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电影后来的我们主演都有谁 周冬雨后来的我们剧情介绍
《后来的我们》主演 :井柏然饰林见清,周冬雨饰方小晓,田壮壮饰林父,曲哲明饰陈德文,刘启恒饰郑欢,苏小明饰毛姐,邹倚天饰明姐。
《后来的我们》的剧情简介
大学生林见清(井柏然 饰)与同乡方小晓(周冬雨 饰)在春运的火车上相识,两个北漂青年开始了共同的奋斗生活。
东北小城的除夕夜、中关村的电脑配件城、下雪的北京街道、地下通道的小贩、出租屋的各色租客都见证了他们的喜怒哀愁,在情感上屡次被骗的小晓终于与刚毕业的见清走到了一起,一年又一年,不管生活再不如意他们都一起回家,在见清父亲(田壮壮 饰)开的小餐馆里吃年夜饭,亲密的就像一家人。
可是随着时间的消逝,两个人开始有了分歧,恋爱、分手、错过、十年后重逢.......后来的他们再也回不去了。
(1)见清是哪部电影的男主角扩展阅读:
角色介绍
1、林见清(演员井柏然)
北漂青年。与方小晓在一次停运的火车上相遇,慢慢地两人开始相恋。爱好电子游戏,想通过自己开发的游戏来走向成功。毕业后,在北京蜗居,为完成自己的梦想摸爬滚打着。和方小晓分手后,靠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业界成功人士。
2、方小晓(演员周冬雨)
北漂青年。与林见清相恋之前,总是希望找到一个能给她稳定生活的男朋友,但是总是被骗。在每次失恋之后只有见清陪在她身边,与见清相恋几年之后,两人因为某些原因渐行渐远。
3、林见清父亲(演员田壮壮)
林见清父亲。在东北开一家小饭馆。盼望着见清每年都能回家过年,给见清做他喜欢吃的粘豆包。见清与小晓相恋之后,他也很喜欢小晓,希望两人能够好好相处。
4、陈德文(演员曲哲明)
林见清的同窗兼死党,一个朝气满满却又不得不向现实让步的北漂青年。毕业后,誓要在北京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却因现实的残酷被迫放弃梦想,回老家过平凡的生活。
❷ 电影《后来的我们》是一部青春剧,大家如何评价它
这部电影当时看完真的觉得还挺感人的。最后那一句“I miss you ”真的戳中泪点啊。
整个故事虽有些老套但却能戳中我们的泪点,我想这大概是因为世间的感情脉络大抵如此吧:一开始的时候我们一无所有却有深爱彼此的勇气,后来我们什么都有了,对方早已消失在人海。故事的男女主角见清和小晓10年前相遇在归乡的绿皮火车上,10年后又在去北京的飞机上重逢,只是这十年他们已经从相知、相惜变成了相负、相离了,我们也早已不是“我们”了。
看完这部电影内心真的很沉重,只能说人有的时候真的是很无奈吧,最终能走到一起的不一定是你内心的那个他(她)。还有我觉得这部电影拍的挺不错的,细节感情处理得很到位。以上是我对这部电影的评价,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哦。
❸ 周见清顾南洲是什么电视剧
周见清顾南洲是电视连续剧《原来你是这样的顾先生》中的人物角色。
顾南洲是顾氏集团继承人,患有人群恐惧症,是一位非典型的霸道总裁。因为一份以结婚为前提的遗嘱,与周见清达成契约婚姻的约定。为了瞒住外界,他们这对假夫妻不得不展开同居生活,随着不断了解彼此,两颗不完美的灵魂,却慢慢被对方治愈。
(3)见清是哪部电影的男主角扩展阅读:
《原来你是这样的顾先生》是由马洪文、李典执导,陈靖可、严智超、郭耘奇、朱丹妮、丁嘉文、钟伟伦等主演的青春爱情偶像剧。该剧讲述了一面是反差萌CEO,一面是落难公主,个性截然不同、生活经历也天差地别的男女主角互看不爽。
且不得不因为一次意外达成“契约婚姻”的约定。这对假夫妻开始了“同居”生活,在磨合与患难之中,二人逐渐从剑拔弩张的欢喜冤家,变成惺惺相惜的朋友知己甚至恋人的故事。
❹ 后来的我们电影结局是什么 林见清和方小晓在一起了么
《后来的我们》林见清和方小晓虽然都爱着对方,但是却没有 勇气在一起。
林见清和方小晓从相识到相爱,最后他们面临分手、错过。十年前他们在火车上相遇,等到十年后他们在飞机上再次相遇彼此微笑,其实这个微笑暗藏着久违,他们彼此也是深爱着对方的。但毕竟经历过太多的事,也让彼此知道他们的感情再也回不去了,即使爱着也没有勇气在一起了,后来的我们都成为了最后的自己,但心中爱的人却不在了!
