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演员大全 > 有陈毅的电影是哪些

有陈毅的电影是哪些

发布时间:2022-10-22 22:01:05

1. 《南征北战》故事,拍电影用真枪真子弹,经典台词比比皆是

近些年来,我们常看到一些制作水平不高的战争题材影视剧,一部分是大家纷纷吐槽的神剧系列,另一部分不是抗日神剧的战争片里,各种违反军事常识的画面也不断出现,这让很多观众大失所望。

本文要介绍的是我国影视领域反映战场最真实的一部战争片,这部电影不仅和《地道战》《地雷战》一起被称为“老三战”,同时也是我国第一部军事故事片,这就是经典电影《南征北战》。

一、《南征北战》拍摄背景,元帅、大将当顾问

1951年春天,中央电影局和上海电影制片厂等部门决定,拍摄一部体现伟人运动战思想的电影,献给八一南昌起义25周年。

来自于东北电影制片厂的成荫被确定为导演,由于人才缺乏,又将上海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汤晓丹召回,由他们两人共同担任该片导演。

《南征北战》最早的剧本蓝本来自于一部话剧《战线》,该话剧由新四军老兵、三野文工团团长沈西蒙创作,描写了华东战场莱芜战役前后的故事。以这部话剧为蓝本,沈西蒙、沈默君、顾宝璋合作,最终形成了《南征北战》的剧本。

在《南征北战》剧本创作过程中,时任上海市长的陈毅非常关心这部电影,他亲自参与了剧本的修改,甚至还帮助编剧修改了一些台词。他还建议增加一个思想动摇开小差的团长角色,后来这个建议被修改为影片一开始发牢骚要到地方工作的战士王春。

时任解放军总参谋长的粟裕也将导演和编剧请到北京,亲自为他们讲述了莱芜战役前后的事情,并对他们的拍摄工作进行了指导。这样,按照后来的授衔标准,《南征北战》的创作团队里相当于有了一位元帅和一位大将当顾问,这标准着实不低。

从《南征北战》的剧情来看,该剧本还是非常强大的,虽然是战争片,但剧情并不是简单的着眼于打仗,而是将重心放在体现运动战的思想上。尤其是通过战士们的情绪变化来反映影片的立意,显得剧情真实而饱满。

更关键的是,陈毅还特批拍摄经费100万元,而且可以按照军事演习费用报销。

二、真枪真子弹,真炮真炸药

有了上级的支持,《南征北战》剧组得到了其他电影想都不敢想的待遇,那就是拍摄时用真枪真子弹、真炮真炸药。

为了顺利完成拍摄,上级部门给《南征北战》剧组调来了一个野战师,其中一个团还是刚刚从抗美援朝前线回来的,他们同时带来的还有货真价实的武器。

从装甲车到坦克,从美制105榴弹炮到吉普车,从马克沁重机枪到汤姆森冲锋枪,从捷克式布伦式轻机枪到春田步枪,可谓应有尽有,完全再现解放战争的原貌。

我们后来看到的很多战争片制造炸点都是用雷管或者汽油包,《南征北战》用的则是货真价实的TNT炸药,由于炸药威力极大,拍摄时剧组也是小心翼翼,结果最后战士们都没事,导演成荫自己被炸伤了。

