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邵氏(集团)电影公司出品的电影都有那些
类型太多了,不知道你考虑哪类型啊
以下电影基本都是邵氏武侠作品
值得收藏的邵氏电影 《江山美人》《何日君再来》《红菱泪》《 爱情的代价》《哪吒》《少林寺》《铁扇公主》《倾城之恋》等等
B.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有没有和内地合拍过电影
好像没有 当初邵氏有点偏向大不列颠 还被封了爵位 不和内地来往的 后来确定要回归后邵氏已经倒闭了
C. 介绍一下邵氏集团
邵氏电影公司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於1958年成立,由邵逸夫担任总裁,同年在九龙清水湾买地筹建邵氏影城。现时的主要附属机构为电视广播有限公司。 1958年,与邵仁枚成立「邵氏电影公司」,在香港制作电影,邵逸夫任总裁。1961年,位於九龙清水湾的邵氏影城於12月6日正式启用。1970年代,邵氏兄弟踏足当时发展迅速的电视行业,与无线电视合作,培训艺员。1980年,邵逸夫成为无线电视的最大股东,出任董事局主席至今。同期,邵氏的电影业务不断收缩,减少电影,於1985年卖出全部院线予潘迪生旗下新成立的「德宝电影公司」,至1987年5月,邵氏宣布停止生产电影。由邵氏投产至暂停制作期间计算,邵氏已生产超过一千部电影。90年代末期,本身已拥有嘉禾、金公主和德宝三间电影公司影片永久版权的卫星电视(STAR TV,即现在的「星空传媒集团」)曾多次出价洽购760部邵氏电影的永久版权,以壮大其中文片库的实力,但邵氏拒绝,最后,邵氏於2000年宣布将该批电影的永久版权以4亿港元的价钱售予由马来西亚收费电视台ASTRO旗下的「天映娱乐」,该公司并花费2亿港元作数位复修。 邵氏与中国星电影公司合作投资11亿港元,位於将军澳工业村的「香港电影城」,预期於2006年初开幕。影城设施包括后期制作中心、行政大楼、摄影厂、电影院及展览厅等。邵氏表示影城落成后,将再与演员签约,投资大约2亿港元开拍约15部新戏。
D. 邵氏集团的主要成就
1958年,邵氏电影公司成立,主要制作电影,邵逸夫任总裁。1961年,位于九龙清水湾的邵氏影城于12月6日正式启用。1970年代,邵氏兄弟踏足当时发展迅速的电视行业,与无线电视合作,培训艺员。1980年,邵逸夫成为无线电视的最大股东,同期不断收缩电影业务并于1987年5月停止生产电影,主要精力投入到电视剧的制作上。2000年,邵氏宣布将所拥有的一千多部的电影永久版权售予由马来西亚收费电视台。2003年,邵氏与中国星电影公司合作投资11亿港元,于将军澳工业村建设香港电影城,并投资大约2亿港元开拍约15部新戏。 邵氏兄弟的父亲邵玉轩在20世纪初活跃于上海工商界,主要经营颜料生意。但邵家的众多兄弟无人继承父业,几乎都进入娱乐圈。邵氏兄弟大哥仁杰、二哥仁枥、三哥仁枚,邵逸夫为最小,原名叫仁楞,由于做电影生意要出名,均另起外号,大哥醉翁、二哥邨人,三哥山客,最小的就叫逸夫。
1924年,邵醉翁创办天一影片公司,邵醉翁任制片兼导演,邵囤人擅长编剧,老三邵仁枚精于发行,老六邵逸夫则擅长摄影。
1925年,拍摄第一部影片《立地成佛》,放映后即深受上海市民欢迎。1931年拍摄的《歌场春色》,是中国最早的两部片上发音的有声片之一。
