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邵氏出品的老电影
邵氏出品的老电影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大醉侠、独臂刀、七十二家房客、江山美人、新独臂刀、倾国倾城、邪、貂蝉、变脸等。
1、梁山伯与祝英台
邵氏经典佳片《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李翰祥黄梅调巅峰之作。本片被视为1963年极其重要的电影之一,邵氏有古典美人之称巨星乐蒂饰演祝英台,原本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一带演厦语片的凌波首次反串演出男主角梁山伯,一举成名。
② 邵氏经典老电影
邵氏经典老电影:
1、大醉侠
《独臂刀》是由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出品,张彻执导的武侠片,王羽、焦姣等参与演出的一部剧情、动作、武侠、古装电影。该片讲述了方刚以残疾之身练成偏门奇功的传奇故事。该片于1967年7月26日在香港上映。
③ 名人邵逸夫的传奇故事:两个女人成就一代影视大亨
2014年1月7日凌晨,邵逸夫在家中安详离世,享年107岁。他是一位传奇人物,他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见证了中国电影从默片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全部历史。同时,他以个人财产成立“邵氏基金”,为内地教育事业捐款达25亿港元;加之他在英国、美国、新加坡及香港等地的巨额捐赠,在古今捐资助学可称当之无愧的第一人。更让人称奇的是,邵逸夫不仅人生传奇,他身后的女人也像他的公司拍出来的电影一样,充满了浪漫的传奇色彩……
与前辈女友一见钟情,
冲破世俗走进第一次婚姻
邵逸夫祖籍宁波,1907 年出生于上海一个富有家庭,父亲邵玉轩育有5男3女,邵逸夫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六,所以后来被香港影视圈尊称为“六叔”。
邵逸夫从小天资聪颖,尤其痴迷于戏剧与电影。那时,他的梦想是能在电影行业中大展身手。因为家道中落,1926年,刚从中学毕业的邵逸夫,应三哥邵仁枚之邀,南下新加坡,开始涉足电影业。
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兄弟俩扛着放映机和影片,在烈日下长途跋涉,深入到华侨众多的农场去放露天电影。那时的电影放映设备很落后,要用手一格格地摇片子,一场电影放下来,累得腰酸手痛,但邵逸夫硬是咬咬牙挺了过来。兄弟俩用了几年时间,走遍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大并仔岩小乡镇,渐成名气。当时,新加坡最闻名的富豪余东璇十分赏识邵氏兄弟,邀请他们到家中做客。那天,他们应邀来到余府,余东璇亲自出门迎接,身旁还站着一位身着白色连衣裙、清新脱俗、气质高贵典雅的美貌女子。余东璇介绍说:“这是黄美珍小姐。”
饭后,余东璇请邵仁枚在书房谈业务合作意向,就让黄美珍陪邵逸夫到花园中游玩。两个年轻人在花园中边走边天南地北地聊了起来,他们聊得最多的是电影。一席忘情的畅叙,让彼此都觉得有很多共同话题,大有相见恨晚之感。第一次会面,在邵逸夫和黄美珍的心湖中泛起了涟漪。离开余府之后,黄美珍的绝御倩影总是在邵逸夫眼前浮现,让他第一次体会到了恋爱的滋味。
后来,在余东璇的鼎力支持下,邵氏兄弟在新加坡挂牌成立了邵氏机构。不久,邵仁枚见弟弟的才干已能独当一面,便把新加坡的事业托付给邵逸夫,自己到马来西亚去开辟新市场。
