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艺谋生平简介
张艺谋,1950年4月2日出生于陕西西安,中国电影导演,“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之一,美国波士顿大学、耶鲁大学荣誉博士。
1978年进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学习。
1982年毕业后分配到广西电影制片厂。
1984年在电影《一个和八个》中首次担任摄影师,获中国电影优秀摄影师奖。
1986年主演第一部电影《老井》夺三座影帝。
1987年执导的第一部电影《红高粱》获中国首个国际电影节金熊奖。从此开始实现他电影创作的三部曲,由摄影师走向演员,最后走向导演生涯。
1987年至1999年执导的《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等影片令其在国内外屡获电影奖项,并三次提名奥斯卡和五次提名金球奖。
2002年后转型执导的商业片《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及《金陵十三钗》两次刷新中国电影票房纪录、四次夺得年度华语片票房冠军。
(1)青年电影导演创作扩展阅读:
张艺谋的名字是父亲给起的,最初是叫张诒谋,父亲是希望孩子将来能有所成就。张艺谋的祖籍为陕西临潼,晚清时期家族已是临潼市田市镇大户。
社会活动
2017年,出任第三届CFDG中国青年电影导演扶持计划暨“青葱计划”的主席,领衔由国内影视行业专家组成的评选委员会,对入选该计划的青年导演进行指导,并评选出优秀作品。
2. 中国第五代导演有哪些代表作品以及他们的创作特点是什么
1. 陈凯歌导演的《黄土地》讲述抗战期间,八路军的文艺工作者顾青从延安到山区采风,寄宿一贫苦的农家。其女儿翠巧因葬母和为弟弟订婚,收了一个年龄比她大很多的男人的彩礼,订了娃娃亲。顾青带来的新生活信息,使翠巧萌发了新的憧憬。这种憧憬,使她最终逃出夫家,夜渡黄河,投奔八路军。《黄土地》的成功在于它仅仅把故事当作外壳,它通过超时空的开拓,抒发了作者对土地、对人民的赤子之情。影片中许多非情节非人物的造型因素,如广阔天垠、气势磅礴的黄土地,安详博大、气象万千的黄河形象,甚至许多风俗民风的描写,例如鼓乐齐鸣的迎亲队伍,150人组成的腰鼓阵,烈日炎炎下的求雨场面,都和人物紧紧结合在一起,成为整个银幕形象的重要构成。影片在摄影、色彩、造型、构图等方面也出了大格,然又无不内蕴深意。《黄土地》以土地、民俗文化与人物的三者统一,以叙事因素、隐喻因素、抒情和哲理的三者统一,表现了陕西高原古朴、苍凉、深厚的民风,表达了创作者对民族特性、农民命运的思考。影片获1985年金鸡奖最佳摄影奖;获1985年瑞士第3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银豹奖等6项国际奖。 2. 这时期被称为"探索电影"的还有陈凯歌导演的《孩子王》、吴子牛导演的《喋血黑谷》、田壮壮导演的《猎场扎撒》、《盗马贼》等。 3. 九十年代以后,中国电影家的艺术探索更趋多元化。陈凯歌拍出大异于以往风格的《霸王别姬》。影片借助于几位京剧演员人生、命运的曲折展现对人的生存理想与现实存在着的永恒矛盾做了哲理的探索与阐释。影片因其娴熟的艺术技巧及内蕴的丰厚的东方化的人文主题获法国第4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等8项国际奖。
张艺谋 张艺谋(1951- ) 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最初担任摄影。他在《一个和八个》、《黄土地》、《大阅兵》中的摄影,以追求画面造型的力度和象征性,而广受赞誉。1981年独立执导《红高梁》,之后连续导演了《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有话好好说》等作品。几乎所有作品都入围国际重要电影节,有的获大奖。张艺谋的作品的突出特点,是那种对中国传统封建意识的深刻认识和强烈的批判精神,是内蕴其中的浓烈的历史感和生命意识,是古朴民俗的奇特景观。张艺谋电影在风格和语言上不断探索、创新,代表了新的电影潮流的崛起。 张艺谋导演的影片: 1. 八十年代末期以后,中国电影市场的急剧变化,使得曲高和寡的"探索片"难以为继。中国的中、青年导演在艺术追求上走向分化。部分导演拍出了探索性与观赏性相结合的影片。其中,黄建新导演的《黑炮事件》、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是最有代表意义的作品。《红高粱》以崭新的艺术形式,描绘了中国二、三十年代一伙农民古朴、野性的生活和他们与侵略者浴血奋战的过程。影片的剧情构成极具戏剧性,通过人物塑造赞美生命的自由。爱就真爱,恨就真恨;大爱大恨,大生大死。情节曲折跌宕,出人意料之外,但其电影语言又是"探索片"所固有的。明快、紧凑、张驰有度的节奏,画面、色彩、光线及其所构成的视觉形象,生动,浓烈。 影片获1988年第8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获1988年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获1988年西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金熊奖等8项国际奖。 2. 九十年代以后,中国电影家的艺术探索更趋多元化。张艺谋拍出了完整纪实风格的《秋菊打官司》。影片借一个"民告官"的故事,赞颂了小人物的自尊、自强、自信,赞颂了法制观念的觉醒。影片获1993年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1994年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并获意大利第14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等3项国际奖。
