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杜月笙为主角的是电影《大上海1937》。
《大上海1937》是张彻执导,徐小健、杜玉明等主演的动作片,杜玉明饰演杜月笙。
故事讲的是1937年8月,日本侵略者占领上海,侵略者的暴行激起人民的强烈反抗。在这民族危难的关头,黑社会头子,所谓的上海“三大亨”的表现各不相同。他们的弟子也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有的为虎作伥,沦为汉奸特务,也有的为了民族大义,投身于抗日洪流。
(1)恒社杜月笙是从哪个电影出来的扩展阅读
有关杜月笙的影片还有电影《建国大业》和电视剧《毛泽东》。
电影《建国大业》中杜月笙由冯小刚饰演,电视剧《毛泽东》中杜月笙由刘昀饰饰演。
杜月笙,原名杜月生,后由章太炎建议,改名镛,号月笙,是近代上海青帮中的一员。
1937年11月杜月笙迁居香港。在香港,他利用帮会的关系,继续开展抗日救亡工作。杜月笙主持的上海敌后工作统一委员会采取各种办法迫使上海资产阶级的头面人物虞洽卿等人离沪赴渝,并成功地策反高宗武、陶希圣脱离了汪精卫汉奸集团。
轰动中外的高宗武、陶希圣脱离汪伪集团,并公布“汪伪密约”,就是杜月笙与戴笠共同策反的。
㈡ 杜月笙简介
杜月笙,近代上海青帮中的一员。1902年,杜月笙进入时为青帮上海龙头的黄金荣公馆,负责经营法租界的赌场“公兴俱乐部”。1925年7月,杜月笙成立“三鑫公司”,垄断法租界鸦片提运。
1927年4月,杜月笙与黄金荣、张啸林组织中华共进会。1929年,杜月笙任公董局华董,这是华人在法租界最高的位置。1929年,杜月笙创办中汇银行,涉足上海金融业。
(2)恒社杜月笙是从哪个电影出来的扩展阅读:
杜月笙过世后,于1952年10月下葬于台北县汐止镇(今新北市汐止区)大尖山下。墓地坐东南朝西北面向上海,位于秀峰国小后方。
墓园上有蒋介石题字“义节聿昭”,墓园本有牌坊,上有张群题字“誉闻永彰”,后在秀峰国小建校时将牌坊拆除,而题字则镶嵌到墓园。杜月笙墓旁有其夫人姚谷香墓为伴。
㈢ 杜月笙生平
杜月笙(名镛,号月笙,原名月生,1888年8月22日——1951年8月16日)。
生于上海。初当过学徒、店员。1902年入青帮黄金荣公馆,负责经营“公兴俱乐部”赌场。1925年与黄金荣、张啸林创三鑫公司,并称“上海滩三大亨”。1927年与黄、张重组中华共进会。同年因参与“四·一二事件”被任为中华民国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行政院参议等。1929年开设中汇银行。1930年任法租界公董局华董。1933年创“恒社”。1934年起先后任上海市地方协会会长、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中国通商银行董事长等职。抗战期间积极抗日。1946年,当选上海参议会议长(未上任)。1949年去香港,后担任过新界青山酒店董事、中国航联保险公司香港分公司董事长。
㈣ 港片中讲杜月笙的有几部 各是什么
《岁月风云之上海皇帝》、《上海皇帝之雄霸天下》、《大上海》、《大上海1937》、《再见黄埔滩》等。
1、《岁月风云之上海皇帝》
《岁月风云之上海皇帝》是由潘文杰执导,吕良伟、郑则仕、叶童等共同主演的剧情片。
影片讲述了水果店的小伙计陆月生逐步成长为黑白两道通吃的上海滩大亨的故事。该片于1993年4月22日在中国香港上映。
该剧讲述了三十年代的上海小伙子杜国笙,追求名誉、地位动人心弦的枭雄故事。
㈤ 讲述杜月笙的电影和电视有哪些
1、上海皇帝
《上海皇帝》是由潘文杰执导,吕良伟、郑则仕等人主演的一部动作片。影片讲述了小贩杜云笙成长为上海“皇帝”的故事。该片于1993年9月14日在香港上映。
2、再见黄埔滩
《再见黄埔滩》是由杨绍鸿执导的枪战题材电视剧,陈庭威、吴毅将、秦沛、陈绮明、徐少强、尹天照、文颂娴、王薇等主演。
该剧讲述了三十年代的上海小伙子杜国笙,追求名誉、地位动人心弦的枭雄故事。
3、外滩佚事
《外滩佚事》是由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联合出品的纪录片电影,由周兵执导,金士杰、许玮宁领衔主演。该片讲述了英国人赫德、日本的李香兰、中国的叶澄衷、杜月笙和周璇等人物的经历和情感变化,还向中国人民展示那段珍贵的历史影像。
(5)恒社杜月笙是从哪个电影出来的扩展阅读:
杜云笙人物评价:
杜月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传奇性的人物。他从一个小瘪三混进十里洋场,成为上海最大的黑帮帮主,成为了现代实业家、社会名流与地方领袖,成为当时活跃的政治风云人物。
杜月笙有过人的投机沾营本领与玩弄权术的狡诈,对前清遗老、军阀政客、党国高层、社会名流,乃至金融工商巨子,无不执礼甚恭,倾力结交。而蒋氏高层如孔祥熙、宋子文、戴笠等,无不结为杜氏豪门密友。杜月笙心里一直对文化向往和敬畏,发迹后与文化界甚密,能在知识界、文化界也周旋得游刃有余。
杜月笙有经营头脑,会做生意。杜月笙未必真有多少金融大才,一生皆为半文盲,不过杜月笙很早就意识到,单单在刀口上讨生活,并非长久之计。“钱财用得光,交情用不光”,杜月笙的生意经从来不是一进一出的数字账,而是吃好“人面、场面、情面”这三碗面的大算盘。