邵逸夫忙于事业,黄美珍则被才华横溢、锐意进取的邵逸夫深深地吸引了。为了见到他,黄美珍经常借故到邵氏机构看望邵逸夫,不时还带一些礼物分发给员工,哪个员工家里有困难,她就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帮助邵逸夫解决了不少难题。
两个人的心越来越近,一种超乎知己的莫名情愫在二人心底不断升腾。如果有时间,两人就到公司属下的戏院看一场电影。散场后,邵逸夫总是主动送黄美珍回家,黄美珍不喜欢坐车,两人就边走边聊散步回去。从公司到余府的这条路上,留下了这对年轻人爱情的足迹。
邵逸夫一面享受着爱情萌芽的心动,一面却又为这如洪水般汹涌而至的感情深感不安。因为,黄美珍是余东璇的女友,而余东璇既是前辈,又对自己有恩。三哥邵仁枚得知此事后,力劝邵逸夫放弃这段感情,而且指出黄美珍大他5岁,不合适。但对于邵逸夫来说,并不认为年龄是什么障碍。
邵逸夫和黄美珍关系暧昧的闲话传到余东璇的耳朵里,余东璇却置之一笑,说:“美珍喜欢电影,有逸夫这个懂电影的行家陪着,这是好事。”余东璇的宽容让黄美珍心怀窃喜,她更多地参与到邵氏机构的内部事务中来,并积极地出谋划策。
1931年,邵逸夫决定拍有声电影,他的这个大胆想法立刻得到了黄美珍的认同。在黄美珍的支持和鼓励之下,邵逸夫决定到美国考察。当时,没有飞机可乘,只好坐轮船,不料,途中轮船触礁沉没,落水的邵逸夫抱着一小块木舢板,在茫茫的大海上漂泊一夜后才终于获救。几个月后,当邵逸夫从美国带着大批器材回到新加坡时,黄美珍早已等候在码头。看着瘦了一圈的邵逸夫,她心疼得说不出话来,两行泪不自觉地就流了下来。一对相思的恋人,情不自禁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1932 年,邵氏兄弟终于在香港摄制完成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白金龙》,开创了中国有声电影的新纪元。这部影片让邵逸夫赚了一大笔,并声名鹊起。尽管备受争议,邵逸夫和黄美珍却越来越感觉彼此分不开了。
终于有一天,邵逸夫鼓起勇气亲自来到余府,向余东璇坦承了他和黄美珍相爱的事。余东璇听罢,沉默了片刻,哈哈大笑说:“你们的事我早有察觉,君子成人之美,老戚含弟既然和美珍真心相爱,就不用顾及这么多,难道让美珍一辈子陪着我这个老头子吗?”邵逸夫感动极了,对余东璇深深鞠躬!
1937年,30岁的邵逸夫冲破世俗的成见和约束,与黄美珍在新加坡举行了婚礼。那天,余东璇还送来了50万元的大礼表示祝贺。每次提起余东璇,邵逸夫就热泪盈眶,对这位宽厚仁慈的前辈心怀感激。结婚后,邵逸夫与黄美珍都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婚姻。
1937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邵氏*被催毁殆尽,邵逸夫自己更因为“拍摄反日电影”被日本宪兵打得皮开肉绽,关进大牢。黄美珍一边独力支撑家业,一边托关系花重金请人替邵逸夫说话,最终将他救出。
黄美珍伴随着邵逸夫走过了他事业和人生中最波折、动荡的时期,这份岁月磨励出来的真情让邵逸夫深深感怀。即便日后,他身旁美女如云,但黄美珍在他心中的地位从不曾动摇过。
木棉对橡木的爱恋,
红颜知己放弃名利伴左右
1945年抗战胜利后,正当盛年的邵逸夫雄心不减当年。因为战火,邵氏公司百废待兴。邵逸夫有了一种紧迫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了邵氏的电影事业,重建影楼、联系院线、每天坚持至少看一部电影。当年,他坐的劳斯莱斯是名贵豪华的车,车里有酒吧,但为了处理公务,他将其改装成小型办公桌,连途中的时间都不浪费。
1952年的一天夜晚,邵逸夫来到邵氏戏院楼上的夜总会听歌。刚开始的几场表演看得他昏昏欲睡,正准备离去时,主持人说:“下面请红遍南洋的女歌星方逸华小姐演唱。”听了“方逸华”三个字,邵逸夫觉得相当耳熟,他挥手招来侍者问询。侍者告诉他:“这位方小姐是最近红遍南洋的歌手,一曲《花月佳期》迷倒一片客人。”邵逸夫这才恍然大悟,自己曾听过她的唱片,因为十分喜欢她的歌声,便让侍者送上一大束鲜花。
