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贾樟柯主演的必看电影有哪些
有如下几部:
1、《小武》是由贾樟柯执导,王宏伟、郝鸿建、左雯璐主演的剧情片,于1998年上映,豆瓣评分8.3。该片讲述了惯偷小武在生活中的无奈以及亲情、友情和爱情。
2、《站台》是贾樟柯执导,赵涛、王宏伟主演的剧情片,于2000年上映,豆瓣评分8.2。该片探讨的是四位主演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轨迹,描写之细腻,恐怕在中国再也找不出第二部片子了!
3、《天注定》是贾樟柯执导,赵涛、张嘉译、王宝强、姜武主演的剧情片,于2013年上映,豆瓣评分8.0;电影赤裸裸地呈现了现今中国的诸多问题:官商勾结,贫富差距,血汗工厂,夜总会...精彩的暗喻和隐喻更是数不胜数!
2. 贾樟柯三部曲哪三部
1.《小武》
《小武》是贾樟柯编剧并执导的独立制片剧情电影,该片讲述了生活在中部某小县城的梁小武在接连失去友情、爱情和亲情后最终失去自由,成为囚徒的过程。
2.《站台》
《站台》是由贾樟柯编导的剧情片,该片讲述了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初,汾阳县文工团的一群年轻人在社会变革浪潮中由“寻找”到“回归”的成长故事。2000年,该片获得第57节威尼斯电影节亚洲电影促进联盟奖。
3.《任逍遥》
《任逍遥》是由贾樟柯执导并编剧,该片是贾樟柯《故乡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讲述了两个少年为摆脱无尽的无聊也为了给自己定位而出去抢劫银行的故事。
人物简介
贾樟柯(Jia Zhangke),1970年5月24日出生于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华语影视导演、编剧、制片人、演员、作家,上海大学温哥华电影学院院长,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
3. 贾樟柯拍过哪些电影
男,生于1970年5月27日,中国,山西汾阳
星座: 双子座
1997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从1995年起开始电影编导工作,现居北京。法国《电影手册》评论他的首部长片《小武》摆脱了中国电影的常规,是标志着中国电影复兴与活力的影片。贾樟柯还参与了大量的国际文化活动,成为当今亚洲最为活跃的电影导演之一。考大学的时候,他数学太差,父母把他送到太原去上山西大学的一个美术班,好准备考美术院校。贾樟柯常去学校附近的一个“公路局电影院”看电影,有一天,他看到《黄土地》,就立下了当导演的愿望。1991到1993年,他考了三年,考上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他组织了“青年电影实验小组”,还大张旗鼓地印了T恤衫。发动一切可能发动的力量,开始拍摄《小山回家》,这个片子得了香港映像节的大奖。这部55分钟的作品,粗糙、模糊、控制力不足,但有一种敏感直接的气质,意味着真实。它不是一个成功的或成熟的作品,但它为贾樟柯提供了一个机会,开始他的《小武》。片子沉痛,温柔。他的思考方式与感情方式,第一次有了完整与深入的表达。
《小武》得了8个奖,进入柏林电影节“青年论坛”,贾樟柯成名。法国《电影手册》评论《小武》摆脱了中国电影的常规,是标志着中国电影复兴与活力的影片。德国电影评论家乌利希·格雷格尔称他为“亚洲电影闪电般耀眼的希望之光。”所以,2000年《站台》的拍摄不太可能没有压力。《小武》是一个切片,而《站台》是一个历程。越过《站台》,贾樟柯成了新一代电影领袖。但他还在“地下”,他的电影国内看过的人还是不多。贾樟柯是以他的决心与耐心,梦想与行动换来流动的影像。《站台》入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正式竞赛部分,并获最佳亚洲电影奖。这是中国七十年代出生的导演第一次入围三大电影节的正式竞赛单元并获奖。法国《世界报》为此发表题为《大师的铁拳》的评论文章,认为《站台》表现出了惊人的电影品质,亦将成为电影史上的重要一笔。《站台》再获殊荣,获得第22届法国南特三大洲国际影展最佳影片及最佳导演两项大奖。《公共场所》是一个国际合作项目,一个30分种的短片,没有剧本与对话,只有表面的展增。贾樟柯一向是强调表面的,他拒斥人为的深度。
之后贾樟柯又拍摄了《任逍遥》、《世界》两部剧情片。《世界》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国际版本,片长138分钟,简称长版。2004年,贾樟柯把《世界》带到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上全球首映的就是这个版本。有学者称其为“威尼斯版”;另一个是中国国内版本,片长108分钟,简称短版。2004年8月4日始,在国内院线放映了此版本。《世界》不但展示了现代化进程对移民劳工的物质剥削,他更展示了身处的速度世界如何夺去他们的安全感、梦想和自由。2006年,在拍摄以三峡民工为关注点的纪录片《东》时,他决定套拍故事片《三峡好人》。结果该片在当年威尼斯电影节上一举拿下金狮大奖。目前他正在拍摄中的是《24城记》,他的下一部作品是《刺青时代》。
