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冯小刚导的所有电影列表及年份
中文名: 冯小刚
英文名: Xiaogang Feng
性 别: 男
角 色:编剧,导演,演员
1958年出生于北京。高中毕业后进入北京军区文工团任舞美设计。退伍后到北京城建开发总公司做工会文体干事,1985年调入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成为美工师,相继担任《大林莽》、《凯旋在子夜》、《便衣警察》、《好男好女》等多部电视剧的美术设计。之后进入北京广播学院深造。他与郑晓龙联合编剧的第一部作品《遭遇激情》,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等四项提名。而他与王朔联合编剧的电视系列剧《编辑部的故事》,则使他一举成名。1992年,他二度与郑晓龙合作的电影剧本《大撒把》,再获第十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编剧等五项提名。1994年,他开始介入导演,处女作是《永失我爱》。1997年执导了电视剧《月亮背面》。较具代表的还有《天生胆小》等。
演员作品
童梦 Tong meng (2005)
谁说我不在乎 The Marriage Certificate (2001)
Baba (2000)
甲方乙方 Dream Factory, The (1997)
冤家父子 (1996)
导演作品
夜宴 Ye yan (2006)
情殇 (2004)
天下无贼 World without Thieves, A (2004)
手机 Cell Phone (2003)
关中刀客 (2003)
大腕 Big Shot's Funeral (2001)
一声叹息 Sigh, A (2000)
没完没了 Mei wan mei liao (1999)
不见不散 Be There or Be Square (1998)
甲方乙方 Dream Factory, The (1997)
冤家父子 (1996)
残刀
编剧作品
夜宴 Ye yan (2006)
天下无贼 World without Thieves, A (2004)
大腕 Big Shot's Funeral (2001)
Baba (2000)
一声叹息 Sigh, A (2000)
不见不散 Be There or Be Square (1998)
冤家父子 (1996)
回答者:点点痛 - 秀才 二级 5-15 21:11
很多,怎么能都记得住呢
回答者:banana100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5-15 21:13
作品:《遭遇激情》《大撒把》《永失我爱》《天生胆小》《北京人在纽约》《编辑部的故事》《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万事如意》《一声叹息》 《手机》《天下无贼》以及正在拍摄中的《夜宴》
冯小刚,中国电影编导、导演。1958年出生。自幼喜爱美术、文学。高中毕业后进入北京军区文工团,担任舞美设计。后参军,转业后,到北京城市建设开发总公司当了工会文体干事。1985年,他调入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成为美工师,先后在《大林莽》、《凯旋在子夜》、《便衣警察》、《好男好女》等几部当时很有影响的电视剧中任美术设计。
《遭遇激情》是他与郑晓龙联合编导的第一部作品,后被夏刚拍成电影,影片获中
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等四项提名,他与王朔联合编剧的电视系列剧《编辑部的故事》使他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1992年,他再次与郑晓龙合作写了电影剧本《大撒把》,搬上银幕后,又获第十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编剧等五项提名。1994年,他又干起导演,处女作是《永失我爱》,这也是一部城市题材的影片,冯小刚还兼做美工。1997年,他推出电视剧《月亮背面》。近几年,又连续推出贺岁电影《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票房成绩不俗。他的近作《一声叹息》在圈里圈外更是掀起了很大的波澜。
