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哪些特别有争议的电影结局导演的目的是什么
《泰坦尼克号》是有史以来最受欢迎和最成功的电影之一,它也是有史以来最具争议的结局之一。船沉没后,杰克和罗斯试图在寒冷的大西洋中保持生命,杰克帮助她登上了一扇浮板。在那里,罗斯活了很长时间,得以获救,而杰克由于水中温度太低,最后死了。多年来,人们就一直在讨论为什么罗斯不在浮板给杰克让出位置,哪里的空间是足够容乃两人。人们好像用这种讨论的方式,来遐想着,这对不幸的恋人最后是如何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
『贰』 什么是21世纪最具争议的电影
我很难想像过去20年中最有争议的电影-但是这里有5部粗糙的电影供您咀嚼。每个人都是灵魂和眼睛的直击。
我很好奇,看到其他人觉得这是2000-2019年间最有争议的电影。
不可逆转(2002)
导演:加斯帕尔·诺(GasparNoé)
剧情:一名年轻女子想报复那些被绑架并折磨她的孩子的人,导致她和一位也是虐待儿童的受害者的朋友踏入了堕落的堕落地狱的恐怖之旅。
为什么帕斯卡尔·劳吉尔的烈士是21世纪最伟大的恐怖电影
八年前,恐怖片被通电,这是一个既震惊又激动,刺痛皮肤的觉醒,因为它发行了一部坚决惨淡的法语电影《烈士》。影片由迄今默默无闻的帕斯卡尔·劳吉尔(Pascal Laugier)执导,并由不知名的女演员莫里安娜·阿拉奥伊(Morjana Alaoui)和米琳·詹帕诺伊(MylèneJampanoï)出演,这部低成本的加拿大加拿大电影制作成本不到300万欧元,很快就在恐怖电影的历史中占有一席之地。
当它于2008年在戛纳电影节首映时,一些观众看到了它。这是自加斯帕尔·诺埃(GasparNoé)的《不可逆转》以来最受争议的电影之一;而当年晚些时候,其他人在伦敦的FrightFest上看到了它。其他人首先是通过口耳相传听到的-通过听众在观看过其极度酷刑的场面后晕倒在走廊中并呕吐的报道。
『叁』 世界电影史上有哪些电影的价值观曾经引起巨大的社会争议
《小时代》上映后曾写过一篇文章,谈的就是这种电影看来非得声明一下,本文根本没有把《小时代》看做影史上必须提的争议电影,更没有把它和其他电影相提并论。恰恰相反,我认为它呈现出的争议性也不值一提,看最后一段吧。这文章只是借当时的话题来说电影中的现象。
《小时代》的上映以及其高票房成绩引发了诸多争论,既有关于电影本身品质的,也有关于电影背后呈现出的所谓“三观”问题的。很多人对影片表现出的“拜金”、“物欲”、“消费男色”等价值观感到不满。《小时代》的制片人安晓芬则在微博上表示“一部电影亡不了国”,她还说“如果在80年代,我承认这样的影片可能会对价值观产生一些不良的引导,但是现在绝对不会。”
最终,影片男主演还是因此坐了5年大牢,而女主演后来也声明说,在拍戏的时候“有一把枪指着我的脑袋”。
『肆』 世界电影史上有哪些电影的价值观曾经引起巨大的社会争议
第一类:情色
《巴黎最后的探戈》、《感官世界》、《半熟少年》、《深喉》、《午夜牛郎》等
“性”永远是最容易引起争议,激起社会舆论大哗的话题。同时,它也往往是电影人打破禁锢所最愿意选择角度。
