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电影推荐《本杰明巴顿奇事》
《本杰明巴顿奇事》
友情提示:01是对电影的总结 02是电影的详细情节 03是电影中特别有意思的地方
01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生来与别人不同,由老年走向幼年(返老还童)的人--本杰明的一生的故事,只不过他只是身体是返老还童,心理仍然是由幼稚走向成熟。
这部电影探讨了什么是爱。爱是无条件付出,无论他的外貌有多么丑陋(奎因小姐与本杰明父亲对于本杰明态度的对比);爱是能够克制,会考虑到后果(本杰明拒绝黛西);爱是即使她对你“恶”言相向、冷漠无情,仍然默默陪伴守护着她,爱不需要特意让她知道(黛西赶本杰明走,而他仍待在那个城市默默照顾着她);爱是会愿意主动离开,因为知道这才能给她更好的生活(本杰明离开黛西和女儿);爱是永远都不会放弃对方(黛西陷入低谷本杰明没有放弃她,本杰明变成一个顽皮的孩子,黛西没有放弃他)。
探讨了成长。(本杰明的转变,身心的真正成熟)
探讨了现实。(与欧缇先生不再是“朋友”的高个子、所有人都是孤独的、万能的钱、我们终将失去所爱之人)
探讨了感激。(被雷劈了七次的老人)
探讨了梦想。(穿过英吉利海峡的女人、想成为艺术家的船长)
探讨了宽恕。(迈克船长在生命最后一刻对父亲的宽恕,本杰明对抛弃自己的父亲的原谅)
目前最爱的电影,没有之一。
02
影片开头,老年的女主角黛西躺在医院病床上,她在病床上回忆过去的事,她让她的女儿卡罗琳为她朗读本杰明的日记,由此开启了本杰明的人生。
男主本杰明巴顿在一战结束的晚上出生,这个晚上洋溢着胜利的气息,而他的母亲却因为难产而死,他也因为自己丑陋的外表而被父亲所抛弃。他父亲将他丢弃在一家养老院的门口,这家养老院的负责人奎因小姐收留了他,虽然她的爱人韦瑟斯先生以及给本杰明看病的医生最初是反对的。
本杰明一出生就融入了这家养老院,因为,他的身体是从老年向幼儿转变的。
奎因小姐每周都要带本杰明去教堂,去祈祷自己能生育,祈祷本杰明能站起来,而有一次,本杰明竟真的在教堂里站起来了。本杰明迈入了新的人生。
后来,欧缇先生,韦瑟斯先生的一个熟人的熟人来到了这里,他很快和本杰明成为了朋友。他给本杰明讲述他的奇妙的经历,他带着本杰明上街,这是本杰明第一次离开养老院。欧缇先生有着非同寻常的经历,但大多时候他都是独自一人。
但是他对本杰明说,告诉你一个秘密:
在一次养老院的家人拜访,本杰明遇见了改变他一生的人——黛西。一天晚上黛西邀请他在外面聊天,但是被她的祖母发现了,她的祖母禁止他们以后再在一起玩。
本杰明很难过,他的母亲(他将奎因小姐视为他的母亲)说
后来,养老院来了一个太太,她总是把自己打扮得很漂亮,但是她从来不出门,也从来没有人来看她,她教本杰明弹钢琴。
有一天,本杰明在海边看船的时候,遇到了迈克船长,开始他在船上的工作。迈克船长想当艺术家,可父亲只是嘲讽他只会拖船,但是他后来也的确成为了“艺术家”,一个纹身艺术家
迈克船长得知他这么“老”还没有碰过女人,便带他有了第一次的体验。
同样这一天,他的父亲找到了他,不过只是以朋友的身份请他喝酒。
本杰明发现他逐渐变得年轻了,他与不知名太太的谈话。太太告诉他,“我们终将失去我们所爱之人,不然我们怎么知道他们在我们生命中有多重要”。
不久后的一天,那个太太去世了,本杰明也离开了养老院,开启了他新的旅程。
在出海的过程中,他遇到了一个带给他温暖的女子伊丽莎白,并爱上了她,但她最终离开了他。他遇到了战争,他所在的船被纳入海军使用,而他是这个船上惟一活下来的人。在迈克船长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他似乎将以前父亲对他的压迫、他所遭受的所有不公都看淡了。
在本杰明26岁的时候,他回到了养老院--他的家。他又遇到了黛西。但是他拒绝了她。
