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索菲亚·法卡什的女子敢死队
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是一个让世人称奇的人。出国访问自带帐篷,不睡房间睡帐篷;别人爱马,他爱骆驼,经常骑骆驼遛弯。更令人称奇的是,他国领导人的保镖个个都是彪形大汉,而他的保镖却个个是夺人眼球的美女。关于这支美女卫队的来历,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1970年9月1日是利比亚的国庆节,有几个前国王的死党买通了一个神枪手,准备在卡扎菲检阅部队时,将其暗杀。这名杀手是个年轻的美女,名叫索菲亚·法卡什。国庆节这天,当检阅部队经过主席台向总司令卡扎菲敬礼时,混在急救护士中的索菲亚·法卡什嗖地拔出手枪,瞄准了卡扎菲的头,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卡扎菲猛地回头,就在四目相对的瞬间,丘比特的爱之箭将他们射中了。此时时间仿佛凝固,两人的眼中都流露出爱意。索菲亚呆呆地看着卡扎菲,怎么也扣不动扳机。卫兵冲上去抓住了索菲亚,下了她的枪。卡扎菲把索菲亚带到了一个房间,并关上了房门,将卫兵挡在了门外。房间里只有他们两人,卡扎菲深情地望着她,然后微笑着问她叫什么名字,还把手枪递给了她。突然,索菲亚“扑通”一声跪在卡扎菲的面前,疯狂地吻着他的皮靴和脚......就在卫兵们在外面急得团团转的时候,卡扎菲完好无损地走出了房间,怀里还拥着娇羞的美女刺客索菲亚,着实让卫兵们目瞪口呆。在卡扎菲和索菲亚尽情欢愉的新婚之夜,那几个政敌却血洒刑场。卡扎菲和索菲亚的一见钟情,完全可以说在这个世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后来,索菲亚向卡扎菲提出了组建女子卫队的想法。理由是女人专一,且胆大心细,更重要的是不被外人注意。不久,一支由索菲亚亲自挑选并严格训练出的贴身女子卫队诞生了。这些保镖个个美丽绝伦,武艺超群,枪法出神。她们几年更替一批。这支美女卫队是全球绝无仅有的卫队。几十年来,美女卫队使卡扎菲躲过了政敌的一次次暗杀,让敌人闻风丧胆。
『贰』 有一部电影,喜剧片,恶心卡扎菲的,什么名字
是《独裁者》。
《独裁者》是由拉里·查尔斯执导, 萨莎·拜伦·科恩编剧、萨莎·拜伦·科恩、安娜·法瑞丝、本·金斯利主演的喜剧电影。影片于2012年5月16日在美国上映。
讲述的是某国残暴的独裁者来到美国纽约参加一个联合国会议,结果发现自己不在国内的时候被二号人物顶替——这个独裁者一直信任的哥们外形像个牧羊人。流落纽约有家难回的独裁者偶遇了漂亮的有机食物店店主(安娜·法瑞丝饰),她让他对压迫、对自己的生活道路都有了新的认识。
(2)关于卡扎菲的电影有哪些扩展阅读:
角色介绍
1、萨莎·拜伦·科恩饰演艾拉登Aladeen/Efawadh,残暴的独裁者,后来到美国纽约参加一个联合国会议,结果发现自己不在国内的时候被二号人物顶替,而在美国迷路遇见有机食物店店主Zoey,不得不到纽约寻找新的人生意义。
2、安娜·法瑞丝饰演佐薇Zoey,漂亮的有机食物店店主,收留Aladeen在她的店中,并一点点的改变了Aladeen的看法,也帮他打开了眼界,看到了自己在其他方面的潜能,同时使Aladee被民主转变。
『叁』 求一部美国特战队在屋顶给当地反叛武装包围激战的电影,地点好像伊拉克
不是伊拉克,而是“利比亚”
《危机13小时》是由迈克尔·贝执导,查克·霍根编剧,约翰·卡拉辛斯基、帕布罗·施雷柏、托比·斯蒂芬斯、詹姆斯·贝吉·戴尔、马克斯·马蒂尼、多米尼克·福穆萨等主演的政治战争类电影。
该影片主要讲述了六名士兵组成的护卫队驻扎于利比亚班加西美国领事馆前对抗敌人的故事。该影片于2016年1月15日在北美公映。
《危机13小时》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是一部政治题材的电影。2012年9月11日,在利比亚班加西的美国领事馆前发生一起反美示威事件,入夜后数十名武装分子冲进领事馆。
