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演员大全 > 周星驰谈电影的解读

周星驰谈电影的解读

发布时间:2022-07-09 20:57:29

周星驰的电影到底有哪些深层次的含义

懵懂年少时,周星驰电影,看到的是笑料不断的外表。还会和小伙伴们效仿电影里面的台词对话。数十年后,重温旧时的周星驰电影,幽默的背后多了几份心酸,是我们成长历程。

⑵ 周星驰1995年到1999年的电影有何特点

1995——1999:解构,叛逆?喜剧之王?



在我梳理的关于周星驰的四个阶段中,最复杂、最有电影文本含义的时期,应该就是他的第三个阶段。1995年到1999年这五年期间,相比于前面两个阶段动辄近20部电影,长达五年期间,周星驰也就推出了11部作品,更重要的是,《大话西游》两部、《回魂夜》、《食神》以及《喜剧之王》等五部电影都在这期间诞生,自然让我们格外关注这期间的周氏喜剧。

当第二阶段的无厘头狂欢之后,紧接着,我们便看到了狂欢后的解构,这个关于后现代话语的操作方式,在1995年的两部《大话西游》中发挥到了极致。可能作为创作者的刘镇伟和周星驰并没有预见《大话西游》的前瞻性,他们在创作时,还是按照香港的那一套来,插科打诨、无理取闹,甚至加入各种屎尿屁的把戏,但是这次的对象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却最为熟悉——《西游记》。

将孙悟空和“情”相互联系,这是《大话西游》对于经典最大的颠覆,因为在《西游记》中,我们能找到的是奇诡的想象力、神魔的斗法、佛教的宗旨,要说情,也只能勉强想到猪八戒,更何况,对于猪八戒应该用“欲”这个词更为恰当,而不是“情”,也就是说《西游记》和“情”其实是绝缘的。

将这个“绝缘体”作为电影最重要的故事主题,与其说这是一次不期而遇的反驳,不如将其当做这个时代的“西游记后传”。在上集《月光宝盒》中,被轮回下凡的孙悟空变成了五百年后的至尊宝,和白晶晶相爱,但是在下集《仙履奇缘》中,当至尊宝为了寻找挚爱白晶晶,穿越回五百年前,又和紫霞仙子相爱,这种移情别恋只能说明至尊宝是用情不专的人吗?

非也,因为时空换了,人自然也换了。没有爱情是不变的,因为爱情是一个时空中一对男女的互相爱慕,当时空移位,人的情感也不会再次停留。所以20岁的情侣粘似胶,30岁的夫妻吵而躁,40岁的中年淡如水,50岁的伴侣平而静,60岁的老伴则相濡以沫了。至尊宝和白晶晶并不是爱变了,而是人都变了,附属于人的爱岂能不变。

一个有趣的现象则是对于唐僧、观音大士等权威阶层的构造,在《大话西游》中,唐僧向来烦,观音向来冷,一个代表着传教者的喋喋不休,一个象征着权威阶层的冷酷无情,比小说《西游记》或者内地电视剧版《西游记》更加激烈的是,电影《大话西游》让孙悟空的反叛不只是因为“自己”,更是为了“她”。周氏的表演向来用小人物的可笑去调侃大人物的虚伪,这一点和孙悟空的符号内涵恰恰切合,凡人至尊宝是真正的孙悟空,而毛脸雷公嘴的齐天大圣才是一条悲剧的狗。

经典可以解构,而且在《大话西游》中无处不在,但是爱情却在这次解构大会上缺席,权威可以被破坏,但是情感必须永恒,凭借市民心理支撑走下去的周氏喜剧,唯一可以把握的便是每个凡人的爱情。在这里,向来被歌功颂德的权威遭到嘲讽,而每个凡人都可以拥有的爱情却弥足珍贵,或许,《大话西游》的意义不在喜剧的超凡出众,而在悲剧的永恒不灭。

同年,周星驰和刘镇伟再次合作,拍出了恐怖喜剧片——《回魂夜》,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周星驰所有电影中的一个另类,它并不是十足的喜剧,同样也不是十足的恐怖片,老实说,我更愿意把它称为一部扫除恐惧的哲理电影。

