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推荐 > 台湾金马电影奖2015

台湾金马电影奖2015

发布时间:2022-08-25 07:35:00

『壹』 求历届台湾电影金马奖获奖名单

历届台湾电影金马奖获奖名单

第一届【金马奖】(1962)
最佳剧情片:《星星月亮太阳》
优等剧情片:《一万四千个证人》,《杨贵妃》,《宜室宜家》
最佳纪录片:《今日金门》
获奖助金影片:《赵氏孤儿》, 《脂粉间谍网》 , 《慈母千秋》
最佳导演:陶秦《千娇百媚》
最佳编剧:秦亦孚《星星月亮太阳》
最佳男主角:王引《手枪》
最佳女主角:尤敏《星星月亮太阳》
最佳男配角:矮仔财《宜室宜家》
最佳女配角:唐宝云《台风》
最佳童星:费立《金喇叭》
最佳彩色摄影:黄明《星星月亮太阳》
最佳黑白摄影:华惠英《宜室宜家》
最佳音乐:姚敏《千娇百媚》
最佳剪辑:姜兴隆《杨贵妃》
最佳录音:邝护《杨贵妃》
最佳纪录片策划:戴彭龄《今日金门》

第二届【金马奖】(1963)
最佳剧情片:《梁山伯与祝英台》
优等剧情片:《黑夜到黎明》,《武则天》,《小女儿》
最佳社会教育特别奖:吴凤
最佳纪录片:《台湾渔业》
获奖助金影片:《白云故乡》,《梁红玉》
最佳导演:李翰祥《梁山伯与祝英台》
最佳编剧:葛瑞芬《为谁辛苦为谁忙》
最佳男主角:唐菁《黑夜到黎明》
最佳女主角:乐蒂《梁山伯与祝英台》
最佳男配角:马骥《白云故乡》
最佳女配角:杜鹃《巫山春回》
最佳童星:罗宛琳《街头巷尾》
最佳黑白摄影:何鹿影《荷花》
最佳音乐:周蓝萍《梁山伯与祝英台》
最佳剪辑:姜兴隆《梁山伯与祝英台》
最佳演员特别奖:凌波《梁山伯与祝英台》
最佳纪录片摄影:陈玉帛《台湾渔业》

第三届【金马奖】(1965)
最佳剧情片:《养鸭人家》
优等剧情片:《深宫怨》,《人之初》,《血溅红牡丹》
优等纪录片:《石门水库》,《武昌演习》
最佳艺术设计特别奖:《春江花月夜》
获奖助金影片:《八十八号情报员》,《最后的裁判》
最佳导演:李行《养鸭人家》
最佳编剧:汪榴照《谍海四壮士》
最佳男主角:葛香亭《养鸭人家》
最佳女主角:李丽华《故都春梦》
最佳男配角:井淼《故都春梦》
最佳女配角:王莱《人之初》
最佳童星:小龙《最后的裁判》
最佳彩色摄影:赖成英《养鸭人家》
最佳黑白摄影:王剑寒《一毛钱》
最佳彩色美术设计:曹年龙《状元及第》
最佳音乐:顾嘉辉《万花迎春》,骆明道《情人石》
最佳剪辑:王朝曦《深宫怨》
最佳录音:孙冰韵《深宫怨》
最佳纪录片策划:祈和熙,端木愃《春江花月夜》

第四届【金马奖】(1966)
最佳剧情片:《西施》
优等剧情片:《哑女情深》,《金玉奴》
最佳发扬民族精神奖:《大地儿女》
最佳纪录片:《成功岭之歌》
优等纪录片:《重庆演习》,《澄清湖》
获奖助金影片:《凤凰》
最佳导演:李翰祥《西施》
最佳编剧:胡金铨《大地儿女》
最佳男主角:赵雷《西施》
最佳女主角:归亚蕾《烟雨蒙蒙》
最佳男配角:吴家骧《金玉奴》
最佳女配角:卢碧云《烟雨蒙蒙》
最佳童星:谢玲玲《婉君表妹》
最佳彩色摄影:王剑寒《西施》
最佳彩色美术设计:顾毅《西施》
最佳音乐:左宏元《哑女情深》
最佳剪辑:姜兴隆《大地儿女》
最佳录音 洪瑞庭《哑女情深》
演技特别奖:王莫愁《哑女情深》
最佳纪录片摄影:祁和熙《澄清湖》
最佳纪录片策划:贡敏《成功岭之歌》

第五届【金马奖】(1967)
最佳剧情片:《我女若兰》
优等剧情片:《蓝与黑》,《何日君再来》,《苏小妹》
最佳导演:李嘉《我女若兰》
最佳编剧:秦亦孚《苏小妹》
最佳男主角:欧威
最佳女主角:江青
最佳男配角:崔福生《贞节牌坊》
最佳女配角:于倩《蓝与黑》
最佳童星:谢玲玲《我女若兰》
最佳彩色摄影:林文锦《我女若兰》
最佳彩色美术设计:翁文灯《我女若兰》
最佳音乐(非歌剧):顾嘉辉《何日君再来》
最佳剪辑:汪晋臣《我女若兰》
最佳录音:殷变平《苏小妹》

第六届【金马奖】(1968)
最佳剧情片:《路》
优等剧情片:《烽火万里情》,《龙门客栈》,《太太万岁》
最佳男主角:崔福生《路》
最佳女主角:凌波《烽火万里情》
最佳男配角:井淼《烽火万里情》
最佳女配角:欧阳莎菲《烽火万里情》
最佳童星:嘉嘉《多少柔情多少泪》
最佳彩色摄影:林赞庭《寂寞的十七岁》
最佳黑白摄影:余如季《白鹭人家》
最佳彩色美术设计:李季《寂寞的十七岁》
最佳音乐:王福龄《烽火万里情》
最佳剪辑:沈业康《寂寞的十七岁》
最佳录音:洪瑞庭《寂寞的十七岁》

第七届【金马奖】(1969)
最佳剧情片:《小镇春回》
最佳纪录片:《张大千的画》
最佳导演:白景瑞《新娘与我》
最佳编剧:吴桓《小镇春回》
最佳男主角:杨群《扬子江风云》
最佳女主角:李丽华《扬子江风云》
最佳男配角:孙越《扬子江风云》
最佳女配角:张冰玉《小镇春回》
最佳童星:吴凤凤《小情人逃亡》
最佳彩色摄影:郑洁《小镇春回》
最佳彩色美术设计:叶英晋,张国雄《月满西楼》
最佳音乐(非歌剧):周蓝萍《水上人家》
最佳剪辑:汪晋臣《新娘与我》
最佳录音:王永华《珊珊》
最佳纪录片策划:杨文淦《龙井乡》
特别奖:童月娟

第八届【金马奖】(1970)
最佳剧情片:《家在台北》
优等剧情片:《歌声魅影》,《高山青》,《路客与刀客》,《新不了情》
最佳导演:张曾泽《路客与刀客》
最佳编剧:鲁稚子《歌声魅影》
最佳男主角:葛香亭《高山青》
最佳女主角:归亚蕾《家在台北》
最佳男配角:仪铭《歌声魅影》
最佳女配角:夏台凤《歌声魅影》
最佳童星:俞健生《不敢跟你讲》
最佳彩色摄影:赖成英《群星会》
最佳彩色美术设计:高山岚《幸运草》
最佳音乐(非歌剧):周蓝萍《路客与刀客》
最佳剪辑:汪晋臣《家在台北》
最佳录音:洪瑞庭《群星会》
优秀演技特别奖:胡燕妮

第九届【金马奖】(1971)
最佳剧情片:《缇萦》
优等剧情片:《落鹰峡》,《母与女》,《庭院深深》,《精忠报国》,《十二金牌》
最佳技术特别奖:《再见阿郎》
最佳导演:丁善玺《落鹰峡》
最佳编剧:李翰祥《缇萦》
最佳男主角:王引《缇萦》
最佳女主角:卢燕《董夫人》
最佳男配角:王戎《庭院深深》
最佳女配角:陈莎莉《落鹰峡》
最佳童星:游龙《精忠报国》
最佳彩色摄影:范金玉《缇萦》
最佳黑白影片摄影:祁和熙《董夫人》
最佳彩色美术设计:梁延兴《缇萦》
最佳黑白影片美术设计:包天鸣《董夫人》
最佳音乐(非歌剧):夏祖辉《缇萦》
最佳剪辑:郭延鸿《独臂刀》
最佳录音:林丁贵《落鹰峡》
最佳纪录片摄影:祁和熙《太极拳》
最富创意特别奖:唐书璇《董夫人》
最佳演员特别奖:金峰《哑巴与新娘》
最有希望新女星:徐枫《龙城十日》
最有希望新男星:邱阳《三朵花》

第十届【金马奖】(1972)
最佳剧情片:《秋决》
优等剧情片:《还君明珠双泪垂》,《精武门》,《真假千金》,《万事如意》,《水浒传》
最佳导演:李行《秋决》
最佳编剧:张永祥《还君明珠双泪垂》
最佳男主角:欧威《秋决》
最佳女主角:翁倩玉《真假千金》
最佳男配角:魏苏《大地春雷》
最佳女配角:傅碧辉《秋决》
最佳彩色影片摄影:赖成英《秋决》
最佳彩色影片美术设计:陈上林《侠女下集》
最佳剪辑:张耀宗《(精武门》
最佳录音:洪瑞庭《大地春雷》
最佳技艺特别奖:李小龙《精武门》

