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么是特技啊 包括哪些
分很多。单纯从画面处理来说有画面与画面之间的转场特技,比如常见的叠化、滑像等;有单幅画面的画面特技,比如打上马赛克、油画效果、黑白效果等。还有些特殊的视觉效果,比如三维特技合成,像很多美国大片就运用了大量的三维特技,比如变形金刚、2012等等。拍摄上还有些特技,如飞行特技、爆破、飞车、化妆等等。
『贰』 什么是电影特技
在电影片的制作过程中,有一些用普通拍摄方法不能表达,或难以做到的电影场面,这时就必须借用特技来完成了。
特技拍摄包含了以下几个内容:
1、以假乱真法。影片中往往有许多诸如失火、爆炸、空战等镜头,这些是不可能用真实的场景来拍摄的。因此就以模型、绘画或照片资料等来替代实景进行拍摄。
2、非正常摄影方法,如用倒拍、停机再拍、逐格摄影、快速摄影、慢速摄影等拍摄的镜头,用正常方法放映出,就可产生一些与实际情形相违背的运动效果,如水倒流、打碎的花瓶恢复原状、南瓜变成了马车、运动过程的慢镜头等。
3、合成拍摄法。将模型、布景、实景等按剧情需要,真真假假地放在一起同时拍摄,取得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如驾车追逐的惊险镜头,往往是采用了“背景放映合成法”。即背景中的公路是事先拍好的,放映到银幕上作为背景,演员其实是在不动的汽车上表演各种开车驾驶的动作的,将背景与演员的动作同时拍摄,即是典型的合成拍摄法之一。
4、使用特殊设备,采用特殊方法,如活动遮片合成,技巧印片机、电脑合成等方法,对各种不同的镜头进行随意的合成,以取得所需效果。
『叁』 电影特技的特技内容
①完成巨大的、困难的甚至危险的摄制任务。影片中有时有战斗场面,如炮弹纷飞的大地、硝烟弥漫的战场、炮楼上天、战舰起火、飞机坠地、房屋倒塌、火车出轨等,有时有自然灾祸场面,如河堤决口、地震、海啸、火山爆发等等。一般摄制方法不能完成或不能很好地完成这样的摄制任务。在惊险样式的影片中或影片中的一些惊险镜头,充分利用特技方法拍摄,能赋予电影以紧张、惊险的气氛,而又不必使演员承担任何风险。
②提高电影镜头的艺术质量,加强艺术效果。根据影片内容、气氛或画面效果的需要,利用特技方法可以改变被摄对象的数量,改变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造成正常透视或使影像变形;可以平衡画面亮度,调节画面影调和反差,改变画面气氛,重新安排画面构图,修改或去除画面中的部分景物;可以改变被摄对象的动作节奏、运动方向,在一个镜头中造成多画面或在一个画面中造成多影像;还可以制作划过、 淡入淡出、 叠化、翻板、画面转动及虚实技巧等。
③创造全新的电影镜头。在神话片和童话片中,那些被美化或被神化了的带有幻想情调的大自然和人物以及人物的行为和动作,在实际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往往是不能寻找到的,那闪耀着珠光宝气的水底龙宫、金碧辉煌使人眼花撩乱的天堂、神秘莫测的魔窟、飞腾、入地、劈水、开山、变化无穷力大无比的主人公,这一切离开电影特技就会使童话或神话片失去它特有的美丽感人的光泽。在科教片以及在科幻片中,只有充分利用特技方法,才能根据创作者的要求,摄制出一个个全新的镜头,使影片内容得到充分表现。
④节约拍摄时间,降低影片成本。 用于拍摄特技的摄影机的摄影频率一般是可调的,可以进行快速摄影和慢速摄影。通常,放映机的放映频率定为每秒钟24格,如果快速拍摄(一般指每秒24格以上 128格以下),正常频率放映,就会得到被摄对象动作变慢的效果。慢速拍摄(一般指每秒24格以下),正常频率放映,就会得到被摄对象动作变快的效果,因此也有的把快速摄影称作为慢动作摄影,把慢速摄影称之为快动作摄影。
在摄影时,如果摄影机反向转动、即胶片反向运动,在银幕上就会得到被摄对象的反向动作效果,这种方法称之为倒拍。
