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神偷奶爸3》胜利完成了一部续集的任务,故事很有趣,场面设计也足够宏大,让小黄人们有足够多的出场时间,可以满足观众们对小黄人的期许。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电影《神偷奶爸3》的影评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I been a bad boy"在神偷奶爸3(卑鄙的我3)中,这句虽不出自格鲁之口(大反派布莱德的口头禅),但是实质上说的却是格鲁的心声。在神偷奶爸这个系列中,格鲁到底是反派还是正派这个问题贯穿了整个故事,从第一部,改邪归正,经历第二部,亦正亦邪,来到第三部,重回“事业”巅峰。也许是照明工作室的主创们想起了拍第一部时的初衷(打造一个以反派为主角的动画电影),那个卑鄙的格鲁穿着一贯风格的黑色紧身战衣再一次闪亮登场。而上一次登场,虽然是在小黄人大眼萌(小黄人独立电影)中的客串,但有头发,年轻,坏,有魅力的格鲁,依然闪瞎了一众影迷的眼。印证了第二部上映时的一个经典评论,“格鲁不坏,影迷不爱”。而第三部的编剧,也给出了合理的故事背景(双胞胎兄弟/金发的双胞胎兄弟,家族产业/格鲁家世世代代都是坏人,父母离婚)指引着格鲁的“蜕变”。
也许是因为照明工作室的上一部动画电影“欢乐好声音”(Sing/歌唱秀)完美的将流行音乐与电影结合的缘故,加之之前大红大紫的音乐电影“爱乐之城”的助推,配乐成了这一部神偷奶爸的主力军,除了前几部的经典配乐“Despicable me”等,还有许多新加入的流行元素,复古元素。而毫无疑问,大反派布莱德登场时,响起的由迈克尔杰克逊演唱的“Bad”,是全片最大的`两点,为这个一心想毁灭好莱坞的大反派加分不少。
当然,一部合家欢的电影少不了温馨令人泪目的场景,格鲁与德鲁的兄弟情,小黄人梅尔与格鲁之间的友情,以及最小的女儿伊格尼斯的纯真,为了帮助父亲,卖掉自己心爱的独角兽。(她总能用最简单的方式词汇,讲出最深刻的道理),于是全片中有了一个出现次数最多的语气词(哦~),当然上一部嫁给德鲁的露西,这一部也面临了如何处理好母女之间感情的问题,这显然难不倒她。
值得一提的是,小黄人依旧是全片的亮点,而这一部的它们愈发的人性化了,无所不能的它们,在沙滩当Dj打碟,参加选秀节目合唱,在监狱里称王,造飞机越狱,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团结,他们与格鲁之间的磨合,擦出的火花,而小黄人“梅尔”是这一次的主角,作为领袖的他与德鲁阐述了一个道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动画中对于好莱坞的还原可谓是神乎其神,除了一些地标性的建筑,还对Santa Monica海滩旁的游乐场进行了还原,甚至连过山车的轨道都是一样的!设计师,插画师,也是强出一种境界了。
最后别忘了导演留下的伏笔,神偷奶爸的故事还没完结,反恶人联盟的新领导,德鲁与小黄人的联盟,也许下一次就是兄弟大战了。
