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张氏的名人故事
张姓的起源,可以推溯到远古传说时代。1999年我国在昆明举办“世界博览会。”世博会内立了《源于河南的姓氏》碑。其中,第三位便是“张姓源于濮阳”。(4)根据中国科学院提供的资料,汇编的《河南·大姓的故乡》地图显示:当前使用频率最高的100个大姓中,有73个源于河南。其中张姓、姚姓源于濮阳。根据1、 史实依据。2、文物遗址。3族谱记载。4 依据当代研究成果.
1、出自黄帝之后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又据《元和姓纂》所载:“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由上这两条史料的记载可看出,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
这一支由黄帝直接传下来的张姓,因挥住在尹城国的青阳,亦即清阳,清阳在清河以南而得名(今河北清河县东)。其后望族也出于这一带。是为河北张氏。
2、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又载,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其中,以迁居韩国的张氏影响较大,历代都有入朝为官的。韩国始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后南迁宜阳(今河南宜阳县韩城),又迁阳翟(今河南禹州),最后迁至郑 (今河南新郑)。赵国初都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后迁中牟(今河南鹤壁市西),最 后又迁邯郸(今属河北)。魏国始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后迁大梁(今河南开封 市)。是为山西、河北、河南之张氏。
3、出自赐姓或他姓、他族改姓。据《读史方舆纪要》所载,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魏国大将张辽本姓聂,后改为张氏,世居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县),后成为 大姓。另有韩、姬等姓人士和乌桓、女真、羯、鲜卑、匈奴、契丹等众一些少数民族分支改姓张姓。
4、据公安部统计人口最多的姓氏是张排第三,有8750.2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83%。
得姓始祖
张挥。张姓的诞生很古老,约有五千年历史。在人文初祖黄帝时代,黄帝有一子叫少昊清阳氏,少昊之子挥自幼聪明过人,爱动脑筋。一次,他观看夜空,从星星的组合中得到启发,经过研究,发明了弓。在当时人类基本以狩猎为生,弓的发明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于是黄帝封挥为专门制造弓的官叫“弓正”,也称“弓长”,又将官名合二为一赐他“张”姓。张挥成了张姓人的始祖。补充据说张姓的始祖名“挥”,他是黄帝的孙子(一说是黄帝的儿子),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他发明了弓箭和网罟 (gu)。弓箭和网罟作为当时的新的生产工具,使人们可以猎取更多的鸟兽,捕捞更多的鱼虾,又能够减少猛兽对自身的伤害。挥所在的氏族部落世代以生产弓箭和网罟为业,于是他的后裔就以“张”作为自己的姓氏。
张姓公认的血缘亲祖黄帝是远古传说时代华夏族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以德经天地,以仁,信治天下,选贤任能,严惩顽凶,开创了一个歌舞升平的盛世。
张挥是张姓的得姓始祖,但张挥与黄帝的关系则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张挥是黄帝之子,另一说则认为他是黄帝之子少昊青阳氏之子,即张挥为黄帝之孙。《元和姓纂》、《古今姓氏书辨证》、《姓氏急就篇》、《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有关姓氏学的史籍记载虽稍有出入,但都主张挥为黄帝之孙说,其称:张氏出自姬姓,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造弓矢,实张罗以取禽兽,主祀弧星,世掌其职,赐姓张氏。后世张氏后裔所修张姓族谱、张姓家谱多有沿用此说者。
清乾隆甲寅重修裕裔堂版《张氏家谱》卷三《受姓渊源考》云:“张氏出自黄帝轩辕氏,生少昊金天氏,又号青阳氏,第五子挥始制矢,官为弓正,主祀弧星,世掌其职,赐姓张氏。”
持张挥黄帝之子说的有《广韵》(下平声十阳)、马骗《绎史》等,张氏后裔所修张姓家谱也有很多赞同此说。
