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影视构图包含哪几种方式
电影构图是结合被拍摄对象(动态和静态的)和摄影造型要素,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有重点地分布、组织在一系列活动的电影画面中,形成统一的画面形式。一般来说,电影画面构图分为主体、陪体和环境三部分。主体指画面的主要表现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它处于中心的地位。陪体是指与主体构成一定的关系,作为主体的陪衬而出现的人或物。环境是围绕着主体与陪体的环境,包括前景与后景两个部分。这三个部分的构成特定的图形。
电影构图的三种样式:“纪实风格构图”,强调影像忠实于现实,反对刻意追求和营造画面的,画面随意、松散,无规律可循。“表现风格构图”,强调影像的造型能力和表现内心感受的能力,反对机械地复制世界的影像,刻意追求感,与人们的日常视觉经验差别很大。“经典风格构图”,它界乎前两种风格之间,汲取二者的优势,避免二者的缺陷,力图将真实感和造型性完美结合,使观众觉得画面完全真实,同时又很精美。
『贰』 画风美的电影有什么推荐
因为题目只要求画面,所以我列举的电影中有些剧情或许一般,但画面绝对一流。
首先是动漫电影
提到动漫电影, 宫崎骏是绕不过去的人物,他的电影总是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美丽的画面,感人的故事,时间的流逝只会使经典越发闪耀。 他的电影你都可以看看,画面剧情绝对没的说。
影片讲述了少女千寻和父母在搬家时误入了魔女的世界,千寻的父母在这里变成了猪。千寻在历经种种磨难后,拯救了父母和白龙
影片根据凯尔特神话中的海豹女的故事改编。本的母亲是一个海豹女,在留下妹妹西尔莎后离开了他们。随着二人的成长,西尔莎身上的力量渐渐觉醒。两人以此对抗邪恶的女巫,解救被困的精灵
影片由全手绘制作,每一帧都显得质感十足。爱尔兰风格的元素和配乐,使电影充满了异国情调
新海诚的动画不论剧情怎么样,画面绝对一流,随便截图都能当壁纸的那种。早期比较棒的有《秒速五厘米》
《言叶之庭》
这两年大热的《你的名字》《天气之子》也是他的作品
虽然《天气之子》的剧情为人诟病,但也多亏了新海诚式的画面才将影片的整体质量往上提了提。这也证明了新海诚影片的画面有多厉害
《天气之子》
说回真人电影
电影的色调艳丽,整体上有一层淡淡的粉色。让人看了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导演韦斯安德森强迫症一般的构图,使电影每一秒的构图都是对称的
如果你喜欢这种风格,你还可以看看他指导的 《月升王国》
《月升王国》
说实话,我不喜欢这部电影,我感觉它的剧情有点刻意堆砌的感觉。
但张艺谋的色彩运用的太棒了,章子怡跳舞这一段实在让人回味无穷。
张艺谋的电影中画面比较美的还有
《英雄》
《大红灯笼高高挂》
电影不止能给我们带来 娱乐 ,好的电影更是一种艺术,而美学艺术可以说是电影艺术中最直接的一种。那些具有美学艺术的电影,仅从视觉上节能给我们带来极致的享受。
张艺谋的《英雄》和王家卫的《东邪西毒》,这两部美如画的电影称得上是国产电影中,极具美学艺术的代表作。
2002年国产电影《英雄》,是张艺谋导演的一部极具艺术气息的影片。电影投入3000万美金,集中了华人乃至世界顶尖的制作群体,堪称精良。
《英雄》所呈现的视觉体验,简洁而又笃诚。电影中利用三个视觉来讲述一个故事,每个视觉都有不同的色彩表现,红白蓝到最后闪回阶段的绿色都在追求视觉效果上的完美,可以说这部电影算是张艺谋导演视觉巅峰之作。
影片取景地有内蒙古的额济纳胡杨林、九寨沟景区的箭竹海、诺日朗瀑布,敦煌、桂林等,给大家带来的是一场视觉上的盛宴。
英雄电影的画面,极具中国画的意境,拍摄于秒美的九寨沟,每一个镜头都那样意境飞扬。尤其是李连杰与梁朝伟水上对决那一段,美如画。 张艺谋是摄影出身的,所以他的电影非常注重表现艺术,他也称得上是电影艺术家。
王家卫的电影里,画面、音乐、台词放在一起可以说是绝配,《东邪西毒》就是代表之作。
影片《东邪西毒》拍摄于陕西榆林,榆林位于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交汇处,塞上风光别具物色。榆林除了有延绵起伏的沙丘和鬼斧神工的砂岩,在榆林城北3公里有一片红石映日的自然奇景,因山结红石而得名。在这里王家卫诠释出了不一样的江湖往事。
夕阳西下,在最艳丽的夕照里,欧阳锋、黄药师、洪七公以及盲侠等人的往事的在影片场景下,体现出一种欲爱不能的悲苦。
此外,一些飘逸的纱布、水影、黄色的烛光等闪烁的光影是王家卫和杜可风喜爱的一些元素。
其实王家卫的电影画面都很美,只是其他的比如《花样年华》、《2046》等电影近景比较多,自然景比较少。
这两部电影可以说每一帧都可以截出来作壁纸。
有一些电影的画面制作精美,让人美不胜收,很让观众赏心悦目。