在拍摄一个镜头的过程中,将开动着的摄影机暂停,机位及其他条件固定不动,这时,更换、去掉或增加被摄对象中的某些物体,然后再开动摄影机继续拍摄。这样,在银幕上就会得到在一个画面中某些物体突然变化、消失或出现的效果,称之为停机再拍。
经多次局部曝光完成一个画面的方法,称之为画面的多次曝光。拍摄时,在摄影机前或摄影机内的片窗前加一块黑色不透明的遮板。第一次拍摄时,遮板挡掉景物中的一部分,使胶片上的相应部分不感光。第二次拍摄时,将第一次拍摄时胶片上感光部分用另一块遮板挡住,使其不再感光,同时撤去第一次拍摄时用过的遮板使未感光部分感光。这样,可合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当一角两饰又要求在同一画面中出现时,则可用这种方法拍摄。这种多次曝光的画面,每部分都彼此紧紧相邻,故又称之为邻域式多次光。如果画面中多次曝光的各影像全部或部分相叠加在一起,则称之为叠印式多次曝光。
用小比例模型作为被摄对象以替代实景的拍摄方法称之为模型摄影,是最常用的特技方法之一。拍战争场面、自然灾害场面、神话片及童话片中的幻想景物、科教片中的模拟景物时都大量采用模型摄影。
模型是实物的缩小体,在画面中,它是做为真实的景物出现在观众面前的,因此,模型与实景相应部分的比例关系、模型场面的透视关系、色彩、光线与表面质感的处理等都要尽可能的与实景相一致。
用绘画、模型或照片等替代拍摄的实景的一部分,补充或去掉实景中的部分景物,以便得到影片所要求的艺术效果的方法称之为同期接景法。同期接景法是特技方法中最常用、最简便的方法。其中,用绘画代替画面中部分实景的方法称之为同期绘画合成(见绘画合成)。用模型替代部分实景的方法叫做同期模型合成法。比起绘画来,使用模型的优点在于立体感强、容易取得真实的照明效果、不大受拍摄时间的限制,同时还可以在模型部分制作一些必要的效果。缺点在于工艺比较复杂、接缝和支架都容易出现困难。
利用镜子反射的影像替代画面中实景的一部分,并在拍摄现场一次拍摄下来,并使之合成一个统一完整的画面的方法,叫做镜子合成法。根据所使镜子的不同,该方法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全反射式反光镜,合成时,将全反射镜上不需要起反射作用的部分的反光物质除掉,这样,有反光物质的部分则起反射景物的作用,去掉反射物质的部分则起透过景物的作用,拍摄时,将反射的影像和透过的影像同时拍摄在一个画面中。另一类为半反射式反光镜,为避免反射的影像和透射的影像相互重叠在一起,拍摄时使用正负遮板。一遮板放在反射镜与演员表演的场景之间(在镜头的前面),另一遮板放在反射镜与被反射的景物之间(镜头的侧面)。
将银幕上的放映影像和银幕前面演员的表演一次拍摄在一个画面中的方法称之为银幕合成法。其中包括背景放映合成和正面放映合成。
近代较多使用的特技手法还有活动遮片摄影和光学技巧印片法。
随着电子技术、电视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影特技也相继出现了与它们有关的新方法。
电子蓝屏幕法。它是利用电子控制方法,将前景演员影像与背景影像同时合成在一个画面中。它由前景摄像车和背景摄像机构组成一个伺服控制系统。演员在蓝屏幕前表演。拍摄时,前景摄像车进行各种移动拍摄,受控的背景摄像机按一定的缩小比例做相应的运动以拍摄背景。两台摄像机摄得的影像通过电子合成机构合成在一个画面中,用录像机记录在磁带上。这种方法解决了活动遮片法中经常出现的前景(主要是人物)轮廓变宽的问题、移动拍摄问题,同时还可以使人物在模型中活动。这种记录在磁带上的信号可以转录到电影胶片上成为光学影像。
