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故宫拍摄的影视作品有哪些
第一部在故宫实景拍摄的《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一代妖后》电影三部曲。在《火烧圆明园》中饰演咸丰皇帝的张家辉回忆:“日出时的故宫、傍晚的故宫、几乎每一个角落我都走过。
电视剧《戏说乾隆》则是第一次在故宫实景拍摄的电视剧,除了故宫,该剧还在苏州园林、寒山寺、京杭运河、承德避暑山庄等地进行了实景拍摄。在2016年剧组成员聚首时,郑少秋曾感叹:“当年我们又是进故宫拍,又是在苏州拍,南下北上,照片却很少。
贝托鲁奇的《末代皇帝》则是截至目前唯一一部获准进入故宫太和殿拍摄的西方电影,但任何设备都不能触碰地面。在采访中他说,“慈禧死后,孩子被加冕为新皇帝,这是在紫禁城太和殿拍的。
有关部门不希望我们在那里拍,因为建筑都是木质材料,很怕火。最终,我们得到许可可以使用斯坦尼康摄影机,只有一名摄影师操作。
Ⅱ 清宫戏是在故宫里面拍摄的吗
一部分是。
除了尊龙主演御纤的《末代皇帝》,李翰祥的清宫三部曲《一代妖后》、《火烧圆明园》与《垂帘听政》都曾在故宫进行实景拍摄,甚至于直接借用故宫馆藏的真实文物作为道具。
刘晓庆就曾在节目中直言,当年拍戏用的椅子、玉玺等,都是真正的文物。
最早在故宫拍摄的作品,是中国文华影片公司拍摄的《我这一辈子》,这部剧情片于1950年上映,不过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
此后,像是1957年上映的《地下尖兵》、1958年上映的《风筝》、1959年上映的《林则徐》、1959年上映的《知音》、1981年上映的《伤逝》、1982年的《珍妃泪》等等。
这些电影全都曾在故宫进行取景拍摄,不过大部分电影讲述的故事本身,与故宫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甚至跟清朝也没啥联系,所以都没什么人注意到故宫在戏中的出现。
真正引起广泛关搜拆改注,还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李翰祥主导的清宫三部曲,当时在故宫之中进行了大量的取景,或者直接实地拍摄。
1984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谭嗣同》、1986年的《两宫皇太后》与《南北少林》。
这些片都属于当时在故宫拍摄,并且引起了相当大反响的影片。
1987年中国跟菲律宾联合拍摄的《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峨眉电影制世判片厂拍摄的喜剧《京都球侠》、还有著名的《末代皇帝》,都是在故宫拍摄的。
Ⅲ 想看我在故宫修文物2016年上映的由 王津主演的百度云资源
《我在故宫修文物》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9tN4H9vdbRke8cMkyPteHg
《我在故宫修文物》导演:萧寒主演:王津、亓昊楠、屈峰、王五胜、王有亮、杨泽华、纪东歌、陈杨、窦一村、郭文林、孔艳菊、史连仓、闵俊嵘、恽小刚、徐建华、张旭光、高飞、周健翔、黄嘉竹类型:纪录片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上映日期:2016-12-16(中国大陆)片长:86分钟又名:我在故宫修文物大电影、MastersInTheForbiddenCity影片用一种年轻的视角望进古老故宫深处,通过文物修复的历史源流、“庙堂”与“江湖”的互动,近距离展示了稀世珍宝的“复活”技术、文物修复师的日常生活与修身哲学。文物修复技艺的薪火相传,人与物的相互陶冶、丰润与传承,呈现“文物医生”和他们的“文物复活术”的故事。
Ⅳ 在故宫拍摄的影视作品有哪些
在故宫拍摄的影视作品有《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一代妖后》。
有不少影视剧是在故宫拍摄或取景的,比如第一部在故宫实景拍摄的《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一代妖后》电影三部曲。
大量影视作品就将故宫作为背景进行拍摄,电影《末代皇帝》和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都在故宫进行了取景。
故宫介绍
故宫又称紫禁城,中国古代讲究“天人合一”的规划理念,用天上的星辰与都城规划相对应,以突出政权的合法性和皇权的至高性。
天帝居住在紫微宫,而人间皇帝自诩为受命于天的“天子”,其居所应象征紫微宫以与天帝对应,《后汉书》载“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
Ⅳ 有哪些连续剧是在故宫拍摄的
1、《火烧圆明园》
《火烧圆明园》在中国内地拍摄期间,相关部门全力配合,并且第一次开放皇城故宫的实景为该片提供拍摄场景便利,片中百官上朝、军机议政、木兰秋狩、圆明残垣,皆是实地实景实物展现。
2、《日落紫禁城》
1997年由斯琴高娃和刘若英领衔主演的《日落紫禁城》这部电视剧的一些室外场景是在故宫内实景拍摄。
3、《垂帘听政》
《垂帘听政》是中国香港与中国内地合作拍摄的电影。李翰祥要求剧组尽可能在故事发生的地方拍摄场景。影片的实景拍摄地点包括故宫、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承德外八庙、清东陵等等。