电影《灰姑娘》就是这样一部唯美画面的电影,影片中整体画面奢华大气,充满了贵族的雍容华贵,古堡建筑很有 历史 厚重感
特别是剧中灰姑娘和她的继母以及两个姐姐的服装和妆容都是非常精致华丽的,美得就像仙女。
另外一部是一部动画电影《小叮当》一个修理匠的小仙子,金色的头发,一身绿色衣服,脚上的鞋子上还有两个小球球,真是可爱极了
在仙子的世界里,他们勤劳勇敢尽职尽责,为人间送去美好,每个仙子都有翅膀,他们那么小巧又灵活
在这奇妙的世界里,每一样东西,每发生的一件事情都是那么的神奇和有意思
不论是《灰姑娘》的经典还是《小叮当》的神奇可爱,都以唯美的画面风格,给人一种透过精美画面让心灵都感觉到的纯净。
画风美,这里肯定首推张艺谋的电影,很多时候我们单单那只看到张艺谋是一位电影导演,却忽视了他在实景舞台剧和歌剧上的造诣,相信大家对于08年奥运会开幕式印象深刻,神奇的东方艺术让老外是叹为观止。
当然在电影上,张艺谋也非常注重场景的美感,就拿《英雄》来说,当时大家心中的武打片是刀光剑影,而张艺谋思想非常超前,硬生生把武打片拍成了美术片,只能用唯美二字来形容,尽管当时口碑不好,但是随着观众欣赏水平提升,《英雄》也得到了正名。金鸡百花奖的最佳美术和最佳视觉效果,足以证明他的优秀。
后来,不管是《十面埋伏》还是《满城尽带黄金甲》都是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又一场视觉盛宴。然后时间来到2011年,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虽说描写的是战争年代,到那时他丝毫没有放弃要追求艺术的心,教堂里面的玻璃,他想阳光照进来是五颜六色的,所以试了很多种办法,从涂颜色到滤镜方法都试遍了,随后不得不特定一款这样的玻璃,但是颜色太多,工期长,张艺谋宁可不拍也要等,后来,我们看到效果后只能说非常棒,这面玻璃也被他用到了《长城》中。
所以喜欢画风美的电影,一定要看看张艺谋2000年之后的作品,绝对是一场视觉盛宴。当然李安的作品也非常不错,其中《卧虎藏龙》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都是剧情和画面相当优秀的电影。
动画片看吗?
特别喜欢最新的一部电影,《白蛇:缘起》。不但画风美,而且故事很感人。
修行千年,不肯成仙,只为了报你一世恩情。
这个电脑讲的是许仙和白蛇的缘分的初起,我们以前的认知还停留在许仙和白蛇阶段,可很少有人知道为什么白蛇一定要等到许仙,本片中,讲述了他们认识的前因。
画风就不用说了,这是国产动画片中的精髓了,这次真的看到了国产动漫的进步,人物生动,画面超美,故事情节更是紧凑。
真的很推荐去看一下。如果太爱流泪的,要准备好纸巾了,还是很感人的。
真的希望,我今生的缘分,也在不远处等着我,嘻嘻。
1:红辣椒
这是一个讲梦的而故事,天马行空说的就是这部电影。
这部高级到渗人,精彩到傻眼,色彩和配乐也是满分,尤其是游行那一段的。
2:萤火虫之墓
虽然导演不是宫崎骏,但是吉卜力的水平就是这么高。
用泪流成河说这部影片毫不过分。
而诞生在60年代的原作小说更加优秀。
3:攻壳机动队
这个作品的内容相当前卫,想要传递的思想更是从“人本”出发,讲述的是“肉体”和“灵魂”的关系,到底什么东西重要?只能说缺一不可,但是本作是从脱了肉体的灵魂来说故事的。
4:在这世界的角落
看惯了描述战争的各种战斗场面,却忽视了群众才是最大的受害者。参与战争人数最多的不是士兵,而是普通老百姓,他们被迫参与了战斗,而他们能做的只是尽全力来保全自己。战争,没有正义。
5:狼的孩子与和雪
问朋友们一个问题——“这个作品主要是将母爱么?”,其实非也,如果你们只是从中感受到了母爱,那么你们并没有很好的看懂这部电影,标题起名“狼的孩子雨和雪”,那么重点就在于两个孩子身上,而两个孩子的差距就是在于自己对人生的选择,一个作为狼,一个作为人。
这其实是要讲人生岔路选择的,前进还是后退,或者另辟蹊径?选择权在我们自己手上。
穿越时空的少女
穿越又是穿越,似乎穿越在影视作品中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本作最美就就是夕阳下的那个吻,美到窒息。
6:虞美人盛开的山坡
这是宫崎骏之子宫崎吾朗的作品,所以画风跟宫崎骏类似,给了一种是宫崎骏导演的感觉。
其实本作开始还是挺不错的,故事背景设立的相当有代表性——战后开始复苏的日本申办东京奥运。但是慢慢却陷入了“姐弟恋”的狗血。但总体还是优秀的,音乐很美,手嶌葵的歌声更美。
7:给桃子的信
夏天又是夏天,妖怪又是妖怪,似乎日本的这种电影与他们光怪陆离的传统故事与都市传说离不开关系。故事从一开始九游铺垫——那几滴水,而信是死去的父亲给桃子的,满满的父爱。但是又穿插了妖怪的感情,导致故事主线有点不明确。
8:萤火之森
夏天还是夏天,妖怪还是妖怪。而这次是以个人与妖的恋爱故事,但是这是一个悲剧。
“不要碰我”这个伏笔作者从最初就下了,只是没想到来的这么突然,这份爱也结束的这么突然。
本来纯纯的一个爱情故事瞬间升华。
今天就给大家推荐这一些。
以上!望喜欢!