第十一届【金马奖】(1973)
最佳剧情片:《忍》
优等剧情片:《十四女英豪》,《猛龙过江》, 《突破国际死亡线》,《爱的天地》,《天
伦乐》
宣扬中国文字特别奖:《中国文字演变》
优秀演技特别奖:嘉凌《忍》
优秀演员特别奖:狄龙《刺马》
最佳导演:程刚《十四女英豪》
最佳编剧:凤鸣编剧小组《忍》
最佳男主角:杨群《忍》
最佳女主角:上官灵凤《马路小英雄》
最佳童星:汤志伟《天伦乐》
最佳彩色影片摄影:林赞庭《爱的天地》
最佳彩色影片美术设计:邹志良《彩云飞》
最佳音乐(非歌剧):刘家昌《爱的天地》
最佳剪辑:张耀宗《猛龙过江》
最佳录音:王永华《十四女英豪》

第十二届【金马奖】(1975)
最佳剧情片:《吾土吾民》
最佳导演:刘艺《长情万缕》
最佳编剧:张永祥《吾土吾民》
最佳男主角:秦祥林《长情万缕》
最佳女主角:卢燕《倾国倾城》
最佳男配角:仪铭《云深不知处》
最佳女配角:萧芳芳《女朋友》
最佳彩色影片摄影:林赞庭《女朋友》
最佳彩色影片美术设计:陈景森《倾国倾城》
最佳(非歌剧影片)音乐:温隆信《云深不知处》
最佳剪辑:张耀宗《直捣黄龙》
最佳录音:王永华《少林五祖》
最佳摄影:余如季《木琴心声》

第十三届【金马奖】(1976)
最佳剧情片:《梅花》
优等剧情片:《滴滴血泪滴滴情》,《碧云天》,《狼牙口》,《八道楼子》, 《刺客》
最佳导演:张佩成《狼牙口》
最佳编剧:邓育昆《梅花》
最佳男主角:常枫《香花与毒草》
最佳女主角:徐枫《刺客》
最佳男配角:郎雄《狼牙口》
最佳女配角:张艾嘉《碧云》
最佳彩色影片摄影:林赞庭《梅花》
最佳彩色影片美术设计:王童《枫叶情》
最佳(非歌剧影片)音乐:刘家昌《梅花》
最佳剪辑:张耀宗《(密宗圣手》
最佳录音:忻江盛《梅花》
最具表现时代意义特别奖:香花与毒草

第十四届【金马奖】(1977)
最佳剧情片:《枧桥英烈传》
优等剧情片:《人在天涯》, 《秋霞》,《乾隆下江南》,《追球追求》,《千刀万里追》
最佳卡通:《未雨绸缪》
最佳导演:张曾泽《枧桥英烈传》
最佳编剧:何晓钟《枧桥英烈传》
最佳男主角:秦祥林《人在天涯》
最佳女主角:陈秋霞《秋霞》
最佳男配角:白鹰《千刀万里追》
最佳女配角:胡茵梦《人在天涯》
最佳童星:邬裕康《艳阳三月天》
最佳彩色影片摄影:林鸿钟《枧桥英烈传》
最佳彩色影片美术设计:陈景森《乾隆下江南》
最佳(非歌剧影片)音乐:顾嘉辉《秋霞》
最佳剪辑:王其洋《枧桥英烈传》
最佳录音:祈江盛《梅花》
最佳卡通影片编导:黄木村《未雨绸缪》

第十五届【金马奖】(1978)
最佳剧情片:《汪洋中的一条船》
优等剧情片:《蒂蒂日记》,《烟水寒》,《乡野奇谈》, 《卖身契》,《手足情深》
摄制技术优良特别奖:《多情剑客无情剑》
最佳剧情片导演:李行《汪洋中的一条船》
最佳剧情片编剧:张永祥《汪洋中的一条船》
最佳剧情片男主角:秦汉《汪洋中的一条船》
最佳剧情片女主角:恬妞《蒂蒂日记》
最佳剧情片女配角:归亚蕾《蒂蒂日记》
最佳剧情片童星:黄一龙《乡野奇谈》
最佳剧情片美术设计:陈景森《金玉良缘红楼梦》
最佳剧情片音乐:黄茂山《乡野奇谈》
最佳剧情片剪辑:张耀宗《卖身契》
最佳剧情片录音:林焜祈《烟水寒》
最佳剧情片摄影:陈坤厚《汪洋中的一条船》

第十六届【金马奖】(1979)
最佳剧情片:《小城故事》
优等剧情片:《山中传奇》, 《成功岭上》, 《欢颜》, 《春寒,《香火》
最佳纪录片:《怒潮澎拜》
优等卡通片奖:《幸福掌握在您手上
最佳剧情片导演:胡金铨《山中传奇》
最佳剧情片原著剧本:张永祥《小城故事》
最佳剧情片改编剧本:李翰祥《乾隆下扬州》
最佳剧情片女主角:林凤娇《小城故事》
最佳剧情片男配角:韩苏《欢颜》
最佳剧情片女配角:沈时华《一个女工的故事》
最佳剧情片童星:欧弟《小城故事》
最佳剧情片美术设计:胡金铨《山中传奇》
最佳剧情片摄影:俊杰《山中传奇》
最佳剧情片配乐:吴大江《山中传奇》
最佳剧情片电影插曲:沈吕白,李泰祥《欢颜》
最佳剧情片剪辑:姜兴隆《冷血十三鹰》
最佳剧情片录音:周少龙《山中传奇》 最佳纪录片策划:洪老典《北港牛墟》

第十七届【金马奖】(1980)
最佳剧情片:《早安台北》
优等剧情片:《碧血黄花》,《乡野人》,《金榜浪子吴祥辉》,《六朝怪谈》,《疯劫》
最佳纪录片:《古厝-中国传统的建筑》
优等纪录片:《国剧艺术》,《坐骨连体男婴分割手术》
优等卡通片:《三国演义》
优良策划特别奖:《古宁头大战》
最佳剧情片导演:王菊金《六朝怪谈》
最佳剧情片原著剧本:宋项如《侯鸟之爱》
最佳剧情片改编剧本:刘正谦《赌国仇城》
最佳剧情片男主角:王冠雄《茉莉花》
最佳剧情片女主角:徐枫《源》
最佳剧情片男配角:向云鹏《乡野人 》
最佳剧情片女配角:邵佩玲《茉莉花》
最佳剧情片童星:林小楼《乡野人》
最佳剧情片美术设计:锺志文《疯劫》
最佳剧情片摄影:张季平《源》
最佳剧情片剪接:余灿峰《疯劫》
最佳剧情片录音:忻江盛《古宁头大战》
最佳纪录片策划:李树屏《国剧艺术》
最佳纪录片摄影:张照堂《古厝-中国传统的建筑》

第十八届【金马奖】(1981)
最佳剧情片:《假如我是真的》
最佳记录片:《海洋牧场之开发》
最佳卡通片:《老夫子》
最佳剧情片导演:徐克《夜来香》
最佳剧情片原著剧本:吴念真《同班同学》
最佳剧情片改编剧本:张永祥《假如我是真的》
最佳剧情片男主角:谭咏麟《假如我是真的》
最佳剧情片女主角:张艾嘉《我的爷爷》
最佳剧情片男配角:王珏《皇天后土》
最佳剧情片女配角:王莱《小葫芦》
最佳剧情片童星:郑传文《原乡人》
最佳剧情片美术设计:陈景森《徐老虎与白寡妇》
最佳剧情片摄影:黄仲标《夜来香》
最佳剧情片服装设计:李燕萍《徐老虎与白寡妇》
最佳剧情片原作音乐:李泰祥《名剑风流》
最佳剧情片电影插曲:翁清溪《原乡人》
最佳剧情片剪辑:周国忠《夜来香》
最佳剧情片录音:邝护《爱杀》
最具时代意义特别奖:《皇天后土》

第十九届【金马奖】(1982)
最佳剧情片:《辛亥双十》
最佳记录片:《朱铭的斧里乾坤》
最佳剧情片导演:章国明《边缘人》
最佳剧情片原著剧本:张键《边缘人》
最佳剧情片男主角:艾迪《边缘人》
最佳剧情片女主角:汪萍《武松》
最佳剧情片男配角:谷峰《武松》
最佳剧情片女配角:叶德娴《汽水加牛奶》
最佳剧情片童星:周品君《在那河畔青草青》
最佳剧情片美术设计:黄锐民《再生人》
最佳剧情片摄影:林鸿钟《苦恋》
最佳剧情片服装设计:刘季友,李燕萍《武松》
最佳剧情片原著音乐:骆明道《辛亥双十》
最佳剧情片改编音乐:关维鹏《彩云曲》
最佳剧情片电影插曲:成明,赵宁,琳妮《辛亥双十》
最佳剧情片剪辑:江煌雄《人肉战车》
最佳剧情片录音:宇宙录音室《再生人》

