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华谊兄弟,本山传媒,中影集团,环球热力兄弟,保利博纳,慈文影视,海润影视2011贺岁片是
华谊兄弟传媒集团(英文:Huayi Bros. Media Group),创业板股票代码:N华谊 300027,是中国大陆一家知名综合性娱乐集团,由王忠军、王忠磊兄弟在1994年创立,开始时是由投资冯小刚、姜文的电影而进入电影行业,尤其是每年投资冯小刚的贺岁片而声名鹊起,随后全面投入传媒产业,投资及运营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唱片、娱乐营销等领域,在这些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且在2005年成立华谊兄弟传媒集团。
公司全称: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股票简称:华谊兄弟
证券代码:300027
交易市场:创业板
总 股 本:16800万股
发行总量:4200万股
所属行业:广播电影电视业
上市时间:2009年10月30日(首批创业板上市股票)
公司概况
2008年华谊兄弟并购经纪公司中乾龙德和影视公司金泽太和后,实力进一步争强。华谊兄弟在中国的主要竞争对手有海润、橙天娱乐、保利博纳等公司。
华谊兄弟传媒集团旗下有华谊兄弟时代文化经纪有限公司、华谊兄弟影业投资有限公司、华谊兄弟电视节目事业有限公司、华谊兄弟音乐有限公司、环球热力兄弟影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华谊兄弟广告有限公司、华谊兄弟国际发行有限公司等。
2010年,作为创业板首家上市影视集团的华谊兄弟将全面启动以《唐山大地震》和《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为首的大规模电影计划,其中仅年内上映的电影就有八部之多,而预计于贺岁档问世的《非诚勿扰2》和《新少林寺》更是万众期待的重磅大作。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表示:“2010年的华谊电影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迈上了新台阶,并且继续追求影片类型多样化,上映档期覆盖全年,尤其是同步启动三个品牌电影的续集和系列计划,在引领国产片走向成熟的道路上再度成为领军开拓者。”
年内上映:《唐山大地震》、《狄仁杰》、《西风烈》领衔
《唐山大地震》
《狄仁杰》
《线人》
《歌舞青春》
2010年是华谊电影作品全面开花的一年,继今年2月11日上映的开年贺岁爱情片《全城热恋》后,还将陆续上映《线人》、《歌舞青春》等片。《线人》由华谊兄弟和香港英皇联合出品,影片延续《证人》品牌,但谢霆锋和张家辉的角色发生逆转,前者扮演悍匪,后者扮演警察。共同出演的还包括桂纶镁、陆毅、苗圃等人。《歌舞青春》由华谊兄弟、上海文广和美国迪士尼共同打造,是享誉全球的“High School Musical”这一品牌的中国版,影片大胆启用了一批青春靓丽、歌舞双全的新人出演,将首次让让中国观众体验到纯正青春片的动感魅力。
进入暑期档后半程, 将于7月28日重磅上映的《唐山大地震》无疑是2010年最受瞩目的华语电影。该片已受到北美市场的高度重视,但就像冯小刚此前执导的所有作品一样,《唐山大地震》将一如既往地立足本土,沟通中国人的情感与精神,做到真正以情动人。
徐克导演重归王位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目前正在加紧制作后期,上映档期剑指十一。同《唐山大地震》一样,该片“未映先红”,其充满中国特色的神探形象、引人入胜的悬疑故事和视觉奇观都令国际电影市场非常兴奋,该片极有可能成为有史以来国产电影海外票房最高的影片。
另外,华谊兄弟与高群书导演合作的西部动作大片《西风烈》同样会在今年下半年推出。目前该片正在最后的拍摄中。
续集与系列:《非诚勿扰2》率先启动
2008年贺岁档,由冯小刚执导,葛优、舒淇主演的贺岁爱情片《非诚勿扰》一举拿下3.2亿元票房成绩,一度成为国产电影票房之王。这部于当年12月18日上映的“很浪但是不慢”的电影成为横跨2008和2009年的电影现象,从《非诚勿扰》开始,贺岁档成为中国电影的白热化竞争档期,越来越多的电影开始试图挤入这块“黄金之地”。今年,冯小刚导演继《唐山大地震》后,将重回贺岁喜剧领域,全力打造《非诚勿扰2》。目前冯导正在闭关创作剧本,据悉影片将延续葛优、舒淇的演员阵容,且故事也将从两人“谈婚论嫁”开始。影片将在贺岁档上映,届时广大观众有可能在同一年内看到两部冯小刚电影,满足大家“每年看一部冯氏贺岁片”的心声。
除《非诚勿扰2》,华谊兄弟还计划打造《风声》续集和《狄仁杰》系列。如同片名所示,在《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后,“狄仁杰”系列还将有很多个“之”,力争将“东方007”形象打入国际。
② 华谊兄弟发布年度片单,包括哪些新片
近日,华谊兄弟发布2020-2021年度片单,除已上映的《八佰》之外,还有周星驰《美人鱼2》、冯小刚《春天一岁》、曹保平《涉过愤怒的海》、陆川《749局》、贾樟柯《一直游到海水变蓝》、陈正道《未来的未来》等新片,动画片《摇滚藏獒2》,外片罗兰·艾默里奇《月球陨落》、罗素兄弟《谢里》也在片单中。
具体名单如下:
1、管虎《八佰》
2、杨枫《铁道游击队1939》
3、贾樟柯《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4、潘安子《中国试飞师》
5、冯小刚《春天一岁》
6、曹保平《涉过愤怒的海》
7、田羽生《一条龙》
8、常远《温暖的抱抱》
9、陈正道《未来的未来》
10、李蔚然《侍神令》
11、陆川《749局》
12、周星驰《美人鱼2》
13、大卫·西维尔曼《拯救菲拉萌》
14、罗伯·明可夫《刀锋贱客》
15、马克·巴尔多《摇滚藏獒2》
16、罗兰·艾默里奇《月球陨落》
17、罗素兄弟《谢里》
18、赵圣熙《胜利号》
(2)华谊兄弟2016年电影计划扩展阅读
“华谊兄弟H计划”
9月16日,“华谊兄弟H计划”发布了第七季片单,包含18部各类题材超强新片。10位电影创作者,冯小刚、管虎、贾樟柯、陆川、张家鲁、李蔚然、潘安子、陈正道、田羽生和常远表达了他们对电影的热爱,以及对于接下来新项目的期待。
片单分为五个篇章:铭记时代荣光、人间烟火百态、突破想象极限、点亮动画梦想、远瞻国际视野。
③ 华谊兄弟为什么失守电影市场
多头均衡发展策略,可以更大应对极有可能在下半年出现的电影行业票房泡沫破裂的风险。
近日,华谊兄弟发布2016年上半年业绩预告,预计盈利2.52亿~3.78亿元,净利润下滑25%~50%。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光线传媒等几大影视公司业绩都同向上升。此番华谊兄弟业绩骤降也被业界解读为公司“去电影化”战略导致主业发展不利。
自2014年华谊兄弟宣布“去电影化”开始,华谊兄弟开始多元化布局,电影、游戏、实景娱乐成为其“三驾马车”。 对此,许多业界评论均认为这是其在自己起家的根据地电影领域出现失利的原因所在。对此,笔者和《中国经营报》记者石英婧进行了一番交流。
票房盛世!为何华谊反而在撤退?