《回魂夜》说的是精神病院的一名患者,和小区一栋大楼的保安合伙捉鬼的故事。片子不断戏仿《这个杀手不太冷》,《哆啦A梦》等电影和动画,结合港片经典的鬼片类型,让这个故事的看点十足,但是它的价值却不在此,而是在于周星驰塑造的精神病捉鬼大师。

“天才和疯子只差一步”,这句话有问题,应该是哲学家和疯子只差一步,至少在《回魂夜》中确实如此,《大话西游》中的反权威再次出现,但是这次却换了面貌,变成了“扫除迷信”。

人们对于未知的恐惧基于两点:一是未知,二是相信。未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未知带来的失控,人们之所以会觉得“家”最具有安全感,是因为家庭最熟悉,能保障自己的控制力,在这个场域中,人们面对的都是已知的东西。但是未知的人或者物却会让人们失去控制,一旦如此,而且又对这种失控的事物深信不疑,便会产生严重的恐惧,《回魂夜》所传达的就是要对这种“未知”报以不屑。

周星驰扮演的捉鬼大师并不是因为他的法力高强,而是因为他有阴阳眼,所以让他能够对普通人未知的事物有了已知的视野,这个在2015年张家辉导演的《陀地驱魔人》中便是二次发挥。

《回魂夜》是刘镇伟在《大话西游》票房惨败之后,给好友周星驰挽回的一次即兴发挥,但是这次发挥却异常精彩,cult味十足的画面,加上神神叨叨的周星驰,让这部片子成为一次绝笔,此后,周星驰再也没有做过类似的尝试。

1996年的《食神》是周星驰的星辉公司出品的第一部电影,资金充足,加上吴孟达第一次在周氏喜剧中出演反派,让这部讲述美食和功夫的电影成为周氏的又一代表作。

就像我上次所说的,周星驰有个“少爷三部曲”:《百变星君》垫底,《武状元苏乞儿》第二,而《食神》毫无疑问应该第一,不仅仅是电影的呈现度问题,更在于这部电影和周星驰此刻的心态、人生境况有很大的关联。到1996年,周星驰已经功成名就了,在香港、亚洲都是顶级娱乐明星,虽然经过《大话西游》的票房失利,但是“周星驰”三个字依然具有极强的票房号召力,所以此时周星驰的内心自然会膨胀,而对于膨胀后的自己如何处世,他自然会发生转变。人的心境总会外化到自己的行为中,对于一个可以掌控电影制作的演员来说,他此时的电影无疑展现了内心的矛盾,更何况,他还是《食神》的导演之一。

《食神》的剧情按照三个阶段发展:权势极盛,落入谷底,绝处逢生。这种老套的剧情其实并不出彩,出彩是周星驰在娱乐化的境地中,将爱情、美食、功夫连环串烧,好吃又好看,《百变星君》太闹了,《武状元苏乞儿》太正派,《食神》则是温火兼有,玩点佛家禅意,不仅没有突兀,还显得颇有文化气息,这是市民心态的丰富呈现,而周星驰懂得这一点。

在本阶段最后一部有代表性的作品,则是世纪末的《喜剧之王》。其实照我自己来看,这部电影的剧情不严谨,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不完整,有点像段子的拼贴,更像是一个跑龙套的白日梦,但是充满了辛酸苦楚,道尽了小人物的悲欢,这部片子是周星驰送给十年多前自己的一份礼物,也算是对于未来的一次祭奠,从此之后,他将告别九十年的香港喜剧,即将走向新世纪的大制作。

对于尹天仇这个角色,很多人觉得他其实真的很“引天仇”,在片场不好好演死尸,偏要折腾出多种死尸演法,对于一个“作死”都不能好好“作”的龙套,你除了想骂他,还能做什么?

