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肖申克的救赎》的配乐
肖申克的救赎(刺激1995)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1994年奥斯卡最佳配乐提名
出自电影配乐大师汤马斯.纽曼(Thomas Newman) 之手。
汤马斯.纽曼(Thomas Newman)
在好莱坞有一支电影音乐世家----纽曼家族。半个世纪以来,已有两代人投身电影音乐的创作Thomas Newman(以下简称T.N)亦是第二代中的一员,父亲即是好莱坞电影音乐的创奇人物,九座奥斯卡奖得主----阿尔弗雷德.纽曼,叔伯也都是电影音乐作者,表哥兰迪.纽曼是近年金像奖提名率最高的电影音乐家之一,作品包括了《玩具总动员》、《虫虫危机、《欢乐谷》等。
T.N的音乐并不像典型的好莱坞电影音乐那样具有高度的戏剧性和煽动力,反而呈现内敛沉稳的灵性色彩,看似平淡却另有一番省思沉静的意境,起其间也不乏令人意外的轻狂、活力与激情。
管弦音乐的把握上,T.N一直有很好的水准,但实际上他更热衷于电子音乐的实验与应用,身为一代配乐大师之后,对T.N而言,写传统的管弦电影配乐,不免有难以超越前人成绩的压力,也时常限于与好莱坞管弦配乐公式对抗的挣扎,因此对T.N来说只有在电子音乐这种充满实验性与未知性的领域中,才能真正做属于自己的音乐。电影《闻香识女人》以委婉含蓄的主旋律开场,而后以各种拨弦乐器混合各种电子合成器,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韵味,来呈现高级贵族学府古朴,又不失青春气息的气质。T.N也以这种味道的音乐,描写学生戏弄老师的恶作剧,将合成器运用的相当精彩,精致高雅,不落俗套。而T.N在为《油炸绿番茄》写主题音乐时,他以悠悠的长笛,绵长的弦乐,流畅的钢琴,勾勒出美国南方小镇朴实祥和的情趣,又由于片中主角多为女性,乐中更加入女声,让乐曲更加人性,将坚强无惧的女性情谊更加凸显出来。导演艾弗奈特还与T.N合作《英雄保镖》、《因为你爱过我》,两人成为好莱坞中继J.W与斯皮尔伯格之外另一对导演与音乐剧的默契组合。
Thomas Newman代表作品:《闻香识女人》、《油炸绿番茄》、《英雄保镖》、《因为你爱过我》、《马语者》、《肖申克的救赎》、《海底总动员》、《美国美人》、《第六感生死缘》、《绿色奇迹》等。
Ⅱ 求肖申克的救赎中所有的插曲
中文名称:肖申克的救赎
英文名称: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别名:刺激1995
资源类型:APE
发行时间:1994年
专辑歌手:原声大碟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简介:
专辑介绍:
肖申克的救赎(刺激1995)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1994年奥斯卡最佳配乐提名
出自电影配乐大师Newman之手。 经典的配乐,经典的电影,真的不用多说什么了~~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自1994年在美国公开上映之后,在美国仅仅获得了两千八百万美金的票房收入,但是,却因为录像带出租而受到了观众的注视,翌年参加奥斯卡奖的评选时,获得了包括最佳电影、最佳男演员、最佳编剧、最佳摄影、最佳剪辑、最佳音效、最佳音乐/歌曲七项大奖的提名,却因为遭遇了《阿甘正传》而统统坠马(最佳配乐败给《狮子王》),乘兴而来,空手而归,但是从IMDB得分和在影迷心中的地位,这部电影绝对是影迷心中的无冕之王。
*转自伊美姬*
专辑曲目:
01. May - The Ink Spots
02. Shawshank Prison [Stoic Theme] - The Ink Spots
03. New Fish - The Ink Spots
04. Rock Hammer - The Ink Spots
05. Inch of His Life - The Ink Spots
