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一部电影。大概剧情是二战时期苏联境内一个集中营逃亡的故事,集中营是在大山里面,而且雪很大。最后是
极地重生
《极地重生》由德国的Cascadeur公司出品,是由Bernhard Bettermann等主演的一部战争电影,于2001年上映。本片主要讲述了德国军人基文斯在二战时成了战俘,他被放逐到严寒的西伯利亚东部接受25年的劳改。经过五年的非人生活后,他发誓要逃出这人间地狱。他孤身一人展开了长达14000公里的“极地逃亡”行动。在三年多的逃亡生涯中,他经历了漫天风雪,征服了崇山峻岭,踏遍了西伯利亚、乌兹别克、白俄罗斯、蒙古等地方,沿途得到了苏联猎人、鄂温克人、犹太人等的帮助,多次死里逃生。当他抵达伊朗以后,却又意外地成了阶下囚,入狱三年,终得以返回德国与家人团聚。
Ⅱ 走出大山的孩子 电影
《走出大山的孩子》电影是
10年前,浙江大学对口支援云和县,并帮助云和县梅源中学建立了希望班。我所在的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从每届希望班中各选10名贫困生(三届共计30名)与之结对。从1997年起,浙大土木工程系先后有十余名老师参与这项爱心工程,每当开学时,这30名贫困生总能及时收到浙大老师寄给他们的学费,使他们得以继续求学。2001年11月,《丽水日报》曾发表我写的一篇文章——《大山里的孩子们》,讲述了这一动人故事,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这样的爱心资助,持续了多年,一直未曾中断,直至资助他们完成高中学业。而笔者作为此事的牵头人,曾多次去云和县,直接与贫困生们接触、交谈,亲眼目睹他们求学之艰辛,相互间感情日益深厚,因此一直与他们保持联系至今,不觉已有十个年头。光阴荏苒,发表文章《大山里的孩子们》后,一晃又是5年过去了。这批10年前只有十一二岁的小孩子,如今已长成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和大姑娘了。他们现在怎样了?还在年复一年地为学费发愁吗?现在他们考取大学了吗?他们是否已经走出大山,成为城市的一员呢?
贫困,有时是动力!它使大山里的孩子,顽强地“杀”出了一条“血路”来
我的案头摆着一份“希望通讯录”,详细地记录了他们的情况:在这30名贫困生中,有17人考取了各类大学,约占总人数的60%。其中王何灵、陈贤良现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梅芳就读于浙江工商大学;何晓丽、陈丽香就读于浙江财经学院;梅丽红就读于宁波大学;罗剑就读于湖北教育学院……这些学生中,两个主修“大专文秘”的女孩子现已毕业——张玲虹在杭州某公司当文秘,季时慧则在宁波某大型外资企业当秘书兼财务,工作颇为顺心。
除了这17人外,由浙大张友苓老师一直结对的贫困生商伟林和练温剑,高考分数上了录取分数线,同时又被武警部队看中,最后纷纷自愿参军,现在一个在开封,一个在舟山。商伟林去年寄给我一张他在部队的照片,嘿!穿军装,打领带,挺威武的。
当年的贫困生练秀兰,初一时主演过反映希望工程的电视剧《同在蓝天下》,因而在云和县小有名气。她从龙泉师范毕业后,即被广州铁路局招聘,在广州——深圳的豪华列车上当列车员。两年多前,她给我发来短信说:“从穷乡僻壤忽然来到南方最时尚的大都市,很是新奇、激动。我终于走出大山了!这全靠浙大老师当初的支持啊!”