华谊兄弟在报告中其称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电影《天降雄师》《奔跑吧兄弟》《失孤》取得较好的票房成绩。另外,公司参投于2016年6月18日上映的《魔兽》创造了人民币14.7 亿元票房收入,但因参与全球分账,确认收入时间较长,在上半年尚未形成分账收入。
愚以为,在票房盛世的大背景下,华谊兄弟不升反降,除了上半年没有主力作品这一内因外,更主要是来自外部竞争加剧,来自互联网领域和各种影视创业型机构的大量入侵,在某种程度上也对大涨的票房形成了“分账”效应。
当然,因为泛娱乐化下,确实华谊出现了对电影投入不比从前的状态。但必须要指出的是,华谊兄弟的投入不高,更多的表现在其对当下电影行业重磅投入IP的趋势上并没采取跟随策略。它反而选择了将经营模式分散到影视、综艺乃至网剧等多个领域,这在某种程度上会表现为投入不高和精力分散。但实质上,这种多头均衡发展策略,可以更大应对极有可能在下半年出现的电影行业票房泡沫破裂的风险。
华谊用没有分账来解读自己的“失利”,某种程度上甚至可能包含了有意遮掩它们多元布局的战略意图,继续误导外界将其简单定义为一个不务正业的电影公司。
电影下滑,营收却是第一?
单纯把华谊兄弟定义为一个电影主业公司未免过于简单。选择多元布局,本身也是因为IP被重视后,电视剧集、网剧以及多平台播出的综艺节目因此大爆发的时间点上,国产电影反而显得不 温不火的大背景下。所谓票房盛世,也大多是在给好莱坞大片贡献票房。因此,华谊的主业其实并没分食,只是多元布局需要耗费更多资金,因此显得业绩不佳。这只是短线问题,从长线角 度,仍然大有可为。毕竟,电影这一块,在整个泛娱乐产业中,目前只是最吸睛、但在盈利能力上并不最强的一环。
华谊兄弟电影业务营收不佳,但营业总收入却占据上市影视公司第一的位置,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其实这部分来源或许是来自于投资,特别是对游戏、互联网娱乐等泛娱乐领域的成功投资。
而随着国内电影票房泡沫的随时可能发生的崩裂,下半年,预计华谊继续深耕泛娱乐,尤其是互联网领域的新兴泛娱乐板块,将逐步让华谊兄弟有更多的收益入账,因此下半年走势并不会差。
去电影化其实就是要玩好电影
在很多时候,人们总是会被字面意思所蒙蔽。比如华谊的去电影化,大家就都以为它是要离开电影市场了。这其实只是文字游戏。
真正意义上的去电影化,个人以为,在华谊的动作中,可以看做是在内容供给上,不像新晋的影视公司那样押注在IP这个大起大落的风险项上,而是更多的注重对编剧人才特别是中青年后晋影视人才的培养上,其实就已经是在给华谊兄弟培养真正活的IP,而非简单的购买、改编和被束缚的IP。这些活IP一旦注入到华谊兄弟当下的多元化布局中,将用专业化的角度颠覆那些新兴、但内容还在UGC向PGC过渡上挣扎的那些泛娱乐领域,尤其是互联网上的泛娱乐板块。
尤其是今年年初,原万达文化集团副总裁叶宁加入华谊。叶宁的进入,目标是逆转发行上的颓势,而且更多的是借住叶宁的人脉,进入正在越来越强大的万达影院体系之中,形成良好的院线输出。但仅仅靠人脉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其实更多的时 候,反而是逆传统发行的模式,深入研究线上线下活动推广的更多形态,打破国内电影行业总是发布会、首映礼、红地毯的营销僵硬形态。
④ 华谊兄弟创业初期
华谊兄弟影业投资有限公司是新中国最早进行商业化电影制作的民营电影公司之一,并且创造许多个票房奇迹。你看到的许多电影都是华谊兄弟出品的。华谊兄弟的创业初期经历了哪些困境。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华谊兄弟创业初期,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华谊兄弟的发展历程
华谊兄弟由王中军、王中磊兄弟创立于1994年,1998年投资著名导演冯小刚的影片《没完没了》、姜文导演的影片《鬼子来了》正式进入电影行业。
2000年8月,华谊 广告 与太合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太合公司)共同设立了北京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600万元,双方各出资1300万元,这为华谊兄弟在制片领域完成了初始扩张,奠定了其在中国电影界的地位。
自2000年获得商业投资后,华谊兄弟开始了从广告公司向影视制作和传媒产业的转型。2001年,成立华谊兄弟太合 文化 经纪有限公司,2004年,出资3000万收购战国音乐,成立华谊兄弟音乐有限公司。从投资冯小刚、姜文的电影进入电影行业,而且因投资冯小刚的贺岁片而声名鹊起,华谊兄弟在制片领域迅速完成了初始扩张。到2004年,华谊兄弟已占了国内35%的票房,出品的影片数量占内地总量的13%。
在2003-2004年确立了两大可赢利经营业务:影视剧产品的制作与发行,艺人经纪代理。直到今天,这两项业务依然是公司最基本的和业绩最有保证的核心事业。同时,王忠军为公司设计了未来五年的蓝图。2005-2009年,华谊兄弟的商业路线;在娱乐界的一系列活动,包括冯小刚在第一个五年长约里要拍摄五部作品的时间和产量要求;公司谋求上市的计划;对涉足院线放映环节的尝试,等等,都是在2005年前的蓝图上已经规划过的。
截至到2011年上半年,共上映影片为5部,分别为:《非诚勿扰II》、《老夫子之小水虎传奇》、《新少林寺》、《建党伟业》及《雪花秘扇》;主要实现收入的电视剧分别为《远去的飞鹰》、《生死归途》、《大时代》、《大丽家的往事》;投入运营的影院为5家。新业务的开展,使得华谊兄弟的业绩有大幅增加。
华谊兄弟的风险投资历程