他父亲来找他,告诉了本杰明他是他的父亲并且是他抛弃了他的真相。他知道自己很快要走了,他想让本杰明继承他的家业。在他父亲去世以后,他也这样做了。
后来,他来到纽约想给黛西一个惊喜,并告诉她他父亲走了的事,但黛西只是陪着她的舞团朋友,他也以为她已经有了男朋友。
一次意外,黛西出了车祸,她的腿撞断了,导致她再也无法实现她的舞蹈梦想。本杰明来医院看她,可她只是赶本杰明走,因为她不想让他看到她现在这样。
终于有一天,黛西回到了养老院。他们终于在一起了。
后来黛西怀孕了,本杰明却开始质疑自己能不能胜任父亲这个角色,他不想让黛西以后照顾两个孩子——他们的孩子以及他自己,最终,他选择了离开黛西和他们的孩子。
他离开他们之后,他还是会每年给她的女儿写卡片。
后来,本杰明回来见过黛西一次。
而之后他们再相遇,本杰明已经变成了一个小孩,不知道自己是谁,自己在哪里。
最后,本杰明在她的怀中安然离开人世。
而现实中的黛西,在说了“晚安,本杰明”之后也离开了。在窗外,有一只候鸟。而医院响起的了警报声,“暴风雨要来了”,那个被雷劈过七次的人说过。
影片最后介绍了本杰明遇到的各种人。
03
影片当中,有几个很有意思的情节。
第一个,本杰明第一个爱上的伊丽莎白,在她跟本杰明聊天时她说了自己没能跨越英吉利海峡的遗憾。而后来,本杰明无意中在电视上看到了年老的她成功跨越了这个海峡。“一切皆有可能”,伊丽莎白说。
第二个,那个被雷劈七次还没死的老人。
影片中虽然只说明了五次,加上影片最后出现的“有些人 会被闪电击中”那个画面时他在栏杆边又被雷劈了一次,总共也只有六次,那么最后一次在哪呢?
记得他最后一次说的暴风雨要来了吗,而影片最后医院中的黛西所在的城市也的确来了暴风雨。如果说老人是在这次暴风雨中被劈是不可能的,他比黛西和本杰明年纪大那么多,应该早离开人世了。最后一次劈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他在某一天的暴风雨中被雷劈,一种是他的第七次被雷劈是他将自己最终的死亡算了进去,我更偏向于第二种说法。
我觉得这个老人想说的就是,对于他而言,活着,就已经是极其幸运的了。
第三个,那个倒着走的钟。
最开始,我并没有理解影片中让黛西叙述那个盲人钟表工程师的事迹的用意。这个钟表师制作倒着走的钟是希望自己在战争中死去的儿子能够回来。那么,这个情节的设定是为了反战?虽然电影中很多次出现了战争,但我并不认为这是最主要的用意。但是,倒着走,难道不是跟本杰明的人生相契合吗?钟倒着走,就跟本杰明是从老变为小一样,因此这个贯穿电影始终的钟实际是为了与本杰明这个人相融合。
最后一个,那个出现过很多次的蜂鸟。一次是在海上时本杰明说从来没看到过他,一次是迈克船长在船上谈论蜂鸟,他说“蜂鸟绝不是一般的鸟,它的心跳达到每分钟1200下,每秒翅膀扇动80下。如果让它不再扇动翅膀,不到10秒它就会死掉。这可不是一个寻常的鸟,简直就是个奇迹。”“知道数字8有什么含义吗(蜂鸟翅膀扇动的轨迹就是8)?无穷!”
最后一次的蜂鸟出现在了黛西病房的窗外,蜂鸟极力拍打着窗户。其实,正如船长所说,蜂鸟代表着无穷、永恒,还记得之前黛西和本杰明一直在讨论什么是永恒的吗,蜂鸟在影片最后仍然出现,我觉得它代表的就是黛西和本杰明间的爱是永恒的。
“晚安,本杰明。”
“晚安,黛西。”
——《本杰明巴顿奇事》
㈡ 电影《爱国者》中的爵爷是谁 本杰明·马丁的原型是谁
本杰明·马丁的原型是弗朗西斯·马里恩,爵爷是查尔斯·康沃利斯。
本杰明·马丁出生在南卡罗莱纳州,并在那长大成人,他是法国人的后代,他以此为自豪。马丁曾经勇敢地参加过法国人与印第安人的激烈战斗,残酷的战争夺去了他的妻子,从此他决定远离战争和暴力,要和第二个妻子夏洛特及八个可爱的孩子守着农场过宁静而平和的生活。
可是当英军铁蹄踏上他的故乡南卡罗莱纳的时候,他的一个儿子惨死在战争中,马丁不得不拿起武器与他的大儿子加布里埃尔一起,组织起当地的爱国者与凶恶残暴、气势嚣张的英军展开殊死斗争。