(5)故宫大电影扩展阅读
作用价值:
博物作用:
故宫博物院的创立,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民主革命的又一胜利,是对复辟势力的一次致命打击;其二是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一个伟大业绩。民国十四年(1925年)10月10日举行故宫博物院成立典礼。博物馆是以文化教育为目的,收藏、研究、展示和保存食物的机构。将作为君主法统象征和仅供皇帝观赏享用的珍贵文物,变为全民族的共有财富。
故宫博物院成立时,就制定了《故宫博物院临时理事会章程》。民国十七年(1928年),国民政府颁布了《故宫博物院组织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关博物馆的法律,后来又颁布了《中华民国故宫博物院理事会条例》。
这两份文件在故宫博物院的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标志着博物院已由草创走向成熟,也是中国博物馆事业走上正轨的开端。
遗产价值:
1987年,北京故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组织对故宫的评价是:“紫禁城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故宫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使人们对故宫古建筑价值的认识有了深化。故宫所代表的是已经成为历史的文化,而且有着宫廷文化的外壳,同时它却代表了当时的主流文化,经过了长时期的历史筛选和积累,当然不能简单用“封建落后”来概括。故宫和博物院不是毫不相干或对立的,而是有机的统一,相得益彰。
把它们结合起来,就可看到,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上极少数同时具备艺术博物馆、建筑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宫廷文化博物馆等特色,并且符合国际公认的“原址保护”、“原状陈列”基本原则的博物馆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精神是文化的多样性,从世界文化遗产的角度,人们努力挖掘和认识故宫具有的突出的和普世的价值。
“文化遗产”观念的引入,突破了传统的“文物”观念的局限性,强化着遗产的环境意识、共享意识,以及全社会都必须承担管理和保护的理念,促使人们从“大故宫”的观念来看待故宫保护。这在故宫保护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不仅要保护故宫本身,还要保护它的环境。过去只重视对故宫本身的保护,后来认识到与皇宫连在一起的护城河也是皇宫的当然组成部分,必须治理,于是就有了20世纪90年代投资6亿元人民币、费时三年的护城河治理,改变了长期存在的脏、乱、差面貌。
学术价值:
故宫学是故宫博物院于2003年提出的,它是以北京故宫及其丰富收藏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故宫学研究主要包括紫禁城宫殿建筑群、文物典藏、宫廷历史文化遗存、明清档案、清宫典籍及故宫博物院的历史六个方面,有着丰富深邃的学科内涵。故宫文化是以皇帝、皇权、皇宫为核心的皇家文化。故宫学的提出并确立将使其研究进入自觉阶段,从整体上提高故宫学研究的水平。
Ⅵ 《末代皇帝》是在北京故宫拍的吗
1、是的。《末代皇帝》是第一部得到中国政裂岩府许可在紫禁城内拍摄的故事片,也是1949年以来第一部得到中国政府全力槐派合作的关于中国的西方电影。第一部在获准在紫禁城内拍摄的西方电影是LucyJarvis1973年为NBC公司拍摄的纪录片《紫禁城》。
2、溥仪的弟弟溥杰和帮助溥仪完成自传的肆明御李文达都被聘为本片顾问。
Ⅶ 在故宫拍摄的影视作品有哪些
在故宫拍摄的影视作品有《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一代妖后》电影三部曲,在火烧圆明园中饰演咸丰皇帝的张家辉回忆,日出时的故宫、傍晚的故宫、几乎每一个角落我都走过,有次在太和殿拍戏,我穿着戏里的龙袍走到城楼上,就觉得自己很幸福。
而末代皇帝则是截至目前唯一一部获准进入故宫太和殿拍摄的西方电影,但任何设备都不能触碰地面,在采访中他说有关部门不希望我们在那里拍,因为建筑都是木质材料,很怕火,最终我们得到许可可以使用斯坦尼康摄影机,只有一名摄影师操作。
故宫拍摄的影视介绍:
火烧圆明园的同治皇帝登基片段,所有内外景都在故宫三大殿和乾清宫等处拍摄,并且动用了故宫院藏的清代文物作为道具,当时故宫博物院的专家朱家滔先生等给剧组提供了清代皇帝登基典礼的全部资料和所有人员位置的平面图,但导演李翰祥为了增强电影效果做了一些改动。
垂帘听政这部影片讲述的是火烧圆明园后皇帝四处躲藏,懿贵妃步步为营,最终成为慈禧并掌握政权的过程,该影片不管外景内景都是在故宫实地取景的,它先后在太和殿、养心殿等地方拍摄了大量镜头,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原有的内景摆设。
Ⅷ 《我在故宫修文物》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在线观看,王津主演的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