《神偷奶爸》第一部的时候,小黄人真的就是配角群体,出场的时间并没有现在这么多。但第一部上映之后,这个配角群体受到了疯狂的追捧,各类周边产品热销,所以到了第二部,小黄人的戏份明显增多。在第三部中,小黄人基本算是一个主角群体,给他们安排了很多场出彩的戏份。比如在类似好声音的舞台上表演唱歌,虽然语言大家听不懂,但是那深情的表演打动了在场的观众;还有在监狱里的群戏,小黄人仗着人多势众成为监狱霸主,那狐假虎威的样子真令人忍俊不禁。
小黄人的群体的每次出场都非常抢眼,这一次他们甚至要和格鲁分崩离析,主要原因就是在于格鲁不肯去做坏事。坏的非常单纯的小黄人们只愿意跟随大坏蛋做事,所以他们选择不再跟随格鲁。这样的故事设定,想想都很有趣,主要还是小黄人们奇特的思想,让大家对他们真是又爱又恨。
小黄人大眼萌是近年来最成功的动画角色之一,带动了周边产品的疯狂热销,从衣服到手机壳到手机游戏,都成为不少影迷的心头之好。独立电影《小黄人大眼萌》在2015年全球票房收入10亿美元,号召力不同小可。这次《神偷奶爸3》的公映,小黄人们又回来了,再一次在银幕上卖萌无罪,真的是越看越可爱了。
续集常用招式,主角的父母兄弟姐妹登场了
大家看过《神偷奶爸3》的海报或者预告片了吗?看过就应该知道第三部会出现格鲁的兄弟,两人自幼分离,成年后,这个兄弟也成了大富豪,表面的职业是养猪,反正是很有钱的人,豪车都收藏了几十辆,他来找格鲁,主要是为了兄弟相认。
这种套路在好莱坞电影里是常见的,《夺宝奇兵3》、《拜见岳父大人2》、《银河护卫队2》、《加勒比海盗5》等等续集电影中,主演们的父母或者子女就登场了,主角已经很厉害了,他/她的父母兄弟姐妹会是什么样子?总算是能勾起大家的好奇心,把这个故事继续讲下去。这次《神偷奶爸3》格鲁的兄弟名叫德鲁,他的外型基本和格鲁相似,唯一的不同时德鲁金发飘飘,和格鲁的发型有本质的不同。这样的设定一方面是突出两个角色的不一样,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凸显德鲁这个角色的浮夸。
小黄人卖萌依旧给力,坚持学坏路线不动摇
《神偷奶爸》第一部的时候,小黄人真的就是配角群体,出场的时间并没有现在这么多。但第一部上映之后,这个配角群体受到了疯狂的追捧,各类周边产品热销,所以到了第二部,小黄人的戏份明显增多。在第三部中,小黄人基本算是一个主角群体,给他们安排了很多场出彩的戏份。比如在类似好声音的舞台上表演唱歌,虽然语言大家听不懂,但是那深情的表演打动了在场的观众;还有在监狱里的群戏,小黄人仗着人多势众成为监狱霸主,那狐假虎威的样子真令人忍俊不禁。
小黄人的群体的每次出场都非常抢眼,这一次他们甚至要和格鲁分崩离析,主要原因就是在于格鲁不肯去做坏事。坏的非常单纯的小黄人们只愿意跟随大坏蛋做事,所以他们选择不再跟随格鲁。这样的故事设定,想想都很有趣,主要还是小黄人们奇特的思想,让大家对他们真是又爱又恨。
2. 个人观看电影《我是医生》观后感
个人观看2017年电影《我是医生》观后感
电影《我是医生》选取了以吴孟超为原型的主人公生平的一小段轨迹,讲诉了医者仁心,大医精诚的故事。以下内容由我为大家整理的个人观看2017年电影《我是医生》观后感,希望能帮助到您!
