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平台 > 卖报歌是那部电影的插曲

卖报歌是那部电影的插曲

发布时间:2022-06-20 17:23:42

1. 聂耳偶然遇见个卖报小女孩,回去就写了《卖报歌》,她后来怎样了

在一些抗战电视剧中,经常能看到报童在街上喊着“卖报了!卖报了!”也大喊今天的主要新闻有哪些。其实,报童在上个世纪是真实存在的。《卖报歌》是人们都会唱的一首儿童歌,它曲调乐曲简单,朗朗上口,深刻描述了旧社会报童的悲惨生活,以及对光明的渴望。而这首歌是聂耳、安娥看到一个卖报的小女孩后创作的,那么后来这位小女孩怎么样了?

1934年,小毛头扮演了《扬子江暴风雨》歌剧中的小报童,并演唱了《卖报歌》,深受观众喜爱。就这样,《卖报歌》逐渐传唱开来。后来,有一位姓张的人士资助她上学,学习知识。她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努力学习,多次参演电影,红极一时。

如今,杨碧君老人已经90多岁了,仍然精神矍铄。

2. 请问卖报歌是谁普的曲谁做的词是什么来历

《卖报歌》是音乐家聂耳三十年代创作脍炙人口的儿童歌曲。2/4拍,四乐句组成的一段体,五声F宫调式。 《卖报歌》曲调明快、流畅,并以朴实生动的语言,辛辣诙谐的笔调,深刻地描述了旧社会报童的苦难生活及对光明的渴望。
目录

基本信息
创作背景
歌曲传唱
卖报歌歌词
《卖报歌》的来历
卖报歌作者聂耳简介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作词:安娥 作曲:聂耳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1933年聂耳在上海联华影片公司工作时,结识了一位名叫“小毛头”的卖报女孩,了解到报童的艰难生活,就以她作模特儿,于年底写成《卖报歌》。编辑本段歌曲传唱
1934年年歌剧《扬子江暴风雨》公演时,特请小毛头本人扮演剧中报童,在舞台上