06. If I Didn t Care - The Ink Spots
07. Brooks Was Here - Thomas Newman
08. His Judgement Cometh - Hank Williams
09. Suds on the Roof - Hank Williams
10. Workfield - Hank Williams
11. Shawshank Redemption - Hank Williams
12. Lovesick Blues - Hank Williams
13. Elmo Blatch - Deutsche Opera Berlin
14. Sisters - Deutsche Opera Berlin
15. Zihuatanejo - Deutsche Opera Berlin
16. Marriage of Figaro: Duetto-Sul Aria - Deutsche Opera Berlin
17. Lovely Raquel
18. And That Right Soon
19. Compass and Guns
20. So Was Red
21. End Title
http://www.verycd.com/topics/67773/这里有下载
Ⅲ <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在狱中放的那首歌曲是什么
歌曲是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的第二十一曲伯爵夫人和苏珊娜的小二重唱《Canzonetta sull'aria》。中文翻译:晚风轻拂树林,西风颂,多么温和的西风,傍晚的风是多么轻柔。
结尾的"谨此纪念亚纶格林"中的Allen Greene是导演Frank Darabont的经纪人,在影片完成的前夕死于AIDS的并发症。
《肖申克的救赎》是美国作家斯蒂芬·金的中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收录于小说合集《四季奇谭》中,副标题为“春天的希望”。
该作讲述银行家安迪,被当作杀害妻子的凶手送上法庭。妻子的不忠、律师的奸诈、法官的误判、狱警的凶暴、典狱长的贪心与卑鄙,将正处在而立之年的安迪一下子从人生的巅峰推向了世间地狱。
而狱中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迫使忍无可忍的安迪终于在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越狱而出,重获自由。当翌日典狱长打开安迪的牢门时,发现他已不翼而飞,预感到末日来临的典狱长在检察人员收到安迪投寄的罪证之前,畏罪自杀。
(3)肖申克的救赎电影插曲小提琴扩展阅读:
《费加罗的婚礼》(Le Nozze di Figaro)是莫扎特最杰出的三部歌剧中的一部喜歌剧,完成于1786年,意大利语脚本由洛伦佐·达·彭特(Lorenzo da Ponte)根据法国戏剧家博马舍(Beaumarchais)的同名喜剧改编而成。
重唱在剧中居重要地位,刻画人物心理性格,描绘爱情细腻差异,对推动戏剧的发展以及强化喜剧效果尤其起到重要作用。
《费加罗的婚礼》至今仍是各大歌剧院上演次数最为频繁的歌剧之一,有如天籁的歌声和错综复杂的男女人物关系,宛如角力般、层出不穷的小计谋和角色错乱的对白,至今仍是许多观众念念不忘的经典。
Ⅳ 《肖申克的救赎》三分钟的时候有很好听的小提琴曲,叫什么名字
费加罗的婚礼
Ⅳ 肖申克的救赎歌曲Workfield用得什么乐器
小提琴
Ⅵ 推荐一些震撼人心的歌曲和电影比如达尔文,肖申克的救赎
电影的话,比如《人狗奇缘》《辛德勒名单》《教父》《剪刀手爱德华》以上几步都很老了,关于狗的那部是韩国的,很让人心疼,剪刀手那部是约翰尼德普的代表作之一,是一个机器人和人类女孩的爱情故事,辛德勒您应该不会陌生,那部片子一上映就很轰动全布是黒白,有黒暗也有温暖…而教父,我是搜小提琴曲《温柔的倾诉》搜到的,没看过,但据说值得一看!