个人观看2017年电影《我是医生》观后感【一】
过往的大多数主旋律电影多以又红又专的方式来宣传正能量,塑造剧中的几乎所有正面人物,过多的运用同一种讲故事的方式,导致了观众的视觉疲劳,导致国产的主旋律电影在票房和口碑上都不尽如人意,虽然每年都有不少的主旋律电影产出,但是真正有市场和口碑的少之又少。《我是医生》无疑是典型的主旋律电影,但是除了个别台词中出现“报国”等话语符号,基本上整个电影都在就人论事,以“医德”核心和剧情冲突走向的核心,以小处着手,平凡普通的医生,身上折射出了医者应有的品德,正面的宣传了作为职业的医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具有很好的可信度,结局给人以所主人公所从事行业的无限希冀。虽然故事整体讲诉的略微平缓,冲突依然是靠走煽情的主旋律老套路,但不失电影整体的写实手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电影人物的塑造上,主人公“吴孟超”与其徒弟“赵一涛”刻画的极为成功,尤其是操着东北口音的“赵一涛”。剧中所有人物的表演无疑都是为了突出传主“吴孟超”的形象;“赵一涛”身上的不坚定的性格显现出了为人的真实,在“吴孟超”的影响下,逐渐发生了三观的变化,师徒之间的关系,很好的展现了医德与医业的传承。在家庭上,对女儿的爱也刻画的很好;总之,在家庭与事业上,他是一个很真实的人。赵一涛叫他“老头”也是一个亮点,增添了一丝正戏中的幽默。但是除了这一对师徒之外,在其他人物的刻画上就略显单调,无论是女儿、医院的同事,患者,一闪而过的父母,在表演上都显得有些生硬和做作,为衬托而衬托,少了人物本身应有的鲜活。
电影本身传主故事性足够,但是在电影技术层面,就显得有些拖电影整体效果的后腿。镜头和场景、色彩的选择都没有给电影加分,总有一种陈旧套路的感觉,旁白字幕的出现并没有与电影整体很好的融合,起到应有的作用;电影整体的声音配备也没有特点,适当增加一些富有人情味的配乐和伴奏会给电影带来一些让人印象深刻的个别桥段。电影整体的故事剪辑是线性的,穿插着几个小故事,但是几个小故事并没有讲的圆满,似乎单纯为了时间线性而服务,导致整体冲突不强,缺少一些张力,只能靠人物的情感撑戏。
总体而言,这部电影是近年来比较不错的国产主旋律电影,对于电影本身,可能需要的就是少一些套路,电影语言上加强与故事、人物的配合,辩证的看待人物塑造,有缺点的人物并不代表人物整体形象不高大,其实大多数电影中最终的经典形象反而是配角,丑角,因为他们更有性格特点,就是这部电影中赵一涛的这一类形象。有矛盾才有精彩,电影的人物丰满,电影也就成功了一半,至于电影本身想表达的正能量和“三观”,自会从电影的故事和人物形象中展现出来,反而没有必要刻意的告诉观众,在这一点上,《我是医生》是成功的。
个人观看2017年电影《我是医生》观后感【二】95岁的吴孟超是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国医大家的情怀:一方面,他亲自主刀的手术纪录超过18000台;而同时,他又带领学生在医学发展前沿开展细胞免疫疗法研究,开启了免疫系统防治癌症的大门。吴孟超至今仍然奋斗在攻克癌症科研的最前线,“一把刀一台手术只能救一个人,但是他想庇佑所有人”,就是他心路历程的最真实写照。
赞美英雄,反映时代,从来都是文艺作品的使命。中国文艺评论家主席仲呈祥说,英雄人物往往集中体现了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度与广度,自有一种人生况味和人生意境。影片《我是医生》将镜头对准吴孟超这位当之无愧的时代英模,真正体现了文艺工作者的担当,体现了中国电影优秀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彰显了中国精神和中华审美风范,有一种美学和艺术的高度,是当下中国电影的重要收获。
文艺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和价值取向,来源于创作者对生活、对社会、对时代深刻的体验。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侯光明认为,《我是医生》的成功在于,它不仅展现了主人公的伟大,同时将一幅发展中的时代画卷徐徐展开在观众面前,让人触摸到了时代的脉动。事实上,吴孟超和他所致力的肝胆研究领域是当下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的缩影,当中国的科学家们致力于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时,也为我们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源泉。这样的作品,在当下的中国影坛是缺失的;而《我是医生》则重拾传统,为当下国产电影创作提供了有益启示。
从割胶刀到手术刀,从橡胶林到手术台,吴孟超90多年的人生历程里,有太多值得记取和呈现的华彩篇章。许多与会专家表示,影片突破了英模人物传记片的常规套路,在电影语言上进行了诸多尝试和探索,为此类影片的创作提供了新的值得借鉴的经验。