演唱结束后,方逸华换上一套素雅的旗袍,专程向邵逸夫道谢。两人来到一间环境清静的酒楼,边吃夜宵边聊天。邵逸夫这才知道,方逸华也是上海人,母亲是老上海滩的“舞国红星”方文霞,因为家道破败,遗传了母亲窈窕身姿和美妙歌喉的她17岁就登台谋生,主要在香港高级俱乐部表演。方逸华非常聪明,喜欢的歌听过一遍就能背唱出来,俏丽的外表加上美丽的歌声,让她的名气越发高涨。而此次,她就是应新加坡演出商的邀请来表演的。那一晚,两人交谈甚欢。
此后,因为选影片的原因,邵逸夫时常进出香港。每次来港,只要时间允许,他就会到方逸华的夜总会捧场。方逸华对邵逸夫谈起童年在上海的种种趣事,以及在南洋演出的种种见闻,邵逸夫出神地听着,偶尔一阵爽朗的笑声,一句睿智的话语,令方逸华感觉坐在眼前的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电影大亨,而是一位亲切的兄长、一位和蔼的老师、一位幽默的朋友。
而随着交往的深入,邵逸夫惊喜地发现方逸华不仅人长得美,歌唱得好,而且颇有见地,更将她视为红颜知己。1955年,已经占领东南亚电影半壁江山的邵逸夫发现:影人没有摄影棚,等于工人没有工厂,邵氏要想在激烈的影业竞争中发展,必须建立自己的电影制片厂,便有意在香港建设“邵氏影城”,而这需要一大笔钱。但他的想法遭到了邵氏在香港主持工作的二哥的强烈反对。对电影业无心恋战的二哥写信,希望邵逸夫来香港主持邵氏电影业。
1957年的初秋,邵逸夫离开了奋斗30年的南洋,来到了香港。这一年邵逸夫正好50岁,孔子所说的“知天命”之年,邵逸夫却以万丈雄心进军香港,再图霸业。来到香港后,邵逸夫做了一件对他来说意义非凡的事情:向方逸华发出了邀请,请她来邵氏兄弟公司工作。当时,方逸华的歌唱事业如日中天,许多人都劝她不要离去。但她还是不顾一切地退出了歌坛,退出人们的视线,追寻这个发现她,让她认为值得可以相守、相付一生的男人。
自从进入邵氏公司之后,她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每天最早一个上班、最后一个离去。她从邵氏企业采购部小职员做起,逐渐做遍公司的每个部门,对内调停、对外交际样样精通。方逸华的不辞辛劳和聪明睿智让她很快成为邵逸夫在事业上最得力的助手。
1957 年,在方逸华的极力推荐下,邵逸夫用100万港币大胆起用年仅30岁的李翰祥担任导演。李翰祥不负众望,以《江山美人》创下当时香港电影票房纪录,并且收获了第xx届亚洲电影节五项大奖。之后,邵逸夫不惜重金,把《杨贵妃》、《梁山伯与祝英台》搬上了银幕。这两部影片在香港、台湾以至东南亚一带掀起了收看中国片的狂潮。
邵氏电影公司20多年间所摄制的影片有1000余部,旗下电*有200家,每天观众大约100万人。邵氏影城全盛时期,员工超过1300 人,被外国传媒誉为“东方的好莱坞”。正当邵氏影业全盛之时,电影受到电视的挑战和威胁。这时方逸华又独具慧眼,建议邵逸夫花钱去竞投无线电视的经营权,结果一举获得了巨大成功。而此举奠定了邵逸夫在香港影视界无人可及的“教主”地位。
④ 谁知道香港电影公司邵氏电影的资料
2楼的,这种问题不用赏我也会回答,并且很乐意。
金像得主我就不太清楚,不过我知道第一届的香港影帝是许冠文,凭他自编自导自演的《摩登保镖》,第二届的就是洪金宝,凭《提防小子》。
说起嘉禾,就先说嘉禾的老板吧!嘉禾的老板就说当年帮邵逸夫的邵氏电影公司打天下的主要功臣,是一位制片经理,叫邹文怀。由于邹文还知道邵逸夫和独食,跟着他最终还是一位制片经理,所以他背叛了邵逸夫,并带领着何冠昌(也是帮邵氏打天下的功臣之一)等人创办了“嘉禾”公司。但由于当时的邵氏力量大,有狄龙,姜大卫,王羽等大牌武打明星,嘉禾很难与邵氏对抗。后来还是由于邵逸夫的独食,失去了两位人才:许冠文,李小龙,两人被嘉禾签约,都拍下了几部在香港创下最高票房的电影,从此嘉禾名声大气,后来又拥有了成龙,洪金宝等武打明星。就这样,嘉禾与邵氏齐名,最后还成为了香港三大电影公司(邵氏,嘉禾,新艺城)的其中一员!
