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香港导演有谁啊
①吴宇森;暴力美学大师,在电影暴力的外衣下,着重刻画人与人之间的情义和对现实世界的迷茫。善于借物抒情,如“白鸽”“教堂”等是美好的象征。代表作:《英雄本色》《碟血双雄》
②杜琪峰;香港电影的顶梁柱,风格化导演。黑色影像风格加上人物悲情宿命,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主题,对现实生活的无情解剖。故事情节独具匠心以及电影技法的创新求变。代表作:《PTU》《黑社会》
③王家卫;电影有很酷很炫的形式感,具有极端风格化的视觉影像,富有后现代的表述方式以及对都市人群精神气质的敏锐洞察力。代表作:《阿飞正传》《花样年华》
④徐克;香港新派武侠电影大师,他的电影具有豁达大气的江湖情。在武侠的电影世界里增添了女性角色的重要性,且善于发掘演员,林青霞女扮男装便是个典型例子。代表作:《东方不败》《黄飞鸿》
⑤林岭东;风云系列电影大师,他不同于吴宇森,他的电影注重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也更加注重刻画人物在体制压迫下的反抗和斗争。代表作:《龙虎风云》《监狱风云》
⑥许鞍华;香港电影新浪潮代表人物,许鞍华的电影注重内心体验,即有知识分子的敏锐犀利,又有女性独有的细腻和含蓄。代表作:《半生缘》《女人四十》
⑦陈可辛;陈可辛算是香港电影中的一个另类,说他另类并非他的电影有多独到风格,恰恰是因为他的电影从来没有风格。从早期温婉精致的爱情片到深入思索的惊悚片再到近期的武侠片,他一直在变。难能可贵的是,他的电影注重刻画和传达丰富的人文内涵,总能给人以深切共鸣。代表作:《甜蜜蜜》《投名状》
⑧关锦鹏;他的风格舒缓委婉,他的电影以其把握女性心理细腻入微丝丝入扣的另类与异色凸显于香港影坛。代表作:《胭脂扣》《阮玲玉》
⑨尔冬升;演而优则导的典范,他的电影细腻真实。写实是他最突出的风格,煽情是其影片最常用的利器。极具文艺气质的导演,纵观他的作品都透出一种人文关怀让人唏嘘不已。代表作:《新不了情》《旺角黑夜》
⑩王晶;其实王晶是一个很有争议的电影人,很多人都会说他是“烂片之王”“抄袭之王”,全是因为他的电影粗糙烂制又喜欢跟风。但是别忘了他还是香港电影的票房之王,这其中一个原因当然是因为他的拍片数量多,不过不可否认他曾经对香港电影作出的贡献。代表作:《赌神》《整蛊专家》
支持香港电影,关注香港电影未来。
B. 徐克是香港新浪潮导演之一对吗
对!徐克正是香港新浪潮导演之一。
香港新浪潮是於1970年代至1980年代香港电影的一个潮流,参与者多为拥有电视制作经验及於美国或者英国电影课程资历的年青导演,当中包括徐克、许鞍华、严浩、谭家明和方育平以及牟敦芾等等。他们在1970年代回到香港後都加入本地电视台发展;在电视台磨鍊後,离开电视台发展各自的电影事业。在此期间拍摄的一批风格清新的影片。1978年8月18日出版的电影杂志《大特写》(《电影双周刊》的前身)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香港电影新浪潮:向传统挑战的革命者》,首次用新浪潮一词来期待香港的新电影。
香港人的身份确立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後,粤语文化的盛行成为了香港新浪潮的创作因素。新浪潮期间,比较著名的包括许鞍华导演的《疯劫》、《撞到正》、《投奔怒海》,谭家明导演的《烈火青春》、《爱杀》,徐克导演的《蝶变》、《第一类型危险》,梁普智於1976年导演的《跳灰》,章国明导演的《点指兵兵》、《边缘人》,严浩导演的《茄喱啡》、《夜车》,方育平导演的《半边人》、《父子情》,余允抗的《山狗》、《凶榜》(1981)及《师爸》等以及牟敦芾的《打蛇》。
香港新浪潮的导演将人际关系、社会问题、家庭及香港文化纳入为题材,为当时的香港电影带来一片新景象。