歌曲嘛,像河图的《倾尽天下》,苏慧伦的
左撇子,碧昂丝的
listen
,雏菊,大冢爱的
星相仪
Ⅶ 肖申克的救赎中放的唱片的歌名
是《费加罗的婚礼》。
《费加罗的婚礼》(Le Nozze di Figaro)是奥地利作曲家沃尔夫冈·莫扎特传·莫扎特最杰出的三部歌剧之一,为一喜歌剧,完成于1786年,意大利语脚本由洛伦佐·达·彭特根据法国戏剧家博马舍的同名喜剧改编而成。
《费加罗的婚礼》序曲采用交响乐的手法,言简意赅地体现了这部喜剧所特有的轻松而无节制的欢乐,以及进展神速的节奏,这段充满生活动力而且效果辉煌的音乐本身,具有相当完整而独立的特点,因此它可以脱离歌剧而单独演奏,成为音乐会上深受欢迎的传统曲目之一。
序曲虽然并没有从歌剧的音乐主题直接取材,但是同歌剧本身有深刻的联系,是用奏鸣曲形式写成的。开始时,小提琴奏出的第一主题疾走如飞,然后转由木管乐器咏唱,接下来是全乐队刚劲有力的加入; 第二主题带有明显的抒情性,优美如歌。最后全曲在轻快的气氛中结束。另外,这里还选录了歌剧中最著名的两段咏叹调:费加罗的咏叹调和苏珊娜的咏叹调。
(7)肖申克的救赎电影插曲小提琴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礼》是他在1770年代创作“费加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于1784年4月27日在巴黎法兰西剧院首演,其时法国正处于大革命的前夕,这部喜剧对揭露和讽刺封建贵族起了很大的作用。虽然这部喜剧在整个欧洲都获得好评,
但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却禁止在维也纳上演这一剧目。莫扎特所请的脚本作家达·彭特是当时的宫廷诗人,由于他多次出面争取,最终皇帝于第二年为了缓和国内的一些冲击而口头批准改编版歌剧上演。莫扎特用了两年时间谱曲,他在创作这部歌剧时保留了原作的基本思想,那愚蠢而又放荡的贵族老爷与获得胜利的聪明仆人之间的鲜明对照即为整个剧情发展和音乐描写的基础。
《费加罗的婚礼》的序曲部分短小精致,可算是名曲之一。莫扎特采用了交响乐的手法,歌剧中的音乐主题虽然没有出现,但是总的风格保持一致,都是以奏鸣曲式写就的。由管弦乐带出的两个主题一快一缓,很好的交代了全剧幽默、机智、快活的基调。也因其完整,充满活力而且效果显著,颇能调动气氛,这段序曲常常脱离歌剧而单独演奏。
1786年5月1日,《费加罗的婚礼》于维也纳奥地利国家剧院首演,由莫扎特本人亲自担任指挥。由于此剧题材敏感,上演期间国内的贵族大为愤慨,皇帝个人虽然很欣赏这部作品,但迫于压力,曾多次要求莫扎特删改内容。德语版本于1790年在柏林上演。
Ⅷ 《肖申克的救赎》的声音有何特别之处
此次我要分析是在世界电影史中占有相当分量的一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在很多方面都是剧情类电影的典范,不管是从影视主题探讨、镜头剪辑、色彩运用、节奏把握还是场景调度上都是可圈可点,演员演技更是炉火纯青,蒂姆·罗宾斯和摩根·弗里曼的搭配简直天衣无缝。然而在这部伟大的电影中,我们时常忽略影片中声音的运用,如同一轮闪亮的明月周围,我们时常不会在意旁边闪闪发光的星星。
我们知道在对一部电影的声音进行分析时,我们少不了会从电影声音的历史背景、音效、音乐、语言这几个方面来进行细致的分析①,而由于电影的片种不同,我们又会在对电影进行分析的同时,区别出歌舞影片和非歌舞影片,而在此我们分析的影片——《肖申克的救赎》属于典型的剧情片,属于非歌舞片,所以我们只分析刚才所说的四类声音类型。
(一)音乐
影片一开始,我们就随着镜头的拉近,听到了悠扬的男声爵士乐,平缓而自在,这其实在为本片的基调打下基础,预示着本片节奏上的平缓和主题上的治愈。之后再次出现背景音乐是在肖申克的监狱了,当影片的画面出现由下而上俯视肖申克的监狱时,小提琴的高鸣与大提琴的低沉使影片的声音与画面统一,也为接下来的监狱生存定下了悲怆的基调。而当画面由左右进行视角移动时,管乐此时的加入与镜头的调度相统一,这就是一部细致电影的细节体现了。
