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电影《小丑》中的小丑的身世揭秘
看完电影《小丑》给人的感觉非常震撼,不过有的观众对于故事情节还有些不理解,例如小丑到底是谁的儿子呢?小丑是领养的吗?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小丑里的小丑到底是谁的儿子?小丑是领养的吗?
听完后有点无奈,但想了ー下,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不是小丑间接害了他的“父亲”,应该是“托马斯・韦恩儿子”这件事间接害了小丑,使他走向了疯狂。
先来解答托马斯・韦恩是小丑父亲的问题,这个问题出现在小丑母亲写给托马斯・韦恩的信中。信中提到,小丑亚瑟就是托马斯韦恩和小丑母亲的儿子。
小丑在读完这封信后找到他的母亲询问事情的真相,他母亲在他逼问下告诉了他事情的“真相”,他确实是托马斯韦恩的儿子。
小丑为此去到了韦恩大宅,想要和托马斯・韦恩当面对质,却被韦恩家的保镖拒之门外,还被告知他的母亲有妄想症,这一切都是她的幻想。
小丑不相信这个保镖,他找到了托马斯・韦恩本人,却得到了一模一样的结局,托马斯为了让他死心,还把事情的真相告诉了他。
从这种情况来看小丑母亲和托马斯・韦恩有一个人在说谎,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在与托马斯·韦恩对话的过程中,小丑得知他母亲曾患过精神病,为了找到答案,他去到阿卡姆疯人院,找到了他母亲的病历。
而在看完这份病历后,他整个人都崩溃了,他并不是托马斯的儿子,这一切只是他母亲的想象。并且她还纵容男朋友虐待当时还是孩子的小丑,导致年幼小丑肉体和心灵上都受到了伤害。
所以小丑并不是托马斯的孩子,这一切只是一个精神病人的幻想。
然后我们再来了解第二个问题,“托马斯・韦恩儿子”的身份间接害了他,使他走向疯狂。
在小丑得知这个事情之前,他经历了被老板开除、杀害名路人以及被心理医生漠视等事情,他也因此失去了希望。但这一切仅仅只是将他变成了一名罪犯而已,真正把他走向疯狂的其实是这个虚假的身份。
在刚开始得知这个身份之后,他心里原本熄灭的希望之火再次燃了起来,他当时在想:原来我还有一个父亲,也许这个父亲能给予我温暖,让我悲惨的人生得到安慰。
但是当他得知事情的真相后,心里重燃的希望之火瞬间熄灭,他彻底走向了疯狂。而他做的第一件事是杀掉那个制造他悲剧人生的母亲,然后报复那些曾经伤害过他的人最后就是让这个充满不公的哥谭市陷入他的疯狂中。总结来说就是小丑没有经历“托马斯・韦恩儿子”这件事之前,只是被生活打压的可怜人。但在经历了这件事之后,真相给他造成了更严重的伤害,使他最终走向疯狂。
电影里没有交代小丑是否是领养的,不过她并不是自己的养母亲生的,所以极有可能是领养的。
蝙蝠侠和小丑到底是不是亲兄弟这个问题,《小丑》井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有的认为是亲兄弟,有的认为不是,众说纷纭。
在《小丑》中,可看到小丑和蝙蝠侠就是宿命之敌,亚瑟来到韦恩大宅,他遇到了还是小孩的布鲁斯・韦恩而在结尾之时,蝙蝠侠的父母亲都在因小丑而引发的骚动中被枪杀,两人的恩怨完全就是宿命。
亚瑟的母亲一直都在给托马斯・韦恩写信,希望得到他的帮助,渴望着日子能好起来,但却始终都没有回应,亚瑟拆开了母亲的信,才发现她母亲在信中写道,他是托马斯韦恩的儿子。
但当亚瑟去找托马斯・韦恩之时,管家却告诉他,他的母亲有妄想症,找到了托马斯・韦恩之后,托马斯・韦恩又告诉亚瑟,他是领养的。
去到了阿卡汗州立疗养院,资料也证明她的母亲具有妄想症,而且曾经虐待过小时候的亚瑟,资料之中包括儿童领养申请书、报道她母亲的报纸等。
那么,难道这一切都是亚瑟母亲的幻想?亚瑟并非托马斯韦恩的儿子?