首次公开演唱作为场曲的《卖报歌》,从此传唱开来,深受儿童喜爱。这首歌短小精悍的儿童歌曲以跳跃的节奏,活泼的音调,生动的刻画出一个天真活泼的报童形象。音乐的情绪的乐观向上的,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编辑本段卖报歌歌词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不等天明去等派报,一面走,一面叫,今天的新闻真正好,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大风大雨里满街跑,走不好,滑一跤,满身的泥水惹人笑,饥饿寒冷只有我知道。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耐饥耐寒地满街跑,吃不饱,睡不好,痛苦的生活向谁告,总有一天光明会来到。
卖报歌简谱/歌谱
[1]编辑本段《卖报歌》的来历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有一首《卖报歌》在上海滩流传.至今已有七十多年了:“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卖报童”的原型当时是一个十岁的卖报小姑娘,姓杨,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学名,人们都叫他“小毛头” 。有一天“小毛头”饿得头昏眼花,摇摇晃晃的时候,—辆电车靠站,一批人从电车上涌下来,“小毛头”被撞倒在地,头上起了血泡,手上的报纸散乱一地,“小毛头”坐在地上大哭起来。这时一个陌生的叔叔帮她拾起丁报纸,还扶她起来,把弄脏的报纸都买走了—这人就是聂耳。 聂耳在创作上最注重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大家都会唱的《卖报歌》就足以证明了这一点。那是在1933年的秋天的一个傍晚,他约朋友周伯勋出去走走,他边走边对朋友说:这条路上有一位卖报的小姑娘(“小毛头”),卖报时喊的名字很动听,想让周伯勋也听一听。当他们走到吕班路 (现在的上海重庆南路)口时,果然看到了一小姑娘走来走去,匆忙地卖着晚报,她声音清脆、响亮、有顺序地叫卖着报名和价钱。聂耳走过去买了几份报,同时跟她聊了起来,知道她父亲有病,家庭生活困难。在回家的路上聂耳沉重地说:“很想把卖报儿童的悲惨生活写出来,要请田汉或者安娥写词”。过了几天,安娥把词写好了,聂耳找到了那位小姑娘,把歌词念给她听,然后问她有没有不合适的地方,小姑娘想了一下说:“都挺好,但如果能把铜板儿能买几份报的话也写在里边,我就可以边唱边卖了。”聂耳回去立即和安娥商量,在歌词中添上了“七个铜板能买两份报”的句子。后来那位小姑娘真的一边唱一边卖,她的歌声使她的生意也好了起来。 后来聂耳推荐那位小姑娘扮演电影《人生》中童年时的阮玲玉,“小毛头”由此进入了电影界,拍了多部电影和话剧。“小毛头”进入演艺圈后,有位白称姓张的影迷找她说喜欢她演的角色,愿为她提供学费到学校去读书,还给她取厂个学名叫“杨碧君”。从此“小毛头”有了自己的名字。并厂1932年进入培华小学,1934年跳级进入南洋中学。直到1982年杨碧君才知道这位姓张的恩人叫张光锐,是中共地下党员。1948年,经影星兼歌星白光介绍,杨碧君与音乐家兼画家严折西结为夫妻。严折西是我国早期电影界元老辈之一严工上的三公子,其前妻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歌舞“四大天王”(王人美、黎莉莉、胡笳和薛玲仙)之一的薛玲仙,薛因病在1944年故世。严折西、杨碧君夫妇有三女一子。聂耳使“小毛头”走上从影的道路,是“小毛头”的恩人。现在聂耳早已去世了,但那位小姑娘还活着,已成为白发斑斑的老人了。 人总是要死的,但聂耳的《卖报歌》将长存于世。[2]《卖报歌》中的原型 杨碧君编辑本段卖报歌作者聂耳简介
聂耳(1912~1935)中国音乐家。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原籍云南玉溪。 1912年2月15日生于昆明,1935年7月17日在日本藤泽市鹄沼海滨溺水而卒。聂耳从小喜爱音乐(改名为“聂耳”的原因是因为他的耳朵特别灵),1918年就读于昆明师范附属小学。利用课余时间,聂耳自学了笛子、二胡、三弦和月琴等乐器,并开始担任学校“儿童乐队”的指挥。1922年,聂耳进入私立求实小学高级部, 1925年考取云南省立第一联合中学插班生。时值第一次国内革命风暴在中国南方兴起,他开始受到进步书刊和《国际歌》等革命歌曲的影响。1927年入云南第一师范学习,在校期间参与了学生组织“读书会”的活动,并与友人组织“九九音乐社”,经常参加校内外的演出活动。并开始学习小提琴。1931年入黎锦晖主持的明月歌舞剧社任小提琴手,1932年7月发表《中国歌舞短论》,并因批评黎氏被迫离团。1932年11月进入联华影业公司工作,参加“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并组织“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组(苏联之友社)。这时期他还自修了和声学、作曲法等作曲理论。,1933年开始为左翼电影、戏剧作曲。1933年,聂耳由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4月聂耳加入百代唱片公司(中国唱片厂前身)主持音乐部工作,同时建立百代国乐队(又名“森森国乐队”)。这也是聂耳最多产的一年。 1935年初,聂耳创作了著名的《义勇军进行曲》. 1935年1月聂耳任联华二厂音乐部主任。1935年7月17日,年仅23岁的聂耳在日本藤泽市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 他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创作了37首歌曲,大多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准确地塑造了工人、歌女、报童等劳动群众的音乐形象。在抗日救亡运动中,聂耳的这些歌曲,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他的代表作有《义勇军进行曲》、《大路歌》、《码头工人》、《新女性》、《毕业歌》、《飞花歌》、《铁蹄下的歌女》、《卖报歌》、《梅娘曲》等。他的音乐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严肃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艺术创造性。他的音乐创作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发展明确了方向,树立了榜样。

3. 经典老歌50.60年代

  1. 《卖报歌》

  2. 《五月的鲜花》

  3. 《准备好了么》

  4. 《歌唱英雄王二小》

  5. 《南泥湾》

  6. 《大生产》

  7. 《二月里来》

  8. 《保卫黄河》

  9.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10. 《学习雷锋好榜样》

  11.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12. 《英雄赞歌》(电影《英雄儿女》插曲)

  13. 《我的祖国》(电影《上甘岭》插曲)

  14. 《洪湖水,浪打浪》(电影《洪湖赤卫队》插曲)

  15. 《谁不说俺家乡好》(电影《红日》插曲)

  16.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插曲)

