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评价电影何以为家
《何以为家》是由黎巴嫩、法国、美国制作的剧情片。是一部信息量爆满的剧情大片。
该片讲述了一个12岁的黎巴嫩男孩扎因悲惨的经历生活,他控告自己的父母,原因是父母生下了他,却没有能够好好的抚养他 。
12岁的小孩遇到如此不公的命运依然顽强的或者,对美好的事物抱有幻想,并且一直也都努力着,没有任何的抱怨,只是安心的做着自己的事,对比自己大很多的孩子没有任何抱怨,令人敬畏。
影片最后的笑容,为整部电影添加了一抹为数不多的温情,让我们庆幸,希望一切和平,愿孩子都能幸福快乐成长。
2. 看完电影《何以为家》后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我最想说生而不养,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父母要养育孩子,而不能只生而不育。《何以为家》是由真实事件改编的一部电影,电影一经上映就赢得了超高的口碑,因为电影的画风和主角的长相都很像印度人,但事实是并不是印度电影。这是一部黎巴嫩电影,电影中的小男孩赞恩也来自黎巴嫩,电影主要讲述的就是他悲惨的一生。
《何以为家》是黎巴嫩电影,黎巴嫩地处于亚洲,是一个独立的国家,然而生活在那里的人贫富差距还蛮大的,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也许比影片中看到的情况还要严重地多。黎巴嫩有很多贫民,他们吃不饱穿不暖,更别提什么接受高等教育了。黎巴嫩像赞恩这样的孩子有很多,但不是每一位孩子都可以像赞恩这么幸运,能被导演从贫民区带出来,想要解决黎巴嫩的根本问题,还需要时间。
3. 何以为家这部电影是什么时候拍摄的
何以为家这部电影是在2013年左右拍摄的,拍摄时间长达3年,目前该片已于2019年在中国上映。一看到三年时间,不断进行改制所以大家就会想说这部片导演制作人等付出是很多的。
当电影上映的时候,很多人都纷纷表示自己的感触很深,就是因为里面主人公经历让人唏嘘,就是会觉得生而不养为何又要生呢?这一话题引发了大家的思考,正是因为当前这种现象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很常见。大部分人觉得何以为家这部电影拍的非常好,虽然各种情况不同,但是想要表达的东西却是在每个国家都会存在的。
很多人看了这部电影感受颇深,这部电影前期通过倒叙的手法给我们显示了这部电影。让我们了解这部电影,让我们明白既然选择弃养还不如不生。
4. 电源《何以为家》为什么评分这么高
《何以为家》是一部嫩巴黎的电影。电影讲述了一个十三的岁男孩对于原生父母控告的故事。评分那么高,是因为它带来的震撼感太大了,因为这是一个真实故事改编的,处处戳中内心。这样的剧情在中国的市场确实很大,也受国人喜欢,所以评分高也就很正常了。
希望能帮助到你。
5. 电影《何以为家》让人感动,这部电影让人感动点是什么
《何以为家》是由黎巴嫩、法国、美国制作的剧情片,该片讲述了一个12岁的黎巴嫩男孩赞恩悲惨的生活经历,他控告自己的父母,原因是,他们给了他生命。赞恩的父母在无力抚养和教育的状况下依然不停生育,作为家中的长子赞恩,弱小的肩膀承担了无数生活的重压。当妹妹被强行卖给商贩为妻时,赞恩愤怒离家,之后遇到一对没有合法身份的母子,相互扶持勉强生活。然而生活并没有眷顾赞恩,重重磨难迫使他做出了令人震惊的举动……
我们都学过“暇满人生”的道理,看似简单,但我们真的能认识到自己的人生有多暇满么?很多时候都是“知道”就好,浮于表面,并没有那么深刻的感受。我曾经以为好好生活,长大后就会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好人,现实却全是地狱,你们为什么要给予我生命!赞恩,何以为家?不养何生!正如赞恩在法庭上对父母说出那句话,如果不能好好抚养孩子,就不要让他们来到这个世界。愿每一个勇敢的小孩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
6. 《何以为家》影评
人类对弱者更倾向于同情,因为人类本身就是弱者。
这部以黎巴嫩贝鲁特贫民窟为地域背景的电影在2019年4月份于中国上映后受到一度好评,豆瓣评分也是有9.1分之高。而令许多人为之动情的,该影片中的赞恩是真实叙利亚难民,这也让影片在真实性上更上升一个层次。