更牛的是,有了真枪不要紧,剧组演员们打的可都是真子弹,据片中饰演机枪手刘永贵的仲星火回忆,他一个人一场戏就打了四百发真子弹,当然,对面没有人。

不光道具是真的,《南征北战》拍摄的很多军事画面也是非常真实的,从战士们扛枪的姿势到射击的手势,都是标准的。

笔者举两个例子,在片中,不论是轻机枪还是重机枪,在阵地使用时都是配备有副射手的,这一点现在很多军事题材影视剧都根本不在意。

在敌人进攻的间隙,战士们并不是趴在战壕里等着,而是躲在山坡反斜面的地方防炮,阵地上只留观察哨,而现在很多影视剧里,战士们从头到尾都是躲在战壕里等着挨炸。

所以,陈老总将剧组拍摄费用当演习费报销也不算是照顾,拍摄现场确实像演习。

三、真正体验生活的演员们

《南征北战》导演是两位,他们进行了分工,来自于解放区的成荫负责拍摄解放军戏份,来自于上海的汤晓丹拍摄国民党戏份,大场面由两人共同负责。

导演分工好解决,但演员的演技和配合是个难题,《南征北战》里演员众多,还都来自不同的区域,之前的生活习惯和工作经历都不一样,如何配合好,演员演得像是一个问题。

剧组对此的解决方法就是让演员深入体验生活,像仲星火、铁牛这样本身就出自军队文工团的演员还好说,像冯喆、张瑞芳、项堃、阳华这些出自于大城市的演员则在体验生活上下了苦功。

饰演男一号高营长的是英俊小生冯喆,他去体验生活的地方是军营,每天他都跟普通战士一样出操训练,摸爬滚打努力让自己像一个兵。

不过老实说,冯喆的造型和气质在片中怎么看还都像一位教导员,没办法,颜值气质这块真的不好改变。

饰演女一号村长赵玉敏的是张瑞芳,她当年可是重庆话剧界有名的四大名旦之一,可是你从《南征北战》里根本看不到她身上任何的大城市气息,不论从扮相上还是气质上,这妥妥就是一个山东大姐啊。这个变化就是张瑞芳到沂蒙山区体验生活几个月的结果。

而饰演反派张军长和李军长的项堃和阳华,他们俩体验生活的地方则有些特殊,国民党高级军官战俘所在的战犯管理所。

所以,体验生活这个优秀的传统是演员饰演角色必不可少的环节,像姚晨在一开始出演《潜伏》时就找不到农村丫头的感觉,她到太行山区农村体验生活一个月才找到了翠萍的影子。可惜这样的传统目前在影视界居然逐渐消失了。

四、《南征北战》拍摄花絮

上文说了,《南征北战》剧组得到了一个野战师的支援,甚至还有一个刚从朝鲜回来的团,但意外的是,这些解放军战士却不愿意出演该片。

为什么呢?因为有很多战士一听说自己要演国民党士兵,立刻产生了对抗情绪,老子拼了命将他们打败了,临到最后还要演他们被打败的过程,不干。

毕竟《南征北战》拍摄时间早,距离解放刚刚过去两三年,战士们有这样的情绪也是正常,好在经过上级做工作,战士们还是接受了这个不一样的革命任务。

《南征北战》拍摄地是在山东临沂和青州,这里是革命老区,群众基础好,为了配合剧组拍摄群众支援前线的戏,当地老百姓又拿出当年的劲头,给电影当群演。

只是,老乡们对拍电影还是有些懵懂,当他们看到那些“国民党士兵”时,居然拿起石头和土块砸了过去,这也怪不得战士们有情绪,当个演员被误会不说还得挨打。

《南征北战》的剧本第一稿涉及内容非常宏大,几乎囊括了华野三年的大部分战役,最后经过聚焦和修改,将剧情集中到了莱芜战役这一块,因为在莱芜战役之前部队里确实存在一些情绪,像许司令员就曾发牢骚:“你们当官的在地图上一卡一卡的,当兵的只有两条腿。”

有了矛盾有了冲突才会有精彩的电影,所以选取这一段 历史 改编电影确实值得称道,也更能体现伟人的运动战思想。

有意思的是,虽然剧情简化了,但有一个角色反而复杂了,这个角色就是张军长。

虽然片中没有提及张军长部队的番号和他的姓名,但其刚愎自用的性格和野心勃勃的样子一看就是改编自张灵甫。

而这位张军长逃跑时坐在装甲车里被俘,其原型应该来自黄维。

最后,张军长被俘,战士报告他曾拿着小石头往自己头上砸,这个典故出处则是杜聿明。

看来项堃也是赚到了,一个人演了国军三大将领。

五、《南征北战》的经典台词比比皆是

由于《南征北战》拍摄早、上映早、上映周期长而且频繁,因此说该片影响了几代中国观众是好毫不夸张的。

于是,片中很多台词都被后人不断引用和传播,最后就成了经典台词,这里面我们还要感谢葛优等人的贡献。

笔者简单举几个例子:

葛优在《不见不散》里学过的,高营长给战士做思想工作时说的一段话:同志,我也想今天晚上就打冲锋,明天一早就把蒋介石的几百万军队全部消灭。可是不行呀,同志,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仗要一个一个地打。

战士们在议论凤凰山何时打响:没有动静,就是快了。

刘永贵回到大沙河边,趴下喝了一口水:终于又喝到家乡的水了。

张军长向凤凰山喊话:请你们坚持最后五分钟,坚持最后五分钟。

李军长最后的求援:张军长,请看在党国的份上,赶快伸出手来拉兄弟一把。

参谋长感叹:不是我们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

当然,还有葛优曾在《甲方乙方》里再现过的:我为领袖立过功。

此外,《南征北战》还有几个画面特别经典:

一个是双方争夺摩天岭,两边从不同方向同时冲击山顶棱线,这个过程采用蒙太奇手法拍摄配上紧张的音乐,使其成为该片最惊心动魄的一段。

另一个则是片尾解放军最后发起总攻的镜头,之后我们甚至在很多纪录片里都会看到这几个镜头,很多人都以为那是实景拍摄,实际上是出自于《南征北战》。

以上就是电影《南征北战》的故事,当然,这部电影还有另外一个版本,上世纪七十年代重拍的《南征北战》,那部电影里葛优的父亲葛存壮也出演了,也就难怪葛优对台词这么熟悉了。

2. 《渡江侦察记》故事,老电影也有浪漫爱情,两位元帅亲自指导什么

《南征北战》《红日》等电影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电影的代表,这两部影片包括那个时代的其他大部分战争题材电影,在感情戏上都是着墨不多或者干脆没有,像《南征北战》里稍微有那么一点儿苗头,《铁道游击队》里进了一步但还不完整,也不是很浪漫。

相对来说,诞生在1954年的《渡江侦察记》里却拥有一段比较完整也比较浪漫的感情戏,这在当时的战争电影里是极少见的。

在《渡江侦察记》拍摄完样片去接受上级审查时,有一部分人就提出了片中这样的感情戏是否合适,是否需要删掉或者删一部分的问题。

参与审查的罗荣桓元帅对本片给予了肯定,他认为片中的感情戏应该存在,只要不过分造成喧宾夺主就行。

陈毅元帅则提出,影片结尾的感情戏可以再丰富一些,气氛甚至可以再浪漫一些。

在两位元帅的指导下,汤晓丹修改了结尾,就是我们看到的这个,他让刘四姐和李连长告别戏的情感更为丰富,但在语言上则含蓄很多,“我们就会再见面的”和“我一定会等你”其实是一语双关的,这也符合当时的现实。而影片最后一个镜头并不是大军出发,而是刘四姐站在坡上远望着李连长远去的背影。

最后,用一句什么话来结束本文呢?

还是用陈老总那句话吧:我们的创作,需要革命的现实主义,也需要革命的浪漫主义。

3. 陈毅的电影大致简洁不少于150字的内容

电影《陈毅市长》,电影名,著名剧作家沙叶新所著的话剧,1981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这部电影主要剧情为: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陈毅(1901—1972)同志带着满身的战火硝烟出任新中国首任上海市长,当时的旧上海,满目疮痍,积难重重,工厂倒闭,商店关门,粮煤奇缺,失业人口剧增……刚解放的上海确实是个烂摊子;陈毅同志以对党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依靠工人阶级、革命干部和知识分子,团结民族资产阶级,正确地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陈毅为上海的复兴与发展打开了一个新局面。 在领导人物的题材中,本片是少有的艺术价值很高的电影,也可能是唯一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感受领导人的艺术作品。主角的台词非常精彩,幽默之中闪烁着敏锐、机智的领导艺术。很可能的,一些台词就是陈毅的原话,因为外交家、诗人,都需要高超的智慧与艺术修为。