第二十届【金马奖】(1983)
最佳剧情片:《小毕的故事》
最佳纪录片:《夏尔降坡公路》
最佳卡通片:《四神奇》
最佳导演:陈坤厚《小毕的故事》
最佳原著剧本:蔡继光,许默《男与女》
最佳改编剧本:朱天文,侯孝贤,丁亚民,许淑真《小毕的故事》
最佳男主角:孙越《搭错车》
最佳女主角:陆小芬《看海的日子》
最佳男配角:谷峰《待罪的女孩》
最佳女配角:英英《看海的日子》
最佳童星:石安妮《魔轮》
最佳美术设计:张季平《大轮回》
最佳摄影:宋立平《今年的湖畔会很冷》
最佳服装设计:胡金铨,配王童《天下第一》
最佳原著音乐:陈志远,李寿全《搭错车》
最佳电影插曲:李寿全《搭错车》
最佳剪辑:周道淳,林善良《大轮回》
最佳录音:高富国《搭错车》

第廿一届【金马奖】(1984)
最佳剧情片:《老莫的第二个春天》
最佳纪录片:《四季如春的台北》
最佳导演:麦当雄《省港旗兵》
最佳原著剧本:念真《老莫的第二个春天》
最佳改编剧本:侯孝贤,廖辉英《油麻菜子》
最佳男主角:李修贤《公仆》
最佳女主角:杨惠姗《小逃犯》
最佳男配角:常枫《颐园飘香》
最佳女配角:陈秋燕《油麻菜子》
最佳童星:林鼎峰《玉卿嫂》
最佳摄影:黄仲标《花城》
最佳剪辑:张耀宗《省港旗兵》
最佳录音:王荣芳《玉卿嫂》
最佳美术设计:陈景森,邝广贤《唐朝豪放女》
最佳服装设计:王榕生《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最佳原著音乐:张弘毅《玉卿嫂》
最佳电影插曲:陈志远,慎芝《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第廿二届【金马奖】(1985)
最佳剧情片:《我这样过了一生》
最佳导演:张毅《我这样过了一生》
最佳原著剧本:朱天文,侯孝贤《童年往事》
最佳改编剧本:张毅,萧飒《我这样过了一生》
最佳男主角:周润发《等待黎明》
最佳女主角:杨惠姗《我这样过了一生》
最佳男配角:陈博正《超级市民》
最佳女配角:唐如韫《童年往事》
最佳摄影:陈坤厚《结婚》
最佳剪辑:蒋国权《NG慢半拍》
最佳录音:杜笃之《超级市民》
最佳美术设计:王童,古田金,林崇文《策马入林》
最佳服装设计:王童,颜昭世《策马入林》
最佳原著音乐:陈扬《结婚》
最佳改编音乐:张弘毅《国四英雄传》
最佳电影插曲:李寿全,张大春《超级市民》

第廿三届【金马奖】(1986)
最佳剧情片:《恐怖分子》
最佳纪录片:光启社《杀戮战场的边缘》
最佳纪录片导演:李道明《杀戮战场的边缘》
最佳导演:吴宇森《英雄本色》
最佳原著剧本:小野《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
最佳改编剧本:吴念真《父子关系》
最佳男主角:狄龙《英雄本色》
最佳女主角:张艾嘉《最爱》
最佳男配角:秦沛《天天星期七》
最佳女配角:缪骞人《最爱》
最佳摄影:黄永恒《英雄本色》
最佳剪辑:黄铭林《飞跃羚羊》
最佳录音:新艺公司《英雄本色》
最佳美术设计:张叔平《最爱》
最佳服装设计:张叔平《梦中人》
最佳音乐:左宏元,史撷咏《唐山过台湾》
最佳电影插曲:史撷咏《唐山过台湾》

第廿四届【金马奖】(1987)
最佳剧情片:《稻草人》
最佳纪录片:《惜墨》(台制出品)
最佳导演:王童《稻草人》
最佳男主角:周润发《流氓大亨》
最佳女主角:梅艳芳《胭脂扣》
最佳男配角:午马《倩女幽魂》
最佳女配角:林珊如《期待你长大》
最佳原著剧本:王小棣,宋紘《稻草人》
最佳改编剧本:阮继志《胭脂扣》
最佳摄影:黄仲标《胭脂扣》
最佳剪辑:新艺剪辑组《倩女幽魂》
最佳美术设计:马光荣《胭脂扣》
最佳服装设计:陈顾方《倩女幽魂》
最佳原著音乐:张弘毅《尼罗河女儿》
最佳电影插曲:陈扬,吴念真《桂花巷》

第廿五届【金马奖】(1988)
最佳剧情片:《七小福》
最佳纪录片:《暮鼓晨钟》
最佳导演:罗启锐《七小福》
最佳原著剧本:罗启锐,张婉婷《七小福》
最佳男主角:万梓良《大头仔》
最佳女主角:郑裕玲《月亮星星太阳》
最佳男配角:周星驰《霹雳先锋》
最佳女配角:王莱《海峡两岸》
最佳摄影:锺志文《七小福》
最佳剪辑:余纯,邝志良《七小福》
最佳美术设计:黄锐民《警察故事续集》
最佳服装设计:王耀年《倾城之恋》
最佳原著音乐:卢冠廷《七小福》
最佳电影插曲:王文清《黄色故事》
最佳纪录片导演:林作庸《深山犹有读书声》
特别奖:《阴间响马》

第廿六届【金马奖】(1989)
最佳剧情片:《三个女人的故事》
最佳导演:侯孝贤《悲情城市》
最佳原著剧本:邱戴安平《三个女人的故事》
最佳男主角:陈松勇《悲情城市》
最佳女主角:张曼玉《三个女人的故事》
最佳男配角:张世《香蕉天堂》
最佳女配角:李淑桢《鲁冰花》
最佳摄影:黄仲标《三个女人的故事》
最佳剪辑:王献箎,邹长根《三个女人的故事》
最佳美术设计:张季平,栗通,陈耀圻,李宝琳《晚春情事》
最佳服装设计:朴若木《三个女人的故事》
最佳原著音乐:陈扬《鲁冰花》
最佳电影插曲:陈扬《鲁冰花》

第廿七届【金马奖】(1990)
最佳剧情片:《滚滚红尘》
纪实报导片:《红树林的故乡》
最佳导演:严浩《滚滚红尘》
最佳原著剧本:吴念真《客途秋恨》
最佳改编剧本:小野《刀瘟》
最佳男主角:梁家辉《爱在他乡的季节》
最佳女主角:林青霞《滚滚红尘》
最佳男配角:张学友《笑傲江湖》
最佳女配角:张曼玉《滚滚红尘》
最佳摄影:潘恒生《滚滚红尘》
最佳剪辑:金马《爱在他乡的季节》
最佳录音:沈圣德《爱在他乡的季节》
最佳美术设计:张西美,廖凤平《滚滚红尘》
最佳电影音乐:史撷咏《滚滚红尘》
最佳电影插曲:黄霑《笑傲江湖》

第廿八届【金马奖】(1991)
最佳剧情片:《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最佳导演:王家卫《阿飞正传》
最佳原著剧本:杨德昌,阎鸿亚,杨顺清,赖铭堂《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最佳男主角:郎雄《推手》
最佳女主角:张曼玉《阮玲玉》
最佳男配角:关海山《五亿探长雷洛传》
最佳女配角:王莱《推手》
最佳摄影:潘恒生《阮玲玉》
最佳剪辑:谭家明,奚杰伟《阿飞正传》
最佳美术设计:张叔平《阿飞正传》
最佳造型设计:张叔平《阿飞正传》
最佳电影插曲:伦永亮《何日君再来》
最佳电影音乐:黄霑,戴乐民《武状元黄飞鸿》
最佳录音:陈伟雄《阿飞正传》
最佳纪实报导片:《帝雉时代》,《玉山九千英尺-台湾鸟类开拓史末章》
动画创意特别奖:《薛西弗斯的一天》

第廿九届【金马奖】(1992)
终身成就特别奖:何基明
最佳剧情片:《无言的山丘》
最佳导演:王童《无言的山丘》
最佳原著剧本:吴念真《无言的山丘》
最佳改编剧本:赖声川《暗恋桃花源》
最佳男主角:成龙《警察故事III超级警察》
最佳女主角:陈令智《浮世恋曲》
最佳男配角:顾宝明《暗恋桃花源》
最佳女配角:顾美华《浮世恋曲》
最佳摄影:李德成《雾都情仇》
最佳剪辑:张耀宗,张嘉辉《警察故事III超级警察》
最佳美术设计:李富雄《无言的山丘》
最佳造型设计:李富雄《无言的山丘》
最佳动作指导:程小东,元彬《新龙门客栈》
最佳电影音乐:黄舒骏《青少年哪吒》
最佳电影歌曲:黄霑《黄飞鸿之II男儿当自强》
最佳录音:杜笃之,杨静安《少年耶,安啦》
最佳纪实报导片:《小鷿鷈》
评审特别奖:《学仙记》