但是折腾的人往往有拼劲,这种人可能不会四平八稳,但是总能出奇制胜,周星驰最后竟然安排尹天仇去做警察的卧底,在危机中考验“演技”。这种充满超现实质感的情节,其实把“演员/卧底”的关系进行了一次调侃,人生虽然无处不演技,但是同时也处处有危机,“喜剧之王”是周氏对自己的一次反讽,其实“悲剧之王”或许是他真正想表达的情绪。

这次专题中,我对于其他六部电影避而不谈,并不是其他电影没有谈的价值,而是以上谈的五部电影具有影史价值,这阶段的一些电影其实有二次复制的嫌疑,比如《行运一条龙》复制了《破坏之王》的角色和主题;《算死草》有《审死官》的设定;而《大内密探零零发》虽然是古装喜剧,但是与《国产凌凌漆》有着不谋而合的戏拟手法;更别提《千王之王2000》是对周星驰成名电影《赌圣》的回应了。

当周氏已然开始聚拢资本,组建公司,成为香港电影的一个符号,随着港片消弭,香港电影制作者集体北上,周星驰也开始逐步和国际资本合作,抢夺内地电影市场的田亩,在本次专题最后一集,我将会解读周星驰在21世纪初的无限风光。


本阶段影片(11部):

1995:

《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导演:刘镇伟

《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导演:刘镇伟、江约城

《百变星君》——导演:叶伟民

《回魂夜》——导演:刘镇伟

1996:

《大内密探零零发》——导演:周星驰、谷德昭

《食神》——导演:周星驰、李力持

1997:

《算死草》——导演:马伟豪

《97家有喜事 》——导演:张坚庭

1998:

《行运一条龙》——导演:李力持

1999:

《千王之王2000》:导演:王晶、林庆隆

《喜剧之王》:导演:周星驰、李力持

⑶ 周星驰各部电影所要表达的是什么内涵

《大话西游》
这部电影对于时空的探索,借助于月光宝盒,穿越时空,去拯救自己所爱的人,其实这又未尝不是每个人的愿望,回到过去,去改变一些让自己抱憾终生的事情。这就是所谓的情之所至,所以这部电影经的起时间的考验,成为了经典。

《喜剧之王》
事实上,看周星星的电影越多,看喜剧越多,看香港电影越多,就越来越认识到喜剧之王里的人生蕴涵着怎样可贵的精神。很多时候,感动观众不用太多本事,因为导演拍出来的就是他自己。周星星的喜剧之王之所以是他最伟大的作品,之所以几乎达到了喜剧电影的最高境界,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他拍出了他自己。想当初,我看尹天仇这个死跑龙套的怎么死都死不了,在娟姐后面翻来滚去浪费菲林,还不明白这到底是出自怎样的故事。直到前年星星空降人大,在八百人说起他的不堪往事,我才恍然大悟。当年拍射雕,他演一个被梅超风的九阴白骨爪一爪抓死的小龙套时,就跟导演说,可不可以挡一下再死,导演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于是,“我就不停的开开心心的提建议,再开开心心的被拒绝”。
在本科那么灰暗的时光里,喜剧之王一遍又一遍的在感动我,在鼓励我,在给我看人生逆境里不屈美好的那一面,也在告诉我轻轻松松的摆平不顺和委屈。有的时候大家一起看完了跑到阳台上对着空气大喊几声:“努力!奋斗!”小人物的自我励志,是不能不珍惜的一份人生财富。
至于电影的结尾,头几次看的时候,我以为是败笔,但经过这么些年,却越来越赞叹这样的结局。星星自己说,这样的结尾是为了给人以希望。但这样的方式,无疑具有了强烈的戏谑味道,是对过往警匪片中英雄主义的极端调侃:小人物才是大英雄。
(网络)

⑷ 王晶深度解读周星驰电影,为什么当年的港片那么火

在华语电影圈中,周星驰用独一无二的无厘头表演方式,成就了天花板级别的喜剧电影人生。在香港影视经济低迷的年代,他与王晶导演合作,坚持开工创作电影,为我们带来了多部佳作。这其中,周星驰饰演了很多小人物,从碌碌无为到功成名就,情节既紧张又搞笑,看似荒诞,其实富含人生哲理。与他合作的演员也给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例如吴孟达、张敏、叶子楣、李若彤、朱茵、邱淑贞、钟丽缇、张柏芝等等。