电影后来的我们林见清和方小晓在一起没
在预告中看到周冬雨饰演方小晓似乎并没有和井柏然饰演林见清在一起。我们是坐等影片上映吧!
电影《后来的我们》虽然还没有上映,但影片备受关注。许多观众光是看预告,就已经被片中的剧情给感动到了。青春时的爱情实属美好,但也是很脆弱的。在影片中周冬雨饰演的方小晓,爱上了井柏然饰演的林见清,两人因在火车相遇,从而发展成恋人。
由刘若英执导的电影《后来的我们》将于4月28日上映,这部影片围绕男女主角十年的感情为主线,从一开始的浪漫,到最后的遗憾,这样的剧情让人看完很有感触。十年前,林见清和方小晓在火车上相遇,在北京打工的他们春节回家过年,正好又赶上春运,这也让他们想回家的心更加强烈。林见清和方小晓两人又是老乡,这一次一起乘坐回家的火车,也让两人的关系更近了一步。
很快林见清和方小晓就在一起了,两人一起在北京漂泊,北漂的日子可是不好过的。他们在一起时间久了,再也没有了当初的激情,反而两人经常吵架,最后谁也不愿意低头,这段感情就这样结束了。等到两人都后悔的时候,发现彼此已经不再身边,一次又一次的错过。
十年后林见清和方小晓在火车上相遇,此时的两个人变得成熟了许多,再也不是当初青涩的他们。互相看着,彼此微笑,虽然内心还是爱着,但一切都过去了。青葱岁月时的爱情,美好让人难忘,往往越是难忘的东西,却总让人留不住。因为彼此爱着,所以他们不愿意再去伤害彼此,不想让这段美好的感情重蹈覆辙!
❺ 歌手出身的井柏然演技怎么样有哪些拿得出手的代表作
从目前井柏然的剧作表现来说,演技是值得肯定的,代表作有《全城热恋》《捉妖记》《失孤》等。
再比如《失孤》中的表现,井柏然扮演的曾帅,与男神刘德华搭戏,即使不看电影,也能知道井柏然的演技不差,毕竟德华出品没有烂作,而《失孤》上映后的反响也证实了这一点,井柏然的演技是值得肯定的。
从2007年出道到现在,井柏然参演的每一部剧都不错,拿得出手的也不少,特别是《捉妖记》系列,《失孤》《三城记》《微微一笑很倾城》等,格外出彩。
总而言之,井柏然虽然是歌手出身,但他的演技是相当不错,也为我们提供了不少优秀的作品。
❻ 电影《后来的我们》中见清为什么没有和小晓在一起
电影《后来的我们》是若英执导的处女作,由周冬雨跟井柏然主演。故事的开始源于中国最大的人口迁徙活动 —— 春运。由周冬雨主演的方小晓和井柏然饰演的林见清同样来自黑龙江省遥江镇,林见清在北京上大学,方小晓在北京工作,两人因为回家过年,在火车上结识。
另外一点,便是电影里的主题,偏见与傲慢!双方个性都太强。假使清可以放下顾虑,走进地铁揽晓入怀,他们也许就不会分开。假使晓可以在清成功回头找她时放下偏见,重新开始,也不会那么遗憾了!