比如,影片一方面以写实手法凝练而克制地呈现吴孟超和学生、吴孟超和病患、吴孟超和女儿这三组关系,通过大量细节和鲜活的人物塑造来引起观众共鸣。特别是电影设置的得意门生赵一涛这个人物,使得整部影片的调性一下子活泼起来,更容易被普通观众接受;另一方面则以写意的、诗化的方式表现了吴孟超和他的老师这第四组关系。每当吴孟超感到困惑无力时,他的导师裘法祖就会在一片柔光中出现在他面前,为他解惑,给他力量。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会林等专家评价说,这体现出创作者在遵守传统现实主义的同时,也在追求更符合当下审美需求的艺术表达手段,从而为影片增加了直抵观众内心的艺术力量;而这一穿越手法背后暗含的代际传承,也进一步深化了影片的主题,让影片有了历史的纵深感。
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尹鸿认为,《我是医生》兼具主旋律、传记片和行业剧三种元素,每一种元素对创作者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但主创通过精心设计,找到了独特的艺术手段来呈现,将创作中的难关一一突破。比如,影片通过父女、医患、师生三种关系,将家庭、职业、传承三方面结合,为英模人物赋予了更多的情感色彩,让科学有了温暖的情绪和生命感。影片中有一个特别的.设计,就是在叙事的同时,以字幕的方式,将全球医学界为攻克癌症所做的努力更新在银幕上,让吴孟超及其团队所做的研究置于全球参照系中。尹鸿认为,这一手法将影片表达的主题置于全球科技发展的大背景下,展现了国际化的视野。
个人观看2017年电影《我是医生》观后感【三】传统的传记片,限于资料真实性,所以不可能在剧情和场面上多做文章,也就是说传记片大部分会牺牲掉电影最需要的故事情节的起伏变化和画面感。没想到就是这样一部主旋律影片竟然敢在这种电影的“传统法则”上唱了一些反调,情节虽然起伏不大,但是却凸显了多方面的人物冲突,层层推进剧情的发展,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导演在影片开头就加入了主角小时候的回忆,一副唯美的乡村镜头,让人印象深刻。其中怀旧和战争的场面随着主人公的回忆时隐时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应该是中国传记片的一种少有的尝试,虽然有些地方的倒叙方式略显突兀,但是并不影响影片的整体的效果,应该算是一种突破性的尝试,打破了观众对主旋律人物传记片的印象。还有中国传统的医疗片,和国外的影片,比如《医龙》、《白色巨塔》等相比,在手术还原的细节上,没有可比性。但是这部电影在手术的真实性上作出了比较成功的还原,虽然镜头还是有一些躲闪之嫌,但是已经看出了导演想要展现出真实手术效果的意图。
本片可以大书特书的是导演对影片的感染力的营造。要知道一部传记片的成功与否,其实可以忽略情节,甚至可以忽略人物,但是如果感染不到观众,让观众随着影片的推进有了心灵的震动的话,那么无疑这部影片是失败的,《我是医生》的成功之处恰恰在于感染力的营造上空前成功。
可能有很多人会说,对于一部讲述医生的电影,对于生死这个话题的展现,大悲大喜的感情营造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我要说,那是很低级的手法。尤为难得的是,《我是医生》的导演在煽情时含蓄内敛、于平淡中憾动人心,这无疑是一种高级的技法,不动声色间,便将情感流淌的力量透入人心深处,让你在不经意间被深深打动。
我们在整部影片里没有看到一个因病而死的患者,即便是故事展现给我们的已经无法医治的患者,影片或给了他们一个临终的关怀,或给了他们最快乐的告别。把这种大悲的情节删除,而依旧能做到感染观众,无疑升华了整个影片的境界。
影片对于整体感情的渲染抛弃了一贯的生与死的俗套话题,而变成了人类能否攻克癌症的宿命论的讨论。
影片整体表面上是以吴孟超院士的人物事迹为主线,但是在每个镜头前打出的人类对于癌症免疫疗法历次成功与失败案例的穿插,在于说明,这不是一部仅仅弘扬个人医术和医德的电影,而是一部整个人类和我们的宿命抗争的作品。当然,由于中国电影的某些局限性,这种宿命论的矛盾,并没有被推到极致,不过平淡间流露出的宿命之情,已经深深地打动了我。
如果说,给这部电影打分,七分是没有问题的。若说遗憾之处,我想在于一些旁支人物的设计上,废笔有些过多。比如杜一涛这个人物,我不知道是否真实存在?当然导演为了营造人物矛盾,故意让这位年轻医生和吴孟超院士之间在医术,对于生命的态度,对于攻克癌症的信心等矛盾上做了很多比较,但是我认为这些冲突并不成功,比较老套,这是一大败笔,而且围绕着杜一涛周围的人物关系,如他的前妻和同居女友,对于剧情的推进影响甚微,对于一部只有108分钟的电影来说,这些情节不免有了些“戏不够感情凑”的嫌疑。当然,因为胡亚捷个人演技的高超,在一定程度上掩饰了这些问题的存在。