1926年,邵逸夫与邵仁枚南下新加坡开拓南洋电影市场。1930年,邵氏兄弟在新加坡成立“邵氏兄弟公司”。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到1937年抗战前夕,邵氏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爪哇、越南、婆罗洲等东南亚各地已拥有电影院110多家和9家游乐场,并建立了完整的电影发行网,称雄东南亚影业市场。
1937年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入侵打乱了邵氏影业的发展进程。邵氏艰难度日,后来更是难以为继,被迫关门停业。
1958年,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由邵仁枚先生、邵逸夫先生在香港成立。从此,邵氏电影每年发行40多部影片,历经数十年,一直是香港最大的影视拍摄制作基地。
进入六十年代后,邵氏公司,曾拍摄过一千多部电影,获得过金马奖、金像奖等几十项大奖。邵氏最早在香港推行电影明星制,造就了一大批大明星、大导演和名编剧,如胡蝶、阮玲玉、李丽华、林黛、凌波、李翰祥、邹玉怀、张彻等,其中《江山美人》、《貂蝉》、《倾国倾城》、《梁山伯与祝英台》、《大醉侠》、《独臂刀》等影片都曾享誉海外,在华人世界引起巨大的反响。
邵氏家族对中国电影事业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默片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中国电影的每一步变迁都有邵氏家人献出的心血。 邵逸夫掌控邵氏兄弟电影公司之后,邵氏电影才得到蓬勃的发展。在50年代香港电影百花齐放的时代,邵氏电影并不十分抢眼,在邵氏公司羽翼丰满之后,众多豪华制作的面世,让“邵氏出品,必属佳片”的宣传语深入人心,邵氏电影即代表了一部影片的品质。
邵氏雄霸香港影坛二十余载,对香港电影产生了极其深邃的影响。在邵氏之前,香港电影以讲求艺术内涵的文艺片在市场上占有主导地位,《孤岛天堂》、《清宫秘史》、《流亡之歌》都是香港早期的文艺经典。在邵氏公司一统江湖之后,香港影坛逐渐由文艺主打转变为商业片成主流的局面。
邵逸夫认为,一部影片之所以能够卖座,必须懂得迎合观众的口味,他虽然给予手下导演们很大的发挥空间,但是这些导演也必须遵循一定的市场规律,要拍出观众喜闻乐见的影片,而不是一味地孤芳自赏。在香港影坛曾经或是仍然在延续地类型片种中,比如黄梅调电影、武侠片、时装动作片、鬼片、风月片、清宫片、甚至包括贺岁片,邵氏公司把每一种类型电影都拍到了极至,并且一直向好莱坞学习,懂得运用高投资和大明星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可以说,华语电影早期的商业运作模式,在邵氏公司这里得到了成熟和进一步发展。