吴子牛 吴子牛(1953- ) 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吴子牛的代表作基本都是属于战争题材的作品。其中有《喋血黑谷》、《晚钟》、《欢乐英雄》、《阴阳界》、《南京大屠杀》。吴子牛创作的一个重大特色,便是对战争的思考。战争与人的关系,消洱战争,呼唤和平,是他创作的母题。在《喋血黑谷》中展现的是战争氛围中面临生死的心灵搏斗;《晚钟》则以人性的真诚,抚摸着战争给一切人留下的累累伤痕;《南京大屠杀》也不单纯的去写日本侵略者的残酷,而是贯注了在这场战争中,中日两国人民都是受害者、从人性高度俯瞰战争的立意。 吴子牛的作品风格独树一帜,在外观的严峻、粗犷中,蕴含情感的绵绵细流,深沉、凝重,充溢真诚与诗情。他的大多数影片均获得国际、国内的奖项。 吴子牛导演的影片: 军事题材巨片有1995年叶大鹰导演的《红樱桃》和吴子牛导演的《南京大屠杀》。这两部影片都以反法西斯战争为主题,它们的共同点是将战争作为背景,着力于写战争中人的命运,战争带给人民的苦难与难以弥合的心灵创伤。 (1977-1997),这时期被称为"探索电影"的还有陈凯歌导演的《孩子王》、吴子牛导演的《喋血黑谷》、田壮壮导演的《猎场扎撒》、《盗马贼》等。
田壮壮 田壮壮(1952- ) 于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先后执导影片《九月》、《猎场扎撒》、《盗马贼》。田壮壮创作的突出特点是影片对人的心灵,对大自然的关注。《猎场扎撒》中对朴素淳厚的蒙古族习俗的歌颂,对辽阔壮美的大自然景观的展现,表现了创作者心目中天、地、人之间和谐、平衡的理想境界。《盗马贼》从人类生存和心理的需要探求了人与宗教、人与自然的关系。田壮壮影片叙事的模糊、哲理的饱满,情感描写的细腻流畅,形成创作上的别具一格,同时也造成与多数观众的疏离。田壮壮后来拍摄的《鼓书艺人》、《摇滚青年》、《大太监李莲英》在影 片风格上有较大改变。 黄建新 黄建新(1954- ) 于1983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进修班。1985年以处女作《黑炮事件》震动影坛。其后,陆续执导《错位》、《轮回》、《五魁》、《站直罗,别趴下》、《背靠背,脸对脸》、《红灯停,绿灯行》、《埋伏》等。多部影片在国际国内评奖中获奖。黄建新不同于其他"第五代导演"的创作特点是,他的目光几乎都注目于城市,关注现实,关注青年;影片的主题总是直面人生,表现出对社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影片中的人物往往是生活中普通人,致力于对他们性格、心理的剖析。黄建新的艺术手法朴素、平实、自然、沉稳,注重生活化、写实性,以小见大,以平见奇。自《黑炮事件》开始便有的冷静的幽默与戏谑,一直贯穿于他所有的作品中。他的作品在"第五代导演"中间自成一道风景。
3. 近五年比较引人注目的青年导演都有谁
最有前途的4位青年导演:邓超垫底,陈思诚仅排第2,第一当之无愧
第一位:吴京
吴京,1974年4月3日出生于北京,中国内地影视男演员、电影导演,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1995年出演个人首部电影《功夫小子闯情关》,从而进入演艺圈。2015年自编自导自演军事战争片《战狼》,并凭借该片获得第3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导演奖提名、第22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处女作奖、第20届华鼎奖最最佳新锐导演奖。
2012年贺岁档,徐峥的导演处女作《人再囧途之泰囧》上映后口碑与人气一路飙升,最终近13亿的票房成绩令徐峥这位导演“新人”一鸣惊人,并凭借该片夺得亚洲电影大奖“亚洲最高票房”奖,进一步奠定了其国内极具票房号召力电影导演的地位。
4. 中国著名80后导演
卢正雨
1983年9月出生于湖南,80后著名青年导演、编剧、演员。2005年大学时期因兴趣拍摄《莫小白的水怪日记》等短片,时值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作品在年轻人中被广泛传看并声名鹊起,走上职业道路至今已佳作等身,亦是中国最早一批从事互联网短片创作的元老导演。其中2009年开始编、导、演的系列情景喜剧《嘻哈四重奏》目前共五季点击率已过3亿,开创中国网剧之先河,独特喜剧风格深入人心。2013年受邀周星驰电影作品《西游降魔篇》任联合编剧。之后推出的三个短片《绝世高手》《婚纱照》《嘻哈三部曲之幽浮目击者》更是将中国微电影行业的整体制作水准提升至电影的高度,又一次引领潮流,更被网友誉为微电影史上的一座丰碑。
徐静蕾
1998年参演电视剧《将爱情进行到底》,2004年凭作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获得过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银贝壳奖。
李芳芳
从十五岁起在《北京日报》、《中国青年报》、《经济日报》、《北京青年报》、《语文世界》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多篇作品,计三万余字,并多次获得国家级作文竞赛大奖。其中,《妈妈的手臂》、《真爱》两篇散文分别选入《1992年度全国中小学生精短散文集》和《1993年度全国中小学生精短散文集》。1993年被学校推荐为中国青少年名人,收入共青团中央编撰的《中国青少年年鉴》,现为电影导演。
郭帆
