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电影评介是2015核心期刊吗
是的,虽然正式的纸质目录还没有出来,但是可以打电话去北大图书馆查询!
㈡ 知网收录的电影评介里的文章属于核心期刊的文章吗2013年《电影评介》还属于中文核心期刊吗
《电影评介》中的文章不属于核心期刊文章。此刊现在是省级普通期刊。
《电影评介》由贵州省群众艺术馆主办。
如有一点帮助,请及时采纳。
㈢ 《电影评介》是2010年的核心期刊吗它的版面费是怎么计算的
应该不是了,附录了08电影类的核心期刊目录,希望对你有帮助!
期刊名称 电影评介
期刊CN号 52-1014/J
主管单位 贵州省文化厅
主办单位 贵州省群众艺术馆
文种
发行范围 公开
出版状态
J9 电影、电视艺术类核心期刊表
1、电影艺术
2、当代电影
3、世界电影
4、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5、电影新作
6、中国电视
7、中国电影市场
8、电影文学
9、当代电视
㈣ 《电影评介》是否是国内核心期刊
搜索一下是不是cssci期刊源
㈤ 陈晓伟的学术论文
1、《论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发展及其对电影叙事学的影响》,《济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4期;
2、《全球化语境下的媒介生存策略——以中国电影为例》,《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全国中文核心)(哲社版)2006年2期;
3、《从绘画到银幕:中西古典绘画与电影影像关系探析》,《中州学刊》(全国中文核心)2006年2期;
4、《中国传统绘画美学思想与表现形式的电影化转换》,《电影艺术》(全国中文核心)2006年2期;
5、《“十七年”电影:中国传统绘画美学向电影的有意识移植》,《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6、《论传统绘画“空白”观念在中国电影镜语中的运用与转换》,《电影评介》(全国中文核心)2007年10月刊;
7、《创意产业视角下中国电影的突围之路》,《郑州大学学报》(全国中文核心)(哲社版)2008年4期;
8、《论中国电影景物镜头的山水画意味》,《电影评介》(全国中文核心)2008年17期;
9、《电影字幕与传统绘画“题画诗”“题跋”》,《电影评介》(全国中文核心)2008年18期;
10、《传统绘画“写意”与中国电影“神似”之美》,《东南传播》2008年7期;
11、《传统绘画“远”观与中国电影空间意识》,《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12、《中国新闻人才培养策略探析》,《人才资源开发》2008年第11期;
13、《“高票房”与“低口碑”:中国电影大片悖论现象解析》,《郑州航空管理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年5期;
14、《从“改编”到“编造”——2000年以来中国商业电影的文学改编问题》,《电影评介》2009年11期;
15、《当下中国新闻人才培养策略探析》,《人才资源开发》,2009年7期;
16、《论中国商业电影的文化悖逆》,《新闻爱好者》2009年12期。
㈥ 聂伟的学术论文
1.《从“戏台”到“站台”——读取中国第五代、第六代电影叙事差异的视点之一》《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中国高教影视学会论文奖;并以《在代际的天空下——中国第五代与第六代电影美学比较分析》名称发表于《世纪中国》网站2005年5月20日,亦入选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论文”网络文库;
2.《娄烨论:新生代电影与当代都市的文化表达》,《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影视艺术》2005年第7期全文转载,《世纪中国》网站2005年10月14日;
3.《SMHM:新生代影像传播的文化模式分析》,《文艺研究》2006年第1期,《世纪中国》网站2006年3月17日转载;
4.《当代都市电影与民间欲望漂流:王小帅论》,《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世纪中国》网站2006年3月3日;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0年第7期全文转载;
5.《新生代影像传播出路何在》,《中国艺术报》2005年6月17日;
6.《百年中国电影的五幅面孔》,《上海艺术家》,2005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影视艺术》2005年第10期全文转载,《世纪中国》网站2005年11月15日;