回答者:feiqs - 试用期 一级 5-15 21:16
冯小刚作品:
《大撒把》(1992)
《永失我爱》(1994)
《北京人在纽约》
《不见不散》
《一声叹息》(2000)
《大腕》(2001)
《第601个电话》
Ⅱ 冯小刚都有那些电影推荐一下。说的越多越好
《遭遇激情》,《天下无贼》,《夜宴》,《哈姆雷特》,《集结号》《非诚勿扰》《唐山大地震》《非诚勿扰2》
Ⅲ 如何评价冯小刚冯小刚哪部电影最精彩
冯小刚,圈内有名的“小钢炮”,非常地敢说直言。而在这种“直接说”的底气下,是资历最丰厚的中国顶级导演之一,拍过很多脍炙人口的电影像是《甲方乙方》、《大腕》、《老炮儿》、《芳华》等,经常拿下年度票房冠军,还拿过很多有分量的奖项(金马奖、百花奖、金鸡奖、华表奖等)。而要说他最精彩的电影,我以为是2001年的《大腕》。
最后,大腕表现出的那种反讽现实的意义,也是令它至今能让人一直提及的原因之一。而且《大腕》中的很多讽刺故事如今也都成了事实,像“4千美金”起的高房价(当然现在已经不止了),万事万物皆可卖的直播卖货等。
Ⅳ 冯小刚的作品有哪些
冯小刚的作品有:《北京人在纽约》、《永失我爱》、《没完没了》、《不见不散》、《大腕》、《手机》、《甲方乙方》、《集结号》、《唐山大地震》等,(出演作品)《凯旋在子夜》、《爸爸》、《童梦奇缘》、《破事儿》、《建国大业》、《最爱》、《谁说我不在乎》、《冤家父子》、《非诚勿扰》、《一九四二》、《老炮儿》等。
冯小刚,1958年出生于北京,中国电影导演、编剧。冯小刚作品风格以京味儿喜剧著称,擅长商业片,在业界享有贺岁片之父的美誉。冯小刚导演过的电影总票房超过20亿,是中国内地最具有电影票房号召力的导演之一。冯小刚连续四年获得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三届百花奖、一届金鸡奖)最佳导演奖。冯小刚曾担任中央电视台2014年春节联欢晚会总导演。
Ⅳ 李易峰和冯小刚第一次合作的电影是什么
李易峰和冯小刚第一次合作的电影《老炮儿》,2015年底,冯小刚与李易峰、吴亦凡两位小鲜肉合作的电影《老炮儿》引起了不错的反响,冯小刚也因此被粉丝们称为国民公公。
曾经风光四九城的老炮六爷(冯小刚饰),难以适应社会巨变,蛰伏于胡同深处,过着溜鸟、管闲事、发牢骚的无聊日子。
某日,六爷和“小炮儿”儿子晓波(李易峰饰)父子间产生巨大情感冲突,导致小炮儿负气离家出走,不想遭遇暗算,被新崛起一代的“小爷”小飞(吴亦凡饰)非法拘禁。为了解救儿子,并偿还当年对儿子的愧疚之情,六爷重出江湖。
六爷用自己的规矩,试图摆平事件,却无奈的发现,无论是这个时代,还是自己的身体,早已今非昔比。一场父子恩仇、新旧势力的对决无法避免。
Ⅵ 冯小刚的所有电影
导演作品:
1994 《北京人在纽约》 与郑晓龙合作
《永失我爱》 成为导演处女作
1996 《冤家父子》 电影
1997 《甲方乙方》 与葛优合作的第一部贺岁电影
1998 《不见不散》 电影
1999 《没完没了》 电影
2000 《一声叹息》 电影
2001 《大腕》 电影
2002 《关中刀客》 电影
2003 《手机》 电影
2004 《天下无贼》 电影
2006 《夜宴》 电影
《集结号》 电影
2009 《非诚勿扰》 2009年贺岁大片
《风声》 担任总监
2010 《唐山大地震》 电影
《非诚勿扰2》 电影
2011 《温故1942》 电影
出演作品:
1986 《凯旋在子夜》
1987 《便衣警察》 美工、小偷
1995 《阳光灿烂的日子》
1996 《冤家父子》
1997 《甲方乙方》 钱康
2000 《爸爸》
2001 《谁说我不在乎》
2003 《卡拉是条狗》
2004 《功夫》 鳄鱼帮大佬
2005 《童梦奇缘》 流浪汉
2007 《破事儿》 客户主管
2009 《建国大业》
2010 《苏乞儿》 神偷