从“水果月生”,鱼跃龙门,身兼数十家公司董事长,成为上海工商界呼风唤雨的人物,其自言是“曲鳝修成了龙”。杜月笙既有青帮背景的威吓力,更要紧的还是海量人脉,以及对于时机的精准把握。
㈥ 有哪部电影或者电视剧是讲杜月笙的。
《再见黄埔滩》、《岁月风云之上海皇帝》、《大上海》等
1、《岁月风云之上海皇帝》
《岁月风云之上海皇帝》是由潘文杰执导的剧情片,吕良伟、郑则仕、刘嘉玲等领衔主演。
剧情简介:水果小贩杜月笙常为邻里抱不平,被租界探长黄全荣的妻子赏识。未几,陆月生破获宋教仁被刺案真相,令黄全荣名声大噪。黄对陆赏识,却招侯飞妒忌。陆、黄出面调息了军阀袁啸军劫取法国鸦片事件,发了财,变为大亨。
黄全荣误打督军卢永祥之子,陆月生去奉军军长毕树政处求情,还搭进了名妓老六,无奈卢、毕进一步勒索,被陆寻机反击。1927年,陆月生目睹国共反目。他反对镇压工人武装与屠杀共产党人,可惜被国民党利用,为了不受制于国民党,他打入商界,以经济力量与国民党抗衡。
2、《再见黄埔滩》
《再见黄埔滩》是由杨绍鸿执导的枪战题材电视剧,陈庭威、吴毅将、秦沛、陈绮明、尹天照、徐少强、文颂娴、王薇等主演。该剧讲述了三十年代的上海小伙子杜月笙,追求名誉、地位动人心弦的枭雄故事。
剧情简介:三十年代的上海是冒险家的梦天堂,造就了很多动人心弦的枭雄故事。本故事是讲述一个小伙子杜月笙(陈庭威),在昔日繁华璀璨的黄埔滩,终其一生追求人生富贵、名利、权力、爱情。
3、《大上海》
电影《大上海》是由博纳影业集团出品,王晶执导的剧情片,周润发、洪金宝、黄晓明、吴镇宇、袁泉、袁立、莫小棋、高虎、辛柏青领衔主演 。影片故事根据二战之前,1920至1930年代活跃在上海的一位黑帮老大的真实经历改编而成。
剧情简介:这是发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滩的一段江湖、抗日、爱情故事。本是水果店小伙计的成大器,在上海投向权倾一时的巡捕房探长洪寿亭旗下,任职赌场打手,被洪寿亭的妻子凌沪生慧眼赏识,造就大器迅速出人头地。成大器颇具江湖手腕,不仅敢打敢拼,还擅于各方谈判,愿意利益共享,往往能化干戈为玉帛,令他终于成为上海一代枭雄之首。
(6)恒社杜月笙是从哪个电影出来的扩展阅读:
《大上海》角色介绍——
1、成大器(中年) 演员周润发
中年成大器,已成名立业,在上海滩上傲视群雄,无人能敌。但日本帝国势力开始在此时插手上海事务,同时他又重逢昔日的“恩人”与情人,一系列的事故接踵而来。他将担负起力挽狂澜,扭转时局的重任。成熟,优雅而霸气十足。其原型是上海的一代枭雄杜月笙。
2、洪寿亭 演员洪金宝
其原型是当年上海滩上大名鼎鼎的上海法租界探长黄金荣,势力、贪婪,但重情义。
3、成大器(青年) 演员黄晓明
青年成大器,从水果店的小伙计到赌场打手,遭到独霸一方。青年的成大器聪敏能干,为人仗义,打拼路上处处逢贵人,感情路上却与青梅竹马难成眷属。
㈦ 吕良伟演杜月笙是什么电影
吕良伟演杜月笙电影有两部,分别是《岁月风云之上海皇帝》和《上海皇帝之雄霸天下》。在这两部影片中,吕良伟所饰演的陆月生就是以杜月笙为原型的,并且这两部都是由潘文杰执导,吕良伟主演的动作片。影片的背景都是旧上海,是围绕上海三大亨杜月笙、张啸林、黄金荣的故事展开的。
现实中的杜月笙1888年出生于上海,十四岁拜了青帮陈世昌为老头子,后来又凭借这层关系进入了黑老大黄金荣的公馆,被黄金荣的妻子所赏识和重用。杜月笙头脑灵活,趁机与军阀、法租界建立了深厚的关系,鸦片生意越做越大,最终彻底垄断了法租界的鸦片生意,声名大振,势力足以撼动整个上海。
㈧ 杜月笙的历史
杜月笙(1888-1951),原名月生,后改名镛,号月笙。1888年8月22日(清光绪十四年七月十五日)生于上海县高桥镇小商人家。杜月笙两岁丧母,四岁其父杜文庆去世,八岁时继母张氏神秘失踪,年幼的杜月笙只得靠亲戚为生。因无人管束,他与镇上的无赖少年混迹于茶馆赌场,很快便将父母遗留下来的一点微薄家产折腾精光,遭到亲友们的唾弃。14岁时,杜月笙孤身一人来到上海滩闯荡。初在水果店里当学徒,旋因盗窃聚赌,为水果店老板驱逐。后又拜妓院老鸨为“干妈”,再拜清帮“通”字辈流氓陈世昌为老头子,依仗帮会势力,与清帮流氓们合伙在轮船码头干些敲诈勒索、走私贩毒的行当。同时,以其在上海滩上黑社会内历练时久,为法租界巡捕房雇为包探。
1918年,30岁的杜月笙经陈世昌的同辈弟兄黄振亿的介绍,到当时上海滩大流氓头子、时任法租界警务处督察长的黄金荣家里做杂务。依靠他的头脑灵活、八面玲珑,杜月笙很快讨得黄金荣的老婆林桂生赏识。当时淞沪护军都督使何丰林等人私下集资开办了一家包运贩卖鸦片的公司,杜月笙认为这个公司有军阀为后台,肯定能够赚钱,遂鼓动林桂生以黄金荣的名义入股,不出两年,即为黄金荣赚得200万元。由此,黄金荣对杜月笙的“才干”始加注意,并赏其5万元为酬谢。此后,黄金荣又推举其在法租界内运销鸦片,聚敛钱财。
当时,上海的烟土走私由以英租界探目沈杏山为首的“大八股党”操控。他们先从抢劫烟土开始,渐与土商达成协议,由土商支付数额巨大的“保护费”,由大八股党负责烟土运送安全。杜月笙欲与大八股党争夺烟土之利,乃找来顾嘉棠、叶焯山、高鑫宝、芮庆荣、杨启堂、黄家丰、姚志生、侯泉根等八人,组织“小八股党”,建成一支流氓武装。此小八股党人人心狠手辣,武功高强,在与大八股党的争夺中,他们或明抢,或暗劫,至1919年初,“小八股党”最终取代“大八股党”,执上海烟土行业之牛耳,杜月笙由此名声大振。