其他10多名未考上大学的贫困生,中学毕业后也都在丽水市区或云和县城找到工作:秋云当了护士,周玲开了手机店,惟一已经结婚的一位,和丈夫共同经营着自己的事业……
对于他们每一个人,我都可以写出一段故事来。可以说,我们当年在云和奉献爱心,现在都已经有了结果,大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已成现实。
在这里,我为这17名上了大学的年轻人写上几笔,讲讲他们在大学里的奋斗故事。
这些年轻人在逆境中奋斗,养成了顽强地承受重压的个性,他们即便进了大学,也没有停止奋斗的脚步。在浙江财经学院读经济学专业的何晓丽,深知目前就业形势严峻,因此从大二开始就同时进修会计学专业的全部课程,预计今年上半年毕业时,可以取得双学位。同时,去年她还参加了国家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现已通过了好几门。可以想像,一个瘦弱的女生,同时要完成比别人多得多的学分,需要多么大的毅力,需要付出多么大的代价!
梅芳于2004年考进浙江海洋学院,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她大一和大二成绩优秀,但她并不满足,执意要转学到杭州的名牌大学。因此念完两年后,根据省教育厅的“2+2”政策,参加有关考试,硬是凭自己的实力转学到了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专业,继续念大三大四课程。近日她来杭州报到,还到浙大来看望我,她说,“奋斗”的感觉非常好。
还有当年的贫困生陈巧琴,英语颇有天赋,从中学开始,七八年来每次给我写信用的都是英文,我手头积累了厚厚一叠她的英文来信。前几年,她考取了宁波工程学院英语专业,还是坚持用英语写信。去年。陈巧琴寄来一张她与外教的合影照片,照片中两人笑得很灿烂。
我感到,这些山沟里的年轻人如今真要飞出山沟,飞向世界了!
他们求学之艰辛,他们在逆境中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深深地震撼着我
但是,高昂的大学学费,仍是横在这些贫困大学生面前的“拦路虎”。
众所周知,现在每年高考本科的录取共分三批,这三批本科生每年学费为六七千元至一万八千元不等,差别是较大的。而我认识的这批云和贫困生中,恰恰就有几个考上了“三本”的大学生,因此,他们必须面对每年近两万元的巨额学费。当初他们曾寄希望于国家的助学贷款政策,但事实上每个学生每年只能贷六千元,因此,读初中起就靠希望工程资助的这批贫困生,简直为巨额的大学学费愁白了头!他们曾想打退堂鼓,可又不甘心让自己好不容易拼来的大学梦就此破灭!
我的一个结对生叫梅丽红,初中时生活十分节俭,班主任老师说她一年的零用钱只有二三十元。她前年考取了宁波大学的英语本科,属“三本”,每年的学费需要18000元,这对她家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今年梅丽红来杭州时给我看过她的成绩单,所有功课成绩都在85分以上,其中“英语口译”为91分,但她父亲上山砍柴为她挣学费时摔成了重伤,不能干活挣钱了。
我一直不明白她在如此恶劣的家庭条件下,前两年的大学学费是怎么应付过来的?大三学费有没有着落?
梅丽红在手机短信中没有回答我的前一个问题,倒是对我的第二个问题作了如下回应:“向学校贷了6000元,在云和乡下向亲友借了3000元,自己和妹妹(妹妹当喷漆工)暑假拼命打工挣了2000元,妈妈每天在工地挑沙子,工钱一天30元,共挣了1000元,还有6000元欠着。”
啊!这梅丽红!她在短信中像在报流水账,平平淡淡。可是我的心里却波浪翻滚,越看越难过。后来,我给她汇去了一笔钱,但仍未能补足全部学费。
这就是我认识的这批大学生,他们求学之艰辛,他们在逆境中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对我其实也是一种教育和震撼。
摆脱贫困,做一个对国家有用之材,是云和山里孩子们的追求和理想
经过十多年在贫困逆境中拼搏和奋斗,这批云和年轻人现已真正地开始走出大山!