中国人姓氏之得皆有渊源,而且遵循一定的原则。姓氏命名的原则概括起来有以国、邑、乡、亭为据的,有以人之名、字、出生秩序、官、官名、爵、爵系、国符、技、事、谥、谥氏、邑系、邑谥、族、族系等等为据的。
张姓始祖挥之得姓亦基于上述原则。尽管在张挥是黄帝之子还是黄帝之孙这一问题上,古文献记载各持一端,但具体到张挥本人的情况,则无大的分歧,都承认其制弓矢、官弓正、祀弧星这一基本事实。然则,细心的读者还会从我们前引文献中发现,记张挥之得姓,有“观弧制矢,赐姓张氏”,“始制弓矢,官为弓正,主祀弧星,世掌其职,赐姓张氏”和“性长弓矢,善张纲罗,世袭其职,因赐姓曰张”等微小区别。据此,我们可以说挥之得姓为张,是以技即职业为姓,也可以说是以官为姓,或者记作以职官为姓。
历史名人
张仪 (前?~309年)
战国时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人。政治家、外交家、纵横家、谋略家。鬼谷子门生,相秦惠王,以连横之策游说六国,使六国背叛纵约以事秦。惠王卒,六国复合纵以背秦,群臣谗之,乃去秦而为魏相,一年后卒。
张良 (前 ? - 前 186年)
字子房。汉初名臣,政治家、谋略家。汉初三杰之一。本是韩国公子,秦灭韩,良欲为觊齁仇,乃使人击始皇于博浪沙,不中,遂更姓名,隐于下邳,而受太公兵法于圯上老人。后为高祖策画定天下,被誉为“第一谋士”。封留侯,晚好黄老,学辟谷之术。卒谥文成。
张骞 (?~前114年)
字子文,西汉成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武帝时以军功封博望侯,旋拜中郎将,出使乌孙,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等,自此西北诸国方与汉交通,使汉朝能与中亚交流,并打通前往西域的南北两条通路,引进优良马种、葡萄及苜蓿等。
张道陵 (34~155年)
道教的真正创教人,第一天师。本名陵,东汉沛国(今安徽省宿县西北)人。以符水禁咒法惑人,从学者须出五斗米,故世称五斗米道。亦称张天师。著《老子想尔注》等。
张衡
张衡,东汉建初三年(公元78年)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汉族。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诗人、汉朝官员,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浑天仪、地动仪、指南车发明人。著述极丰,科研成果极多,有“科圣”之称,有“张衡环形山、张衡小星星”命名。
张仲景
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有张长沙之称。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东方朔(前154——前93),本姓张,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县)人。西汉辞赋家,官至太中大夫,后人辑有《东方太中集》。
张 角(?—184),号天公将军,钜鹿(今河北平乡县)人,黄巾起义军首领,太平道创始人。张角早年信奉黄老学说,对在汉代十分流行的谶纬之学也深有研究,对民间医术 、巫术也很熟悉。
张辽(169-222年)
字文远,三国魏国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城大夫庄)人,曹魏著名将领,五子良将之一。官至征东将军。
张郃(?-231)
字隽义,三国魏国河间鄚(今河北任丘北)人。曹魏名将,五子良将之一。官至征西将军。
张飞 (?~271年)
字益德,一作翼德,三国蜀汉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少与关羽俱事刘备,号万人敌。官至车骑将军,封西乡侯。刘备伐吴,飞率兵会合,出兵前为部下所杀。谥桓。
张昭(156——236),字子布,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著名政治家,著《论语注》,谥吴文侯。
张松(?——212),字永年,蜀郡(四川成都人),谋士、官至别驾,助刘备取西川。
张载(?——?),字孟阳,西晋文学家、辞赋家、田园诗人,安平人,官至著作郎、中书侍郎。著有《剑阁铭》、《榷论》、《濠汜赋》等。与其弟张协、张亢俱以文学、辞赋著名,史称“三张”。
张协(?——?),字景阳,西晋文学家,诗人,擅长五言诗,与其兄张载齐名,官至中书侍郎,河间内史等。
张亢(?——?),字季阳,西晋文学家,辞赋家,诗人,著述颇丰。
张华(232——300),字茂先,河北固安人,西晋文学家、诗人、政治家,著《博物志》、《张华集》书。
张契此,五代高僧,明州(浙江奉化)人,人称“布袋和尚”,传为弥勒佛化身。
张丽华
南朝陈后主妃,神采艳丽,聪慧强记,后主常抱置膝上,共商军国大事。国亡,与后主俱入井,隋军擒而斩之。后祀奉为十月芙蓉花神。