5、《花水木》
这部影片是一部爱情电影,由新垣结衣、生田斗真等主演,讲述了一位从北海道到东京追寻梦想、闯出一番天地的女孩,和一个魏佳仁一直留在家乡的男孩之间的纯爱故事。跨越十年的爱情,也证明了一句话,只要最后是你,晚一点真的没关系,影片里面的风景真的是好漂亮,哪里都有火烧云,真的太美了。
『叁』 干货分享!影视构图的九大方法
你可以先去【绘学霸】网站找“影视后期技术”板块的【免费】视频教程-【点击进入】完整入门到精通视频教程列表: www.huixueba.net/web/AppWebClient/AllCourseAndResourcePage?type=1&tagid=311&zdhhr-11y17r-463116163234105725
想要系统的学习可以考虑报一个网络直播课,推荐CGWANG的网络课。老师讲得细,上完还可以回看,还有同类型录播课可以免费学(赠送终身VIP)。
自制能力相对较弱的话,建议还是去好点的培训机构,实力和规模在国内排名前几的大机构,推荐行业龙头:王氏教育。
王氏教育全国直营校区面授课程试听【复制后面链接在浏览器也可打开】: www.huixueba.com.cn/school/yingshi?type=4&zdhhr-11y17r-463116163234105725
在“影视后期技术”领域的培训机构里,【王氏教育】是国内的老大,且没有加盟分校,都是总部直营的连锁校区。跟很多其它同类型大机构不一样的是:王氏教育每个校区都是实体面授,老师是手把手教,而且有专门的班主任从早盯到晚,爆肝式的学习模式,提升会很快,特别适合基础差的学生。
大家可以先把【绘学霸】APP下载到自己手机,方便碎片时间学习——绘学霸APP下载: www.huixueba.com.cn/Scripts/download.html
『肆』 求几张电影中的开放式构图与封闭式构图,谢谢急用
封闭式构图指画面中不需要借助画框外的空间进行叙事,其叙事所需的元素都已包含在画框之中。比如下图《华盛顿邮报》中的一个聚餐场景,主角、配角围绕着餐桌并对某事件进行议论交谈。
(4)电影构图推荐扩展阅读:
封闭式构图与开放式构图的区别
封闭式构图与开放式构图。用框架去截取生活中的形象,并运用空间角度、光线、镜头等手段重新组合框架内部的新秩序时,就把这种构图方式称为封闭式构图。把框架之内看成是一个独立的天地,追求的是画面内部的统一、完整、和谐、均衡等视觉效果。
封闭式构图比较适合于要求和谐、严谨等美感的抒情性风光、静物的拍摄题材,对于一些表达严肃、庄重、优美、平静、稳健等感情色彩的人物、生活场面,用内向的、严谨的、均衡的封闭式构图也是有利的。
开放式构图在安排画面上的形象元素时,着重于向画面外部的冲击力,强调画面内外的联系。画面上和人物视线和行为和落点常常在画面之外,暗示与画面外的某些事物有着呼应和联系。不讲究画面的均衡与严谨,不要求画面内的形象元素完成内容的表达。
『伍』 有哪些常见的动画电影构图
纵深构图、纵深对称构图、三分法构图、三角形构图、前景构图、门洞构图、门窗构图、居中构图、夹缝构图、夹缝三角构图、画面留白构图、二分法构图、对角线构图、对称框架构图、对比构图、倒三角构图。
构图是一个造型艺术术语,即绘画时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把要表现的形象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协调的完整的画面。
构图这个名词源于西方的美术,有一门课程在西方绘画中叫做构图学。对应在我国国画画论中,不叫构图,而叫布局,或叫经营位置。
也就是说,摄影构图是从美术的构图转化而来,我们也可以简单的称它为取景。不论是国画中的布局,还是摄影中的取景,都只涉及到构图的部分内容,并不能包括构图的全部含义。因此,统一用构图这个称呼是较科学准确的。
『陆』 《拉片放映室》第十三集--电影里常见的几种画幅
《拉片放映室》第十三集---电影里常见的几种画幅?
拉片有技巧,观影有门道!哈喽,大家好,我是刘导!
学会拉片,让你技术性的去看电影!
