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预防医学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
预防医学在护理中的应用:
人体疾病的自然发展史,可以分为病理形成前期和病理形成期两个阶段。病理形成前期:疾病刺激物作用与机体,机体产生防御反应,互相抗争。病理形成期:措施得当,疾病得以控制;不及时采取措施,疾病恶化,最终衰竭死亡。
预防措施可以从疾病发展的任何阶段介入,根据个阶段的特点与内容,划分为三级预防策略:
1、一级预防:处于病理前期,以病因预防为主,针对致病因素,采取预防措施。
2、二级预防:已进入病理形成期,但处于疾病阶段“三早预防”。
3、三级预防:疾病已发展到严重和晚期阶段“对症治疗”。
预防医学在护理教育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护理人员从心理的角度去帮助病人;从营养调整方面去影响病人及家属;还能从体重控制的角度去提醒健康保持的必要性;从“预防为主”的观念去帮助病人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命质量。
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病的预防及护理,更有力的说明护理工作中预防的重要性。
一: 高血压的预防及护理:
1.调整心态:
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心情郁闷时,要转移一下注意力,通过轻松愉快的方式来松弛自己的情绪。最忌情绪激动、暴怒,防止发生脑溢血。
2.控制饮食:
应节制日常饮食,少吃脂肪、甜食、盐。多食蔬菜水果。饮食以清淡为主,最好以清蒸、水煮等烹调方式来代替油煎及炒炸等。忌暴饮暴食。食盐摄入量每日不超过6克,(盐能使水分潴留,血容量增加,加重心脏负担)。切忌大便干燥(高血压病人用力解大便,容易发生脑出血、心绞痛)。
3.戒烟:
烟碱(尼古丁)可收缩微细血管,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喝酒尤其喝烈性酒对身体有害无益。
4.劳逸结合:
如从事高度紧张的工作,要掌握好对情绪的调节,注意劳逸结合,争取多休息,不适宜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负重、长跑、搬运重物应予禁止。但轻体力劳动是可以的,长期卧床并无好处。要保持良好的睡眠状态,睡前用温水浸泡脚,避免看紧张恐怖的电影、电视。
5.坚持运动和锻炼: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减肥、维持正常体重,可改善血液循环,减少外周阻力而使血压降低。对于中老年人而言,散步是一种既简便易行,又非常有效的运动方式。
6.坚持定期体检:
普通人尤其老年人,每年应坚持体检1次,注意查体重、腰围、血压、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以及心电图等。平时还应了解自己的血压,经常测量血压,尽量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
二、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预防压疮主要在于消除其发生的原因与诱因,因此护理人员要做到七勤,即勤观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勤交班。还应养成在床边交接病人皮肤情况的习惯。
1.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1)鼓励和协助卧床病人经常更换卧位,一般每2h翻身一次,必要时可将间隔时间缩短。翻身时应抬起病人,注意避免拖、拉、推等动作。
(2)病人身体空隙处垫软枕、海绵垫,可使用气垫压、水压等,从而降低骨突出处所受的压力。不宜使用可引起溃疡的圈状垫,如橡胶气圈和棉圈。
(3)对使用石膏、夹板、牵引固定的病人,要检查衬垫是否平整、位置是否适当。还应随时观察局部和肢端皮肤颜色改变。
2.避免局部理化因素的刺激
(1)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2)大小便失禁、出汗
(3)床铺要经常整理,及时更换被服。
避免潮湿、摩擦、尿便等刺激及分泌物多的病人应及时擦洗;不可让病人直接卧于橡胶单(或塑料布)上,严禁使用破损的便盆。
3.增进局部血液循环
2. 压疮的分期分哪几期每期的特点是什么.要如何护理
压疮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并发症,如果人长期睡在床上不调整姿势,就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也是医护工作中的一大难题。一般来说,压疮是指身体局部组织持续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是局部组织失去正常机能而致变性、溃烂和坏死。
最后是溃疡期,这一时期应该解除压迫,清洁创面,祛腐生新,促其愈合。同时,必须根据伤口情况,按外科换药法给予相应处理。常用生理盐水、3%过氧化氢等溶液冲洗创面,去除坏死组织,再外敷抗生素(根据创面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并用无菌敷料包扎。
当然,除了上面说的应对三期的护理方法,还可以辅以物理疗法,比如红外线灯照射、鸡蛋内膜覆盖、白糖覆盖、局部氧疗等,这些物理疗法对于压疮的治疗也是很有效果的。
3. 压疮相关护理诊断
1.意识障碍 与脑出血、脑水肿有关。
2.生活自理能力缺陷 与意识障碍、偏瘫有关。
