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电影《四海》约亏700万~900万,同档期其他影片的成绩如何
电影《四海》绝对是春节档亏损最严重的一部影片了,而其他影片基本上都是赚钱的,其中最赚钱的应该是《这个杀手不太冷静》,而《长津湖之水门桥》、《奇迹·笨小孩》、《熊出没之重返地球》的票房成绩也都很不错。
最后,《四海》本身是一部全明星阵容的影片,不管是制作成本还是片酬成本其实都是不低的,但是这部影片最终只拿到了5亿多的票房成绩,这个票房是一定会亏损的,不过这也不能完全怪刘浩存,毕竟《四海》这部影片实在是太难看了,观众们也是因为口碑不好才彻底放弃了这部影片的。
B. 2016十大亏损电影出炉,什么是压垮国产电影的最后一根稻草
016年虽然已经过去,但影视行业的多项年度盘点才刚刚开始,比如,近日新鲜出炉的2016年度电影票房。从各项数字来看,2016年电影市场遇冷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不仅去年初许下的600亿票房目标远未达成,甚至连年度票房增长率都未能突破5%。日前,有媒体根据去年电影行业的多项数字,总结出了年度亏损最多的几部电影。从这份表格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去年电影市场的亏损数字从数千万到数亿元不等,而其中亦不乏大制作、大导演、重磅明星加盟的影片。何以这些曾经的“票房灵药”惨变“票房毒药”?而除了票房之外,发行、营销渠道是否也应背负亏损的锅?去年票房亏损的原因究竟在哪里?高成本动画?观众不买账从这些电影中,首当其冲的一类就是以《摇滚藏獒》《小门神》和《精灵王座》为代表的高成本动画电影。这类电影都打着画面精良的旗号,将大把制作费用投入了前期的制作公司。无论是由美国好莱坞团队斥资6000万美金打造的《摇滚藏獒》,还是由7000万人民币支撑了三年漫长制作期的《小门神》,在这些漂亮的投资数字背后都是后期上映时巨大的回本压力。然而,国内观众却似乎并不愿意为这类电影买账。几部高成本动画电影在上映后,无一不是票房低迷,最终惨淡收场。如此低回报率的影片,也就注定了前期高昂的制作费用付诸东流。重金并没有砸出水花,亏损也是在所难免。合拍科幻动作片:披着“洋”皮的国产片而另一类在中国电影市场遇冷的就是中外合拍的科幻动作片了,前文榜单中出现的《勇士之门》和《蒸发太平洋》都属于这一类型。这类电影在投资、演员、上映地区等方面通常是由中外联合,电影类型无一不是故事格局大、后期特效要求高。然而这类中西合璧的产物却在中国电影市场上显得水土不服,东方元素与西方科幻的结合差强人意、缺乏诚意,观众自然不买账。《勇士之门》预算4800万美元(折合约3.3亿人民币),然而国内上映后票房仅有2283万,净亏损预估超过3.2亿。《蒸发太平洋》票房收益3500万,但和900万美元(折合6000万人民币)的投资相比,也损失了至少3700万。对赌or保底?投资与票房的较量近年来的国产电影市场,出现了“对赌”和“保底”两项新发行策略。“对赌”往往是资本市场的概念,在电影行业里又被称为“保底发行”。所谓“保底发行”,即制片方与发行方在影片上映前签订的一个对赌协议。根据协议,双方确认一个数额,无论影片票房最终是多少,制片方都能提前锁定一笔高额收益,而发行方则在实际票房超出这个数额的部分,优先获得额外收入。不过,保底发行虽然赢面大,但也是具有极高风险的,一旦失败,也需要承担巨额亏损。《梦想合伙人》就是因保底亏损的一部典型代表。该片由一众明星出演,然而上映后却因口碑不佳,最终仅获得票房8100万(投资方分账约3000万)。这样一来,为这部电影花了3亿保底的福建恒业影业就损失了一大笔钱。据悉该片电影投资9000万,预估净亏损6000万。同样因保底而惨遭亏本的还有《叶问3》。该片制作成本和发行等费用共计约3亿,保底票房为10亿,然而最终却仅收获了8亿票房,因此保底失败的快鹿投资集团将承担巨额亏损。此外,《叶问3》上映期间还爆出了虚假排场(锁定座位、幽灵场等)的黑幕,涉及虚假票房3200万。因此《叶问3》到底亏损了多少钱,除了投资方心中有数外,外人恐怕无法算清这笔糊涂账。古装武侠IP:市场尽失,春天不再曾经风靡一时的古装武侠电影,近年来逐渐失去了其在电影市场的地位,《三少爷的剑》票房滑铁卢就是最好的证明。这部由博纳和尔冬升打造,原著为古龙的大IP电影,上映之后却因口碑不佳,最终票房收益不足1亿,净亏损达6300万。而另一部同样命运的是《封神传奇》。这部由中国星主控,博纳、阿里巴巴、爱奇艺等联合投资的影片,虽然众星云集,但无奈观众对这类噱头大却不会讲故事的电影早已失去兴趣,上映后口碑欠佳也是可想而知了。最终电影票房仅以2.84亿草草收场,投资方能获得分成约1.1亿。如果成本按4亿算,净亏损达2.9亿。意外亏损:李安效应失灵、主旋律没市场李安的年度新作《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意外反响不佳,最终以3093万美元的票房成绩收场。虽然李安这面金字招牌在国内的影响力非同凡响,上映后在豆瓣和时光网的评分分别达到了8.6和8.0,但该片在美国本土的口碑欠佳,IMDb评分只有7.2分,烂番茄新鲜度45%。