7.《战争意识形态笼罩下的城市感性》,《当代电影》2005年第6期,《世纪中国》网站2005年12月16日,亦入选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论文”网络文库;
8.《贾樟柯:让记忆有迹可寻》,《新民周刊》2005年第15期,《世纪中国》网站2005年6月10日;
9.《世界性因素·细节现实主义·饥饿的象征:重读《万家灯火》的几个节点》,《当代电影》2005年第3期,《世纪中国》网站2005年11月15日;
10.《假如我是贾樟柯》,《每日商报》2005年4月8日,《世纪中国》网站2005年4月15日;
11.《全球化语境下的“后东方”电影》,《当代电影》2005年第2期,《世纪中国》网站2005年6月24日;
12.《影像“原乡”与民间化叙事》,《莽原》2004年第3期;
13.《海派电视与文化现代性》,《电视艺术》2003年第6期;
14.《都市民间与当代叙事的现代性》,《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15.《亦“热”亦“冷”话“韩流”》,《中国艺术报》,2005年5月20日;
16.《都市现代性的温情救赎》,《当代电影》2006年第1期;
17.《却话巴山夜雨事》,《当代电影》2006年第3期;
18.《反思电影与文学的关联》,《人民日报》·《文艺评论》版2004.11.2;
19.《在精神局限与人文良知中追问生存真相》,杭州师范学院2003年第4期;
20.《<盲井>:人心的盲井有多深》,《新民周刊》2004年第2期;
21.《发掘经典的“今点”意义》,《语文学习》,2005年第6期;
22.《世界之“眼”——写在世界电视诞生80周年之际》,《新民周刊》2005年40期;
23.《韩剧热播的理性之辨》,《文汇报》2005年10月22日;
24.《世界·亚洲·中国——电影美学的反思与建构》,《电影新作》2005年第4期;
25.《芥末给我带来了好运气——走近电影大师沃尔克·施隆多夫》,《新民周刊》2005年25期,《世纪中国》网站2005年9月23日;
26.《电影美学向何处去》,《当代电影》2004年第5期;
27.《面向“第三世界”的影像地图》,《电影新作》2007年第4期;
28.《影像城市与历史感性——返回上海电影记忆的方式之一》,《电影评介》2007年第16期;
29. 《不断重临的产业起点》,《电影评介》2006年第14期;
30. 《关于电影配额制度的访谈》,《电影评介》2006年第14期;
31. 《重绘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的文化地形图》,《当代电影》2006年第5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06年第12期全文复印;
32. 《从“后<黄土地>”到“后贾樟柯”时代——第六代电影美学与产业发展略论》,《上海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7年第1期收录;
33. 《从银幕配额制看韩国电影的发展》,《世界电影之窗》,2007年第5期;
34. 《我们需要怎样的“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冷思考》,《文汇报》2006年12月26日;
35. 《将电视真人秀推向文化创意秀——国内真人秀产业发展之管窥》,《南方电视学刊》,2007年第2期;
36. 《动漫黄金季节背后的忧思》,《文汇报》2007年8月10日;
37. 《揭开蒙娜丽莎的面纱》,《中华读书报》2006年4月19日;
38.《再见美国派,再见毕业生》,《中华读书报》2007年7月18日;
39. 《后殖民语境中的文本救赎》,《香港电影双周刊》2006年第714期
40. 《好莱坞潜规则》,《中华读书报》2006年6月21日
41. 《启动泛亚电影共同体》,《文汇报》2006年11月5日
42. 《不动声色的冷静背后——评电影 <三峡好人>》,2006年12月9日
43. 《韩国电影二○○六:十字路口起点隐现——银幕配额削减前后韩国影业观察》,《文汇报》2006年11月26日
44. 《大片神话何以为继——“黄金甲”现象引发的思考》,《中国艺术报》2007年1月23日
45. 《寻找类型创新的黄金分割点》,《文汇报》2007年8月25日
46.《暧昧而游移的“无用”》,《文汇报》2007年10月27日
47.《国产动漫亟待破“门”而出》,《解放日报》2007年6月29日
48.《好莱坞盲点之外的全球影像扫描》,《当代电影》2007年第6期
49.《文学都市与影像民间》(专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0.《文化解禁与新生代电影的多重转向》,《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51.《钟惦棐西部电影美学思想的当下阐释》,《西北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52.《电影写实美学的当代反思与“在地”诉求》,《上海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09年第2期全文复印