1994年,从美国 留学 回国的王中军带着10万美元的创业资金和弟弟王中磊一起创办了华谊兄弟广告公司。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广告公司到民营影视娱乐界的航母,私募股权融资功不可没。
从2000年到正式上市,华谊兄弟共融得资金4亿元,但王氏兄弟的股权比例一直为50%左右,处于实际控股状态。CEO决策机构金融高级顾问易武认为,王氏兄弟采用的是被西方称为“股权融资+股权回购”的资本运作手法。
2000年3月,太合集团出资2500万元,对华谊兄弟广告公司进行增资扩股,公司的名称因此变更为“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太合集团与王氏兄弟各持50%的股份,但太合只是作为财务投资者。双方约定,王氏兄弟在适当时机回购该笔股权,使太合获利退出。2001年,王氏兄弟从太合控股回购了5%的股份,以55%的比例拥有绝对控股权。
第二次的融资发生在2004年底。TOM集团向华谊兄弟投资1000万美元,500万美元用于购买华谊兄弟27%的股权,另外500万美元用于认购华谊兄弟年利率为6%的可转债。在此之前,王氏兄弟做了两件事情:其一,先以7500万元、溢价3倍回购太合集团手中45%的股份,成为华谊兄弟100%的控股人。其二,“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更名为“华谊兄弟传媒集团”。随后,王氏兄弟将27%的股权转让给TOM集团,同时向太合定向发行可转债。不久,华谊兄弟再引进风险投资机构“信中利”,以70万美元的价格向后者转让了3%的股权。
通过一系列的资本运作,王中军兄弟总共获得资金1070万美元,除去购买太合集团股份所花的7500万元,剩余1300多万元。股权则由之前的55%上升到70%,不仅成功融资,而且强化了控股权。
2005年12月,TOM集团急需股权套现,王氏兄弟从公司IPO考虑,必须避免股权结构过于集中的问题,因而引来了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入股。最后TOM以1600万美元的价格减持20%股权,王氏兄弟和马云联合接手,马云以1200万美元接手15%、王氏兄弟回购5%。
2007年,华谊兄弟展开了第三轮私募,以江南春为首的分众传媒高管团队及著名浙系企业家鲁冠球之子鲁伟鼎的加盟,再次充实了华谊兄弟的腰包。分众传媒联合别的投资者向华谊兄弟注资2000万美元。这年底,华谊传媒的股东结构已经变成了包括王忠军、马云在内的18名自然人。
2011年5月9日,腾讯对华谊兄弟进行战略投资,总金额近4.5亿元,已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完成。腾讯现持有华谊兄弟2780万股,占其总股份的4.6%,成为其第一大机构投资者。
“引进投资者,同时不断回购先前财务投资者的股权,不仅让财务投资者得以顺利退出,而且使自身的控股地位得到了巩固与强化,使自身始终居于主导地位。”易武认为。王中军一直认为,最好的融资 渠道 是银行和股市,而非风险投资。一方面适时地引入风险投资,一方面又把风险投资的负面效应削减到最小,与此同时,通过股份制改革,使华谊兄弟从一个家族企业变成了一个股东结构合理的股份制公司,从而达到了IPO的要求。
随后,在2007年和2008年,华谊兄弟开展了几轮增资扩股,冯小刚、张纪中、康红雷、黄晓明、李冰冰、罗海琼等众多明星均持有公司的股权。王中军认为,公司最大的竞争力就是人才。公司能吸引人才的,除了品牌、实力,还有财富的力量,即“报酬与期权”。而这些,皆是王氏兄弟利用私募融资和扩股最终实现的。
华谊兄弟董事长王忠军爱交朋友,交友广泛,不仅在文艺界,在实业界也同样拥有广阔的人脉。第三轮和第四轮私募中新参与进来的马云、鲁伟鼎、江南春等人就是王忠军非常好的企业家朋友。王忠军的良好人脉降低了公司的融资难度,开辟了新的融资格局。
在王忠军看来,公司最大的竞争力就是人才。为了能引进有实力的人才,王忠军不惜稀释股份。2007年,冯小刚、张纪中、李冰冰等大牌导演和艺人入股华谊兄弟;接下来的2008年2月23日,华谊传媒决定再次增资扩股,向新增的62名自然人股东几乎均为公司员工及旗下艺人,如演员黄晓明持有180万股,持股比例为1.4%;张涵予、胡可均持有36万股,占股0.28%。增资价格相当优惠,定价3元/股。
通过一次次的增资扩股,王忠军在华谊兄弟的股份比例下降到26.1%。这对王忠军来说,需要超常人的魄力和眼界。而通过以优惠的价格吸纳旗下明星、导演、制片人及管理团队入股,王忠军以此建立了激励机制,给公司的核心人才戴上了令人羡慕的“金手铐”。
通过股权融资不断扩大公司规模,华谊兄弟出品的电影连续创下多个年度的中国大陆票房冠军,2003年度的影片《手机》创下5300万元的票房奇迹,而另一部在2003年度上映的电影《天地英雄》成为2003年度影片票房亚军。2004年度《天下无贼》创造票房1亿2千万元的惊人纪录,2007年《集结号》则突破两亿,《功夫之王》也在大陆一地突破2亿。正是因为华谊兄弟通过股权来吸引优秀的人才,不仅实现了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并最终上市,而且每年推出的国语大片也树立了其在国内影视界的领先地位。
华谊兄弟资本玩转
1994年王氏兄弟创立了华谊广告公司。得益于在美国的经历,王中军看到国内广告行业银行标识上这块市场空白后,极力说服中国银行统一标识,把该业务交给了华谊,推动了华谊兄弟最初的发展,掘到了发展所需的第一桶金。