而下一段的背景音乐,我们听到的是在瑞德帮安迪运违禁品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快节奏而活泼的弦乐将这一行为从背面揭示出了它的某些现象。一是这一行为在监狱是十分常见的,二是快节奏的运输表明这一过程需要动作娴熟的人来完成。
而在另一段背景音乐中,我们开始感受到了安迪的与众不同。在安迪通过自己的学识赢来的啤酒派对中,悠扬的管弦乐渐渐响起,映着安迪的笑脸,将管弦乐的平缓与生命中的自由相联系。而之后众狱友为安迪找寻石头的过程,则替之以苏格兰风琴与慢节奏的吉他曲,两者相得益彰,将狱友间的情谊和欢快的节奏体现出来。
故事发展到安迪筹建图书馆,在他寄信的过程中,电影的背景音乐强有力地承担了作为叙述性语言的一部分,在平稳的进行中,伴随着瑞德的旁白,将时光的推进、安迪的努力关联起来,愈加诙谐有趣,形势也愈加好转。
然而故事发展到老布出狱时,开始有所转变,老布出狱后,生活大出意料,在缓慢而陌生化的钢琴声中,老布的孤独生活慢慢流淌,老布在悲伤的自嘲中终于走向了生命的尽头······
之后,在安迪通过努力争取到图书馆的建设时,他做的第一件事是在留声机上放起了歌剧,当他打开监狱的喇叭时,充盈在肖申克监狱的自由之声将每个囚犯心中的美好都唤醒了,影片用这样的一个情节有力的说明了声音对这部电影的巨大作用。而瑞德那醇厚的旁白也在歌声中抚慰着观影者的内心。
当影片进入高潮之前时,响起了诡异却平静的管弦乐,象征着暴风雨前的安静与不平常,而且同时瑞德的独白又在宣告着他内心的焦虑与即将出现的大事,突然响起的雷鸣更是一种提示。而在真相被瑞德道出时,更突出了高潮的到来与影片情节的跌宕起伏,引起观影者求索真相的心理。而在管弦乐中的安迪逃离肖申克的时候,两者的高潮部分相重合,把安迪的重生之路表现的更加明显。
最后,在瑞德找寻安迪的地点时,平缓的管弦乐再次响起,中间穿插的口琴声也将瑞德会口琴和自身救赎的主题表露出来。在弦乐的渐渐洪亮时,瑞德最终见到了海边的安迪,那种亲切与友情尽显于片末的交响乐中。
(二)语言(对白,独白)
影片主要由瑞德作为第一人称讲述这样一个关于救赎的故事,不得不说,摩根·弗里曼的语调真适合作为旁白,温和而缓慢的语气,长者一般的口吻,将这样一个坚忍的故事娓娓道来实在是信手拈来,而换做他人却实难做到。第一人称的讲述其实对于影片来说作用是很大的,由于本片一方面具有时间跨度大,二是具有史实记录的作用,所以由摩根这样的口吻讲述,使影片具有历史的厚重感。
有一个场景用语言突出了说话人的身份和潜在台词,那就是在典狱长训话那一段。没有任何的配乐,只有他一个人的话语响彻牢笼,这不仅代表了监狱的禁锢,也用无声的肃穆象征着典狱长绝对的权威。
还有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瑞德在影片中出现的三次假释申请,第一次独白陈述时,我们明显可以从瑞德的话语中感受到瑞德急求出去的欲望,而对自己是否已经改过并无真心在意。而在第二次的申请时,瑞德神情淡定,语气和缓,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但却掩藏不住内心的绝望(尽管在语气上是故作无所谓和诚心悔改),话语中的内容也仅是侧重自己真的悔改,可不断重复出现的句子也显出了他掩饰的嫌疑。最后是瑞德的第三次申请,为什么这次会通过呢?我们注意到,他在独白中,神情与内容已经完全一致了,目光上的坚毅与话语上的强硬已经将瑞德内心中的彻底悔改表达出来。
我们在电影中渐渐地知道了安迪的能力,但是他的能力究竟如何呢?我想可以通过瑞德和安迪在对典狱长洗钱的一段讨论中得知。对话中,瑞德一直抱着好奇的口吻向安迪提出了很多问题,但是安迪却以平和的语气,像谈家务事似的告诉瑞德自己的手段。这样一段谈话,用对比的手法把安迪冷静而一丝不苟,远见卓识和富有手段的形象展露出来。