⑤ 邵氏电影有那些
http://..com/question/32320799.html?fr=qrl 太多字了。你自己看吧
⑥ 笑傲江湖第一部是什么时候拍的
徐克系列第一部
1990年,胡金铨,徐克导演的,许冠杰饰演令狐冲,张敏饰演任盈盈,另外主演还有张学友,叶童
第二部是1992年,李连杰主演的那一版,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
第一部电影版是1978年邵氏拍摄的,汪禹主演的
第一部电视剧是1984年TVB版的,周润发,陈秀珠,戚美珍主演的
⑦ 邵氏电影第一部电影叫什么
《王哥柳哥游台湾》为著名导演李行处女作,介绍台湾各地风景之喜剧剧情片,虽然充满了戏谑的情节,但也带来了温馨与欢乐,在交通不甚便利的1950年代台湾影片市场一出品就受到相当瞩目。这部黑白有声片,不但为台湾台语电影开发新的片种也同时创造了极佳票房。
⑧ 邵氏电影 邪三部曲的第一部 还叫什么名
邪 (1980)
导演: 桂治洪
编剧: 桂治洪 / Chin-Hua Tan
主演: 恬妮 / 王戎 / 陈思佳 / 韩国材 / 尤翠玲
类型: 恐怖 / 奇幻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香港
语言: 粤语 /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1980-07-09
片长: 94分钟
又名: Hex
⑨ 邵氏第一部电影叫什么名字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Shaw Brothers (Hong Kong) Limited 公司类型:私人公司 成立时间:1958年 总部地点:九龙清水湾 重要人物:邵逸夫爵士(主席) 方逸华(副主席) 产业:电影 子公司:电视广播有限公司
林黛版《貂蝉》
导 演:李翰祥 编 剧:高立 主 演:林黛(饰貂蝉) 赵雷(饰吕布) 罗维(饰董卓) 杨志卿(饰王允) 上 映:1958年5月28日地 区:中国香港 语 言:国语对白 物 料:有声 彩色 片 种:黄梅调 出 品:邵氏电影裤慧岩公司 剧情简介:汉朝末年胡御,遍地战乱,貂蝉为一民女,父母因战乱而伤亡,貂蝉独自一人至长安投靠司徒王允家中。汉献帝懦弱,太师董卓弄权,致民不聊生,众臣见其霸道专制,仅无奈而苦无对策。董卓手下大将吕布英勇潇洒,一日至允家中见貂蝉貌若天仙乃一见钟情,于是激发王允设连环计。利用美女貂蝉挑拨董卓与其义子吕布,令吕布刺杀董卓,王允命貂蝉于庆功舞碧神剑之际再杀吕布,貂蝉因爱不忍下手,王允知难相强,遂让貂蝉随吕布离去。
就是貂蝉了啊
⑩ 39年前邵氏武侠片:元素多到离谱,剧情超前绝后,被禁理所当然
“邵氏出品,必属佳片!”
邵氏电影,曾经是亚洲电影的一面旗帜;自1958年成立,累计出品超过1000部影片。
其中,武侠片的数量占据了近五分之一。
80年代初,随着新浪潮的影响以及多家影视公司林立,邵氏的影响力逐渐下降,但其在题材上的大胆 探索 从未停止。
1981年,邵氏出品了一部影片《血鹦鹉》,改编自古龙的同名小说,“四大才子”之一的倪匡编剧,华山执导,武生白彪、顾冠忠、刘永领衔主演;梁珍妮饰演女主血奴,可谓不惜牺牲身体的大胆演出。
此外,这部戏聚集了当时邵氏一众金牌配角,詹森、井淼、高雄、张炳灿等悉数登场,可谓群星璀璨。
最难能可贵的是这部影片“五毒俱全”,集武侠、玄幻、爱情、动作、恐怖、悬疑、神秘等题材于一身,涉及悬案、巫术、法医解剖、情色、魔穴等众多元素,蛆虫脓浆、蚯蚓毒蛇、人体内脏,尺度无畏。
故事一开场,便是一只渐渐展开羽翼的血鹦鹉,同时,还有背景文字介绍,幽冥中诸魔群鬼为了庆贺九天十地第一神魔的十万岁寿辰,用它们的九万八千六百八十七滴化身为一只血色的鹦鹉。
剩下的一千三百滴化身为血奴;最后剩下十三滴,凝结为血红色的石头,可以一瞬间夺人性命。
血鹦鹉不但通晓天上地下所有的秘密,还可以满足人的三个愿望。
滇王府进贡的十三箱珠宝一夜消失不见,滇王爷闻讯焦急万分,命令总管郭繁彻夜搜查,郭繁在林中偶遇血鹦鹉。
血鹦鹉承诺会满足他的三个愿望,前提是他有命享受。