1925年,杜月笙与黄金荣、张啸林等联合潮州帮烟土商,办起了专营鸦片的“三鑫公司”,由该公司派遣保镖人员,包办法租界的烟土经销。所定之保险费为鸦片价值的10%,每箱鸦片可收取数百元之保险费,如果烟土被人盗劫,则由公司出面追讨或赔偿。当时因黄金荣身为法租界的督察长,不宜公开出面办这个公司,便由杜月笙担任公司的总经理,张啸林与杜月笙的清帮弟兄范回春担任副总经理。其后何丰林与军警头目俞叶封见该公司有利可图,亦相继入股。公司的总资本约270万元。
一次,黄金荣因在看戏时与浙江督军卢永祥的儿子卢小嘉争风吃醋,开罪了这位公子,被淞沪护军使何丰林遣众便衣痛打一顿。之后,又将其绑架至龙华护军使署看守所里。杜月笙与上海三大亨之另一角色张啸林居间设法营救。杜月笙向法租界各大土商索取巨款,由张啸林出面向何丰林、卢小嘉赔礼求情,再由杜月笙往请清帮“大”字辈的老头子张镜湖出面疏通,终于平息了卢小嘉的怒气,把黄金荣放了出来。黄金荣为感谢杜月笙、张啸林之“救命之恩”,乃与二人结拜成把兄弟。由此,黄金荣、杜月笙与张啸林这三位上海滩头的大流氓头子联合一体,成为当时上海黑社会中最具影响的势力。杜月笙也从此开始独当一面,自立门户了。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正式誓师北伐。1927年3月21日,中国共产党发动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随即控制上海。蒋介石派杨虎和陈群联络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欲借助上海的流氓势力发动反革命政变,镇压上海的工人运动。杜月笙与黄金荣等积极招兵买马,收罗党羽,组织“中华共进会”,充当蒋介石反共走卒,并在四一二政变前夜,由杜月笙亲自出面诱杀了上海总工会负责人汪寿华。4月12日,杜月笙亲自督战,组织流氓恶棍从南、北两路袭击工人纠察队。此外,杜月笙还将获取的情报预先通知蒋介石,使得工人游行队伍在宝山路三德里附近,遭到预伏的蒋介石军队镇压,造成骇人听闻的宝山路大屠杀事件。杜月笙还派弟子芮庆荣率领“行动大队”,仅在4月14日一天,便捕捉共产党人和进步群众一千多人。4月下旬,杜月笙亲率“行动大队”专程去宁波协助蒋鼎文“清党”。通过四一二政变,杜月笙攀附上新贵蒋介石集团,成为他日后在政治上飞黄腾达的跳板。为表彰杜月笙等人在上海“清共之役”的功劳,蒋介石委任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并单独召见杜月笙。从此,杜月笙建立了与蒋介石的特殊关系。蒋介石一些不便出面的事,也由杜月笙代劳。
为巩固在上海滩的地位,扩展在全国的影响,凡国民党的党国要人,如宋子文、孔祥熙、吴铁城,杜月笙莫不曲意奉承,极力巴结。他与国民党上层人士,特别是上海市重要部门的官员更是打成一片。不仅如此,杜月笙还特别注意取悦法租界的外国权贵,1927年7月,杜月笙被任命为法租界公董局临时华董顾问,1929年7月,又被推举为公董局华董,坐上了中国人在法租界可能坐上的最高位置,他在上海滩乃至全国的影响和地位迅速提高,成为名副其实的“上海大亨”。1931年6月,杜月笙举行杜祠落成典礼,蒋介石送了一方“孝思不匮”匾额和一幅祝词,并派代表行礼。
于右任、张学良、王宠惠等国民党要人,以及吴佩孚、段祺瑞、曹锟等下野名流都送了匾额。吴铁城、宋子良还到场向杜氏祖宗牌位行礼。
尽管杜月笙在上海滩春风得意、红得发紫,但他知道那些达官贵人们与他交往只是利用他,实际上并不把他视为上流社会中人。因此,杜月笙极力想开辟“正当”的经济来源,并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经钱新之建议,他于1929年开办中汇银行,并以此为基础,采用笼络金融界人士、仰仗官僚资本、动用流氓势力等手法,相继担任了中国、交通银行董事以及上海市银行公会理事。与此同时,他还采取同样手法,插足面粉、航运、棉纱业,获得了上海面粉交易所理事长、大达轮船公司董事长、上海纱布交易所理事长等头衔。最终,杜月笙通过打、拉市商会中的有力人物王晓籁、骆清华,使得当时的商会会长虞洽卿颇有力不从心之感,渐生退意。经过杜月笙一番活动后,王晓籁被推举为上海市商会会长。而杜月笙则在幕后操纵,其在上海金融工商界的权势炙手可热。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与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相连的杜月笙也卷入了抗日的洪流中,他参与发起了“上海市抗日救国会”,并担任常任委员,也做过一些抵制、查禁日货的工作。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后,日军企图通过诱骗国民政府与之谈判,行缓兵之计。杜月笙则居中为这次外交谈判穿针引线。但在全国人民和第十九路军的抗日热潮的推动下,杜月笙参加了从事与抗战有关的慰劳、救济任务的“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和“上海市地方协会”。在淞沪抗战期间,他会同黄炎培等代表上海各界慰劳第十九路军。