在我认识的17名大学生中,其中兰恒香和叶红梅在杭州、宁波的相关医学院校读完高级护理专业后,都已走上了工作岗位。
去年,我和我的同事建国老师与已在杭州工作的张玲虹,在美丽的杭州花圃有过一次聚会。这个穿着牛仔裤、高跟鞋的漂亮姑娘,完全没有了当年山里孩子的“土气”。
那时,我记起了9年前我与建国老师初次来到云和梅源中学,与第一届希望班10名结对生拍过一张合影。于是我问她,还记不记得9年前拍的那张合影。她说,怎么会忘记。不久,张玲虹到我家看望我。我拿出那张合影,指着照片上前排正中那个有点土气的小姑娘,问她:“这是你吗?”于是,大家都笑了。张玲虹说:“那时我连云和县城都没有去过呢。现在跟着公司领导到处出差,走出了大山,我的整个人生真的不一样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浙江财经学院的何晓丽,再过半年就大学毕业了。现在她除了写毕业论文,就是忙于落实工作单位。由于她勤奋好学,因此在招聘中比别的毕业生有更大的优势。杭州一些知名企业如“娃哈哈”等都相继欢迎她先去实习,西子集团公司甚至表态:等实习结束后就可签订聘用合同。过年前,一个更吸引她的公务员岗位——离杭州很近的桐乡市国税局打来电话,说她通过了笔试,叫她春节前去面试。何晓丽离她人生的理想目标只有一步之遥!让我们祝她好运!
他们发愤图强,在贫困中一个目标接着一个目标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现在,我面前摆着6年前的那张《丽水日报》,把《大山里的孩子们》又重读了一遍,当年那些熟悉的贫困生名字又从我脑海里浮现。
大约是1999年的夏天,第二届希望班的班长马晓玲在我们的资助下从梅源中学初中毕业了,可是面对升入高中后翻一倍的学杂费(约1300元/学期),她的父母实在无力负担了,想让她回家种地。高一开学在即,她的学费仍没有凑齐。8月底某一天,我突然接到她的一封求助信:“亲爱的伯伯,您能否最后帮助我一次,让我进入云和中学继续念高中吧!我是多么地想读书啊……”过了一天,我把她的求助信拿给我的同事———浙大土木工程系的许进军老师。许老师当时详细看了马晓玲的来信,二话不说,当天从邮局汇了800元给马晓玲,并在汇款单上附言:“寄上学费,望好好学习,祝你进步!”就在开学前一天,马晓玲及时收到许老师寄给她的学费。她把学费紧紧地揣在怀里,感动得大哭了一场。
这就是浙大与云和学生之间的助学情!后来,马晓玲在浙大老师的资助下顺利地念完高中。在高中阶段,她积极进行体能训练,2003年考入丽水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大二时就考出了“省导游证”。2006年毕业后来到上海,在一家宾馆干起了酒店管理。马晓玲真是好样的!
王何灵,当年梅源中学的学习尖子,从初一到初三,成绩年年名列前茅。那年王何灵念初三的时候,梅源中学的吴校长曾亲口告诉我,说她极有可能升入县重点高中,甚至将来考取有名的大学,但她家境贫寒,担心她读不起高中,担心“一棵拔尖的苗子从此枯萎了”。
那次当我从云和回杭州后,“王何灵”这个名字就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后来我把王何灵增补到我们浙大结对的名单中,并把她推荐给我的同事——浙大土木系的葛炜老师。从那时起,葛炜老师每年都资助她,直至她高中毕业。
2004年,王何灵以优异的成绩从云和中学毕业,并于当年考入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环保专业。如今,她已是大三的学生了。
半年前,我邀请了在杭读大学的三位云和学子:梅芳、王何灵、陈贤良来浙大玉泉校区欢聚。我带着他们漫步在美丽的浙大求是园内,他们在竺可桢老校长的铜像前驻足,在现代化的邵逸夫科学馆玻璃幕墙下摄影留念,在浙大的“三士碑”前停留良久。此时此刻,他们也许在想:学士、硕士、博士的目标离自己还有多远?