要下载这些歌曲,请登陆网易云、千千静听、酷狗音乐等网站进行下载。如通过网易云音乐网站下载歌曲,可登录网页链接下载。

4. 身边的那片田野啊,手边的稻花香。。。是什么歌曲就是在红高粱超长30分钟片花快结束时出现的,女声

名字叫:九儿(红高粱) 韩红,胡莎莎,徐金慧,都有唱过

5. 聂耳创作了哪些有名的的歌曲和乐曲

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中国音乐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他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影响中国音乐几十年。他的音乐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严肃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艺术创造性,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发展指出了方向,树立了中国音乐创作的榜样。其主要著作如下:
1932年 :《进行曲》(口琴曲)、《圆舞曲》、《天伦之爱》(歌舞曲)
1933年 :《开矿歌》、《饥寒交迫之歌》、《卖报歌》
1934年:《走出摄影场》、《一个女明星》、《雪飞花》、《翠湖春晓》、《一个女明星》、《雪花飞》、《翠湖春晓》、《佥蛇狂舞》、《昭君和番》、《卖报之声》、《小野猫》、《打砖歌》,((码头工人),《苦力歌》、《毕业歌》、《大路歌》、《开路先锋》、《飞花歌》。
1935年:为《义勇军进行曲》作曲,随后为躲避国民党政府追捕,去日本学习。其他代表作还有《告别南洋》、《春回来了》、《慰劳歌》,《梅娘曲》,《逃亡曲》,《塞外村女》,《打长江》、《采菱歌》、《铁蹄下的歌女》、《义勇军进行曲》,《无题(雷)》,《小工人》,《伤兵歌》、《白雪歌》、《采茶歌》、《茶山情歌》。
聂耳是第一个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革命者;第一个为中华民族和中国的劳苦大众写歌并在歌曲中创造了中国无产阶级形象的作曲家;第一个用电影音乐唤起民众用筑起血肉长城的电影音乐家和用群众歌曲的形式传达革命理想的作曲家;第一个用艺术歌曲的形式塑造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第一个用儿童歌曲的形式呼唤新中国的作曲家。

6. 卖报歌是哪个电影主题曲

这个歌曲不是哪一部电影里的主题曲,就是聂耳同情、爱护一个卖报的女孩专门写的歌曲。

7. 卖报歌的诞生

《卖报歌》诞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音乐家聂耳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儿童歌曲。乐曲曲调简单,朗朗上口,曲调明快、流畅,以朴实生动的语言,辛辣诙谐的笔调,深刻地描述了旧社会报童的苦难生活及对光明的渴望。

歌词:

啦啦啦,啦啦啦

我是卖报的小行家,不等天明去等派报

一面走,一面叫

今天的新闻真正好,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

啦啦啦,啦啦啦

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大风大雨里满街跑

走不好,滑一跤

满身的泥水惹人笑,饥饿寒冷只有我知道。

(7)卖报歌是那部电影的插曲扩展阅读

《卖报歌》创作背景:1933年聂耳在上海联华影片公司工作时,结识了一位名叫“小毛头”的卖报女孩,”“卖报童”的原型便是她。这名小女孩姓杨,十岁,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学名,人们都叫他“小毛头” 。

有一天“小毛头”饿得头昏眼花,摇摇晃晃的时候,一辆电车靠站,一批人从电车上涌下来,“小毛头”被撞倒在地,头上起了血泡,手上的报纸散乱一地,“小毛头”坐在地上大哭起来。这时一个陌生的叔叔帮她拾起了报纸,还扶她起来,把弄脏的报纸都买走了——这人就是聂耳。

8. 珍藏:《武林外传》前四十集插曲集锦,有哪一首歌曲给你感动

2006年的《武林外传》,静悄悄开播,然后口碑一路飙升,最终成为我国情景喜剧两大巅峰之一。

第四十集,庆中秋好梦一日游,历磨难客栈重聚首

白展堂佟湘玉,《再也不能这样活》,《辘轳女人和井》插曲,原唱刘欢。要不说《武林外传》是八零后的狂欢嘛,这么多老歌老电视剧都是八零后当年看过的。

画外音,《但愿人长久》,原唱邓丽君,词作者苏轼。这一集是全剧上半段的最后一集,也是该集的核心主题,在同福客栈众人的干杯声中,在歌声中,整集甚至整部剧达到了高潮。

篇幅有限,后四十集集锦未完待续

阅读全文

与卖报歌是那部电影的插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美国电影中了2亿 浏览:113
医生2015韩国电影 浏览:158
电影城市之光怎么样 浏览:249
上映的电影2016 浏览:85
电影院健身 浏览:475
最新欧美电影票房排行榜2021 浏览:691
哪个电影结局是放的英文歌 浏览:26
兔子小男孩动画电影 浏览:108
2015最新微电影排行榜 浏览:604
日本的古装电影 浏览:779
美国电影一个女的最后做律师 浏览:282
秋霞电影网无码视频在线 浏览:521
猫眼要怎么上传电影 浏览:245
韩国李恩美电影 浏览:678
泰国电影天使的夜晚在线观看 浏览:622
2018女同电影 浏览:841
电影院拼音怎么拼读 浏览:711
2016寒假电影推荐 浏览:323
2021好看的电影电视剧 浏览:63
日本电影中国导演 浏览: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