通过这些活动,杜月笙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各方人士,包括知识界、金融工商界、文化艺术界,甚至国民党一些相当地位的官员,都纷纷与其交结,向他投靠。随着自己影响和地位的提高,杜月笙此时不便再以“白相人”面目出现,而试图以“工商业者”、“慈善家”、“政客”等“正当”身份出现。于是,他于1933年11月22日,组织成立了为自己效力的社团组织“恒社”。恒,取义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如月之恒,如日之升”的典故,并暗含杜月笙名字中的“月”字。恒社吸纳了一大批金融、工商的老板和政府机关的官员和军警。杜月笙担任恒社的名誉理事长,实际上所有重大问题都由杜月笙及其最亲信弟子陆京士决定。凡加入恒社者,都要向杜月笙递帖子,举行隆重的拜师仪式。杜月笙由此网罗了大量可资利用的人物,羽翼亦更加丰满。1934年11月,“上海市地方协会”会长史量才被国民党特务暗杀,杜月笙趁机攫取了会长之职,同时还当上了“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1935年4月,他又当上了中国通商银行的董事长。
一二·九运动之际,杜月笙协助上海市长吴铁城破坏爱国学生的示威游行,阻挠学生去南京向国民政府请愿。1936年11月下旬,杜月笙与国民党当局联手策划,逮捕了力主抗日的救国会领袖“七君子”,其后又对“七君子”多次进行政治诱降和迫降。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时,他致电以前的好友张学良,向他施加压力,宣称愿意自身为人质换蒋介石回南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杜月笙又专程赴南京晋谒蒋介石,向蒋介石表示慰问。
由于其在江浙金融工商界的显赫地位,杜月笙成为日本人拉拢的目标。
1937年初,日本海军军令部长永野修身从欧洲归国途中,特至上海与杜月笙会面,向他提出诱人的条件,进行经济诱降。杜月笙基于民族立场,同时考虑到自己与蒋介石集团的利害关系等综合因素,对此予以拒绝。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进入全面抗战。1937年7月22日,由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出面,杜月笙参与组织成立上海各界抗敌后援会,并担任该会主席团成员及筹募委员会主任委员。在他及众人的努力下,共筹得救国捐150余万元,认购救国公债7500万元,几乎占全部发行量的1/6。八一三抗战爆发后,每当有国民党军队开到上海,杜月笙必定带上大批上海人民捐献的慰劳品,前去慰劳军队。同时,他也利用这个机会竭力与国民党高级将领拉关系。他曾以劳军名义,个人出资1万多元买了一辆装甲汽车送给淞沪战场右翼军总司令张发奎,两人交情由此加深。此间,杜月笙也曾对共产党表示过合作的态度。1937年10月,他领导的抗敌救援会应八路军驻沪代表潘汉年的要求,向晋北前线的八路军将士赠送了防毒面具1000套。
1937年10月间,杜月笙与戴笠合谋,利用帮会组织建立了“军事委员会江浙行动委员会”,由其任主任,辖下建立“淞沪别动总队司令部”,拥有一支有一万人参加的“别动队”。5个支队中第一、二、三支队的司令均是杜月笙的门生,其中,第三支队在青浦参加了与日军的战斗。1938年,这支“别动队”经戴笠改编为“忠义救国军”。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日本侵华当局考虑到杜月笙在上海的显赫地位和影响,对其多方进行拉拢。面对日本人的威逼利诱,杜月笙能够坚持民族立场,审时度势,离开上海,只身前往香港避难。12月初,他又专程赶赴武汉面见蒋介石,被蒋委任为中央赈济委员会常务委员,分管第九赈济区事务。领命之后,杜月笙回香港,成立了赈济委员会第九区赈济事务所,自任主任。同时还在港挂出了中国红十字总会办事处的牌子,以此为掩护,从事动员、组织、安排一些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人迁居香港,并负责沟通国民政府与上海等沦陷区的联系。此外,他还与戴笠合伙成立了“港记公司”,负责运销国民政府在川、康、滇一带以禁烟为名掠夺的鸦片烟土。1939年夏,CC系分子吴开先奉命至上海整顿国民党地下组织,成立了“上海党政统一委员会”,吴自任书记长,杜月笙则以其在上海的金融工商、党政、特务系统及黑帮势力中的特殊影响,被蒋介石任命为该委员会的主任委员。杜月笙坐镇香港,指挥其留在上海的门徒,迫使虞洽卿等人离沪赴渝。同时他还制止黄金荣公开出任伪职,并请其协助吴开先在上海活动。
约在1939年底,杜月笙成功地策反高宗武、陶希圣脱离汪精卫集团,蒋介石为此特拨款20万元给杜月笙以为酬劳。除此以外,杜月笙还积极支持军统局上海区的锄奸活动。1940年10月,杜月笙党徒成功策动朱升源将时任伪上海市市长的傅筱庵杀死。此前,与黄金荣、杜月笙同为上海三大亨的张啸林由于公开投敌,被杜月笙的徒弟林怀部刺杀。尽管杜月笙对此事一向讳莫如深,但事前必经他默认无疑。