令人鼓舞的是,当新年来临的时候,先是王何灵,紧接着是梅芳、陈贤良,都不约而同地给我发来手机短信,表示读完大学本科后,一定要继续考研究生,攻读硕士学位。而在宁波大学已经读大三的梅丽红,已经开始准备考研究生。过去的这个寒假,她把她的班主任老师当年攻读英语博士的资料书籍都借回了家,准备好好“充电”。如果这些目标都一一实现,我想这四位优秀的云和学子将分别是他们老家所在那个山村里有史以来第一个硕士吧!
这就是我们云和的大学生!他们发愤图强,在贫困中一个目标接着一个目标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他们一定会走出大山,他们已经走出大山!
Ⅲ 国产默片 大概是一个渴望走出大山的青年(实在想不起来了),电影画面很清新,山山水水的
《那山,那人,那狗》?这个不是默片,不过比较符合你的描述。
Ⅳ 求一部电影。较老国产 一女的犯罪逃到大山里 教书。学校很贫困,校长为了能建好的学校把原来的房顶
《误入深山的女人》
导演 张刚
编剧 谭力
主演 石爻 / 曲国强 / 陈建勇 / 周静
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Ⅳ 女生要是被拐卖到大山深处,怎样才能逃出大山
我外婆那边有一个远房亲戚被拐卖过,也最终自我解救。
那大概是好几十年前,一个十几岁的少女被同村还有点血缘关系的亲戚骗去外面打工,其实是把她骗到外省拐卖到山里了。逃跑就是被打,用铁链拴住,最后打怕了就不跑了。
虽然她表面顺从,接二连三总共给买主生下3个孩子,但是逃走一直是她的奢望。
煎熬了十几年,眼见逃走是不可能了,她就使劲吹枕边风,把买主当自己老公,说咱们都有一群孩子了,还没见过自己外公外婆,这些年你对我也不错,咱们带着孩子一起回去看望一下二老吧。男的多年以来被她的顺从麻痹了,想着三个孩子也是她的牵挂,她也不会再跑了。
一起回到家乡后,见到父母她就崩溃大哭,随后让人报了警,她总算被解救出来。三个孩子她毫不犹豫一个都没要。
之后她在自己家乡同村嫁了一个年纪较大的老实庄稼汉,又为其生了一儿一女,幸福美满。
十几年的噩梦就这样结束了。她是不幸的,也是无数被拐卖的少女中为数不多幸运的。
若说被拐卖想逃出生天,太难。还是懂得自我保护不要被拐最重要,不然就算逃出来不是丢半条命也是废了半生光阴。
总结了一下大家的问题,这里来一一回答下吧。
这场长达十几年的罪孽,并没有人获刑。当时拐卖她的女孩没人去告她,十几年过去,物是人非,也没留下可靠的证据证明是她拐卖的。买主最后一个人带着孩子们回去了。那年代的法律一言难尽……
而 老实庄稼汉。不要再纠结老实两个字了,当时我妈妈告诉我的时候,原话就是这么说的。这个庄稼汉是个大龄单身男子,其貌不扬,不善言辞也没什么文化,自然不讨女孩子喜欢,所以年纪不小了也没媳妇儿。但好在踏实勤快,给人感觉就是老老实实没什么心眼。并非某些人所指那种接盘的老实人。他中年得贤妻,又给他生了两个健康可爱的孩子,自己乐着呢,不需要某些人同情心泛滥。
至于评论区热论的这三个孩子该不该要,被拐女子抛弃孩子是否残忍。对此我表示她做的很理性。她懂得自己首先是被贩卖的生育工具,然后再是母亲。
那些最终放弃逃离大山的,十有八九是有了孩子,孩子成为了牵挂和羁绊,即使买主不再囚禁 她们也不再跑了。
人并非天生就会做母亲的,尤其是被强奸殴打囚禁生下来的孩子。女性不过是被借了若干年的子宫去 频繁地怀孕生孩子坐月子再怀孕反复循环,折磨至极。被拐妇女精神失常的也不在少数。
能重新回到父母身边,真正的拥有一场婚姻,一双儿女。是因为她即使目睹了生活的恶意也没有因此丧失信心,没有自暴自弃,还是重新经营起自己的人生。如果留下三个孩子,那她就会有截然相反的后半生。这些孩子是可怜,但是不该一个受害者来买单。因为这是他们父亲的选择,而非这个生母的意愿。
Ⅵ 有部电影两个小孩要走出大山看城市里面还有一条狗,故事背景就是贵州,里面有张涵予 这个电影叫什么名字啊
《云下的日子》主演;张涵予,于娜。 永远支持张涵予!!!