2004年,获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奖。
2004年,贾樟柯担任都灵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
2005年,贾樟柯担任日本山形国际电影节评审
2006年,因《三峡好人》获得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
2007年,获国际经济组织“青年领袖”称号
2007年,因《三峡好人》获得首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导演奖
2007年,第57届柏林电影节,出任柏林电影节“天才训练营”校长
2007年,第60届戛纳电影节短片及电影基石单元的评委主席
主要作品:
◇小武(1998,107分钟,故事片)
第4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年论坛首奖:沃尔夫冈 斯道奖
第4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促进联盟奖
第20届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热气球奖,最佳女主角奖
第17届温哥华国际电影节:龙虎奖
第3 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潮流奖
比利时电影资料馆98年度大奖:黄金时代奖
第42届旧金山国际电影节首奖:SKYY奖
1999年意大利亚的里亚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站台(2000,193分钟/154分钟,故事片)
2000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正式参赛作品,最佳亚洲电影奖
2000年获法国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
2001年获瑞士弗里堡国际电影节唐吉可德奖,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
2001年获新加坡国际电影节青年电影奖
2001年获布宜诺斯艾利斯国际电影节最佳电影奖
2001年获第30届蒙特利尔国际新电影新媒体节最佳编剧奖
2002年法国《电影手册》年度十大佳片之一
2002年日本《电影旬报》年度十大佳片之一
◇公共场所(2001,31分钟,纪录片)
第13届法国马赛国际纪录片电影节最佳影片
◇狗的状况(2001,5分钟,纪录片)
2001年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特别展映。
◇任逍遥(2002,113分钟,故事片)
第5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正式竞赛片
第16届新加坡国际电影节国际影评特别奖
2004年洛杉矶影评人最佳外语片提名
2002年美国《电影评论》年度十大佳片之一
◇世界(2004,108分钟,故事片)
第6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正式竞赛片
第 6届西班牙巴马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伯爵奖、最佳摄影奖
第11届法国维苏尔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第 7届法国杜威尔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金荷花奖
多伦多影评人协会2005年最佳外语片奖
法国《电影手册》2005年度十大佳片之一
◇东 (2006, 70分钟, 记录片)
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地平线单元竞赛片
意大利纪录片协会最佳记录片奖
意大利艺术协会2006开放奖
2006台北国际记录片双年展最佳亚洲纪录片奖
◇三峡好人 (2006, 105分钟, 故事片)
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
2007年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影展最佳影片奖
第28届南非德班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2007年香港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导演奖
2007年挪威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