(2)一个电影男主角本杰明扩展阅读:
剧情简介:
故事发生在18世纪70年代的美国独立战争前夕,当1763年漫长的英国对法国和印第安人的殖民扩张战争终于结束,曾经是战斗中的英雄本杰明·马丁也回到了他的南卡罗莱纳州的农场,战争的残暴使他厌恶,他希望从此和妻子孩子过上平静安静的生活。
然而,在战争之后,英国统治者并没有报答曾经为他们而战的殖民地的侨民们,相反为了进一步巩固对殖民地的绝对统治,开始采用高压手段剥夺当地人民的自由权力,征收众多不合理的高额税赋,殖民地的移民们开始了反抗。
㈢ 2008年上映的美国影片《返老还童》为什么会被很多人推荐
画面很美,妆发也都很酷,剧情没有太大波澜,却又耐人寻味。奇幻的一生,温情的故事。男主本杰明逆行于时间的洪流之中,他以老人模样出生,以孩童模样离去;故事里有孤独,有梦想,有成长,有死亡,有亲情也有爱情。
1)我们先来看看本影片的主要内容介绍:男主角是个一出生就十分苍老的奇怪的人,因为他的异于常人之处,一出生就被父亲遗弃在了养老院。但是他每一年都变得越来越年轻。他和女主角是“青梅竹马”。即使男主角很奇怪不同于常人的生长情况,但是女主角依旧爱上了他。但是可以预见的是,这样的爱情必然会遭到层层障碍。
㈣ 《本杰明·巴顿》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是确有其人吗
怎么可能,只是小说改编的
本片改编自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同名小说,故事的主人公是个叫做本杰明·巴顿的怪人。他违反了大自然的规律,竟以老人形象降生人世,之后越活越年轻,倒着成长。1919年本杰明·巴顿(布拉德·皮特饰)降生在巴尔的摩,一出生他就已经是一个70多岁的“老”婴儿,他的父亲胡乱的将他遗弃在街边。幸运的是,一位好心的黑人妇女收养了他,将她那经由岁月沉淀下来的智慧统统教授于他。1930年,本杰明11岁(他现在看起来有60多岁),他遇到了6岁的黛西(凯特·布兰切特饰),他们相爱了。<BR>后来二战爆发,本杰明坐船从美国来到英国,途中他遇见了各式各样的人物,见识到了真正的悲剧,也体验到人性最伟大的光辉。战争结束后,他和黛西重逢在纽约,此时黛西已经是一位成功的舞者了。1950年,他们终于看起来差不多大了,本杰明和黛西一起,度过了他们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然而,当本杰明越来越年轻时,他意识到,他不能再和黛西生活在一起了,黛西需要更正常的人生……
㈤ 本杰明是真实吗
本杰明·巴顿并没有真实的人物,这个人物出自电影《返老还童》(又名《本杰明·巴顿奇事》),电影是改编自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写于1922年的同名短篇小说,不论是电影还是小说都是编剧或作者虚构的人物。
《返老还童》是《搏击俱乐部》导演大卫·芬奇执导的一部剧情电影,由布拉德·皮特、凯特·布兰切特、塔拉吉·P·汉森和蒂尔达·斯文顿等联袂出演。影片于2008年12月10日在澳大利亚悉尼率先放映。
电影讲述了本杰明·巴顿这个怪人,他违反了大自然的规律,竟以老人形象降生人世,之后越活越年轻倒着成长的奇怪生命轨迹。影片获得了第81届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最佳化妆、最佳艺术指导三项大奖,而主演布拉德·皮特和塔拉吉·P·汉森也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和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 。
㈥ 杰克本杰明是一部电影男主人公的名字,讲述的是人生倒着生长的事
本杰明巴顿奇事
又名
返老还童