因此在最终的总票房上,美国市场仅收益174万美元,占总票房的5.6%。海外已经在中国两岸三地、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墨西哥、丹麦、挪威等地上映,票房2919万美元,其中中国内地1.63亿元。另一部反响不佳的影片是去年代表中国参加奥斯卡外语片竞选的历史大片《大唐玄奘》。这部影片在题材上贯彻了中央“一带一路”的主旋律,主演黄晓明也凭这部片连续获了意大利中国电影节和长春电影节两个影帝。然而观众却对这类题材兴趣不大,豆瓣评分仅有5.2,票房也只有3300万,这让投资过亿的中影集团亏损预计达到8800万。贺岁档:口碑票房双扑街眼看2016票房目标无法达成,不少人将目标盯紧了年底的贺岁档,期望能最终发力,让惨淡了一年的票房迎来最后一次爆发。然而即便是祭出了国师张艺谋的大旗,《长城》依然没能让去年的电影大盘起死回生。不仅如此,贺岁档上映的四部大片还尴尬“领衔”了年度票房亏损榜。贺岁档集体亏损的首要原因,就是票房低迷造成的低回报率。以《长城》为例,预算为1.5亿美元(约10亿人民币),如果仅算国内票房,要达到近26亿才能回本。然而目前上映三周,票房才刚刚突破10亿,远未达到预期。《铁道飞虎》也面临同样的窘境。这部主打精美特效制作的动作喜剧,前期投资成本高达2.5亿,加上后期营销、发行等费用,总投资约3亿。虽然微影时代总裁林宁曾信誓旦旦给《铁道飞虎》保底8亿票房,不过目前已上映2周,而且经过了圣诞和元旦两个假期后票房尚不足6亿,日后若要完成这8亿目标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亏损的另一方面原因则是来自电影口碑的集体扑街,无法激发观众贡献票房的意愿。无论是万众期待的《长城》,还是明星云集的《摆渡人》,又或者是成龙领衔一众鲜肉的《铁道飞虎》,上映后豆瓣评分均在5分以下。而唯一一部有口碑的《罗曼蒂克消亡史》却又因为其题材太过文艺、宣传缺少热度、排片率低等原因,大有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之嫌。因此,《罗曼蒂克消亡史》总投资在1.5亿,最终票房落在1.19亿,亏损高达1亿。综上而言,去年电影市场的大范围亏损与影片类型、天价投资额、保底分账形式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影视行业表面看似风光无限,不断有资本涌入,然而从这些亏损数字背后却也看到了市场的残酷。若单从票房的角度看,观众逐渐回归理性、明星效应不断减弱、恶意炒作难以吸引眼球,因此,相较于五花八门的炒作和营销途径,拍一部真正好看的电影或许才是提升票房的正途。
C. 万达电影上半年净亏损5.81亿,市场份额跌落原因是什么
根据媒体报道万达电影上半年净亏损高达5.81亿,万达影业一直都是电影行业的龙头,连万达都遭受到了如此巨大的亏损,可以想象如今的电影市场已经不再像曾经那般耀眼,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全球经济的下滑以及电影行业本身的不景气。
一个行业终究得做出耀眼的成绩才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中国电影行业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更多的沉淀,为观众们推出更多更好的精品电影,而不是一味的推出大量烂片来圈钱,割观众的韭菜。
D. 电影《明日战记》的总票房刚过三亿,它为什么会亏本
整部电影的结论是,主角团大概是小学三年级的水平,反派大概是小学二年级的水平,编剧大概是小学六年级的水平。所有的钱都花在特效上了,但如果给编剧加个鸡腿,那又如何呢? 不怪。 我不认为明天甚至是一部科幻电影。 这只是一部很酷的机甲电影。 用枪杀死敌人是没有用的。 取而代之的是,你可以像一个危险的小男孩一样用刀和斧头砍杀来解决战斗,然后试图用父女剧来赢得观众。 泪流满面,其实很尴尬。 没有得到刘青云、古天乐和男三的兄弟情(这不就是港片最擅长的吗?说到底,每部港片都得有二五男主来完成) 叙述。
但至少你得有逻辑,很多人不讲逻辑就来糊弄人,真的把观众看成傻逼了吧? 比如盗墓贼变成了对国家的捐献,这就导致了前后逻辑问题,观众会认为你把我当傻子。 当然,也有人说这是审计问题。 你不能转弯,对吧? 那你不知道怎么突出重点来描述这个过程? 比如在景绝古城,整个电视剧有没有一次盗墓成功? 所有人都专注于这个过程。 成功与否已经不重要了,观众也不在乎。 你必须拿出整个牛头。 我觉得你像一头猪。 这只是目前国产剧的一个例子。 ,这种情况比比皆是,优秀的作品很少见。
所以,这部号称5亿投资的明日战争,披着科幻外衣,其实是一部机甲警匪片,凭什么指望在一个盈利能力低的科幻项目中收回10亿以上的票房呢? 这是个有趣的问题。 流浪地球没想到会爆炸,所以投资和生产都比较克制。 3亿的投资只加在了票房保障的吴京身上。 前期制作尽量省了,大部分演员都在找能演但又不贵的。 原因是我不敢赌,所以很好奇明日战争的信心从何而来,或者说,它的真实投资并没有那么高?