◇《无用》 (2007, 105分钟,纪录片 )
获最佳纪录片
获纪录片最高奖
摘下最佳纪录片奖
获地平线单元最佳纪录片
内容简介
闷热的广州,电扇将铁丝上挂着的衣裙吹起,缝隙间露出服装女工的脸.在缝纫机巨大的轰鸣声中,日光灯下的工人显得无比安静.那些即待出厂的衣服不知将会被谁穿起, 流水线上每一张面孔的未来都不够清晰。
冬季的巴黎,服装设计师马可带着她新创立的中国品牌“无用”参加2007年巴黎冬季时装周.她把她的服装埋在土中,让自然与时间一起完成最后的效果。她喜欢手工制做所传递的情感,厌倦流水线的生产,变成一个不喜欢时装的设计师……
4. 贾樟柯总共拍了多少部电影
主要作品《在清朝》
武侠片,彩色
,2010年
《海上传奇》
纪录片,138分钟,彩色,2010年
《二十四城记》剧情片,152分钟,彩色,2008年
《无用》纪录片,81分钟,彩色,2007年
《三峡好人》剧情片,108分钟,彩色,2006年
《东》纪录片,70分钟,彩色,2006年
《世界》剧情片,120分钟,彩色,2004年
《任逍遥》剧情片,113分钟,彩色,2002年
《站台》剧情片,154分钟,彩色,2000年
《小武》剧情片,107分钟,彩色,1997年
《小山回家》录像,58分钟,彩色,1995年
5. 大家觉得导演贾樟柯导演的作品都有哪些这些电影怎么样
贾樟柯是内地的一个人气导演。他拍摄过很多影片,大部分都获得了奖项,而且也是中国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之一。她在导演作品的同时也收获了幸福的家庭。1995年开始做电影编导。他最开始拍摄的是《小山》,回家之后陆续拍了很多影片,《小五》获得了很多奖项。他导演的电影里面的人物和故事情节都十分的真实,有血有肉,其实也就是他自己经历的影子吧,所以说他拍这些电影也是为了回忆他自己的经历。所以说他的电影拍摄出来都能够给人一种真实感。他是山西粉汾阳人,这个地方是比较落后的,所以说他回到家乡一直想着为家乡的文化旅游想做点儿贡献。
而且他的很多作品都是特别出名的。
6. 《贾想I贾樟柯电影手记1996—2008》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贾想 I》(贾樟柯)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LpDAnZPx8XXPmhcHLBaoig
书名:贾想 I
作者:贾樟柯
豆瓣评分:9.0
出版社:理想国|台海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6-1
页数:296
内容简介:
★ 刚才有年轻人问:“谁能救救我们?”我的回答可能会让年轻人不舒服:这是奴才的思维。永远不要等着谁来救我们。我们都得一步一步救自己,我靠的是一笔一笔地画画,贾樟柯靠的是一寸一寸的胶片。
——陈丹青
★陈丹青称他为“不一样的动物”。戛纳国际电影节“金马车奖”获得者,首个获得该奖的华人导演贾樟柯第一部回顾其电影创作和思路历程的著作。
★我想用电影去关心普通人,首先要尊重世俗生活。在缓慢的时光流程中,感觉每个平淡生命的喜悦或沉重。“生活就像一条宁静的长河”,让我们好好体会吧。
北岛在一篇散文中写道:人总是自以为经历的风暴是唯一的,且自喻为风暴,想把下一代也吹得东摇西晃。
最后他说,下一代怎么个活法?这是他们自己要回答的问题。
我不知道我们将会是怎么个活法,我们将拍什么样的电影。
因为“我们”本来就是个空洞的词——我们是谁?
——贾樟柯
★“邮政绿”皮面软精装设计,适合随身携带,细细品读“柯长”对电影艺术、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
本书稿是著名电影导演贾樟柯第一部回顾其电影创作和思路历程的著作,也是对其1996到2008年这十余年来导演生涯的梳理与总结,全景记录了这些年来其思考和活动的踪迹。此书2009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首次出版,此次经作者重新修订,改版推出。书中收录了贾樟柯导演生涯各时期对电影艺术孜孜不倦的探索和独特的思考,另有多篇与电影界、艺术界、媒体等多领域关键人物的代表性访谈。全书以贾樟柯所拍电影为纲,所有收录文章以发表的时间顺序排列,呈现出导演个人敏感而执着的心路历程,也体现出贾樟柯以电影抒写乡愁的深切情怀。
摄影机面对物质却审视精神。
在人物无休止的交谈、乏味的歌唱、机械的舞蹈背后,我们发现激情只能短暂存在,良心成了偶然现象。
这是一部关于现实的焦灼的电影,一些美好的东西正在从我们的生活中迅速消失。我们面对坍塌,身处困境,生命再次变得孤独从而显得高贵。
<导演的话>(“1998年,小武”)
我想用电影去关心普通人,首先要尊重世俗生活。在缓慢的时光流程中,感觉每个平淡生命的喜悦或沉重。“生活就像一条宁静的长河”,让我们好好体会吧。
北岛在一篇散文中写道:人总是自以为经历的风暴是唯一的,且自喻为风暴,想把下一代也吹得东摇西晃。
最后他说,下一代怎么个活法?这是他们自己要回答的问题。
我不知道我们将会是怎么个活法,我们将拍什么样的电影。
因为“我们”本来就是个空洞的词——我们是谁?