郭繁的第一个愿望是找到失窃的珠宝,果然,珠宝就出现在了滇王府;就在他得意之时,他的儿子坠马而死。
白发人送黑发人,郭繁伤心欲绝;而他把希望寄托于血鹦鹉。
在儿子的灵堂,他想让儿子复活。棺椁中突然响动,郭繁欲撬棺,滇王妃一剑杀死郭繁,随后自尽。
同时,府中有人大喊“珠宝不见了”,滇王爷惊恐过度去世。
一夜之间,滇王府成了死地,珠宝再次不翼而飞。
而看到这里, 十足十以为这是一部恐怖片,但后面的剧情发展告诉你,错了!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十三箱绝世珍宝,足以引起江湖上的腥风血雨,所有人都在追寻宝藏的下落。
此时,江湖传言,大侠叶停风夺走了宝藏。
为了洗清冤屈,查明真相,叶停风来到了破落的滇王府;而来到滇王府的还有一个人,四大名捕之一的“铁手无情”铁恨,他为了寻找失落的贡品而来。
两人不打不相识,但彼此对对方信任,决定一同找出真相,找回珠宝。
不料悉迟饥,林中血鹦鹉突然袭击,铁恨中招,奄奄一息之际拜托叶停风把自己的棺椁送回原籍。
于是,江湖上多了一个带着棺椁的侠客,无论住店、吃饭还是赶路,寸步不离。
同时,他还在沿着线索追查真相。
在一个酒家,血鹦鹉突然现身,除了叶停风,所有人均遭到血鹦鹉的毒手,现场留下了一块血红色石头。
而沿着唯一的线索,他来到鹦鹉楼,依旧带着铁恨的棺椁,找到这里的名妓血奴。
血奴的登场就很惊艳,眉心血鹦鹉的美妆十分夺目,身上更是少得可怜,别人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血旦悔奴是“ 犹穿丝巾半遮身 ”。
叶停风是个男人,自然抵挡不了这样的女子。
但就在即将鸳鸯相对之时,墙壁上突然出现了两只眼睛。
而血奴的房间的墙壁,确实很不一般。四周的壁画,画着十万妖魔;十万妖魔的顶端,是一只血色的鹦鹉。
血奴向叶停风讲述了“血鹦鹉”的传说,而自己就是魔王的仆人。
当叶停风拿出那块红色的石头,血奴如蚊子见血一样吞下,瞬间变得疯狂,一会儿男人的声音,如故事里的魔王;一会儿又女人的声音,魔王的仆人血奴。
这个墙有古怪,那就——刷墙!
叶停风就自作主张决定把血奴满满一屋子壁画全部刷上白灰。
因为四大名捕铁恨之死,朝廷又派出了四大名捕之一的“毒剑”常笑来调查此案。
常笑和铁恨相比,少了几分人情味,多了几分固执睁返。一言堂的上司,他说什么就是什么。
叶停风所到之处,遍布杀机;常笑和他合作,两人发现了血奴隔壁房间的古怪,一举捣破;但常笑的手下全部战死。
终于,来到了地下魔窟。
纵观香港类型片,恶心程度超过魔窟的镜头也不多;《力王》里的场景和这里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
地下的迷宫里,有一段镜子戏,多个镜子林立出现,镜中出现无数的影子;这个镜头自然而然模仿1947年奥逊·威尔斯的《上海小姐》,后来梁朝伟、刘青云主演的《暗花》也用了这个设定。
常笑战死;终于在魔窟的底层,叶停风见到了幕后黑手。就当面临败局之时,反派终于吐出了最终阴谋以及实施的全过程。
血鹦鹉不过是一个骗人的把戏,而那只红色的会发光的鹦鹉不过是一只会闪光的灯而已。
“反派死于话多”早早就有了,这部影片就是最好的注解。
叶停风一个突然登场的帮手出现改变战局。
血奴的一根绳子让叶停风逃出生天,绳子上,一只鹦鹉栩栩如生,不过不是血色的,而是翠羽红唇真真切切的鹦鹉。
血奴,依旧“犹穿丝巾半遮身”……
《血鹦鹉》是邵氏在走下坡路上一次大胆的尝试,影片颇有古龙悬疑的神韵;而影片杂糅的众多元素也是十分超前的;相比之下,香港九十年代恐怖片里出现的恶心镜头也不过如此吧。
影片也因为尺度太大被禁,而现在这种镜头也几乎过不了审核。
这部血鹦鹉,诞生在新浪潮的初期,可谓“超前绝后”。
其实,电影新浪潮最大的革新是 视听语言的革新 ,无论徐克的“混乱三部曲”还是许鞍华的《疯劫》、章国明的《点指兵兵》都是在视听语言上的进步。
而《血鹦鹉》只是在镜头上增加了冲击力,而依旧没有走出摄影棚,工厂流水线的产物,没有太大的反响。
但这部“超前绝后”的实验作品,确实是华语电影史上一次大胆的尝试;虽然失败了,依旧可以留下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