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红高梁》是谁导演的
张艺谋
《红高粱》是一个具有神话意味的传说。整部影片在一种神秘的色彩中歌颂了人性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因此,赞美生命是该片的主题。“是要通过人物个性的塑造来赞美生命,赞美生命的那种喷涌不尽的勃勃生机,赞美生命的自由、舒展。”(张艺谋:《(红高粱)导演阐述》)正因为这种对生命的礼赞以及影片那精湛的电影语言的运用,使得《红高粱》获得了国际荣誉,这也是中国电影迄今为止在国际上获得的最高荣誉。中文名:红高粱外文名:Red Sorghum出品时间:1987年出品公司:西安电影制片厂制片地区:中国导演:张艺谋编剧:莫言,陈剑雨,朱伟主演:姜文, 巩俐, 滕汝骏类型:剧情,战争片长:91 min上映时间:1988年5月19日 香港主要奖项: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熊奖
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对白语言:汉语普通话
㈡ 红高粱导演是谁啊
红高粱导演是郑晓龙。1952年11月30日出生于北京,中国内地导演、编剧、出品人。1990年在感情剧《渴望》中担任制片人。1992年担任爱情电影《大撒把》的编剧。1993年因与冯小刚联合执导家庭伦理剧。
红高粱:
《红高粱》(Red Sorghum)是由著名导演郑晓龙执导,编剧赵冬苓改编,周迅、朱亚文 、黄轩、秦海璐、于荣光、解惠清、曹征、宋佳伦、彭艳飞、代长水等主演的近代传奇史诗巨制,改编自中国首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在20世纪30年代初,九儿和余占鳌在充满生命力的山东高密大地上,用生命谱写的一段关于爱与恨、征服与被征服的故事。
㈢ 红高粱是由谁执导的
电影是张艺谋
1988年,张艺谋的导演处女作《红高粱》在柏林电影节上为中国人捧回了第一个金熊奖,正式开始了其辉煌的导演生涯。
电视剧还没有确定
㈣ 张艺谋在什么时间执导了影片《红高粱》
1987年张艺谋执导了影片《红高粱》。该片以浓烈的色彩,豪放的风格,礼赞了昂奋的民族精神。《红高粱》融叙事与抒情、写实与写意于一体,充分发挥电影语言的独特魅力并借此在第38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上征服评委,喜获最佳影片“金熊奖”。
㈤ 红高粱的导演是谁 红高粱的导演介绍
1、《红高粱》导演:张艺谋。
2、影片改编自莫言的同名小说,以抗战时期的山东高密为背景,讲述了男女主人公历经曲折后一起经营一家高粱酒坊,但是在日军侵略战争中,女主人公和酒坊伙计均因参与抵抗运动而被日本军虐杀的故事。
㈥ 电影红高粱剧情简介
九儿19岁时,不得不嫁在十八里坡开烧酒作坊的五十多岁的李大头。按乡规,新娘子要被颠轿的方法折腾一番,但不管轿夫怎样折腾,九儿始终不吭声。九儿到了十八里坡后,与余占鳌发生了感情。不久,李大头死了,众伙计不想再干了,九儿劝住了众伙计,又撑起了烧酒作坊。
土匪秃三炮劫走了九儿,罗汉大叔和伙计们凑钱又将九儿赎了回来。但余占鳌看到九儿头发凌乱,非常生气,跑去找秃三炮,将菜刀架在他的脖上,直到秃三炮用脑袋保证没有动九儿,余占鳌才罢休。余占鳌在刚酿好的高粱酒里撒了一泡尿,没想到高粱酒的味道格外好,九儿给它取名叫十八里红。