<我不诗化自己的经历>
在法国的一家影院,我观看了文德斯的最新纪录片《乐满哈瓦那》(Buena Vista Social Club)。这部主要拍摄于古巴、讲述几个老爵士乐手生活的影片也是用数码技术拍摄,而后转为胶片的电影。银幕上粗颗粒的影像闪烁着纪录的美感,而数码摄像机灵巧的拍摄特点,也为这部影片带来了丰富的视点。观看过程中始终伴随着观众热情的掌声,不禁让我感慨,一种新的电影美学正在随数码技术的发展而成型。数码摄像机对照度的低要求,极小的机身,极易掌握的操作,极低的成本,都使我们看到一种前景。
<有了VCD 和数码摄像机以后>
这些年来,我目睹了太多朋友想拍一部电影而经历的遭遇。有的人怀抱一叠剧本,面对“推销者勿入”的牌子,艰难地推开一家又一家公司。在各种各样的脸色面前,自尊心严重受挫,理想变成了凶手。有的人将希望寄托在人际关系之上,千方百计广交朋友,在逢场作戏中盼望碰到大哥,能帮小弟一把。但大哥总在别处,希望总在前方。有一天突然会有“老板”拿走你的剧本,一年半载后,才发现“老板”也在空手套白狼,而且不是高手。也有人在向外国人“公关”,参加几次外交公寓的party 后,才发现洋务难搞,老外也一样实际。大小娱乐报纸你方唱罢我登场,一片繁荣景象。但在北太平庄一带遛遛,心里依旧凄凉。机会看起来很多却无从入手。于是电影研究得越来越少,社交能力越来越强。几个同病相怜的朋友偶尔相聚,在北航大排档喝闷酒,猜拳行令时开口便是:“人在江湖漂呀,谁能不挨刀呀!一刀,两刀……”
<东京之夏>
后来有人跟我说,你选择小偷这样一个角色作为主要人物缺乏普遍意义,不符合你记录这个时代的创作意图。我觉得要谈一个作品里的角色有没有普遍性并不在于他具体的社会身份是什么,而在于你是否能从人性的角度去对这个特定的角色加以把握。
我之所以会对小偷这个角色感兴趣,是因为他给我提供了这样一种角度,通过这个角度去切入可以表现出一种很有意思的关系转换。譬如小武的朋友小勇,他本来也是个小偷,通过贩私烟、开歌厅,摇身一变,成了当地有头有脸的“民营企业家”。这里就有一个价值关系的转换:贩私烟→贸易,开歌厅→娱乐业,像小勇这样的人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如鱼得水地变来变去,不断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只有小偷,到什么时候他也只是个小偷。
我的这种美学偏好,可能多少来源于我对博尔赫斯小说的阅读经验。当然我读的是中文译本,所以我没有办法去判断他原来的文字。通过译本,我所接触到的是一个个不带修饰成分的具体的文字意象,博尔赫斯用这样一种简洁的文字通过白描为我们构筑起了一个扑朔迷离的想象世界—这正是我在拍电影的时候非常想去实现的。像《小武》里梅梅吻了小武以后那一组镜头的安排,画外配上了吴宇森《喋血双雄》里的音响,目的是想制造这样一种间离的效果:使我们的感知能够来来回回地在现实和非现实的两个层面上自由地进行穿梭。
<一个来自中国基层的民间导演(对谈)>
但电影开演后,我一下跌进了杨德昌细心安排的世俗生活中。这是一部关于家庭、关于中年人、关于人类处境的电影。故事从吴念真饰演的中产阶级扩展开去,展示了一个“幸福”的华人标准家庭背后的真相。我无法将这部电影的故事一一道出,因为整部影片弥漫着的“幸福”真相让人紧张而心碎。结尾小孩一句“ 我才七岁,但我觉得我老了”更让我黯然神伤。杨德昌的这部杰作平实地写出了生之压力,甚至让我感觉到了疲惫的喘息。我无法将《一一》与他从前的电影相联系,因为杨德昌真的超越了自己。他可贵的生命经验终于没有被喧宾夺主的理念打断,在缓慢而痛苦的剥落中,裸露了五十岁的真情。而我自己也在巴黎这个落雨的下午看到了2000 年最精彩的电影。
<谁在开创华语电影的新世纪>