电影开头的气氛就十分令人沉重,男主赞恩去药店撒谎买药,为了卑微生存,说谎脱口而出的赞恩早已丢失了他那年纪该有的单纯。回到家,拥挤肮脏的角落就是他们一家9口人的安身之处。没错,他的父母,竟然生了7个孩子。因为处于贫民窟,几乎就该认定自己是受人践踏的命,父母对孩子的态度远远超过观众的想象,一条脚链就可以因此拴住一个孩子的自由。
而影片的第一次高潮,便是赞恩妹妹月经初潮的来临,随着这件事情的发生,作为观众的我们也在随着赞恩的急促动作而纠紧了心,是的,他得瞒着自己的父母妹妹的事情,谁能想到一个家庭里父母竟成了孩子厄运的来源。没错,他的父母会把妹妹送给房东抵钱,这也是剧情中赞恩为什么要离家出走导火索。
影片的第二个高潮,赞恩逃离了他无比厌恶的家,在一所游乐园遇到了从埃塞俄比亚偷渡过来的同样苦命的黑人女人,在黑人女人答应赞恩帮她做事换取食物时,这就为后面黑人女人的孩子出现做了铺垫。在黑人女人身上,赞恩仿佛看到了同样渴望被身份认可的同类。相比于自己的父母,这个黑人女人很爱她的孩子。因为身份证明,黑人女人也被抓再也没回过家,赞恩后面才发现,黑人女人可能再也回不来了,于是便有了接下来他拿着锅子带着黑人小孩流浪街头的景象。
影片的第三个高潮,赞恩最终还是走投无路,他仿佛在黑人孩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为了让黑人孩子能有更好的去处,他还是妥协了。影片最后,赞恩再次回到家却得到了妹妹去世的噩耗,这也是赞恩心中那窜希望的火苗正在消失殆尽。最后,他选择用武力来了断这一切的灾难。
最潸然泪下的场景,大概就是原本应该这个眼里有星星的少年,终于在法庭面前让父母成了自己的被告吧。而自己也终于有了一张光明正大的身份证。
2个小时的电影,赞恩终于露出了17秒的微笑。
这部影片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让全世界的人们知道了这部分苦难的存在,在贫穷面前,愚蠢的思想才更让观众心悸。
愿所有像赞恩的少年,能够四海为家,亦能真正回到家!
7. 《何以为家》原型真实事件是什么
《何以为家》原型真实事件人物是赞恩阿尔拉菲亚,这部电影就是根据他的亲身经历改编的,赞恩阿尔拉菲亚现实生活中是一名叙利亚难民,拍摄这部电影期间他12岁且并不识字,2016年被导演娜丁拉巴基选中主演《何以为家》,正式成为一名演员。
《何以为家》剧情概括
法庭上,十二岁的男孩赞恩向法官状告他的亲生父母,原因是,他们给了他生命。是什么样的经历让一个孩子做出如此不可思议的举动,故事中赞恩的父母在无力抚养和教育的状况下依然不停生育,作为家中的长子赞恩,弱小的肩膀承担了无数生活的重压。
当妹妹被强行卖给商贩为妻时,赞恩愤怒离家,之后遇到一对没有合法身份的母子,相互扶持勉强生活。然而生活并没有眷顾赞恩,重重磨难迫使他做出了令人震惊的举动。《何以为家》是由黎巴嫩、法国、美国制作的剧情片。
由黎巴嫩导演娜丁拉巴基执导,赞恩阿尔拉菲亚、约丹诺斯希费罗联合主演。该片讲述了一个12岁的黎巴嫩男孩扎因悲惨的生活经历,他控告自己的父母,原因是父母生下了他,却没有能够好好的抚养他。
8. 关于《何以为家》观后感5篇
《何以为家》是由黎巴嫩、法国、美国制作的剧情片,该片讲述了一个12岁的黎巴嫩男孩扎因悲惨的经历生活,他控告自己的父母,原因是父母生下了他,却没有能够好好的抚养他 。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关于《何以为家》观后感5篇,欢迎借鉴参考。《何以为家》观后感一
美好的周六晚上,和一起跑步的学姐,说走就走看完了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以中东地区为背景,从一场特别的庭审开始串起了主人公艰辛的流浪之旅。
整个电影没有炫酷的镜头,只是平铺直叙,却看得让人揪心、心痛和愤懑,一切都因为那份真实,由衷感受到真实是最有力量的。
来自法庭上的那场对白,到底谁对谁错,我不知道,但各人有各人的艰辛,各有各的“活法”。
这场电影中,我们看到的是因为经济不发达导致的这一切——暴力、凶杀和强奸,但是在中国,在我所处的教育行业当中,已经不再是物质条件的制约,而是教育理念的制约,多少父母还没有准备好,还没有学会做父母就有了孩子,成为了爸爸妈妈,他们用上一代对待他们的方式对待的下一代,因为工作忙就像电影中的那个镜头,把孩子捆在了家中。
事实上很多父母不理解自己的孩子,所以要么放任不管,要么疯狂溺爱,生活当中充满了各种“冷暴力”,这样导致的结果和电影中主角的经历并无太大差别。
“愿那些勇敢的孩子能够被世界温柔以待。”这是我们对那些尚未被社会关注到的儿童最美的期许。
《何以为家》观后感二
不看电影《何以为家》,不知道贫民窟、难民营有多苦。没有音乐和爱,不知道苦日子有啥盼头!
