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电影《党同伐异》讲述的故事是什么
本片由四个不同时代的故事组成。
1.现代故事。1914年美国某小镇,一群道德振兴会的女清教徒决心改造愚昧的工人,她们不许工人喝酒,禁止他们跳“下流”的民间舞。大工厂主詹金斯的妹妹玛丽为此成立了基金会,在她鼓动下,詹金斯决定扣除全体工人工资的10%用以改造他们,此举激起工人罢工。詹金斯一面雇用失业者顶替,一面动用卫队镇压,打死了不少工人。罢工失败,大批工人失业,纷纷流落到邻近的大城市,其中就有“心爱女”、“小伙子”和“伶仃女”。小伙子在新环境找不到工作,被迫为“陋巷火枪手”干些敲诈勒索、拉皮条的龌龊勾当。小伙子和心爱女偶然重逢,旋即结婚。成了家的小伙子渴望过正派人的生活,于是火枪手诬陷他盗窃,将他送入监狱。丈夫候审期间,心爱女生下一个孩子,女清教徒们借口她无力抚养而抢走了孩子。火枪手垂涎心爱女,假意应允为她找孩子。夜里,他溜进心爱女家企图施暴。恰好小伙子释放归来,见状即与其扭打起来。此时伶仃女正躲在屋外,原来她失业后来这里也找不到工作,被迫成为火枪手的情妇,她恨他又无力摆脱他。这次尾随其后来此看到他的劣迹,激起仇恨,便开枪打死火枪手并把枪扔进屋里逃走了。小伙子捡起枪惊异地看着,正好警察冲进来把他当凶手抓住。小伙子因杀人被判死刑,伶仃女坐卧不安,行刑前不久终于向心爱女坦白。要救丈夫必须得到州长赦免,但州长恰好乘火车外出,她们立即乘赛车追火车,小伙子这时已被送上绞架。汽车终于赶上火车,当心爱女手持赦免令赶到监狱时,绞索已套上了小伙子的脖子……夫妻俩和孩子终于幸福地团聚了。
2.基督故事。此处从《圣经》撷取了三个片段,即“变水为酒”、“惩罚淫妇”和“基督受难”。这三段基本上忠实于《圣经》,没有虚构情节和人物。耶稣传道之初来到迦拿,应邀参加一个盛大的婚宴。宴饮中酒被喝光,圣母玛利亚让耶稣显神迹,耶稣便将石缸里的水变成美酒。耶稣的死敌法利赛人把淫妇抹大拉的玛利亚带来问耶稣,根据摩西律法,须用乱石将淫妇砸死,现如何处置她?如耶稣说砸死,他便会因杀人而触犯罗马法;如说放她,又触犯了摩西律法。耶稣回答:“你们谁无罪便可砸死她。”法利赛人只好认输。公元27年,耶稣被出卖,最后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3.法国故事。1572年的法国正处于宗教内战时期,胡格诺教徒和天主教徒经常发生大规模冲突。信奉新教的“棕眼女”及其家人来到巴黎,她和普罗斯帕·拉杜尔相爱并订于第二天举行婚礼。王宫里王太后卡特琳·德·梅迪齐借口胡格诺教徒在尼姆屠杀了天主教徒,逼国王查理九世报复,国王被迫签署手令。8月24日圣巴托罗米节的深夜,一场宗教大屠杀开始了。士兵到处搜杀胡格诺教徒,奸淫掳掠,尸首狼藉,全城一片恐怖。拉杜尔艰难地横穿全城去拯救未婚妻,此时士兵破门而入棕眼女家,杀死她的父母和妹妹。当拉杜尔终于赶到时棕眼女已惨遭蹂躏并被杀害,他悲恸地抱起她的尸体痛斥士兵的暴行,随即便被乱枪打死。