邵氏的经营理念虽然没有被香港影坛全面承袭,但是对商业片从制作到营销的一整套理念,深刻影响着整个80年代的香港电影人。邵氏公司在1987年宣布停产之后,原来邵氏的工作人员纷纷另谋高就,这是一大批中坚的电影力量,其中包括邹文怀、吴宇森、王晶、刘伟强、程小东、许鞍华等等,他们都是先后从邵氏走出来的电影精英,他们在邵氏所学到的电影经验,使他们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受益无穷。邵逸夫40年的苦心经营,把邵氏建立成一个庞大的电影王国,也让香港影坛成为亚洲商业电影之都。 尽管邵氏电影于80年代停止制作影片,其电影城也转到电视台下用作拍摄电视剧集之用,邵氏渐渐在华人的电影圈中隐去了昔日的锋芒,但无论如何,没有人怀疑邵氏电影是华人影坛的一块瑰宝。
1999年,马来西亚的财团购买了邵氏760多套电影的版权,随后在借助邵氏资源丰富的片库在香港设立了天映娱乐公司。天映娱乐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恢复邵氏电影昔日的光彩,先是花巨资通过数码技术修复了电影的旧底片。对天映娱乐来说,他们在成立之后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修复这些褪色的底片。天映娱乐用了最先进的数码器材和技术来修复这些邵氏老片,具体的工作包括色彩调校、清除污迹、修补破损和刮痕等等。接着是把这些修复过的作品推向市场,经修复过的影片将可能重现大银幕,让人们再次看到邵氏的光辉岁月;邵氏与中国星合资近10亿港元将军澳影城的竣工,也会促使邵氏会重新签艺员投拍新片。 李翰祥
黄梅派电影
在邵氏电影中,中国古装片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李翰祥则是拍摄古装风月片的高手。李翰祥在邵氏的创业阶段进入公司,当时他力主拍摄黄梅调电影,选用林黛担任主演拍摄出影片《貂蝉》,影片于1958年上映,随即打破了国语片在香港的票房纪录。这一成功,让邵氏的老板坚定了对李翰祥的信心,在公司的鼓励下,李翰祥随后拍出了《江山美人》,此片在第六届亚洲影展上拿到最佳影片的大奖,李翰祥的黄梅派电影渐渐成为邵氏出品的影片中的一大支。60年代中之前,黄梅派都是邵氏电影的主流,李翰祥更是当时邵氏的皇牌导演。
张彻 胡金铨
新派武侠电影
与李翰祥的风格不同,胡金铨和张彻则以拍摄武侠片闻名,他们的风格为新派武侠电影,确定这一派的开山之作是胡金铨1966年所拍的《大醉侠》,次年,张彻的《独臂刀》上映,成为第一部票房超过百万的影片,张彻“百万导演”的名号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在张彻的电影中,男性演员才真正赢得了主角的地位。之前的黄梅派作品,男性演员在其中更多地只是起到一个陪衬的作用,张彻则不同,在他的影片中,男主角大多是性格刚烈的侠客,他们个性独立,有自己的一套为人处事的标准,他们最看重的是男人间的情义,儿女情长却往往退居二线,成为影片主线的一个陪衬。
胡金铨与张彻同属于一个时期的导演,同样是新派武侠片的开山鼻祖级别的人物,不过,他和张彻还是有些不同,胡金铨更强调动作在画面上的美感,塑造的人物性格大多比较含蓄,而张彻则追求残酷美和动作的利索和真实,塑造的人物也较为强硬。
楚原:最古龙的武侠片导演
超现实诡异武侠片
同样是武侠影片,楚原的风格又独树一帜,属于超现实主义,这和他拍摄的影片多以古龙的小说为蓝本有关,《流星蝴蝶剑》《天涯明月刀》都是这类超现实武侠片的代表作。这类影片中的人物性格大多风流倜傥、放荡不羁、他们浪迹天涯,时不时还会出现一些不大合乎情理的情节,这也正是古龙小说的特点。经常在楚原的影片中出现的演员是狄龙,当年,人们习惯地把楚原、古龙和狄龙三人称为铁三角。
