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周星驰几十部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电影是哪一部
喜剧之王这部戏,除了刻画了柳飘飘跟尹天仇的爱情之外,还有尹天仇对于他梦想的追求这一条主线。对于这部自传体电影,星爷在表现一个未成名的小人物在奋斗时的彷徨和坚持可是下了大功夫的。我极其喜欢电影中6:30到10:20这一段,这一段我反复看了许多遍,每一次都有新的发现和感悟。下面我就分画面一帧一帧地分析这一段电影中的一些细节极其含义:
===========================================
尹天仇因为在片场表演欲望太过于强烈闯了大祸,而被导演和李娟儿(莫文蔚)大骂一场赶出了片场。在回家途中,想拿一个盒饭当午餐而被场务(吴孟达)制止并辱骂。场务把饭扔给了狗狗:“屎你是一滩屎,命比蚁便宜……”
面对这样的羞辱,几秒钟之内,尹天仇从强颜欢笑到笑不出来的尴尬,他只能默默忍受。(这里不得不赞一下星爷的演技,把小人物的懦弱演得无比贴切)
这里出现的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一群终日无所事事可以肆意挥霍时间的人。尹天仇生活在嘈杂又俗气的市井之中,郁郁而不得志。胸怀抱负却只能兼职利会管理员和跑跑龙套的尹天仇和他“我是一个演员”的远大理想形成强烈地对比。
===========================================
傍晚送走各位街坊之后,尹天仇再次给霞姨打电话。短短的几分钟内,打电话出现了三次,从开始霞姨略好的态度到最后直接一句“扑街啦(去死吧)!”,执着的尹天仇让人心痛。但他没那么容易放弃,他仍会努力争取着表演的机会。
《喜剧之王》当然是周星驰的自传式作品。他80年入行,直到88年演艺生涯才迎来转机,这期间他拍过N多跑龙套角色(最著名的当然是1983年 《射雕英雄传之铁血丹心》饰演 宋兵乙),遭受的冷遇和辛酸、内心的愤懑与不甘自然与电影表现的如出一辙,唯抱着「临时演员也是演员」的执着态度才熬到曙光出现。
『贰』 怎样理解周星驰既是传统喜剧的继承者,也是现代表演艺术开拓者呢
众所周知,周星驰的电影风格是无厘头的喜剧,同时也传承了传统的喜剧。但是在这其中他又开创了不一样的喜剧元素,因此才会被大家称作是喜剧的继承者,同时又是现代表演艺术的开拓者。他的每一个作品基本上都是经典,他会通过一些没有逻辑关联的语言或者是肢体动作来展现人物的特点。但是其中会有矛盾冲突,也正是这种行为方式,才会让人觉得非常精彩。
这种看似无厘头的表现正好前后呼应,也让大家在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有一个更好的认知。这也充分的说明,周星驰在喜剧电影中真的给观众留下了很多的惊喜,在一个又一个的深意里,让每一个人被他们所吸引。这也是周星驰的魅力,所以很多人在看了他的作品之后都会被他所打动,毕竟现在像他这样优秀的喜剧人真的很少。
『叁』 周星驰电影《功夫》是他的喜剧巅峰,这部电影有什么出彩之处
要说《功夫》这部电影算不算是星爷的喜剧巅峰,我想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看法与观点,我们通过豆瓣评分来看的话,这部电影有着8.6的评分,在周星驰的喜剧电影中不算是最高的,也不算是最低的,算是他比较偏高的一部电影吧,大家对于这部电影的评价还是很高的,而且也看过很多次了,在这部电影中有着很多的出彩之处,至于有哪些出彩之处,大概有以下几点。
《功夫》为什么是周星驰的巅峰之作在当时而言,《功夫》这部电影可以说是中国功夫片的巅峰之作,也可以说是周星驰的巅峰之作,但是在当时的票房并不理想,而且评分也不高,所以,这也是许多人不能理解的地方。
『肆』 你觉得周星驰电影都有哪些特色