1971年的影片《深喉》从电影艺术的角度看,几乎一无是处,但因为影片大胆的题材处理正好赶上美国70年代性解放风潮,成为了风口浪尖上的一部争议之作。
影片相当于把硬性的色情片拿到了影院中来放映,其结果就是在美国23个州遭禁,5个有关公司和12位演职员被告上了法庭。不过一些支持性解放和主张艺术自由的人士却选择了支持本片。法官陈词说:“这部影片的喉咙应该被割掉。”当天,放映本片的世界剧场就打出标语:法官割喉,举世悲哀。
讽刺的是,一名官员查尔斯·吉丁评价本片说:“污秽物像洪水一样吞没了美国人的大脑、心灵和灵魂!这是前所未有的灾难!”结果这位官员后来被控贪污。另一名官员罗伊·科恩发誓要把男主演雷恩斯送进监狱,但科恩不久后死于艾滋病——原来他一直是个同性恋者。
最终,影片男主演还是因此坐了5年大牢,而女主演后来也声明说,在拍戏的时候“有一把枪指着我的脑袋”。
1972年的《巴黎最后的探戈》因为出自著名导演贝托鲁奇之手,更堪称情色与艺术之争的经典案例。因为影片的性爱描写,罗马高等法院认定贝托鲁奇和男女主角犯有“猥亵罪”。判处贝托鲁奇两个月的徒刑,剥夺公民权十年,并要求其销毁电影胶片!欧洲一些国家也禁映了影片。
大岛渚的名作《感官世界》也因为大胆直接的性描写,只能变成一部法国影片,到法国去做后期和剪辑——因为法国当时刚刚解禁了对色情电影的限制。影片在日本本土却遭到禁映。
近年来,像《半熟少年》《反基督者》《女性瘾者》等在情色上大胆表现的电影也屡见不鲜,但引起的社会反响已经远不像40年前那样强烈。
第二类:宗教
《基督受难记》、《基督最后的诱惑》、《驱魔人》《万世魔星》等
宗教也一向是个敏感的话题,尤其在美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等宗教传统浓厚的国家。很多电影人敢于去拍摄大胆的社会性题材,甚至去突破性的禁忌,却对宗教内容极为谨慎。
马丁·斯科塞斯拍摄《基督最后的诱惑》时,其老搭档罗伯特·德·尼罗就因此最终放弃出演。影片因为把基督描写成了一位凡人,甚至一度决定与妓女抹大拉的玛莉亚成婚生子,由此引起一些教会机构的强烈不满,一些教众甚至到放映本片的影院外进行抗议,阻止观众入场。一个宗教团体甚至想花650万美元把影片拷贝从环球公司买来销毁掉!不少国家也把它作为了禁片。
于此类似的还有经典恐怖片《驱魔人》和拿耶稣恶搞的《万世魔星》。前者影片中出现了用十字架插入女孩下体的情节,后者则讲述了一个普通男子布莱恩因为各种阴差阳错被当做了救世主最终被钉上十字架,极尽讽刺夸张恶搞之能事。可以想见,两部影片都遭到了教会组织的强烈抵制——《驱魔人》一度在英国被禁,甚至不允许发行录像带。
2004年著名演员梅尔·吉布森执导的《基督受难记》可谓是个反例——除了影片极其直接的暴力血腥镜头,更重要的是其宗教倾向和反犹倾向引起的广泛争议。不过这次,力挺本片的却是教派一方。
《基督受难记》对耶稣最后走向十字架的历程进行了细腻真切的呈现,将其所受的困难和内心的矛盾痛苦展现出来。上映后影片得到了教皇的认同,大量基督教团体在复活节来到时团体组织观看(这种群体组织看电影的情况在北美可算罕见),以致影片在北美拿到了3.7亿美元的惊人票房(《超人:钢铁之躯》现在北美票房也不过2.5亿美元),全球票房也达到了6.1亿美元。这是很多商业大片都难以达到的惊人数字!