⑸ 周星驰谈电影说:必须爱电影才能够拍出好的电影,你赞同吗

我赞同周星驰说的呀,很多事情都是由心趣起头然后发扬光大的,如果不爱那遇到瓶颈就不会努力寻找突破口,只会得过且过而已。

⑹ 周星驰的电影真的有那么深奥吗是不是被我们过分解读了

周星驰电影几乎承担了华语电影的半壁江山,给几代人留下了无数深刻记忆,并且回味无穷。

只是,近几年,我们看到的周星驰电影似乎越来越不被大众所认可。

从《西游降魔篇》到《美人鱼》,再到《新喜剧之王》,口碑一部比一部差,“江郎才尽”的质疑声越来越多。

要弄懂曾经的周星驰电影去哪了?就必须先明白曾经的周星驰电影有什么?

01 喜剧和悲剧的交织

有人说,大多数周星驰电影都是喜剧的外衣包裹一个悲剧的内核。

有这样的看法,实则大多都是源自于星爷的最高成就电影《大话西游》。



《功夫》亦是如此,那点看着像爱情又不像爱情的设定,其实就是星爷给人物留下的一片“圣土”,这片“圣土”的是最纯洁的,不管是对爱情的渴望也好还是对正义的追求也罢,这一定才是星爷的武侠梦,而不是简单只是成为一个绝世高手!

⑺ 《新喜剧之王》你看懂了吗为什么很多周星驰的电影需要解读、诠释才能看懂呢

电影的核心是启迪与共鸣,周星驰电影确实不只给我们一个故事,他不但给了我们两句创业者都会听到的刻骨铭心的金句,其实,还有我们看不到的一些现实价值,如果你没有经历,又没有解析就很难明白,等你明白时,通常你已经停止了做梦:
1.当规则被别人掌握的时候,别人说什么都不重要,你不信他,他便会不重要,你不要试图去适应规则,因为规则只是手段,它随时可以变。
2.人生是一个过程,就像是一个梦,梦的结果实际上没有梦的过程重要,别人可以阻止你做别人,却无法阻止你做梦与做自己。
3.如果从哲学角度,所有的等待都是欺骗,人不过是需要用某个看似必须的理由去填充自己的每一秒时间,让它在心理衡量中更合理,那么,既然都是表演,为什么要在意别人的表演,放弃自己的表演呢?
4.结果是一种表象,真正重要的是内心的充盈。
5.自己要掌握自己的命运或者找到自己的价值,就要遇到对的那些人。

⑻ 周星驰《食神》电影解读

而在我看来,《食神》很大一部分是一部很有意思的,讲述商业社会规则的商战电影。它深刻地揭示了饮食大亨史蒂芬周从不可一世到穷困潦倒最后东山再起的故事。
但是电影给我留下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结尾:史蒂芬周还是在抹黑和陷害下输掉了比赛,尽管最后有神仙帮他扳回一城,可现实生活中呢?阴谋和不择手段永远是商战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商战邪恶,人生亦然。因此,不如放下,去寻找那在灯火阑珊处的人儿吧。
食神其实是在告诉我们,在现实社会里周的下场就是被黑哨,被打击,无法翻身。
食神也告诉我们,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美如莫文蔚,不施脂粉时就变成了双刀火鸡。
食神也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最终还是看颜值的,双刀火鸡整好龅牙后才有一个圆满的爱情。

阅读全文

与周星驰谈电影的解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脑一看电影卡的不行 浏览:187
富江电影每部都有什么 浏览:695
电影网471 浏览:259
电影考试第一名 浏览:990
美国枪杀节日电影 浏览:286
一人一句周星驰电影台词 浏览:754
电影票涨价2018 浏览:543
俄罗斯电影暂时困难原型 浏览:79
我和我的家乡电影什么意思 浏览:176
电影演员陈红与导演 浏览:174
8484电影网 浏览:278
重庆博纳电影院 浏览:859
2017年8月上映电影 浏览:853
拿卡是什么电影 浏览:639
下电影有什么网站 浏览:515
小妈妈HD电影2017 浏览:135
日本做暖暖电影 浏览:31
美国父子美食电影 浏览:12
团购天津电影票 浏览:242
姐弟动作电影推荐 浏览: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