如果喜欢小编的话记得点赞哦。
❼ 电影《后来的我们》见清和小晓如果不分手他们会幸福吗
不会的。
在看完后来的我们这部影片后,我曾有感写过这样一句话。
后来的我们不像是一部影片,而更像是在讲述一个现实的悲情故事,但是结果却还算美满。
观影的时候,我们在屏幕外见到了见清小晓开始同甘共苦的奋斗,所以我们也在期待他们最终在一起,这符合我们多数人的一个价值观,即付出就有所得。另一方面我们只是见到了见清与小晓的感情而忽略了见清妻子与他的感情。多数人的感情见解其实是有点狭隘的。
结局其实也算是一种圆满,见清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一个漂亮的妻子一个可爱的孩子人生已经算是圆满,而小晓,相信她的幸福也在不远处。而且这就是现实,爱的不一定就会是永远,最终在一起的才算作幸福。
假如两个人没有在一起,或许,两个人还在为车房奋斗,但当生活的重担一遍遍压下,他们还能坚持多久?爱情还能承载多少抱怨?幸福或许会有,但终究短暂,别离,从一开始就已注定。
❽ 电影《投名状》中三位男主角:庞青云,赵二虎,姜武阳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吗
晚清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五花八门的事层出不尽。这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态势,预示着清朝统治行将覆灭。
在同治九年,又发生了两江总督、封疆大吏马新贻被刺的要案,真是朝野震惊,举国倾注。事情发生在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上午,马新贻校场阅兵完毕,返回督署的路上,为刺客张文祥所杀。刺客并不逃走,高喊:“刺客是我张文祥!”让那班怕死的卫士捉拿。
这个案子发生后,清廷十分惊恐,知道此案涉及封疆大臣的内幕亵闻,于脸面上大不光彩。因此,只能掩盖矛盾,粉饰门面。慈禧太后为了维系她摇摇欲坠的统治,亲自出面处理此案。把正在天津处理教案的大员曾国藩,调来审理这个案件。又在曾国藩出发前夕,召见了他,面授机宜,说“马新贻办事很好”,为此案定了调子。这还不放心,一周之内,又连连派出大员参与审案。刑部尚书郑敦谨,也奉旨与曾国藩同审。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终于为张文祥定了一个“漏网发逆”和“复通海盗”的罪名,将张文祥处决,剜了张文祥的心,去祭奠这位马新贻,又厚厚的于以抚恤。一句话,马新贻是一个好官,张文祥是一个发逆。
然而,事情的真象总是难以隐瞒的,纸包不住火。大量的野史、笔记、小说、戏曲,却不顾官方史家的曲笔,将马新贻被刺原委,一一公诸于众。原来,马新贻之所以官运亨通,靠的是假报军功,又结纳权贵才得来的。他在所谓的“剿匪”战斗中,原本是一个败军之将。被俘以后,又没有骨气,与“匪首”义结金兰,成了拜把兄弟。再由他的把兄弟导演一幕马新贻收复失地的闹剧,欺瞒了朝廷,以至爬上封疆大吏的宝座。飞黄腾达以后,那些把兄弟原以为可以攀附于他,千里迢迢来投靠。马新贻又奸占了把兄弟的妻室,诱杀了把兄弟。张文祥因偶然的原因逃脱他的魔掌,才弄出这一出刺马的大案来。由此可见,清廷所依重的大臣,渔色负友,形同禽兽。凡此种种,正是清廷官场腐败的缩影,无怪慈禧太后煞费苦心,一定要把真象掩盖起来。
此事轰动朝野,慈禧太后惊问:“这事岂不甚奇?”曾国藩诚惶诚恐地回答:“这事很奇。” 更奇的是,案犯张汶祥供词闪烁,主审大员奏案含糊,期间虽有曾国藩、郑敦谨等朝廷大员复审,却始终未得真相,次年十月,张汶祥被剖腹挖心,祭奠马灵。
由于“刺马案”一拖半年之久不能结案,难免传闻四起,使此案更加扑朔迷离,后人将“刺马案”与“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名伶杨月楼案” “太原案”并称为“清末四大奇案”。
张汶祥为何“刺马”?清廷给出的答案是“听受海盗指使并挟私怨行刺”,“实无另有主使及知情同谋之人”。民间则众说纷纭,更有甚者,早在“刺马”尚未结案时,上海就演出了“刺马戏”。对此,当时官场老谋之士及近现代学者却皆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刺马”更像是一个政治事件——功德均微的马新贻居然做上两江总督与曾国藩平起平坐,圣恩何以如此眷顾?“刺马案”刚发生便有传言揭马新贻曾遭贼俘、品行不端,难道早有预谋?据查张汶祥本是湘军,而马新贻上任后曾严厉惩治湘军游勇,案发后清廷又派”湘军老祖“曾国藩主审,这其中有何奥妙呢?