(以上资料来自 ) 男当家
王羽
原名王正权,江苏无锡人,1944年出生,1963年,王羽考入邵氏公司。1967年王羽在《独臂刀》中以精湛的武艺,塑造出侠者的经典形象,连带更创下香港电影票房的新纪录,突破百万元的大关,邵氏也从此在香港武侠电影市场中执其牛耳。除了外形出众,王羽同时生性刻苦耐劳,反应敏锐,使得他成为六十年代香港首席武侠小生,主演过的电影计有《鸳鸯剑侠》、《边城三侠》、《神刀》、《金燕子》等。
罗烈
原名王立达,广东人,6月29日在印尼出生。十多岁到香港,1962年投考武术训练班,同年签约邵氏,主要演出武侠片。 1969年,凭借张彻执导的《铁手无情》成名,其后在《天下第一拳》中更首当主角。影片轰动美洲和欧洲,盛况不在李小龙电影之下。罗烈在邵氏十多年,所拍的电影有七十多部,其中《金燕子》、《毒龙潭》、《大盗歌王》等都是经典名作。八十年代初期,罗烈离开邵氏,只身走到台湾闯天下。1988年他回港发展,并且签约成为亚洲电视艺员。於2002年11月2日逝世,享年六十二岁。
狄龙
原名谭富荣,1946年出生,广东新会人。狄龙於1968年考入邵氏公司的南国演员训练班,翌年张彻《死角》一片徵选主角,他从十个试镜新人中脱颖而出,在剧中扮演一位反叛意识很强的青年张纯。狄龙与张彻导演合作无间,在张彻导演的影片《保镖》、《报仇》、《十三太保》等出任主角,扮演的大侠不仅神肖形似,武打招式也丰富多采。
女头牌
文:林黛
出生于1934年,广西人,15岁的时候到香港定居,16岁开始进入演艺圈。她在邵氏期间拍摄的《貂蝉》《千娇百媚》《不了情》都为她带来的影后的殊荣(她另外一次当影后是因为在电懋拍的《金莲花》)。1964年,她为情自杀身亡,留下《蓝与黑》和《宝莲灯》两部未完的作品。她的古装扮相特别妩媚,是邵氏风月片盛行时期的头牌女星。
武:郑佩佩
与林黛不同的是,郑佩佩是邵氏的武侠女星,她在邵氏一共拍了23部电影。她刚刚出道的时候,接拍了胡金铨导演的《大醉侠》,由此而以“侠女”之称闻名。1970年,她息影和丈夫一起到美国生活。当李安拍摄《卧虎藏龙》的时候,身手依旧了得的郑佩佩就成了其中的“碧眼狐狸”。
(以上资料来自 ) 吴思远
吴思远素有“香港影坛教父”的称号,1944年出生于上海,1966年加入邵氏兄弟有限公司南国实验剧团编导科学习,毕业后留在邵氏公司工作,曾任场记、副导演。在离开邵氏之后,继续导演《罗马大绑票》、《香港小教父》等功夫片。吴思远除了自己做导演,还发挥自己的社会威望,为整个香港电影的工作大环境而奔走。
吴宇森
1946年出生于广东省,4岁时迁往香港居住。他25岁起在邵氏兄弟电影公司以助理导演的身份开始拍片,师从张彻,后来陆续加入了嘉禾和新艺城公司。《英雄本色》、《喋血双雄》、《纵横四海》、《喋血街头》、《英雄本色Ⅱ》、《辣手神探》等影片都是他的代表作。向好莱坞进军之后,执导了《终极标靶》、《断箭》、《变脸》、《风语者》,把东方的动作片风格带到好莱坞。
E. 邵氏公司拍过哪些电影