C. 新浪潮电影运动中,诞生的大师都有哪些
新浪潮电影运动,他诞生了非常多的一些大师,比如其中就有奠基人克劳德夏布洛尔还有戈达尔特吕弗,他们都是这场运动里面所诞生的大师级别的导演。
新浪潮电影运动,它主要是从法国开始的,但从此以后世界各地包括日本,加拿大英国等一些法国等一些国家,他们都开始了相同的或者类似的运动,他们中间这些人有的是从电影学院毕业的科班生,有的是因为一些特殊的经历结果与电影相遇了。比如这里面就有一个大师叫特吕佛,他就没有上过电影学校,也没有受过如何拍摄电影这方面的专业训练,而他们对于电影的认识完全是通过看一些电影才知道的,虽然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去拍摄一部电影,但是他们通过自己看一些非常不好的电影,从这些电影里面他们知道了一个好的电影不应该怎么去拍摄。
D. 唐基明的介绍
唐基明,(1945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艺术系,香港新浪潮电影导演,现任香港无线电视戏剧组监制。1970年代曾在无线、佳视、丽的等电视台出任编导工作。1980年,唐首次执导电影《追捕》,其后又曾执导的《杀出西营盘》、《女人风情话》和《鸡鸭恋》等电影,并在香港电影金像奖获多项提名与奖项。唐于1993年至2002年期间曾为香港廉政公署社区关系处担任剧集导演,在2003年加入香港无线电视成为监制。
唐基明作为新浪潮导演,淡出我们的视野已经很久。唐基明于1993年到2002年任职于廉政公署,主要工作是拍摄廉政公署出品的单元剧。2003年,唐基明加入无线电视,任职监制,最近的《台球天王》便是他的作品。电影导演改拍电视剧,在影市不济的今天,其实十分普遍,拍过《暗花》、《两个只能活一个》、《非常突然》等经典之作的游达志便导演了《大唐双龙传》等剧集,而与徐克联合导演《新龙门客栈》的李惠民这些年也在拍摄电视剧,最近的作品是洪金宝等人主演的《少林僧兵》,快手王晶也不时推出电视剧作品。不过,以《忠义群英》和《杀出西营盘》的水平来看,我不得不说,唐基明拍电视剧真的是大材小用了。唐基明以新浪潮导演出道,到九十年代投身三级片(《鸡鸭恋》等),到今天全职拍电视剧,这基本上是一个不断退步的过程,但其中的苦衷,也许只有唐基明本人才能够明白。《忠义群英》改编自黑泽明的《七武士》,郑少秋、梁朝伟、张学友、莫少聪、林国斌、午马、成奎安所组成的“七武士”,阵容十分强大,而各人的性格也非常突出。《忠义群英》的片长只有《七武士》的一半左右,人物刻画和场景设置自然不及《七武士》,而且该片有港片惯有的粗枝大叶的陋习,远不及《七武士》制作精致,但该片基本上做到了好戏连场,一气呵成,让我看得十分过瘾。美国也翻拍过《七武士》,而且一拍就是一系列,所谓“《豪勇七蛟龙》系列”是也,美国佬自然是用西部片的方式拍的,精神内核不变,但要说明快、流畅,似乎还不及这部《忠义群英》。《杀出西营盘》是唐基明的名作,果然名不虚传,故事之晦暗、影像之凌厉、人物之冷硬,都给我的观影经验带来了强劲的冲击,这种冲击就是我看《烈火青春》、《爱杀》、《等待黎明》、《山狗》、《点指兵兵》等片的体验。
E. 徐克属于香港新浪潮导演之一对吗
徐克属于香港新浪潮导演之一。
徐克(Hark Tusi),1950年2月15日生于越南西贡市,祖籍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香港电影导演、编剧、监制、演员。2017年3月21日,荣获第11届亚洲电影大奖终身成就奖。
(5)香港电影新浪潮的重要导演扩展阅读:
导演及代表作
1.梁普智 Po-Chih Leong (1939- ):《跳灰》(1976)、 《夜惊魂》(1982)
2.方育平 Allen Fong (1947- ):《父子情》(1981)、《半边人》(1983)、《美国心》(1986)