1941年冬,香港沦陷,杜月笙迁居重庆。他在重庆重建恒社总社,并在西南各重要城市建立分社。1942年3月,他在重庆设立“中华实业信托公司”,自任董事长,由华中各地抢购物资内运经销。同时他还将中国通商银行迁到重庆,自任总经理。同年秋,他又亲至内江、成都、宝鸡、西安、洛阳等地,设立通商银行分行,各分行内皆设恒社分社。1943年,杜月笙又与戴笠商议、并经蒋介石认可成立通济公司,以国统区的战略物资换取沦陷区的棉纱,被人们指责为趁机大发“国难财”,同时这种行为还大大缓解了日本侵略军战略物资的匮乏。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之初,杜月笙还费尽心机,对国民党军政势力未抵达上海前的重大问题,“均周密策划”,积极协助蒋介石争夺胜利果实。9月,杜月笙回到上海。
回到上海后,杜月笙从10月开始,即着手整顿“恒社”。整顿后的“恒社”,在全国二十多个城市发展分支组织,人数亦大大增加,社员上至中央部长、司长,下至董事长、报社社长、律师、特务,遍布全国。这一时期,杜月笙踌躇满志,势力进一步膨胀,获得的各种各样的职衔计70个左右。
除“国大”代表、上海市参议员等公职外,所任职衔,涉及文化教育、金融工商、交通电气等各行各业。1946年3月17日,戴笠在江阴机毁人亡,杜月笙在邀宠蒋介石方面,失去一个有力支持者和合作者。4月,上海市参议会选举。在选举前夕,杜月笙发动其徒众,四处收买拉拢,威胁利诱,当选为议长。但恰在此时,杜的心腹万墨林因囤积居奇,被上海警备司令宣铁吾逮捕。杜月笙迫于蒋介石的压力,无奈让出已到手的议长职位。这两件事,使得杜月笙大发牢骚,“沦陷时上海无正义,胜利后上海无公道”。
同年10月,杜月笙又与军统负责人郑介民勾结,将所谓的“人民行动委员会”改组为“中国新社会事业建设协会”,任常务理事,积极指挥帮会组织,配合国民党特务,打击共产党和进步力量。
1948年夏,蒋经国至上海“打老虎”,进行币制改革。9月初,杜月笙的三儿子杜维屏被蒋经国以“投机倒把”的罪名逮捕。此外,蒋经国还将万墨林传去训话。杜月笙凄凉地感到“该是他们(蒋介石集团)要我下台的时候了”。后来,杜月笙指使其门下四处收罗证据,证明孔祥熙长子孔令侃所拥有的扬子公司也从事同样勾当,逼蒋经国就范。蒋经国无法,只得将杜维屏判处6个月徒刑,此事草草收场。
革命形势的飞速发展,使得杜月笙很快就面临着何去何从的抉择。虽然在此之前,他也曾跟李济深等民主人士有过接触,协商去留。但由于他因有在四一二政变中骗杀汪寿华、大肆屠杀共产党人的血案的思想包袱,亦深知蒋介石决不会允许他留在上海“变节投敌”,遂决定既不留上海,也不随蒋赴台。1949年5月1日,在解放军围攻上海前夕,杜月笙黯然离开大陆,逃往香港。
杜月笙避居香港后,不仅为虎落平阳、身价贬值而深感烦恼,还为财源日益紧缩而忧虑,一再发出“香港居,大不易”的感慨。往日的颐指气使、风光体面已成过眼云烟。对前途的悲观忧虑,使他不得不求助于问卜算卦,维持心理上的平衡。但心理上的落寞烦恼和生理上的重病缠身,双重打击使得作风一向强悍精明的杜月笙,终于在1951年8月16日客死他乡,死时63岁。
㈨ 给份恒社杜月笙的资料,
杜月笙(1888 8.22-1951 8.16) ,原名月生,后由国学大师章太炎建议,改名镛,号月笙(典出《周礼太司乐疏》:西方之乐为镛,东方之乐为笙),是近代上海青帮中最著名的人物之一。
老上海的黑帮大亨(2张)杜月笙[1]1888年8月22日,出生于上海川沙(今属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南杜家宅。四岁以前,母父相继去世,先后由其继母和舅父养育。十四岁,初到上海十六铺鸿元盛水果行当学徒,日夕与流氓、歹徒为伍,又嗜赌成性,不久被开除;后转到潘源盛水果店当店员。时拜青帮陈世昌为老头子。陈世昌,时为小东门一带的流氓头子,绰号“套签子福生”,在青帮中属“通”字辈,杜月笙按序排在“悟”字辈。由陈世昌等人的关系,杜月笙获得机会进入时为青帮上海龙头的黄金荣公馆。因杜为人机灵诡诈,善解人意,很快获得时任法租界华探头目、黑社会头面人物黄金荣的赏识,成为其亲信,由“佣差”升格为鸦片“提运”,并负责经营法租界三大赌场之一的“公兴俱乐部”。杜月笙因善纠合同伙,勾结军阀,很快成为鸦片提运中最具势力的一个。1925年7月,杜月笙在租界与军阀当局庇护下,成立“三鑫公司”,垄断法租界鸦片提运,成为与黄金荣、张啸林并称的“上海三大亨”之一。 斯特林.西格雷夫在《宋家王朝》中描述了杜月笙鸦片销售这条通畅的“全球网络”:杜月笙的很多海洛因都是通过官方渠道进入法国大市场的,由于上海法租界由河内管理,而不是直接由巴黎管理,这就构成了一个由上海到河内、西贡进而直到马赛黑社会的阴暗交通网,这个网由科西嘉人强大的“科西嘉联合会”所控制。这个联合会有一个更通俗的叫法是“黑手党”。据西格雷夫的记录,有人甚至认为当时全世界的八包海洛因中,就有七包出自杜月笙之手。同年,杜月笙出任法租界商会总联合会主席,兼纳税华人会监察。 杜月笙的太太们(4张)上海三大亨中,素有“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的说法。比起黄、张来,杜月笙确实手法更高明一些,他善于协调黑社会各派势力之间的关系,善于处理与各派军阀之间的关系,善敛财,会散财。他通过贩卖鸦片、开设赌台等活动,大量聚敛钱财,然后,又以这些不义之财笼络社会上各种人物,从政治要人、文人墨客到帮会骨干,无所不有。