14乾隆下江南(李翰祥作品) 13倾国倾城(李翰翔作品) 12乾隆君臣斗智(李翰祥作品) 11乾隆下扬州(李翰翔作品) 10乾隆皇与三姑娘(李翰祥作品) 09妲己(岳枫作品) 08武则天(李翰祥作品) 07潘金莲(周诗禄作品) 06武松(李翰祥作品) 05王昭君(李翰祥作品) 04杨贵妃(李翰祥作品) 03瀛台泣血(李翰祥作品) 02垂帘听政(李翰祥作品) 01火烧圆明园(李翰祥作品) 恐怖惊悚片系列 15鬼画符(刘家荣作品) 14魔(桂治洪作品) 13降头(何梦华作品) 12师兄撞鬼(刘仕裕作品) 11邪斗邪(桂治洪作品) 10邪(桂治洪作品) 09邪完再邪(桂治洪作品) 08鬼眼(桂治洪作品) 07香港奇案(程刚,何梦华,华山作品) 06油鬼子(何梦华作品) 05茅山僵尸拳(刘家良作品) 04香港奇案4~5(桂治洪作品) 03香港奇案2~3(桂治洪、华山作品) 02人皮灯笼(孙仲作品) 01连体(麦灵芝作品) 神话科幻片系列 14盘丝洞(何梦华作品) 13西游记(何梦华作品) 12日劫(楚原作品) 11红孩儿(张彻作品) 10星际钝胎(章国明作品) 09观世音(申相玉、林元植作品) 08济公(程小东,杜琪峰作品) 07妖魂(楚原作品) 06神通术与小霸王(张彻作品) 05哪吒(张彻作品) 04第三类打斗(张彻作品) 03铁扇公主(何梦华作品) 02蛇王子(罗臻作品) 01猩猩王(何梦华作品) 艳情风月片系列 29窥情(陈安琪作品) 28爱奴(楚原作品) 27爱奴新传(楚原作品) 26风月奇谭(李翰祥作品) 25男与女(蔡继光作品) 24丑闻(李翰祥作品) 23怨妇、狂娃、疯杀手(吕奇作品) 22唐朝豪放女(方令正作品) 21应召名册(程刚作品) 20女人面面观(吕奇作品) 19丹麦娇娃(吕奇作品) 18面具(张曾泽作品) 17徐老虎与白寡妇(李翰祥作品) 16李小龙与我(罗马作品) 15港澳传奇(李翰祥作品) 14欲焰狂流(罗臻作品) 13桃色经纪(孙仲作品) 12红楼春梦(邵氏全体导演) 11红粉煞星(孙仲作品) 10捉奸趣事(李翰祥作品) 09风流韵事(李翰祥作品) 08三十年细说从头(李翰祥作品) 07追女36房(吕奇作品) 06少女潘金莲(李翰祥作品) 05毒女(何梦华作品) 04女集中营(桂治洪作品) 03声色犬马(李翰祥作品) 02金瓶双艳(李翰祥作品) 01骗财骗色(李翰祥作品) 提问人的追问 2009-08-04 21:30 这太少吧 我今天看武侠电影人物志 何梦华的这里就不全 比如血滴子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8-04 21:38 133通天小子红枪客(孙仲作品) 132铁旗门(张彻作品) 131夺棍(袁浩泉作品) 130冰天侠女(罗维作品) 129杂技亡命队(张彻作品) 128倚天屠龙记大结局(楚原作品) 127倚天屠龙记(楚原作品) 126文素臣(薛群作品) 125影子神鞭(罗维作品) 124武林圣火令(鲁俊谷作品) 123五虎屠龙(罗维作品) 122来如风(郑昌和作品) 121黑蜥蜴(楚原作品) 120洪拳小子(张彻作品) 119唐山五虎(罗马作品) 118圆月弯刀(楚原作品) 117如来神掌(黄泰来作品) 116洪拳大师(唐佳作品) 115玉罗刹(何梦华作品) 114火并(楚原作品) 113请帖(孙仲作品) 112群英会(张彻,岳枫,程刚作品) 111侠客行(张彻作品) 110天龙八部(鲍学礼作品) 109连城诀(牟敦芾作品) 108魔殿屠龙(楚原作品) 107无翼蝙蝠(楚原作品) 