苦难
吃:赞恩瘦弱、对吃很克制,为了11岁的妹妹和1岁的约拿斯,他偷过方便面;他想方设法买来禁药、勾兑上水卖给吸毒的人,这样的举动不让人痛恨,只想让他别被警察发现。
住:赞恩一家大约十口人租住在一间房里,中间用布帘隔开,父母在一边,七个大大小小的孩子在一起,房间里的物品杂乱无章,找啥都得挪开一堆东西。
上学:赞思父亲说:“我们这种人还奢望上什么学”,赞恩母亲说:“干吗不上,免费的食品还能往家带点。” 埃塞比亚非法移民哈瑞,晚上偷偷跑出去给母亲打电话,欺骗母亲说:“我没有钱往家里寄,我用钱报学习班了!”打完电话,她被抓了!相比,当下的厌学真是一种奢侈病!
工作:约12岁的赞恩在杂货店打工、补贴家用,说约,是因为谁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出生。外面的世界也好不到哪去,他找不到工作,遇上好善良的埃塞比亚移民哈瑞,哈瑞有一个一岁的儿子约拿斯,她在努力赚钱买一张伪造的身份证。二人相互扶持生活,哈瑞被抓后,赞恩也把活下去的希望寄托在买一张伪造的身份证、逃出国去。
婚姻:货店老板对赞恩11岁的妹妹种邪恶的兴趣。赞恩千方百计阻止父母把妹妹卖给杂货店老板;为妹妹洗衣、脱下自己的衬衣让妹妹隐藏患“开花”的标志;然而纸里包不住花,天真无邪的妹妹,戴上了花、涂上了口红,这一切都是杂货店老板送的。赞恩一把抹掉妹妹嘴上的口红,说:“象老巫婆”。妹妹还是被卖给了杂货店,他们兄妹二人无力地叫喊、用拳头锤父母,却没能阻止父母过上好日子的愿望,最终妹妹过早怀孕了、因没有身份证明无法救治、死亡了!最可气的是杂货店老板面对法官的质问,却说:“我岳母也是那么大结婚,她不是好好的吗?”赞恩七兄妹由此早早来到人世间备受折磨,赞恩母亲认为真主保佑她怀孕了,拿这个好消息安慰在监狱的赞恩!天!无辜的孩子、谁来救赎?
亮光
音乐:赞恩有节奏地敲击身边的盆呀、桶呀,哄住了哭闹的约拿斯;别人家在看电视,赞恩透过镜子和他们一起看;慈善家到监狱里演奏音乐;音乐穿透苦难、抚慰痛苦得近乎麻木的心灵!
爱:赞恩妹妹依靠在他肩头畅想美好生活,他领着她出逃、听到她死亡的消息,拿起一把尖刀去捅“混蛋”。关进监狱,拨通电台电话,控告父母生下了他,却不能给予他一点儿爱!看似无情、却是拼尽最后一点力气与命运抗争!关在的监狱里的人欢呼:”赞恩上电视了!”,终于被获准办理身份证,面对镜头,很帅的小伙子咧嘴一笑------影片中唯一的一次笑!
看了电影,心里很沉重,长叹:宁为盛世犬、不做乱世人!