杜月笙也做些收买人心的事,如他持续多年购买预防传染病的药水,送到浦东老家按户免费发放;每逢上海及附近地区发生灾害,他会出面组织赈济;有时装出维护工人利益的形象,出面调解劳资纠纷,等等。他一改传统流氓身着短打、手戴戒指、卷袖开怀的打扮,而是四季身着长衫,打扮斯文,给人一种温文尔雅的形象。由于他在上海善待下台总统黎元洪,黎元洪的秘书长特撰一副对联:“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他因此被其党羽吹捧为“当代春申君”。他附庸风雅,广结名流,大学者章太炎、名士杨度、名律师秦联奎都是他的座上客。由此,杜月笙的社会地位不断提升。 1927年4月,杜月笙与黄金荣、张啸林组织中华共进会,为蒋介石镇压革命运动充当打手。4月11日晚,他设计骗杀了上海工人运动领袖汪寿华,随后又指使流氓镇压工人纠察队。他因此获得蒋介石的支持。南京政府成立后,他担任陆海空总司令部顾问,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和行政院参议,虽是虚衔,但有助于提高社会地位。同年9月,任法租界公董局临时华董顾问,1929年任公董局华董,这是华人在法租界最高的位置。 1929年,杜月笙创办中汇银行,涉足上海金融业。通过结交金融界徐新六、陈光甫、唐寿民等著名人士,他的银行业务颇为兴旺。 杜公馆原址(17张)1930年起,杜月笙在家乡买地五十亩,大兴土木,起造杜家祠堂。1931年6月8日至10日,举行家祀落成典礼和“奉主入祠”典礼。蒋介石亲送匾额“孝思不匮”祝贺。仪仗队有五 千人之众,自法租界杜公馆出发,长达数里,巡捕开道,鼓乐震夭。杜祠开酒席三日,每日千桌。包括淞沪警备司令熊式辉、上海市长张群等在内的党国要人都送了匾额。排场之大,靡费之巨,极一时之盛。席尽人散后,这个豪华的祠堂就成了远东最大的地下吗啡和海洛因加工厂。 1932年,杜月笙开始组织恒社, 1933年2月25日,举行开幕典礼。杜月笙自任名誉理事长。社名取“如月之恒”的典故,名义上是民间社团,以“进德修业,崇道尚义,互信互助,服务社会,效忠国家”为宗旨,实际上是帮会组织。杜月笙借此广收门徒,向社会各方面伸展势力。恒社初成立时,有一百三十余人,到1937年达五百二十余人,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上海市社会局。新闻界、电影界等许多方面的人士都参加进来。1934年,杜月笙任地方协会会长。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8月,又发动进攻上海的八一三事变。上海人民与全国人民一样,投入英勇悲壮的抗日斗争中。在全国人民抗日要求推动下,杜月笙参加了上海各界抗敌后援会,任主席团成员,兼筹募委员会主任。他参与劳军活动,筹集大量毛巾、香烟、罐头食品,送到抗敌后援会。他弄到一些军中急需的通讯器材、装甲保险车送给中共将领。他应八路军驻沪代表潘汉年的要求,将从外国进口的一千副防毒面具,赠送给八路军使用。 1937年,上海沦陷后,杜月笙拒绝日本人的拉拢,于11月迁居香港。在香港,他利用帮会的关系,继续活动。他担任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赈济委员会常务委员和上海党政统一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情报、策划暗杀汉奸等活动。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在上海的门徒协助军统特务刀劈了大汉奸、伪上海市长傅筱庵。1940年他组织人民行动委员会,这是在国民党支持下的中国各帮会的联合机构,杜月笙为主要负责人,由此实际上成为中国帮会之总龙头。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杜月笙迁居重庆,建立恒社总社,向大后方发展势力。他组织中华贸易信托公司、通济公司等,与沦陷区交换物资,借此中饱私囊。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杜月笙于1945年9月初返回上海、收割旧部,重整旗鼓。这时,由于租界已被收回,国民党势力可以公开活动,帮会的作用不再像以前那么重要。1946年12月,上海参议会选举议长,杜月笙经过多方活动,虽然以最高票当选议长,但因国民党不那么支持他,所以,他当选后马上辞职。此后,他致力于向工商、金融、交通、文化、教育、新闻等各业中发展势力,担任各种各样的董事长、会长、常务董事、校董达六七十个。 1948年春,他参加国民政府召开的“行宪国大”,捧蒋介石当总统。蒋介石为了挽救严重的财政危机,派蒋经国到上海实行市值改革,发行金圆券,要求民间将所持法市外币及金银一律兑换成金圆券。杜月笙的儿子杜维屏没有完全照办,被蒋经国以投机倒把罪逮捕,后被判了六个月的徒刑。经过此事,杜月笙明白自己在上海大势已去。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连获大胜,上海解放指日可待。5月1日,杜月笙携家仓惶逃往香港。1951年8月16日在香港病逝,终年63岁。
编辑本段所作贡献
在大陆的报刊、书籍中,人们常看到有关旧上海青帮头目杜 杜月笙