示威演变为暴力冲突,最终导致包括美国大使约翰·克里斯托弗·史蒂文斯(Christopher J. Stevens)在内的四人死亡,这也是33年以来第一个被恐怖分子杀害的美国大使,影片《危机13小时》就是由这一真实事件取材。
『肆』 如何评价电影《私人战争》
使用网络网盘免费分享给你,链接:https://pan..com/s/19vNp--Gx7opJvobYGkjE2Q
《私人战争》是由马修·海涅曼执导的传记战争片,裴淳华、詹米·多南等主演。该片于2018年11月16日在美国上映。影片依据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美国记者玛丽·科尔文,不惧危险,从事战区新闻报道,在2012年向国际组织报道叙利亚霍姆斯省惨案时,被政府军炮击中身亡的故事。
『伍』 红海行动扎卡是不是卡扎菲
不是。
《红海行动》电影的背景是真实事件,就是2015年我国组织实施的也门撤侨行动,但电影的主要情节均为虚构,这次撤侨行动中没有中国公民被绑架,我国军事人员也没有在也门境内执行武装行动。
类似的撤侨行动近年有不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就先后组织实施了10余次人员撤离行动。也门撤侨行动是我国第一次动用海军军舰作为主要交通运输工具。
注:2011年10月20日,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武装称在苏尔特已经俘获了卡扎菲。卡扎菲在其家乡苏尔特的一个废弃下水管道中被捕,惨遭虐待后,头部和腹部遭到致命连环枪击身亡。
(5)关于卡扎菲的电影有哪些扩展阅读:
《红海行动》剧情简介:
索马里海域外,中国商船遭遇劫持,部分船员被海盗杀害,其他人沦为俘虏。蛟龙突击队沉着应对,潜入商船进行突袭,成功解救全部人质。狙击手罗星在追击海盗时不幸被击中脊柱神经,欠缺的位置由顾顺替代。
返航途中,非洲北部伊维亚共和国政局动荡,恐怖组织连同叛军攻入首都,当地华侨面临危险。海军战舰接到上级命令改变航向,前往执行撤侨任务。蛟龙突击队八人,整装待发。
时间紧迫,在“撤侨遇袭可反击,相反则必须避免交火,以免引起外交冲突”的大原则下,海军战舰及蛟龙突击队在恶劣的环境下,停靠海港,成功转移等候在码头的中国侨民,并在激烈的遭遇战之后,营救了被恐怖分子追击的中国领事馆人员。
然而事情尚未完结,就在掩护华侨撤离之际,蛟龙突击队收到中国人质被恐怖分子劫持的消息。众人深感责任重大,义无反顾地再度展开营救行动。
『陆』 有一个电影介绍.看过.忘记叫什么名字了. 就是一个人赛跑的时候.边跑边把要超越他的人.开枪打伤. 是喜剧片.
独裁者
1940年卓别林的
还有这个:独裁者 The Dictator (2012)
某国残暴的独裁者来到美国纽约参加一个联合国会议,结果发现自己不在国内的时候被二号人物顶替——这个独裁者一直信任的哥们外形像个牧羊人。流落纽约有家难回的独裁者偶遇了漂亮的有机食物店店主(安娜·法瑞丝饰演),她让他对压迫,对自己的生活道路都有了新的认识…
都有的。
『柒』 电影《危机十三小时》是根据什么事件改篇
电影《危机十三小时》是根据根据班加西事件改编。
该影片主要讲述了六名士兵组成的护卫队驻扎于利比亚班加西美国领事馆前对抗敌人的故事。
《危机13小时》是由迈克尔·贝执导,查克·霍根编剧,约翰·卡拉辛斯基、帕布罗·施雷柏、托比·斯蒂芬斯、詹姆斯·贝吉·戴尔、马克斯·马蒂尼、多米尼克·福穆萨等主演的政治战争类电影。
影片评价
迈克尔·贝在‘慢镜’和‘煽情’方面非常克制,影片中的战争是残酷的,而非浪漫的。这使得影片的角色和情感有了非常可信的根基。作为有退伍军人和有家庭的背景的詹姆斯·戴尔和巴勃罗·施雷伯,让他们和恐怖分子作战,显得非常可信。
尽管有着各种细节上的缺失和潦草的对白,但总体上是一部制作精良的生猛动作片,更是对影片中所描述的秘密士兵的一次真诚的致敬。
『捌』 一代狂人卡扎菲,那位与他形影不离的美女保镖,结局如何