摒弃过去对革命将领的神圣化,居庙堂之高但又平易近人,魄力神采丝毫未损,却也不再令人敬而远之。马克思说“人所固有的,我必固有”,万般伟大杰出也不该被塑造成孤立的寓言性抽象品,毕竟是活生生的人。喜剧中的元帅庄中带谐,血肉丰满,可爱至极。看过沙叶新编剧《陈毅市长》,妙趣横生,乐韵无穷。

剧情简介: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带着战火硝烟的陈毅(1901年—1972年)在第二天,便以市长的身份接受了以国民党代市长为代表的国民党政府官员的投诚。

当时的旧上海,满目疮痍,积难重重,工厂倒闭,商店关门,粮煤奇缺,失业人口剧增……刚解放的上海确实是个烂摊陈毅以对党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依靠工人阶级、革命干部和知识分子,团结民族资产阶级,正确地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

6月中旬的一天,陈毅带领工业局长顾充到国华纱厂经理傅一乐的家中,借赴宴的机会,深刻地阐述了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政策,使这个对共产党抱着怀疑、观望态度的民族资本家理解了党的政策,增强了经营纱厂的信心,为恢复生产尽了自己的力量。

秋天,上海市第一家国营百货商场开业了,陈毅市长亲临现场了解情况。当得知市民缺乏盘尼西林等药品时,他夜访化学工业专家齐仰之,与之共商试制盘尼西林、发展民族医药事业的大计。
陈毅在工作中,事事以革命利益为重。为减轻国家负担,他说服自己的老丈人从上海返回了家乡。军长童大威犯了错误,他毫不留情给予严厉的批评;而对于新闻发布处副处长魏里的一次差错,他则耐心进行团结教育。

1950年,他借旧历年的机会,带着傅一乐到工人徐根荣家拜年,用工人吃豆渣的事例教育了傅一乐,调整了劳资关系。

初夏的一天,他又以“比伤疤”的生动事例,教育了居功自傲、向党伸手的师长彭一虎……就这样,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陈毅为上海的复兴与发展打开了一个新局面。
1950年国庆,当全市市民兴高采烈欢庆建国一周年时,陈毅接受党中央指示,调离上海。他以更加高昂的革命姿态,又踏上了新的工作岗位。

4. 有关陈毅的影视作品有哪些

陈毅在茅山、黄桥决战、东进序曲、陈毅市长、淮海战役、红日、新四军、梅岭星火(1982)。

陈毅 (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男,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新四军老战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十大元帅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副主席。中共第七、九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文革期间,与四人帮斗争,被诬陷为“二月逆流”。 1968年,下放石家庄。1972年去世。1977年其遗作专集《陈毅诗词选集》出版。

5. 讲述陈毅解放上海的电影叫什么

波斯猫在行动、陈毅市长、大进军—大战宁沪杭、南征北战、霓虹灯下的哨兵、战上海、海魂

6. 有一部老电影里有陈毅的白马的叫什么名子

梅岭星火

1934年秋,由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红军主力被迫撤出江西根据地,开始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当时,敌人从四面八方向中央根据地扑来,中央苏区沦陷了。陈毅同志因腿部受伤,没跟随主力撤离,和留下的同志一起上山打游击。他们历尽艰险,辗转到达赣南梅岭山区时,这支队伍已是兵不满百了。他们隐蔽在深山密林之中,风餐露宿,过着野人般的生活。他们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开展游击战争。此时,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他们与党中央完全断绝了联系。环境越来越恶劣,斗争越来越艰难,战士们情绪低落,有的竟离队下山。但是,陈毅同志始终充满信心。坚持正确对待官兵,正确对待犯错误的同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终于度过了困难的三年,保存了革命火种。时值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三省,蒋介石实行卖国政策,中华民族的灾难日益深重。对此,陈毅义愤填膺,他在山林中,高举抗日旗帜,宣传发动群众,进行着不懈的斗争。1936年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不顾国家与民族的利益,对我南方游击队发动猖狂进攻。由于叛徒出卖,梅岭被困,在几乎葬身火海之时,陈毅同志视死如归,写下了著名诗篇《梅岭三章》