按照民间传言和演义版本,张汶祥刺马的根本缘由,是因为马新贻渔色负友,张汶祥是为友复仇。至于故事详情,最早的版本为马新贻曾与窦一虎、张汶祥结为把兄弟,始诱降,继出尔反尔,卖友求荣,杀了窦一虎并霸占其老婆。张汶祥发誓复仇,终遂其愿。值得注意的是,在《清稗类钞》中,老二窦一虎则名曹二虎。
有趣的是,在后世诸多版本当中,虽然故事大同小异,但“妻遭马占”的这个绿帽倒霉蛋不断更名,比如京剧有一个版本叫陈金威,另一个版本则是张汶祥自己。平江不肖生武侠名作《江湖奇侠传》中唤郑时,张彻的电影版名为黄纵,电视版则叫关云宝。之所以列出上述举证,并非无聊,而是想借“绿帽倒霉蛋”姓名的变迁说明“刺马”历经多年多人演义改编,文学意义早已远胜历史价值。
《刺马》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已久,各个版本层出不穷,扑朔迷离。但事实上,这个故事之所以被列入"清末四大奇案",不是因为这个故事所传达出的正义或兄弟侠义上的问题,也不是叔嫂通奸之类吸引人们眼球的花边内容,而是在于这个案子背后所隐藏着更大的政治军事秘密,据清代史料记载,太平天国十年,洪秀全聚敛无数钱财。而曾国藩攻陷天京后收缴了全部金银,但所上缴朝廷的数额却非常之少,便有传言曾国藩有野心,于是慈僖太后先把曾国藩调离江宁,接着召见过马新贻,升其为两江总督,之后马便在其密旨的授权下开始了对湘军的财政调查。就在马新贻即将把太平天国财富去向弄清楚的时候,"刺马"案突然发生
总督被刺杀本来就罕见,何况又纠结着湘军、太平军、捻军海盗,甚至传教士等众多集团,牵扯到慈禧、曾国藩、丁日昌等重要人物,包含着反清、报仇、夺妻等诸多传奇元素,怪不得说法蜂起、真相难求。也许正因为太受关注,世人给出的答案太多,反而将真相淹没了。
-编者按
随着电影《投名状》的上
映,该片的情节基础、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张汶祥刺马案”再度浮出水面。“刺马”号称“清末四大奇案”之一,凶手当场被捉,动机却迷雾重重,迄今难有定论。《投名状》表现的为兄复仇及政治阴谋,不过是历史上众多猜测中的两个版本。本文详述“刺马案”前后经过,您不妨当一回福尔摩斯,看看能否破解这百年疑案。
-刺客交代了三点行刺动机,漏洞百出
1870年(同治九年)8月22日,上任仅两年的两江总督马新贻在箭场参加完阅射后步行回官署,刚走到官署后院门口,突然从人群中闪出一人,一边口呼冤枉,一边拔出匕首,刺入马新贻的右肋。冷兵器时代的刺杀行动技术含量要求非常高,荆轲刺秦王尽管挖空心思最终还是一去不复返。可是,就在检阅完军队回家的路上,在成群的亲兵随从护卫下,堂堂的两江总督竟被一个大街上窜出来的刺客刺中了,而且刺得非常到位,马新贻第二天就毙命了。怪不得慈禧太后接到奏报后吃惊地表示:“马新贻此事岂不甚奇?”