第三十届【金马奖】(1993)
终身成就特别奖:黄卓汉
最佳剧情片:《喜宴》
最佳纪录片:《喜宴》
最佳导演:李安《喜宴》
最佳原著剧本:冯光远,李安《喜宴》
最佳改编剧本:胡大为,邓碧燕,林纪陶,于仁泰《白发魔女传》
最佳男主角:成龙《重案组》
最佳女主角:吴家丽《赤裸的诱惑》
最佳男配角:郎雄《喜宴》
最佳女配角:归亚蕾《喜宴》
最佳摄影:李屏《戏梦人生》
最佳剪辑:张耀宗《重案组》
最佳美术设计:叶锦添,李伟明,杨�家《诱僧》
最佳造型设计:阮佩芸,张光慧《红玫瑰白玫瑰》
最佳动作指导:元奎,元德《功夫皇帝方世玉》
最佳电影音乐:刘以达,韦启良《诱僧》
最佳电影歌曲:张国荣,林夕《白发魔女传》
最佳录音:杜笃之《戏梦人生》
最佳纪实报导片:《兰屿观点》
动画鼓励奖:《东方之道知道了》

第三十一届【金马奖】(1994)
杰出制作人特别奖:童月娟
杰出制片人特别奖:徐立功
最佳剧情片:《爱情万岁》
最佳导演:蔡明亮《爱情万岁》
最佳原著剧本:《独立时代》杨德昌
最佳改编剧本:《红玫瑰白玫瑰》林奕华
最佳男主角:梁朝伟《重庆森林》
最佳女主角:陈冲《红玫瑰白玫瑰》
最佳男配角:王柏森《独立时代》
最佳女配角:金燕玲《独立时代》
最佳摄影:杜可风《东邪西毒》
最佳剪辑:奚杰伟,谭家明《东邪西毒》
最佳美术设计:朴若木《红玫瑰白玫瑰》
最佳造型设计:朴若木《红玫瑰白玫瑰》
最佳动作指导:成家班,刘家良《醉拳II》
最佳电影音乐:陈焕昌《红玫瑰白玫瑰》
最佳电影歌曲:蔡振南,陈致成《多桑》
最佳录音:杨静安《爱情万岁》
最佳纪实报导:《阿公教你看布袋戏》
评审特别奖:《禅说阿宽》

第三十二届【金马奖】(1995)
终身成就特别奖:李行
最佳剧情片:《女人四十》
最佳导演:侯孝贤《好男好女》
最佳原著剧本:《热带鱼》陈玉勋
最佳改编剧本:《好男好女》朱天文
最佳男主角:林扬《超级大国民》
最佳女主角:萧芳芳《女人四十》
最佳男配角:罗家英《女人四十》
最佳女配角:文英《热带鱼》
最佳摄影:李屏宾《女人四十》
最佳剪辑:张叔平,黄铭林《堕落天使》
最佳美术设计:张叔平《堕落天使》
最佳造型设计:丁远大《人约黄昏》
最佳动作指导:元奎,成家班,洪家班《霹雳火》
最佳电影音乐:李寿全,范宗沛《超级大国民》
最佳电影歌曲:陈升《我的美丽与哀愁》
最佳录音:杜笃之《好男好女》
最佳视听科技:朱家欣《人间有情》
最佳动画片:《后人类》美学传播
大陆人士特别奖:李连杰

第三十三届【金马奖】(1996)
最佳剧情片:《家在台北》
优等剧情片:《阳光灿烂的日子》
最佳导演: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
最佳原著剧本:《月满英伦》张泽鸣
最佳改编剧本:《阳光灿烂的日子》姜文
最佳男主角:夏雨《阳光灿烂的日子》
最佳女主角:萧芳芳《虎度门》
最佳男配角:王启赞《麻将》
最佳女配角:邱秀敏《忠仔》
最佳摄影:李屏宾《女人四十》
最佳剪辑:张耀宗,张嘉辉《EU冲锋队》
最佳美术设计:李富雄《红柿子》
最佳造型设计:霍荣龄《飞天》
最佳动作指导:唐季礼《警察故事4之简单任务》
最佳电影音乐:DAVOOD TABRIZEI《浮生》
最佳电影歌曲:林志峰,林强《自我毁灭》
最佳音效:顾长宁《阳光灿烂的日子》
最佳视觉特效:马彦量《冒险王》
最佳创作短片:陈明《西门町王子》
最佳动画片:陈世耀《美的过火》

第三十四届【金马奖】(1997)
最佳剧情片:《甜蜜蜜》
最佳导演:陈果《香港制造》
最佳原著剧本:陈果《香港制造》
最佳改编剧本:杜国威《南海十三郎》
最佳男主角:谢君豪《南海十三郎》
最佳女主角:张曼玉《甜蜜蜜》
最佳男配角:陈进兴《爱情来了》
最佳女配角:廖慧珍《爱情来了》
最佳摄影:杜可风《春光乍泄》
最佳美术设计:马磬超《宋家皇朝》
最佳造型设计:莫钧杰《半生缘》
最佳动作指导:成家班,曹荣《一个好人》
最佳电影音乐:喜多郎《宋家皇朝》
最佳电影歌曲:林夕、黄国伦《半生缘》
最佳音效:曾景祥《宋家皇朝》
最佳创作短片:《野麻雀》黄铭正
最佳动画片:《小倩》徐克
评审团大奖:《一支鸟仔哮啾啾》
评审团特别奖:何平(国道封闭)
终身成就纪念奖:罗维,胡金铨,李翰祥

第三十五届【金马奖】(1998)

『贰』 台湾电影金马奖的介绍

台湾电影金马奖(Golden Horse Award)是台湾地区主办的电影奖项,创办于1962年,当年主要是为了促进台湾地区电影制作事业和表扬对华语电影文化有杰出贡献的电影人。金马奖每年举办一届,其中1964年和1974年停办,1998年台北电影学会另行组织台北电影节与之分庭抗礼。金马奖的主持人过去常有“一港一台”搭配的传统,但也有都是台湾主持人担当的情况。金马奖在华语圈中它历史最为悠久,并且评选条件中不设地域限制、评选对象面向所有华语电影和华语影人的奖项。原由台湾“行政院新闻局”主办,后由台湾电影事业发展基金会赞助。金马奖是台湾为促进华语片制作事业,对优良华语片以及优秀电影工作者所提供的一项竞赛奖励,奖励了许多优良华语影片及优秀的电影工作者,成为华语影片制作事业最崇高的荣誉指标,对华人电影事业,有很大的帮助和鼓励。中国电影金鸡百花奖、香港电影金像奖和台湾电影金马奖并称华语电影三大奖项。

『叁』 金马奖2015入围短片台湾制造板块名单

2015年11月21日,第5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在台北国父纪念馆举行颁奖典礼,林志玲搭档黄子佼担任本届金马奖司仪。

在线播放平台有,腾讯,爱奇异等

电视频道就是凤凰台

最佳男主角入围的有:李鸿其《醉·生梦死》、郭富城《踏血寻梅)、冯小刚《老炮儿》、邓超《烈日灼心》、董子健《德兰》。在五位最佳男主角的入围者中,郭富城是两届金马奖影帝,之前凭借《父子》和《三岔口》获奖。其余的入围者李洪其、冯小刚、邓超、董子健都是第一次获得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肆』 台湾电影金马奖的历届回顾