张元素,字洁古,医学家,金代易州(今河北易县)人,中医易水派创始人。著《医学起源》、《医方》、《洁古本草》等书。
僧一行,本名张遂,(683——727),邢州巨鹿(今河北邢台市)人,中国唐代杰出天文学家,得道高僧。精天文,通历法。谥一行、大慧禅师。著述颇丰,科研成果极多。是世界上第一位测量子午线的人。
张柬之(625——706),字孟将,襄州襄阳人。唐朝著名宰相,以“神龙政变”迫使武则天退位,恢复李唐社稷而闻名。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又名博物,韶州始兴(今广东韶关始兴县)人。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官至平章事(丞相)。有《张燕公集》传世,诗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绝唱。
张果老,唐代道士,八仙之一,邢州广宗(今邢台广宗县)人。
张籍,唐代诗人,江苏吴江人,著《张司业集》。
张说(667——730),唐代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字道济,一字说之,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州)人,世居河东(山东永济),官至宰相,谥文贞。有《张燕公集》、《张说之集》传世。
张继(715——779),唐代诗人,字懿孙,官至检校郎中,湖北襄阳人,著《张祠部诗集》,代表作《枫桥夜泊》。
张择端
字正道,又字文友,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末年画家。他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后“以失位家居,卖画为生,写有《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末年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其作品大都失传,存世《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作品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张居正(1525~1582年)
字叔大,号太岳,明江陵人。穆宗时入阁,神宗时为首辅,综核名实,信赏必罚,整饬纪纲,推行一条鞭法,为相十年,海内称治。卒谥文忠。着有太岳集、帝鉴图说等。
张旭
字伯高,唐代吴(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不详。为著名书法家,以草书最为知名,有草圣之称。其书法逸势奇状,连绵回绕,具有新风格。与李白歌诗、裴旻剑舞并称三绝。相传他往往大醉后呼喊狂走,挥洒落笔,有时以发濡墨而书,故世称为张颠、书颠。
张士诚 (1321~1367年)
小字九四,元朝泰州(今江苏省泰县)人。元末群雄之一。本从事运盐业,后据吴中,自称吴王,后为明将徐达、常遇春所擒,自杀身亡。
张景岳(1563——1640),又名张介宾,字会卿,别号通一子。明末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杰出医学家。有《景岳全书》巨著传世。
张三丰
生卒年不详。宋武当道士,所创太极拳术,闻名当时,其法传于后世,称内家拳,又称武当派。或作张三峰。(2) 名全,一名君宝,号三丰,明朝辽东懿州(今黑山县境)人,生卒年不详。因其不修边幅,又称张邋遢。史称其辟谷数月不饥,事能前知,太祖、成祖求之,皆不得,英宗时赠为通微显化真人。
张廷玉(1672——1755),大清重臣,三朝元老,保和殿大学士。字衡臣,安徽桐城人。在朝辅政五十年。官至刑部吏部尚书。封三等伯。主撰《康熙字典》、《雍正实录》、《明史》、《清会典》。配享太庙,其母吴氏封一品夫人。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台公、无竞居士,晚年字号抱冰。河北南皮人,人称张香帅,谥号文襄。大学士、军机大臣、封建大吏。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主要奠基人,为中国高等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蔷庵。江苏海门人,祖籍江苏常熟,大清状元,中国近代杰出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慈善家,官居三品,历任中央教育总长、实业总长、总商会总长、水里总长等职务。先后创办上海海洋大学等,与马相伯和创复旦公学,创佳南通博物馆,军山气象台等。创办实业数家。
张作霖(1875~1928年)
字雨亭,奉天海城人。民国官至东三省巡阅使,握三省军政大权,为奉系领袖。两次直奉战争,先败后胜。民国十六年称大元帅,在北京组政府。十七年因国民革命军进抵河北,军事失利,退回关外.
