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怎样,及就业率如何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包含电视新闻与出镜记者、微电影等方向)
1、电视新闻与出镜采访专业方向
依托本系高水平的演播厅以及实战型采写摄录编制播平台,在校内就能系统地学习和体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全真环境,在校期间学生即有大量难得的实践训练条件和展示机会。
本方向毕业生主要就业流向除电台、电视台、媒体制作公司外,还面向目前人才急缺的报社自办网站及门户网站、中小网站中的视频主持及采编、制作岗位。
职业方向除广播电台电视台外,各平面闷禅媒体普遍开设的桥激旗下网站视频部门也是热选。
2、微电影专业方向
微电影,蚂消尘短则30秒,长则不超过20分钟,内容广泛,视频形态多样,涵盖小电影、纪录短片、DV短片、视频剪辑、广告片段等,可通过PC、手机、摄像头、DV、DC、MP4等多种视频终端摄录或播放。
随着移动端的盛行和人们对碎片时间的利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电影成为一种新型文化业态,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http://www.jlxy.nju.e.cn/view.aspx?id=professional&t=survey&vid=74
校方没有公布该专业的具体就业率数据,暂无处考证。
2. 大学生微电影大赛有哪些
2019年5月-6月23日征集的“Real新青年”是比较适合大学生参与的。虽然之前一季有的作品甚至入围戛纳电影节,虽然不乏有入行多年的大Shen,但有的幕后的创作人还是未毕业的影视小白,也有入行多年的大神。大赛也设置了一二三等奖的现金大奖,作品最后会在不同的平台进行展映,无论从哪方面来说对大学生来说都是比较合适的。
3. 微电影《热恋高校》简介
热恋高校
影片信息:电影片名:《热恋高校》
类型:高校青春欢喜剧
时长:17-23分钟
开拍时间:2012年9月底
拍摄周期:28天
上映时间:2012年11月
[1]:南京高校联盟微电影社影片简介:主创阵容:导演/编剧 杨少龙 南京高校联盟旗下的《热恋高校》剧组
演员: 南京各大高校选出的演员(正在选拔中)
剧情《热恋高校》讲述了以大学为背景的青年爱情故事,热恋高校有两层含义,一是珍惜美好、值得向往的大学生活,二是大学中的美好爱情故事。整个《热恋高校》分为三部曲,第一部以90后的大学爱情故事为主题,结合了励志、搞笑、公益内容。
高校群演《热恋高校》由于是一部微电影,缺乏整合了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工程学院、应天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等高校的人力与场景资源,《热恋高校》中的大部分场景将选在南京高校拍摄。
团队《热恋高校》为南京高校联盟微电影社团作品,原创作者为杨少龙,此电影其创作灵感来源于其大学校园生活中身边的种种经历,剧本的创作得到了业内相关人员的指导与建议,在众多人员的帮助下,剧本最终得以产生。在前期没有资金、硬件缺乏的情况下,剧组人员通过整合南京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学院、中国传媒南广学院、南京工程学院、南京应天学院、南京解放军工理工大学等高校的人力与场景资源,《热恋高校》得以形成一个以在校大学生为主体的制作团队。
关注可以在新浪微博、人人网等通过“热恋高校剧组“搜索到更多的相关信息。
4. 戴颖的微电影断锦介绍
虽然“旗袍女神”的风波令南京大学文学院研一女生戴颖“鸭梨山大”。但她依旧全心投入亲自制作、编写并主演的微电影《断锦》的后期制作中。因“旗袍女神”的走红,这部微电影也引来了众人的关注。正与“旗袍女神”的称呼塌做是个误会一样,《断锦 》也并不是一部旗袍剧,记者今天走近戴颖的同时,也走近了这部反映了风云变幻民国岁月的微电影。
“我们这个电影主要是个伪纪录片,是纪录片的外壳,其实是一部剧情片。我们所有的现场采访、群众演员都是之前安排好的,是比较创新的拍摄手段。也是一个巨大的尝试,中国有一批很前卫的第六代导演如贾樟柯也做过这类影片,希望向他们学习。赵润东认为这样李碰的尝试就是与这批导演交流的过程。”《断锦》导演、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专业大四学生赵润东如是介绍。
戴颖补充,这部电影反映的历史背景是1936年到1958年,讲述了一对民国的男女青年成长为学者的故事。她解释,其实导演用仿照贾樟柯的《二十四城记》的伪纪录片方式,也是解决了场景上、技术上的难题,虽然是在民国氛围浓厚的南大取景,但有时候并不能避免现代物品“闯入”镜头。用伪纪录片的形式就使得这些现代化的事物避免了穿帮之嫌。
因为完全展示一个大时代的风云变化比较困难,戴颖就想到从服饰入手来展现这段民国文化。对传统文化颇为了解的她说:“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有个很大的区别,就是注重衣冠,衣冠载道。从服饰展现文化比较好入手,服饰各个阶层都能接受,对知识层面要求不高,对服饰有直观印象,对人物性格有个印象,如果文化层面高一点,就能体会更深层的含义。”
“这部作品里涵盖了许多文化反思,可能受众面比较狭窄。出版比较困难,小说是典型的海派风格,微电影里面也是用的吴方言,会讲一点上海话,还教其他演员讲,小说里面是旧派上海话,审美差异和语言差异,担心受众面比较狭窄,突发奇想,海派的作品视听效果会很好,就想着拍出来是不是效果会不错。很喜欢《乱世佳人》这样的作品,就希望能够有一天自己也能拍一下那种见证了一哪衫谈个时代的影片。就把想法告知身边的同学,有兴趣的同学就被召集进来,成立了剧组。”她说。