更奇的还是刺客的供词。据刺客供称,他叫张汶祥,46岁,河南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南下宁波贩卖毡帽,当过四年太平军,其间救过一个叫时金彪的清军俘虏。后来看到太平军势力不支,与时金彪趁机逃出,辗转回到宁波,与南田海盗团伙往来亲密。他交代的杀人动机有三点:一是他回到宁波后发现自己的老婆和钱财被一个叫吴炳燮的霸占了,于是找到时任浙江巡抚的马新贻拦轿喊冤,马未受理。他只好到宁波府告状,虽然要回了妻子,但是钱没有追回来,气急之下,逼老婆吞烟自尽,马应该对他的不幸负责;二是他的很多海盗朋友被马巡抚捕杀,海盗们说他最讲义气,应该杀马新贻为朋友报仇,同时也泄私愤;三是他私自开的“小押”(重利盘剥的典当行)生意被马巡抚明令禁止,绝了他的生路,加深了他对马的愤恨。新仇旧恨加在一起终于使张汶祥动了杀心,一路跟随马新贻从浙江到了福建、江苏,两年之后终于找到机会将其刺杀。
这份供词漏洞百出,却是官方认可的定谳,白纸黑字,签字画押,尚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民间流传的说法:为兄弟复仇?为国家锄奸?
张汶祥刺马不惜性命处心积虑两年,就出于这么简单的动机?显然不能服众。因此从马新贻被刺起,关于张汶祥的杀人动机就有很多种说法。
《清稗类抄》就搜罗了另外两种:一说马新贻在合肥办团练曾被捻军头目张汶祥俘虏,张久欲投清,就放了马新贻,并连同其友曹二虎、石锦标与马结为异姓兄弟。后马新贻编选张汶祥的降军为山字营,并屡立战功,很快就升迁到了安徽布政使,对三位出生入死的兄弟却逐渐冷淡。这时正好曹二虎把妻子接来同住,马见曹妻美貌,不仅设法骗奸,还诬陷曹二虎“通捻”将其捕杀。张汶祥为替二虎报仇,将马刺杀。
另一种说法是,张汶祥最初与一个叫徐弁的同是太平军李世贤部战士。李世贤兵败后,徐投奔马新贻,成了马的亲兵,张汶祥则到宁波开小押店为生。一次,张到杭州访徐,徐密告他说马新贻正私通甘肃回王准备反清(马新贻是回民),回王军队不日将南下,江浙一带由马负责征讨。张汶祥当场怒骂:“此等逆臣,吾必手刃之!”后又因马新贻下令取缔非法营业的小押店,张汶祥生计被断,出于国仇私愤刺杀了马新贻。
-“督抚不和”之说在审案过程中得到了官方讨论
《清稗类抄》成书距刺马案未久,可见这些说法产生很早,但都只在民间流传,而马死于“督抚不和”的说法却得到了官方讨论,此说是案件审理过程中由太常寺少卿王家璧正式提出的。
当时江苏巡抚丁日昌之子丁惠衡犯了案子,归马新贻查办。王家璧认为丁向马“请托不行,致有此变”。他还说这个传闻流传很广,而且传播得很远。丁日昌“本系矫饰倾险小人”,江南官员那么多,大家偏偏怀疑他,未必是空穴来风。清廷向来鼓励官员“风闻言事”,王家璧此举也是人臣本分。但他的奏折当时就遭到了主审官郑敦谨的否定,郑认为丁惠衡的案子始终都是丁日昌大义灭亲,自行奏办,不会向马请托,当然也不会有怀恨杀人的事。事实的确如此,况且丁惠衡当时尚未投案,未经审理,更没有被杀头,丁日昌恐怕不至于因为走后门不成就动了杀心。
此外,章士钊认为:“夫文祥,官文书明明宣称洪秀全余党,粤捻两通,而其报仇远因,则在南田围剿一役。”章先生所说的南田洪秀全余党,在张汶祥的供词中是海盗,与太平军毫无干系。这很可能是章先生把张汶祥参加太平军的经历与海盗混淆了。说张汶祥为太平军报仇,可能性似乎不大。
-湘军集团是元凶的说法缺乏扎实的证据
马新贻死于湘军集团策划的政治谋杀案的说法起源也比较早,其中论述最全的是高尚举的《刺马案探隐》。他认为,在镇压太平军的过程中,曾国藩的湘军实力逐步做大,成了朝廷心腹大患,于是慈禧把曾国藩调离两江总督的位子,派马新贻担任,以牵制湘军势力。另外,马还肩负着调查太平天国财宝去向的慈禧密令。马的到任触动了湘军集团的利益,所以湘军指使张汶祥刺杀了马新贻。
随着电影《投名状》的上映,高先生观点多次出现于报刊网络,被认为最接近真实。但是仔细阅读完高先生的著作后,很容易就会发现他的说法难以让人信服。如作者说湘军将领曾给张汶祥立碑。这是一条关键证据,可是出处在哪呢?不注明资料来源是史书大忌。而高先生的著作还有另一大硬伤,那就是小说化。如写钦差张之万等三位主审官欲将案件拖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三人商议的具体情节、对话、各自表情动作,作者描绘得栩栩如生,如同亲见,这显然是一本历史考证著作不应该有的。而细究之下,这些情节描写竟然出自高阳的《慈禧大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两相对照,就可知此言不虚。这就非常难以置信了,高阳先生虽然深谙清史,但是其最成功处在于小说,小说中真真假假,怎么可以拿来做史料看呢?