张大千(1899~1983年)
四川内江人,原名张正权,又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中国著名的国画大师。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他的治学方法,值得现代的画家们借鉴。
张学良(1901~2001)
奉系军阀张作霖之子。西安事变发动者。中国张姓的演艺界名人很多,张国荣是香港著名影星,他主演的经典影片《霸王别姬》,至今被人津津乐道。他跳楼自杀后,很多影迷为他哭泣,演艺圈搞了多次纪念活动。张学友号称香港天王级的歌星,他的歌很有磁性,很受歌迷的推崇,为此他在大陆举办了多场演唱会,每一场都爆满,可见大家对他的喜欢。香港的女影星张柏芝也是炙手可热的著名影星,她演过很多电影、电视剧,也发行过唱片,年纪不大,有很高的知名度。
② 任丘燕春楼电影院小时代3放映时间
你好
任丘燕春楼电影院
暂时不会上映小时代3
目前《小时代3》影院都已下线
亲可以在网上下载观看
如有疑问 请追问
满意的话 望采纳
谢谢
③ 老电影《敌后武工队》是在哪拍的有任丘吗
敌后武工队,有一大部分是在任丘拍摄的,其中牵着狼狗的日本鬼子的扮演者,就是任丘油田冀中公安局看守所的训犬员孙某担任的。很多镜头都在任丘拍摄。
④ 谁知道 任丘有没有电影院在哪
有个东方剧院网络地图
本数据来源于网络地图,最终结果以网络地图最新数据为准。
⑤ 任丘市燕春楼4D电影院票价
不是吧 没有吧 那里环境一般 任丘本来也没有什么影院可去 适合情侣 黑灯瞎火的 呵呵 记得两年前票价十五 从早看到中午 现在就不知了 应该不是4D 那个地方达不到那个水平的 很有水分的,去那看电影的 大数都是 包子不再折上
⑥ 有什么详细介绍任丘的网站啊
任丘介绍
任丘市位于河北省中部,京、津、保三角地带。市区北距北京151公里,东北距天津135公里,西距保定66公里,西南距省会石家庄201公里。总面积1023平方公里,东西横距42.5公里,南北纵距41公里。市境东与廊坊市文安、大城两县相连,南与河间市毗邻,西与保定市高阳县接壤,西北与安新县隔白洋淀相望,北与雄县相接。全市总人口为77万余人,其中任丘市63万余人,华北油田14万余人。现辖3个街道办事处、9个镇、6个乡、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413个行政村。任丘属环京津、环渤海经济开放带,是国务院确定的对外开放县市之一。
任丘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史籍记载,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巡海使中郎将任丘在此地筑城以防海口,遂以其名为地名,始有任丘之称。北齐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开始置县,隋至唐初两度置废,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复置任丘县,以后历代沿用。1945年4月30日任丘解放,1958年任丘、文安、大城三县合并,1961年恢复原县制。1986年3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目前建城区面积近40平方公里、人口30万,城镇化水平达43%,被省政府认定为全省唯一达到中等城市规模的县级市。
任丘古迹较多,有战国时期燕赵边界的十二连桥,北宋名将杨六郎的屯兵堡垒,西汉名将李广的驻扎地,历史上著名的鄚州、阿陵、谒王、高郭古城遗址,明成祖的乐驾台,清康熙、乾隆的行宫,还有改革开放以后发掘出的前仰韶文化遗址和龙山文化遗址等。
任丘地灵人杰,人文荟萃,人才辈出。春秋战国时期神医扁鹊(秦越人),西汉经学家韩婴,三国曹魏大将张郃,明代谏臣屈伸,清代书法家王法良,清代诗人、文学家边连宝,民国时期体育健将朱恩德,抗日英雄燕秀峰(电影《小兵张嘎》中嘎子的原型),革命诗人李泊,现代诗人远千里等都是任丘人。任丘又是革命老区,这里有著名的抗日战争时期的雁翎队、地道战的革命史迹,有“牛氏三杰”的壮烈悲歌。朱德、聂荣臻、杨成武、吕正操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足迹。
任丘自然资源丰富。共有耕地6.2万公顷。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和天然气,国家大型企业华北石油管理局、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华北石化分公司驻在市区,是我国重要的石油生产基地。1985年探明石油储量9.3亿吨,天然气16亿立方米。油田自1976年开发建设以来,最高单井日产原油达5400吨,最高年产量达1733万吨,为全国原油产量形成第4次增长高峰和年产量上亿吨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任丘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任丘旅游资源丰富。素有“北地西湖”和“华北明珠”之称的白洋淀位于市区西北10公里处,总面积366.6平方公里(任丘辖水域64.8平方公里),由143个大小不等的淀泊组成,正常年份蓄水量达4亿立方米,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淀内水产资源丰富,现有鱼类31种,尤以盛产鲤、鲫、鳝、鳜、青虾、河蟹、田鸡、田螺及菱角、鸡头米、莲藕、芦苇而闻名。著名的白洋淀“千里堤”(长35公里)在我市境内,景色秀丽,妙趣天然。堤外有曾被誉为“天下第一大庙”(明、清两代)的鄚州庙。白洋淀历史上曾以“白洋夜月、枣林晚渡、长堤烟柳、十里荷香、水月桃花、金沙落照”等六大名景著称于世,是集观光游览、民俗风情、体育健身、科学探索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气候
