900的出身,影片中几乎没有任何交代,麦克斯的叙述就能说明,“他甚至不存在。没有一个城市、一个教区、一所医院或球队有他的名字,他没有国家、生日,没有家。八岁了,但依据法律,他从没出生。”一个常人出身所具备的他都不具备,影片如此安排无疑隐喻了1900本性的自由,儿时睡觉的吊篮的自由摇摆、第一次弹奏钢琴时对船长说的“Fuck theregulations”(让规矩见鬼去吧)、与麦克斯相遇后弹奏时自由滑动钢琴、对爵士乐鼻祖杰里挑衅的淡然面对、弹奏钢琴时的率意而为以及坦然面对生死等等,都或隐或显地的隐喻1900本性的自由。
而在影片中,与1900生之自由相对立的,电影中现实的人们正是拼命追求的恰恰一种伪自由。影片一开头是乘客们看到自由女神后的狂热场面的全镜头,人们对象征着繁华与自由的美国充满了向往,相信在美国这个遍地黄金的地方一定能找到财富和自由。就连1900生之挚友麦克斯也选择了下船,想用小号和音乐在陆地上打开一片新天地,结果却事与愿违,穷困沦落到社会最底层,以至于迫于生计不得不去典当陪伴自己多年的小号。影片中现实中的人们所追求自由是一种被物质“异化”的自由,或者是说,它根本不是自由。从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异化”是人的生产及其产品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也就是说,追求物质“异化”自由的人们会被功利的事物所束缚,最终会丧失能动性,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甚至畸形发展。
另外,麦克斯在没有上船前早就听说过1900的故事,所以,在这里,麦克斯也是从一个乘客们的叙述视角向1900作出提问,麦克斯的不理解也恰恰表现了人们对1900的关注和不理解,而1900在影片中对麦克斯的三次回答,也刻画出他对精神世界的非同寻常的坚守。1900每一次都平静地看着2000名乘客狂热地离开轮船,但他却从不下船。
1900从出生到成名到死亡,一生都没有离开过这艘巨轮,只是在有限的88个琴键上演奏出了美轮美奂的钢琴曲。这与乘客们对美国的趋之若骛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在1900看来,自由不在别处,而在自己的心里。在船上,1900可以神游大地,准确地描绘出他从来没有去的地方;可以用音乐透视人们的心理,演奏出不同的人生。正如1900回答麦克斯的话中说到:“陆地上的人夏天害怕冬天将至,冬天担心夏天的迟到,所以他们总是到处游走,想找到一个四季如春的地方。这样他们就虚度了很多光阴,我并不羡慕。”
我们不难看出,1900的自由首先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坚守,以及不受外在物质、规范所羁绊的精神的境界。
二、音乐之自由
影片《海上钢琴师》中贯穿了大量的音乐,如果对这些音乐加以品味,无论1900弹奏的钢琴曲,麦克斯的小号吹奏,还是影片中的部分配乐,都是为“自由”服务的,当然,最代表自由性的音乐,还是1900的钢琴曲。
首先,1900的钢琴演奏是即兴、随意的,只要1900的演奏兴头一上来,曲风、曲调随时都会峰回路转,就连乐队都难以与其合奏。另外,1900钢琴音乐的灵感是源于自由、敏锐的双眼对生活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周遭每一个人不经意间的举手投足、神情衣着的感悟:例如衣着华贵的中年妇人目光阴冷,又有风流绅士相伴左右,1900揣测其有谋杀亲夫、与情夫私奔的卑劣行径,随之而起的便是一段意境变幻莫测,极能表现复杂内心世界的音乐;目光呆滞、神情忧郁的男士陷于对往事的无限回忆之中,1900为其创作了一串无限恫怅、颇富记忆感觉的'音符;对于一个正流着眼泪在舞池中陪舞的年轻女子,1900视其为看破红尘的妓(ji)女,音乐也在倏忽间转换成了颇富吉普赛风格的放荡的探戈舞曲……其次是1900与爵士音乐鼻祖杰里斗琴。爵士音乐,若寻根溯源的话,它是19世纪时期美国南部种植园黑人奴隶们表达自我情感和自由的一种民族音乐形式,到了20世纪初,这种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与英美传统音乐混合,成为全新的音乐表达形式,并作为传统音乐的对立面,以追求精神自由、个性解放的姿态出现。杰里,作为爵士音乐鼻祖,一定也曾是具有自由精神的音乐人,否则就不会创造出爵士乐。但通过他近于绑架式的方式向1900发出挑战、在登船前的高声挑衅等场景,不难发现,爵士乐被杰里创造出来后便成为了他的附属品,“我”的意识远远高于了音乐本身,杰里在乎的是爵士乐所带给他的地位和荣耀,不断膨胀的自我意识最终使得杰里变得咄咄逼人,其实在这里,他的傲慢与飞扬跋扈已经注定了他在后面斗琴中会遭到失败。