53.《华语电影文化、美学与工业的跨地域理论思考》,《电影艺术》2008年第5期
54.《历史“乌托邦”,现实“异托邦”——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文化生态考察视点之一》,《当代电影》2008年第12期
55.《世界之“眼”与电视之辩》,《电影评介》2008年第1期
56.《被广告绑架的叙事——谈<非常勿扰>》,《解放日报》2008年12月29日
57.《泛亚视域中的家国模式与离散叙事》,《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58.《“后新生代”力量助推新电影节》,《电影新作》2009年第1期
59.《当西方遇见东方:奥斯卡的途中转身》,《文汇报》2009年2月24日
60.《想象的“本邦”与“看不见”的都市——新世纪以来上海电影叙事的空间转向》,《当代电影》2009年第6期
61.《“中间”,当仁不让的“中坚”》,《文汇报》2009年8月6日
62.《中国性与泛亚性》,《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10月27日
63.《通俗现代性、想象中国与跨文化阐释》,《电影新作》2009年第5期
64.《从华语、泛亚到欧美:中国电影产业海外市场拓展的“三级跳”》,《艺术交流》2009年第2期
65.《低成本的“笑”与喜剧电影的“嬉具”现实》,《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66.《且取“旧”绿换“新”蓝:话语围城中的“上海手印”》,《艺术评论》2010年第3期
67.《“经典”之后:视觉奇观与后“P2P”时代的电影生态》,《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10年第12期全文转载
68.《走得出的唐山,走不出的余震》,《文汇报》2010年7月31日
69.《新版<红楼梦>的当代审美情怀》,《中国文化报》2010年9月15日
70.《新潮流电影的“天卦”与梦话——关于电影<盗梦空间>》,《解放日报》2010年9月16日
71.《当代韩国宗教题材电影的主题学分析》,《上海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11年第2期全文转载
72.《打造一套喜剧大片的标准件——关于<让子弹飞>》,《解放日报》2010年12月15日
73.《“假领子”、底层奇观与大银幕生产——近年来第六代电影创作的几个侧面》,《南方文坛》 2011年第1期
74.《寻找票房与口碑的平衡点—2010年贺岁档观察》,《中国艺术报》2011年1月21日
75.《电影批评空间的拓展与媒体化生存》,《当代电影》2011年第2期
76.《“穿越”,多少恶搞假汝之名而行》,《文汇报》2011年4月12日
77.《从上海展示到上海创意——“后世博”时代上海影视文化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艺术百家》2011年第2期
78.《中产幻象、叙事黑洞与意识混茫》,《当代电影》2011年第6期
79.《从视觉展场到创意驱动》,《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7月7 日
80.《面朝银幕,背对观众——新生代电影创作的三次转型》,《解放日报》2011年8月29日
81.《2010中国电影艺术与产业生态备忘》,《电影新作》2011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11年第8期全文转载
82.《构建华语电影研究共同体》,《电影艺术》2011年第4期
83.《新生代,新十年:市场探索、类型化实践与明星策略》,《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84.《技术新颖 情怀缺失——“丁丁”梦碎记》,《解放日报》2011年12月12日
85.《让市场真正成为繁荣中国电影产业的决定性力量》,《电影艺术》2012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12年第4期全文转载
86.《微时代·微电影·微现实》,《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月11日
87.《构建过渡性市场:中国主流电影泛亚区域产业推广策略刍议》,《东岳论丛》2012年第1期
88.《一个概念的熵变:“第六代”电影的生成、转型与耗散》,《文艺研究》2012年第2期
89.《“中产”市场、品牌策略与明星类型》,《中国艺术报》2012年2月27日
90.《务实知识分子的“导演力”》,《当代电影》2012年第3期
91.《“原生态”叙事三辨》,《中国民族》2012年第3期
92.《新媒体时代青年影像工作者的双重写实》,《电影新作》2012年第3期
93.《微电影:演变、机遇与挑战》,《上海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13年第1期全文转载