1998年,这对兄弟组合尝试着制作了第一部电视剧英达导演的《心理诊所》,华谊借助广告推广优势,逐渐在电视剧制作中脱颖而出。同时由投资冯小刚、姜文的电影而进入电影行业,尤其是每年投资冯小刚的贺岁片而声名鹊起,随后华谊全面投入传媒产业,投资及运营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唱片、娱乐营销等领域,在这些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000年3月,太合集团出资2500万元,对华谊兄弟广告公司进行增资扩股,并将 公司变更 为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太合集团与王中军兄弟各持50%股份。2001年,王氏兄弟从太合控股回购了5%的股份,以55%的比例拥有了对公司的绝对控股权。
2004年底,TOM集团向华谊兄弟投资1000万美元,其中500万美元用于购买华谊兄弟27%的股权,另500万美元认购华谊兄弟年利率为 6%的可转债。在大约同一时间,华谊兄弟再度引进一家风险投资机构信中利,以70万美元的价格转让了3%的股权给后者,王氏兄弟股权比例增至70%,这轮私募王中军兄弟共获得资金1070万美元(8850万元人民币),除去购买太合集团股份所花的7500万元,剩余1300多万元。但他们所拥有的股权,则由之前的55%上升到70%,控股地位进一步得到强化。
在王氏兄弟凭借资本市场运作做大做强华谊兄弟的同时,公司推出《手机》等贺岁片、《夜宴》等大片等晋身中国一线影视制作公司之列。2009年的主旋律大片《风声》更为华谊兄弟挣下2亿余元的票房。今年贺岁片市场,由于华谊的票房保障冯小刚正在赶拍《唐山大地震》,所以今年贺岁片市场上没有出现华谊兄弟的身影。虽然贺岁片中没有华谊兄弟的身影,但是在电视剧方面华谊天意出品,并热播的《故梦》与2009年年初时热播的《我的团长我的团》形成全年的首尾呼应,更为华谊兄弟挣得满堂彩。
运用融资手法、利用多种资金拍片、激励导演艺人创利、提高影片拍摄质量打造影视精品等各种手段,让华谊兄弟在初登创业板时就获得各方关注,在创业板这个大舞台上,王氏兄弟携手众多明星,使财富神话又一次实现跳跃式的增长。
华谊兄弟业务范围
影视娱乐方面,公司坚持以人为本,与冯小刚、成龙、徐克等华语市场最具号召力和专业实力的成熟导演建立稳定合作的同时,也非常看重对年轻创作人才的支持与培养,不断为华语电影输送新鲜血液。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民营电影公司,华谊兄弟在过去22年间不但创造了多个票房奇迹,也多次获得国际、国内各大电影奖项,先后推出了百余部深受观众喜爱的优秀电影作品,其中包括曾占据国内票房领先的《手机》、《天下无贼》、《宝贝计划》、《集结号》、《非诚勿扰》系列、《功夫之王》、《风声》、《唐山大地震》、《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画皮2》、《十二生肖》、《西游降魔篇》、《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私人订制》等,总票房逾150亿,是国内商业成绩最好的民营影视公司。
2016年贺岁档,华谊兄弟凭借投资影片鬼吹灯之《寻龙诀》、出品影片《老炮儿》两部重磅佳作即收获近26亿元票房,成为贺岁档最大赢家。其中,《寻龙诀》以对标好莱坞的特效水准为国产探险类影片树立了新标杆,《老炮儿》更是得到业界和学界的齐声支持,甚至评价《老炮儿》为“值得载入中国电影历史”的优秀作品。
品牌授权与实景娱乐方面,华谊兄弟自2011年开始布局实景娱乐,致力于整合文化、影视、金融、政府、互联网、商业、旅游资源,打造全新的电影文化旅游业态。主要产品形态包括:电影小镇、电影世界和文化城。2015年,华谊兄弟实景娱乐苏州、深圳项目开工,海口观澜湖项目二期完工,郑州电影小镇已奠基开工。其中,位于海口的观澜湖华谊冯小刚电影公社开业一周年,游客已经破百万,并且吸引了全球拥有10亿观众的法国《城市之间》节目入驻。截至2016年第一季度,华谊兄弟品牌授权与实景娱乐板块共实现签约项目13个。未来3年,华谊兄弟品牌授权与实景娱乐板块计划落地20个项目,目标撬动百亿规模营收。
华谊兄弟是国内最早布局互联网娱乐领域的综合性娱乐集团。2010年华谊兄弟入股掌趣科技成为其第二大股东,2012年掌趣科技上市后为华谊带来高额回报;2013年华谊兄弟合并手游领域内市场占有率仅次于腾讯的银汉科技,并结合自身优势娱乐资源助推其手游新作上市推广,以银汉科技为代表的手游业务已成为华谊兄弟新的业绩增长点。2016年,华谊兄弟入股电竞市场领军企业英雄互娱并成为其第二大股东。至此,华谊兄弟已在游戏行业打通“研发-发行-电竞”的完整链条。
⑤ 华谊兄弟“H”计划是怎么回事
2月24日,华谊兄弟公布了被称为“H计划”的2011年度电影出品计划,计划包括冯小刚、成龙、徐克、钮承泽等11位导演的10部新片,其中有9部于当日宣布启动。
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阐释了“H计划”的含义:“H计划不仅是一整年的片单,它还是华语电影的一次新浪潮,是华谊兄弟打造国产电影多元化未来的正式行动。”在“H计划”表单中可以看到华谊兄弟项目多元化的尝试:古装、武侠、动作、爱情、奇幻种类丰富。同时,参与影片创作的导演也呈现多元化的态势,既有极具票房保证的大导演,也有正处于创作巅峰期的新生代导演。此外,几部“系列”“续集”电影的拍摄也成为该计划的一大特点。
被列入华谊兄弟2011“H计划”表单的影片有:由夏永康、陈国辉导演,陈果监制的《全球热恋》;由林书宇导演、陈国富监制的《星空》;由乌尔善导演,陈国富监制的《画皮2》;由冯德伦导演,李连杰监制的《太极》;由钮承泽导演的《LOVE》;由彭浩翔导演的《会撒娇的女人最好命》;由于仁泰导演,黄百鸣监制的《杨家将》;由成龙导演 ,唐季礼监制的《十二生肖》;由徐克导演,施南生监制的《狄仁杰前传》等。此外,冯小刚也首度正式宣布其新片将于今年10月开机。尽管尚未透露片名和内容,但他表示该片“是我做导演以来最期待的一部电影”。
⑥ 华谊兄弟从当初的龙头公司,到如今的债台高筑,究竟经历了什么