3.许鞍华 Ann Hui (1947- ):《疯劫》(1979)、《撞到正》(1980)、《胡越的故事》(1981)、《投奔怒海》(1982)
4.徐克 Hark Tsui (1951- ):《蝶变》(1979)、《地狱无门》(1980)、《第一类型危险》(1980)
5.严浩 Ho Yim (1952- ):《夜车》(1980)、《公子娇》(1981)
6.谭家明 Patrick Tam (1948- ) :《名剑》(1980)、《爱杀》(1981)、《烈火青春》(1982)
7.余允抗 dennis yu (1950- ) :《师爸》(1980)、《山狗》(1980)、《凶榜》(1981)
8.章国明 Cheung Kwok-Ming (1951- ):《点指兵兵》(1979)
9.于仁泰 Ronny Yu (1950- ) :《救世者》(1980)
10.蔡继光 Clifford Choi(1946- ):《柠檬可乐》(1982)、《男与女》(1983)
11.麦当雄 Johnny Mak (1949- ):《省港旗兵》(1984)
12.黎大炜 David Lai :《靓妹仔]》(1982)
13.麦当杰 Michael Mak (1958-)《俏皮女学生》(1982)
14.翁维铨 Yung Wai-Chuen(1949- ):《再生人》(1981)
15.区丁平 Tony Au (1954- ):《花城》(1983)
参考资料:网络-香港电影新浪潮
F. 香港新浪潮电影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
新浪潮是将电影与商业结合的一个新的电影风格。
1979年是香港电影的重要里程碑,那是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开始。大批电视幕后工作者转投电影圈,他们包括徐克、许鞍华、章国明、谭家明、严浩、余允抗等等,他们本著对电影的热诚,及年轻人特有的创意和社会触觉,拍出不少充满个人色彩的电影作品,为香港电影打开崭新的一页。 最先掀起新浪潮的是1979年的三部作品:《疯劫》(许鞍华执导)、《蝶变》(徐克执导)、《点指兵兵》(章国明执导)。其后这批或在外国学习电影,或在电视台少林寺出身的年轻导演继续拍摄了一部又一部风格化的电影,包括方育平的《父子情》(1981)、《半边人》(1982)、徐克的《第一类型危险》(1980)、谭家明的《烈火青春》(1982)等数十部作品,都很能表达这些导演对当时社会气象的感觉及情怀。 虽然这些新导演全被以“新浪潮导演”之名,但事实上,他们每一位的作品都极富个人色彩,并没有陷入香港电影类型化的传统模式。许鞍华的作品流露出深刻的人文性、高度的女性敏锐;徐克有一股神经质的张力;方育平作风朴实,真实感浓厚;严浩浪荡於青春暴烈及淡然含蓄之间;谭家明走中产美学;章国明擅拍警匪片等等,这些特质都体验到新浪潮电影的“作者论”美学。 “新浪潮”标志著香港电影与上一代中国本位粤语片的决裂。五、六十年代的粤语片往往背负著沉重的民族包袱,未能突破创新;而“新浪潮”电影则带有浓厚的都市色彩,流露强烈的本地感性;这跟导演们于香港成长、受西方教育很有关系。
G. 香港新浪潮时期的著名导演,简要说出几个。
1979-1983年徐克、许鞍华、方育平、严浩等人掀起香港电影新浪潮
香港新浪潮电影的源起是一班在电视台出身的年轻导演各自开始拍摄风格新颖的电影。1979年是很重要的一年,涌现出章国明的《点指兵兵》、徐克的《蝶变》、许鞍华的《疯劫》和翁维铨的《行规》。而在1978年,严浩拍摄了《茄喱啡》。1980年,谭家明拍摄了《名剑》。
到如今一直坚持拍片并且占据主流电影位置的可能只剩下徐克和许鞍华了。那些曾经心怀电影梦的年轻导演的离开或淡出,多少勾勒出香港电影这些年从蓬勃走向低谷的一个走势。
H. 香港电影的新浪潮
香港电影新浪潮新浪潮(1979-1983),源起于一批在电视台出身的年轻导演和监制,在1979年前后拍摄了一批具强烈影射现实意味,技巧前卫,素质精良的作品,震撼了当年的香港影坛。这批人主要包括许鞍华、严浩、徐克、方育平和余允抗,这批年轻导演以及他们的作品掀起的香港