月笙的文字,大多述及他的种种劣迹,间或提到,杜讲义气,有骨气,在抗战中作了一些贡献。也许这也是污点斑斑的黑社会头子人生的另一面。《北京日报》刊文,请《海内与海外》杂志社编辑部副主任朱小平对这位传奇人物在抗日战争的贡献进行了解读。 文章称,杜月笙是旧中国上海青帮(亦称安清帮)的大头目。蒋介石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夺取政权,杜月笙在政变中起了关键的作用,雇用流氓为上海总工会送锦旗放烟雾、诱骗杀害总工会委员长、中共党员汪寿华等,致使上海总工会80万会员群龙无首,数千工人猝不及防被蒋介石杀害。作为旧上海黑社会的大头目,杜月笙身上有很多污点,但是,他也并非漆黑一团。在抗战中,他曾多年担任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做过一些有益的慈善事业,特别是他任副会长时正值抗战前后,于救助伤兵输送物资、建立抵抗部队,做出了贡献。文章认为,杜月笙在抗战中大致有四大贡献。 全面抗战爆发后,杜月笙以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名义组织上海市救护委员会,救护了抗日受伤军民数万人 1937年8月13日,日寇全面进攻上海,上海守军奋起抗战。杜月笙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副会长名义,联合各团体组织上海市救护委员会,并同时成立救护队10队、急救队13队、临时救护医院24所,征集救护汽车98辆,并特约公、私医院16所收容受伤军民。据统计,杜月笙所领导的救护输送医疗工作,共救护了抗日受伤军民44398人。此后,杜月笙又筹划在松江、昆山、苏州、无锡、杭州、南京等地设立重伤医院,每年医院少则收治伤员二三百人,多则达三四千人。南京沦陷之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及各地工作人员大多撤退到汉口。杜月笙亲自乘飞机到汉口,与政府有关部门统一商定救护方针,在汉口成立临时救护委员会,设置医疗队37队,后因需要逐渐增加至178队,共有工作人员近3000人。据统计,至抗战结束,红十字会所救护的军民总数已达260万人。这一可观的成绩,与红十字会广大工作人员的努力分不开,但杜月笙在其中的领导作用不容忽视。救护工作所需的物资、车辆,许多都出于杜的号召,也不排除他自己的“毁家纾难”。在这一点上,他号召他所能影响的团体包括他的帮会组织捐助抗战,是起了很大作用的。在抗战中,他坚持在上海,包括参加抗敌后援会工作,直至11月上海沦陷,他才秘密撤退。 在上海抗战中,与戴笠共同创建了一支一万人的武装游击部队,配合正规军,参加抗战 杜月笙在上海抗战中所办的另一件大事是与戴笠共同创办了“苏浙行动委员会别动队”参加抗战。尽管戴笠一生以与中共作斗争为己任,但在抗战中,他的思想倾向基本属于黄埔系中主战的少壮派军人阵营,在这一点上,“人之爱国,谁不如我”的杜月笙与他是一致的。两人本来即为挚友,在抗日这一点上又有共识,所以两人商定在上海建立一支1万人的武装游击部队,以帮会和工人为基础,配合正规军作战,并负责肃谍防奸等工作。杜月笙自己出钱捐赠了5000支快慢机手枪,又利用自己的影响,动员了帮会成员、工人、学生、店员、失业青年入伍。10月,这支仅以一月时间仓促成立的游击部队,在上海南市和苏州河两岸配合正规军与日寇作战,尽管作战力差,但大多成员异常英勇顽强,为中华民族抗战作出了牺牲。据事后统计:别动队战死兵共1500人以上,受伤500余人。据说,杜月笙颇为悲痛,他不是心疼钱,而是哀怜那些为国捐躯的青年,其中很多人是他的徒弟。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理事室迁移香港后,杜月笙亲自主持工作,筹措救护事业经费 1938年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理事室迁移香港,杜月笙亲自主持工作,并设立总办事处,以接受海外捐助的物资,并同时筹措救护事业的经费。可以说,杜月笙此时是非常辛劳的。当时,国民党政府还设有中央赈济委员会。“八·一三”抗战后,蒋介石安排杜月笙为该会常委,负责粤、桂、闽三省称第九救济区工作。为了工作方便,杜月笙将第九救济区办事机关与中国红十字会机关合设于香港九龙柯士甸道他的宅寓也在此,并在香港最大的饭店辟有房间,专与各方接触。当时,海外侨胞对抗战捐助的物资及对难民的救济品,都由杜月笙接收运往汉口或重庆。同时,杜还负责与戴笠合作布置向沦陷区搜集情报及锄奸策反工作。据说,上海另一帮会头目张啸林投敌被暗杀,也与杜月笙有关。另外,轰动中外的高宗武、陶希圣脱离汪伪集团,并公布“汪伪密约”,也是杜月笙与戴笠共同策反的。 香港沦陷后,杜月笙撤退重庆,主持红十字会会务工作,办理前方救护、后方空袭救护、医疗等工作 在抗战的开始阶段,海外物资大部分通过香港转运国内 杜月笙搞选美