男的从老变小,女主从小变老,最后男主变成婴儿了。
㈦ 好像是美国或者英国的一个电影 讲述一个叫本杰明的人一生下来就是老头 然后逆生长之类的 名字叫什么
布拉德皮特,《本杰明巴顿奇事》又叫《返老还童》
㈧ 给我详细说说这部电影《本杰明 巴顿奇事》
——《本杰明巴顿奇事》
1919年,一战结束,在战争中痛失爱子的盲人钟表匠为中央车站制作了一块指针反转的大钟。他希望能让时光倒流,让所有在战争中失去生命的亲人能回到家人身边。此时,做纽扣的巴顿家的妻子难产生下了一个鸡皮鹤发、衰老到就要死去的怪婴。母亲在临死前托父亲好好待他,但悲痛的父亲还是将他遗弃扔到老人院,被在老人院上班的黑人妇女桑尼好心收养。
1925年,这个未老先衰的孩子六岁,跟80岁的老人一样虚弱,浑身老年病,戴着老花眼镜,坐在轮椅上满怀羡慕的看着院子外面的孩子们玩耍。桑尼给他取名本杰明,和老人院那些等待死去的老人一起,没人会怀疑他不是他们中的一员。
1930年,本杰明十一岁,样子像个70岁的老人,依靠拐杖行走。遇到了六岁的小女孩黛西,她有一双清澈透明的蓝色眸子。在她的眼里,本杰明与她以前遇到的其他人都不同,爷爷般的外表下藏着颗孩子的心,他们成了好朋友,一起钻到床底下交换秘密,或者听黛西奶奶给他们讲老袋鼠的故事,直到他们分开。
1935年,本杰明十六岁,只是他那醒目的秃头和一脸的褶子再加上那副塑料材质的老花眼镜怎么也无法将他和年轻人的样子联系起来。他结识了很多特别的朋友,永远说不完的奇遇冒险经历的黑人朋友,教他弹钢琴的新来的老奶奶,或是在码头认识的以纹身艺术家自居的拖船船长迈克。甚至是自己的生父,那个请他喝酒的好心陌生人。在老人院里,死亡是这里的常客,人们来到这里,又安静离去,你可以感觉到有人离开了,那是房子里总是寂静无声,这是个值得在此成长的美好的地方。在这个地方,人们抛开了所有生命中的矛盾,而去讨论当天的天气,洗澡水的温度,一天行将结束的阳光。对于一个去世了的人的房间,另外一个人便会很快重新的填补上来。本杰明常常这样觉得,每个人在某种程度上都对自己有不同的认识,但是我们最后都会去住同一个地方,只是走的路的不同罢了。
1932年,十七岁的本杰明告别父母,也作别了黛西,他要做一个水手,随船长迈克去世界各地漂泊。临走时,他忘不掉黛西眼泪汪汪对他告别的场景,本杰明,记得给我写信,无论你在哪里……
1941年,常年的海上生活和风浪让本杰明变得结实而健壮,他已经是一个年轻而强壮的男人了,除了那头银发与一些皱纹的脸。他没有忘记黛西,也没忘记与她的约定。墨尔本,伦敦,阿拉斯加,苏联……每到一个地方都都会寄给远在一方的黛西明信片或者书信,告诉他一路的见闻,或者这里的冬天有多么漫长和寒冷,或者对她说他喜欢上了一个大他十几岁的女人,他们每天午夜的时候都会在旅馆的厨房里相会,品茶,讲述各自的故事,或者是看老鼠在远处跑跑停停,听暖气炉发出丝丝的响声,这样安静的场景,让人感到温暖,你知道你所爱的人此刻在熟睡之中,而没有什么可以伤害到他们。
1942年,二战的硝烟终于蔓延到了这里,勇敢的船长带领着他们加入了战场,为后方运送物资,知道偶遇敌舰,英勇的攻击也逃脱不了死亡的宿命,但本杰明躲过一劫,他来不及悲伤,在他的生命里,他以看过了太多的生死。
1945年,本杰明二十六岁,战争结束,他回到了家乡,养父已经去世,母亲也渐渐老去。他还遇到了回家的黛西,如今的她已经是一个优秀的舞蹈演员,演出在世界各地。优雅、高贵、美丽,但也颓靡。小时候的时光已然不在,眼前这个像50多岁老年人的玩伴一直都是她心中的温暖。只是在她那浮华奢靡的圈子里,有太多的无奈和诱惑,她不能为他停留,她要追寻她的梦。他们整夜都在广场散步,讲述分别这十多年来的彼此。在无人的广场的花坛上,黛西脱掉了靴子,翩翩起舞,是他这一辈子见过的最美的风景。黛西俯下身,眼神迷离,明天我又要离开,今晚我是你的。本杰明摇摇头,虽然我很想要你,但不是现在,不是今晚。黛西咯咯地笑了,我与比你老得多的人都上过床,笑声中充满了苦涩。她又何尝不知道本杰明的心意呢?