(三)音效
这部电影在音效方面做的也十分出色,比如有一场是肖申克的犯人鼓掌欢迎“新人”。热烈的掌声和带有嘲讽的笑声与监狱新犯人的加入这两个元素重叠起来,这本身就加深了片段中的荒诞性,把监狱中的无聊与岁月的虚度加以反讽,特别是瑞德与狱友们赌新犯人中谁会先在第一天痛哭这一讨论时,更加体现了监狱中无奈的乐趣。
有时候动物的叫声也能起到相当的效果,比如老布怀中的小鸟的两次叫声就很说明问题。第一次叫的时候,那只鸟还是个雏鸟,尖声而稚嫩的叫声为紧封闭的肖申克带来了一丝生机与活力。但是第二次的叫声却是象征着悲怆和茫然,由于老布要离开肖申克了,但是坐了50年牢的老布已经不想离开了,不是留恋这个监狱,只是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到了外面反而会感到恐惧和不适。而原来的雏鸟已经变成了老鸟,岁月的痕迹和鸟叫的绝望深深的压在了老布的心中。
另一个较有代表性的则是在典狱长计划射杀汤姆的那一段。由于汤姆的一番话,安迪有希望从监狱中走出,但是此时却威胁到了典狱长的“贪污大计”,这在典狱长来说当然是不允许的,当哈德利队长射杀汤姆时,连续四声刺耳的枪声加上远处狗叫声,把监狱中的冷酷,典狱长的阴险狡诈、自私自利用独特的白描写实的手法加以表现。此时无声中的枪声,黑暗中的狗吠声是在用无言控诉这个黑暗的监狱及体制。
而其他一些小的细节,我们也尽数可以品味其中的含义,比如典狱长用石子扔海报的时候,管道中的回音像是一只蚊子从地狱中飞出,它不仅叮住了电影中人物的神经,也叮住了观影者的神经;当安迪越狱时,当晚的闪电声更成为其不可或缺的助手;当瑞德讲述安迪逃离监狱的时候,照相机的拍摄停留在了安迪那把快要磨平的鹤嘴锄上,闪光灯的响声更加突出了奇迹这一语词;最后,在典狱长吞枪自杀的场景中,一声振聋发聩的枪声更是宣告了肖申克最大的权威被赶下了神坛。
(四)历史声音
关于这一点,其实电影中数处可见,而大多也是在瑞德的叙述中,这在电影的语言部分已经分析过,我们不再分析,不过影片中有一处音乐倒是很值得我们去留意:在安迪建立的图书馆中,海伍德听着汉克威廉姆斯的唱片,这就为电影的历史年代找到了具体的坐标,加上之后对肯尼迪事件的描述,更加体现在这种时代感中。
以上只是我做的一些微薄的分析,其实对于这部伟大的电影来说,这只是它优秀处的数个因素之一,但恰恰就是这个因素让这部电影在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电影之一的途中助上一臂之力。
文献出处:①《认识电影》(美)(Louis giannetti)著 第五章:声音
Ⅸ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生活音乐特定音乐和效果音乐
影片开始的音乐却不是以纽曼的原创配乐开始的,他是1940年代著名soft jazz 组合the Ink Spot的一曲轻柔动听的歌曲If I Didn'T Care,画面中的主人公安迪正在往枪里装子弹,犹豫是否要杀掉与别人私通的妻子,这首歌用在这里,并非是简单的交代事件发生时间的环境音乐,而是烘托安迪此时的心情:愤怒与愧疚的交织。
Ink Spot代表的VOCAL爵士风以致影响到1950年代 以后的the Rightous Brothers(《人鬼情未了》主题歌Unchained Melody演唱者),the Platers(著名的Only You原唱),个人也比较喜欢这类歌曲,适合一个人安静的欣赏。
紧接着就是在影片中多次现身的main title:Shawshank Redemption,第一次是在安迪出庭受审的场面,曲风显得紧张和压抑,合成器和弦乐共同营造出令人不安的氛围,弦乐反复在低音区游弋,然后是低沉的英国管加入,更强化了这种阴郁的感觉,表示安迪此时的无奈与无助。
各方面的不利证据都指向安迪,几乎形成完美的证据锁链,当时审判也没有米兰达规则,安迪也不能拒绝回答检方问题。其实如果现实有这样的案件,我可能会和该案法官作出同样的判决
