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袁和平与成龙的天作之合——评电影《醉拳》
如果说《蛇形刁手》令成龙一炮而红,那么《醉拳》则正式奠定了成龙香江首席动作明星的地位。
《蛇形刁手》的大卖,证明监制吴思远对谐趣功夫片(动作+喜剧)的判断是正确的;而另一方面,观众对《蛇形刁手》的认可,也证实了成龙身上的潜力。于是,二人决定趁热打铁,准备再拍一部升级版的《蛇形刁手》。
正当二人为拍什么而苦苦思索的时候,恰逢监制吴思远有一次在席间见到有人喝醉酒猜拳:醉—拳;喜剧—动作。刹那间灵光乍现,拍醉拳的念头应运而生,离席时与袁和平商量,二人一拍即合,并千方百计从罗维手中二度借来成龙,而《蛇形刁手》中表现出色的袁小田和黄正利也再次披挂上阵。于是监制吴思远+导演袁和平+主演成龙+师傅袁小田+反派黄正利的《醉拳》组合就正式成立了。
天作之合。
《醉拳》沿用并强化了《蛇形刁手》中成功的元素。成龙功夫小子的形象进一步得到加强,不仅如此,《醉拳》中的黄飞鸿,比《蛇形刁手》中的简福性格更加活泼跳脱,对观众也更具有亲和力。
而袁小田所塑造的苏乞儿则是其演艺生涯最为成功的角色,它不但直接催生了《醉侠苏乞儿》、《南北醉拳》等一系列衍生作品,更成为日本经典街机 游戏 《拳皇》中镇元斋一角的原型,可见该角色影响之大。
然而,《醉拳》最大的成功,还是得归功于动作指导袁和平对于醉拳这一武术形式的绝妙设计。
在电影《醉拳》上映之前,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醉拳是个什么样子;而在《醉拳》上映之后,它几乎成了唯一可供模仿和抄袭的范本。就连成龙自己,在若干年之后的《醉拳2》中,也仅仅只是对《醉拳》中的相关动作设计进行了略微的升级而已。
作为“天下第一武指”,袁和平有两大独门绝技:其一是“量体裁衣”,也即是根据每个动作明星自身的长处,设计出符合其特点的动作形式;其二是“化虚为实”,对于各种不同流派的功夫,袁八爷都能以最形象、最准确的方式展示给观众。
在本片中,仅仅根据流传下来的几句“醉八仙”口诀,袁八爷就在观众面前成功地“还原”甚至可以说是“定义”了醉拳。
而最终出奇制胜的,是成龙自创的何仙姑的招式,这真是神来之笔!(即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然而,遗憾的是:作为香港乃至世界范围内最出色的两大功夫巨匠,成龙和袁和平在《醉拳》之后再无合作,一直到30年后的2008年,两人才在《功夫之王》中再度联手(成龙和李连杰主演,袁和平任武术指导)。从这个角度来看,《醉拳》的成功就更加弥足珍贵了。
B. 成龙成名作品是什么
成龙因在1978年主演《醉拳》成名。
成龙1971年以武师身份进入电影圈。1978年主演《醉拳》成名,开创功夫喜剧片。1980年自导自演《师弟出马》破香港历史票房纪录 。1985年创作《警察故事》系列。
《醉拳》是1978年由袁和平执导,成龙主演的动作电影。讲述了少年黄飞鸿从只会招惹麻烦的混小子,经历了挫折,在从乞丐师父苏乞儿那里苦练醉拳,并击败了前来他家踢馆的大坏蛋的故事。
(2)成龙醉拳功夫电影扩展阅读
成龙出生于香港,自幼随父母移居澳洲。他小时候常常打架闹事,因此读完小学一年级就辍学在家。1961年,成龙随家人返回香港后,拜于占元为师傅,并于同年进入于占元开办的中国戏剧学院学习舞台化妆以及舞台表演技巧。
1971年,成龙在学艺期满后开始担任武师;同年出演武侠片《侠女》,正式开始其演艺生涯。
1976年,成龙加入罗维影视公司,成为旗下签约演员。3月,在动作片《新精武门》中担任男主角,并在影片中模仿李小龙的表演动作。
1977年9月,成龙主演了功夫片《蛇形刁手》,在片中他一改传统功夫片的硬汉形象,将喜剧表演引入到功夫电影之中,并由此确立了谐趣功夫的动作风格。10月,主演功夫片《醉拳》;在片中他以反传统的手法塑造了黄飞鸿的形象,这部电影的出现也标志着功夫喜剧片正式成为香港电影的一个亚类型 。
成龙作为中国功夫电影的代言人 ,他在好莱坞向人们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英雄的概念 ,为世界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发扬者 。作为电影人,他热心培养和扶植新人,为中国电影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成龙
C. 谁主演醉拳这部影片
关于醉拳
主 演: 成龙
导 演: 袁和平
年青时的黄飞鸿因年少气盛,终因惹事生非,得罪恶霸李万豪之子,飞鸿之父黄麒英为使不肖子成材,请来老友佛山苏乞儿,经过一年艰苦训练,黄飞鸿已略窥苏乞儿绝学醉八仙的门径,这时李万豪欲将煤矿私自卖给日本人,奸计为麒英撞破,李为达目的不择手段,遂买凶杀麒英,飞鸿一年来所学加上自创招式醉拳得大派用场...