按照中国综合自然区划,任丘属于东部季风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在河北省粗线条气候区中,任丘属于冀中平原暖温半干早复种亚区。大陆性气候显著,四季分明。春季少雨多风,凉爽干燥,回温快,蒸发大;夏季炎热湿润,多雨,高温天气时有出现;秋季天睛气朗,风微凉爽,降温快,昼夜温差大;冬季严寒少雪,干燥,伴有寒潮,多刮西北风。
任丘市的年平均气温是12.7℃,气温年降变化不大,但年较差较大。近年来,年内极端最高气温为42.7℃,最低气温-23.8℃。一月份平均气温-3.9℃,七月份平均气温26.8℃。
住宿
任丘酒店
任丘市人民政府招待处贵宾楼
新世纪国际酒店,地址:河北省任丘市会战道188号
任丘市中铁宾馆
河北任丘源平大酒店
新世纪国际酒店
交通
京九铁路纵贯全境,境内全长35.5公里,路经8个乡镇、28个村,并在市区设二级站。境内公路通车里程达1223公里,居全省之冠。其中106国道和津保公路纵横穿越市区,市区形成了七纵七横的道路格局。
美食
任丘熏鱼。
湖鱼为主体的各种美食和以农家饭菜为主的乡间风味,味道独特。
购物
鲤、鲫、鳝、鳜、青虾、河蟹、田鸡、田螺及菱角、鸡头米、莲藕
⑦ 河北任丘的介绍!
任丘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地处京津冀经济圈,属环京津、环渤海经济开放带,是国务院确定的对外开放市。市区北距北京151公里,东北距天津135公里。市境东与廊坊市文安、大城两县相连,南与河间市毗邻,西与保定市高阳县接壤,西北与安新县隔白洋淀相望,北与雄县相接。全市总面积1023平方公里,东西横距42.5公里,南北纵距41公里。总人口为79.7万人,其中任丘市66.4万人,华北油田13.3万人。现辖3个街道办事处、9个镇、6个乡、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413个行政村。
任丘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史籍记载,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巡海使中郎将任丘在此地筑城以防海口,遂以其名为地名,始有任丘之称。北齐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开始置县,隋至唐初两度置废,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复置任丘县,以后历代沿用。1945年4月30日任丘解放,1958年任丘、文安、大城三县合并,1961年恢复原县制。1986年3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目前建城区面积达4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32万,城市化率达到51.4%,居全省各县市之首。
任丘古迹较多。有战国时期燕赵边界的十二连桥,北宋名将杨六郎的屯兵堡垒,西汉名将李广的驻扎地,历史上著名的鄚州、阿陵、谒王、高郭古城遗址,明成祖的乐驾台,清康熙、乾隆的行宫,还有改革开放以后发掘出的前仰韶文化遗址和龙山文化遗址等。
任丘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春秋战国时期神医扁鹊(秦越人),西汉经学家韩婴,三国曹魏大将张合阝,明代谏臣屈伸,清代书法家王法良,清代诗人、文学家边连宝,民国时期体育健将朱恩德,革命诗人李泊,现代诗人远千里等都是任丘人。任丘又是革命老区,这里有机智灵活的抗日英雄燕秀峰(电影《小兵张嘎》中嘎子的原型),有芦苇荡中歼日寇的雁翎队,有地道战中逞英豪的游击健儿,也有“牛氏三杰”的壮烈悲歌。朱德、聂荣臻、杨成武、吕正操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足迹。
任丘自然资源丰富。共有耕地6.2万公顷。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和天然气,国家大型企业华北石油管理局、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华北石化分公司驻在市区,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1985年探明石油储量9.3亿吨,天然气16亿立方米。油田自1976年开发建设以来,最高单井日产原油达5400吨,最高年产量达1733万吨,为全国原油产量形成第四次增长高峰和年产量上亿吨做出了重大贡献。地热是任丘的优势资源,以中低温地热开发为主,出口温度分别为40℃和70℃。