前面讲了构图的时候有小伙伴在私下问电影里《我不是潘金莲》《布达佩斯大饭店》《山河故人》等电影里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构图属于哪种类型的构图,在电影里想要表现的又是一些什么?
那在这里我们就纠正一下很多小伙伴容易混淆或者模糊的概念
构图(COMPOSITION)和画面长宽比(ASPECT RATIO)以及正方形、圆形画幅并不是一回事。
前面我也讲过构图是为了方便传递导演的思想,让观众更好的去理解电影画面,但是电影画面的长宽比,也就是画幅,我们大家熟知的纵横比、宽高比,16:9,2.35:1等等是现在主流常见的电影画幅。
区分和学习电影构图可以回看前五、六、七、八集,在学习电影画幅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电影里常见的几种画幅长宽比:
(1)4:3——二十世纪50年代以前,几乎所有的电影都使用的比例。又称1.33:1,接近(2)1.37:1。比如:《公民凯恩》、《科学怪人的新娘》
(3)1.66:1——许多迪士尼的卡通片和欧洲电影使用该尺寸。 例如:《从海底出击》、《小美人鱼》
(4)1.78:1即16:9——这是当今许多美国电影所采用的比例。
(5)1.85:1--例如:《蝙蝠侠》、《芝加哥》
(6)2.35:1——这个比例通常用于大片或史诗片。例如:《魔戒》、《星战前传》
(7)2.4:1
(8)2.75:1--特殊画幅
一个电影的长宽比的选择能反映很多事情,每一部电影都有导演这样选择的原因,长宽比最终呈现出来的画面效果又直接影响了电影画幅和观众的观影感受。
电影画幅对于影片叙事影响容易被忽视,实则与创作息息相关。
无论从早前的胶片电影到现在的数字电影甚至以后的VR电影,伴随着技术的变革与观影习惯的更新迭代,画幅作为技术的一种在电影中的使用也日趋成熟多变。
越来越多的导演开始探索多样的电影放映尺寸,从标准放映尺寸到近年来用画幅变化展现人物内心,不仅代表了导演的创作思路和表达方式,更加体现了电影技术的多元化和融合力。电影创作者们也不断从原有的创作习惯中跳脱出来,在标准画幅的基础上,结合情感张力和叙事效果对画幅尺寸进行一定的修改,使得画面的重心放在不同的侧重点上,并以多种形式参与到电影叙事及艺术创作中去。
而其中比较特殊,属于实验玩票性质的有2014年的小众电影《lucifer》和2016年《我不是潘金莲》,《lucifer》全片采用了圆形画幅,导演专门跟布鲁塞尔大学研制了一种拍圆形的镜头,但并未像《我不是潘金莲》一样避免了特写镜头,这是画幅形状参与电影叙事。
除了圆形画幅,大多数画幅变化的电影还是只是调整了画幅的长宽比.比如在贾樟柯2015年的《山河故人》里,随着三个年代的不同也就是1999、2014、2025
画幅从较窄的4:3到比较流行的16:9,再到主流大片最常采用的2.35:1
清楚了之前的概念,我们再学习一下什么是电影画幅?
电影中的画幅指的是电影放映时所看到的画面的大小,常用画面宽高比来定义,也就是画面宽度与高度的比值。
1839年,达盖尔发明了银版照相术,但由于这种技术的感光速度过慢,只适合拍摄静物,直到伊斯曼·柯达的创始人乔治·伊斯曼发明出新的胶片,随后才经过研制成为我们常用的电影胶片。 而爱迪生研究的第一台电影活动放映机所使用的胶片尺寸为12.7mm,在之后改进的第二台机器上,伊斯曼配合他制作了更宽的胶片,即35mm胶片。卢米埃尔兄弟在爱迪生研究的基础上沿用了市面上的35mm胶片,随后便使得这一规格的胶片得到广泛应用和迅速普及。并在1925年法国巴黎国际电影会议上,正式确定了电影胶片的标准宽度为35mm,图像宽高比为1. 33:1,即4:3。
在电影发展的早期,胶片的标准尺寸就是4:3的,符合“黄金分割”比例,视觉效果比较好。许多绘画作品也采用了这个比例。 这个比例的诞生与爱迪生也有些关系。在胶片时代,爱迪生实验室的摄影师威廉·迪克森用 35mm 的胶片设定了 4 尺孔高的图像,图像宽高比即为 4:3。
1909年,爱迪生所控制的电影专利公司宣布 4:3 的画幅比为今后所有美国拍摄和上映电影的标准。之后的电视节目和早期的计算机屏幕也沿用了 4:3 这一经典比例。 与 4:3 的比例类似的是 1.37:1 的画幅比,当时因有声电影的发明,需要在胶片的一侧记录音轨,这使得宽高比有了一定的改变,这个比例又被人称为学院画幅。
16:9是高清电视的国际标准,那时的高清电视或者网络视频也多为 1920×1080 的分辨率。 这个画幅比处于 4:3 和 2.35:1 之间,基本上所有画幅的电影都可以比较好地展现出来,所以也很快成为了影视作品发行 DVD 和蓝光光盘时的默认画幅比。 现在,16:9 也成为了流媒体视频的首选画幅,不管你是在电脑还是高清电视上观看视频,都能获得比较舒适的观看体验。
