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18年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前景如何
中国电影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2012-2018年,中国电影票房呈逐年递增趋势;2016年以来,电影票房增速回归到理性阶段,连续三年保持在10%上下波动。此外,随着2018年《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政策的出台,电影市场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但整体来看,我国年平均观影人次较发达国家水平仍然较低,我国电影产业依然有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综上,前瞻预测2019年我国电影票房收入将超过670亿元。
随着我国电影制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国电影产量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目前,总投资近20亿元的"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已经在北京市怀柔区正式投入使用,该基地具有年生产制作80部电影故事片、200部电视电影、500集电视剧的能力,结束了我国大片需要到海外加工的历史,打造了中国电影制作业的新品牌。2016-2018年,我国电影产量由944部增加至1082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06%,在此发展速度及我国电影产业规范化发展的影响下,前瞻产业研究院保守预计,2019年中国电影产量将达到1140部。
中国电影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电影行业发展趋势也多样化,从制作、放映、观众体验等多层面,都将面临新变革。
电影产业向规范化发展,影院发展面临诸多变化
2018 年12 月11
日,国家电影局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影主管部门,各电影院线公司下发《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电影院线市场的规范和扶持方向。截止2018年底,我国电影院线银幕数量为60079快,要实现2020年银幕数量超过8万块,2018-2020年银幕数量复合增长率至少为15.39%。
总而言之,此次扶持政策或在中长期提振电影行业景气度,监管新规将促进行业得到更加明确的规范和整治,长期看利好行业良性健康发展。新规将推动我国电影行业整体规模的发展,内容公司单片产出能力有望不断提升,院线产业整合有望提速。电影院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可能性,电影院发展趋势总结为以下几点:
强体验感影院技术成为主导趋势
电影及影院技术的长足进步是中国实现从电影大国到电影强国跨越的重要推动力。近几年,电影新技术正在不断实践,从而更广泛地应用到电影院中,如:激光放映技术、巨幕放映高动态范围放映技术、沉浸式声音技术、4D技术和智慧影院等,未来电影院技术将逐步向高端化、舒适化和强体验感发展。
云计算、互联网促进电影制作全球化
近年来,电影由多个工作室协同剪辑制作已成常态。而如何用较低的成本让位于世界各地的工作室协同工作,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电影后期制作是一个计算密集型工作,而云计算采用虚拟化技术,可实现更好的系统资源复用,让多个工作室同时同步使用资源,并利用云计算强大的计算处理能力,在提升效率、压缩时间的同时降低制作成本。
而分布面广且速度快的全球光纤网络使得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能够互动交流与合作,通过云计算技术制作电影能够大幅度减少拍摄时间和后期制作时间。目前,数据采集、更高的分辨率、高动态范围、云计算、IP技术和大格式文件等都是好莱坞正在使用的新兴发展的技术。
事实上,云计算除了能够节约时间和资金外,还为电影渲染等制作提供了技术支持。未来,随着观众对特效的要求越来越严苛,电影特效制作所需的计算量呈几何倍数增长,而云计算可为影视作品提供制作、存储和处理平台,为电影渲染等制作提供很大的便利。
以上数据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电影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㈡ 你如何评价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变化
行业主要企业:猫眼娱乐(01896HK)、阿里影业(01060HK)、光线传媒(300251)、新片场(834630)、华谊兄弟(300027)、爱奇艺(IQ.NASDAQ)、Bilibili(BILI.NASDAQ)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电影市场收入规模、中国电影放映场次情况、中国电影行业集中度
行业概况
1、定义
电影产业是对以电影的制作、发行和放映三个行业为主,同时包括电影的后产品的开发(如音像制品、电影频道、相关图书、玩具等)以及与电影相关的市场活动的总称,属第三产业中娱乐业的一部分。其主要功能是通过视听技术传递艺术形象信息,为人们提供审美、娱乐、宣教服务。
电影产业的特征包括以下几点:
2、产业链剖析:包括五大阶段