截至2018年年底,华谊兄弟的总资产为185.4亿元,与初期相比下降了8%,净资产为87.03亿元,比初期下降了9.92%。对比华谊兄弟巅峰时期的市值,目前已出现了断崖式的额下跌。
这是华谊兄弟子上市以来的第一次巨额亏损。盈利能力下滑和信誉减值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华谊兄弟在1月23日跟阿里签署协议,向阿里借款7亿元,还款期限5年,每年支付利息。上市公司借款度日,可想而知华谊现在的资金问题有多紧张。
要说华谊兄弟的兴起,就离不开冯小刚这个人。1994年王中军和王中磊兄弟两人合伙成立了华谊兄弟。1997年因为冯小刚的贺岁片《甲方乙方》成功打入电影行业,混得风生水起。随后华谊兄弟开展了电影电视、艺人经纪、音乐、 娱乐 等领域的业务。九年后成立了华谊兄弟传媒集团,开始了华谊最巅峰的时代。
2006年到2008年之间,国产电影票房排行前十的收入中,华谊占了15.57%,仅次于中影集团。2009年华谊兄弟在深交所上市,股票开盘即大涨。截至收盘当天,华谊兄弟的股价为70.81元,上涨了147.8%。
然而风光背后总是暗藏着危机。随着华谊兄弟股票的上涨,就有专家指出华谊兄弟提前透支了三年的股价。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当初的风光也抵不过现实,华谊兄弟早就不是那个市值超800亿的影视巨头了。
其实华谊的危机早就有了端倪。最早出现问题的就是明星业务这一块。曾经的华谊兄弟拥有这影视圈的半壁江山,明星艺人包括黄晓明、李冰冰、周迅、邓超等76位明星,在 娱乐 圈是一个绕不开的存在。然而好景不长。先是著名经纪人王军花合约期满带着一批艺人离开了华谊,包括陈道明、夏雨、梁家辉等人。接着在2010年左右,章子怡、李冰冰、周迅等人又纷纷离开华谊自立门户。当家明星的接连离去,给华谊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毕竟艺人经纪和相关的业务收入占到了华谊兄弟总收入的31.1%。将近三分之一的占比,确实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此外,提到华谊的关键人物就不得不提到冯小刚。王中磊说过:“华谊的天下,有一半是冯小刚打下的。”影视方面也是华谊兄弟最重要的一部分的收入。2012年,冯小刚的电影《1942》电影票房不理想,华谊兄弟的市值两天内就蒸发了13个亿。随后发行的多部电影都没有出现亮眼的票房成绩。
电影投资本身就有很大的风险,拍好了赚得盆满钵满;拍不好就血本无归。随着电影票房的不理想和众多明星的离开,华谊兄弟开始打算改变过度依赖电影票房的局面。
2013年,华谊兄弟开始推出了自己新的战略计划:去电影单一化。开始发展互联网、实景 娱乐 等业务。实景业务的代表就是华谊兄弟电影世界。但是文旅项目并不好做,而且占用巨资,短期内都不会有显著的收益。
华谊兄弟的去电影化并不成功,电影方面的发展也陷入困境。2014年华谊的电影发行份额仅有2%,十部电影中最高的一部电影票房只有2.3亿。2015年的情况也没有出现好转,仅有一部《寻龙诀》表现较好。同年年底,华谊兄弟开始回归电影行业。
想要重新开始电影,首先要有演员有导演。鉴于华谊之前的当家明星都离开了,华谊开始着手解决演员的问题。首先华谊兄弟以7.56亿元的价格收购了浙江东阳浩瀚 娱乐 有限公司。华谊花了百倍溢价收购这家公司,主要是因为这家公司有多位明星股东,包括李晨、杨颖、冯绍峰、杜淳等。
重新发展电影之后,华谊兄弟在电影方面有了一些起色。《芳华》、《前任3》等电影给华谊带来了几十亿的票房收入。2017年华谊的全年营收达38.7亿元,同比上涨了10.49%。
除了影视、艺人方面,华谊兄弟的股价情况也不容乐观。去年6月开始,华谊兄弟的股价就出现了低迷状态,市值跌了110亿元左右。
此前多方面发展不利,2019年华谊兄弟将着手进行资产处置。逐渐剥离发展不良的板块,回笼资金,重新回到影视制作方面,提高作品的内容。
这个问题,给你看张图吧。
10年,华谊的负债从1.62亿增加到100亿,增加了60多倍!
10年,华谊的净利润从5800多万增长到12.18亿,增长了仅20倍,但在近几年开始出现严重下滑, 特别是伴随着负债的进一步降低,净利润竟然就出现了亏损 。
所以, 基本可以得出,前10年的高利润增长是通过高负债、高财务杠杆换来的 。在宏观经济全面去杠杆的环境下,只要一动杠杆,利润必然出现崩跌。
这一点也可以从华谊连年高企的财务费用得到佐证。10年,华谊财务费用从300多万,增长到了3个多亿,增长了100倍。
在这么高的财务杠杆的作用下,华谊仍然没有保持一个稳定的净资产收益率水平,反而呈现的是连年下滑的净资产收益率。也就是说,华谊这些年,当财务杠杆越加越大的时候,它的赚钱能力反而下降了。
这种情况下,我们还能称它是一家好公司吗?还是行业的龙头吗?
以上是华谊在财务上,自己给自己挖的坑。
另一方面,会看华谊的 历史 ,也就只有那么几部经典作品,《士兵突击》、《集结号》、《天下无贼》,后来的作品还有几部能达到这几部高度的?
影视业开始刚开放时一窝蜂虚假繁荣景象。现在影视开始回落了。就算你是神仙也无法挽回这种局面。政府稳定压倒一切。自然影响到影视业的投资生存环境。国产片每年几百部都是亏损的。投资 娱乐 公司又有多少钱亏呢?
当下是中国影视业的寒冬,据说曾经几百个项目同时拍摄的横店,现在不到十个项目还在拍摄,好似“死”城一般。
曾经有2万多个影视传媒公司,这一年多来,倒闭了三分之一,而且还在继续不断地倒闭之中。
上市的30来家影视传媒公司之中,除了欢瑞世纪,大多在亏损之中,华谊是中国民营影视公司的老大,目前情况的确很不乐观,特别《八佰》的撤档,真可谓雪上加霜。
3月28日,华谊兄弟(300027.SZ)发布的2016年财报显示,营收35亿,同比下降9.55%;净利润8.08亿,同比下降17.21%。
上市八年以来,华谊兄弟首次出现业绩下降。是偶然的“马失前蹄”,还是积弊终于“显山露水”?