本片是袁和平在1978年首部导演作品「蛇形刁手」卖座之后,同一年紧接著所推出的作品,老实说「醉拳」这样的功夫电影,剧情完全不是重心所在,现今洋葱再看本片,和小时候看的感觉完全一样,那就是真的不晓得剧情到底在演些什麼东西,剧情走势十分的凌乱,和大部分商业港片的拼凑式剧情结构颇为相似,好比吴宇森一些作品一样,都是先将动作场面构思想像出来,然后在为这些各个段落的动作场面,编出一个可以将动作场面串连起来的故事,要不是洋葱先看了「醉拳」的剧情摘要大纲,光从电影里真的还不太容易理解还有个主轴故事,只感觉到成龙所饰演的黄飞鸿是个超顽皮的青少年,老爸找来苏乞儿来当师父,要不然治不了成龙这个到处惹是生非的个性。
这部电影里头除了袁和平与父亲袁小田,成功的以醉拳把成龙推上亚洲影坛,别的地方洋葱不晓得,光是当年台湾地区从「蛇形刁手」、「醉拳」以来,成龙两字就已经代表好看的功夫片,现在回头看「醉拳」,当然片中的武打节奏至少慢了现代不只半拍以上,光是和「A计画」相比就好,「醉拳」的打斗节奏比一般您拍手的速度还慢,这当然是时代感所存在的差别,但袁和平为本片所编排的武打招式,现在看来还是相当有型,同时他的喜剧式功夫,和成龙的调性十分契合,让成龙就这样将这种喜剧调性一直沿用了26年,一路打遍无敌手,从亚洲打到国际,而袁和平承继父亲袁小田,和其他袁家班兄弟也一路为香港功夫电影招式屡创新局,在他导演出「少年黄飞鸿之铁猴子」之后,该片的武打招式其实已经算是袁和平个人登峰造极的作品,不过影片推出当时1993年,也是港式功夫片开始走下坡的时期,结果这时候看他作品多年的好莱坞影人,反而把他请去好莱坞,以他多年来的香港经验,为好莱坞的武打招式与场面重新注入新血。
「醉拳」这部电影最有意思的地方,还是电影中段之后袁小田与成龙的师徒关系与训练过程,成龙在学习功夫的过程,用了一堆中国草根式自创的训练工具,已近似折磨的训练方式来赢取观众的笑声,成龙在训练过程中一定有练到某些足以致命的招式,在本片里醉拳的握杯拳,在学习过程里以两指捏碎核桃当训练,到了片尾和大坏蛋决斗时,这一招就成了制敌契机,而袁和平在剪接最后致命招式时,穿插入早先练习时捏碎核桃的画面,光利用画面影像不需要多说什麼,就可以让观众清楚了解到该招式的威力,这些东西现今看来依旧相当的经典。
不过老片毕竟还是老片,对於没有看过的朋友来说,「醉拳」很多拍摄方式与剪接、过场手法,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轻松消化的,但对於喜爱一些老片的观众来说,最高兴的应该是可以重新看到如本片这样,由片商推出全新修复的高品质DVD版本,以目前高科技的播放硬体,看到比以往戏院品质还要好的影像与音效,再次回味过往岁月的观影娱乐美好记忆。
D. 有一个电影是成龙演的讲的是一个少年穿梭了时空遇到了成龙成龙打的是醉拳然后遇到了一个僧人
《功夫之王》还有李连杰吧
E. 成龙不是拍过一部电影叫醉拳吗,是几几年的
醉拳1是1978年拍的,醉拳2是1994年的,都是成龙出演黄飞鸿。
F. 成龙穿裙子打醉拳是什么电影
成龙穿裙子打醉拳是醉拳2。《醉拳Ⅱ》是1994年嘉禾电影有限公司出品的一功夫片,由刘家良、成龙联合执导,成龙、梅艳芳、黄日华、狄龙、刘家良、刘德华等主演。影片讲述了成龙出演的民族英雄黄飞鸿为保护中国古代遗产而与外国掠夺者展开了生死斗争的故事。1994年刘家良凭借该片获得第31届金马奖最佳动作设计奖[3]。2005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全球史上百佳电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