我的方法是根本不介入那个所谓的圈子之中,更对其中的恩怨不感兴趣。在北京,相对来说我自己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虽然多少有些封闭,但我在其中可以焦点集中地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从一开始我就对自己的创作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规划,希望能够逐渐在电影中建立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工作方法,让我能不太在意创作之外的事情,包括影展的得失和票房的好坏。因为这两者都不是我的终极目标,让我焦灼的永远是艺术上的问题,而艺术问题是你自己的事情,与圈子无关,与他人无关。
<经验世界中的影像选择(笔谈)>
我特别喜欢安东尼奥尼说的一句话,他说你进入一个空间里面,要先沉浸十分钟,听这个空间跟你诉说,然后你跟它对话。这几乎是一直以来我创作的一个信条,我只有站在真的实景空间里面,才能知道如何拍这场戏,我的分镜头差不多也是这样形成的,它对我的帮助真是特别大。在空间里面,你能找到一种东西,感觉到它,然后信赖它。
我拍了很多空间。火车站、汽车站、候车厅、舞厅、卡拉OK、台球厅、旱冰场、茶楼……后期剪辑的时候,因为篇幅的限制,好多东西不得不去掉,我在这些空间里面找到了一个节奏,一种秩序,就是许多场所都和旅途有关,我选择了最符合这条线的东西。
电影是一种工业,拍电影是一个非常有计划性的工作,一个导演独立制片的方法也是为了尽量减少工业带来的捆绑和束缚。那种束缚不单是制片人的压力,电影审查的控制,电影制作方法本身也是一种规范,DV 带给人一种摆脱工业的快感。在拍公共汽车站的时候,当地的向导先带我们去煤矿拍了一个工人俱乐部。出来以后,就是电影里那个地方,正好有一些人在等车。太阳已经开始下来,一下就有被击中的感觉。我就拍这个地方,一直拍,一直拍,拍了很多东西。当我拍那个老头儿的时候,我已经很满意了,他很有尊严,我一直很耐心地拍他,当我的镜头跟着他上了车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女人就闯入了,我的录音师说我那一刻都发抖了。我注视她的时候,她的背景是非常平板的工人宿舍区,那时候我特别有一种宗教感,就一直跟着拍;然后又有一个男人突然进入了,他们什么关系,不知道,最后两个人都走掉了。整个过程里面,我觉得每分钟,都是上帝的赐予。
<《公共场所》自述>
我还是习惯下午在黄亭子见人:约朋友举杯叙旧,找仇家拍桌子翻脸,接受采访,说服制片,恳求帮助,找高人指点。酒喝不多话可不少,我的家乡汾阳产汾酒,常有名人题词。猛然想起不知谁的一句诗:有酒方能意识流,大块文章乐未休。于是又多了一些心理活动。在推杯换盏时心里猛地一沉,知道正事未办,于是悲从心起。话突然少了,趴在桌子上看烛光跳动,耳边喧闹渐渐抽象,有《海上花》的意境。于是想起年华老去,自己也过上了混日子的生活。感觉生命轻浮肉身沉重。像一个老男人般突然古怪地离席,于回家的黑暗中恍惚看到童年往事。知道自己有些醉意,便对司机师傅说:有酒方能意识流。师傅见多了,不会有响应,知道天亮后此人便又会醒:向人赔笑,与人握手,全然不知自己曾如此局促,丑态百出。
到了下午,又在等人。客人迟迟不来,心境已然没有了先前的躁动,配合下午清闲的气氛,站起来向窗外望。外面的人们在白太阳下骑车奔忙,不知在追逐什么样的际遇。心感苍生如雀,竟然有些忧伤。突然进来一位中年女子,点一杯酒又让小陈放张信哲的歌,歌声未起,哭声先出。原来这酒吧也是可以哭的地方。
现在再去黄亭子,酒吧已经拆了,变成了土堆。这是一个比喻,一切皆可化尘而去。于是不得不抓紧电影,不为不朽,只为此中可以落泪。
<有酒方能意识流>
作者简介:
贾樟柯
导演、制片人、作家。
生于1970年,山西省汾阳人。
1993年入读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从1995年起开始电影编导工作,现居北京。
【理想国·贾樟柯作品】