2011 《让子弹飞》 汤师爷
《最爱》
Ⅶ 冯小刚有哪些经典电影作品 10部冯小刚经典电影推荐
你是想要最几年的,还是说早些年的。
如果是近几年的话,12.15才上映的《芳华》真的是极力推荐,影片中真的是可以看到冯小刚的思想和野心的,还有去年导演的《我不是潘金莲》和主演的《老炮儿》,以及早一点的《私人定制》、《一九四二》、《唐山大地震》、《非诚勿扰》、《集结号》、《夜宴》、《天下无贼》、《手机》,这些都是2000年以后比较经典的。
而在2000年以前的,个人认为《甲方乙方》真的是经典,《私人定制》就是根据这个来的,这个也是冯氏喜剧贺岁片的开启之作,其他还有像《不见不散》、《没完没了》也是很经典的电影。但是如果你不喜欢看太老的话,可以选择2000年以后的,故事和画面都更加成熟了,冯小刚想要表达的东西也更加的丰富了。
Ⅷ 冯小刚的电影有哪些
冯小刚的电影非常多,一些比较经典的比如《北京人在纽约》、《永失我爱》、《情殇》、《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大腕》、《关中刀客》、《手机》、《天下无贼》、《非诚勿扰》、《唐山大地震》等。
一、《甲方乙方》
《甲方乙方》(The Dream Factory)是由冯小刚执导的喜剧电影,主要演员有葛优、刘蓓、何冰等。影片讲述的是四个年轻的自由职业者。
他们突发奇想,开办了一个“好梦一日游”业务,承诺帮人们过上梦想成真的一天。人们离奇古怪的愿望接踵而至,似乎人人都想给自己现有的生活来一个180度大转弯。影片于1997年上映。
二、《不见不散》
影片《唐山大地震》是根据张翎的小说《余震》改编而成,由导演冯小刚执导。徐帆、张静初、李晨、陈道明、陆毅和陈瑾等联袂出演。
影片于2010年7月12日在中国河北省唐山市举行全球首映式。电影描述1976年发生在中国唐山的7.8级大地震中,一位母亲只能选择救姐弟之一。
Ⅸ 观看唐山大地震影评
《唐山大地震》的赞与弹
冯小刚的最新电影《唐山大地震》终于与广大观众见面。从南都记者前晚于青《宫》电影城开展的问卷调查来看,虽然只有接近四成观众认为影片超出预期,他们还是给影片打出了4.4的高分(5分满分),并认为影片“很好很强大”,“感情实在,不造作。”根据记者观察,观影调查所在的8点黄金场,上座率超过9成,除了第一排,其他座位都是满满当当。青宫影院的杨经理告诉记者,当晚共开放七个院厅,每个院厅每个场次都放《唐山大地震》,而且几乎所有黄金时段的票都已经售罄了。据片方不完整统计的数据,其22日零点点映场票房达300万,首日票房达3620万,超过《阿凡达》3600万的首日票房。
赞
瑕不掩瑜催泪重弹
这大概是继《妈妈再爱我一次》后,最催泪的一部片,基本上看一个哭一个,我也不例外。尽管去看之前,已经知道了大概剧情,人物命运,甚至连几个哭点分别出现在什么桥段都了然于心。按理说,没有意外的观影,是很难落泪动容的。可是,毫无意外,我还是哭得稀里哗啦,不能自已。
就像考试前明明把答案背得滚瓜烂熟了,连出题顺序都已知道,却在临场发挥时慌了神,碰到难题一身冷汗,答案忘得一干二净,出来就知道自己考砸了。也像刚学车的新手,那些规则啊、要领啊、怎么换挡、怎么踩油门、怎么倒车,统统都知道,但真自己上了车,还是啥都不会。
《唐山大地震》就是这么部电影,不管你之前看过多少介绍,知道多少故事,没用,真进了影院,在那个气场下,该落泪的地方,估计没几个人能扛住。我的意思是,冯小刚不亏是中国最成熟的导演,无论技术还是艺术,他在电影这个领域,的确是高手中的高手。不管他之前拍了多少部没心没肺的贺岁片,和多少部或悲或大的所谓正剧。他最大的厉害之处就在于,非常懂得拿捏观众心理,甚至可以说驾驭———让你笑你就笑,让你哭你不得不哭———没什么可辩驳的,就这点而言,中国没第二个导演有他这本事,不服不行。
但并不是说,《唐山大地震》就没破绽。相反,这片子硬伤多到不可思议的地步。很多场面都让人出戏,有种受骗上当的感觉。就像遇到一个手法拙劣的小偷,他偷你东西时,你都能感觉到。但他却在你眼皮子底下跑了,你看着那个背影,空有一肚子火。
比如,怎么就认定妹妹死了?抱着哭了一阵就让她跟丈夫躺在尸堆里走了?比如,1986年就装上电话了?5000元装一门电话,对一个唐山下岗工人来说,是不是太贵了,且还是装电池的那种电话?