7. 有关贺龙、陈毅、朱德的电影

陈毅:《黄桥决战》
贺龙:《八月一日》
朱德:《朱德与史沫特莱》
还有很多

8. 陈毅扮老师是什么电影名

陈毅扮老师是电影梅岭星火:

梅岭星火是由卢珏执导,刘锡田,章杰,朱建民主演的剧情电影,该片于1982年在中国上映。

该片讲述的是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相关故事,1934年秋,左倾错误使第五次围剿失败,红军主力被迫撤出江西根据地,开始两万五千里长征,敌人向中央根据地扑来,陈毅因受伤没跟随主力部队,和留下的同志一起上山打游击。

1934年秋,左倾错误使第五次围剿失败,红军主力被迫撤出江西根据地,开始两万五千里长征,敌人向中央根据地扑来,陈毅因受伤没跟随主力部队,和留下的同志一起上山打游击,此时,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他们与党中央完全断子联系。

战士们在恶劣的环境下情绪低落,陈毅始终充满信心,并鼓励战士们,终于度过了三年,保存了革命火种。

在山林中高举抗日大旗,发动群众,进行不懈斗争,由于叛徒出卖,梅岭险些葬送,陈毅视死如归,凭他的远见,为召集南方游击队创造了条件。

9. 你喜欢电影《大决战》三部中的哪一部,为什么呢

大决战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邱清泉。

叼着根雪茄,一副狂拽酷炫吊炸天的表情,太有范了。

“我是邱清泉……邱疯子!”

还有一个细节,我很喜欢。

林彪和各纵队司令开完会,说:“没有特别为你们准备午饭,你们回去吧。”

然后,罗荣桓悄悄地吩咐身边的士兵,“叫炊事班多下一点面条,留纵队司令员吃一餐。”

由衷的认为,哪部都好。

小时候,把《大决战》三部曲当打仗片看,随着年龄和阅历增长,看了王树增的《解放战争》等书籍之后,才对《大决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前两天,又将《大决战》从头看到尾,看得停不下来。

毫不夸张的说,《大决战》是一部中国电影史上前无古人的战争史诗,将 历史 上那场决定中国命运的决战,以真实立体、大气磅礴的表现方式,艺术化的呈现出来。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大决战》三部曲的片头, 它以极具象征主义的表现方式,精炼准确的表达了当年的时与势。

比如, 《辽沈战役》 ,是整个大决战的开篇。冰封许久的黄河开始解封,巨大的冰块相互碰撞,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意味着时局在转瞬之间的破局; 《淮海战役》 开头,红日之下的万马奔腾,那种排山倒海的气势,犹如战场上向敌人发起最后冲锋的战士们;至于看似生活化的拉磨镜头,悠远而意味深长的碾子滚动,预示着螳臂当车的国民党反动派,在 历史 和人民面前摧古拉朽般的失败结果,而推碾子的人正是毛泽东。

除了意味深刻的片头, 《大决战》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也是叹为观止的。 脱胎于苏联电影《解放》的《大决战》中,从来不乏极富震撼力的战争画卷。在航拍镜头之下,配合着或激烈高亢或气势逼人的配乐,国共双方的大军绵延百里,一字排开,奔向战场。气势恢宏的行军与战争场面,将被好莱坞称誉为战争史诗的《现代启示录》,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在人物塑造方面,《大决战》绝非简单的非黑即白、扁平化的毫无个性,细腻而不失性格的各色人物,给观众留下了十分深刻印象。 虽然,在《大决战》中出场人物众多(主要人物就达到了百十个),但上至国共双方高层将领,下到到基层部队的普通一兵,都塑造得丰满而极富人情味。