电影的创作浪潮被称为香港电影的新浪潮。短短几年间,十几位锐气十足的导演拍摄了他们第一部或者随后的作品。新浪潮的导演很多,本土的,海外回来的,拍的片子类型各异,可能就是因为这种带有强烈个性的群体化现象成就了当时的香港电影新浪潮。而新浪潮代表人物,大都不是在香港本土出生长大,而且有这比较复杂的海外经历,这种成长环境造就了他们相对于其他人有着更为敏锐的眼光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大凡新的东西,往往是很难被传统接受的。这批年轻导演的作品虽然都有较高的艺术爆发力,但是在票房收入上,除许鞍华外,都相形见绌。和当时横行的邵氏等大制片公司的作品相比,只能是望洋兴叹!在香港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和商业运作制度下,没有强有力资金的支持,这批年青导演很快被市场所裹卷,少数能够坚持下来的极具艺术才华的导演也被迫改变风格去迎合市场的需要。作为香港电影新浪潮领军人物之一的徐克,也迅速改变戏路,而最终成就了他在香港电影业的主流商业导演地位,同时发展了九十年代的徐克电影。
I. 香港最具价值的十大导演你知道有哪些吗
1,香港最具价值的十大导演---杜琪峰
都说杜琪峰的电影是票房保障,拍了很多本土很娱乐的影片,情节明快紧凑,不会让你在电影院有睡着的理由,要说好看的电影,杜琪峰当之无愧,以少林寺无线制作部出身的杜琪峰,一直很迷恋武侠和枪战,从他第一步影片《碧水寒山夺命金》到备受好评的《枪火》就能看出作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优秀导演,杜琪峰敢于尝试各种类型的影片,多年的经验也使他掌握了灵活而扎实的运用镜头,在渲染气氛,情节的编造及开发演员的特质方面形成了他的杜氏风格的影片。
有人说,杜琪峰是香港电影的中流砥柱,有人说,杜琪峰在香港电影的地位差不多是大陆导演的冯小刚,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香港电影不景气,杜琪峰,韦家辉的银河映像一只独秀,1997年,香港影视几乎一片萧条,杜琪峰的银河映像逆流而上,以大无畏的救世姿态一口气拍摄了《一个字头的诞生》《两个只能活一个》《暗花》《恐怖机》四部影片,低成本,高制作,及直面现实的勇气和凌厉的影像风格,为电影的热忱和不俗的水准影响了香港影坛,再到后来的《瘦身男女》《孤男寡女》《钟无艳》《向左走 向右走》,许多人都恍然大悟,原来,杜琪峰谈情说爱起来也是那么的让人着迷。
香港最具价值的十大导演---杜琪峰
上榜理由:商业电影大潮中华丽游艇的舵手
2,香港最具价值的十大导演---王晶
说到香港电影,不得不提王晶,这位先刚刚出片数量最多的导演,孰是孰非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成了香港商业电影的一个重要代表。
在很多人看来,王晶的电影有点黄色,有点低级,有点世俗,但确实轻松神经的首选娱乐片,如果没有王晶,某个年代的某种电影潮流不会出现,例如,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赌片潮,我们不能断然说,某一个人一定在某个年代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我们还是要看到,王晶在香港电影界的影响力及所起的作用,当然,王晶在香港影坛的地位并不是不可替代的,因为如果没有王晶,有可能会有另外一个刘晶,张晶,但无论怎样,至少80年代90年代直至21世纪初,王晶在香港的电影票房仍然足以令他成为最忙的导演,要以最快的速度拍电影的导演,最有票房价值的导演,他拍的电影总是优先赋予电影的票房,也总是在为电影的票房而忙碌,所以,为了票房,他拍过三级片,搞笑片,文艺片,武侠片等等,他有可能接拍一切影片类型,也正是因为如此,他能大声的说,他拍的电影没有赔过钱的。