1947年,他去巴黎看她的演出,在舞台上的她更为美丽。演出结束后,在酒馆里看黛西与身边的男人共舞接吻,他是我一起跳舞的朋友。本杰明转身离开。
如果不是那场本不应该发生但却发生了的车祸,黛西仍然活跃在舞台上。巴黎某医院,黛西的脚五处骨折,永远不可能再在舞台上飞舞,脸上的擦伤让她备显憔悴,上帝为什么要这样去作弄一个骄傲和美丽的女人呢?黛西看着眼前这个愈发年轻帅气的男人,不由得痛苦的闭紧了眼睛。你走吧,我只想远离我的生活。等黛西转过身来,椅子上已没有他的身影。她哭了,我只是不愿意让你看到我现在的这个样子。但本杰明也不是真的离开,他在巴黎逗留了很久,暗暗地关注着黛西的情况,直到她好了才独自回家。
1959年,本杰明41岁,黛西终于回来了。两人深情相拥,她不能跳舞,也看多了这表面繁华下面的腐朽,她也不想再去漂泊。本杰明的生父在临死前和他相认,送走了老人,他和黛西度过了他们这一生之中最美的时光。开着游艇在大海上浪漫,看漫天的红霞染红海面。或是相互依偎在沙滩上,细细地看对方的模样。他们甚至买了一栋属于他们两人的房子,在屋子里放在地上的那张床垫上,两人纠缠缠绵,像是要把以前那些错过的日子都要找回来。
几年后,养母奎妮去世,生母只是墙上那张旧照片,而奎妮给了本杰明第二次的生命。她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看着葬礼上有那么多素不相识的人为她的离去伤心哭泣,他知道她并未真的离开。当你不是在变老,而是越来越年轻,就必定要经历所有你爱的都比你先死去。我们注定要失去我们所爱的人,不然又如何知道他们对我们来说是如此的重要呢?这也许就是失去的意义吧?本杰明告诉自己。
1967年,黛西43岁,而本杰明的样子比她还要年轻。你居然没有皱纹,我已不再美丽。黛西的手指划过他的皮肤,满脸的羡慕。当我的皮肤变得又老又松弛时,你还会爱我吗?本杰明爱怜地看着她,反问到,当我满脸粉刺时,你还爱我吗?当我尿床时,害怕楼上有什么东西时你还会爱我吗?时间与他们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时间的河流在他的身上逆流。太年轻的时候他们不能在一起,太老的时候他们也不能在一起。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在他们适合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幸福地享受着生活和彼此的爱。
第二年,本杰明和黛西有了他们唯一的一个孩子,卡洛琳。她很漂亮,跟她的妈妈一样迷人。看着在襁褓中熟睡的卡洛琳,本杰明作出了离开他们的决定。他变卖了父亲留给他的遗产,作为今后她们母女俩的生活费。骑着摩托车,后备箱着带着简单的行李。黛西只能默默地看着在黎明前离去的他的身影,他说的对,我不能留下,不能让你同时抚养两个孩子。这是他们的宿命。
1970年,你已经两岁了,我真希望能亲吻你跟你道声晚安。
1973年,我希望我能在你第一天上学时送你去学校。
1974年,我希望我能在那儿教你弹钢琴。
1981年,你13岁,我希望我能告诉你不要去追某些男孩子。
我希望能在你伤心时给你一个肩膀。
我希望能成为你的父亲,我所做过的任何事情都没法替代它。
一件事无论太晚... 或者对于我来说太早,都不会阻拦你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这个过程没有时间的期限,只要你想,随时都可以开始,要改变或者保留原状都无所谓,做事本不应有所束缚。我们可以办好这件事却也可以把它搞砸,但希望最终你能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我希望你有时能驻足于这个令你感到惊叹的世界,体会你从未有过的感觉。
我希望你能见到其他与你观点不同的人们。
我希望你能有一个值得自豪的一生。
如果和你想象的生活不一样,我希望你能有勇气重新启程。
……
本杰明深深地爱着黛西和他们的女儿,他在世界各个地方驻足流浪,尝试着不同的工作和生活。在拥挤的火车里,在空旷的原野上,在清晨恒河的波浪里……他把对她的爱意都写成上面那样的明信片里,来化解他内心的忧伤和孤独。
1987年,他回到了黛西的舞蹈教室,爱人慢慢衰老,女儿慢慢长大,还有陪在她身边的那个憨厚老实的丈夫。而本杰明现在只是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的样子,黛西凝视着他那英俊而熟悉的脸庞,泪水悄然滑落。
1993年,丈夫去世,69岁的黛西在pol.ice局里再次见到了本杰明,那个脸上长着粉刺的小男孩坐在钢琴旁,目光茫然地重复按着几个音符。pol.ice说,他已经与痴呆的症状,记不得以前所有的事情,也害怕与人接触,只是在他唯一的背包里发现了有你的名字。
你认识我吗?我是黛西。