失去“王座”
想要知道谁是电影领域的王者非常简单,只要看当下票房、口碑最旺的几部影片是谁家出品的即可,比如拍出《甲方乙方》、《非诚勿扰》的华谊兄弟。
从2014年开始,华谊兄弟逐渐失去王者地位,集中表现为两点:寄予厚望的大作一而再、再而三地没能“一炮打响”,比如《摇滚藏獒》、《我不是潘金莲》;在产业链中的角色时常显得无足轻重,比如《寻龙诀》、《魔兽》。
2013年
回过头来看,2013年竟然是华谊电影事业的巅峰。《2013年度报告》提到的影片有《十二生肖》、《西游降魔篇》、《大明猩》、《忠烈杨家将》、《海啸奇迹》、《控制》、《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私人订制》等8部。除《海啸奇迹》之外,7部影片总票房为31.2亿(数据来自《猫眼专业版》)。
2013年,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的总票房分别为31.2亿和23.2亿元,华谊兄弟领先34.5%。
2014年
2014年,华谊兄弟的电影事业出现断崖式下跌。《2014年度报告》提到《私人订制》、《前任攻略》、《喜羊羊与灰太狼之飞马奇遇记》、《人间小团圆》、《白日焰火》、《整容日记》、《有一天》、《一个人的武林》、《撒娇女人最好命》、《微爱之渐入佳境》等7部“主要影片”。此外,华谊兄弟还参与了《整容日记》和《死亡派对》的发行。
2013年7部片子31.2亿票房,2014年10部片子还不到9.9亿。其中,一手包办出品及发行的《有一天》上映15天仅获199.6万票房。
2014年,光线传媒投资发行的12部影片总票房达31.4亿,相当于华谊兄弟的三倍。其中《爸爸去哪儿》、《分手大师》、《匆匆那年》分别为6.97亿、6.65亿和5.89亿,而华谊兄弟全年只拿出一部票房超过2亿的片子。
没想到光线传媒会超越华谊兄弟,更没想到这一天来得如此之快。
2015年
2014年,华谊丢掉票房冠军而且输得很难看,或许是“大意失荆州”吧。
2015年初,王中磊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翻篇儿,赶紧翻篇儿!2015年对我来说才是最值得期待的一年。”
在《2015年度报告》中,华谊兄弟提到的影片有13部之多:《微爱之渐入佳境》、《功夫3D》、《奔跑吧兄弟》、《天降雄师》、《失孤》、《少年班》、《栀子花开》、《命中注定》、《三城记》、《前任2备胎反击战》《坏蛋必须死》、《寻龙诀》、《老炮儿》。
13部影片的总票房约为43亿,算是打了个“翻身仗”。
在王中磊期待的2015年,华谊兄弟打的是带引号的“翻身仗”?
首先,《寻龙诀》、《奔跑吧!兄弟》均由万达影视主导,华谊跻身“联合出品”、“联合发行”之列(当时华谊与万达尚未交恶),两部影片对华谊2015年的票房贡献达18.47亿。《微爱之渐入佳境》的8900万票房是2014年的“长尾”。剔除这三部影片,2015年华谊兄弟总票房仅为23.2亿。
其次,光线传媒2015年票房达56亿。虽然光线也有“水分”,但“掺水VS掺水”、43亿对56亿,华谊未能夺回电影票房冠军。
最后,华谊兄弟占主导地位且票房较佳的只有《前任2》和《老炮儿》,两部影片票房分别为2.52亿和9.03亿。而光线传媒一部《港囧》的票房就超过16亿。
2016年
2016年,华谊的几部“重头戏”——《老炮儿》、《我不是潘金莲》、《罗曼蒂克消亡史》取得较好的口碑,票房却不及预期。《我不是潘金莲》未突破5亿、《罗曼蒂克消亡史》仅为1.23亿(跨年放映)。
《2016年度报告》提到的影片有:《寻龙诀》、《老炮儿》、《纽约纽约》、《灵偶契约》、《奔爱》、《魔兽》、《摇滚藏獒》、《陆垚知马俐》、《我不是潘金莲》、《罗曼蒂克消亡史》等10部,总票房31亿。
在一些媒体上,华谊兄弟号称“全球总票房65亿”。#比光线传媒多1个亿#
华谊兄弟没敢在财报里提这个65亿,因31亿国内票房中,《魔兽》已经占了47.5%,而34亿海外票房基本全是《魔兽》。
剔除这部由环球影业、传奇影业、暴雪 娱乐 们主导的美国大片,华谊兄弟的全球票房还不到17亿。“蹭大片”的粉饰能力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事不过三,华谊已经失去曾经的江湖地位而且看不到翻盘的迹象。
财务数据折射出“去电影化”
2014年之前,华谊兄弟的自身定位是“影视 娱乐 ”公司,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和影院都是一级主营业务,财报会披露每项业务的收入、成本。
2014年之后,华谊兄弟不想只做影视,要扩大自己的业务版图,改变公司内外对华谊的认知。于是影视 娱乐 、互联网 娱乐 、品牌授权成为并驾齐驱的“三大主业”。电影及衍生、电视剧及衍生、艺人经纪、电影院成为“影视 娱乐 ”的子项,不再单独披露营收和成本。
2011年到2013年:电影板块举足轻重
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是华谊兄弟的“三驾马车”(后来被统统归入“影视 娱乐 ”板块)。
电影业务不仅带来丰厚收入还为华谊赢得巨大声誉,成为支撑上市公司数百亿市值的核心因素。
艺人经纪业务收益不高,且逐年下降。其实,华谊涉足此项业务不为赚钱,而是想在艺人培养、管理上插一手,多少借鉴了香港TVB(邵逸夫开培训班、办选美、搞艺人经纪)。尽管艺人成长过程中需要大量帮助、指导,但“家长制”艺人管理模式不一定适于个人利益最大化诉求——华谊的经纪公司能帮助艺人与华谊博弈?
2013年,电影板块营收突破10亿,同比增幅达76.4%。电视剧与电影业务相得益彰。2013年,电视剧板块营收突破5亿,同比增幅36.1%。
在电影业务达到“巅峰”的这一年,华谊兄弟市值于9月创下368亿新高,距创业板第一仅一步之遥。
按照后来的划分,2011年、2012年、2013年“影视 娱乐 ”板块营收占比分别为91.4%、97.5%、97.6%。
电影产业链很长,电影公司可选择参与一个或多个环节,如出品、制作、发行。出品还是联合出品、发行还是联合发行,显示参与者充当的是主角还是配角。
角色不同,经济效益自然大不相同。
因此,给华谊带来声望和营收的电影业务,在利润方面却有些起伏不定:
2011年,电影业务毛利润仅为6800万,而电视剧业务毛利高达2.37亿;
2012年,电影、电视剧毛利润分别为2.16亿、2.13亿,几乎相等;
2013年,电影业务异军突起,实现毛利润5.94亿。
2012年,华谊兄弟“电影及衍生”业务毛利润率为35.3%,2013年为54.9%。一般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毛利润率升降一二个百分点都是大事儿,电影公司却一下子波动了20个百分点!