金马奖 历届 演员 / 作品时间金马奖 男主角 女主角 最佳导演 最佳剧情片1962第01届 王引《手枪》 尤敏《星星月亮太阳》 陶秦《千娇百媚》 (易文)《星星月亮太阳》1963第02届 唐菁《黑夜到黎明》 乐蒂《梁山伯与祝英台》 李翰祥《梁山伯与祝英台》 (李翰祥)《梁山伯与祝英台》1965第03届 葛香亭《养鸭人家》 李丽华《故都春梦》 李行《养鸭人家》 (李行)《养鸭人家》1966第04届 赵雷《西施》 归亚蕾《烟雨蒙蒙》 李翰祥《西施》 (李翰祥)《西施》1967第05届 欧威《故乡劫》 江青《几度夕阳红》 李嘉《我女若兰》 (李嘉)《我女若兰》1968第06届 崔福生《路》 凌波《烽火万里情》 白景瑞《寂寞的十七岁》 (李行)《路》1969第07届 杨群《扬子江风云》 李丽华《扬子江风云》 白景瑞《新娘与我》 (杨文淦)《小镇春回》1970第08届 葛香亭《高山青》 归亚蕾《家在台北》 张曾泽《路客与刀客》 (白景瑞)《家在台北》1971第09届 王引《缇萦》 卢燕《董夫人》 丁善玺《落鹰峡》 (李翰祥)《缇萦》1972第10届 欧威《秋决》 翁倩玉《真假千金》 李行《秋决》 (李行)《秋决》1973第11届 杨群《忍》 上官灵凤《马路小英雄》 程刚《十四女英豪》 (杨群)《忍》1975第12届 秦祥林《长情万缕》 卢燕《倾国倾城》 刘艺《长情万缕》 (李行)《吾土吾民》1976第13届 常枫《香花与毒草》 徐枫《刺客》 张佩成《狼牙口》 (刘家昌)《梅花》1977第14届 秦祥林《人在天涯》 陈秋霞《秋霞》 张曾泽《笕桥英烈传》 (张曾泽)《笕桥英烈传》 1978第15届 秦汉《汪洋中的一条船》 恬妞《蒂蒂日记》 李行《汪洋中的一条船》 (李行)《汪洋中的一条船》1979第16届 柯俊雄《黄埔军魂》 林凤娇《小城故事》 胡金铨《山中传奇》 (李行)《小城故事》1980第17届 王冠雄《茉莉花》 徐枫《源》 王菊金《六朝怪谈》 (李行)《早安台北》1981第18届 谭咏麟《假如我是真的》 张艾嘉《我的爷爷》 徐克《夜来香》 (王童)《假如我是真的》1982第19届 艾迪《边缘人》 汪萍《武松》 章国明《边缘人》 (丁善玺)《辛亥双十》 1983第20届 孙越《搭错车》 陆小芬《看海的日子》 陈坤厚《小毕的故事》 (陈坤厚)《小毕的故事》1984第21届 李修贤《公仆》 杨惠姗《小逃犯》 麦当雄《省港旗兵》 (李佑宁)《老莫的第二个春天》1985第22届 周润发《等待黎明》 杨惠姗《我这样过了一生》 张毅《我这样过了一生》 (张毅)《我这样过了一生》1986第23届 狄龙《英雄本色》 张艾嘉《最爱》 吴宇森《英雄本色》 (杨德昌)《恐怖分子》1987第24届 周润发《秋天的童话》 梅艳芳《胭脂扣》 王童《稻草人》 (王童)《稻草人》1988第25届 万梓良《大头仔》 郑裕玲《星星月亮太阳》 罗启锐《七小福》 (罗启锐)《七小福》1989第26届 陈松勇《悲情城市》 张曼玉《三个女人的故事》 侯孝贤《悲情城市》 (关锦鹏)《三个女人的故事》1990第27届 梁家辉《爱在他乡的季节》 林青霞《滚滚红尘》 严浩《滚滚红尘》 (严浩)《滚滚红尘》1991第28届 郎雄《推手》 张曼玉《阮玲玉》 王家卫《阿飞正传》 (杨德昌)《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1992第29届 成龙《警察故事III超级警察》 陈令智《浮世恋曲》 王童《无言的山丘》 (王童)《无言的山丘》1993第30届 成龙《重案组》 吴家丽《赤LUO的诱惑》 李安《喜宴》 (李安)《喜宴》1994第31届 梁朝伟《重庆森林》 陈冲《红玫瑰白玫瑰》 蔡明亮《爱情万岁》 (蔡明亮)《爱情万岁》1995第32届 林扬《超级大国民》 萧芳芳《女人四十》 侯孝贤《好男好女》 (许鞍华)《女人四十》1996第33届 夏雨《阳光灿烂的日子》 萧芳芳《虎度门》 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 (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1997第34届 谢君豪《南海十三郎》 张曼玉《甜蜜蜜》 陈果《香港制造》 (陈可辛)《甜蜜蜜》1998第35届 洛桑群培《天浴》 李小璐《天浴》 陈冲《天浴》 (陈冲)《天浴》1999第36届 柯俊雄《一代枭雄曹操》 李丽珍《千言万语》 许鞍华《千言万语》 (许鞍华)《千言万语》2000第37届 吴镇宇《枪火》 张曼玉《花样年华》 杜琪峰《枪火》 (李安)《卧虎藏龙》2001第38届 刘烨《蓝宇》 秦海璐《榴莲飘飘》 关锦鹏《蓝宇》 (陈果)《榴莲飘飘》2002第39届 黎明《三更之回家》 李心洁《见鬼》 陈果《香港有个荷里活》 (张作骥)《美丽时光》2003第40届 梁朝伟《无间道》 吴君如《金鸡》 刘伟强、麦兆辉《无间道》 (刘伟强、麦兆辉)《无间道》2004第41届 刘德华《无间道III》 杨贵媚《月光下,我记得》 杜琪峰《大事件》 (陆川)《可可西里》2005第42届 郭富城《三岔口》 舒淇《最好的时光》 周星驰《功夫》 (周星驰)《功夫》2006第43届 郭富城《父子》 周迅《如果·爱》 陈可辛《如果,爱》 (谭家明)《父子》2007第44届 梁朝伟《色·戒》 陈冲《意》 李安《色·戒》 (李安)《色·戒》2008第45届 张涵予《集结号》 刘美君《我不卖身,我卖子宫》 陈可辛《投名状》 (陈可辛)《投名状》2009第46届 张家辉《证人》
黄渤《斗牛》 李冰冰《风声》 戴立忍《不能没有你》 (戴立忍)《不能没有你》2010第47届 阮经天《艋舺》 吕丽萍《玩酷青春》 钟孟宏《第四张画》 (张作骥)《当爱来的时候》2011第48届 刘德华《桃姐》 叶德娴《桃姐》 许鞍华《桃姐》 (魏德圣)《赛德克·巴莱》2012第49届 刘青云《夺命金》 桂纶镁《女朋友男朋友》 杜琪峰 《夺命金》 (高群书)《神探亨特张》2013第50届李康生《郊游》章子怡《一代宗师》蔡明亮《郊游》 (陈哲艺)《爸妈不在家》2014第51届陈建斌《一个勺子》陈湘琪《回光奏鸣曲》许鞍华《黄金时代》(娄烨)《推拿》2015第52届冯小刚《老炮儿》林嘉欣《百日告别》侯孝贤《刺客聂隐娘》(侯孝贤)《刺客聂隐娘》备注:早期的“优等剧情片不算在内” 时间届次 男配角 女配角 新人奖 1962第01届 矮仔财《宜室宜家》 唐宝云《台风》 费立《金喇叭》 1963第02届 马骥《白云故乡》 杜娟《巫山春回》 罗宛琳《街头巷尾》 1965第03届 井淼《故都春梦》 王莱《人之初》 小龙《最后的裁判》 1966第04届 吴家骥《金玉奴》 卢碧云《烟雨蒙蒙》 谢玲玲《婉君表妹》 1967第05届 崔福生《贞节牌坊》 于倩《蓝与黑》 谢玲玲《我女若兰》 1968第06届 井淼《烽火万里情》 欧阳莎菲《烽火万里情》 嘉嘉《多少柔情多少泪》 1969第07届 孙越《扬子江风云》 张冰玉《小镇春回》 吴凤凰《小情人逃亡》 1970第08届 仪铭《歌声魅影》 夏台凤《歌声魅影》 愈健生《不敢跟你讲》 1971第09届 王戎《庭院深深》 陈莎莉《落鹰峡》 游龙《精忠报国》 1972第10届 魏苏《大地春雷》 傅碧辉《秋决》 1973第11届 王宇《突破国际死亡线》 卢燕《十四女英豪》汤志伟《天伦乐》1975第12届 仪铭《云深不知处》 萧芳芳《女朋友》1976第13届 郎雄《狼牙口》 张艾嘉《碧云天》1977第14届 白鹰《千刀万里追》 胡茵梦《人在天涯》邬裕康《艳阳三月天》1978第15届 谷名伦《日落北京城》 归亚蕾《蒂蒂日记》黄龙《乡野奇谈》1979第16届 韩苏《欢颜》 沉时华《一个女工的故事》欧弟《小城故事》1980第17届 向云鹏《乡野人》 邵佩玲《茉莉花》林小楼《乡野人》1981第18届 王珏《皇天后土》 王莱《小葫芦》郑传文《原乡人》1982第19届 谷峰《武松》 叶德娴《汽水加牛奶》周品君《在那河耽青草青》1983第20届 谷峰《待罪的女孩》 英英《看海的日子》石安妮《魔轮》1984第21届 常枫《颐园飘香》 陈秋燕《油麻菜籽》林鼎翙《玉卿嫂》1985第22届 陈博正《超级市民》 唐如韫《童年往事》1986第23届 秦沛《天天星期七》 缪骞人《最爱》1987第24届 午马《倩女幽魂》 林珊如《期待你长大》1988第25届 周星驰《霹雳先锋》 王莱《海峡两岸》1989第26届 张世《香蕉天堂》 李淑桢《鲁冰花》1990第27届 张学友《笑傲江湖》 张曼玉《滚滚红尘》1991第28届 关海山《五亿探长雷洛传》王莱《推手》
潘迪华《阿飞正传》 1992第29届 顾宝明《暗恋桃花源》 顾美华《浮世恋曲》1993第30届 郎雄《喜宴》 归亚蕾《喜宴》1994第31届 王柏森《独立时代》 金燕玲《独立时代》1995第32届 罗家英《女人四十》 文英《热带鱼》1996第33届 王启赞《麻将》 邱秀敏《忠仔》1997第34届 陈进兴《爱情来了》 廖慧珍《爱情来了》1998第35届 曾志伟《愈快乐愈堕落》 舒淇《洪兴十三妹》1999第36届 戴立忍《想死趁现在》 叶德娴《笨小孩》2000第37届 太保《运转手之恋》赵美龄《沙河悲歌》姚月明《细路祥》2001第38届 谭耀文《野兽之瞳》 罗慧英《爱上我吧》秦海璐《榴莲飘飘》2002第39届 陈果《香港有个荷里活》 林嘉欣《男人四十》林嘉欣《男人四十》2003第40届 黄秋生《无间道》林美秀《黑狗来了》王宝强《盲井》
郑智允《跑吧!孩子》 2004第41届 吴彦祖《新警察故事》白灵《三更2之饺子》洪颢瑄《拥抱大白熊》
杨佑宁《17岁的天空》 2005第42届 黄秋生《头文字D》元秋《功夫》周杰伦《头文字D》2006第43届 吴景滔《父子》 谢欣颖《爱丽丝的镜子》张睿家《盛夏光年》2007第44届 梁家辉《战·鼓》 范冰冰《心中有鬼》汤唯《色·戒》2008第45届 马如龙《海角七号》梅芳《囧男孩》姜圣民《跳格子》2009第46届 王学圻《梅兰芳》惠英红《心魔》余少群《梅兰芳》2010第47届 吴朋奉《父后七日》郝蕾《第四张画》李千娜《茱丽叶》2011第48届 徐诣帆《赛德克·巴莱》唐群《到阜阳六百里》柯震东《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2012第49届 郑中基《低俗喜剧》梁静《杀生》齐溪《浮城谜事》2013第50届李雪健《一九四二》杨雁雁《爸妈不在家》郭书瑶《志气》2014第51届陈建斌《军中乐园》万茜《军中乐园》张磊《推拿》2015第52届白只《踏血寻梅》吕雪凤《醉·生梦死》李鸿其《醉·生梦死》