4.巴比伦故事。公元前539年,在开明的国王纳波尼杜斯和王子贝尔萨扎的治理下,巴比伦人过着奢华的日子。宫廷诗人爱上了聪明美丽的“山姑娘”,然而倔强的山姑娘坚决不肯依允他。蛮横的哥哥把她送到城里的婚姻市场售卖。正当她将被一个老人买走时,王子贝尔萨扎带着随从路过这里,及时救下了山姑娘。她望着这位英俊的救命恩人,心中充满了爱慕之意。波斯王居鲁士率领大军进犯巴比伦,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攻城战。贝尔萨扎指挥军队打退了敌人的多次猛攻,居鲁士伤亡惨重,被迫撤兵。巴比伦举国欢腾,贝尔萨扎在宏伟豪华的王宫举行了规模盛大的庆功宴,成千上万的巴比伦人在这里载歌载舞、狂欢滥饮,不断地向贝尔萨扎和他所宠爱的公主阿塔丽亚表示敬意。宫廷里的贝尔大祭司早就对王子不满,因为王子对一个异教的爱情女神伊什塔顶礼膜拜,甚至把她的神像塑到了广场上,让国人改信这个异教女神。大祭司深感自己地位受到威胁,于是他和宫廷诗人沆瀣一气,让后者通报居鲁士,当晚他们将乘巴比伦人狂欢滥饮、毫无戒备之时开城门迎接波斯军。宫廷诗人在纠缠山姑娘时无意吐露了这个消息。山姑娘在这国难当头之时毅然驾车奔向城里报信。虽然她先于波斯军进城报告了王子,但酒酣意阑的贝尔萨扎不相信这惊人的消息。大批波斯兵涌入城里,大肆屠杀、抢劫、奸淫,贝尔萨扎仅召集到十几个士兵徒劳地护卫王宫。山姑娘也奋勇杀敌,命殒战场。贝尔萨扎眼看大势已去,拔剑杀死了公主,随后自刎而死。文明古国巴比伦自此不复存在。
B. 《党同伐异》讲述了什么
《党同伐异》是美国电影大师格里菲斯在1916年拍摄的一部无声片。由于思想模糊,令人费解,影片上映后,对观众来说是完全失败的。但是,从电影艺术的角度来看,这部影片无疑是格里菲斯电影创作的高峰,同时也是20年代美国电影艺术发展达到最高点的标志,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是一部规模庞大、耗资甚巨的影片。格里菲斯汇聚了许多著名演员,雇佣了众多群众演员,为拍摄波斯军队,竟动用16000人!同时制作了大量雄伟壮观的布景,其中最著名的是巴比伦宫殿,纵深达1600米,周围有高达70米的尖塔,在四层楼高的城墙上,能容纳两辆4旺马拉的古战车同时交错驶过。全部摄制费用达200万美元,历时达22个月。影片亏本达100万美元以上,使格里菲斯几近破产,以致无力将这座古城拆除,在以后的10年间,一直屹立在好莱坞,成为一大“古迹”。影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采用交错叙述的剧作结构形式。
整个影片包括四个部分:“巴比伦的陷落”、“基督受难”、“圣巴泰勒米节的屠杀”和现代剧“母与法”。“母与法”所表现的是美国一次罢工惨案,它成为《党同伐异》的情节核心,其他插曲作为一种隐喻围绕着这个核心展开。四个故事不是分开表现,而是同时展开的,互相穿插,交替进行。格里菲斯运用交叉蒙太奇这一艺术手法,在极为广阔的历史背景上,揭示任何时代都存在着党同伐异的现象,从而试图阐明影片的主题思想。影片最后,镜头的切割,场景的转换,由慢而快,由徐而急,造成一股情感的激流,给观众以心灵上的撞击。
为了加强场景的宏伟气氛和真实感,《党同伐异》不仅在布景的制作上别具一格,而且通过摄影师在固定的气球上从空中俯拍,居高临下,形成独特的视角。特写镜头的运用,突出和强调了细节,创造出特定的气氛和效果。如以一双女人捏紧的手,反映她此刻的紧张心情。这一切,对早期电影艺术的发展,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党同伐异》在美国和欧洲受到冷遇,但在十月革命的苏联却受到重视。前苏联电影大师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等人,首先认识到格里菲斯在电影艺术发展中所作出的贡献,并对这部影片给予正确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