电子模拟摄影法。它用程序控制摄影机进行移动拍摄。拍摄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摄影机拍摄蓝幕前演员的表演场面,同时将摄影机实际拍摄时的各种运动量转换成模拟量,通过计算机运算并储存起来;将第一次摄得的底片按蓝屏幕法加工得到正负遮片。第二阶段拍摄背景。将计算机储存的信号按一定比例提取出来,模拟第一次拍摄时的运动形式,按比例的重复运动来拍摄背景。经合成,得到合成画面。
数字特技法。数字特技制做画面可分两种。一种是量线形图形,即单线条几何图形画面;一种是扫描图形,即有色调的扫描影像图形。动画片中多用第一种,故事影片多用第二种。制做方法是:根据拍摄要求,计算机进行运算并编制程序;经自动检验校正后,按程序用录像机拍摄录制画面,然后再将磁带信号转录到胶片上使之形成光学影像。
『肆』 未来电影还有什么电脑特技
这得看未来的科技发展。
电影特技指的是利用特殊的拍摄制作技巧完成特殊效果的电影画面。在电影生产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难度大、成本费用惊人或危险性大以及难于在现实生活中拍摄到的一些镜头和景象。由于常规摄制技术难于完成,这就必须用特技方法来完成。按制作顺序可以分为前期拍摄时的电影特技和后期制作时的电影特技。在传统的电影特技中更多地依赖前者,如特技摄影、缩微模型摄影、电子模型特技、合成特技(包括合成摄影和洗印合成)、物理化学效果特技、特技化妆等。而对于后者——后期制作时完成的特技则手段不多,以前主要依赖光学洗印技术来实现。在计算机介入到电影特技领域后,电影特技的后期制作能力大大增强。数字电影特技所包含的内容也更加广泛与深入。前期拍摄时的电影特技即特技摄影,这是最早采用的特技手法。它的诞生纯属偶然,是早期电影大师法国人乔治·梅里爱在巴黎的德勒剧院拍摄一个场景时意外发现的。当他在转动摄影机的摇把时,设备突然被卡住了。一分钟之后恢复了正常继续拍摄。而在放映时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银幕上公共汽车变成了灵车,男人瞬间变成了女人。这就是停格再拍(StopMotion)技术。这样,看似一次意外的拍摄事故却催生了早期的电影特技。乔治也因此成为“电影特技之父”。随后,梅里爱又使用了多次曝光、慢动作、快动作、叠化等一系列特技手法。后来又在1902年拍摄《橡皮头人》时尝试了分屏技术。《星球大战》电影特技缩微模型摄影是以缩微模型为拍摄对象的特技摄影方法。在影片的拍摄过程中利用模型道具,将不可能实际拍摄到或没有必要耗费巨资搭建的布景、建筑物、城市景观、宇宙飞船等做成微缩模(Miniature)。利用透视原理由摄影机拍摄,取得以小见大的效果。电影特技赋予了电影更具生命力的表现方式,使观众得以窥见过去及未来,成就导演的幻想与创作。但人类的好奇也许是电影特技大师们永远无法满足的,传统的电影特技中的小把戏已无法逃脱人们挑剔的眼球。正在这时,情况发生了变化。一个幽灵,数字化的幽灵,开始游荡在电影中。不管我们愿不愿意,电影人或被动、或自愿地取悦于这个幽灵。电脑硬盘中的比特取代了化学胶片中的原子,成为电影影像新的载体。而一旦影像是以数字的形式存在着,那么,计算机就会施展其神奇的魅力用“0”和“1”的无穷变幻演绎出千变万化的视觉魔幻,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当计算机介入电影制作之后电影的制作发生了巨变,它全面影响了电影的制作工艺与制作流程。从电影的前期准备(包括剧本写作、故事板创作、拍摄时间表的建立等)到现场拍摄,乃至于剪辑和后期制作,其影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泛而深入,而最具代表性的即是电影特技。计算机与电影史的联姻发端于美国,好莱坞引领了电影数字化的潮流。计算机技术对于电影艺术的革命性意义得到了全世界电影人的认同。同样,中国电影也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