『伍』 金马奖2015在央视哪个频道转播

2015年11月21日,第5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在台北国父纪念馆举行颁奖典礼,林志玲搭档黄子佼担任本届金马奖司仪。
在线播放平台有,腾讯,爱奇异等 电视频道就是凤凰台
2015年11月21日,第5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在台北国父纪念馆举行颁奖典礼,林志玲搭档黄子佼担任本届金马奖司仪。
最佳导演为侯孝贤,这是他第三度获得金马奖最佳导演奖。
“影帝”、“影后”双双爆冷花落冯小刚(《老炮儿》)和林嘉欣(《百日告别》)。
本届金马奖共有427部影片报名,创历史新高。入围的39部影片中,共有15部获奖。其中,侯孝贤导演的《刺客聂隐娘》一举囊括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造型设计、最佳音效五项大奖,成最大赢家。
当晚的颁奖典礼中,香港影星成龙单膝下跪,为92岁高龄的著名女演员李丽华颁发了终身成就奖。

『陆』 台湾电影金马奖的历史回顾

电影江湖五十载,金马浮沉浪淘沙(1)
琼瑶、胡金铨、归亚蕾、徐枫
张艾嘉、柯俊雄曾合作的《我的爷爷》。
金马奖过去半个世纪,从局限于台湾地区的奖项扩散至整个华语地区,已成为华语电影界最受瞩目的电影盛会之一,也是华人电影工作者的最高荣誉。和大陆电影金鸡奖和香港电影金像奖不同,金马奖更具开放性。40届之前,参赛影片只要是“以华语为主要发音的影片”即可(这之后删去“主要”两字,只要片中有华语都可参加),且没规定是否曾公映。这种开放性,让大陆、台湾、香港甚至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等地出产华语片、电影人都有机会获得肯定。
上世纪90年代,金马奖变成完全由民间举办后,包容性和前瞻性也更具显露出来。大制作、大明星可以捧杯,小成本文艺片、不知名演员也能获奖。很多如今知名的电影人第一个奖项肯定就来自金马。
翻看过去50年的金马奖,就像是阅读一本浓缩的华语电影史。我们既能看到时代精神和评奖标准的变迁,更能领略到每个时代电影人的卓越风采。 取自金门马祖
1962年台湾官方为鼓励优良国语影片及优秀电影工作者,由“新闻局”举办金马奖。在金马奖的前二十年,由于评奖为官方主办,获奖人和电影多集中在台湾电影和香港国语电影。“金马”二字源自金门、马祖两外岛地名的字首,刚好也符合全球主要电影节名称以“金”字为头的潮流。前十届,由于官方色彩浓厚,获奖影片多由中央电影公司、台湾省电影制片厂等出产。不少影片也颇具意识形态色彩,也经常有官员参与颁奖。
电懋VS邵氏
上世纪60年代,刚好是邵氏兄弟和电影懋业(简称电懋)在香港乃至东南亚展开激烈竞争的年代。第一届金马奖最佳影片《星星太阳月亮》就来自于电懋,当时电懋的实力可以说略胜于邵氏,举例说,1964年金马奖曾停办一年,一方面因是与第11届亚洲电影节(今亚太电影节)撞车,更重要的原因是当年电懋公司总裁陆运涛一行三十余人在台中飞机失事罹难,当时这个事件震动华语电影圈。
1963年第二届金马奖,由邵氏电影公司出品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拿到6项大奖,是前十年囊括奖项最多的影片之一。可以说,在陆运涛罹难后,邵氏影业才开始了在华语影坛长达三十多年的统治地位。
李翰祥
作为华语影史的传奇人物,李翰祥一生拍片无数,类型横跨历史、戏曲、奇情、风月、歌唱、恐怖等类型。第二届金马奖便凭《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拿到最佳导演在内6项奖,第四届《西施》再包揽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第九届凭《缇萦》获最佳编剧。李翰祥虽不是金马奖获奖最多的电影人,但其作品的票房纪录、引发的争议、对两岸三地电影工业的影响则无可置疑。
李行
从第三届开始,李行导演共有《养鸭人家》(上图)《哑女情深》《婉君表妹》《还我河山》4部影片获得金马奖,其中《养鸭人家》获1965年第三届金马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奖,开启台湾电影健康写实主义风潮。从此李行成为台湾导演扛鼎人物,晚年更是为两岸电影文化交流做了很多工作。他是金马50年历史上获最佳导演奖最多的电影人(和杜琪峰并列为三次),而他导演的7部影片曾获最佳影片,更让人难以望其项背。
-崭露头角
上世纪60年代开始有多部琼瑶小说改编电影获金马奖,除《哑女情深》《婉君表妹》外,还有《烟雨蒙蒙》《几度夕阳红》《庭院深深》等多部影片获得表演奖项。进入70年代后更多琼瑶小说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成就华语影视圈长达近五十年的琼瑶传奇。
与张彻一起开创华语新派武侠片的胡金铨,也在这个阶段崭露头角,从演员起步的他凭借自编自导的《大地儿女》《龙门客栈》分获第四届、第六届金马奖最佳编剧。而更大的肯定在之后,1979年凭《山中传奇》获16届金马奖最佳导演。
直到今天归亚蕾还活跃在华语电视屏幕。年近七十的她出道甚早, 1965年22岁的她主演首部电影《烟雨濛濛》,1966年获第四届金马奖影后。后主演过多部电影、电视剧。1970年的《家在台北》,于第八届金马奖再获影后。 二秦二林
上世纪70年代的台湾,以琼瑶小说为代表的爱情文艺片成为主流,这些电影里的俊男美女迅速成为超级红星,曾出现过一道人称“二秦二林时代”的亮丽风景:秦汉、秦祥林、林凤娇、林青霞,这四位俊男靓女在银幕上演绎出一桩桩动人的爱情故事;银幕外也有精彩的感情戏。
秦祥林最早走红,主演了《一帘幽梦》《我是一片云》《月朦胧鸟朦胧》等。1975年他在第十二届金马凭《长情万缕》获得影帝,1977年第十四届金马凭《人在天涯》再获影帝。不过与秦祥林相比,秦汉的金马履历就没那么辉煌了,秦汉唯一一次拿金马奖却不是琼瑶电影,而是1978年李行导演的《汪洋中的一条船》,饰演残障人士郑丰喜。不过与这些演艺生涯比起来,观众似乎更热衷当年两人“争夺”林青霞的八卦,而相较于林青霞,林凤娇在最走红的年代(1982年)嫁给了成龙大哥,从此相夫教子。
徐枫
从一代侠女到国际知名制片人,徐枫在华语电影史上算是不多见的传奇女子。17岁出演胡金铨的《龙门客栈》成名,1976年凭借在《刺客》中的出色表现,获得第十三届金马奖影后,1980年在第十七届金马奖上凭《源》再获影后。嫁给香港富商汤君年后,徐枫转而成为制片人,成就更大。第二十七届金马奖最佳影片《滚滚红尘》,唯一在戛纳电影节获得金棕榈奖的华语片《霸王别姬》。
柯俊雄
柯俊雄是台湾电影界“劳模”,出演200多部电影,类型横跨爱情、动作、历史等。1979年柯俊雄凭《黄埔军魂》获第十六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1999年自导自演《一代枭雄:曹操》在三十六届金马奖再获影帝。闯荡香港影坛期间,他参演的《江湖最后一个大佬》等在很多录像厅青年心目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不过坊间更爱聊他的“江湖”传闻,其中最出名的便是“欲女舒淇出道”和“斗殴古龙之死”。
张艾嘉
作为华语电影圈不可多得的全能女性电影人,张艾嘉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从影,入围过导演、女主角、女配角、原著剧本、改编剧本等多种奖项,甚至还担任过金马奖主持人,七次入围最佳女主角也抱回两座金马影后。1981年第十八届金马奖凭《我的爷爷》获金马影后,1986年第二十三届因《最爱》再获影后。
-崭露头角
徐克金马奖从来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其前瞻性屡屡被时间证明。1981年刚满30岁的徐克在第十八届金马奖凭《鬼马智多星》获最佳导演,至今他仍是金马奖史上最年轻的导演奖获得者。这之前他的《谍变》《地狱无门》《第一类型危险》开创了香港新浪潮,但始终未获奖项肯定。金马的鼓励让徐克更加锐意创新。 新浪潮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是香港电影黄金时期,金马奖的开放性也为这时期香港电影给足肯定,包括周润发、梅艳芳、周星驰、张曼玉、成龙、王家卫等明星、名导不断涌现。与此同时,台湾电影“新浪潮”运动兴起,侯孝贤、杨德昌、李安等导演脱颖而出。尤其在1989年的第二十六届金马奖上,最具标志性的便是侯孝贤和他的《悲情城市》,影片在获得最佳导演奖等多项大奖的同时,获得第四十六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也开启了华语导演的欧洲电影节拿奖的风潮。《悲情城市》题材上直面台湾敏感的“二二八”事件,间接推动了台湾电检制度的松动。该片不但奠定了侯孝贤个人风格,也开启了台湾新电影辉煌之路。
杨德昌
1986年第二十三届金马奖上,战胜吴宇森导演的《英雄本色》获得最佳影片的是一部叫《恐怖分子》的电影。该片由杨德昌执导,时年39岁的他才执导过三部电影。《恐怖分子》是他第一部多主人公电影,他用现代变革的眼光来看待台湾都市的文化变迁与人情世故,偏重理性剖析,极具批判意识。1991年,杨德昌带来《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上图)更成为他职业生涯代表作,当年在第二十八届金马奖再获最佳影片和最佳原创剧本。这部长达4个小时的史诗作品,也让杨德昌为西方评论家所知。可惜的是,他于2000年凭借《一一》获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迎来事业高峰却罹患直肠癌,艺术生命戛然而止,2007年离世。