,杜月笙以红十字会名义办理接收、转运,为抗战事业做出了一些贡献。香港沦陷后,红十字会总会于1940年移设重庆,杜月笙也撤退重庆,主持会务工作,办理前方救护、后方空袭救护、医疗等工作。1942年,杜月笙筹建了重庆医院,当时有床位300张,各科设备齐全,是当时最先进的战时后方医院,受到舆论的称赞。另外,杜月笙在搜购、抢运战略物资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抗战胜利后,杜月笙返回上海,督促上海复员工作,并协助恢复、加强了上海红十字会分会的组织,对该会推进各种社会服务工作奠定了基础。 上世纪50年代后,杜月笙客居香港。1952年,他弥留前对妻子云:“把我的尸骨带回上海,葬在浦东高桥老家。”但他的遗愿终未实现,1952年11月遗骨被运往台湾,至今暂厝台北南效大尖山麓。 杜月笙不去台湾的内情:蒋介石拿我当夜壶 杜月笙晚年曾忿忿然说:"蒋介石拿我当夜壶,用过了就塞到床底下。"这一形象比喻,既是这位大亨对蒋介石的泄怨,又是失宠后凄楚处境的哀叹。 抗战后,杜月笙自以为劳苦功高,想趁蒋介石论功行赏的机会,捞个有影响的职位过过官瘾,他把目光定格在上海市市长,起码当个副市长。他把这一想法透给了军统局长戴笠。戴笠心领神会,转达给蒋介石。 1945年8月底,杜月笙带着一帮随从,前呼后拥兴冲冲回到上海。始料不及,走到半路,传来千真万确消息,蒋介石已任命钱大钧为上海市市长、吴绍澍为副市长,负责接收上海全权。原来是蒋介石对杜月笙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令杜月笙沮丧的事还在后头:火车快到上海时,门徒上车报告,市政府已通知取消原定的欢迎仪式,连本已搭起的牌楼也已拆除,北火车站还贴出了"杜月笙是黑势力的代表"、"打倒杜月笙"等标语。杜月笙闻讯气上加气,为避免难堪,临时改在上海西站下车。靠站时,竟没有一个要 杜月笙搞选美
员迎接。 1946年夏,蒋介石为体现"民主政治",下令"民选"上海市参议会议员。杜月笙信以为真,有意竞选议长席位,于是组织门徒大张旗鼓活动,摆出种种理由宣扬议长一职非杜月笙莫属,又不惜大把花钱拉票。哪知就在胜券在握时,传来蒋介石的口信:议长一席,希望由潘公展担任。潘公展是CC系骨干,蒋介石的亲信。这对杜月笙不啻冷水激顶,自知胳膊拧不过大腿,无奈何作了识时务的"俊杰",在选举结果他当选议长后,马上宣读了一份"辞职呈文":"上海系通都大邑,议长责任重大,本人为多病之人,不能担此重任,辜负诸公厚意,多请原谅,再予改选。"主持选举大会的市长吴国桢立即表示接受听从本意,另行重选。于是第二次投票,选出潘公展为议长。 杜月笙与蒋介石的矛盾日益加深 三大战役结束,内外交困中的蒋介石被迫下野。杜月笙知道蒋家王朝气数已尽,开始谋虑去从。为退路办了三件事:卖了杜美路上的一处公馆,得款60万美元;改任意挥霍为量入支出,裁减雇员,紧缩开支;去了香港一次,物色准备购买的住宅。 1949年3月下旬,杜月笙一回到上海,就被蒋介石请去南京,对他说:"上海看来是难以守住的了,杜先生应有所准备,必要时携家小去台湾,协助党国共图复兴大业。" 杜月笙似乎料到蒋介石的这番"关心",爽快地说:"我是准备放弃上海以后的退步了。" 蒋介石曾听说,中共方面委托黄炎培等,劝杜月笙留在上海,他无论如何不愿杜月笙被"统战"过去,便以告诫的口吻加了几句:"杜先生与中央合作有年,民国16年清党时,为铲除共党鼎定上海立下大功,也因此与共党结怨甚深。共党是讲阶级讲斗争的,他们决不会放过你,切不可有丝毫的侥幸,以早日去台湾最好。" 杜月笙的话仍是半明半暗:"总裁放心,我对共产党绝无侥幸之心。"蒋介石听了当然不满意,双方不欢而散,但蒋并不就此罢休,还要设法争取,把杜月笙逼去台湾。 对于去留与去向,杜月笙早有盘算权衡。虽然中共方面通过黄炎培等劝他留下,但他自己判断反共20余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就杀了包括上海总工会委员长汪寿华在内的众多共产党人,可谓血债累累,所以不敢不走。至于去哪里呢?与蒋介石嫌隙既生,孑然一身去台湾,还不是寄人篱下?杜月笙选择了去号称自由港的香港。
㈩ 请问讲述杜月笙的电影有哪些.
1、上海皇帝
《上海皇帝》是由潘文杰执导,吕良伟、郑则仕等人主演的一部动作片。影片讲述了小贩杜云笙成长为上海“皇帝”的故事。该片于1993年9月14日在香港上映。
2、外滩佚事
《外滩佚事》是由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联合出品的纪录片电影,由周兵执导,金士杰、许玮宁领衔主演。
该片讲述了英国人赫德、日本的李香兰、中国的叶澄衷、杜月笙和周璇等人物的经历和情感变化,还向中国人民展示那段珍贵的历史影像。
3、大上海1937
《大上海1937》是张彻执导,徐小健、杜玉明等主演的动作片。故事背景发生在1937年日本侵略者占领的上海,讲述了杜月笙等几个黑社会的头子不同的表现。
4、杜公馆
《杜公馆》是一部历史剧情片,由谢效民导演,王诗槐主演的电影。影片讲诉杜月笙在大上海你死我活的江湖厮杀。
5、罗曼蒂克消亡史
《罗曼蒂克消亡史》是由华谊兄弟、英皇电影联合出品的悬疑谍战片,由程耳执导并担任编剧,葛优、章子怡、浅野忠信、杜淳、钟欣潼等主演。影片于2016年12月16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该片讲述了1937年大动荡前夕,上海滩风云显赫的陆先生正面遭遇侵华日军施压,被卷入一场暗杀阴谋,当身边朋友一一惨遭牵连时,乱世当前,大佬、小弟、弱女子等往昔人物走向了不同命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