2.35:1实际上是把 4:3 的比例进行了 3 次方,这个画幅比能获得更宽的横向视野。
宽银幕画幅诞生于20世纪 40 年代,当时的院线为了与电视机竞争,纷纷推出了宽画幅的电影,这种画幅比能获得更大的视野,与人眼平时的视野更接近,在电影院观看的时候也很容易获得沉浸感。
除了2.35:1这个变形宽银幕标准画幅比之外,有的导演还会选择 2:1, 2.75:1 等特殊画幅比来拍摄。
确定电影的拍摄画幅一般来说是电影前期筹备阶段时摄影指导与导演讨论的首要问题,直接影响电影的整体风格与摄影美学。目前常见的电影画幅长宽比有两种2.35:1和1.85:1。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很多略微有些出入的长宽比如2.76:1, 2.55:1等。
大部分老电影的长宽比都是1.37:1的画幅,俗称“学院派比例”,类似4:3的一个方块,如1953年的《罗马假日》。
近年采用这种老式画幅的有2013年的电影《修女艾达》,担当摄影的是大名鼎鼎的卢卡斯·扎尔(Lukasz Zal)。
20世纪初创作的电影大多使用1.33的画幅比,如1915年格里菲斯拍摄的经典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直到1927年有声电影出现后,电影画面宽高比才逐渐调整为1. 37,因与1. 33相近故也称为4:3比例。
“学院比例”作为标准被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定义为标准画幅,成为好莱坞以及全世界最常用的画幅比。 由于好莱坞电影在全球的影响力,学院比例很长时间内都是国际上认可的画面标准,并一直延续至50年代。
在1950年之后,因为电视的大量普及,观众在家也可自行收看电影和影像,不再愿意花钱去电影院看电影,此后才有了更多中形式画幅比的探索和创造。
我们现在常见的画幅比主要分为“普通银幕电影”和“宽银幕电影”,普通银幕电影主要指的是放映时银幕上投射的画面宽高比为1.33:1或1. 37:1,宽银幕电影又分为宽胶片宽银幕电影、变形画面宽银幕电影、遮幅电影。
宽胶片宽银幕电影就是用70mm电影胶片直接摄制而成的宽银幕电影,画幅宽高比为2:1。而变形画面宽银幕电影的原理是先用变形镜头进行拍摄并在胶片上留下变形的影像,在后期放映时需用“反变形镜头”将其恢复成拍摄时原本的样子,这种宽画幅电影的画幅比为2. 35:1,如1962年的《安托万与科莱特》。
而遮幅电影又被电影业内人士称为“伪宽电影”,这种画幅的电影并不是用变形宽幅电影系统的方式拍摄而成,而是用35mm摄影机和与之相对应的电影镜头进行拍摄,之后人为的在摄影机镜头前加上遮挡框格,就能使画面宽高比被遮挡成1.66:1至1.85:1的宽高比。
下面,我们以鬼才导演韦斯·安德森、贾樟柯和泽维尔·多兰为例,探讨画幅对电影创作的影响及其摄影美学。
韦斯·安德森
韦斯·安德森喜欢在自己的作品中用电影画幅大小的变换来表达影片中人物的情绪,在《布达佩斯大饭店》中,韦斯·安德森用画幅的不同来表现影片中穿插的不同时间线。不同尺寸的画幅以交替方式叙述时空,电影由四层结构的套层故事组成,导演用不同的画面比例代表不同的时代,使电影的时间线索清晰明了,时空设计上别有一番新意。
第一层时空即为影片开头,女性捧着一本名为《布达佩斯大饭店》的书,前往公墓看望这本书的作者,当时的时间点直指八十年代,画幅比为1.85:1。
第二层故事发生在1968年,描述作者与Zero相遇的故事,使用16:9画幅比表现。
第三层故事是1932年,Zero讲述自己年轻时与布达佩斯大饭店的故事,使用1.37:1的经典画幅比例。由于近似正方形的画幅能够为角色的头部以上预留更多的空间,也能让两个以上人物出现时画面显得更为紧凑,更好的展现导演需要的多种可能性。
影片层层递进,不同时空不同画幅的变换,带给观众的不仅是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更能通过镜头画幅的变化给观众以不同的观影感受,导演的创作意图和对情节递进的把控十分精确。
贾樟柯导演的《山河故人》,透过不同比例的画幅影响电影本身的含义和内容表达。
《山河故人》是用画幅宽高比辅助电影叙事的一个很好的例子,贾樟柯导演利用画幅比例的变化区别出了影片中故事发生的年份,即1999年、2014年和2025年三个年份。根据时间线引导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画幅尺寸也由4:3到16:9再到21:9。根据上文所阐释的不同时代的经典画幅比,这三种画幅同样代表了当时年代里重要的画幅应用的尺寸。为了增加影片对过去的怀旧之感,导演甚至运用了当年的影像,并且使用一些老式的DV机进行拍摄,借此形式最大程度恢复当时那个年代的气质和风貌。