106七侠五义(徐增宏作品) 105豪侠传(程刚作品) 104虎胆(罗维作品) 103盗兵符(申江作品) 102御猫三戏锦毛鼠(刘家良作品) 101洪文定三破白莲教(罗烈作品) 100广东十虎与后五虎(张彻作品) 99飞刀手(张彻作品) 98插翅难飞(楚原作品) 97三闯少林(唐佳作品) 96碧血剑(张彻作品) 95方世玉与洪熙官(张彻作品) 94大杀四方(张彻作品) 93侠士行(何梦华作品) 92独臂刀王(张彻作品) 91飞狐外传(张彻作品) 90新飞狐外传(刘仕裕作品) 89洪拳与咏春(张彻作品) 88神打(刘家良作品) 87方世玉与胡惠乾(张彻作品) 86萧十一郎(楚原作品) 85十二金牌(程刚作品) 84弟子也疯狂(刘家荣作品) 83背叛师门(鲁俊谷作品) 82清宫大刺杀(程刚、华山作品) 81残缺(张彻作品) 80钟馗娘子(何梦华作品) 79烂头何(刘家良作品) 78少林与武当(张彻作品) 77血滴子(何梦华作品) 76冷血十三鹰(孙仲作品) 75刺马(张彻作品) 74风流断剑小小刀(孙仲作品) 73情侠追风剑(何梦华作品) 72荡寇志(张彻作品) 71玉面侠(严俊作品) 70六指琴魔(龙逸升作品) 69出笼马骝(罗马作品) 68马哥波罗(张彻作品) 67铁罗汉(严俊作品) 66英雄无泪(楚原作品) 65鹰王(张彻作品) 64边城三侠(张彻作品) 63鹿鼎记(华山作品) 62教头(孙仲作品) 61楚留香(楚原作品) 60蝙蝠传奇(楚原作品) 59新独臂刀(张彻作品) 58五毒天罗(楚原作品) 57五郎八卦棍(刘家良作品) 56神刀(程刚作品) 55游侠情(龙逸升作品) 54铁手无情(张彻作品) 53独臂刀(张彻作品) 52大刺客(张彻作品) 51金燕子(张彻作品) 50天下第一拳(郑昌和作品) 49陆阿采与黄飞鸿(刘家良作品) 48洪熙官(刘家良作品) 47少林三十六房(刘家良作品) 46十八般武艺(刘家良作品) 45霹雳十杰(刘家良作品) 44螳螂(刘家良作品) 43断魂谷(罗维作品) 42陆小凤之决战前后(楚原作品) 41十字锁喉手(何梦华作品) 40十二金钱镖(徐增宏作品) 39南少林与北少林(张彻作品) 38陆小凤传奇之绣花大盗(楚原作品) 37决杀令(孙仲作品) 36十四女英豪(程刚作品) 35金毛狮王(何梦华作品) 34赤脚小子(杜琪峰作品) 33杨过与小龙女(华山作品) 32大醉侠(胡金铨作品) 31魔剑侠情(楚原作品) 30红粉动江湖(鲁俊谷作品) 29书剑恩仇录(楚原作品) 28双侠(张彻作品) 27鹰王(张彻作品) 26杀绝(华山作品) 25大侠沈胜衣(楚原作品) 24游侠儿(张彻作品) 23电影香江之刀光剑影 22电影香江之功夫世家 21流星蝴蝶剑(楚原作品) 20水浒传(张彻作品) 19少林寺(张彻作品) 18保镖(张彻作品) 17十三太保(张彻作品) 16大旗英雄传(张鹏翼作品) 15帮规(徐小明作品) 14小毒龙(岳枫作品) 13萧十一郎(徐增宏作品) 12南北少林(刘家良作品) 11天下第一剑(潘垒作品) 10埋伏(何梦华作品) 09大刀王五(张彻作品) 08清宫启示录(鲁俊谷作品) 07天蚕变(鲁俊谷作品) 06天蚕变之布衣神相(鲁俊谷作品) 05少林五祖(张彻作品) 04白玉老虎(楚原作品) 03三少爷的剑(楚原作品) 02浣花洗剑(楚原作品) 01天涯明月刀(楚原作品)
麻烦采纳,谢谢!