任丘白洋淀旅游景区闻名中外。素有“北地西湖”和“华北明珠”之称的白洋淀位于市区西北10公里处,总面积366.6平方公里(任丘辖水域64.8平方公里),正常年份蓄水量达4亿立方米,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淀内水产资源丰富,现有鱼类31种,盛产鲤、鲫、鳝、鳜、青虾、河蟹、田鸡、田螺及菱角、鸡头米、莲藕、芦苇等。淀边的千里堤如长龙卧波,景色秀丽,妙趣天然。堤外有曾被誉为“天下第一大庙”(明、清两代)的鄚州庙。白洋淀历史上曾以“白洋夜月、枣林晚渡、长堤烟柳、十里荷香、水月桃花、金沙落照”等六大名景著称于世,是集观光游览、民俗风情、体育健身、科学探索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5年,任丘石油国家矿山公园顺利通过了国土资源部的审批,建成后,将成为世界唯一一个展示古潜山地质地貌和石油形成、开采过程的科学博物馆,使任丘的旅游景观更加靓丽多彩。
任丘城市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京九铁路纵贯全境,境内全长35.5公里,途经8个乡镇、28个村,并在市区设二级站。境内公路通车里程达1246公里。其中106国道和津保公路纵横穿越市区,市区形成了七纵七横的道路格局。在市区北部(京九铁路与106国道间)建有总面积20平方公里、配套设施完善的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邮电通讯发达。拥有装机容量10.2万门的国际国内程控电话网。200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8.3万户,其中城市用户17.8万户,农村10.5万户;移动通讯电话29.2万部;互联网用户4.6万户。全市百户拥有固定电话106部,百人拥有移动电话37部。电力供应充足。现有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站4座,35千伏站19座,2006年全市用电量近21.3亿千瓦时。市区有日供水3万吨的自来水厂1座,建有花园里、明珠新村、梅园新村等30多个配套设施完善的住宅小区。全市有普通小学165所,普通中学66所,职业中学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2所,幼儿园34所;影剧院8个,体育场馆6个,文化馆2个,图书馆、档案馆各1个;电台1座、电视台3座,有线电视用户6.8万户(包括华北油田),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均达100%;卫生医疗机构62个,病床床位2334张。
近年来,任丘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64.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3.6亿元,全部财政收入32.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1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61元。农业结构日趋合理,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46%,形成了“鸡、鸭、鱼、菜”四个主导产业,培育了60个产业化龙头企业,有12个农产品被评为国家或省名优产品。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新上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51个,超亿元的18个,是近年来项目最多、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年。民营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形成了石油化工、新型建材、交通设备制造、电力器材设备制造、金属制品、橡胶塑料制品、电子通讯设备制造、建筑业、造纸印刷及制品和食品加工等十大特色主导产业,民营企业总摊数近1.8万家,通过ISO9000系列质量认证的企业103家,3C认证企业52家,QS认证企业33家,冠名“河北”以上名称企业140家。目前,任丘已成为北方最大的铝型材生产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链轮生产基地和重要的三轮摩托车生产制造基地。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全市有各类规模市场49个,年成交额超亿元的10个;各类宾馆、饭店2389家,其中四星级宾馆2个、三星级宾馆1个、二星级宾馆2个;商业批发零售网点达1.7万摊,餐饮网点2290个以上;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3.2亿元;大小金融、保险机构184家;全部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186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35.4亿元,年末贷款余额34.6亿元。任丘先后被国家命名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市、“两基”教育先进市、幼儿教育先进市、文化先进市、体育先进市、残疾人工作先进市、广播电视先进市、爱心献功臣先进市。任丘的综合经济实力从“九五”起一直位居河北“十强”县市前列,并于2000年首次成为全国百强,2006年列第71位。