感到影视业务“靠天吃饭”或许是华谊多元化的缘由之一,殊不知其它行业也要靠天吃饭,比如网络 游戏 。
2014年到2016年:影视板块权重下降
重新划分后,“影视 娱乐 ”板块的佳作少、票房不理想,与行业影响力下降对应的是营收增长缓慢。
早在2013年,电影、电视剧、经纪、影院四项业务营收合计已达19.67亿。从2013年到2016年,华谊兄弟影视业务营收增长了30.6%,年复合增长率仅9.3%。
“互联网 娱乐 ”曾被寄予厚望,这个板块主要包括以“华谊创星”为平台的多屏互动业务和“广州银汉 科技 ”的手游业务。2014年,华谊兄弟“互联网 娱乐 ”一飞冲天,取得7.78亿营收,同比增长3222%。表现最抢眼的是银汉 科技 ,5月份开始并表,半年报显示收入近7500万元。
2014年11月,华谊兄弟完成36亿元的定向增发,认购者包括阿里(8.08%)、腾讯(8.08%)及中国平安(2%)。
虽然电影业务被光线传媒抢了风头,却同时获得“AT”认可,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2015年,互联网 娱乐 板块营收进一步增至8.61亿,同比增幅收窄至32.57%。2016年,营收只有6.76亿,同比下降21.47%。#不知AT投资华谊是看上了电影还是 游戏 ?#
“品牌授权”本质上是影视产品的“长尾”收入,“影视 娱乐 ”板块黯淡,品牌授权业务的想象空间有限。
2016年报显示,“影视 娱乐 板块”收入25.69亿,同比下降9.3%。
2014年、2015年、2016年,“影视 娱乐 ”板块营收占比分别为50.3%、73.1%、74.0%。
概括地说,多元化努力取得的进展就是将影视 娱乐 营收占比从95%以上降至75%以下。
三大主营业务增长乏力,盈利能力也出现下滑。
2016年“影视 娱乐 ”板块毛利润为10亿元,毛利润率39%。而合并前的2013年,电影及衍生、电视剧及衍生、艺人经纪、电影院等四项业务毛利润共计10.7亿,毛利润率为54.8%。
除了拍电影,在其它领域都是“跑龙套”
1)20次减持掌趣 科技
2010年6月,华谊兄弟以1.485亿元代价获得掌趣 科技 22%的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2013年5月13日,华谊兄弟所持掌趣 科技 15.73%股权解禁。当天华谊兄弟就减持套现9280万,隔日又套现1.925亿。#完全不顾吃相#
截至2016年末,华谊兄弟累计持减掌趣 科技 20次,合共套现23.77亿元。其中2016年套现12.76亿,确认“投资收益”7.45亿,相当于2016财年净利润的92.2%!
20轮减持过后,华谊兄弟仅持有掌趣 科技 1.4%股权。按掌趣 科技 目前股价,华谊兄弟所持股票市值约为3.4亿,最多还能吃一年老本儿。
除了每年卖些掌趣 科技 换钱,华谊兄弟还于2014年8月出清耀莱影城股权(对价4.64亿)。
发展了N多年,华谊旗下影院才不过19家。饱尝渠道之苦后,华谊兄弟开始加大终端布局力度,计划5年内跻身院线前列并一口气成立“华谊”、“华影“两家电影发行公司。#早干什么去了#
2016年参与10部电影的制作、出品或者发行,整个公司忙了一年才获得10亿毛利润,而12次减持掌趣 科技 却赚到7.45亿净利润。但人们对华谊的尊重、市值对华谊的估值还要看10部片子,而不是12次减持掌趣 科技 。
2)副业不能挑大梁
除了收获,华谊兄弟倒是没有忘忘记耕耘,仅2015年新增投资就有孚惠成长资管中心(投资2亿)、北京华远嘉利房地产开发(投资4亿)、上海刃游网络 科技 发展(增资3000万)、东阳美拉传媒(以1.05亿元收购)、东阳浩瀚影视 娱乐 (以7.56亿元收购)、北京英雄互娱 科技 (1.9亿)。#不知收成如何#
王氏兄弟有商人的精明。收购的华谊浩瀚时与李晨、冯绍峰、Angelababy、郑恺、杜淳、陈赫等明星股东签下对赌协议。明星们保证五年内每年净利润9000万和15%的年增长,不足部分需自掏腰包补上。对冯小刚与东阳美拉,则要求每年一亿元净利润和15%的年增长。
失去“影视 娱乐 ”领域龙头地位,凭资金规模和行业经验,华谊兄弟在资管、网游、房地产领域只能充当无足轻重的“小龙套”。
以 游戏 为例,2015 年全产业收入达 1400 亿,其中腾讯、网易分别为 400 亿、150亿,华谊只有不到 10 亿。
即便侥幸获得高于“影视 娱乐 ”的收入,华谊兄弟凭副业也难以赢得尊重及估值上的加分。
洗钱胜利,留下一地鸡毛,佩服
实际上华谊用错了人,冰冰,其实解释一下就是凉凉,何况两个冰冰!不凉才怪!!!!!
⑦ 华谊兄弟这个公司大家觉得怎么样
提到华谊兄弟,就会想到他捧红的很多艺人,它就像是一个升级的跳板,跟他签约的艺人大部分都是一路走红。
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于2015年12月14日在东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成立。法定代表人王忠军。
现在华谊音乐(张靓颖、羽泉、黄征等)被国内一家大的SP公司华友世纪收购,实际上已不属于王中军兄弟集团了。那华谊签约的艺人只有是华谊经纪公司里的艺人(演员)了。目前华谊经纪范冰冰、李冰冰一花旦一青衣当家压寨,其它艺人有左小青、孔镱珊、王岩等等。原来华谊经纪的艺人我知道的有夏雨、肖容生是随王牌经纪人王京花一起跳槽的,还有一些不大清楚。林心如也签约华谊,,和苏有朋一起签的。
华谊兄弟旗下艺人:安以轩 BOBO 陈紫涵 车晓 陈思成 董璇 范文芳 冯远征 胡静 何佳怡 胡可 霍思燕 黄晓明 何啄言 李冰冰 刘孜 刘芸 李玥 李宗翰 李晨 罗海琼 李易祥 刘科 李玲 李琳 李乃文 刘晓虎 林心如 李海涛 马可 任泉 任斯璐 苏有朋 汤嬿 吴佩慈 王斑 王宝强 王岩 徐帆 羽泉 尚雯婕 张靓颖 黄征 李慧珍 张靓颖 许还幻 熊乃瑾 徐若瑄 杨立新 袁文康 张涵予 周迅 赵毅等等...