《纽约客》等左翼杂志以漫画、评论等形式对其进行了讽刺、批评,认为该片对宗教精神的宣扬毫无新意,等于在拍教会的马屁。烂番茄网站上,影片的新鲜度仅有49%!影评人大多对本片持否定态度。更严重的是,影片中若有若无地表现了犹太人对基督之死必须负责的指责态度——在1965年,罗马教廷已经正式赦免了犹太人的“罪行”,声明他们从此以后不再需要背负“害死耶稣”的沉重罪名。本片旧话重提,又是在犹太人占主导的好莱坞,自然引起轩然大波。(后来吉布森和他老爸都又爆出过反犹言论)
新千年到来之后,基督教天主教等各教派也都在进行改革,力图在新时代展现新的面貌。毕竟严酷恐怖的中世纪早已成为了过去。当同样涉及宗教问题的《达芬奇密码》上映时,教会对其已经非常宽容,不再说三道四,他们大概也明白,那不过是一部以宗教为噱头的商业片而已。
第三类:政治
《一个国家的诞生》《意志的胜利》《清宫秘史》《武训传》等
政治正确(简称PC)也是电影潜在的准则之一,这个标准往往隐藏在更深的层面之中。由此引起的“争议”,对电影本身以及电影人来说,其结果经常是事关生死的!
当年的国产电影《清宫秘史》和《武训传》就是最好的例子。前者讲的是光绪、珍妃与慈禧时代的故事,因为片中对义和团的描写较为负面,正好撞到靶子上,被作为打击刘少奇的工具被大遭批判。当时香港报纸全文转载了戚本禹的《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评反动电影》,影片导演朱石麟读后气恼交加,因病整日躺在帆布椅上的他激愤起身,没走几步突然跌倒,送医院后不治身亡!《武训传》更是一禁多年,至今都难得一见。影片所引出的已经不是价值观的争议,而是被上升到世界观人生观以及路线之争的高度,杀鸡儆猴了。
一部电影是否PC,是否有价值观问题,并不是肯定或否定一部影片的基本依据——除非影片真丧心病狂到触犯人类共识的基本底限(例如为纳粹翻案或者歌颂红色高棉)。即使是里芬斯塔尔为纳粹做宣传拍的纪录片《意志的胜利》,还有歌颂臭名昭著的3K党的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也没有被打入冷宫。《一个国家的诞生》把黑人描写得丑陋不堪,而白人一个个都是“伟光正”的样子,影片在1915年上映后就遭到了美国全国范围内的抗议,但到了1993年,影片还是被列入美国国家电影名册(National Film Registry),作为重要电影文化资料保存保护起来。
第四类:暴力与社会准则
《天生杀人狂》《我唾弃你的坟墓》《魔屋》《学校风云》《发条橙》《邦妮与克莱德》《索多玛120天》
暴力也是电影乐于表现内容,这其中有反思、否定,但也得承认暴力的影像往往能给观众带来肾上腺的刺激,产生惊悚的愉悦感。所谓银幕上的暴力美学,就是把暴力场景非现实化、夸张化之后,令其尽量脱离现实的威胁与可怕,转化成一种美感和仪式感。
但有很多电影为了追求真实感,不愿把暴力虚幻化,这些电影往往把血淋淋的暴力和令人不适的强奸、凶杀场面呈现在银幕上,逼迫观众去感受、去体验,进而去思考(未必都能达到这个程度)。
例如七八十年代的几部B级片《我唾弃你的坟墓》《魔屋》《学校风云》等,对暴力、强奸的描写都非常露骨写实——影片《魔屋》在拍强奸戏的时候,女演员Sandra Peabody感觉自己受到了伤害,竟然无法控制必须离开片场。
《发条橙》和《天生杀人狂》因为似乎采用了一种中立的态度去看待影片的主人公:混混、杀人犯、滥施暴力者,结果引发了很多模仿犯罪的行为。据统计,在北美及海外有12起模仿《天生杀人狂》产生的谋杀犯罪行为,其中一个案子的受害家庭为此把导演的电影公司华纳都告上了法庭。