94.《“搜索”网络正义:以电影之名?》,《当代电影》2012年第8期
95.《媒体自律与人文关怀》,《解放日报》2012年8月4日
96.《收视率:“无间道”还能玩多久》,《文汇报》2012年8月13日
97.《后“协议”时代中国电影的“产业自救”》,《艺术评论》2012年第9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12年第12期全文转载
98.《上海创意·中国故事·亚洲叙述》,《文学报》2012年9月20日
99.《两岸电影合拍:产业竞合与文化交往》,《电影新作》2012年第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13年第2期全文转载
100.《新媒体,“微托邦”:崛起于网络的“青年中国”影像》,《当代电影》2012年第12期
101.《电视剧主流叙事的新尝试》,《文汇报》2012年12月6日
102.《类型试错与艺术“夹带”:试论新生代导演创作转型之困》,《艺术百家》2013年第1期
103.《2012年中国电影艺术与产业生态备忘》,《电影新作》2013年第1期
104.《新世纪上海电影院空间布局与发展》,《电影新作》2013年第2期
105.《亚洲之窗,好莱坞之桥?——2012年韩国电影产业发展状况》,《当代电影》2013年第5期
106.《奇观化,模式化,陌生化,平面化,空心化——新世纪以来原生态少数民族电影的创作问题与症结分析》,《艺术评论》2013年第5期
107.《青春“初老症”与青年资本暴利——<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票房神话的时代精神动因》,《当代电影》2013年第7期
108.《寻求“流动性”:新世纪内地与香港合拍片的现状与未来》,《电影艺术》2013年第7期
109.《“骑墙者”的隐喻:华语青春片的“胖子”群像分析》,《电影新作》2013年第7期
110.《青春资本化的暴利狂飙》,《解放日报》2013年5月17日
111.《新媒体语境下国产穿越剧的重生与重复》,《南方文坛》2013年第4期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
上海市延长路149号308信箱 邮编:200072
邮编:200072
Postal Address:
POB.308, 149 Yan Chang Road,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72
P. R. China
㈦ 怎样向电影杂志投稿
电影评介杂志
★入选中国期刊方阵,获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 “双效期刊”称号。
★入选2004年(北京大学)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月发行量曾突破52万册。
栏目设置
影视理论研究 、影视传媒研究、影视文学研究、影视音乐研究、影视美学研究、影视技术前沿、影视评论分析、文艺论坛、学术探讨等等。
征稿范围
影视理论、影视文化、影视文艺、影视专题、影视管理、电影美学、电影文学、影视教育、影视布景、影视广告、影视产品营销、影视技术、影视服饰、影视效果设计、影视文献回顾、影视史研究、影视资料赏析、影视潮流分析、影视产业分析、影视前沿、影视人物采访;影视产业或创作与传播学、电脑、数码、设计、美术、音乐、戏曲、舞蹈、艺术、新闻、传媒、哲学、社会、文化、教育等各学科的交叉研究。
投稿说明
1、本刊定位是学术类核心期刊,要求来稿符合学术论文范式,具备中文摘要、关键词和参考书目(评论性稿件可适当放宽),有一定理论深度和较高学术价值。
2、由于作者容易为栏目设置所局限,特做如下撰稿说明:
第一,来稿篇幅。一个版面2300字内〔含标点,空格〕,两个版面的文章是4500字左右的汉字。
第二,来稿选题分两类,第一类是和电影或者电视有直接关联的,这类稿件非常广泛。如:
A.文学专业 可以写电影文学、电视剧文学、剧本等等;
B.传媒专业 影视传媒、电视广播、传媒艺术等等;
C.音乐专业 影视音乐、配乐、配曲、旋律、影音世界等等;
D.美术专业 影视中场景布置、美术造型、平面设计、工艺美术等等;
E.计算机专业 数码影视、网络电视、电脑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等等;
F.体育专业 电视台体育频道、体育栏目、体育影片等等;
G.思想政治 爱国主义影片的教育意义等等;
H.舞蹈专业 影片中舞蹈应用、歌舞影视剧等等;
I.教育专业 艺术教育、影视中的教育题材研究、教育电视台等等;
J.管理专业 影视产品的包装、设计、营销、广告策划等等;
K.经济专业 电影经济、电视经济、影视产业、娱乐产业等等;
L.热点问题 国际电影节、金鸡百花奖等等;
M. 新闻专业 电视新闻、新闻片等等;
N.人文专业 影视文化、伦理片的人文思考等等;
O.语言学专业 影视语言、影视对白等等;
P.英语专业 外国影片中的英语对白翻译、原声影片与英语学习、译制影评中的英美文化等等;以上创作思路只是抛砖引玉,可以进一步打开思路,百花齐放。