⑧ 任丘有什么好玩的
白洋淀千里堤
白洋淀千里堤地处白洋淀东下游出口,任丘市区西北10公里处,是集游玩、餐饮、住宿、养殖为一体的综合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分鸳鸯岛民俗文化、荷花观赏、生态游乐、休闲娱乐、码头观光、民俗村观光六大部分。白洋淀内沟壕纵横,淀淀相通,田水交错,芦苇丛生,荷花飘香,鱼游鸟翔,千里长堤垂柳成荫。景区入口建有大口子码头,日接待游客能力可达万人以上。
石油矿山公园
任丘石油矿山公园主要由雁翎主题公园、任四井石油开采、白洋淀以及石油科技博物馆等景区组成,总面积78.44平方公里,是一个集石油知识、开采工艺,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普教育、文化娱乐、生态观光的综合型矿山公园。其中雁翎公园占地面积195亩,由核心景区、东山森林景区、儿童游乐休闲景区、民族文化博览景区、水上观览景区、音乐艺术广场景区、配套设施等7部分组成;任四井石油开采景区以华北油田的发现井任四井作为主体景观,将石油开采科普知识和石油工业的发展结合;白洋淀景区以自然水体为主,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结合。
鄚州大庙
鄚州大庙位于鄚州城北2.5公里处,始建于元朝,明代中期重修,规模宏大,香火极盛,曾有“天下大庙数鄚州”之说。庙座北朝南,由正殿三皇殿、东配殿药王庙(后称扁鹊祠)和西配殿文昌庙组成。四周筑有红色围墙,高约2.5米,整座大庙南北长约350米,东西宽约450米,总面积157000多平方米,占地近230亩,连同香火地共计400多亩,红墙黄瓦,结构严紧,庄严肃穆。
⑨ 任丘简介
任丘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北邻雄县,南界河间,西部与高阳接壤,西北隔白洋淀同安新相望,东及东北部与大城、文安毗连,境域呈棉叶形铺在京津保三角地带南部边缘。东西最宽处42.5公里,南北最长点41公里,地域总面积1034平方公里。处于北纬38°33′—38°57′;东经115°56′—116°26′之间。市政府驻地北至雄县界25.5公里,至雄县城35公里;南至河间界17.5公里,至河间城35公里;东至大城界28公里,至大城县城45公里;西至高阳界13公里,至高阳县城30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38°42′,东经116°05′。
基本内容
任丘市 (Renqiu Shi)中国石油产区之一,河北省沧州地区辖市。位于河北平原中部偏北,白洋淀东南。面积1023 平方公里,人口68.98 万。春秋战国时,任丘一带已出现鄚邑。北齐置任丘县,古城即今城关, 1986 年设市。市境地势低平,海拔约8 米,多洼淀,有六七十公顷以上洼淀近30个。气候温和,年降水量560 毫米。从第三纪开始,沉积了巨厚第三系陆相地层,多震旦纪及早古生代碳酸岩类组成的古潜山储油构造,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是中国第一个碳酸盐大油田,华北油田的主要油气田产区之一。 工业以采油为主,原油产量约占全国的1/20,有输油管道连结北京和沧州。 并有化工、机械、建材和农产品加工等工业。灌溉历史悠久,隋唐时期即兴修水利,开渠泄淀,灌溉土地,农业发达,农产品丰富。多洼淀坑塘,丰水年水面大,有养殖之利,水产丰盛。市境发现距今六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遗产。
编辑本段市情概况
任丘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地处京津冀经济圈,属环京津、环渤海经济开放带,是国务院确定的对外开放市。市区北距北京151公里,东北距天津135公里。市境东与廊坊市文安、大城两县相连,南与河间市毗邻,西与保定市高阳县接壤,西北与安新县隔白洋淀相望,北与雄县相接。全市总面积1012平方公里,东西横距42.5公里,南北纵距41公里。总人口为81.9万人,其中任丘市68.2万人,华北油田13.7万人。现辖3个街道办事处、9个镇、6个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413个行政村。 任丘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史籍记载,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巡海使中郎将任丘在此地筑城以防海口,遂以其名为地名,始有任丘之称。