你好,我是本杰明,我记不得为什么我会在这里,但我感觉我好像有过漫长的一生。他低声地说,黛西闻言后忍不住扭过头,任眼泪肆意奔流。这一年,黛西将本杰明带回了家,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着他。
2003年,本杰明85岁,躺在80岁的黛西的温暖的怀中,他用婴儿的目光注视着黛西那苍老的容颜,黛西觉得在这一刻本杰明是认出了她,也记住了这张曾经娇艳的容颜,然后闭上了眼睛,好像婴儿进入了熟睡,不,在本杰明死去的时候,他的样子就是一个婴儿。
㈨ 《本杰明·巴顿奇事》:心存希望,活出精彩
文/风筝上的秋儿
影片《本杰明·巴顿奇事》又名《返老还童》,讲述的是主角本杰明·巴顿返老还童但非长生不老的一生。他的出生,害得母亲难产而死,加上其长相奇特,长得一张古昔老人的脸,父亲的遗弃也是能有些许理解,幸运的是黑人夫妇不仅收养了他,而且黑人养母视其如己出。返老还童的一生,意味着孩童时代无法四处奔跑,老年时代无法尽享天伦。本杰明这逆生长的一生,我不羡慕,反而还很庆幸自己和大多数人有着一样的活法,逆生长的一生,意味着孩童时代无法四处奔跑,还要直面孤独,接受学会接受死亡,老年时代无法尽享天伦。
说到这部影片的故事情节,一位影评网友总结得特别到位:先由“奇事”开局,再有“孤独”成长,经历得失蜕变,终得“轮回”体悟。
相信大多数人和曾经的我有着一个相似的想法----对“返老还童”的人生很是好奇和向往。但看完本杰明返老还童的一生,这样的想法不敢再有,现在的我,明白人最幸福的活法应该是:在人生特定的阶段做特定的事。具体来说,首先是天真愉快的孩童生活,其次是敢爱敢恨的年轻人生活,然后是悠然自在的中年人生活,最后是安之若素的老年人生活。
“可怕的不是孤独,而是惧怕孤独。” 影片里出现的这句话很是触动我,同时我也十分赞同这一观点,孤独不可怕,甚至我还会觉得孤独有些时候会有助于个人成长。社会的日新月异,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加浮躁,“孤独”的时光或许能让我们的心得以沉静下来,同时也助于我们思考和分析问题。愿自己成为一个能享受孤独,而不是惧怕孤独的人。
这部影片构思创意都极其新颖,情节细节处理得拿捏得当,导演大卫·芬奇不愧被誉为“电影届的达芬奇”。网络知道告诉我,大卫·芬奇是一位不落俗套与常规电影语言分道扬镳的导演,他的很多作品都好评连连,《搏击俱乐部》看过了,而下面这些正打算纳入影单:《危险之旅》、《七宗罪》、《心理游戏》、《心理神探》、《龙纹身的女孩》、《小时的爱人》......
最后分享影片中本杰明每年寄给女儿的明信片,信中对女儿的希冀:
只要是有意义的事,再晚去做都是有意义的。
做你想做的人, 这件事 ,没有时间限制。
你能活出最精彩的自己,也可以搞得一团乱,
我希望,你能活出最精彩的自己;
我希望,你能见识到令你惊奇的事物;
我希望,你能遇到一些想法不同的人;
我希望,你为你自己的人生感到骄傲。
如果你发现自己还没有做到,我希望,你有勇气重头再来。
㈩ 豆瓣评分8.9《返老还童》:即便生命逆成长,也永不辜负
文/钟晴予
图/网络
《返老还童》是一部剧情怪诞的影片,延续怪导大卫·芬奇的一贯风格。该片改编自美国大文豪菲茨杰拉德的同名小说,豆瓣评分8.9分。
影片讲述了男主角本杰明·巴顿一出生便拥有80岁老人的形象,母亲因他难产而死,父亲视他为怪物,将他遗弃在养老院门口。他被善良的黑人女护工奎妮收养,在养老院长大,17岁时决定出海,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旅程。随着岁月的推移他逐渐变年轻,最终回到婴儿形态,在苍老的恋人黛西怀中安静离世的奇异故事。
本杰明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逆成长的命运没有影响他的心智,他带着一颗善良、温暖的心灵去对待这个世界。
《返老还童》以本杰明的感情为叙事线索。
开头由黛西让她的女儿读本杰明的日记。引出本杰明一生的故事。
黛西小时候去老人院探望祖母,遇到了和自己年龄相仿的本杰明。她湛蓝色的眼睛深深的烙印在了本杰明的心中。后来,本杰明17岁作为水手出海,途中遇到了英国贵妇伊丽莎白,她是一个有品位有见识的英国女人,有过很多有趣的经历。灵魂的共鸣让他们经常从深夜聊到凌晨,但现实告诉她,这注定是一段没有结果的感情。于是伊丽莎白离开了。
当本杰明26岁时,回到家乡去找黛西,但黛西此时已经有了自己的生活。历经黛西出车祸之后,两人才真正走在了一起。之后他们有了一个女儿,为了不拖累黛西,本杰明变卖家产留给她们,自己选择离开。
十几年后,本杰明回来时,黛西已经有了丈夫,短暂重逢之后,本杰明再一次选择离开。直到黛西丈夫去世,收养所的人联系到黛西,她得知本杰明已经恢复到孩童模样,还患有严重的老年痴呆。黛西决定留在那里照顾本杰明,直到本杰明在黛西的怀中去世。