再比如,1996年李晨演的弟弟方达应该是28岁,刚发了点小财。但他已经开宝马,穿K A PPA(这个品牌应该没那么早进中国吧),他老婆希望出国旅游和买LV.更奇怪的是,他们把手机说得跟现在一样流行。要知道,1996年手机还远没有普及。
还有,2008年的方达和方登都已经40岁了,可惜张静初和李晨,至少从扮相来看,真的无法想象是个40岁的中年人。尤其是方达,在汶川救灾时,跟一个唐山老乡聊天,也就是促成姐弟相认的那个夜晚。老乡说自己1976年才两岁,那么应该比方达小起码五六岁,可看起来,方达分明比他小不止五六岁。
在演员的选择上还有个问题,让陆毅和张静初搭戏,演一对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情侣,明显不靠谱。这两人都离开校园这么多年了,气质完全不对。尤其在得知张静初怀孕,陆毅让她打胎的那场戏,全是脸部特写,两人满脸沧桑,哪里像个学生?李晨前半部都对,但到最后,也就是2008年,就觉得撑不住了。尽管留了胡碴,感觉还是太小。
撇去这些“硬伤”(主要是年代感的误差,总觉得86年像96年,96年像06年),这片子仍然瑕不掩瑜,是一部令人动容的催泪重弹。难能可贵的是,冯小刚对某些段落的处理,非常节制。很煽,但煽得很隐忍,点到即止。比如,徐帆拒绝杨立新的那段,送走时两句“不可能”,干净利落。还有,把姐弟相认的场面完全剔除,直接切到回家认母,节奏感十足。这也恰好控制住了情感,让所有的点都聚到一块儿,最后迎来高潮———母亲下跪,母女相认。
母亲下跪从洗番茄入手,这是编剧的高明之处。细节最是动人,开篇轻描淡写的一个伏笔,此刻成了最催泪的情感强心剂,任铁石心肠都被软化了。没别的,就一个番茄。千言万语,都在那一刻道尽。
至于把姐姐怀孕后的命运,以及弟弟的成长经历都一笔带过,我认为也颇为明智。所有的矛盾都集中在一个点上———母女如何相认?如何走出心结,宽恕彼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地震无非是个背景,可以换成任何一种别的致命灾难,比如一场车祸,抑或一次意外,这个命题都能成立。
也因此,我更愿意把这部电影看成是部家庭伦理片。就是你如何宽恕亲人对你的伤害,如何宽恕与自我救赎,如何放下与释然?如此,“唐山”便成了一个形容词,逃不过劫难,却必然重生。
去年陆川的《南京!南京!》把一场战争,拍成一次人性拷问;如今冯小刚用《唐山大地震》把一场天灾,变成一道命题,关乎血缘与亲情。有多恨,就有多爱;有多坚持,就有多痛苦。到头来我们会发现,血浓于水,亲人永远是亲人。爱,才是活下去的唯一动力。
感谢冯小刚!
弹
除了催泪还是催泪
“你哭了吗?”“哭了多少次?”……《唐山大地震》上映,催泪弹威力之大,大到改变了电影院的观影语境,不得不服。上一部电影制造出了这种“举国同哭”的效果,应该是20多年前上映的《妈妈再爱我一次》。
《唐山大地震》改编自张翎的小说《余震》,原著讲述的是一个关于选择的故事,一根柱子压着两个孩子,最终妈妈选择了救弟弟,被放弃的姐姐死里逃生后开始了长达30年的自我放逐和心灵救赎。电影以同样的故事为基础,但把重点放在了劫后余生的一家三口破碎重圆的过程。这个改动的意图很明显:冯小刚并不想探讨人性,他打的是“亲情牌”。
所以,电影里的地震只有短短的四分半钟,之后的两个多小时里,母亲独自抚养残疾的孩子,独居多年不愿再婚,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中勉力支撑;被领养的女儿一直难以摆脱被遗弃的噩梦,大学期间未婚生子,对母亲的选择始终难以释怀;儿子身残志坚地奋斗成了大款,非要媳妇把孩子留给妈妈抚养……每一条线索铺开来,都可以拍成一部催人泪下的“黄金档”电视剧。电影里,冯小刚也娴熟地运用了国内电视剧惯用的苦情戏的路数,十分钟一个哭点,除了催泪,还是催泪,最后再来个大团圆的结局,如此一来,电影院哭倒一片,票房井喷,也在意料之中。
正因为太过于“胸有成竹”,冯小刚在面临质疑的时候,毫不客气地把“不感动的人”归于“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个逻辑彪悍到令人发笑的地方,恰恰在于冯导的“人性”之说。
《唐山大地震》作为一部“家庭剧”,在表现天灾无情人有情方面,交足了功课。但在人性的思考和对灾难的反省上,实在乏善可陈。片中每一个人物的刻画都停留在感情层面,没有深入到人性的复杂和矛盾,即使是片中最出彩的母亲,除了片段式的情感爆发外,对她终其一生的心灵救赎过程也没有进一步的表现,所以,这个人物令人同情,却没有发人深思。而在对灾难的态度上,电影里除了赤裸裸的“唐山人民感谢解放军”外,对于当年的事前预防不力事后救援失当没有作出任何反省———当年的大地震,因为消息封锁导致不知多少伤患者无法接受国际救援的事实,如今早已不再是秘密,电影里却没有任何触及。当然,这只是一部电影,能够触动观众内心某一块柔软之地,已经值回票价,它并不需要承载这么多的内容这么重的责任。只不过,按照同样的逻辑,它就更不需要被作为检阅人性的标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