再从另外一方面来看,亚瑟患有妄想症,在电影中体现了出来,但母亲是否有妄想症,并没有镜头来呈现,只是韦恩家的说法和资料显示。
当亚瑟在看资料时,闪回了母亲在疗养院的镜头,她指出儿童领养申请书并不是真的,这个镜头应该是亚瑟读资料时,依据资料想象的。
另外还有一个最为关键的信息,是小丑弑母之后,看到了母亲的相片背后写着的字:爱你的微笑,署名是托马斯韦恩名字的缩写。
首先,这一段内容出现在小丑“幻灭”之后,就是他知晓自己妄想了和邻居女神的关系,那么这一段应该并非小丑的幻想,也可以证明托马斯・韦恩和他的母亲有着不一般的关系。
也就是说,真相可能便是托马斯·韦恩玩弄了亚瑟母亲的感情,却又将她抛弃,送进了疗养院,在精神病院中她才产生了精神病,至于那些资料要造假对于韦恩家族来说轻而易举,亚瑟极有可能正是托马斯・韦恩的儿子。
虽然这一点并没有定论,但就电影的基调来看,个人倾向于,蝙蝠侠和小丑就是亲兄弟,亚瑟直接弑母、间接が,终于黑化成了小丑。
Ⅱ 电影小丑主要讲述了哪些故事
我们知道,电影《小丑》这部电影是一部非常出名的电影,在这部电影上映之后得到了很多的反响。这个电影也获得了非常多的奖项,比如说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最佳影片、最佳配乐、最佳剪辑等等,可以说也是一部非常经典的电影了。
一、这部电影的主角是一个小丑,而且他本身也有精神病。这部电影的主角是一个小丑,他在社交的方面是非常内向的,而且他本身也有精神病。他时常会成为很多人的笑柄,当人们嘲笑他的时候,他的疾病就越发的厉害。
综上,我们可以发现,电影《小丑》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也是一部能够成为经典的电影。对此,你有什么其他的看法?可以在评论区里说一下,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
Ⅲ 如何评价电影《小丑》
我了解到被Arthur“逗笑”的孩子是布鲁斯·韦恩,由童星Dante Pereira-Olson饰演 (之前就与杰昆在《你从未在此》有过合作)。此时的布鲁斯大概已经失去双亲(很可能是在剧院看完《摩登时代》后), 脸上充满阴郁。
他了解到喜剧的内核从来都是悲剧。官方首支预告片目前就告诉我们这么多,至于Arthur变成小丑的契机、 他是否在哥谭制造了灾难,是否会出现拯救哥谭的英雄,这些或许要等到今年10月电影上映才知道了。
Ⅳ 电影小丑讲的是什么
2019的《小丑》改编自Dc漫画《蝙蝠侠》中的一个反派,这部电影是小丑的前传,讲述他为什么会变成一个病态且疯狂的犯罪分子。
Ⅳ 《小丑》主要剧情解析
电影《小丑》自上映以来就收获了超高口碑,在豆瓣评分更是高达9.2分,那么电影《小丑》讲的是什么呢?下面带来电影《小丑》的剧情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小丑讲的什么故事?小丑的主要剧情是什么?
《小丑》是一部非常压抑的电影,影片中主人公的遭遇让人心疼,他的一些行为也许站在道德层面没有办法理解,但是站在他的角度看又情有可原。这样的事情大概时刻发生在资本世界的角落里,不同的主角,相同的故事,换个地点也没有任何区别。也许这就是可悲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真实写照吧?穷山恶水出刁民,韦恩们和小丑们永远不会互相理解。
电影《小丑》以同名DC漫画角色为基础,由华纳兄弟影业公司发行,计划于2019年10月4日上映。本片的故事将独立于DCEU之外,故事背景设置在20世纪80年代,讲述了一位生活陷入困境的脱口秀喜剧演员渐渐走向精神的崩溃,在哥谭市开始了疯狂的犯罪生涯,最终成为了蝙蝠侠的宿敌“小丑”的故事。
本片由《宿醉》的导演托德菲利普斯执导,他与编剧斯科特西尔弗一起撰写了编剧。杰昆菲尼克斯本片中饰演主人公“小丑”,其他的主演包括罗伯特德尼罗、莎姬贝兹、马克马龙等。