3.潜在并发症:脑疝、上消化道出血、压疮
4. 压疮的护理措施
患者出现压疮的情况,会因为失去皮肤的保护屏障很容易出现感染的情况,所以压疮的护理首先要注意局部的清洁卫生,可以经常用碘伏进行局部的消毒,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外涂-素创芙清褥疮生肌膏-,促进恢复。其次,对于压疮的护理,最重要的是要注意经常翻身。患者长时间一个姿势不动,就会导致局部组织受压而出现症状加重的情况,所以要经常翻身或者做局部的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压疮的护理措施
1、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床位平整、清洁、干燥,保持病员皮肤清洁,做到勤擦洗、勤更换,勤翻身、勤按摩,勤检查,保持病房温度、湿度适宜。避免尿液、潮湿刺激,指导患者正确使用便盆,避免生拉硬拽。
2、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对长期卧床患者,用气垫床,并制作1m×1m糜子垫,糜子性味甘,平,微寒,无毒。不用加工,洗干净晾干装入棉布中即可,放于气垫床之上,置于患者的受压部位,可有效预防压疮发生。
3、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有效指导患者及陪护人员增强主观能动性,加强健康宣教,做到与患者主动配合,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以增强其抵抗力和组织的修复能力。
4、高危人群护理:对女性消瘦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等高危人群,好发部位重点检查,重点指导,严格交接班制度。
5、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对压疮及时除去病因,增加翻身次数,防止局部继续受压、防受潮,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后,用-素创芙清褥疮生肌膏-敷创面再加纱布覆盖包扎,每天1~2次。
压疮的预防控制
1、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1)常换体位:每2小时翻身一次,必要时每1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等动作。
(2)保护骨隆突处和支持身体空隙处:垫软枕/海绵垫/气垫等,必要时可用支被架抬高被毯。
(3)使用石膏、夹板、绷带:衬垫平整、松紧适度,仔细观察。
2、避免局部理化因素的刺激
(1)皮肤干燥,不直接卧于橡胶单上。
(2)床单、被褥清洁、平整、干燥、无碎屑。
(3)便器无破损,使用正确。
3、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1)全背按摩:50%乙醇
1)由骶尾部开始,沿脊柱旁向上按摩,至肩部后环形向下至尾骨止;
2)由骶尾部开始沿脊柱按摩至第7颈椎处。
(2)局部按摩:蘸少许50%乙醇,以手掌大小鱼际肌紧贴病人皮肤,作压力均匀的环形按摩,压力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每次3~5分钟。
4、改善营养状况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膳食。适当补充矿物质,如口服硫酸锌,促进慢性溃疡的愈合。
5. 发生压疮最主要的原因
压疮是局部和全身因素综合作用下,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局限性组织破损和坏死。病因一般可以分为外在因素和自身因素两种。
外在因素
1.力学因素
引起压疮最主要原因是局部组织受持续性压力,特别是身体骨头粗隆凸出处,皮下脂肪较少,摩擦力较大,是最容易也是最早发生压疮的地方。如长期卧床或坐轮椅,石膏内不平整或有渣屑等,皮肤受到长时间的压迫,均会引起压疮产生。
2.环境因素
皮肤经常受到潮湿等物理性刺激,使皮肤的抵抗力降低,在受到持续性压力时容易发生压疮。常见于大小便失禁,长期受尿便等刺激的人。
内在因素
营养状况、年龄、机体活动运动功能、机体感觉功能、自身疾病等因素也与压疮的发生密切相关。在临床上,如果患者产生了脑血管病变,比如脑梗塞、脑出血或者脑部受到了外伤,导致患者出现四肢的活动障碍,需要长期卧床,可以导致压疮的发生。患者如果发生了脊髓的病变,导致神经系统受到了损害,也可以导致四肢瘫痪,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从而导致压疮的发生。
发生了压疮以后,需要进行局部消毒,以及应用去腐生肌的药物等方法来进行治疗。
6. 简述易发生压疮高危人群
1.力学因素物理力的联合作用:造成压疮的三个主要物理力是压力、摩擦力和剪力。压力:卧床病人长时间不改变体位,局部组织持续受压在2h以上,就可引起组织不可逆损害;摩擦力:可见于夹板内衬垫放置不当、石膏内不平整或有渣屑等;病人长期卧床或坐轮椅时,皮肤可受到表面的逆行阻力摩擦;;剪力:与体位密切相关。是由两层相邻组织表面间的滑行而产生进行性的相对移位所引起的,它是由摩擦力和压力相加而成的。2.理化因素刺激:长期受压的皮肤经常受到汗液、尿液、各种渗出液、引流液等刺激,角质层受到破坏,皮肤组织损伤,易破溃和感染。3.全身营养不良或水肿:常见于年老体弱、水肿、长期发热、昏迷、瘫痪及恶病质的病人。营养不良是发生压疮的内在因素。4.受限制的病人使用石膏绷带、夹板及牵引时,松紧不适,衬垫不当。