在第二个时间线即2014年,由于故事发生的时间与我们的生活十分贴近,所以在画幅的运用方面也使用了我们最熟悉的16:9的宽高比,这种画幅尺寸恰好符合我们现在的视觉观影习惯,在时代感与距离感方面与观众更为接近。从九十年代4:3的画幅到如今16:9的画幅,画面比例越来越疏离,也预示着情感的波动和走向。
到了第三个时间线即2025年的未来世界,导演用宽画幅表现了未来的时空以及未来主角们的命运。那时移居澳洲的父子远离故乡,故乡的语言已经成为一种无法找回的记忆,Dollor与自己的故乡——那个汾阳小城失去了根基和联系。Dollor与自己的家乡隔着一片太平洋,也是新时代的海外国人与家乡深深的眷恋与分离的矛盾之感的写照。
在泽维尔·多兰的作品《妈咪》中,则更加直观的运用了电影画幅的变化来表现主人公内心丰富多变的情感。一组在银幕上将画幅拉开的场景带给观众不小的震动,原来画幅比例可以如此简单明了的展现情感,而并非以隐喻的方式让观众捉摸不透。
第一次变化是真的惊到了每一个观众,就像是电影语言一种新的修辞手法,当年戛纳放的时候,这个镜头一出来全场起立鼓掌5分钟,可想而知其情绪上的感染力是多么强大(大概在一分五十秒的时候展开)
第二次展开是妈咪陷入幻想的一段
虽远不及第一次惊艳,但当画幅收回,幻想之外的儿子的声音传来,猛然拉回如正方形画幅一般的逼仄现实中,雨声、红灯,我看到这里的时候心情顿时低落到了谷底,不得不说泽维尔·多兰真的很厉害
在影片中,中年单亲妈妈与儿子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隔阂,情绪表现十分压抑,为了表现人物的焦躁感和憋闷感导演此时用了宽高比为1:1的正方形,使得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情绪更加紧凑,带给观众对压抑氛围喘不过气的直观感受。而随着故事发展,母子关系趋于稳定和融洽时,主角则亲手将逼仄的画幅拉到1.85:1的宽幅画面,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主角此时豁然开朗的心境,也是妈咪对于儿子未来生活的美好想象。
这一举动并非多兰为了标新立异或者博得观众眼球,而是立足于剧本故事情节以及主角的情绪爆发点做出的具有表现力的客观决定。这种改变画幅用以渲染感情的手法,不仅将叙事效果提上了一个台阶,更将情感融合的更为直观更容易被观众接纳。
侯孝贤导演的《刺客聂隐娘》同样使用了不同画幅比的变化来为情节和人物服务,画幅宽高比为1.41:1。这种镜头虽然并非当下常见的电影输出格式,但对于侯孝贤来说,这种画幅“拍人的时候很漂亮,七分身或全身,也不会太宽”,符合影片电影美学的设定,所以画幅多采用这一尺寸。只在部分情节需要时,如公主抚琴的片段考虑到琴身的长度与画面的美观将画幅比变为了宽幅的1.85:1,同样是为角色和叙事情节服务。
不仅是画幅比例的应用,画幅的形状也将在未来发挥更具创意的表现。比如冯小刚导演的《我不是潘金莲》就以圆形构图形成了对于“无规矩不成方圆”的探讨,圆形头图也包含一种窥探的意味,不仅使画幅参与到叙事和情感的表达之中,更体现了导演的哲学理念和表象隐喻。 随着李雪莲去了北京,画幅变成了正方形,以此表现权力中心地的“规矩”。电影中除了圆形画幅和方形画幅的切换,另有宽银幕画幅的尝试,对于这样一个荒诞不经的寓言故事,不同画幅的使用为隐喻式的表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圆形画幅本身带有一种不符合现实之感,当圆形画幅中所有带有隐喻和执念的故事散去,最终才变成了更贴近我们观看习惯的方形构图,导演用画幅讲述当雪莲最终放下执念,生活继续回到正轨。
关于画幅在电影中的运用不胜枚举,不论是展现人物特性或是描绘宏大场面亦或是为了情节发展服务,很多大导演如昆汀·塔伦蒂诺在《八恶人》中的画幅应用同样也表现了导演的个人风格和表现方法,采用的宽高比为2.76:1。
随着时代的审美和技术的进步,每个时代都有其代表并适应的画幅比例,而对于导演和我们观众来说,学会了解画幅才能更好的去明白导演的创作意图,更全面的学会拉片,技术性的去看电影……
『柒』 影视构图概说
影视构图概说
构图这一概念具有广义和狭之分。广义上的构图指摄影师从选材、构思到造型体现的创作过程,概括了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部组合。下面我为你带来影视构图概说,欢迎阅读!