当年,开启了新好莱坞时代的《邦妮与克莱德》就被认为是美化了罪犯,有伤风化,引发了后来“坏蛋当主角”的电影风潮。《索多玛120天》更是把暴力、虐待、情色展现到了极致!——1977年,当英国一家影院放映本片的未删减版时,遭到了警察的突袭!直到2001年,英国电影分级委员会才同意影院放映本片的一个删减很多的版本。
我们看到,性、暴力、标准的社会行为规范、宗教、政治,都是电影最容易产生争议之处。这些充满争议性的电影,随着时过境迁,往往已经显得不那么惊世骇俗难以接受,今天习惯了邪典电影B级片重口味的观众看起来有些恐怕毫无冲击力。这些当年的话题之作电影有的并不出色,但大部分从电影艺术角度看都堪称经典,不是仅靠争议性流传至今。它们或是勇于打破禁忌和封闭的界限;或大胆触及敏感的社会、宗教、政治问题;或突破陈腐的道德准则和虚伪乏味的社会规范;或敢于描绘血腥暴力的真实……但无论如何,电影的独特性、其艺术或商业品质,才是电影真正的价值所在。
『伍』 25部最具争议影片有哪些
纵观世界电影,不难发现一条铁定的规则:凡是越引发争议的影片,其票房反而越好。近年来,一些内容涉及宗教、政治、同性恋、色情或暴力的影片,都获得了相当可观的票房,观众反应也十分热烈。美国《娱乐周刊》最近一期权威出炉了其评选的“电影史上25部最具争议影片”名单。其名单中《达·芬奇密
码》榜上有名,居第13位。我国影迷熟悉的《发条桔子》、《本能1》、《巴黎最后的探戈》、《华氏·9.11》等分别以第2、第19、第9、第3入选。据统计,1970年代以前出品的仅6部,而70年代以后出品的多达19部。今年新片《联航93》也因过分渲染机毁人亡的恐怖而排名第16位。从这份名单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的发展,涉及社会各个方面争议话题的影片确实是越拍越多了。(文/严敏)
A 争议话题的首位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社会都有其一定的政治准则和伦理准则,都有其一定的思想观念。电影一旦冒犯了它们,就往往会引发非议。例如上述名单上居第6位的《基督的最后诱惑》,虽说是根据希腊大文豪卡赞基斯的名作改编,但从宣布开拍到影片上映,一直遭到全球教会团体的猛烈批评。而位居“最有争议影片”榜首的则是《耶稣受难记》。
《达·芬奇密码》
《达·芬奇密码》也造成空前争议的话题,票房却高达5.83亿美元。由此,原作者布朗的另一部小说《天使与魔鬼》已被索尼公司敲定改编,作为《达》的前集,这部新片描写兰登追寻“全球最年迈和最有权势的撒旦崇拜者”,势必又要引发新一波争议。
B 色情和暴力
过分渲染色情和暴力,也常常遭人们非议,但在炒作之下,却也常常会创下票房佳绩。
由马龙·白兰度主演的情色电影《巴黎最后的探戈》曾遭禁映,但最后却大卖3600万美元,也让贝托鲁奇一举成名;由奥立弗·斯通执导的《天生杀手》,通过一对男女青年对暴力提出了反思,也曾遭批评,但该片拍得很正,最后狂卖5000万美元;由莎朗·斯通主演的情色惊悚片《本能1》,凭借片商和媒体对不时交叉双腿镜头的大肆炒作,轻松地在美国创下1亿美元的惊人票房,更把本来默默无闻的莎朗·斯通一下子捧红成为银幕性感女神;《断背山》把美国英雄主义化身——西部牛仔诠释为同性恋者,亦引发了卫道人士的抗议,《断》未映先轰动,从营销看已获大胜,结果票房近亿美元。