影响电影发展的人物是多层次的,电影节,电影颁奖礼,代表着一个电影艺术的层次,而王晶则揣起了大把的票房,走进了电影殿堂的另一道门。
香港最具价值的十大导演---王晶上榜理由:香港电影的一棵摇钱树3,香港最具价值的十大导演---徐克
二十世纪的最后二十年,徐克,一直被看做是武侠电影的奇手,从《倩女幽魂》到《东方不败》,再到《黄飞鸿》,他的电影触觉尤为敏锐,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理震撼,可以说,徐克的每一部作品,都能带动一个时代的风潮,然而,当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当武侠风席卷好莱坞,当各路导演纷纷转战武侠世界时,徐克,却意外的沉寂下来。2004年,徐克携《七剑》在新疆大漠再度出山,重新回到这个早已面目全非的电影江湖,耗资上亿元推出了自己的又一部武侠巨片----《七剑》。
很多人都认为徐克的电影无论是电影技术方面还是创新意识方面,在香港近百年的电影史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是不可撼动的,从艺术层面上说,如果没有徐克,那么香港电影完全是另一个模样,可多年来,徐克已经很久没给人们带来震撼人心的作品了,很多人感叹,徐克江郎才尽,好在时隔多年,徐克,用《七剑》。很多人都认为徐克的电影无论是电影技术方面还是创新意识方面,在香港近百年的电影史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是不可撼动的,从艺术层面上说,如果没有徐克,那么香港电影完全是另一个模样,可多年来,徐克已经很久没给人们带来震撼人心的作品了,很多人感叹,徐克江郎才尽,好在时隔多年,徐克,用《七剑》再一次找回了一代宗师的霸主地位,难怪很多评论家都认为,在徐克的眼里的,现实的世界太过于局限性,于是,他把拳脚放进了虚幻的武侠世界,人心就是江湖,大情大性,快意恩仇点电影真是羡煞凡夫俗子的看客。
J. 哪部电影掀开了香港新浪潮运动的序幕
掀开了香港新浪潮运动的序幕的电影有5部:《点指兵兵》、《蝶变》、《疯劫》、《行规》、《茄喱啡》。
1、香港电影《点指兵兵》该片章国明执导,王钟、金兴贤、张国强、刘诗棣、陈植槐、许炳森等领衔主演。主要剧情是:一个醉心枪械的年轻人欲投考警察,因有眼疾未被录取,造成心理不平衡而四处杀人。警方成立特别组缉捕他,一个初出茅庐的警察与凶手狭路相逢,最后将他枪杀。
2、《蝶变》是由徐克执导,张国柱、刘兆铭、米雪、黄树棠主演的古装惊悚悬疑电影。影片讲述了一群武林高手发明了强大的火药武器,最后却因为内讧和互不信任而同归于尽,使秘密淹没于地下的故事。该片于1979年7月20日在香港上映。
3、《疯劫》是由许鞍华执导,赵雅芝、张艾嘉、徐少强主演的惊悚剧情片。影片讲述了连正明发现好友李纨及其未婚夫突然被杀的许多疑点并揭开真相的故事。该片于1979年11月1日在香港上映。影片获第1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优等剧情片。
4、《行规》1979年翁维铨导演香港电影,白鹰、石坚、焦姣、钟志强主演,香港全美视亚洲有限公司出品。讲述的是白鹰所饰的香港警察,从线人(石坚饰)手中掌握了毒贩的罪症,却因警察、线人、毒贩之间互为依靠又互相出卖的循环关系,因果往复却无助解决问题,最终引来黑帮仇杀,流血收场。
5、《茄哩啡》是由严浩执导,陈玉莲、伊雷、曾江等主演的喜剧电影,讲述一个临时演员艰苦奋斗的故事;而周星驰的《喜剧之王》更是他从事演艺行业的真实写照:从当临时演员开始,受尽折磨与奚落,但始终没有放弃成为主角的梦想,最终得到赏识成为了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