《返老还童》突破了传统的叙事方式,将自我追忆和自我描述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引发黛西的慢慢回忆,充分表现出黛西和本杰明的动人爱情,同时也展现出黛西在生命结束之际对爱情的无限渴望。
本杰明一生中遇到过很多人:风趣幽默的矮人、有着艺术家梦想的船长、会谈钢琴的老太太,还有决定与他相认的父亲。 这些人都带给他很大的影响,但我想谈谈这三个女人对本杰明的影响,以及他们的相处模式对当代亲情观、爱情观的启发。
亲生父亲一看到本杰明就选择把他丢掉,完全忘记了妻子的嘱托“给他一个容身之所。”也许是命运眷顾,奎妮无法生育,所以觉得本杰明是上帝带给她的孩子。
她形容本杰明“丑的像个旧便壶,但也是上帝的孩子。”
是奎妮,给了本杰明第二次生命。她给了本杰明一个名字,她照顾本杰明的生活起居,抚养本杰明长大,给了本杰明一个与他的外貌不违和的生长环境。
奎妮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 “你永远无法知晓未来。”
她在本杰明幼年时期一直鼓励他,对他说 “你和别的孩子不一样。”
我想,正是这样一位特别的母亲,才给了本杰明一个温馨的成长环境,从小就给他塑造了一个善良宽厚的品格。
与中国的许多父母不同,奎妮会放手,当本杰明17岁决定出海时,奎妮没有阻拦,而是让他去经历生活。
许多父母哭诉自己和孩子没有共同话题,孩子一上大学就开始疏远自己,不给自己打电话.....这些问题的背后,是不是反映出了父母和孩子相处之间的问题呢?是不是因为父母把孩子捆绑的太紧了,给他规划了大半个人生,所以孩子想要逃离父母呢?
樊登脱口秀中,很多家长问到类似的问题时,樊登老师给出的方法和奎妮一样。去放手,没有家长干预的人生不见得会差。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掌控自己的人生。
几年后,本杰明回来时,奎妮问“有什么宝贵的经历吗?见识痛苦了?也有快乐吧。”
养育孩子,不是单纯的把他养大,在他成长的过程中,要鼓励他、对他有耐心、给予他足够的爱。当他长大后,要懂得放手。让孩子见识痛苦,见识快乐。
这个善良又充满智慧的女人啊,在本杰明的成长中不仅成功扮演了母亲的角色,还是一位成功的启蒙老师。
本杰明在日记里说“我永远忘不了他湛蓝色的眼睛。”初次相遇,他们都还是十多岁孩子,心灵大小并无差别,但本杰明的外表阻碍了他们的友谊。
黛西的祖母不让黛西和本杰明一起玩,还对他说“你应该感到羞耻。”
遇到了对的人,却不是在对的时间点,注定了这段爱情不会一帆风顺。
少年时的他们天各一方,本杰明出海,黛西跳舞。各自有各自的生活。唯一的联系就是本杰明寄来的一张张来自各个地方的明信片。
再次相遇,黛西已出落的亭亭玉立,一颦一笑都很迷人,成为了本杰明心中“最美的女人。”她在月光下起舞,摇曳生姿。
但依然不是对的时间,两个人再次错过彼此。
黛西出车祸算是两人关系的一次转折,当她修养好后,回到了新奥尔良。此时,两个人的年龄终于相仿,47岁的本杰明和43岁的黛西。
“我们会在起居室里野餐。我们想吃就吃,想睡才睡。我们发誓,绝不落入规律和俗套,绝不按时上床或起床。”
本杰明描述的这段日子,是他和黛西在一起最快乐的日子。黛西从来没有介意过他的特别,给了他最真挚的爱情。
即使本杰明在晚年时得了老年痴呆,恢复到孩童的外貌,完全不认识黛西了,她也坚持照顾他,陪他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程。
黛西是一个好女人,她不在意世俗的约束,完全尊重自己内心的感情,从来没有因为本杰明的外貌离开他。不由得让我想到前两天热播的都市剧《下一站是幸福》,剧里的贺繁星正是因为太在意别人的眼光,与自己喜欢的人兜兜转转,最后才走到一起,很不容易。在爱情中,能跟着内心的感情走,是很里了不起的一件事。
她是一个勇敢的女人,在本杰明离开后承担起抚养孩子的责任,给了孩子一个完整的家。
她也是一个善良的女人,见证了本杰明从老人变为婴儿的过程,也给了本杰明最开始的温暖和最后的陪伴。
大部分人在遇到自己的挚爱之前,都会有过一次初恋,初恋教会我们爱,教会我们成长。
伊丽莎白扮演的就是这样一个角色。
她是一个见多识广的女人。她教本杰明如何吃鱼子酱才会更美味。他们两个在旅馆的大堂里彻夜聊天,似乎要把这辈子的话都说完。
本杰明真心喜欢伊丽莎白 两人度过了愉快的时光。
但这段感情注定不会有好的结果。偷来的感情终究不会属于自己。
在伊丽莎白不告而别后,本杰明坦然接受,没有怨恨 。后来在电视上看到她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梦想,又为她的成功而喜悦。
比起恋人,伊丽莎白更像是本杰明一位久别重逢的朋友。见面时很开心,离别之后也不悲痛。
处理感情最好的方式应该就是他们这样,离开时说一句“很高应遇见你。”没有死缠烂打,也没有悲痛欲绝,闹着要轻生。恋爱时好好享受,分别后各自祝福。