第二类是和影视间接关联的综合性文艺类选题,如文学、音乐、美术、书法、舞蹈、雕塑、金石、鉴赏等综合性艺术类的稿件也可以接收,以丰富本刊的研究领域。
《电影评介》杂志现全面展开组稿工作,我机构提供选题策划、稿件润色提升,实现优秀稿件的提前刊发等专业服务。 投稿 来文以4000字左右为宜
Q Q:337669313
邮箱:[email protected] 投稿请注明“电影评介”
《电影文学》征稿启示
《电影文学》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广电部主管、长影集团期刊出版公司主办的一本面向国内外发行的专业刊物。1958年创刊。创刊近50年来,依托长影的人才资源与品牌优势,发表了大量的影视文学剧本及影视学术作品。在全国广有影响。入选2004年(北京大学)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入期刊。编辑出版:电影文学杂志社,国际标准刊号:ISSN 0495-5692,国内统一刊号:CN22-1090/I,邮发代号:2-188,刊期:半月刊。刊物规格:国际流行大16开本128页,每本定价6.00元。出版时间:每月10、15日出版。
《电影文学》是一本面向全国发行、服务于全国影视工作者和文学、艺术研究者的理论刊物,系全国中文类核心期刊。其中,上月刊主要发表影视创作资讯及电影文学剧本,下月刊以学术评论为主,为高校的专家、学者提供理论研讨和学术研究的园地。立足影视文学的学术研究,关注艺术创作的专业思潮,是本刊精心打造的阅读亮点;拓展文学创作的人文视野,探究艺术流派的审美取向,是本刊不断张扬的学术底蕴。
栏目设置:
〔专家论坛〕主要面向全国影视及文学艺术类专业的资深专家、学者对影视作品及创作思潮自成体系的学术观点及研究成果
〔新锐视点〕青年学者的理论探讨与学术争鸣的园地,导演及表演把握最新的创作焦点,突出先锋意义、探索意义的话题。作品及流派 关注前卫的创作理念,注重经典意义、现实意义的参照。
〔视觉品读〕主要面向影视类专业,艺术特色、技术流派、传播策划、视听语言、视觉风格等方面的稿件
〔文本创作〕主要面向文学新闻类专业 影视剧作理论与创作、影视思潮研究、经典佳作评述等
〔外国电影研究〕主要面向外国语文学专业 国外影视创作思潮的论述及评介,世界经典作品的解读及阐释
〔艺术沙龙〕主要面向美术、音乐、艺术类专业 影视创作中的音乐、美术、形体及制作过程中的艺术风格与特色。
征稿范围:影视美学,影视文学,影视艺术,影视思潮,影视创作,影视表演,影视形象、影视产业,影视技术,影视翻译、影视传播、影视文献及影视历史的研究等。其中,美术、音乐、戏曲、表演、舞蹈、艺术、新闻、哲学、社会、文化等与影视文学交叉的学术研究,也均在征稿范围之内。
来稿须知:
1、本刊实行无纸化办公,所有来稿,均请以word文件排版,通过邮件附件的形式邮寄。
1、来稿确保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文责自负;
2、本刊有权对文稿进行修改,如不同意修改,请投稿时注明。
3、来稿以2500-6000字为宜,稿件格式请按照“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作者联系方式、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撰写。稿件一经录用,即邮发用稿通知单。
5、本刊常年征稿。所有文稿均在一月内做出处理。
6、论文发表后,赠送该期杂志两册,并向作者寄送录用通知单。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工作QQ:627469939
联系电话:13641798492 联系人:周老师
㈧ 电影评介审稿周期是多长
《电影评介》审稿周期:本期刊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如果三个月作者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作者可以另投他刊。
㈨ 电影评介的期刊简介
《电影评介》创刊于1979年,以对电影的评论和介绍为刊物宗旨,以平等、民主、自由的学术态度,为所有喜爱电影的朋友提供交流思想、展示才华的园地,为影视研究提供学术科研的阵地。本刊在全国具有相当影响力、并具有海外发行权的电影专业刊物。创刊至今已经出版400期。单月最高发行量曾突破50万册,多次获得全国影评工作先进集体、贵州省优秀社科期刊、贵州省报刊整体设计奖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双效期刊等荣誉奖项。
㈩ 电影评介是2015年的核心期刊吗
是,已经确定了,电影文学和电影评介两个都是,语文教师英语教师和体育教师,我是说大学教师哈,可以勇往直前了,不过话说回来,我还是做电影文学多一点,为了保险起见,电影评介你最好还是打电话给北大图书馆确认一下,我印象里,有个朋友做着呢,应该是核心,但你还是多打个电话吧,万一我说错了你还不杀了我啊,ho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