当然,对于一部主旋律影片,还有一颗星我要献给吴孟超院士这样的老一代医学研究者,实践者,一开始我只认为他就是一个肝胆外科的手术专家,通过这部影片,我们深深地理解了,他对于医学的价值的看法,他认为自己的手术刀其实是一种悲情的元素,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他想要通过生物疗法,攻克癌症,这本身就是一名医生的创举,是一种博爱的情怀。这无疑也为这部影片的主角的塑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个人观看2017年电影《我是医生》观后感【四】6月8号下午,在单位领导的组织下观看了传记电影《我是医生》,影片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为原型,讲述了这个年逾九旬的传奇医者的仁心仁术。全片充满了吴老对患者、同事、家庭的关爱,让我看到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吴孟超可敬、可亲、可学的形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在是感人肺腑、震撼人心,让我深受教育。
电影中,吴老每次查房检查病人时,都和蔼可亲、视病人如亲人;面对为了给女儿肝移植而那么努力的母亲,哪怕成功的几率非常小,他也毅然决定亲自给手术保驾护航,虽然最后的结果非常无奈,但他的这份仁德之心病人真切的感受到了。出院后还会给他寄卡片,哪怕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哪怕是医生并没有治愈他的疾病,他还是真心的感谢医生。
电影中,吴老想搭建基础研究平台,扩大实验室规模,他希望得意门生赵一涛能随己投身其中。但对外科“一把刀”赵一涛而言,从手术室抽身去实验室,尤其是要致力于当时还被普遍质疑的细胞治疗,他的事业前景不啻于“雾里看花”。但是吴老告诉他:“一把刀、一台手术,只能救一个人,但一片基础研究的华盖能庇佑更多人”。 这不仅体现出了吴老领先的专业头脑,更体现出了他救死扶伤的使命感。
电影中,吴老更是要亲自为自己的女儿手术,他说“在手术台上,就算是他自己的女儿,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病人,而我是最了解这个病人病情的主刀医生,仅此而已。”让我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什么是大爱无疆。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医者生命攸关,“医本活人,学之不精,反为夭折;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充分说明了医学的博大精深,医者的任重道远。所以对于我们广大医务工作者而言,防病治病,救死扶伤,增进人类健康,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身心健康服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病人的健康高于一切,医治病人疾痛是医务人员的首要责任和神圣义务。我们要把解除病人痛苦视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更加主动、热枕地做好工作;也更会在防病治病工作中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在调节与病人、与社会的关系中自觉履行医德规范。
作为一名党员,更要严于律己,立足自身的岗位的同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最有效、最感人的实际行动,展现党员的风范。
对于我们全科医生而言,要不断完善自我,抓住上海卫生综合改革的契机,全身心投入社区医疗的工作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好百姓健康的守门人。
更多相关推荐文章:
1. 个人观看2017年电影《我是医生》观后感
2. 观看电影我是医生观后感5篇
3. 观看电影我是医生观后感
4. 观看电影我是医生观后感400字5篇
5. 党员观看《我是医生》观后感
6. 2017年电影我是医生观后感
7. 电影《我是医生》观后感6篇
8. 医生党员观看我是医生观后感
9. 2017年观看电影《我是医生》观后感心得体会
10. 观看2017年我是医生观后感心得体会
;3. 《蚯蚓 2017》影评
《蚯蚓 2017》影评
关于电影,想看温情浪漫可以选日韩小清新,想要淋漓尽致吐槽一番就选国产,想爽爆一番那就欧美好莱坞吧,而如果你想直面人性,看到人性的恶,那便可以看向韩国。在观看这部电影之前,我略微地看了一下这部电影的简介,在心里已经做好了压抑的准备,但没想到,这部电影会是如此的压抑,从头至尾。
看完这部电影,我为女主感到不公与悲伤。难道贫穷,就是一种罪吗?没权,就真的该死吗?