卡扎菲是利比亚的前总统,在国际社会上拥有“中东枭雄”之称,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同时也具有很大的争议。年轻时期的卡扎菲无疑是冲动且有野心的一个人,他利用自己的身份和手里的军事力量发动政变上台,在国内实行较为高压的管理手段。这些都招来了西方世界的非议。面对巨大的压力,他没有选择和其他中东或者非洲国家的元首那样称臣纳贡,而是坚定的反美反欧,这也是他最后落得悲剧下场的主要原因。
2011年8月卡扎菲和嘉莉娜一行在苏尔特被反对派武装发现,包括嘉莉娜在内的5名女保镖奋起抵抗掩护卡扎菲逃离,她们拼尽子弹后被捕,在被反复凌辱之后遭到了虐杀横尸街头,嘉莉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了自己的誓言和指责。
卡扎菲是一代风云人物,他依靠权谋手段登上总统宝座,他性格怪异言语惊人,争议颇多,但在他的身上也散发出了明显的英雄之气,那种坚强、不屈的精神也值得世人肯定。而嘉莉娜无疑是一个小人物,但她以不惜以生命作为代价坚守卡扎菲到最后,相比那些出身名门享尽荣华却最终背叛卡扎菲的官员们,着实可贵太多了。
『玖』 一部讽刺卡扎菲的电影叫什么
2012年美国电影《独.裁者》
『拾』 战争电影《战争之王》未免太残酷,真的可能存在原型人物
原型是:维克托·布特(Viktor Bout)。
维克托·布特(Viktor Bout),绰号“死亡商人”,是一名国际军火销售商和毒品走私商,身价60亿英镑(596亿元人民币)。
布特被控在全球范围内煽动和支持战争,逃脱追捕近20年,他的故事曾被改编成好莱坞电影《战争之王》。
2008年,美国派遣特工将布特引诱到泰国,将其一举擒获。布特的被捕被美国视为阻止武器流向黑市的巨大胜利。
(10)关于卡扎菲的电影有哪些扩展阅读:
人物介绍:
维克托·布特(Viktor Bout),现年43岁(2011年)。
18岁时布特参加了前苏联空军,担任导航员,之后他被送往莫斯科军事外国语学院学习外语,他能流利使用俄罗斯语、乌兹别克语、英语、葡萄牙语和法语等语言,据说还粗通中文。此外他还获得了经济学学位,这段学习经历为他后来闯天下奠定了基础。
1992年,25岁的布特开始了他贩卖军火的生涯。他利用非洲和阿富汗来圆自己的发财梦。 布特的经历极具传奇色彩,他经营着一个遍及全球的私人航空运输公司。
他的飞机不断往返于阿富汗、比利时、南非、斯威士兰、阿联酋以及东欧等地,货物从钻石到剑兰,应有尽有。好莱坞著名电影《战争之王》中主人公的原型就是布特。
2008年3月,美国毒品管制局特工伪装成哥伦比亚反政府武装“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成员,在曼谷一座五星级酒店内将他诱捕。
美国情报显示,身家数十亿美元的布特拥有50架军用飞机,全世界战乱频发的地区都有他的身影,他还通过间接途径向基地组织出售军火,被西方媒体称为“世界头号军火商”。布特在与阿富汗塔利班的军火交易中赚了5000万美元(约合3.2亿元人民币),他的客户还包括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
布特在泰国被捕后,美国和俄罗斯都提出要引渡他,从而引发了一场两个大国之间的角力,令泰国政府骑虎难下。2009年8月,泰国法院驳回了美方提出的引渡申请,随后美方提出上诉。2010年8月20日泰国上诉法院判决,应该将布特移交给美国。
2011年10月11日,绰号“死亡商人”的俄罗斯军火大亨维克托·布特在纽约受审。他的罪名包括与他人共谋杀害美国人、向联邦特工出售军火未遂、通信欺诈以及违反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等,国际安全专家认为,这还只是布特所犯累累罪行中的一部分。 但布特否认这些指控。
2011年11月2日,美国纽约联邦地区法院做出裁定,俄罗斯籍军火商维克托·布特图谋向恐怖分子贩卖军火等罪名成立。法院定于2012年2月8日宣判,布特面临至少25年、至多终身监禁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