F. 邵氏影城的介绍
邵氏影城前称香港影城,共有两处,一处在新界将军澳工业园,一处在清水湾大埔仔,均由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中国星电影公司及邵氏置业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发展。位于清水湾的邵氏影城于1961年12月6日正式启用;位于将军澳的邵氏影城面积占地为523,000平方呎,总楼面面积为1,100,000平方呎,由行政大楼、电影院、后期制作中心、展览厅及五间录影厂组成。1998年8月12日,资讯科技及广播局和地政总署宣布,将军澳市中心地段第67号电影制片厂土地(即后来邵氏影城所在地)由邵氏兄弟 (香港) 有限公司为首的香港影城有限公司以7,800万元港投得。影城建于2006年7月(当时只开始局部运作),其余的作内部装修;至2008年9月全面投入运作。
G. 嘉禾、英皇、邵氏这三家影视公司还存在吗
嘉禾被收购,英皇一直存在,邵氏出品电影电视更多影响更高。三家都是香港的。
嘉禾电影公司已经被收购,邵氏早在8年代就转行做电视行业了,就是现在的香港无线电视台。
英皇一直都存在,集合公司的创始人是从邵氏电影公司走出去的,拒绝说是因为和邵逸夫理念不和,那时邵逸夫想转投电视行业,所以嘉禾创始人邹文怀就出走自己创办了嘉禾。
因为连续签约了李小龙,成龙等明星,出品大量优质电 影,盛极一时,邵氏出品了电影1000多部,嘉禾数量上是赶不上的,要说谁影响更高还真不好说,建议你去看看纪录片《有一种电影叫香港》。
(7)邵氏有哪些大陆电影公司合作扩展阅读
邵氏电影公司收购嘉禾的经过介绍
1958年,邵逸夫与邵仁枚成立“邵氏电影公司”,在香港制作电影,邵逸夫任总裁。1961年,位于九龙清水湾的邵氏影城于12月6日正式启用。1970年代,邵氏兄弟踏足当时发展迅速的电视行业,与无线电视合作,培训艺员。
90年代末期,本身已拥有嘉禾、金公主和德宝三间电影公司影片永久版权的卫星电视(STAR TV,即如今的“星空传媒集团”)曾多次出价洽购760部邵氏电影的永久版权,以壮大其中文片库的实力,但邵氏拒绝。
最后,邵氏于2000年宣布将该批电影的永久版权以4亿港元的价钱售予由马来西亚收费电视台ASTRO旗下的“天映娱乐”,该公司并花费2亿港元作数位复修。
邵氏与中国星电影公司合作投资11亿港元,位于将军澳工业村的“香港电影城”,预期于2006年初开幕。影城设施包括后期制作中心、行政大楼、摄影厂、电影院及展览厅等。邵氏表示影城落成后,将再与演员签约,投资大约2亿港元开拍约15部新戏。
H. 邵氏电影公司现在还有吗还有邵氏的片子吗现在香港出名的电影公司有哪些
还是有的,大家所熟知的“邵氏”包括邵氏兄弟公司(SB)和邵氏父子公司(SS)1950年南洋影片公司由邵邨人收回并将之更名为“邵氏父子公司”,但是进入50年代后期,由于电懋的成立,香港电影业竞争越发激烈,“邵氏父子”的小成本制作策略已无力招架新挑战。邵邨人萌生退意,收缩电影制作的业务,转而大量收购戏院及从事地产业。 1957年邵逸夫从南洋来到香港,那年他已年届五十,因不满二哥作为,想接掌制片业务,以稳定片源,兄弟俩最终决定在业务上分道扬镳。1958年,邵逸夫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标识与兄长的“邵氏父子”的不同。自此,“邵氏父子”只经营戏院及影片发行,“邵氏兄弟”则主管制片业务。
2000年以后没有出电影了。以上出自网络。
有名的公司 寰亚电影 英皇电影 中国星电影 寰宇电影 美亚电影和天下电影 银河映像
泽东电影 嘉禾电影 东方电影
希望对你有帮助。代表作可以直接网络这些公司名会有的
I. TVB和邵氏合作的电影有哪些啊
在2010年之前tvb没有和邵氏合作过电影,TVB和邵氏合作拍了《七十二家租客)和《我爱香港开心万岁》和《2012我爱HK喜上加囍》,这三部是贺岁片,还有《Laughing Gor之变节》、《翡翠明珠》、《抱抱俏佳人》、《Laughing Gor之潜罪犯》、《劲抽福禄寿》,计划拍摄的还有 《天机变 》、《觅食男女》、《江湖义》、《一屋宝贝》、《把妹达人》、《匆匆岁月》、《奇门学堂》、《神兽刑警》、《怒火双雄》、《2013我爱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