在“25部最有争议影片”名单中,色情和暴力题材占了相当大的比重。除了上述外,还有把色情和暴力科幻化的《发条桔子》(英国)、描写一对无恶不作的雌雄大盗的《邦妮与克来德》(美国)、以轮盘赌赌脑袋的《猎鹿人》(美国)、以肉欲满足逃避现实的《我好奇》(瑞典)、《深喉》(美国)等等。
C 政治“阴谋论”
还有,政治话题若过分煽情,也容易遭人非议。例如排名第5的《肯尼迪》,提出了肯尼迪遇刺的所谓“阴谋论”,结果遭到了美国政界人士的质疑。美国国会于1992年通过法案开放相关的绝密文件,人们查阅后并没发现所谓的“阴谋论”的任何证据。再如唯一入选的动画片《阿拉丁》,只因为有一句带地域政治色彩的歌词,而屡遭争议。
D 争议的预言
《娱乐周刊》预言,今年还有多部影片会引发争议,除《世贸中心》外,还有《华氏9·11》导演迈克尔·摩尔拍的一部抨击美国保健制度的纪录片《精神病人》,保守派人士已磨刀霍霍,准备对他下手。还有一部《波拉特》11月份才上映,哈萨克斯坦政府已在《纽约时报》上登广告,抗议该片导演沙·科亨的种族和性别歧视观点。总之,美国电影的制作理念(票房至上)和分级制,促成了争议性影片越拍越多。
E 禁片重见天日
面对争议影片,各国电影审查机构是政治考量或道德考量为先呢,还是经济考量或商业考量为先呢?一般情况下,是动用剪刀删掉有关的片断(包括画面和对白等)。特别严重的是禁映。世界电影史上遭禁映的影片为数不少。
英国知名影刊《全线电影》曾整理出一批因有争议内容而在英国遭禁映的影片名单。其排名第一的是《发条桔子》;排名第二的是《驱魔人》;禁映时间最长的是《偷窥犯》(1932年),达33年之久。随着社会和观念的开放,加上有些争议“时效”已失,故大多数禁片后来都重见天日。不过有些国家至今对禁映的态度十分强硬。
美国实行“分级制”,这是一种“行业自律”。但片商视争议为卖点,在影片里特意保留一些有争议性的内容,并加以仪式化、戏谑化或美学化。尽管这样做会使影片定级时从G(普及)级降到PG或PG-13(指导)级,甚至R(限制)级。然而长期以来,美国最卖座或相当卖座的影片恰恰不是G级而是PG、PG-13和R级。今年,连《碟中谍3》、《X战警3》等大片以及《草原合家欢》、《跨越时空的爱》等文艺片也均属PG-13或R级。
『陆』 盘点漫威10部最差电影,《惊奇队长》排第7,《钢铁侠3》第5
漫威影业共推出了23部超级英雄电影。
这23部电影的时间线、剧情线相互交织,形成了庞大的漫威电影宇宙。
但漫威电影票房称霸全球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比如漫威电影宇宙第一阶段的六部电影,除了《钢铁侠1》和《复仇者联盟1》其他四部口碑和票房都不尽人意。
虽然漫威影业拍摄了很多像《复联3、4》、《美队2、3》这样优秀的商业片,但与之相比,漫威影业也出品了不少平庸之作。
下面我们就通过知名影评网站Metacritic的评分,来看看漫威评分最低的10部电影是哪些。
虽然漫威电影宇宙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其电影系列中,它还没有真正摆脱第二部续集电影不景气的诅咒(《美队2》是例外)。
虽然《银河护卫队2》的票房表现非常不错,但影评家普遍认为这部续集有不少问题,比如内容过于冗杂且缺乏明确的方向。
《美国队长1》是美国队长系列电影中评分最低的一部。
漫威推出这部电影,似乎只是为了将美国队长推到台前。总体来说《美队1》算是为《复仇者联盟1》服务的工具人电影。
导演乔·约翰斯顿只是中规中矩的介绍了美国队长的起源,并将这部电影拍成了一个老套的冒险故事。
《复联2》是复仇者联盟系列票房、口碑最差的一部电影。