这些艺人有的已经大红大紫,有的很有潜力,看来华谊兄弟的眼光很独特。
⑧ 华谊兄弟发布2020-2021年度片单,一共有多少部
华谊兄弟传媒集团可以说是中国大陆一所比较知名的民营影视公司了,虽然说在巅峰时期华谊兄弟靠着数部影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在近几年还是避免不了走下坡路的趋势,在前三年华谊兄弟播出的一些电影实际票房都与预期票房相差甚大,导致华谊兄弟吃了三年败仗。今年上映的《八佰》可以说是为华谊兄弟打了一场翻身仗,而就在《八佰》热播之后,华谊兄弟又趁热打铁,发布了2020-2021的年度片单,除开已经播出的《八佰》外,还有《侍神令》以及《美人鱼2》等17部影片,共计18部。
综上所述,华谊兄弟这次发布的2020-2021年度片单共计18部,已经播出的《八佰》票房大热,剩下的17部也是备受期待,华谊兄弟有望在今年打一个翻身仗。
⑨ 华谊兄弟年度片单,你觉得最好的一部电影是什么
华谊兄弟自1994年成立以后,他们给观众带来了很多精彩的影视作品,例如《天地英雄》,《我心飞扬》,《倚天屠龙记》,《嘉庆皇帝》,《鹿鼎记》,《少年杨家将》等,华谊公司旗下也有很多知名的艺人,例如歌手陈楚生,尚雯婕等,还有演员董璇,冯绍峰,王传君等。我觉得华谊兄弟出过最好的电影是《老炮儿》。
在这部电影里面可以看到帅气的小生,也可以看到很多有演技的知名演员。更重要的是这部电影能够引发人思考,这部电视剧有一些深层的意义,例如它让人们知道如何对待亲情,如何对待友情。
这部电影播出以后也深受观众的欢迎,从它的收视率看,我觉得它就是符合观众口味的电影,而且我觉得这部电影里面的画风也挺好的,拍摄角度也挺奇特的,里面的剧情也挺好,这就是我最喜欢的是这部电影。
你最喜欢华谊兄弟出品的哪部电影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谈谈哦。
⑩ 华谊兄弟出品了哪些电影
华谊兄弟影业投资有限公司是新中国最早进行商业化电影制作的民营电影公司之一,并且创造去多个票房奇迹。而且多次在国际、国内电影奖项上获奖。
1998年
《没完没了》(冯小刚导演,葛优、吴倩莲、傅彪主演,2000年贺岁片)
《荆轲刺秦王》(陈凯歌导演,巩俐、张丰毅、李雪健、王志文主演)
1999年
《鬼子来了》(姜文导演,姜文、姜鸿波、陈强、陈述、丛志军、袁丁、史建全、 吴大维等主演)
《我的一九一九》(黄健中导演,陈道明、许晴、何政军主演)
2000年
《夏日暖洋洋》(宁瀛导演的新城市电影,余皑磊、陶红、左柏韬、盖奕 主演 )
《一声叹息》(冯小刚导演,张国立、徐帆、刘蓓、傅彪主演)
2001年
《刮痧》(郑晓龙导演,梁家辉、蒋雯丽、朱旭主演)
《防守反击》(梁天导演,曾志伟、李成儒、刘金山、洪剑涛、李湘、刘惠、杨议、陈佩斯、郭铁城主演)
《流星语》(张之亮导演,张国荣、狄龙、吴嘉丽、琦琦主演)
《寻枪》(陆川导演,姜文、宁静、伍宇娟主演)
《手足情》(钟澍佳导演,张智霖、苏有朋、范冰冰、汤镇业、潘虹、张可颐主演)
《天地英雄》(何平导演,姜文、陈道明、赵薇、中井贵一、王学圻、哈斯巴根、李海滨、杨海泉 主演)
2002年
《大腕》(冯小刚导演,葛优、英达、关之琳、萨瑟兰、王宝强 主演)
《卡拉是条狗》(路学长导演,葛优、丁嘉丽、夏雨、李勤勤主演)
《我心飞翔》(高晓松导演,陈道明、李小璐、郑军主演)
2003年
《手机》(冯小刚导演,葛优、徐帆、张国立、范冰冰、范伟主演)
《可可西里》(陆川导演,多布杰、张磊、赵穗、赵雪萤、亓亮主演)
《功夫》(周星驰编剧、导演,周星驰、阮昊天、黄圣依、王仕颖、元华、元秋、梁小龙、林子聪、释行宇、陈国坤、田启文、林雪主演)
2004年
《天下无贼》(冯小刚导演,刘德华、刘若英、葛优、李冰冰、王宝强主演)
2005年
《短信一月追》(阿甘导演,古巨基、张韶涵、任泉、吴晴主演)
《情癫大圣》(刘镇伟导演,谢霆锋、蔡卓妍、范冰冰、陈柏霖主演)
2006年
《夜宴》(冯小刚导演,章子怡、吴彦祖、葛优、周迅、黄晓明主演)
《宝贝计划》(陈木胜导演,成龙、古天乐、许冠文、高圆圆、陈宝国、应采儿、蔡卓妍主演) 《鸡犬不宁》(陈大明导演,徐帆、小香玉、李易祥、任斯璐主演)
《墨攻》(张之亮导演,刘德华、范冰冰、安胜基、吴奇隆、王志文主演)
2007年
《心中有鬼》(滕华弢导演,黎明、刘若英、范冰冰主演)
《集结号》(冯小刚导演,张涵予、廖凡、王宝强、邓超、李乃文、任泉、汤嬿主演)
2008年
《功夫之王》(罗伯·民可夫导演,成龙、李连杰、刘亦菲、李冰冰、迈克·安哥拉诺主演) 《李米的猜想》(曹保平导演,周迅、邓超、王宝强、张涵予主演)
《非诚勿扰》(冯小刚导演,葛优、舒淇、徐若瑄、方中信、胡可、范伟主演)
2009年
《游龙戏凤》(刘伟强导演,刘德华、舒淇、张涵予、何韵诗主演)
《拉贝日记 (电影) 》(佛罗瑞·加仑伯格导演,乌尔里奇-图库尔、丹尼尔-布鲁赫、张静初、香川照之主演)
《追影》(吴镇宇、麦子善导演,吴镇宇、吴佩慈、房祖名、谢娜、党淏瀚主演)
《风声》(陈国富、高群书导演,周迅、李冰冰、张涵予、黄晓明、苏有朋 主演)
2010年
《全城热恋》(夏永康、陈国辉导演,张学友、刘若英、谢霆锋、徐熙媛、徐若瑄、吴彦祖、井柏然、Angelababy(杨颖)付辛博、段奕宏 诗雅 主演)
《唐山大地震》(冯小刚导演,徐帆、张静初、李晨、陈道明、陆毅、王子文、张子枫、张家骏等主演)
《歌舞青春》(陈士争导演,张峻宁、袁成杰、马梓涵、顾璇、刘晏辰、林琪主演)
《线人》 (林超贤导演,张家辉、谢霆锋、桂纶镁、陆毅、廖启智、苗圃主演)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徐克导演,刘德华、梁家辉、李冰冰、刘嘉玲、邓超、姚橹、吴耀汉、让·米歇尔·卡萨诺瓦主演)
《西风烈》(高群书导演,段奕宏、吴镇宇、夏雨、吴京、余男、杨采妮、倪大红主演) 《非诚勿扰2》(冯小刚导演,葛优、舒淇、姚晨、(赵晨浩、BOSS)热力兄弟、安以轩等主演)
《新少林寺》(陈木胜导演,刘德华、成龙、范冰冰、余少群、谢霆锋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