Shawshank Prison (Stoic Theme)出现在第9分钟,安迪进入肖申克监狱的场景,此时镜头以大全景镜头俯视整座监狱,然后降下,以主观镜头仰视,突出监狱的阴森感觉,而低音组乐器和管弦乐的交替使用也配合了这时的气氛。
接下来就是影片中第一场惊心动魄的戏:菜鸟入狱,雷德就此注意上了安迪。此时的音乐当然就是New Fish了,胖子受不了这第一晚的恐惧,被殴打致死;而雷德不看好的安迪,却顺利通过,这也为安迪后来的作为打下暗桩:只有这样神经坚强的人才能度过这些苦难。音乐以轻柔的钢琴声反复陈述一个乐句,渲染这黑暗恐怖的气氛。
安迪初次受到“三姐妹”骚扰,这一段音乐以弦乐作为背景,黑管奏出一段诡异的旋律,这是Inch Of His Life ,暗示安迪还将受到“三姐妹”的酷烈摧残。
狱友海伍德的一句“死人无需名字”道尽监狱生活的黑暗
Rock Hammer是雷德为安迪搞来石锤的场景配乐,打击乐和提琴奏出一段以单纯节奏为主的音乐,表现雷德等人的“神通广大”。而雷德拿到锤子一看,以他一般的知识也认为这个不可能用来越狱,不会太犯忌。
安迪在与“三姐妹”的侵犯与反抗中度过了最悲惨的两年后,终于迎来了一线曙光:在外出劳役时他冒着生命危险为残暴的海利队长出谋划策,获取长兄遗产,从而获得监狱方信任。这场戏首先出现的音乐是Workfield,这段音乐是整部片中我最喜欢的,整首曲只有1分11秒,以中音提琴拉出一段不疾不徐的旋律,似紧实松,并以原声吉他点缀其中,旋律和曲式都带有明显的南部乡村蓝调风格,非常的符合此时的情境,让听者仿佛置身美国南方那一望无际的田野之中,非常舒爽和安静的感觉。它也表现了安迪临渊不惧,从容镇定的性格。
Suds On The Roof是安迪为“同事”赢得啤酒,大家在工作之余放松心情喝啤酒的场面。此段配乐是典型的好莱坞交响式配乐,表现成功的喜悦,当然不错,但我觉得如果能把Workfield的旋律动机进一步延伸作为此时此刻的配乐,可能效果会更好:还有什么会比乡村布鲁斯或是蓝草音乐更能表现劳动后的安逸和闲适呢?
喝啤酒这个情节是最打动我的一场戏,那苦中作乐获得的一点点幸福,格外令人珍惜
安迪用石锤在墙上刻字的戏是代表他心中希望所在的配乐Zihuatanejo中的一段,是的,无论什么时候,每个人的心中都应该有希望。
接着又是我喜欢的曲子May,Workfield旋律的简单变奏,展现雷德和其他安迪的朋友帮他找雕刻用石,并为安迪找来丽塔海华丝的海报场景,这里的音乐也非常合适,那种辛苦付出,苦尽甘来的喜悦溢于言表。
“得救之道,就在其中”,自诩对主虔诚的典狱长却没有兴趣打开安迪的圣经看一看,真有讽刺性。试想典狱长如果看了,安迪越狱的计划可能就要破产了
安迪向州议会索要拨款和图书的音乐是Lovely Raquel,此段以低音提琴打出小心翼翼的节奏,然后是黑管演绎的主旋律,再辅以单簧管,给人以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实际上这段音乐主要用于衬托安迪的意志坚定和淡定,因为观众在听了这段不安的音乐会增加对安迪的举动不抱太大希望的感觉,结果安迪锲而不舍,得到的甚至还超过自己的想象。此段音乐在后来安迪辅导吉米功课之时再度出现。
接下来穿插的一场戏是老布(BROOKS)假释出狱后,因为不适应外面的世界,心灰意冷,终于自杀身亡。这是本片中最让人感到绝望和沉重的片段,老布的遭遇并非个案,对于长期在监狱服刑的人来说,外面的世界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精彩,而被残酷的监狱制度“体制化”(Institutionalized)的人,只能面对凄惨的结局。
此段配乐Brooks Was Here以弦乐打底,钢琴铺陈了一段缓慢而沉重的旋律,然后另一组弦乐再加入,钢琴再转奏一小段乐句,并反复演奏,强调这种哀伤的感觉,让人不由对老布的凄惨遭遇心生同情。