“斗琴”这一段算是这部影片的一个小高潮,“斗琴”分为三个回合,第一回合1900用高雅的圣诞乐曲回敬杰里低俗的床第之乐,表面看来不可理喻,实则在心理上已占了上峰,面对如此重量级的挑战,1900表现出的平和、轻松,让我们看到了1900对这场声誉之战争的无所谓。第二回合中,1900全然忘记了比赛,只为杰里的美妙音乐而流泪,并且因为感动而把杰里的音乐原版弹出。第三回合,1900动了真格儿,显露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弹奏出的曲子有如整个自然界的山川河流飞禽走兽齐鸣,狂奔而至,轰然作响,仿佛有十几双手同时摸过琴弦,人与音乐达到了完美融合。当然,在这里,杰里的演奏钢琴技巧不可谓不纯熟,但是他输了就在于他音乐附加了太多的物欲:金钱、权利、名望等,徒留下形式上的自由。
经过三个回合对决,杰里从一开始的不可一世变为后来的瞠目结舌,这些与1900的平和、超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知道,杰里感到了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只能通过挑战1900来证明自己,因而在他看来,和1900“斗琴”实际就是一场声誉的较量;而1900的艺术灵感则是来自情随所致的感觉,来自身边每一个鲜活的面孔,来自对大自然、对心动的女孩最深沉的爱,因而能达到人琴合一的境界。杰里为别人的称赞而弹琴,1900则已超越了比赛本身,他排除了陆上利禄功名的干扰,超越了一切利益得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音乐的创作之中一一他实现了对主体自身的超越;1900的音乐世界永远鲜活、灵动,能在不经意间杂揉十种风格,他冲破了钢琴88个键的客观实体限制,摆脱了钢琴客体的纯物理性一一他实现了对客体对象的超越。为自己而弹奏,为音乐而感动,为艺术而艺术。
三、牺牲爱情是孤独的自由
如果说财富和荣誉等外在力量对1900的冲击力不大的话,那么,无论谁都回避不了对爱情的渴望。为心爱的姑娘下船,这是他唯一一次付诸于行动的事件。
此时,与爵士乐鼻祖杰里的斗琴已经让1900名声大振,各路唱片制造商纷纷前来淘金,打算借此大发横财。就在1900灌录唱片时,一位清纯的少女无意间进入了他的视野,舷窗外少女天使般的面容在蓝天碧海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纯洁动人,1900透过狭窄的窗户凝望着少女天使般的面庞,目不转睛,他已经完全被少女打动了,手指弹出的曲调情不自禁也变得轻柔舒缓,无限恫怅又无限向往。从女孩儿在窗前的出现到暂离,又到出现在另一个窗外,1900从惊喜、热切到失落、沉郁,从落寞、期待又到欢欣,一颗跌宕的心透过美妙的音乐被记录在模板上,这张世上仅有一份的唱片,镌刻了他当时的灵感迸发,记录了他仅有的瞬间。1900只愿将惟一一张唱片送给自己心爱的女孩儿,发自内心的无意识的爱促使他下决心上岸,去寻找爱情。
我们不难看出,1900对女孩儿的爱情是单纯美好的,它绝不是一种永无止尽的贪婪的占有欲,然而爱情一旦付诸于行动,它就会成为催使欲望诞生的“本源”。我们可以设想,一旦1900真的上了岸,纯洁爱情伴随的或许就只剩下繁琐的生活和永远无法满足的物质追求,而这种生活终会将他生存的原动力消磨殆尽。于是,当1900站在的舷梯正中央时,面对陆地,面对陌生的城市,他犹豫了,站在舷梯上,他什么也看不见,有的只是无数条街道、无数的选择和没有尽头的世界。如果为了爱情,要放弃自己生存的基础和真正想要的生活的话,他宁愿不爱。1900向往爱情,但他更热爱音乐,更渴望对本我的坚守。正所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用1900自己的话说:“在那望不到尽头的城市中,让我如何选择,如何去选择一条街道、一栋房子、一个女人、一片属于自己的风景、一种属于自己的活法……”这正是影片中1 900拒绝踏上陆地寻求爱情的缘由,如果他自己的精神主体性遭到喧嚣世界的无情摧残时,毅然选择扞卫精神的自由,这种选择无疑是孤独的,但也正是这种孤独成就了1900精神的高贵。
四、选择之自由
作为一个被遗弃的孤儿,或许1900能获得一种自由的天性,但是对于他究竟会拥有怎样的人生,归根到底还是由于选择的自由。