《何以为家》观后感三
“赞恩,这是护照照片,不是死亡证明。笑一笑。”《何以为家》片尾,小男孩赞恩终于露出了笑容,但这个难得的笑容却让人心头百般不是滋味。这部电影让人想起《无人知晓》和《佛罗里达乐园》,但它更残酷,更让人心碎,它提醒大家,在黎巴嫩,还有无数个像赞恩一样的孩子。
《何以为家》并不是一部消费苦难的片子,导演娜丁·拉巴基用了大量手持摄像机的拍摄方式,尽最大可能真实地呈现黎巴嫩孩子的童年。虽然这是一部虚构的剧情片,但影片所呈现的现实和社会都是源自真实的,甚至真实得让人不忍直视。
12岁的小男孩赞恩,把亲生父母告上法庭,他控诉父母给了他生命——他们无力抚养和教育孩子,但依然不停生育,一家人挤在漏水的房子里,食不果腹。赞恩是家中长子,聪明、早熟,看上去还非常瘦小的身体早早扛起了生活的重压。
片中有一幕是妹妹萨哈第一次来例假,她本人浑然不觉,反倒是赞恩主动把她拉到公共卫生间,让她清理干净,还用衣服制作了一个简易的姨妈巾教妹妹用。赞恩不断地叮嘱妹妹,千万不要被父母发现,他知道,一旦父母知道女儿在生理上已经成熟,妹妹唯一的命运就是被卖掉。然而,妹妹最后还是被强行卖给了商贩为妻,愤怒的赞恩因此离家出走。
赞恩在开往另一个城市的汽车上,偶遇了在游乐场扮演蟑螂侠的老人,他中断了原计划,来到游乐场希望能找一份工作。在这儿,赞恩认识了没有身份证明、在餐厅打黑工的拉希尔,他帮拉希尔照顾年幼的宝宝,没想到有一天,拉希尔还是暴露了身份被抓走了……
影片中绝大多数都是非职业演员,扮演赞恩的小男孩也叫赞恩,片中看不出任何表演的痕迹,因为他的童年生活,和片中呈现的并没有太大差别。导演说,她几乎是放任演员让他们自由发挥,也正因为这样,赞恩这个角色演得越好,就越让人心疼小演员的遭遇。多么希望,他没有体验过这样的生活,多么希望,这一切只是发生在电影里的故事。
《何以为家》观后感四
对于赞恩来说他一直都在艰难的对抗着他所生活的环境,都在坚守着他认为对的事情,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因为心中有愿景所以对现状很不满意,他用自己的倔强对抗着这个让人绝望的环境
生活中最可怕的其实不是恶劣的环境,而是没有一颗向更好的心,安于现状 固步自封 理所当然,然而不好的生活,不公平的待遇是正常的吗?明明有人在过着更好的生活为什么自己要过着悲惨的生活呢?无论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应该有一颗向好的心并且为之付出努力,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会努力克服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那么面包会有的,身份证也会有的
马斯洛的人类五种需求由低到高: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生理需求如吃喝拉撒睡等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下去的需求。赞恩所面对的正是最低的需求,可能很多人面对的需求的层面不一样,已经满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那么此生无忧,何必再进一步让自己难受呢?而生理需求还得分多种,是简单的还是优雅的,是普通的还是更好的?
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的苦难,除了克服这些苦难意外还要想的是追求
如今很多不负责任的父母也是大有人在,思想开放的乱象下必然是下一代诞生的入口的增多,而在这现代的城市中虽然不足以和赞恩的境遇相提并论,但是单亲无亲贫穷做很多事情并且在没有关爱的家庭中执著自己的梦想也是多么困难,无异于现代城市的黑户。
影片中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是什么让这些手无寸铁的天使变得堕落?是什么杀害了他们的良知?是什么让他们走出了不好的地方?
《何以为家》观后感五
《何以为家》这部电影是战争背景下12岁赞恩一家在黎巴嫩小镇因为非法移民而没有相关身份证明材料的窘迫生活,电影的开始就是赞恩起诉控告自己的父母,控告父母本就没有养育那么多孩子的能力的情况下,却生下他们,整个片子在稚嫩的孩童脸庞上无时无刻诠释着成人世界的责任和成熟。
这部电影有很多孩童成人化的情节,印象最深的有两个情节,也对我震撼最大:
1、赞恩对自己妹妹萨哈的看护和关心。当他发现妹妹月经初潮,因为怕父母知道便会将妹妹卖给杂货店老板阿萨德来换取自己家生活所需物质,他脱下衣服让妹妹夹在双腿之间充当卫生棉,后又以自己瘦弱的身躯极力阻止父母将妹妹嫁给阿萨德而安排与妹妹的“出逃”,在听闻妹妹难产死去与阿萨德有关时,立马拿起一把刀冲向杂货店,种.种行为中他告诉我们亲情重于物质,他所有的童年都是在与现实残酷的世界抗争,他的童年艰难成熟,越发反映出社会问题家庭伦理。
2、《何以为家》中,收留赞恩的单亲妈妈没有合法身份,还是拼尽全力带着孩子约纳斯争取生存的机会。上班时候把他藏在厕所,趁着休息的功夫偷偷去喂奶。没钱买,就捡来别人剩下的大块生日蛋糕给孩子庆生,也欢迎赞恩加入他们的生活。最后走投无路的时候,孩子也是她的底线。流浪的赞恩,在别人的妈妈这感受到了信任与温暖,在约纳斯妈妈因无合法身份被捕,赞恩撑起他与约纳斯的生活。
赞恩是悲剧家庭的受害者,可赞恩的父母,又何尝不是呢?他们饱受中东战乱,流离失所。他们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而是在战火纷飞的时局里,不懂如何去爱。
幸好,赞恩没有变成跟父母一样的人。酗酒,制毒,成为奴隶,一直不停地生育……固定模式的重复悲剧,在赞恩这里停住了。
9. 《何以为家》真实故事介绍
《何以为家》是由黎巴嫩、法国、美国制作的剧情片,由黎巴嫩导演娜丁·拉巴基执导,赞恩·阿尔·拉菲亚、约丹诺斯·希费罗联合主演。该片于2019年4月29日在中国内地上映。该片讲述了一个12岁的黎巴嫩男孩扎因悲惨的经历生活,他控告自己的父母,原因是父母生下了他,却没有能够好好的抚养他。
何以为家是真实故事吗?何以为家原型人物经历是什么?