是的,在狱中安逸,受尊重的老布出狱后还不如那只小乌鸦杰克,面对这没有希望的生活,他只能绝望的刻上Brooks Was Here,导演正是要强调这种既荒谬又真实的感觉,记得最早看这个电影,当时的感觉是原来“XX到此一游”的把戏不是我朝的专利,在我有幸去美国之后,更加深了这种感觉。
沉重的戏结束,紧接着就给人希望,安迪给狱友违例播放唱片,播放的音乐是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的一段"Duetto-Sul 'Aria",有人认为这一段比较虚假:监狱里的囚犯多是大老粗,怎么会喜欢这种高雅的音乐。我的看法是:这里有些许夸张的成分,有些理想化了。也许在正常情况下,“大老粗”们对莫扎特可能不会太感兴趣,就听听“最炫民族风”神马滴,但要注意片中那特殊的环境:残酷黑暗的监狱中,天天用来播神爱世人的福音或是类似洗脑新闻之类玩意儿的高音喇叭,突然放出了一段音乐,那是怎样一种令人兴奋而新奇的感觉!又会给麻木单调的监狱生活增添一种怎样的情趣!那话怎么说的:当兵三年,看到老母猪都赛貂蝉,更何况在监狱里听到莫扎特呢!不管你是否喜欢歌剧,甚至是否喜欢听音乐,看到这一段你一定会有所触动——正像片中的那些囚犯一样。这段歌剧象征着安迪以及所有人对于自由和美好事物的追求,“有一种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的羽毛实在是太华丽了”,其实这不仅仅指主人公安迪,还指人们对于美丽人生的希望。
所以我想,那位认为此段虚假的童鞋可能低估了音乐的真正魅力,也没有体验过乏味单调的集体生活才会出此言吧。
在这里,放的音乐是什么甚至都不重要了,正如雷德所说:从未搞懂她们在唱什么,也不想搞懂,只知道难以言传的美,美得让人心碎,歌声直上云端,超越失意囚徒的梦想,宛如小鸟飞进牢房,使石墙消失无踪,就在这一刻,肖申克的囚徒仿佛重获自由……
安迪的脸上又浮现神秘的微笑,带有些许恶作剧般之后的快感,再加上这美妙的音乐……那种感觉,当年曾经做过大学校园电台DJ,在广播里播放过在当时还有少许犯禁的摇滚乐、爵士乐的笔者也有过
安迪接下来的一段台词更还的说明了这一切,音乐的意义就在于(在这严酷的环境下,借助音乐),人的内心,总有些他们管不到的东西,是完全属于自己的,这就是希望,希望并不是无用的,否则就是老布的下场。
安迪坚持给州政府一周两信的结果是监狱图书馆规模扩大,狱友海伍德也听上了他所喜欢的Hank Williams,电影里出现的是他的代表作Lovesick Blues,这是一首模仿黑人蓝调风格的白人乡村歌曲,Hank Williams那招牌式的“转音”技巧,也是他最迷人的地方。
一代巨星Hank Williams影响了包括猫王、the Everley Brothers等人的演唱风格,横跨乡村、流行、摇滚、民谣等流域得心应手,可惜如James Dean般英年早逝。
一度让安迪心生平反出狱希望的吉米入狱时的背景歌曲是Johnny Otis演唱的Willie And The Hand Jive ,不知何故原声碟并未收录,这首节奏较重的老摇滚歌曲,吉他之神Eric Clapton 也曾翻唱过。
Elmo Blatch是安迪试图平反未果后,典狱长威胁安迪的音乐,此段音乐是整部影片配乐中最为阴暗的一部分。
安迪决心越狱之后,向雷德告别,提起了他的梦想之地位于墨西哥的Zihuatanejo,此时同名音乐适时响起,此曲有个较为阴暗的开头,旋律在不够明朗的动机之中展开,先是钢琴,接着是弦乐,反复表现这个动机,最后单簧管的加入让人产生不安的情绪,让我们为安迪的命运担心,但结尾的钢琴和弦乐演绎又暗含一丝希望。
And That Right Soon是肖申克监狱发现安迪越狱成功,并且表现安迪越狱方法的场面配乐,由于谜底逐渐揭开,音乐在此时也一反常态,表现的快速而有力,让人耳目一新。
表现安迪越狱成功时的音乐是主题曲Shawshank Redemption的后半段,开始低沉的弦乐和黑管共同表现一种紧张不安的情绪,让观众感到不安,安迪在充满淤泥的下水管道中穿行,定音鼓和铜管乐有节奏的加入,最后安迪成功越狱,月黑高飞,在雨中欢庆的场景,铜管乐加大力量,变得明亮而有力,而一阵阴沉的弦乐突然也变得明朗起来,和剧情一起同时达到高潮。