此外高先生虽然指出了马新贻死于湘军主使的一些蛛丝马迹,但并没有给出任何确凿证据,作者提出的一些理由也多经不起推敲。如慈禧密令马新贻调查太平天国金银的下落以及马新贻上任前对兄长表示自己凶多吉少,这两条关键证据,据作者所说,是得之于马新贻后人,这就使其可靠性大打折扣。所以马新贻死于湘军的说法,尽管存在这样的可能,但还缺乏扎实的证据。
-此案牵扯面太广,传奇因素众多,真相已被淹没
曾国藩的幕僚薛福成曾在日记中说:“或谓必有指使之人,或有以帷薄事疑马公者。盖谓汶祥奋不顾死,非深仇不至此也。”
张汶祥究竟受何人指使?是湘军、太平军还是海盗?如说因帷薄事(男女欢合之事)被杀,似乎又陷入了“渔色负友说”,此说如此盛行,原因何在呢?张汶祥的供词是官方捏造的吗?为什么供词中张会说“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如果张与马并不认识,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张对马怀有如此深仇大恨?如果张与马相识,马的遗折为什么说自己是被“不识姓名之人”所刺?刑部尚书郑敦谨审完案后未及回京复命就在途中上书以病乞罢,而他14年后才亡故。是因为未审出真相,羞于做官吗?一切都是未解之谜。
总督被刺杀本来就罕见,何况又纠结着湘军、太平军、捻军海盗,甚至传教士等众多集团,牵扯到慈禧、曾国藩、丁日昌等重要人物,包含着反清、报仇、夺妻等诸多传奇元素,怪不得说法蜂起、真相难求。也许正因为太受关注,世人给出的答案太多,反而将真相淹没了。
○“刺马案”刚发生不久就被改编成了戏文,被京剧、文明戏等各种艺术形式编演。1949年“刺马”故事被搬上银幕,此后在香港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其中最有名的版本是张彻1973年导演的《刺马》。而最新版本是陈可辛的《投名状》。
○《投名状》中有一个情节是太平军苏州守将变相自杀,死于刘德华扮演的清廷将领之手,这纯属虚构。事实上,淮军攻破苏州时太平军的将领是慕王谭绍光。他16岁参加太平军,后隶属忠王李秀成,勇敢善战。在苏州保卫战中,他在议事过程中被太平天国内部的叛徒刺杀。
❾ 电影《后来的我们》中,男女主为什么分手
我觉得是因为其实男主不是真的懂她吧。
方晓小是一个很独立的女孩子,她妈妈在外国,她爸爸也不在了,她一个人活着可以说是举目无亲,她没有文化,靠着自己一个人在社会上满满打拼,做各种工作才艰难地生活下去。
在这样的背景下,她坚定地认为给她物质就是对她好。在和林见清在一起之前,她一直想要的是在北京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有一个北京户口,至于要嫁给谁,那个人是高是矮,是胖是瘦和是否爱她都没关系。
但是后来,见得多了,经历多了,和见清在一起她发现原来真正让她感到幸福快乐的,是两个相爱的人在一起。虽然生活依然艰辛,但因为是两个人一起面对,就觉得每一天都充满了幸福与甜蜜。
不能在一起的人,终究不会在一起。不是因为不够珍惜,不是因为拉不下脸,是因为不懂。他不懂她内心最想要的。观点粗糙,欢迎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