构图这一概念具有广义和狭之分。广义上的构图指摄影师从选材、构思到造型体现的创作过程,概括了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部组合。而狭义上构图主要指画面的结构和布局,即画面中各形象元素的联结关系、组合关系。前面二讲从机给位和焦距的变化探讨了景别、角度以及景深等重要概念,这些概念实际上已经涉及到了构图的范畴,或者说构图需要具体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说,前二讲的内容是广义上的构图,而这一讲是狭义上的构图。
一、构图的概念
广义:摄影师从选材、构思到造型体现的创作过程,概括了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部组合。
狭义:在一定的画幅格式中,为了表现某一特定的内容和视觉美感效果,将镜头前被表现的对象以及摄影的各种造型元素有机的组织、分布在画面中,形成一定的画面结构形式。
二、影视构图的作用
影视构图是指画面的结构形式,因此,它的主要作用是为影片主题和内容服务。
1、叙事功能:突出主体形象,以便更好地叙事。
正确选择和确立主体位置,合理处理主体与陪体、主体与环境的关系,选择景别和拍摄角度,排除不相关的元素,突出主体对象,以便更好地叙事。
2、造型功能:使画面富有艺术表现力和造型美感。
通过画面的空间配置以及光线、色彩、影调、线条、形状等造型元素,创造出丰富多彩、优美生动的构图形式,使得画面富有艺术表现力和造型美感。
3、象征功能:制造画面的隐喻效果。
(1)位置安排
中央:显得重要,具有稳定感和权威感,常用来表现严肃、庄重的气氛。
顶部:具有权力、神圣、倾压感,有居高临下之势,好像控制下面的一切。
底部:具有从属、脆弱和渺小感。
边缘:显得不重要,具有挤压、排斥、渺小、无力感。
如张军钊导演,张艺谋摄影的影片《一个和八个》,在电影造型语言的使用上发挥了超乎寻常的表现力,在总体印象完整的把握下,大胆运用画面的不完整构图,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那些有时残缺,有时压迫的视觉结构,把囚犯曾经犯下的恶行、心灵的扭曲以及人格瞬间觉醒的张力表露无遗。影片中出现的环境多半是狭窄的、堵塞的、压抑的,如碾房、空房、地窖等狭小的空间。影片的摄影注意使用版画式的黑、白对比来表现雕塑般的凝重与力度。
(2)面积大小
面积大意味着视觉重量加大,意味着被关注内容的重要性和权威感,面积小意味着渺小被忽略的地位。
三、影视构图的特点
思考:影视构图与绘画构图、摄影构图之间的区别?
1、动态性
随着被摄对象的运动和摄影机的运动,画面的构图结构和情节重点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及画面形象的透视关系也随之变换。
这是影视构图与绘画构图、摄影构图的根本区别,影视构图的其它特点,都是根源于这一特点。
2、整体性
影视作品的主题和内容通常需要借助一系列蒙太奇镜头画面来完成,而每个镜头画面只负载影影片叙事的一部分任务,这就需要摄影师在影视构图时具有整体性的意识,单个镜头画面处理必须有组接的“开放性”、“外延性”、“承启性。
比如,就单个画面构图来看,往往需要在人的视线前方留有更多的空间,但在用两个镜头表现人物对话时,为了整体上的美感,就会让人的视线的方留有更多的空间。
3、时限性:
影视画面的时间长度不同,所负载和传达的信息量的多少也不同,观众只能一次过地收看和接受画面信息,这种表现上的时间长度成为观众收看时的限制性。
画面构图和表现的时限性要求影视画面构图必须简洁、集中而明确,它不能像美术作品和照片那样可供观赏反复观看。
1.均衡式构图。
给人以满足的感觉,画面结构完美无缺,安排巧妙,对应而平衡。常用于月夜、水面、夜景、新闻等题材。
2.对称式构图。
具有平衡、稳定、相对的特点。缺点:呆板、缺少变化。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特殊风格的`物体。
3.变化式构图。
景物故意安排在某一角或某一边,能给人以思考和想象,并留下进一步判断的余地。富于韵味和情趣。常用于山水小景、体育运动、艺术摄影、幽默照片等。
4.对角线构图。
把主体安排在对角线上,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同时也能使陪体与主体发生直接关系。富于动感,显得活泼,容易产生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人的视线,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例如聚光灯照射主体)。
5.X形构图。
线条、影调按X形布局,透视感强,有利于把人们视线由四周引向中心,或景物具有从中心向四周逐渐放大的特点。常用于建筑、大桥、公路、田野等题材。
6.紧凑式构图。
将景物主体以特写的形式加以放大,使其以局部布满画面,具有紧凑、细腻、微观等特点。常用于人物肖像、显微摄影,或者表现局部细节。对刻画人物的面部往往能达到传神的境地,令人难忘。
7.三角形构图。
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一面的几何形成安排景物的位置,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其中斜三角形较为常用,也较为灵活。三角形构图具有安定、均衡、灵活等特点。
8.S型构图。
画面上的景物呈S形曲线的构图形式,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使人看上去有韵律感,产生优美、雅致、协调的感觉。当需要采用曲线形式表现被摄体时,应首先想到使用S形构图。常用于河流、溪水、曲径、小路等。