九儿的儿子9岁那年,日本鬼子到了青沙口,烧杀抢掠。九儿搬出被日本鬼子杀害的罗汉大叔当年酿的十八里红给伙计们喝,大家斗志昂扬地去打鬼子。九儿挑着做好的饭菜去犒劳余占鳌他们,却被鬼子军车上的机枪给打死。
愤怒的余占鳌和大伙抱着火罐、土雷冲向日本军车。尘埃过后,余占鳌拉着儿子的手,挣扎地来到九儿的尸体旁。日食,九儿的儿子放声唱起了童谣:“娘,上西南,宽宽的大路,长长的宝船”。
(6)红高粱电影谁导演的扩展阅读
角色介绍
1、余占鳌
演员 姜文
余占鳌是一个具有独特个性和民族精神的人,他个性刚烈,性格中有一种粗野、狂暴,但又富有原始正义感和生命激情。他是百里闻名的轿夫,在高粱地里他与九儿“野合”,他酒后冲酒槽撒尿,为报亲仇怒杀日本鬼子,这都是余占鳌做的事情。
2、九儿
演员 巩俐
因为一匹骡子,九儿的父母要嫁她给一位拥有一座酒坊的麻风病人。九儿乘坐花轿出嫁时,在途中被一名强盗拦截。九儿的丈夫死后,九儿接管了酒坊。
后来,日本军队入侵中国。九儿的老朋友被日本人杀害,于是九儿要向日本人复仇,她请她的工人来帮忙。为了不让工人们饿肚子,九儿带来中饭犒劳大家,结果被日本人杀害。
3、罗汉大叔
演员 滕汝骏
罗汉大叔是李大头家的伙计,李大头死后,九儿让他来当家,是他把李家的烧酒锅重新支起来的,他私下里对九儿也十分的敬重。罗汉大叔被日本人抓住后,残忍的被剥皮杀害。
4、土匪
演员 计春华
土匪秃三炮劫走了九儿,罗汉大叔和伙计们凑钱又将九儿赎了回来。但余占熬非常生气,跑去找秃三炮,将菜刀架在他的脖上,直到秃三炮用脑袋保证没有动九儿,余占熬才罢休。
㈦ 红高粱导演是谁 是张艺谋
1、张艺谋(1951 -)于1987年执导的《红高粱》,是根据作家莫言的同名小说改 编的。
2、影片以极其浓烈的色彩和鲜明的中国特色,十分浪漫和残酷地描绘了日本侵略中国时,带给中国的创伤。影片虽然在那浓重的色调和富于冲击力的视觉形象等。
3、外部特征上保持了“第五代”探索电影的特色,但在基本的文化追求、艺术态度和 艺术语言的运用方式等方面,却体现出了向传统电影回归的倾向。
4、此片荣获1988年 第38届德国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大奖,第35届悉尼电影节电影评论奖。
㈧ 红高粱的导演是谁
1987年巩俐电影版《红高粱》导演是:张艺谋
2014年周迅电视剧《红高粱》导演是:郑晓龙
㈨ 电影《红高粱》在张艺谋的作品里属于什么水平
电影《红高粱》这部作品不仅在张艺谋导演的所有作品中算是上层之作,而且在中国电影史上电影《红高粱》是无法取代的经典作品。《红高粱》于1987年在中国内地上映,是属于张艺谋导演的早期作品。
导演张艺谋运用精湛的电影语言艺术呈现出了经典电影《红高粱》的诞生,《红高粱》不仅对导演张艺谋之后的导演作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对中国其他导演产生了深远的意义,影片的镜头语言运用、绝妙的色彩搭配、精确的构图展现...都是值得去推敲去借鉴。
欢迎对答主:@浮生南 进行点赞和评论
「文章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㈩ 电影《红高粱》的导演是谁啊
红高粱》( Red Sorghum )
【导演】张艺谋