周星驰相信很多观众对这位演员都非常的熟悉,他所出演的众多影视作品中的表现可以说无人能及的。很多观众也都是看他的电影长大的,而且他的作品始终能带给观众无数的欢声和笑语。只要走进他的片场,就能够感受到轻松愉悦的心情。你正是由于他经典的演技,颠覆了很多人对喜剧的评判准则。他的无厘头表演风格也更是让很多观众琢磨不透。
就拿《大话西游》那一句经典的台词,“如果给我一个机会,我希望是一万年”。当时在看这部剧的时候,对这句台词非常喜欢,在学校也是非常流行的。是仔细的体会,你就可以感受到周星驰在说出这些话的时候,他的内心是充满纠结的,为了自己的使命,放弃自己的爱情,在现实生活中相信很多人也都会遇见这种情况。
『伍』 简述周星驰电影风格
1、无厘头
将一些毫无联系的事物现象等进行莫名其妙组合串联。无厘头至少包含三重含义:夸张、讽刺和自嘲。如《唐伯虎点秋香》中的文化人的挣扎与无奈。
2、搞怪与励志
小人物对理想的追求,对生活的妥协,对爱情的向往,心灵的弱点。电影中小人物在逆境中的奋斗,对内心信念的坚持。
3、追求内心的爱情
没有甜言蜜语,没有海誓山盟,没有卿卿我我,只有在困难中两颗心灵的相触,在失败中对爱情不懈坚持,在稚嫩肩膀的承担。如《唐伯虎点秋香》为追求真爱投身华府的唐伯虎。
4、别具一格的台词
如:“你可以说我是跑龙套的,但是你不可以说我是死跑龙套的”、“我养你啊”等等。
(5)周星驰电影艺术扩展阅读
周星驰代表作品
1、《唐伯虎点秋香》永盛电影制作有限公司出品的一部喜剧电影,由李力持执导,周星驰、巩俐、郑佩佩等主演。影片讲述了江南才子唐伯虎对华太师府上的丫鬟秋香一见钟情,在船夫的帮助下他施展计谋混进了华府。经过一番曲折,唐伯虎终于与秋香拜堂成婚。
2、《喜剧之王》星辉海外有限公司出品的一部喜剧电影,由李力持、周星驰执导,周星驰、 莫文蔚、张柏芝等主演。该片于1999年2月13日在香港上映。
影片讲述对喜剧情有独钟的尹天仇与舞女柳飘飘逐渐产生感情,之后在杜娟儿的帮助下,尹天仇终于获得机会演主角,但又陷入与柳飘飘、杜娟儿的三角恋漩涡之中。
『陆』 周星驰的电影有什么特点
周星驰的电影以无厘头为特点。
无厘头,原是广东广州等地的一句俗话,意思是一个人做事、说话都令人难以理解,无中心,其语言和行为没有明确目的,粗俗随意,乱发牢骚,但并非没有道理。
无厘头语言风格的特点就是运用语言世界的偏离,常见的偏离主要有语音偏离、词汇偏离及语法偏离。
语音偏离是最常见且活跃的一种语言偏离。其中,巧妙地运用同音字而构成的谐音、运用对仗而构成的押韵更是典型的语音偏离。
1、谐音双关
谐音双关的语音偏离指的是利用词语音同、音近构成的语音偏离,虽然字面上是甲词,实则表达的却是音同或音近的乙词,构成谐音偏离,从而达到现“此”而隐“彼”的效果。例如:
食神:这条鱼就像――就像受到辐射污染一样,看了我都想呕吐了,你还叫我吃啊?零分!回家好好反省反省,你就是多了块鱼。
厨师:不是多了块鱼,是多余,你呀,你根本就是多余呀你。(《食神》)
台词通过“鱼”和“余”的谐音,来讽刺做菜人的多余。这样的偏离,从具体的事物转到电影人物身上,带有幽默、反讽的意味。
2、巧用押韵
“押韵”又叫“压韵”,指的是韵文中某些句子的末尾用上同韵的字。汉语的语音声调平仄相对,音节单双相对,巧妙地运用这一类语言特色,能使语句读起来琅琅上口,从而达到加强节奏的效果。正如臧克家所言:“押韵是加强节奏的一种手段。”
周星驰电影台词的押韵并非语言学修辞手段中严格意义上的押韵,大多只是强调句尾语音合韵,却创造出了特有的“无厘头”式的幽默效果。
(6)周星驰电影艺术扩展阅读
周星驰,1962年6月22日生于香港,祖籍浙江宁波,中国香港演员、导演、编剧、制作人、商人,毕业于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
1980年成为丽的电视台的特约演员,从而进入演艺圈。1981年出演个人首部电视剧《IQ成熟时》。1988年将演艺事业的重心转向大银幕,并于同年出演电影处女作《捕风汉子》。
1990年凭借喜剧片《一本漫画闯天涯》确立其无厘头的表演风格。同年,因其主演的喜剧动作片《赌圣》打破香港地区票房纪录而获得关注。
『柒』 周星驰的电影为什么能被称为经典他的喜剧模式是怎样的
周星驰的电影为什么能被称为经典?他的喜剧模式是怎样的?