Ⅶ 一部很老的电影 是三个男孩子 在山里面挑水种菜 之后好像离开了大山 寻亲然后跟城市里的人打架赢了
好小子系列电影《好小子之小龙出山》
谐生动的武打情节,精良的制作,使本片在当时低靡的市场环境下依旧取得轰动,更在台湾、香港、日本等东南亚地区掀起一场功夫片的热潮。
阿国, 小虎, 小胖三兄弟虽然年龄稚小, 但因隐居深山, 接受爷爷教授功夫, 因此都有很好的拳脚功夫 祖孙四人, 快乐的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
但事有不巧, 三小不小心将爷爷心爱的宠物小云雀放走, 为了避免被爷爷处罚, 于是决定下山, 投奔住在大都市的奶奶。
三位小孩从未到过山下的文明城市, 因此, 在到这花花世界的大都市后, 对每一件事情都好奇万分, 同时也不断的闹笑话,
由于三小所带旧钞已无法使用, 而寻找奶奶又无头绪, 于是流浪街头, 贩毒集团见三小无知, 但又有一身功夫, 于是假意照顾, 欲利用做犯罪之事。
三小起初不查, 但后来发现阴谋, 于是逃出来被奶奶巧遇相救。 返家后发现竟是亲孙子, 十分欢喜。 不料贩毒集团因三小带走犯罪证据,
恐为警察查获, 因此掳走小孙女作为交换, 三小于是私自前往交涉, 并大打出手, 终因人小不敌, 危急之时, 爷爷及时赶到, 使四小免遭毒手。
此时奶奶亦报警后, 一大批警方人员赶到, 将一干歹徒绳之以法, 而祖孙五人终于快乐团圆。一句话点评:台湾著名喜剧导演朱延平的指导,让好小子们开了个好头。
Ⅷ 有一部赛车电影把车用直升机吊到大山然后逃脱还是追捕的我也记不清楚了,我记得好像是速度与激情里面的
《背水一战》2013或者《极品飞车》
导演 金知云
编剧 安德鲁·克劳尔
主演 阿诺·施瓦辛格 / 罗德里格·桑托罗 / 杰米·亚历山大 / 福里斯特·惠特克 / 丹尼尔·海尼 / 爱德华多·诺列加 / 路易斯·古兹曼 / 扎克·吉尔福德 / 约翰尼·诺克斯维尔 / 彼得·斯特曼 / 珍尼希斯·罗德里格兹
又名 重击防线(台) / 终极封锁线(港)
上映 2013-10-24(中国大陆) / 2013-01-18(美国)
类型 动作 / 惊悚 / 犯罪
片长 107分钟
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Ⅸ 一群伐木逃犯翻越大山饿得杀队友吃来存活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范迪门斯地 Van Diemen's Land(2009)
澳大利亚的范迪门斯,在200年前,是大英帝国发配罪犯的地方。
道尔顿、马瑟斯、小布朗、耐德、格林希尔、皮尔斯等人因各种原因成为阶下囚,他们日复一日在范迪门斯伐木,前途一片渺茫。万般无奈之下,众人袭击工头后绝路逃亡。崇山峻岭、灌木丛林、怒涛恶水,这群逃犯不仅要忍受大自然残酷的折磨,还要面对来自人性的巨大考验。为了生存下去,他们不惜吞噬同伴的血肉。弱肉强食,适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