9.九宫格构图 。
将被摄主体或重要景物放在“九宫格”交叉点的位置上。“井”字的四个交叉点就是主体的最佳位置。一般认为,右上方的交叉点最为理想,其次为右下方的交叉点。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构图格式较为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使主体自然成为视觉中心,具有突出主体,并使画面趋向均衡的特点。
10.小品式构图。
通过近摄等手段,并根据思想把本来不足为奇的小景物变成富有情趣、寓意深刻的幽默画面的一种构图方式。具有自由想象、不拘一格的特点。本构图没有一定的章法。
11.向心式构图。
主体处于中心位置,而四周景物呈朝中心集中的构图形式,能将人的视线强烈引向主体中心,并起到聚集的作用。具有突出主体的鲜明特点,但有时也可产生压迫中心,局促沉重的感觉。
12.垂直式构图。
能充分显示景物的高大和深度。常用于表现万木争荣的森林参天大树、险峻的山石、飞泻的瀑布、摩天大楼,以及竖直线形组成的其他画面。
13.对分式构图。
将画面左右或上下一分为比例2:1的两部分,形成左右呼应或上下呼应,表现的空间比较宽阔。其中画面的一部分是主体,另一半是陪体。常用于表现人物、运动、风景、建筑等题材。
;『捌』 电影构图方法有哪些
1、电路组成
线构图是用垂直于画面上下帧的线元素构图电影。直线的构图一般具有高、直、庄严、有力的特点,充分体现了景物的高度和深度。影片中的瀑布和高大的树木可以作为线性组合。
2、水平的作文
它传达了一种平静、宁静、舒适和稳定的感觉,经常被用来拍摄一个平坦的湖。
3、对角线构图
它可以分为垂直斜线和水平斜线。它经常表现运动、流动、倾斜、颠簸、不平衡、紧张、危险、千里等场景。有些图片用斜线来指出特定的物体,起到固定的引导作用。
4、年代的形式
屏幕上的场景以s形曲线的形式呈现,具有延伸和变化的特点,使人看起来有节奏、美观、优雅、和谐。当我们需要用曲线的形式来表达一个主题时,首先要想到s形的构图。常用于河流、小溪、曲径、小径等。
5、对角线构图
当主体排列在对角线上时,可以有效地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也可以产生伴奏与主体之间的直接关系。充满动感、活泼、易于产生的线条融合趋势,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突出主体的效果。
『玖』 电影构图有哪几种
1,在决定画面构图之前,我们首先要决定的是画面的画幅。画面宽度与高度的比例称为宽高比。不同的拍摄格式会有不同的画幅宽高比。最常见的宽高比有1:2.39、1:185(美国院线标准)、1:1.66(欧洲院线标准)、1:1.78(高清电视标准,也称为“16:9”,高清摄像机用的就是此格式)。
了解拍摄的宽高比及展映、发行的宽高比都很重要,在制作过程中,可以保证作为视觉策略组成部分的画面构图保持不变。
1:1.66的银幕宽高比2电影画框是二维的,电影画面用两个坐标来定义,即横坐标(x轴)和纵坐标(y轴)。
此外,用来表示画面深度的第三个坐标(即z轴)可以通过纵深线索来加强画面的纵深感,也可有意使之弱化。3,经过多年的艺术实践与发展中人们总结出了一些和谐构图的程式。三分构图法,是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沿画面水平、垂直方向将画面分成三等份,分割线的交叉点就是趣味中心,将画面里重要的元素安排在趣味点上可以获得生动的构图。按照三分构图法,人物的眼睛通常被安排在这些趣味点上。如果角色向画面右侧看,那眼睛就放到左上角的趣味点上;如果角色向左侧看,眼睛就安排在右上角的趣味点上。4,《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一书中提到,希区柯克曾向他分享了一个简单但有效的构图法:画面中物体大小应与物体所处故事中的重要性直接关联起来。这条构图法则适用于画面中有一个或多个视觉元素的情形,来制造紧张或悬疑效果,这在观众还不清楚我们为什么要在视觉上如此强调某一物体时尤为明显。下图是《盗梦空间》(Inception.2010年)的截图。影片开篇,一个陀螺占据了一个画面的很大比例,因为这个陀螺暗示着主角的现实或梦境。画面中的物体的大小、颜色、亮度及摆放位置等都会对其相对应的视觉分量产生影响。尽管均衡与非均衡这类名词在画面构图中并没有实际的测量数值,但我们不难发现,当物体均匀分布于画面时就能创造出均衡的构图,达到一种整齐性、一致性。比如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中,用到了很多均衡画面,给人传递一种整齐、严肃、冷静的感觉。
均衡构图——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
均衡构图——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
而当视觉比重仅集中于画面某一区域的时候,其画面构图就是非均衡的,这种构图方式经常与追逐、局促或紧张联系在一起。均衡构图或非均衡构图所传达的效果将在很大程度上由叙事情境决定。下面的截来是电影《斯隆女士》中斯隆正在重组她的团队的画面,拍摄主角的镜头倾斜,画面非均衡的构图同样产生了集中、紧张感。虽然是非均衡构图,但大多数的视觉分量都位于画面的左上角,主体还是根据三分构图法来安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