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韩媒爆料著名导演金基德去世,他在韩国电影界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韩国导演金基德是囊获了戛纳,柏林和威尼斯三项国际大奖的知名导演,在韩国处于大神级别的地位。他拍出的电影极具个人风格,直击人性,风格有时简洁粗暴,有时又善于揭露某种伤痛,而这种方式,往往都是在伤痛上死命撒盐和火,看过他电影的人,心理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程度的被烙印,这是一种心里觉得很压抑和无以名状,但又被这种刺激不断的追逐着去打开他的电影。韩国很多热爱电影的相关人士并不赞同他诠释电影的方式。并不认同他的电影能代表韩国,认为这其实是在给韩国添加耻辱。
他曾说过,如果当下我死了的话,也许那些非常讨厌我的人会马上去看我拍过的每部电影,甚至一部都不会落下。
Ⅱ 8部金基德导演的电影,探究人性最深沉的爱欲和孤独
在电影艺术的殿堂中,金基德导演的作品犹如一束独特的光芒,深入剖析人性的复杂与深沉。他的电影犹如一部部无声的诗篇,每部作品都以欲望为主题,将沉默转化为强烈的情感冲击。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八部杰作,感受爱欲与孤独交织的情感旅程。
在这部电影中,一个男人与被囚禁的女人,通过无声的肢体接触和心灵对话,寻找着彼此的救赎。他们无声的爱恋和对自由的渴望,构成了对孤独最深沉的描绘。
一个高利贷收债人意外成为母亲的爱子,这场精心编织的母爱背后隐藏着复仇的真相。他们在爱与恨的边缘摇摆,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爱欲的毁灭力。
在湖面上的船屋中,哑巴女与男人们的情感纠葛,既是救赎也是毁灭,展现了欲望如何将平静湖面搅动成风暴。
小和尚的选择和老和尚的坚守,如同四季的变换,揭示欲望与命运的无常,每一次希望的萌芽,都可能带来更深的痛苦。
金基德以极致的疯狂,剖析了虐恋的边界,让人深感爱欲与痛苦的交织,那面单面镜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黑暗面。
这部电影以莫比乌斯环为名,讲述了一个家庭的破碎和无声的挣扎,揭示了欲望如何带来无尽的循环。
两个少女的欧洲梦,在欲望和现实的冲突中破碎,揭示了追求自由与爱的代价。
年迈与青春的碰撞,老人的欲望和少女的憧憬,揭示了欲望如何挑战生活中的约定。
金基德的电影世界,每一步都深入人性的最底层,无声的叙述中,我们看到了爱欲的强烈和孤独的深度。这些影片,让我们思考,也让我们沉醉。你是否也被这些无声的叙事所触动?在你的观影经历中,又有哪些电影触动了你对人性的探索呢?
Ⅲ 怎样评价韩国导演金基德
金基德,一个用画面说话的导演,一个永远关注边缘人的艺术家,每一部作品带有金基德独特的个人魅力[37] (1905电影网评)。
金基德电影的整体水平很高,题材也相当丰富,其中形式感最强、最圆满的是《春夏秋冬又一春》,最写实的是《海岸线》,最有冲击力的是《收件人不明》,最集中笔墨写男性的是《坏小子》,最集中笔墨写女性的是《漂流欲室》[38] (凤凰网评)。
金基德的电影以思想的悠远深邃而闻名世界,他的电影,自始至终都在坚持审视生活、反思人类的本性、关注人文情怀,金基德导演便是一个立足于生活又超脱于生活且致力于阐释生活的导演,在影坛中坚守着自我,默默地探索着[33] (人民网评)。
金基德的风格,就是美丽然而冰冷的噩梦,唯美的镜头里透着生命的残忍,他的电影令人悲伤。金基德的电影,画面美、意境美,人物美——美到如同水墨画,还带着湿漉漉的气息;金基德的电影才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国际电影,因为他完全摆脱了语言的束缚,他的电影所体现的情爱、暴力、禅定虽都剑走偏锋,却是人性所共通。“边缘是我们社会中的一面,在边缘生活的人总是比较隐蔽,这些生存在艰苦困境中的人也是非常美丽的[17] (搜狐娱乐评)。
金基德的作品从主题到素材及表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金式风格,题材十分大胆,其中《坏小子》,《漂流欲室》以妓女为题材,《野兽之都》以社会底层的艺术家为题,《撒玛利亚女孩》讲的是少女援助交际,《收件人不祥》反映那个时代韩国和美国微妙的关系,《春夏秋冬又一春》以和尚为题,《空房间》则是堂而入室者与家庭暴力受害者的爱情故事。这些题材都在揭开社会血淋淋的伤疤,揭示人的本性,诠释边缘人群的灰色人生,他的电影就象一枚炸弹,给人以思想上的无限的冲击[39] (光明网评)。
金基德的作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暴力美学,酷爱以极端的性和暴力,反映人性和民族的深刻悲剧。二是隐喻形式,决不回避对政治和社会现实的探讨,但大多以隐喻的形式出现,其影片中遍布着各种充满暗示的符号,比如鱼、岛、少女往往具有极强的形式感。三是关注女性,女性在金基德电影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她们往往是剧情的关键,矛盾的核心。四是人性刻画,金基德电影虽然以韩国人为刻画对象,但大多直指人性深处,具有整个人类的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