《何以为家》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是一个严肃题材的片子,出于生存的渴望会有很多直击人心的东西,不煽情,比较真实。导演说里面的场景都是演员们的真实生活场景,帮妹妹洗裤衩说的朋友因为来月经被卖也真是小演员的身边发生的事,导演说唯一不同是小演员的父母很爱他。
《何以为家》大部分故事是主人公的亲身经历,稚嫩的脸上有着他不该有的忧郁眼神,瘦弱的身躯承受着他不该承受的劳力,没有温饱和关爱更没有美好的童年,他努力抗争过却拗不过那些自以为完全没有过错的家长。他虽然一直用自己心底的善良指引着自己的行动,但是很多时候结果却很不堪。影片让我们看到了世界的另一个角落难民们的一个小小缩影,我们也该更加珍惜和平吧,愿世界和平不只是愿望。
虽然没有为人父母也没有这种经历,但很快能被赞恩感染,12岁,本该享受家庭和教育的快乐,却承受了我们一生都可能不会遇到的世界。感受到赞恩的责任感和单纯在和自己无法选择的家庭和环境一次次碰撞。在监狱那一段,一下想到了歌词里面不同人对世界的态度,影片最后一幕,赞恩留下了全片唯一的微笑,愿所有人都能被温柔相待。
《何以为家》中,小主人公赞恩的扮演者是:赞恩·阿尔·拉菲亚,一位00后的新人演员。在电影《何以为家》里,赞恩的原型其实就是千千万万难民的缩影,包括现实生活里的赞恩·阿尔·拉菲亚。令人倍感意外的是,赞恩戏里戏外都是过着难民的生活,《何以为家》是他的第一部作品。
因此可以说,赞恩的原型,其实也是他自己。戏里戏外,赞恩都承受着他这个年纪受不该承受的痛苦,他们有着相似的经历。现实生活里的赞恩,他是2004年10月4日出生在叙利亚,生下来就随家人以难民身份逃离到黎巴嫩,风餐露宿就是八年之久。
小男孩赞恩是将自己的故事,通过电影方式讲诉给大家听。何以为家里的“赞恩”,是无数个难民孩子的原型。据悉,在出演《何以为家》这部电影时,赞恩才12岁,不认识字。令人欣慰的是,在这部电影获得国际范围认可后,赞恩的现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小男孩已经与家人迁往挪威,并且接受到学校的教育。最后,希望每个勇敢的孩子,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10. 何以为家这部电影是在哪里拍摄的
《何以为家》在黎巴嫩拍摄的。电影故事发生在黎巴嫩贝鲁特。黎巴嫩处于中西交汇之处的阿拉伯地区,是阿拉伯国家中唯一一个伊斯兰教与基督教相互共存的国家 。现在这部剧在全球范围任何地方的影响力都是巨大的。
《何以为家》我觉得拍的挺好的,反映一种社会现象。父母应该要为儿女考虑,是否能够承担抚养儿女的责任。特别是在战乱地区,不是说不配生养,而是说在捉襟见肘的生活中不能多养。影片中,最让人称赞的就是两个地方,一个是贯穿始终的我要起诉我的父母,另一个是在探监时母亲和赞恩的对话。起诉父母,在他的境遇中是可以被理解的,且在常人的认知中,起诉父母应该是对他们生养他的起诉,但事实上起诉是因为对他们生养下一个未出生的孩子。在对法官的询问中,你起诉他们不能再生孩子,法官说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