《小丑》中的主人公,衍生自DC漫画《蝙蝠侠》系列中的反派人物,影片呈现梦想成为脱口秀演员的青年阿瑟因为意外事件以及自身的命运悲剧最终失控,继而成为“小丑”的经过。就漫画改编超级英雄电影来讲,这一形象无愧为最出名的反派之一,包括杰克·尼克尔森、希斯·莱杰等都曾在不同版本的《蝙蝠侠》系列电影中演绎过。然而,虚拟的电影世界之外,“小丑”还与一场现实的惨剧密切相关。
2012年7月20日,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克里斯蒂安·贝尔主演的《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The Dark Knight Rises)首映当晚,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奥罗拉市的一家电影院内,疯狂枪手向正津津有味观看影片的观众开枪扫射,最终酿成12死、58伤。第一时间,美国坊间便有传说,凶手詹姆斯·霍尔姆斯犯案之际,打扮成了电影里“小丑”的样子。
最早造成人们产生这种误会的原因,是美国警方在纽约曼哈顿召开的一场记者见面会上,一位警官表示,案犯将头发染成了红色,并且自称“小丑”,“也就是《蝙蝠侠》里的反派”。此后,《纽约时报》的记者Kirk Johnsondan Frosch在并未复核事实的情况下,援引来自联邦探员由当地警方那里听来的第三手消息,称有现场目击者表示,凶手犯案时曾经说过“我就是小丑”。
然而,事实上,负责侦办此案的科罗拉多州检察官不久之后便站出来推翻了这一说法。凶犯詹姆斯·霍尔姆斯从未表示过自己在模仿小丑,他将头发染成红色也与小丑无关,而且不管是漫画,还是电影,小丑这个形象的头发颜色都是绿色。事实上,这一切纯粹只是凑巧,他选择犯案的那一夜,在那家不幸的电影院里,正好在放映《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霍尔姆斯事后曾经表示,他自己第一次听到别人管他叫“小丑”,那已经是他入狱之后了,他自己都觉得很纳闷,明明自己从没有过那样的想法。然而,木已成舟,如今正在监狱中服无期徒刑的他,绰号早已成了“小丑”,而在大众心目中,也早已将这起不幸事件与《蝙蝠侠》电影和小丑的形象,永远联系在了一起。
Ⅵ 杰昆·菲尼克斯的《小丑》究竟牛在哪,看看这些可怕的细节
影片开头, 亚瑟·佛莱克 在 “乐哈哈公司” 的化妆镜前补妆,导演巧妙地运用灯光和布景将镜面呈现出了那个著名的漫画形象、小丑一生最重要的对手, 蝙蝠侠 。
个人认为这样的安排十分巧妙,这个版本的 《小丑》 本质上是一部讨论犯罪心理学的电影,虽然借用了DC的漫画形象,其实是在描述 社会 底层的人们如何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中挣扎求生。这里用一种无心之举的方式引出这个经典形象就是在提醒观众,本片和你们印象中的漫改电影完全不一样。
影片中的电视新闻有几次提到了 哥谭市 环卫大罢工,导致大量城市垃圾得不到清理,随后有 “超级老鼠” 被市民目击,我们可以在后面 韦恩夫妇 遭枪杀和亚瑟在电话亭打电话的镜头中隐约看到这种个头巨大的老鼠。
其实本片并没有注明故事所发生的确切时间,但是从人们的服饰打扮和大街上车辆的款式可以推测出大概发生在80年代。而且报纸在报道 小丑 行凶的版面下方出现了 切尔诺贝利事故 的新闻,可以推测这个小丑的故事应该发生在 1986年 。
每当亚瑟试图表现得像个正常人时,他总是将自己的右手作为主手,比如在听脱口秀记笔记的时候。
不过当他展现出邪恶的一面时,便切换成左手,比如他记录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的时候。
还有在地铁中开枪打死霸凌自己的三个年轻人,他开的几枪都使用的左手。