其实《海上钢琴师》整部电影讲述的就是一个关于选择的故事,1900一辈子不离开弗吉尼亚号是一种选择,而麦克斯离开弗吉尼亚号到陆地是一种选择,杰里的唯我独尊是一种选择,老人决定到美洲新大陆开始新的生活是一种选择,1900随船而终也是一种选择。不同的选择注定了不同的人生。
然而,在这些选择中,唯有1900的选择才称得上自由的选择。康德认为:人生是由痛苦的经线和纬线编织成的地毯,只有不死的精神与绝对的自由意志才是值得人们追求的至善的人生境界。麦克斯的选择是为了能用音乐在别人身上找到自我实现的价值,杰里的选择是为了维护其爵士乐鼻祖的地位,老人的选择是为了让家人过上新的富足的生活。正所谓“有求皆苦,无欲则刚”。
前面的几个人物皆有所求,因而,他们总会被一种无形的东西束缚着,然而1900早已在年复一年中习惯了在局促狭窄的蒸汽船舱内享受心灵的自足与平静,习惯了于周而复始的诗意旅程中体味精神的稳适与自由。就像莎士比亚说的:“即使将我置身核桃壳中,我也拥有一个世界。”1900即是在核桃壳般的船体空间内为己开辟了一道宁静、自由的心灵港湾,固守着理想中的精神世界。他几乎不受任何外界欲求的影响,追求至善境界的音乐精灵,放弃看似繁花似锦的陆地,而选择终生与弗吉尼亚号相伴,在船上的日子,它又选择了钢琴,选择了音乐,选择他所“看得见”的幸福,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又选择了与惨败破旧的弗吉尼亚号同归于尽。
1900说:“在那望不到尽头的城市中,让我如何选择,如何去选择一条街道、一栋房子、一个女人、一片属于自己的风景、一种属于自己的活法……。陆地对我来说像是一艘过大的船、一个太漂亮的女人、一次过长的旅行、一首我无法演奏的音乐……”总体而言,陆地对于1900来说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他无从选择、无从判断,更谈不上驾驭和利用陆地上的客观规律实现自由:
而陆地上的金钱、地位、名誉等更是文明对人的束缚,人沉沦其中,只会沦为被控制的客体,根本没有选择可言:但是大海、维吉尼亚号和钢琴对1900来讲是确定的,是他所熟知和能掌控的,他不用在过多的选择和判断中丧失主体性,而是通过对确定性的熟知和控制实现了自由。
结语
如果从深层次讨论1900的自由的话,我们可以从西方存在主义哲学中找到源头。存在主义又称生存主义,它是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认为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
1900虽然一生漂泊在海上,但是他却早已看尽了陆上人世间的繁华与落寞,辉煌与凄凉。固守在自己精神理想国的1900,不仅在音乐上造诣斐然,而且还可以轻易地洞察出入生百态、世俗名利、人情冷暖。
但是,1900自由的人生无非又是悲剧的。显然,他对于人生的这种精神追求与人的社会性存在方式是相悖的。人首先作为自然存在,需要受到自然条件的种种限制;其次作为社会存在,又要受到社会关系的种种制约。来自自然(生与死)、社会(命与时)、自我(情与欲)的种种束缚决定了人类不可能在现实世界中享有精神自由这样一种绝对的、彻底的自由,人类需要在精神自由与社会制约间寻求一种平衡。
虽然1900超越了对自身局限的领悟,可是能够洞察一切的他如果在陆地或者社会上还是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把握自己的未来。他只可能在那个他自己认为是有限的世界中过着有限的生活,这是违背人的社会属性的,因而1900最终也只有在有限的生活中一步步走向穷途末路。
在存在主义者看来,人生活在一个与自己对立的、失望的世界之中,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不确定的。绝对自由的人也是烦恼和无所依靠的孤独者。人虽然有选择的自由,但他面对的未来的生活却是混沌而没有目标的。他只是盲目地走向未来,他只知道人生的真实的终结就是死亡。
当然,这种悲剧的结局因为不符合影片自由的主题而被导演掩饰掉了。在影片的结尾,导演处理1900的死时采用了浪漫唯美的手法,以至于我们感到的不是令人绝望生命的终结,而是生命的另一种回归,回归自由的海洋。
;E. 电影《海上钢琴师》的豆瓣评分是多少
截止至2020年1月15日,电影《海上钢琴师》的豆瓣评分是9.3分。
(5)意大利电影海上钢琴师的导演扩展阅读:
重要人物介绍
1、1900
演员:蒂姆·罗斯
被遗弃在Virginian号上的孤儿,由水手养大。某天深夜,船上的众人被优美的琴声所惊醒,它们循着琴声而往,居然发现是无师自通的1900在钢琴前忘我的演奏着,动人的旋律打动了众人,从此,1900展开了在海上弹奏钢琴的旅程,也吸引了愈来愈多慕名而来的旅客。