贾想Ⅰ:贾樟柯电影手记1996—2008
贾想Ⅱ:贾樟柯电影手记2008—2016 (即将出版)
问道——十二种追逐梦想的人生
7. 贾樟柯电影作品清单有哪些
贾樟柯电影作品清单有《海上传奇》 纪录片,《二十四城记》 剧情片,《无用》 纪录片等。
还有《三峡好人》 剧情片,《东》 纪录片,《世界》 剧情片,120分钟,《任逍遥》 剧情片,《站台》 剧情片,《小武》 剧情片,《小山回家》 录像等作品。
早在1970年,贾樟柯为了实现孩童时期的导演梦,他组织了“青年电影实验小组”,由此开始了他的电影实践。 1995年拍摄第一部57分钟的短片《小山回家》得了香港映像节的大奖。
贾樟柯的成就
贾樟柯又拍摄了《站台》、《任逍遥》、《世界》等几部长片。2006年在拍摄纪录片《东》时,他决定套拍故事片《三峡好人》,该片在当年威尼斯电影节上一举拿下金狮大奖。贾樟柯第六代导演领军者的地位得以确立。
在电影集体向好莱坞投降,沉沦于虚无缥缈的非现实主义题材的时候,贾樟柯对现实的强烈人文关注显得尤为可贵。从《小武》发端,到如潮好评的《三峡好人》,贾樟柯的影像世界正在逐步成为理解中国的一种特殊方式,亦在重新诠释电影的现实主义。
8. 贾樟柯执导《时间都去哪儿了》的电影资源。
《时间去哪儿了》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u2NCtd-OYdR8-lr9TCGMtQ
《时间去哪儿了》是一部由贾樟柯本人监制、贾樟柯、沃尔特·塞勒斯(巴西)、阿历斯基·费朵奇科(俄罗斯)、贾梅尔·奎比卡(南非)和马德赫·巴达卡尔(印度),五位来自金砖国家的导演合作完成的影片。五位导演均以“时间去哪儿了”为主题,分别创作拍摄5部真人故事短片,整合成为一部故事长片。贾樟柯在谈到影片主题时表示:“这部影片中的五个故事都是从情感出发的,能够让不同国家、不同年龄的人分享”。
9. 贾樟柯三部曲哪三部
贾樟柯三部曲如下:
1、《小武》
中国导演贾樟柯出品的一部独立制片的电影,为北京电影学院学生作业作品。
2、《站台》
中国电影导演贾樟柯的第二部长篇故事片电影,2000年出品,被誉为“平民化的史诗作品”。
这部影片以贾樟柯的故乡山西汾阳为背景,讲述了几个歌舞演员从197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的生活。
3、《任逍遥》
中国电影导演贾樟柯自编自导的第三部故事长片电影,由法、日、韩三国联合出品,香港胡同制作公司执行制作,于山西大同即兴拍摄,描写工人子弟的生活。
作者简介:
贾樟柯,生于1970年,山西省汾阳人。1993年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从1995年起开始电影编导工作,现居北京。主要导演作品有《小武》、《站台》、《任逍遥》、《世界》、《东》、《三峡好人》、《无用》、《二十四城记》,其中《三峡好人》获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著有《贾想》、《中国工人访谈录》等书。
10. 贾樟柯电影《江湖儿女》(Ash is Purest White)他这部剧的反响如何
《江湖儿女》是由贾樟柯执导的犯罪爱情电影,由赵涛、廖凡领衔主演,徐峥、梁嘉艳联合主演,于2018年9月2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廖凡演得也好。你看一个男人如意的时候,活得多自在。稳稳的都是底气,松散的打打牌,主持一把公义。那不是公义,是规则,他是权威,他的世界他说了算。各种场子他玩得转,场面话会说,场面事会办,碰见场面上的女人会调情,对自己的女人会哄,也会敷衍。打架那一场,他不紧不慢毛巾缠手上,不紧不慢走进腥风血雨。不躲,也不急。这部剧中你觉得谁演的好呢?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