侯孝贤
如果要评选近三十年最能代表台湾本土导演,侯孝贤排第二,没人敢说排第一。李安更多的作品在美国创作,杨德昌则以拍片慢著称。侯孝贤1973年以场记身份踏入电影圈,1989年《悲情城市》获得金马奖最佳导演,1995年第三十二届《好男好女》再获最佳导演肯定。金马奖肯定的只是侯孝贤作品的一部分。
无论是《风柜来的人》《冬冬的假期》,还是自传性的电影《童年往事》《恋恋风尘》都引领过风潮。而台湾三部曲(悲情三部曲)《悲情城市》《戏梦人生》《好男好女》,确立了他的大师地位。如今的侯孝贤已成为台湾电影领导者,担任金马执委会主席几年来,已将该奖项做成华语电影界影响力最大的盛会。
李安
1991年第二十八届金马奖,是电影导演人才辈出的一年。当时和王家卫、杨德昌同时提名最佳导演的还有李安和关锦鹏。1991年李安是以处女作《推手》(上图)参赛,该片让郎雄获得金马影帝,王莱获得最佳女配角的肯定。躲在背后的李安似乎被人忽视,但就是这部片开启了李安的电影梦。1993年第三十届金马奖上,他以《喜宴》获最佳导演和最佳原著剧本,2000年《卧虎藏龙》获得最佳影片肯定、2007年《色,戒》再获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
成名于金马的李安,如今享誉全球影坛,擅长于中西文化融合的他,两度得到奥斯卡最佳导演的肯定,也是唯一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华人。金马50周年之际,这位台湾电影影坛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导演担任评审团主席,金马奖重新向更开阔的视野出发的意味异常浓烈。
-港星“翻身”
周润发
1985年二十二届周润发凭借《等待黎明》首次拿到金马影帝,这是他结束和电视台的合约,专心电影领域后获得的第一个肯定。对于片中主演周润发而言,《等待黎明》虽然不是他演艺生涯的分水岭,但也重要。在这部写尽悲情之能事的影片中,他的演技成功突破了以往的瓶颈。自此,星路逐渐走出低谷步入高峰。1987年二十四届金马奖上,周润发凭《秋天的童话》再获影帝肯定。
成龙
谁是金马史上首个蝉联影帝的人?梁朝伟、周润发,不,是成龙。1992年作为台湾女婿的他在第二十九届金马奖凭《警察故事3:超级警察》称帝,第二年再凭《重案组》称帝。尽管成龙当时红遍亚洲,但动作片一直是商业片的代表,经常和电影奖无缘,金马将成龙纳入视野,也是这个老牌电影奖从固守艺术和思想性,向拥有越来越多受众的商业电影妥协的一种转变。
王家卫
1991年第二十八届金马奖上,赢了杨德昌获得最佳导演奖的人叫王家卫,当时他的参赛作品叫《阿飞正传》。许多年回头来看,这样的结果其实也是公平的。王家卫是现在香港乃至华语影坛最负国际盛名的导演,独树一帜的叙事和影像美学,建立强烈的个人风格,甚至影响到不少国外导演。王家卫曾五度入围金马奖最佳导演,虽只有《阿飞正传》获奖,但《重庆森林》《东邪西毒》《花样年华》《春光乍泄》部部都能获得国际影展的肯定。2013年第五十届金马,王家卫再携《一代宗师》而来,被誉为获奖大热门。
张曼玉
1989年,《三个女人的故事》战胜《悲情城市》获最佳影片,这部影片导演在之后也大放异彩,他的名字叫关锦鹏,但更重要的是25岁的张曼玉那年凭此片获得金马女主角,从此开启了这位香港女星获奖之路。在这之后,张曼玉分别在第二十八届《阮玲玉》第三十四届《甜蜜蜜》、第三十七届《花样年华》获得女主角肯定,同时也在香港拿到金像奖女主桂冠。至今,张曼玉还是金马历史上唯一四夺女主角的女演员,男主角都没有出现四冠王。值得一提的是,1990年,她还凭借《滚滚红尘》获第二十七届金马奖最佳女配角。
周星驰
1988年第二十五届金马奖最佳男配角颁给了周星驰,这个香港电影圈的新人在参演这部影片之前,只是个多年跑龙套的电视剧临时演员、儿童节目主持人,这个奖项似乎象征着“多年媳妇熬成婆”。从此他的电影片约开始变多,1990年的《赌圣》小兵立大功在港台创下票房佳绩,这之后三年他连演三十多部喜剧片,奠定了独树一帜的“无厘头”风格。在第一次获金马17年后,2005年周星驰凭《功夫》在第四十二届金马拿下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
本土低潮
随着两岸文化交流的频繁,这十年大陆电影开始进军金马奖,姜文、陈冲等导演扬威金马奖,而刘烨、李小璐和秦海璐等演艺生涯的开端也来自于金马奖的肯定。而这十年台湾本土电影开始陷入低谷,除《美丽时光》《爱情万岁》《卧虎藏龙》外,最佳影片都由香港和大陆电影获得。这十年中,杜琪峰和梁朝伟后程发力,开始三夺最佳导演和最佳男演员的历程。而《卧虎藏龙》更是在全球掀起华语武侠片风潮。 梁朝伟
1994年出道12年的梁朝伟,终于凭借《重庆森林》摘得金马男主角,这是他第一次获得主角类的奖项。这个奖似乎打通了梁朝伟的任督二脉,他开始了香港电影金像奖五拿男主角、金马奖三度夺魁的历程,均创造两个奖项的最高纪录。而2000年凭《花样年华》拿到戛纳电影节男主角,更是让他得到国际声誉。金马50他再度凭《一代宗师》入围男主角,对手是梁家辉、李康生和王羽等,这次他会将金马纪录再度提高吗?
蔡明亮
1994年似乎是蔡明亮年,那一年他的第二部电影作品《爱情万岁》连拿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第31届金马奖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蔡明亮是继侯孝贤、杨德昌和李安之后,又一位在欧洲电影节享有盛誉的台湾导演。他之后的作品《河流》《不散》《你那边几点》《天边一朵云》等都有不错的声誉,但因对评委会看法有异议,曾携《洞》和《黑眼圈》两度退出金马奖评选。2013年他的威尼斯参赛作品《郊游》再度参与金马,不知结果如何。
杜琪峰
2000年杜琪峰《枪火》首次入围金马奖最佳导演,对手有《卧虎藏龙》的李安、《花样年华》的王家卫,最终他突围而出,此时他已出道二十年。进入21世纪,香港电影颓势尽显,但杜琪峰却越拍越顺手,2004年凭借《大事件》、2012年凭借《夺命金》又两次获得最佳导演,和李行导演并列金马奖最佳导演纪录保持人。更重要的是,通过杜琪峰的电影,刘德华、刘青云也是在事业奋斗多年后终于获得金马男主角的肯定。
桂纶镁
在第49届金马奖中,以《女朋友。男朋友》获最佳女主角,也是继舒淇得奖7年后,该奖项再次回到台湾演员手中。
戴立忍
2009年第46届金马奖上,由演员转导演的戴立忍凭借《不能没有你》囊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原著剧本。影片涉及台湾最底层贫民生活,对社会关怀的态度得到评委会肯定。而业界也认识到了戴立忍身上具备表演、编剧、导演多重才华。
钮承泽
和魏德圣一样,钮承泽也是台湾导演“触底反弹”的代表人物,2010年他导演的《艋舺》让台湾本土片重新进入春节档,并取得票房佳绩。他本人虽未获金马奖肯定,但却推出阮经天、赵又廷等新一代台湾男演员。与大陆合拍的《爱》也在两岸都赢得市场认可。 触底反弹
进入2004年之后,华语电影圈生态再次发生较大的改变。由于大陆电影市场的兴起和香港电影市场的衰落,内地、香港合拍片数量增多,也让这些影片慢慢占据金马奖舞台,两岸三地电影人的融合呈现前所未有的高潮。从2008年开始,台湾本土电影以《海角七号》《艋舺》为代表的影片开启“触底反弹”的态势。
阮经天
在第47届金马奖中,以《艋舺》获最佳男主角,也是继柯俊雄得奖11年后,该奖项再次回到台湾演员手中。
陈可辛
进入21世纪,香港电影产量下降比较快,陈可辛是少量能保证出品数量和质量的导演。1996年的《甜蜜蜜》让他在香港金像奖拿到最佳导演肯定,但金马奖的肯定则要迟到10年。2006年43届金马奖上,凭《如果·爱》获得最佳导演认可。颁奖当晚当时他正在北京筹备《投名状》,剧本刚被投资方否定,正处于极度绝望中的他接到颁奖人吴君如打来的电话,可谓“雪中送炭”。巧合的是,两年后的45届金马奖上,《投名状》为陈可辛赢得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
郭富城
如今总结娱乐圈“咸鱼翻身”的例子时,郭富城总是会第一个入选。2005年他在《三岔口》中的颓废演出,为其赢得第42届金马奖影帝,让他迎来演艺生涯第二个春天。从那之后,郭富城在表演方面似乎开窍,连续出演多部颇有挑战性的角色,更于2006年借《父子》蝉联金马影帝,成为成龙之后第二人。
钟孟宏
台湾新生代导演中,钟孟宏是最受欧洲电影节肯定的。49岁的他只有三部作品,《停车》获2008年金马奖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第四张画》获2010年最佳导演奖、《失魂》入围金马50最佳导演和最佳男主角,并代表台湾参与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竞争。钟孟宏的作品比较擅长对准城市人的黑暗面,和钮承泽、魏德圣主攻类型片不同,钟孟宏似乎更像是杨德昌、蔡明亮这类的导演。
刘德华
被誉为华语电影圈劳模的刘德华,2004年在第41届金马奖终于获得最佳男主角,这是他2000年《暗战》和2004年《大只佬》两获香港金像奖男主角后,演技得到两岸三地电影人的全面肯定。2004年的金马男主角对刘德华意义很特殊,因为前一年他和梁朝伟因《无间道》同时入围,不仅输给后者而且还被主持人蔡康永调侃;2012年刘德华因《桃姐》再获得影帝时,已学会自我调侃:“我就自己付钱拿影帝。”(《桃姐》有刘德华的投资)