出场人物过多导致剧情有些臃肿,反派奥创存在感较低,总感觉他不配让复仇者们集结与之对抗。
本片中复联的内斗文戏也远远不如《复联1》、《美队3》、《复联3》来的惊艳。
《惊奇队长》是漫威电影宇宙最具争议的一部作品。虽然票房形势喜人,但主要是借了《复仇者联盟3》的光,并不代表着这部电影有多受欢迎。
除此外,女权、漫威最强超级英雄也为这部电影平添了一些噱头。大多影评媒体和观众对本片的选角、剧本和故事的延伸性都不太看好。
《蚁人》这个系列似乎就是为了推出量子领域这个概念而存在的电影。
《蚁人1》全片格局极小,反派存在感极低,虽然是喜剧格调的电影,但喜剧效果却不及同期上映的其他漫威电影。
《钢铁侠3》是漫威电影宇宙最具争议性的作品。
这部电影的口碑呈两极化。喜欢这部电影的观众,认为本片是钢铁侠系列的点睛之作,让托尼·斯塔克的人物形象得到了升华。
但大多数粉观众和影评人都认为,这部电影对人物的塑造和电影主旨都偏离了钢铁侠系列电影的主题。
《无敌浩克》是唯一一部让漫威赔本的电影。
大多数影迷都遗忘了这部电影,平庸是对这部电影最好的评价。不管是剧情还是特效、高潮戏都表现的非常平庸,全片几乎没有能让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场景。
《钢铁侠2》这部电影为后续的《雷神》、《美国队长》、《复联1》、《黑豹》等电影埋下了海量彩蛋,是MCU不可或缺的一部作品。
但过于冗杂、臃肿的铺垫导致电影本身的质量出了问题。反派、剧情、片尾的决战戏都没什么亮点。
《雷神》系列的前两部电影简直是漫威电影宇宙的灾难。
这也导致在雷神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被认为,配不上复联3巨头的称号。
雷神系列的背景故事很宏大,但剧情却被桎梏在了家庭的层面上,完全舍弃了背景设定上自带的史诗感。
艾伦·泰勒执导的《雷神2》是公认的MCU最差。就连主演海总都认为这部电影有些不尽人意。
如果不是新西兰导演塔伊加·维迪提彻底改变雷神系列电影的调性,拍出了口碑票房非常不错的《雷神3》,雷神系列或许就会这么没落下去,成为漫威电影宇宙的笑话。
以上就是外网评分网站评出的十大漫威最差电影。
『柒』 世界电影史上有很多电影的价值观曾经引起巨大的社会争议,其中都有哪些
《棕兔》“The Brown Bunny”
《棕兔》在戛纳放满了118 分钟,一刀未剪,它主要讲了文森特·加洛饰演的摩托赛车手巴德,由于对前女友黛西(科洛·塞维尼饰)念念不忘,所以他没办法和别人建立固定关系。影片首映时,快结尾处有一个特写镜头。旋即,争议四起。
多年来,这部电影因太多原因而出名。特别是,电影中的两个场景今天被反复引用来证明布努埃尔作为电影导演的天赋:无家可归的人和乞丐在英雄维莉蒂安娜的邀请下在房子里乱窜,以“最后的晚餐”的姿势拍照;在维莉蒂安娜和她叔叔的私生子乔斯和他女朋友之间的亲密时刻,强烈的性暗示.《维莉蒂安娜》在布努埃尔的祖国西班牙长期被禁,直到1977 年弗朗哥去世才在西班牙国内被允许公映。同时在另一边,梵蒂冈官方报纸称这部电影是“渎神”的。
『捌』 2021年年底,内地最受争议的影片有哪些
《雄狮少年》,这个电影一上映就很多争议,他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给这部电影带来了两极分化的评论,还有喜剧电影《李茂换太子》,一部分观众觉得这个电影没有内涵,一部分观众觉得它非常搞笑非常适合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