在倾盆大雨的深夜街道上,摇晃着一孤独而又绝望的红色身影。在酒店的房间里,她坐在梳妆镜前,吸完了最后一口烟,从窗户跳了出去,狠狠地坠在一辆车上,而她生前的最后一句话,却是,一死百了。通过警察和法医的话,知道女孩在生前两个月内,做了超过次的援助交际,高处坠落导致头盖骨破裂,当场死亡。患有脑瘫的父亲,将女儿火化以后,在江华岛江边,一把一把地将女儿的骨灰撒入江中,心中的绝望和后悔等复杂的情绪汇集在一起,却只剩下女儿的名字——李子若。
李子若从小母亲逝世,与父亲李元术相依为命,家境清寒。父亲每日摆地摊的时候还要一边带她在身边照看着她。由于父亲是脑瘫患者,行动和语言不便,无奈之下将子若送到岛上居住。子若长大后考上桃花艺高那天,父亲拿着录取通知书,一路上跌跌撞撞,希望以最快的速度,告诉子若这个好消息。
开心的父女俩收拾好行李,准备动身前往首尔,打算在子若学校的附近定居,让子若安心学习。夜晚,父亲来到子若的房间,看着熟睡的女儿,回忆起小时候,无论父亲怎样的状态,在子若的眼里,他都是一个遮风挡雨的英雄。在跟大伯一家道别后,父女俩启程了,在路上,父亲拿出装好的钱给子若,让子若买校服和鞋子,可这些远远不够,子若让父亲在开学之前给她买新的。为了能让子若体面地上学,父亲心想决不能让女儿失望。父女俩来到了首尔,搬到了一个比较便宜的房子里,虽然小,但父女俩很满足。
父亲在首尔要负担很高的生活费用,只能开着面包车,见缝插针找地方继续摆地摊求生。李子若很心疼父亲,在一次争端中为父亲挺身而出,受了伤还闹到了警察局。当子若希望警察能够评个公平出来的时候,警察却责怪子若的父亲是个残疾人才闹出的麻烦。子若看清了这个城市里,残疾人不算人,被任人践踏。
第一天上学,子若就被三个坏女孩赶到了性格内向且懦弱的敏京旁边。父亲在寻找摊位时遇到了比较善良的大叔,允许他在旁边摆摊,这样父亲便有了收入。一段时间后,班级进行了一次声乐测试,子若一张口便惊艳了全班,被人渣学长看重。而坏女孩三人组中,最有权势的那个女生是人渣学长的女朋友。放学后,父亲在子若的校门口摆摊,子若路过时犹豫片刻,想要从父亲摊位前迅速路过,不让敏京看到家庭的窘迫。但却被父亲叫住,本以为会被笑话,但是敏京却很友好地跟父亲打招呼,子若也成为了父亲向周围人炫耀的明星。本以为事情开始好转,但没想到,却在这天发生了转折。
合唱部外出活动,在晚上聚会的时候,子若被问到在坐的有没有喜欢自己喜欢的男生,子若没有直接回答。在第二天早上,子若一个人在河边练习,被赶来的人渣学长逼问那个喜欢的男生是不是他,并强行将子若推倒。而这一幕,却被坏女孩三人组之一看见,并用手机记录了下来。坏女孩三人组截下了懦弱的敏京,坏女孩三人组便知道了子若的贫寒的家庭背景。人渣学长在坏女孩三人组的带领下,来到了子若的家中,在扇了子若耳光后,竟还拿烟头在子若的胸前深深地烫了下去。子若为了能够安心地在学校继续读书,找到了坏女孩三人组的领头的,但得寸进尺的坏女孩不但没有道歉,反而率先打人,并侮辱耻笑了子若患有脑瘫的父亲。子若奋起反抗,将坏女孩打倒在地,但或许是因为本性的善良,本该砸向坏女孩脸上的啤酒瓶最终狠狠地砸在了墙上。