北齐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开始置县,隋至唐初两度置废,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复置任丘县,以后历代沿用。1945年4月30日任丘解放,1958年任丘、文安、大城三县合并,1961年恢复原县制。1986年3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目前建成区面积达41.4平方公里、市区人口34.3万,城市化率达到54.1%,居全省各县市之首。 任丘古迹较多。有战国时期燕赵边界的十二连桥,北宋名将杨六郎的屯兵堡垒,西汉名将李广的驻扎地,历史上著名的鄚州、阿陵、谒王、高郭古城遗址,明成祖的乐驾台,清康熙、乾隆的行宫,还有改革开放以后发掘出的前仰韶文化遗址和龙山文化遗址等。 任丘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春秋战国时期神医扁鹊(秦越人),西汉经学家韩婴,三国曹魏大将张合阝,明代谏臣屈伸,清代书法家王法良,清代诗人、文学家边连宝,民国时期体育健将朱恩德,革命诗人李泊,现代诗人远千里等都是任丘人。任丘又是革命老区,这里有机智灵活的抗日英雄燕秀峰(电影《小兵张嘎》中嘎子的原型),有芦苇荡中歼日寇的雁翎队,有地道战中逞英豪的游击健儿,也有“牛氏三杰”的壮烈悲歌。朱德、聂荣臻、杨成武、吕正操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足迹。 任丘自然资源丰富。共有耕地6万公顷。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和天然气,国家大型企业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中国石油华北石化公司、中国石油华北石油管理局驻在市区,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1985年探明石油储量9.3亿吨,天然气16亿立方米。油田自1976年开发建设以来,最高单井日产原油达5400吨,最高年产量达1733万吨,为全国原油产量形成第四次增长高峰和年产量上亿吨做出了重大贡献。地热是任丘的优势资源,以中低温地热开发为主,出口温度分别为40℃和70℃。 任丘白洋淀旅游景区闻名中外。素有“北地西湖”和“华北明珠”之称的白洋淀位于市区西北10公里处,总面积366.6平方公里(任丘辖水域64.8平方公里),正常年份蓄水量达4亿立方米,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淀内水产资源丰富,现有鱼类31种,盛产鲤、鲫、鳝、鳜、青虾、河蟹、田鸡、田螺及菱角、鸡头米、莲藕、芦苇等。淀边的千里堤如长龙卧波,景色秀丽,妙趣天然。堤外有曾被誉为“天下第一大庙”(明、清两代)的鄚州庙。白洋淀历史上曾以“白洋夜月、枣林晚渡、长堤烟柳、十里荷香、水月桃花、金沙落照”等六大名景著称于世,是集观光游览、民俗风情、体育健身、科学探索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8年,启动建设了任丘国家石油矿山公园,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世界唯一一个展示古潜山地质地貌和石油形成、开采过程的科学博物馆,使任丘的旅游景观更加靓丽多彩。
⑩ 河北任丘有那些好玩的地方
【名人古迹】
任丘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史籍记载,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巡海使中郎将任丘在
此地筑城以防海口,遂以其名为地名,始有任丘之称。北齐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开始置县,隋初并入高阳,隋至唐初两度置废,唐武德5年(公元622年)复置任丘县,以后历代沿用。1945年4月30日任丘解放,1958年任丘、文安、大城三县合并,1961年恢复原县制。1986年3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目前建城区面积已达23平方公里,市区人口30万,具备了中等城市的规模,已成为我国黄河以北规模最大的县级市。
任丘古迹较多,有曾被誉为"天下第一大庙"的鄚州庙,战国时期燕赵边界的十二连桥,北宋名将杨六郎屯兵堡垒,西汉名将李广的驻扎地,历史上著名的莫阝州、阿陵、谒王、高郭古城遗址,明成祖的乐驾台,清康熙、乾隆的行宫,还有改革开放以后发掘出的龙山文化遗址等。
任丘地灵人杰,人文荟萃,人才辈出。春秋战国时期神医扁鹊(秦越人),西汉经学家韩婴,
三国曹魏大将张合阝,明代谏臣屈伸,书写清宫太和、昭德、贞度等门额的清代书法家王法良,清代诗人、文学家边连宝,民国时期体育健将朱恩德,抗日战争时期的燕嘎子(燕秀峰,电影《小兵张嘎》原型),1949年牺牲在兰州的革命诗人李泊,现代诗人远千里等,都是任丘人。任丘又是革命老区,这里有著名的抗日战争时期的雁翎队、地道战的革命史迹,有"牛氏三杰"的壮烈悲歌。朱德、聂荣臻、杨成武、吕正操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