7. 压疮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力学因素:造成压疮主要是压力、摩擦力、剪切力,通常是2~3种力联合作用所致。①压力:持续性垂直压力是引起压疮的最主要原因。压力超过4~4.6kPa持续2~4小时,即可引起压疮。②摩擦力:易损害皮肤角质层。③剪切力:与体位有密切关系。 (2)局部因素:局部经常受潮湿或排泄物刺激。\t(3)全身营养不良或水肿:如长期发热及恶病质等患者,易导致压疮的发生。\t(4)其他因素:石膏绷带和夹板使用不当。
压疮就是褥疮,见于长期久卧的患者,由于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到按压,再加上自己不能活动、全身血液循环缓慢而形成压疮。本病预防的要点是给患者勤翻身,2小时翻身一次,每天做1-2次全身按摩,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加快血流速度。至少7天用温水给患者擦一次身体、换一次衣服,患者用的床单、穿的衣服都选择纯棉的,有条件者可以用气垫床,减少对皮肤的按压、摩擦。如果患者大小便失禁,在床上排尿后及时给患者清洗干净,保持皮肤清洁、干爽,因局部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容易出现皮肤问题,从而加重压疮的形成几率,让患者合理膳食、荤素搭配,注意以上这些可以有效的预防压疮。
8. 一个患了压疮瘫痪了的人,要怎么对他和他的家人进行健康教育
教育方法
1.2.1 语言教育方法 通过语言的交流与沟通、讲解及宣传护理健康教育知识,增加受教育者对健康知识的理性认识。
1.2.2 文字教育方法 通过一定的文字传播媒介和受教育者的阅读能力来达到护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的一种方法。如给患者发放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小处方等。
1.2.3 实践教育方法 通过指导受教育者的实践操作,达到掌握一定的健康护理技能,并应用于自我或家庭护理的一种教育方法。如指导患者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等。
2 健康教育内容
2.1 心理指导 颈椎骨折患者伴有脊髓损伤者除损伤部位疼痛,立即出现四肢瘫痪,严重时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使患者产生剧烈的心理波动,容易对生活失去信心和勇气。脊髓损伤会造成一系列生理和功能紊乱,如体温异常、胃肠功能紊乱等,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所以,从入院开始直到出院都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经常运用鼓励性语言来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情绪保持稳定,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及护理。
2.2 强调制动 告诉患者及家属,制动是脊柱骨折恢复的基本要求之一,否则,会引起新的损伤,导致或加重瘫痪[2]。正确的体位对脊柱骨折的治疗也非常重要。颈椎骨折者,颈部两侧各放置沙袋一个,翻身时,上下身应在同一轴线上同时旋转,避免扭曲,引起再损伤。
2.3 颅骨牵引指导 介绍颅骨牵引的目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性。牵引后床头应当抬高25~30 cm。屈曲型骨折保持颈部过伸位,伸展型骨折保持颈部中立位。头部及枕部垫以麂子垫。牵引重要不可随意增减。如牵引过程中出现伸舌偏斜、口齿不清等,应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防止神经过牵症状。
2.4 功能锻炼指导 为防止失用性肌萎缩和关节僵直,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应加强功能锻炼。要向患者讲明锻炼的目的,使其自觉地配合。应强调功能锻炼的主动性、适应性、计划性、科学性和时间性,指导并示范功能锻炼的方法。如果上肢功能部分存在,可进行护胸运动、握拳运动等主动活动,下肢被动活动每日2次,每次不少于30下,主要为肌肉按摩与各类关节的屈伸活动。
2.5 皮肤护理的重要性 告诉患者及其家属,由于患者截瘫平面以下皮肤感觉已丧失,神经营养功能差,容易发生压疮;强调定时翻身和皮肤按摩的重要性;若患者上肢未瘫痪,应激励并指导他们自己定时按摩受压部位皮肤,练习床上坐起,搬动下肢翻身,用双手撑起躯干、抬起臀部,以减少局部受压。
2.6 饮食指导 截瘫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导致肠蠕动减慢,易发生便秘。告诉患者应多吃水果、蔬菜等易消化食物,水果多食香蕉、梨、西瓜等,蔬菜多食芹菜、韭菜、菠菜等。指导每日行腹部环行按摩30~60次,以促进肠蠕动;亦可每日晨起饮250 ml淡盐水、蜂蜜水或白开水,促进每日晨起排便。
2.7 加强膀胱功能训练 截瘫患者常有尿潴留现象,应告诉患者及家属这是由于脊髓损伤后,患者的排尿功能推动大脑及低级中枢控制,从而引起排尿功能紊乱或丧失。当膀胱内尿液积累,压力升高时,尿液会自行溢出,但患者不能控制排尿,使膀胱内残留尿液增多,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因此,对患者进行排尿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导尿期间,间断放尿,日间每2~4 h放尿,夜间4~6 h,若有尿意则感到有尿意时放尿,放尿后按压腹部,以排出残余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