没有上层的关系,没有钱,这些让子若在对立时处于下风,甚至遭到了退学。退学之后,子若找到了一个便利店工作。在便利店老板的帮助下,她写了一封请愿书送往政府,希望可以得到公平。没想到,这封代表着公平的请愿书,带给她的却是绝望和死亡。在对自己前途不利的情况下,坏女孩和人渣学长及其同伙联合起来,利用懦弱的敏京来到她家,对她进行了轮奸。父亲因为生意较好,所以那天晚上没有回来。子若因为怕给父亲带来麻烦,所以就没有选择报警。而那些畜生男却三番五次地来骚扰子若,甚至在便利店里也会被揪着头发,拖出去。事态愈演愈烈,坏女孩等人利用视频要挟子若进行援交赚钱。
子若将这一切的一切写进了日记本里,如同往常一样,将日记本藏在了便利店的货架中,并结束了自己悲惨的一生。六个月后,便利店的老板发现了这本日记本,并将它转交给子若的父亲李元术。李元术看完了子若的日记,几近崩溃,子若受到侮辱的场面仿佛历历在目。他拿着那本日记本找到了学校和警察局,希望能够给死去的子若一个说法。但是,没有一个人会用一本笔记本就相信他,没有人会相信一个患有脑瘫的残疾人。在李元术走出警察局的那一刻,背后墙上写着“可信的警察,安全的国家”,这是多么的可笑与讽刺。
如果法律不能为穷人来伸张正义,那么就自己去寻找正义。李元术让敏京将坏女孩三人组带到了天台,向不愿向子若道歉的三个恶人泼了硫酸,用浓稠的硫酸来洗涤她们脸上的狰狞,内心的邪恶。之后李元术将渣男们绑架到江华岛上,希望她们可以给逝去的子若一个道歉,可是渣男们还是一味为自己开脱,互相推卸,甚至想要用钱来摆平父亲的愤怒,一句“道歉”都没有从他们口中说出。父亲“处决”了几个渣男,并把其中领头的那个带到了船上,用鱼钩钩住他的喉咙,将他当做“蚯蚓”一样系在了鱼竿上。
在最后的镜头里,空无一人的小船上,只剩下了父亲的一双鞋。
《蚯蚓2017》,导演用夸张的手法,讽刺了社会中校园暴力的个别现象,种种细节都否定着所谓的公平和希望的出现。在电影中,除了极好的好人角色,几乎所有的人都排斥贫穷和残疾。懦弱的敏京是除了形象鲜明的恶人角色之外,最该让人深思的角色,因为害怕自己受到同样的虐待,而选择对校园暴力欺凌现象逃避、视而不见。殊不知,她自己在成为校园暴力的受害者时,同时也成为了校园暴力的加害者。所有人都没能幸存,无论是坏女孩还是人渣学长及其同伙,他们都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了代价。父亲的结局亦或许是最好的结局了,失去了相依为命的女儿,与其自己活着,继续遭受世人异样的眼光,不如追随女儿的足迹,这样,父女俩亦或许还可以团聚。
正义是可以降临的,只是子若和父亲却没有等到那一天,但邪恶一定会付出代价,对于父亲来说,如果正义难伸,那就一起陪葬。希望世界各地的霸凌事件、校园暴力能够消失不见,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过得美好,希望世界上仅存温暖和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