E. 2.6亿的投资,吴京、邓超因《四海》亏钱了吗
《四海》这部电影的投资居然有2.6亿,这个投资金额可以说是比较大了,因为同期上映的《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电影的投资成本相对来说要低很多,但是《四海》这部电影的票房却没有达到预期,这部电影的票房成绩最终是5.42亿,而片方分账仅有1.85亿,这与之前算的2.6亿差了近8000万之多,这也就意味着投资人要亏损八千多万,而恰恰吴京和邓超他们两个人相当于是间接的投资了这部电影,所以他们可能也是要承担一部分亏损的损失的。只不过可能他们承担的部分应该还不算太多。
因为这部电影的票房成绩是比较低的,只有5.42亿,而这样的票房最终分到投资人的身上的也是比较少的,可是投资人的投资金额比较大。这也就必然意味着会亏损,而吴京和邓超他们两个人作为投资这部影片的公司的股东之一,自然也是要承担一定的亏损的。
F. 王健林的电影梦一地鸡毛,万达电影为何持续亏损
万达电影在万达广场里面,可以说几乎都是有的,但是它的盈利却一直都不高,甚至说一直都是亏损的,至少大部分地区是这样的,因为现在受到疫情的影响,全国各地的服务行业,娱乐行业,几乎就没有好的。
创业就有可能会失败,投资任何一个产业都是有风险的,为什么它称之为投资呢?就是因为你把这个钱放到了这个产业里面,它有可能赚钱,你有可能亏钱,因为它是两方向发展的,没有一个投资者保证他投资的项目全部都是赚钱的,而且万达家大业大,虽然电影这方面亏了一部分,但仍然是挺得住的。
G. 万达电影半年净亏损5.81亿,万达电影近半年为何会急剧下滑
万达电影半年净亏损5.81亿引发了很多网友的关注,我认为万达电影近半年之所以会出现业绩急剧下滑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首先是跟大环境有关,因为疫情原因,影院时不时停业,很多人也不怎么愿意外出观影;其次是跟万达电影的票价有关,电影票定价太贵;第三就是如今各大视频网站崛起,很多人并不喜欢去影院看电影。接下来我们来详细的讨论一下万达电影业绩急剧下滑的原因。
其实万达电影的亏损,也与视频网站的崛起有关,很多人开始喜欢刷各类短视频,看视频博主拍摄的视频,不喜欢去影院花钱看电影。再加上现在的视频会员非常便宜,很多人宁愿等着电影上线视频网站之后再观看,也不喜欢去影院看了。总而言之,万达电影的亏损,在意料之中,它也应该寻求线上的发展了。
H. 中国大部分电影亏本,人们还抢着投资,难道真的在洗钱吗
有这种可能。但大部分并不是在洗钱。因为在拍电影的过程中,能够衍生出非常多的相关产业。比如说网络上的收入,电视收入DVD版权收入以及演员流量收入。虽然电影比较亏钱,但是通过其他的收入还是能够回本的。并且有些电影有政府的专门补贴。
I. 电影史上,有哪些票房惨案票房亏损谁承担的损失最大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拍电影一定是能大赚特赚的生意,但是在电影史上也有很多票房产,所谓的票房产就是投资的钱根本没有收回来,甚至导致电影公司破产,乃至整个电影公司清盘,票房亏损谁承担的损失最大呢?当然是电影公司承担的损失最大,演员是拿片酬的,导演是拿薪水的,而这些片酬和薪水都是要电影公司给拿出去的,当然了,也有很多导演和演员与电影公司会达成意向性的活动,就是按照票房比例来分成,但是票房亏损的话,电影公司还是亏的最多,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那些票房惨案。
周星驰的封神之作,却是一部真真正正的赔个钱的电影,投资的西安电影公司赔的,差一点怀疑人生,投资5,000万,票房5,300万,当年也正是因为这部电影,我们现在叫星爷的那个人被人称为票房毒药,所以呀,拍电影真没有一定的风险,而电影公司是承担这些风险最大的一个人。
,
J. 万达电影:上半年净亏损5.81亿元!如何才能拯救电影市场
在各方面综合因素影响下,国内电影产业链面临着巨大压力。如果市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无法得到改善,那电影市场有可能会陷入不被消费者认可僵局。
在现实生活当中,经济增速放缓其实也是影响电影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这不是普通人或电影从业人员能考虑的问题。只要从业人员能拍摄出好的电影,当地疫情能得到有效控制,我想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到电影院贡献一份票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