中国第七代电影导演,80后新锐电影导演。1980年12月15日出生。自幼喜爱绘画。现定居于北京市。2003年本科毕业于海南大学法学专业,获得法学学士学位。毕业后曾就职于中国旅游卫视《亚洲音乐中心》节目组,担任节目包装监制职务;现任共和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从事电影的策划、编剧与导演工作。2009年就读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研究生。2010年担任电影《李献计历险记》导演。
陈正道
台湾80后新锐导演。电影短片作品《狂放》入围2004威尼斯影展国际影评人周竞赛单元与东京“亚洲之风”竞赛单元,2005年首部电影剧情长片《宅变》创下台湾约一千八百万的票房佳绩,多部短片佳作亦受邀欧亚各大影展。是个能同时掌控商业表现与艺术创意的导演,亦为众多知名歌手拍摄MV。
5. 青年导演有哪些
王小帅(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青红》;陆川(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寻枪》;贾樟柯(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三峡好人》《世界》;万玛才旦(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静静的玛呢石》;方刚亮(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师)——《上学路上》;颢然(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青春爱人事件》。
其实大量青年导演如贾樟柯,张元等都并非出身导演系,但是导的片子很不错的。也具有代表性。
6. 为什么很多青年导演喜欢拍短片
因为拍短片更能体现他们想要表达的意境,而且拍短片成本也比较低,所以很多人都喜欢拍短片。
7. 导演陆川执导的电影
主要影视作品
2000年20集电视连续剧《黑洞》 编剧;
电视电影《情不自禁》 编剧;
2001年 电影《寻枪》编剧、导演
(华谊兄弟影视公司及中国电影集团投资)
2003年 电影《可可西里》编剧、导演
(美国哥伦比亚影业公司及华谊兄弟影视公司投资)
2008年 电影《南京!南京!》编剧、导演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星美(北京)影业有限公司、江苏广播电视(总台)集团、寰亚电影有限公司、上海百量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8. B站《大世界扭蛋机》收官,如何评价青年导演的短片创作
我觉得还不错,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惊喜,而且也特别的新鲜,给人带来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
9. 古榕的简介
古榕中国著名青年电影导演。1987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古榕在90年代初编剧和导演的表现开创老北京全聚德烤鸭店的厨子们艰辛创业历程的京派巨片《老店》,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最佳录音奖及主创6项提名、获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中国电影政府奖、中国十佳影片,为中日电影作品研讨会研讨作品,被翻译成英、法、德、日、俄、西班牙、阿拉伯七国语言在海外展映,享誉国内外影坛。古榕导演的影片《红尘》是一部描述当代北京城一个从良窑姐在动荡岁月中不幸命运的艺术影片。这部影片在艺术上和商业上取得了双重成就,成为1995年全面启动沉寂已久的中国电影市场的三部影片之一。由于影片内容涉及从良妓女和文革双重敏感问题,本片在95年度不能参加国内金鸡奖、百花奖和政府奖中国三大电影奖项的评奖,同时不能参加国际电影节比赛。在禁赛后,本片仍被评为全国十佳影片之一,女主角徐松子荣获中国电影表演协会优秀表演奖,和中央戏剧学院首届导演学院奖。影片在美国学术放映时获美国电影界和新闻界的高度评价和广泛报导。本片在1996年6月获准参加国际电影节。古榕编剧和导演的反映中国第一代芭蕾艺术家既美丽又残酷的艺术生涯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故事片《红天鹅》是中国第一部芭蕾音乐舞蹈故事片,中国第一部观众参与创作的影片,被电影界权威人士认为是中国电影史上前所未有的全新力作。这部影片由独立制片人古榕成立的南海影业公司古榕电影工作室投入大量资金与广西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出品。
10. 张中臣凭借影片《最后的告别》获奖,这位导演有着怎样的励志人生
青年导演张中臣凭借电影《最后的告别》获得了第15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导演和最佳剧情片奖,这位新锐导演的电影创作才华终于被大家看到了,其实张中臣本身的成长经历也可以被拍成一部小人物的励志片了,他是如何从一个农民的儿子、北京电影学院的保安、再到北京电影学院中学习、最后成为了导演,下面我将一一分析:
第四,张中臣选择到北京电影学院读书,他选择了导演系,真的成为了一名导演。
最后,张中臣报名了继教学院,然后通过专升本到北京电影学院读本科,他报了导演专业,开始专心学习导演方面的知识,他在北电遇到了欣赏他的老师和朋友,在这些贵人的帮助下,张中臣开始了自己的导演之路。
总之,导演张中臣是代表小人物的励志人生,他的经历也会鼓励很多人去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