当 亚瑟 把自己的笔记本交给社工看时,她注意到了其中一句话, “我希望自己的死亡能比人生更有意义。” ( 亚瑟 用左手写下的),但是这句话的上面还有一段话,记录了 亚瑟 曾经看到一个人在人行道上倒下就此死去,而过往的行人却对他不闻不问。
他后来把这个故事在 莫瑞·富兰克林(Murray Franklin) 的脱口秀上讲了出来。
另外仔细看他的笔记可以发现很多拼写错误,比如把 “people” 写成 “peeple” , “happier” 写成 “happyer” 等等。虽然都可以读得懂,但是可以看出 亚瑟 并没有接受过很好的教育,确实符合他的人物背景。
亚瑟 的奔跑姿势很特别,是 杰昆·菲尼克斯 在塑造这个人物时有意为之,因为 亚瑟 的人生前半段一直以扮演小丑为生,演出时所穿的大头鞋让他已经习惯了这样走路和奔跑。
但是 亚瑟 在成为真正的 “小丑” 之后,走路、奔跑姿势简直判若两人,不得不佩服演员的表演功力。
亚瑟 在收到 莫瑞·富兰克林脱口秀 的邀请后,在家里练习应该如何出场,他使用了一段从前录制好的脱口秀节目作为伴奏。
莫瑞·富兰克林 在这段录像里介绍的出场嘉宾名叫 “伊森·切斯”(Ethan Chase) ,这个 “著名演员” 当然是杜撰的,来自本片导演 托德·菲利普斯 的另一部喜剧电影 《预产期》 。
影片的最后 韦恩夫妇 在小巷子里被一个带着小丑面具的暴徒枪杀,很多人不明白以 托马斯·韦恩 的身份为什么要徒步离开剧院,实际上在之前的一个镜头中有交待韦恩家的加长版林肯已经被人焚毁,同时司机也不知去向。
而且现场只有 韦恩家 的车子遭到焚毁,再结合 韦恩夫妇 死亡前枪手的反应,有理由判断他们的死可能是一场经过事先谋划的行动,至少不是某个不满现状的愤青一时头脑发热所为。
亚瑟 枪杀 莫瑞·富兰克林 后被哥谭市警方带走,不过警车的车牌上写着 “工业优先” (讽刺现在的 “美国优先” ),而不是 “保护与服务”(Protect and Serve) ,暗示这个城市的警察只关心富人和税收,不再顾及平民。
最后是本片最重要的几个细节,它们甚至影响了整部电影的基调。
片中有一段表现 亚瑟 母亲在 阿卡姆疯人院(Arkham Asylum) 接受治疗的情节,正是这个场景确认了 潘妮·佛莱克(Penny Fleck) 患有精神分裂和妄想症,她认为自己与 托马斯·韦恩 有过一段情史,其实是脑中的幻想,那么她声称 亚瑟·佛莱克 是 托马斯 的孩子自然也就成了无稽之谈,不过真的是这样吗?
根据影片最后的演员表可以得知,为 潘妮 做心理评估的医生名叫 本杰明·斯通纳(Benjamin Stoner) 。在蝙蝠侠系列漫画中, 斯通纳 是 阿卡姆疯人院 的首席医师,也是个彻头彻尾的反派,导演故意将这个医生用一个反派的名字命名就有点值得玩味了。
另外 亚瑟 与 托马斯·韦恩 在洗手间对峙的过程中, 托马斯 向 亚瑟 透露他其实是被 潘妮 收养的孤儿,但是如果仔细看 亚瑟 手里 潘妮 的病例记录可以发现,那张所谓的 领养证明 看上去比这个文档中的其他文件要新的多,暗示可能这张 领养证明 其实是后来添加进去的。
最后再看 潘妮·佛莱克 的病例,里面提到医院对她施行了 脑叶白质切除术(lobotomized) 。
这项手术在上世纪 30-40年代 被认为可以治疗一些精神疾病,不过始终存在很大争议,许多患者因为实施了这项手术表现出痴呆的迹象,到了50年代已经被逐步抛弃。这也是为什么 潘妮 看上去年龄不大但行为举止都很怪异的原因,最后还因为这个手术引发了癫痫而住院。
亚瑟 出生在50年代, 潘妮 接受心理治疗至少已经到了60年代,但是医院为什么要对 潘妮 实施这种已经被放弃了的治疗方法呢?再结合上面的那些细节,似乎都指向了一个事实,就是导演想让观众对 亚瑟 的真正身世抱有怀疑,其实影片到最后也没有揭露 潘妮 到底有没有精神疾病; 亚瑟·佛莱克 到底是不是 韦恩家 的大儿子。
看上去导演想要将这个悬念留给观众,不知道您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给我留言,感谢阅读!