整个剧组的成员都是南京大学的学生,因为是友情出演,演员的甄选并不容易。戴颖透露,找演员花费了很长时间,起初先在朋友中找寻,后来因为这部剧,吸引来了许多同样爱好电影的新朋友。“很多人是通过电影认识的,这个过程很美好。”戴颖坦言很享受电影的创作过程。
这部电影的杀青,戴颖不禁感谢提供拍摄场地的南大和一群全力支持拍摄的老师、同学。电影中的服装、造型、化妆都是戴颖一个人解决。男演员服饰的主要“赞助人”是戴颖的父亲,而男一号的西装背心是戴颖从师兄那里借来的,还有一位师兄把自己订做的长衫借给戴颖。
5.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怎么样
地处南京郊区,偏僻,周边有其他学校,原本是个大学城,但是后来南大、东大都搬去了仙林,所以这里就荒掉了。绿化还行,后面一座山,校内两片湖,山后有人放羊的那种= =
宿舍环境要看情况,有旧楼和新楼的区别,分别还挺大。
然后学习氛围还行,图书馆天天爆满,自习室常常有人。
师资大多数是从南大弄过来的,或者南大毕业的过来的。外聘的大多数也是国内名校985之类的。
文科么,外院的话西班牙语是王牌,专业主任是国内泰山北斗,然后商学院的金融这几年的分数很高,老师也很牛逼,新传媒的主任因为太牛逼了所以能够带动整个新传媒的就业。
考研容易这个话题么,其实全国平均来说,考研能上的比率是1:3,所以全国来说都不算难,只是你报什么学校什么专业的问题。但是确实金陵有很多人考南大的研,而且上的几率比较大(这倒不是说金陵上南大研有什么优惠政策,纯粹是因为南大有老师在金陵教书,所以多多少少认识些人而已。。。顶死了算有印象分,有的还没有)
我觉得说的挺客观了。。。
我记得一年前的7.8月我在空间发了5.6篇新生指南的,有兴趣可以去网络空间找一下。
还有问题可以网络消息问我。。。
6. 大学生微电影的发展现状
大学校园微电影的现状,我们不得不先了解大环境下微电影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第一部被称为微电影的作品是吴彦祖主演的《一触即发》,2010年年底面世,无论是从演员阵容还是技术团队来看,其付出了较大的努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回报。近几年,诸如微博、微信、微小说、微支付、微公益、微基金等微文化不断被消费大众所接受,而微电影作为一种艺术文化,也加入到微文化的行列,国内微电影的起步虽然晚,但发展迅速,并很快适应了当下微时代的主流环境。
针对时下电视剧插播广告现象严重,广电总局明文规定自2012年1月1日起,在每集电视剧之间不得以任何形式插播广告,然而广告事业发展已久,一纸限播令对其的发展似乎并无致命性打击,于是,其必定要从其他领域寻求发展空间与活力,便出现了在影视作品中大量植入广告的现象,恰逢其时,微电影的传入与发展无疑给广告事业带来了旺盛生命力,微电影的发展为广告带来了赖以生存的新鲜血液,广告的发展又为微电影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动力,二者相互依存,共同前进,微电影与广告事业相结合的趋势也是日渐清晰。
其次,在之前我们对“草根”文化的概念已有所了解,对微电影也做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和阐述。首先,微文化是一种大众所能接受、理解的,在消费大众中广为流传的文化,其与“草根”文化有许多相似之处,而目前社会各阶层也在不断宣传、推广大众文化,又不令其过于通俗化,腐朽化。所以,综合目前形势看,微电影在未来走的将会是一条精品化的大众路线,而在微电影精品化的道路上,就势必会淘汰一些缺乏竞争力和发展活力的“微影”家们,这就要求每个“微影”家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实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争先创优。
在了解了大环境下微电影的现状和发展后,我们再来看特定环境下微电影的现状和发展——校园微电影的现状和发展。5月12日晚,2012首届华语大学生微电影节颁奖典礼在南京大学举行,这是微电影界的一大盛事,也标志着大学校园开启微电影时代。在当今校园内,大学生拍摄以自己及身边发生的故事为题材的微电影已成为一种时尚,大学生慢慢地走进微世界,并逐渐形成微电影界的新生力量,也为微电影界带去了无限活力。目前,青春、爱情、职场等题材越来越被微电影界所追捧,而青春正是当今大学生的生活主旋律,在这其中也穿插着许多或唯美,或凄楚,或感动,或残败的爱情故事,职场又是所有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必经之路,职场对每个大学生而言,既是挑战,又是对大学生活的检验。而时下大学校园内微电影的现状则是呈现出一派雨后春笋的迹象。
顺应大环境下微电影的发展趋势,校园微电影也将不断向着总体发展趋势靠近的同时,依然保持其自身原有色彩,大学生既在消费群体中占据较大比例,又在微电影生产中占据较大比例,另外,近几年,大学生的生活现状在荧屏上出现频率越来越大,更多的生产者选择把大学生原滋原味的生活故事作为题材,以大众所能接受的形式即影视展现出来。不管是针对影视题材还是消费者爱好而言,大学校园将成为影视,特别是微电影界中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的阵地。种种迹象表明,微电影在大学校园内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