经典的场景和精炼的台词,在不经意间道出了这段尘封已久的 历史 中,那震撼人心的气魄和决心。

《辽沈战役》中,林彪的专列久久停在彰武火车站,火车头巨大的蒸汽就在眼前,林彪孤独的走在空旷的站台上。打锦州还是打长春,林彪终于下定了决心, 心有成竹、一气呵成的战略部署,堪称战争电影史上的绝唱。

《淮海战役》中,这厢,毛泽东慷慨激昂,那边,蒋介石志在必得,虽然,说得都是同一件事,但无论是站位还是气势,蒋介石完全输给了毛泽东。那句 “六十万对八十万,这是一锅夹生饭,夹生就夹生,也要把它吃下去!” ,至今仍绕梁三日、掷地有声。

第一部,第一部气势最足。辽阔的东北大地,千军万马在驰骋。尤其是东野对廖兵团总攻的时候,那磅礴的场面相当之震撼。而且对林罗刘三人性格的刻画,林彪的个性指挥风格有淋漓尽致的描绘。国民党方面,对于卫立煌的消极避战,廖耀湘的无奈,老蒋、杜聿明的指挥、战略战术都有充分的描写。唯一有点不足的是,进攻锦州的剧情太短,镜头较少,黑山塔山阻击剧情镜头较少。我个人认为辽沈战役这一部时间至少要再加长半小时。

淮海战役让我印象流最深的就是那两分钟进军航拍的长镜头,相当震撼

在《平津战役》片后半部分中三大战役胜利结束,新政协在北京召开,出现了很多的代表有我党我军的高级领导,有文化界艺术节民主党派代表,唯独没有出现参加新政协会议的第三野战军首席代表,三野代司令员兼代政委,三野前委委书记粟裕,看了好多号编也没有看到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粟裕可是在天安门广场上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仪式上随毛主席,朱总司令,贺龙之后第四个铲土的人。(可能有的网友说了看到过陈毅在开国大典上抽烟的照片了,但是陈毅是华东军区首席代表)莫非编剧和导演在向电影观众传递一个信息,将军是为战争而生的战役一旦结束了其作用就消失了,也该被淡化和雪藏了!该消失了,但是明明看到很多的军队代表都出席了会议吗,唯独没有粟裕将军!不能被说是该片的一大瑕疵和败笔!

三部电影都不够真实,外行看电闹,内行看门道。东野几十万大军是天下掉下来的?华野几十万大军是平地冒出来的?缺乏铺垫和必要解释。没有前期多次战役的胜利,此消彼长,谈何大决战?所以这三部电影是孤立静止的看待解放战争,不符合马列主义辨证法。以东北战场为例,蒋军被压缩在沈阳、长春、锦州、葫芦岛等几个孤立据点,大部分地区被东野控制,这为大决战创造了基本前提条件。这三部电影的缺陷就在于,回避这些真实 历史 ,不敢或不想涉足这个过程,怎能让人信服?再看前苏联时期拍摄的二战影片,无论是《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解放》等,无不是把整个战役的前因后果及整个过程,介绍的淋漓尽致,让人从中受到深刻启迪。我们的创作者差距还很大。

阅读全文

与有陈毅的电影是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平舆哪里有电影院 浏览:439
适合孩子看的美国电影 浏览:86
中美星影国际影城电影票 浏览:850
洛克王国3圣龙的守护大电影 浏览:864
南瓜电影怎样在电脑上下载 浏览:254
黄大胸电影 浏览:16
邹兆龙电影全集有哪些 浏览:707
彭州太平洋电影院 浏览:203
皮皮电影大全 浏览:251
赛尔号大电影4圣魔之战淘米 浏览:438
有播电影网只有芸知道 浏览:402
美国特异功能人好多电影 浏览:916
美国电影末日逃亡免费看 浏览:787
如何看待2017年电影市场 浏览:570
韩国电影刘德华翻拍 浏览:372
2021美国电影危机 浏览:830
新来的爸爸韩国电影 浏览:219
电影院老电影重映 浏览:528
黑客2016加拿大电影 浏览:247
科幻小队动漫电影 浏览: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