现代人的感情处理方式多半闹得鸡飞狗跳,最后两人搞得两败俱伤。如果能像他们这样,会少很多烦恼吧。
本杰明的一生看似木讷无趣,但他善良、忠诚、大方、宽厚
他是一个好儿子
原谅了生父并对养母说“你才是我妈妈”
他是一个好朋友
在朋友过世后守诺将他的积蓄寄给他的妻女
他是一个好丈夫
为黛西选择了幸福生活的道路留下了足够的财产只身离去
他是一个好父亲
爱自己的女儿想自己的女儿希望能为她排忧解难
弹钢琴的老太太说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话 “我们注定是要失去所爱之人的,不然如何知道他们对我们的重要性。”
人的一生都是有得有失的。影片中也描绘了很多次得与失的景象。
盲钟表匠失去了儿子却制作了一座神奇的大钟;本杰明的亲生父亲得到了儿子却失去了妻子;黛西失去了芭蕾舞却得到了挚爱和孩子;本杰明得到了年少青春却失去了爱人。
这就是人生,你不能全选全得,你有所取有所不取,有所不取就该坦然面对有所失,有所失就有所得。
许多人羡慕年少成名的人,羡慕他们这么年轻就有这么大的成就。可是,他们也因此失去了童年的快乐,同龄人在游戏玩耍时,他们不得不赶航班去工作。
小小年纪承担了这个年龄本不该承担的东西,得到了年少成名,却也失去了本该童真无邪的快乐。
得与失,从来都是对等的。
人类本是社群动物,不喜欢孤独,任何时候想要陪伴是我们的本能。
但人又避免不了孤独,因为你总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有些人,注定可以于河边闲坐。有些人被闪电击中过七次。有些人对音乐有着非凡的天赋。有些人是艺术家。有些人是游泳健将。有些人懂得制作纽扣。有些人懂莎士比亚。有些人天生是母亲。还有些人,注定是舞者。”
电影最后这段独白很有意味,在说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天赋,有不同的命运,适合不同的人生道路。
无论什么肤色,什么体型,人都是孤独的,但可怕的不是孤独,而是惧怕孤独。
你会在很多种情形下感到孤独:下班回家的小路上;周六醒来看到阳光早晨;想去某个地方时发现身边没有人可以陪自己.......
感到孤独是正常的心理,古往今来,许多人正是因为接纳了孤独,才给世人留下了不朽的作品。
马克思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图书馆,完成了《资本论》;托尔斯泰一直居住在小屋中,老年后甚至出去流浪,写出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长篇小说;李时珍经常露宿野外,寻找治病救人的良药,用27年时间写出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我们也需要学会接纳自己的孤独,甚至享受其中,并在那里与真正的自己相遇及融合。
一件事无论太晚或者对于我来说太早,都不会阻拦你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这个过程不要有时间限制,想做就做。可以有变化,也可以一成不变,没有约定俗成。可以做的很出色也可能会很糟。希望你做的是最出色的,希望你能看见让你大吃一惊的东西,希望你会有前所未有的感受,希望你能结交有着不同观点的他人,希望你的生活令你骄傲,如果你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希望你有勇气“一切重头再来”
很喜欢这段话,它告诉了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去做。
就像决定离开黛西母女的本杰明,他出发去印度,做想做的事情,结交不同的人,体验从未体验过的事物。更重要的是,他没有放弃生活,有重头再来的勇气。
三毛曾说过“人类经常少年老成,青年迷茫,中年喜欢将他人的成绩与自己相比较,因此觉得受挫,好不轻易活到老年还是一个没有成长的笨孩子。我们一直粗糙的活着,而人的一生,便也这样过往了。”
很多人以为成年了就是成长了,其实不是,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经验,这些经验,就是我们老去时最宝贵的财富。
本杰明逆成长的人生富有奇幻色彩,每个人都能从他的成长经历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经历过孤单、灰暗、悲伤,感受过亲情、爱情、友情。即使历经沧桑最后仍能像孩子一样善良,即便无法相守到老,也不辜负此时此刻的相知相遇。
不辜负时光,不辜负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