Ⅶ 如何评价小丑这部电影
《小丑》是一部很有深度的电影,当一切美好皆为虚妄,唯有在痛苦中放声大笑。
《小丑》绝非一般好莱坞超级英雄电影。它没有拥有超能力、高科技、会飞来飞去的超级英雄,没有纯CG绿幕拍摄场景。假如将“哥谭市”“阿卡姆疯人院”“布鲁斯·韦恩”这样的DC漫画设定名称更换掉,就毫无任何“漫改电影”的痕迹。即使观众对DC漫画一无所知,也不耽误理解剧情。
它没有一个标准好莱坞商业巨制中必有的典型“反派”,更没有打败天下无敌手、拯救世界的“正派主角”;更让我吃惊的是,它甚至几乎没有任何动作戏,没有任何格斗互殴场景。仅有的暴力元素屈指可数,只有三场干净利落的暴力戏,极为克制。
他深爱着黑人女友丽塔,他视著名脱口秀主持人杰瑞为好友,反复练习自己成为杰瑞脱口秀节目嘉宾的状态,甚至做起了自己已经功成名就、赢娶娇妻的白日梦。但现实同样击碎了不堪一击的梦想,主持人杰瑞收起了客套的面孔,毫不留情地将不请自来的他扫地出门。
为了登上梦想的舞台,鲁帕走上了疯狂而出格的道路。而在《小丑》中,德尼罗饰演的默瑞·富兰克林,就是《喜剧之王》中杰瑞那样的著名喜剧脱口秀主持人。而杰昆·菲尼克斯饰演的亚瑟,也与《喜剧之王》的鲁帕有很多共同点。
鲁帕成为了杰瑞,亚瑟成为了鲁帕。看到熟悉的演员与桥段,马丁·斯科塞斯的粉丝一定会会心一笑吧。除此之外,《小丑》中还出现了影视不朽的喜剧电影,查理·卓别林的《摩登时代》片段。出现的段落正是著名的“滑旱冰”场景。
电影中的卓别林与现实中的小丑表演者一样,都在用全世界通用的肢体语言,为观众带来欢笑。这既是对卓别林的致敬,也是对小丑的礼赞。银幕内外,两个“喜剧之王”在那一刻惺惺相惜,相互理解。
影片结尾,电影院门口广告牌上出现了两部1981年的影片《凶线》(Blow Out)和《粉雄佐罗》(Zorro, the Gay Blade)的片名。这既交代了电影年代,也延续了布鲁斯·韦恩的父母看完《佐罗》后被杀的系列传统设定。
因此,就不难理解为何说漫威大片是“主题公园电影”的马丁·斯科塞斯,会对《小丑》刮目相看,并一度准备执导这个项目。《小丑》的出色确实与众不同,它并非爆米花超级英雄商业大片,经得起反复观看。
并正如斯科塞斯所说,《小丑》“拥有足够的力量以及非凡的杰昆·菲尼克斯”。在没有动作戏、反派的情况下,全片几乎都由杰昆·菲尼克斯超凡的演技所撑起。他绝对有资格问鼎明年的奥斯卡影帝殊荣。影片中,“笑”的意象贯穿始终,且有三个不同的层次:面带微笑、强作苦笑、放声大笑。
在表演脱口秀节目收获掌声时,在与妄想的女友相约时,在观看《摩登时代》时,亚瑟都露出了开心的微笑。而在遭受挫折时,亚瑟会将双手食指伸入嘴内,强作苦涩的笑容。而这一笑容与结尾面对混乱的街头,亚瑟用鲜血做出的笑容相互映衬。
片中出现最多的,是放声大笑。向心理咨询师诉说痛苦、公交车上受到路人的鄙夷、在地铁路见不平、与托马斯·韦恩谈到自己的母亲、得知母亲的真相、妄想女友的破灭、在杰瑞的喜剧秀受到嘲讽。
电影从头到尾,亚瑟一直在病态地大笑。这种笑既是药物副作用所致,无法控制。也是心理上强烈苦痛的扭曲外化。笑得越大声、越持久,约代表作难以言说的苦痛。悲哀至极。而这种悲哀,“你不会懂。”
(7)电影小丑主角是不是被收养的扩展阅读:
《小丑》剧情简介
亚瑟·弗兰克是一名以小丑职业为生的普通人,患有精神疾病的他和母亲一同住在哥谭市的一座公寓里,幻想成为脱口秀演员的亚瑟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的生活着,但是现实却屡次击败他的梦想。
亚瑟渐渐地变得越来越癫狂,某天在地铁上,亚瑟为了自保杀害了几名嘲笑他的人,同时,一个疯狂的想法在亚瑟心灵萌发……在看似和平的哥谭市,即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