2、丹尼·博德曼
演员:比尔·努恩
负责邮轮上添加煤炭的工人。1900年的第一天,他意外的在钢琴上发现一个被遗弃的新生儿,装在TD牌柠檬的空纸箱内。由于坚信“TD”正代表了Thanks Danny的缩写,丹尼便不顾其他工人的嘲笑,独立抚育这个婴儿,并为了纪念这特别的一天,将他取名为“1900”。
3、帕多万
演员:梅兰尼·蒂埃里
清秀动人的女孩,1900的初恋。1900在为唱片公司录制个人专辑时,意外见到了准备搭船去美国的她,在感动之余创作了《1900's Theme》。
F. 海上钢琴师导演是谁
海上钢琴师 The Legend of 1900
导演: 朱赛佩多纳扥尔(Giuseppe Tornatore)
演员: 提姆罗素(Tim Roth)、普鲁泰勒文斯(Pruitt Taylor Vince)
电影类型: 浪漫爱情
上映日期: 1993
G. 海上钢琴师的经典台词
《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电影,导演是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此片是他的“三部曲”之一。下面是我整理的海上钢琴师的经典台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除了尽头,没有尽头。
2、不是给凡人奏的,是给上帝奏的。
3、我喜欢那样,我应付得来。
4、爱一个女人,住一间屋子,买一块地,望一个景,走一条死路。太多选择,我无所适从,漫无止境,茫茫无际。
5、唉!只是街道,已经好几千条。
6、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
7、这艘船每次只载客两千,既载人,有载梦想。
8、反正,世间没人记得我。
9、两条右臂能弹出什么音乐?希望天堂有钢琴。
10、音乐是无限的。在琴键上,奏出无限的音乐
11、不是给凡人奏得,是给上帝奏得。
12、陆地?对我来说,陆地是艘太大的船,是位太美的美女。是条太长的航程,是瓶太香的香水,是篇无从弹奏得乐章。
13、上了岸,何去何从?
14、音乐是无限的。在琴键上,奏出无限的音乐。
15、事实如此,无穷无尽,键盘无限大。
16、我生于船,长与船,世界千变万化
17、无限大的键盘,怎奏得出音乐?
18、在有限的钢琴上,我自得其乐,我过惯那样的日子。
19、反正,世间每人记得我。
20、思前想后,你不怕精神崩溃?那样的日子怎么过?
21、我没法舍弃这艘船,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
22、当年,我踏上跳板,不觉得困难。我穿上大衣,很神气,自觉一表人才,有决心,有把握,有信心。
23、我生于船,长与船,世界千变万化。
24、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是因为所不见。你明不明白?是因为看不见的`东西。
25、拿钢琴来说,键盘有始也有终。有88个键,错不了,并不是无限的。
26、尽头在哪里?可以给我看看尽头么?
27、除了你,Max,只有你知道我在这里,你属于少数,你最好习惯一下。
28、我看不见城市的尽头,我需要看见世界尽头。
29、但范围离不开船头与船尾之间。
30、走过跳板,前面的键盘有无数的琴键。
31、朋友,原谅我。我不下船了。
32、两条右臂能谈出什么音乐?希望天堂有钢琴。
海上钢琴师剧情简介
本片讲述了一个钢琴天才传奇的一生。 1900年,Virginian号豪华邮轮上,一个孤儿被遗弃在头等舱,由船上的水手抚养长大,取名1900(蒂姆罗斯 饰)。1900慢慢长大,显示了出了无师自通的非凡钢琴天赋,在船上的乐队表演钢琴,每个听过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动。爵士乐鼻祖杰尼听说了1900的高超技艺,专门上船和他比赛,最后自叹弗如,黯然离去。 可惜,这一切的事情都发生在海上,1900从来不愿踏上陆地,直到有一天,他爱上了一个女孩,情愫在琴键上流淌。他会不会为了爱情,踏上陆地开始新的生活,用他的琴声惊艳世界?他将怎样谱写自己非凡的人生。
H. “海上钢琴师”导演是谁
《海上钢琴师》,意大利电影,导演是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此片是他的“三部曲”之一。 电影是由亚历山卓·巴利科1994年的剧场文本《1900:独白》所改编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