这个画面也许是影片中最振奋人心的场景,长期的压抑之下,所有的不快和屈辱都得到宣泄,不过这不是我最喜欢的情节
作恶多端的狱警队长海利和典狱长诺顿被安迪告发,面临审判,此时的音乐是His Judgement Cometh,正应了典狱长墙上挂的那句来自圣经的话:主的审判迅速降临。
这段音乐以大鼓和低音贝斯敲出令人心悸的节奏,然后是小号和圆号奏出带有几分异域色彩的旋律,衬托诺顿典狱长此时绝望又懊悔的心情。
雷德三次申请,最终获得假释的情节是我觉得影片中最有意思的剧情设计,前两次满怀希望,已经“洗心革面”的雷德申请假释被驳回,而当雷德第三次申请假释,已经不抱希望,尽情嘲弄这假释制度,申请却通过了,真够讽刺。
出狱后的雷德几乎重蹈老布的覆辙,不能适应外面不需要报告就可以撒尿的生活,当我们看见雷德在老布自尽前的地方刻上So Was Red的字样时,可能会心里一沉,但是我们知道雷德不会自杀,因为他和老布不一样了,他有希望。因此So Was Red这段配乐,虽然仍然是以显得有些阴暗的弦乐开始,但是明亮的长笛很快奏出一段令人感到振奋和安慰的音乐,然后弦乐重复了这段旋律,并且变得更加明朗,在没有回忆的太平洋畔,安迪和雷德重逢,钢琴重复演奏一段旋律,然后结束。
Compass And Guns则主要出现在雷德按照安迪指示寻找他留给雷德礼物的Buxton场景,这首曲子里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出现了雷德喜欢的布鲁斯口琴,幽远清扬,让人感同身受,体会到自由和友情的温暖。
雷德在树下读安迪信的场面也是打动我的场景之一
End Tiltle出现在以雷德和安迪在Zihuatanejo重逢的画面以及出片尾字幕,整曲欢快明朗,一扫过往的阴霾。
也许《肖申克的救赎》确实不是最棒的越狱片,但我以为其中那些固守与坚持在今天仍然具有相当的励志作用,而对于不再年轻的我们,保持一份可贵的个性,仍然是必要的,正如窦唯多年前唱到:阴晴圆缺在窗外,心中一片艳阳天,这才是这部影片最可贵的。
Ⅹ 求肖申克的救赎里的所有插曲并注明是哪一段场景里的配乐
01. May - The Ink Spots
02. Shawshank Prison [Stoic Theme] - The Ink
Spots
03. New Fish - The Ink Spots
04. Rock Hammer - The Ink Spots
05.
Inch of His Life - The Ink Spots
06. If I Didn t Care - The Ink Spots
07.
Brooks Was Here - Thomas Newman
08. His Judgement Cometh - Hank
Williams
09. Suds on the Roof - Hank Williams
10. Workfield - Hank
Williams
11. Shawshank Redemption - Hank Williams
12. Lovesick Blues -
Hank Williams
13. Elmo Blatch - Deutsche Opera Berlin
14. Sisters -
Deutsche Opera Berlin
15. Zihuatanejo - Deutsche Opera Berlin
16. Marriage
of Figaro: Duetto-Sul Aria - Deutsche Opera Berlin
17. Lovely Raquel
18.
And That Right Soon
19. Compass and Guns
20. So Was Red
21. End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