『柒』 求历届台湾金马奖的影帝影后

历届台湾金马奖的影帝影后如下:

2004第41届中国台湾电影金马奖:影帝刘德华《无间道Ⅲ:终极无间》,影后杨贵媚《月光下我记得》。

2005第42届中国台湾电影金马奖:影帝郭富城《三岔口》,影后舒淇《最好的时光》。

2006第43届中国台湾电影金马奖:影帝郭富城《父子》,影后周迅《如果、爱》。

2007第44届中国台湾电影金马奖:影帝梁朝伟《色,戒》,影后陈冲《意》。

2008第45届中国台湾电影金马奖:影帝张涵予《集结号》,影后刘美君《我不卖身,我卖子宫》。

2009第46届中国台湾电影金马奖:影帝黄渤《斗牛》及张家辉《证人》并列,影后李冰冰《风声》。

2010第47届中国台湾电影金马奖:影帝阮经天《艋舺》,影后吕丽萍《玩酷青春》。

2011第48届中国台湾电影金马奖:影帝刘德华《桃姐》,影后叶德娴《桃姐》。

2012第49届中国台湾电影金马奖:影帝刘青云《夺命金》,影后桂纶镁《女朋友男朋友》。

2013第50届中国台湾电影金马奖:影帝李康生《郊游》,影后章子怡《一代宗师》。

2014第51届中国台湾电影金马奖:影帝陈建斌《一个勺子》,影后陈湘琪《回光奏鸣曲》。

『捌』 台湾电影金马奖的数字和特殊纪录

15届金马奖之前,并没有现场拆信封颁奖环节,而是提前公布获奖名单,然后举行颁奖典礼。
从1962年到至今49届金马奖,共有162人获得过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其中18位已不在人世。
49届金马奖共有31款不同的金马奖杯造型,奖杯是从2005年42届开始沿用的。
第46届最佳男主角,首次出现两位得主,分别是黄渤与张家辉。
第39届电影《香港有个荷里活》和第47届电影《当爱来的时候》入围14项,成为史上入围最多项的电影。
第43届9岁的吴景滔凭借电影《父子》中的精湛的演技获得最佳男配角并成为金马史上最年轻的得主。
演员杨惠姗在第21、22届获得最佳女主角的荣誉,
成为首位连任的女演员。
第28届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有五位演员入围本届演员奖,男主角:张震、张国柱;女主角
:杨静怡;女配角:金燕玲、姜秀琼,为历届最多。
电影《三个女人的故事》与《滚滚红尘》,都得奖8项,为目前得奖最多之电影。
杜汶泽是首位同时入围最佳男主角与最佳男配角两个奖项的演员。分别以《低俗喜剧》和《DIVA华丽之后》入围第49届金马奖。

『玖』 2015金马奖影帝

第五十二届【金马奖】影帝 (2015年) :冯小刚《老炮儿》

冯小刚

冯小刚,1958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湖南省湘潭市,中国内地导演、编剧、演员。

1984年担任剧情片《生死树》的美术助理,从而进入电影圈 。1985年在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担任美工师 。1991年担任中国首部电视系列喜剧《编辑部的故事》的编剧,并凭借该剧在中国内地获得关注 。1994年执导个人首部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该剧获得第12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长篇连续剧奖 。1997年执导中国内地首部贺岁电影《甲方乙方》,该片奠定了冯小刚黑色幽默的电影风格 。1998年执导的喜剧爱情片《不见不散》成为中国内地电影年度票房冠军 。2001年执导喜剧片《大腕》,该片获得第2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奖 。2003年执导的喜剧片《手机》在中国内地获得年度票房冠军 。

2004年担任剧情片《天下无贼》的导演、编剧,并凭借该片获得第4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 。2008年执导的爱情喜剧片《非诚勿扰》打破华语电影在中国内地的票房纪录 。2014年担任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总导演。2015年被法国文化部授予“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 ;同年凭借剧情片《老炮儿》获得第5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 。2016年执导的剧情片《我不是潘金莲》获得第64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贝壳奖,而其个人则凭借该片获得第5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 ;同年,执导剧情片《芳华》。

『拾』 第3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的介绍

台湾电影金马奖(Golden Horse Award)是中国台湾地区的电影奖项,在华语圈中它历史最为悠久,与香港电影金像奖和大陆电影金鸡百花奖并称为华语电影最高成就的三大奖。由于早期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并未设置类似音像制品竞赛奖励,金马奖成为华人区最受注目的电影盛会之一。直至今日,金马奖的颁发仍对华人电影具有指标性意义,特别是在艺术性电影方面。而港台电影界知名导演与演员,仍相当重视金马奖的竞赛,这从其发奖名单中仍可窥知。

阅读全文

与台湾金马电影奖2015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2018年上映的差评电影有哪些 浏览:665
哪些美国电影经典 浏览:566
国产电影动画片古装有哪些 浏览:802
章若楠电影有哪些 浏览:675
美国电影关于狼人的2020 浏览:368
电影院呐喊 浏览:334
范冰冰苹果在哪个电影网看 浏览:17
有哪些战斗动漫电影 浏览:685
科幻电影推荐2018排行榜国产 浏览:594
再见奥特曼大电影播放 浏览:659
韩国电影哥哥的老婆 浏览:112
单位怎么购电影票 浏览:788
欧美孕妇电影系列 浏览:694
与监狱有关的韩国电影 浏览:834
电影院场次怎么这么少 浏览:328
开学的电影海报怎么画中学 浏览:364
暴风眼酷看电影网 浏览:183
欧美动画治愈电影推荐 浏览:136
男女互换身体电影大全 浏览:908
金桥太茂电影城订票 浏览: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