3.他的喜剧模式是无厘头。周星驰凭借其独特的表演创造了独特的“无厘头”喜剧风格,是长期以来纵横影视圈的独特艺术创造。他的“无厘头”喜剧风格,乍一看只觉得很幽默,让人捧腹大笑;但是当你到了一定的年龄,有了一定的阅历,你会发现这里面有很多深刻的道理。周星驰对电影情节的理解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他将真实与喜剧完美结合。周星驰代表一种文化,一种平民文化,一种草根文化。电影中周星驰扮演的角色大多和我们或者身边的普通人一样。没有主角的光环和金手指,他们在迷茫中前行,在前行中寻找梦想。
『捌』 周星驰的电影真的有那么深奥吗是不是被我们过分解读了
周星驰电影几乎承担了华语电影的半壁江山,给几代人留下了无数深刻记忆,并且回味无穷。
只是,近几年,我们看到的周星驰电影似乎越来越不被大众所认可。
从《西游降魔篇》到《美人鱼》,再到《新喜剧之王》,口碑一部比一部差,“江郎才尽”的质疑声越来越多。
要弄懂曾经的周星驰电影去哪了?就必须先明白曾经的周星驰电影有什么?
01 喜剧和悲剧的交织有人说,大多数周星驰电影都是喜剧的外衣包裹一个悲剧的内核。
有这样的看法,实则大多都是源自于星爷的最高成就电影《大话西游》。
《功夫》亦是如此,那点看着像爱情又不像爱情的设定,其实就是星爷给人物留下的一片“圣土”,这片“圣土”的是最纯洁的,不管是对爱情的渴望也好还是对正义的追求也罢,这一定才是星爷的武侠梦,而不是简单只是成为一个绝世高手!
『玖』 周星驰电影的风格为什么没人模仿
因为周星驰的电影风格是别人模仿不来的,周星驰的电影风格独具韵味。周星驰以无厘头为特点。意思是一个人做事说话都令人难以理解。
我认为周星驰在后代独立的指导下演绎自己的风格。他的风格是非常独特的,符合现代主义精神。周星驰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所以没人敢模仿他的电影风格。
『拾』 如何理解周星驰电影的解构后现代主义
按照周星驰电影的一贯艺术 表现手法,通常是将一些剧情中的某个桥段和某些包 袱精心安排设计并加以渲染,让观众陷入自身对电影 剧情习惯性的认知逻辑当中,然后再通过剧情反转颠 覆观众对传统电影剧情的认知,从而产生一定的喜剧 效果,解构艺术手法就体现在这种反转之上。
一、后现代主义思潮于20世纪60年代最先在法国启 蒙,并延伸到社会各个领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 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90 年代在电影界展开热议。在此理论下周星驰、王家卫 等带有反讽性并且碎片化风格的电影被归结为后现代 主义电影。
二、关于后现代主义这一概念,目前学术界并 未有普遍认可的统一界定,但不可否认的是,后现代 主义是一种既对现代主义批判与否定又对现代主义 发展与继承的思维方式,它是与现代文明理论、风格 等的决裂,并渴望从旧的压抑限制中得到解放。 与后现代主义同起源于法国的解构主义,起初作 为一种设计风格的探索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其强调 打破现有的单元化秩序再重新创造更为合理的秩序, 体现出一种支离破碎和不确定感,是对现代主义正统 原则和标准的批判继承。
三、解构主义之于电影方面的应 用方式主要是拼贴和戏仿,应用类型主要体现在解构 人物以及解构叙事方面。周星驰电影即是通过拼贴和 戏仿解构叙事类型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