【主演】 巩俐, 姜文, 腾汝骏, 张艺谋, Liu Jia (I), 钱明, 计春华
【类型】剧情 爱情 战争
【年份】1987
【地区】中国内地
【语言】国语
【片长】91分钟
【色彩】彩色
【电影介绍】
在出嫁的路上,新娘被赶跑劫匪的轿夫余占熬所吸引。三天后新娘回门,与余占熬在红高粱地里激情相爱。新婚丈夫被人杀死,新娘勇敢的主持了酿酒厂,再赶走其他土匪之后,余占熬在酒缸里撒了一泡尿,竟成了喷香的好酒。9年后,日军强迫村人砍倒高粱修建公路,并将罗汉大爷剥皮示众。余占熬带领乡人报复日军,乡人们全死了。痴呆的余占熬,站在女店主的尸体旁,放声高歌……
【电影评价】
中国新时期电影创作的新篇章
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新开始
犹如一声霹雳,惊醒了西方人对中国电影所持的蔑视与迷幻
《红高粱》赏析
导演:张艺谋
编剧:陈剑雨 朱伟 莫言
摄影:顾长卫
主演:姜文 巩俐
西安电影制片厂1987年出品
获奖:1988年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中国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摄影、最佳音乐、最佳录音奖;中国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一、影片的主题
二、完整的故事线
三、影像表达
1.神秘的空间造型
2.光线
3.色彩
四、声音元素
1.音乐的使用和处理
2.唢呐的感染力
3.歌曲的运用
《红高粱》是一个具有神话意味的传说。整部影片在一种神秘的色彩中歌颂了人性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因此,赞美生命是该片的主题。“是要通过人物个性的塑造来赞美生命,赞美生命的那种喷涌不尽的勃勃生机,赞美生命的自由、舒展。”(张艺谋:《(红高粱)导演阐述》)正因为这种对生命的礼赞以及影片那精湛的电影语言的运用,使得《红高粱》获得了国际荣誉,这也是中国电影迄今为止在国际上获得的最高荣誉。
《红高粱》并不是十分具有现实性的作品,也不是一种对民族文化的寻根。相反,在这个联系三代的以过去时回叙出来的故事中,塑造的是一个未来意义的人格,是一种人格理想,超越了具体的社会表层,具有人的本性与本质的深度,影片自始至终所呼唤的主题就是勃勃的生命力,就是张扬活得不扭曲、无拘无束、坦坦荡荡的生命观。因此.摆在观众面前的作品不是一个已被理解的世界,而是对一个世界的生命的理想。这种理想就是在那具有“太阳崇拜”的神话中。《红高粱》不同于以往任何一部反映农民的影片,它的视角已从传统的对土地的礼赞转向了对生命的礼赞。故事的超常特点决定了叙事的非现实性,故事的地点也被淡化。在影片中甚至淡化了社会最基本的结构——村落。影片中的所有叙事元素与视听元素都在为这种自然生命的热烈、自由自在和痛快淋漓的风格服务。
与以往的探索影片不同,《红高粱》虽然也承载了导演对生命主题的意念,但并不是完全像《黄土地》等探索片那样淡化情节,靠纯粹的电影视像语言的震撼力来直接表达导演的意念。张艺谋在这部影片中是从实处入手,从规定情境下的具体人物性格人手,编织一个完整、美妙动人的故事框架,从而使意念通过故事的曲折、人物的行为、动作自然而然地流溢出来。在此,导演是如何通过具体的方法来达到这两者的完美结合的呢?
首先,影片自身有一条完整的故事线,但这条叙事线大部分由画外音来完成。影片一开始,还是全黑的画面时,声带上就传来了“我”的叙述;“我给你说说我爷爷我奶奶的这段事,这段事在我老家至今还有人提起。”这是一个以现在时进行回述的视点,这个“我”在此是一个故事的叙述者。由于他没有在故事中出现,按理是一个客观的叙述者,但他又是故事中人物的后代,这又使得他具有某种参与意识,从而又具有被叙述的意义。因此,这个视点是非常奇特而又新颖的,它使导演在处理全剧时有了一种游刃有余的视点参照,非常自由而又具有全知性。同时,他的叙述的特点把故事拉远,又具有历史的间离效果。在此视点基础上,导演在这开场白中道明了故事的虚构性。“日子久了,有人信,也有人不信。”从而非常自如地把故事纳入非现实的时空之中。
画外音在影片中出现了12处。而影片中的人物关系、周围环境、时间转换等几个主要情节转折点,几乎都是由画外音交待的。如我奶奶与麻风掌柜李大头的关系,高梁地的“鬼气”,新婚三天新娘回老家的规矩,李大头被杀,秃三炮绑走我奶奶的过程,罗汉大爷的出走,日本人的出场等。画外音在此影片中还承担了一种“预叙”的功能,如抬轿出发时画外音就告诉观众,轿把式将成为我爷爷,这就增设了观众的“期待视野”,使画面故事的进展更富有张力。在传统影片中特别容易出戏的那几段全被画外音虚掉了,导演在电影的空间与画面上也就能尽情挥洒,将大部分的画面用在表现颠轿、劫道、野合、敬酒神、日全食上,让意念承附在具体的画面上,依附于一个个具有强烈生命象征意味的仪式之中,从而达到虚实相生的艺术境地。确实,画外音在影片中是作为一个戏剧因素渗入故事之中的,它“缝合”了过去与现在、意念与故事。
其次,当我们面对《红高粱》时,就会感知到全片都被那辉煌的红色所浸透。红色是太阳、血、高粱酒的色彩。在这里,导演对色彩的运用是高度风格化的。影片一开头就是年轻漂亮、灵气逼人的我奶奶那张充满生命的红润的脸,接着就是占满银幕的红盖头,那顶热烈饱满的红轿子,野合时那在狂舞的高粱秆上闪烁的阳光,似红雨般的红高粱酒,血淋淋人肉,一直到那日全食后天地通红的世界……,整部影片都被红色笼罩。导演对这种基调的选择几乎完全剥夺了我们对戏剧情节的关注,而进入一种对一个特定的造型空间的纯粹情绪性体验了。这是一种对完美自由的自然生命的渴望与赞美。这不是一个完全现实时空的再现,而是我们内在生命力的精神外化。影片结束在那神秘的日全食中,红色的扩张力获得了一种凝固的近乎永恒的沉寂效果。黑红色的高粱舒展流动充满了整个银幕空间,极为辉煌、华丽、壮美。
第三,影片的空间环境与造型处理,都在努力寻求一种色彩的单纯化和空间的神秘与阔大。一切琐细的对比协调和过渡都被抛开,造成一种崇高神圣和神秘生命的生存空间。影片主要是两个空间环境:高梁地和酿酒作坊,酿酒作坊体现出生命的远古意识,如风雨剥蚀、似古堡般的十八里坡的圆形门洞。而那片自生自灭的高粱地,则透着生命的神圣。当画面上充满了高粱地时,它是作为一个巨大的自然生命符号群,舒展、盛大、坚强、热烈、宽厚。影片中三次对高粱的渲染都呈现出一种人与自然生命的整一性。当我奶奶泪水满面、仰天躺在我爷爷踩踏出来的圣坛上时,银幕上一连出现了四个叠化的狂舞的高粱镜头。在这里,高粱地是生命诞生的见证。而在日本人强迫百姓踩踏高粱的镜头中,又感到生命被摧残的震撼。影片结尾,我爷爷与我爹泥塑般立于血红的阳光里,面对那高速流动的高梁的镜头,我们内心唤起的是一种对生命的自信和对热烈悲壮的生命的礼赞。
当然,《红高粱》在思想内涵和意蕴指向上也还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但作为我国电影的一部力作而载入史册,却是无疑的。
【所获奖项】
1988年获第38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大奖
1988年第5届津巴布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故事片真实新颖奖
1988年第35届悉尼国际电影节电影评论奖
1988年摩洛哥第一届马拉什国际电影电视节导演大阿特拉斯金奖
1988年第八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1988年第十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1989年第16届布鲁塞尔国际电影节广播电台听众评委会最佳影片奖
1989年法国第五届蒙彼利埃国际电影节银熊猫奖
1989年第八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十大华语片之一
1990年民主德国电影家协会年度奖提名奖
1990年古巴年度发行电影评奖十部最佳故事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