从电影行业整体来看,其产业链包括电影制作、出品、发行、放映环节。电影制作作为整个产业的最前端,决定了行业的影片供给数量、质量等情况,具有一定的议价权。影片制作完成后,通过出品及发行方使得影片得以面世,向下游院线企业进行宣发。电影产业的终端是院线市场,其基本职能是提供放映服务获取票务收入,一般占据45%的票房分账比例,同时还为合作商提供广告服务、提供卖品简槐兆等衍生品服务以获得非票务收入。
在电影产业链中,发行上承制片方,下连院线播映方,是将影片全国推广的渠道,整个电影产业链的参与者众多。
电影制作方主要包括国内外文学与剧本等原始作品方,如国外的漫威、迪士尼,国内的华策影视、腾讯文学等;内容出品方包括海外的华纳兄弟、环球影业,国内的万达影视、华谊兄弟等专业明培影视公司;宣传发行方包括华纳兄弟、环球影业等传统影视公司发行方,以及淘票票、爱奇艺与猫眼电影等网络发行方;电影产业链终端的院线平台代表公司有海外的AMC与国内的万达影院、大地影院、横店影视等。
行业发展历程:处于“互联网+时代”
从1950年发展至今,我国电影行业共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为“国有资本时代”、“民营资本时代”、“商业大拦租片时代”和目前所处的“互联网+时代”。
行业政策背景:多项政策加持
以政策扶持为主导电影产业的迅猛发展与国家层面以及政策层面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有着紧密的联系。2010年的《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由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发布,我国对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方针、具体政策措施保障;
关于支持电影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在2014年由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联合发布,明确了八项具体政策,使得市场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公益服务质量和水平得到提升;
《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于2015年由国家财政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并规定,向申请工商登记的经营性电影放映单位征收5%的电影专项资金,用于电影产业发展的金融、税收和人才引进扶持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于2017年3月1日发布实施,具有里程碑意义。对于正处于发展迅速但缺乏法律依据及保障的电影市场来说,无疑给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带来了法制化的信心,也为中国电影"走出去"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可以说,国家法律和政策,特别是政策几乎决定着电影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发展程度。
行业发展现状:
1、中国电影市场收入规模:疫情后强势反弹
从电影票房收入来看,2016-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持续增长,并成功突破600亿大关。2019年,我国票房收入达641亿元,较2018年增长5.4%,增速整体呈现下滑态势。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国电影票房收入仅为203亿元,不到2019年票房收入的三成。截至2021年12月中旬,我国电影票房收入457亿元,较2020年恢复较快。
2、中国观影人次情况:2020年下降近7成
从观影人次的变动情况看,2020年全年观影人次5.49亿人次,相比2019年减少了68.23%,降幅与票房降幅基本持平。对比2019年全国约14亿的人口总量,人均观影次数为0.39次,相比2019年的1.24次下滑明显,若以8.48亿的城镇人口计算,人均观影次数为0.65次,相比2019年减少了1.43次。
3、中国电影放映场次情况:疫情影响放映场次大幅度下降
2020年全国影院共放映电影5658.4万场,同比减少55.58%,降幅明显低于观影人次和票房降幅。对比票房、观影人次和放映场次的变化情况,随着国内影院数量的逐年增多,放映场次的增加速度始终能够大幅高于票房和观影人次的增长速度。
行业竞争格局
1、行业集中度:头部效应明显
整体来看,中国电影市场头部效应明显,行业集中度较高。随着档期竞争加剧、口碑宣传作用凸显,国内电影票房集中度加剧。2020年受疫情影响,电影前五名票房达到全年总票房的50%以上。除2020年特殊情况外,2018至2021年电影票房前三名和前五名占比稳步提升,这意味着影视行业的龙头公司能够分到更多红利。
2、企业竞争:万达影院市场份额最高
从各院线票房情况来看,我国电影产业市场集中度仍待提高,以票房TOP5院线的票房合计仅为2020年电影总票房的47%。其中,万达院线以15%的票房比重位居榜首,其次为大地院线,其票房比重为10%,上海联合院线(8%)、中影数字院线(7%)和中影南方新干线紧随其后(7%)。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政策方面:《“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
2021年11月9日,国家电影局发布了《“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也是针对内地目前电影市场所做出的最重要的指导性方针政策,其中既有一些具体的数字指标要求,也有一些针对性较强的规划部署。整个规划书近万字,基本涵盖了内地电影近几年发展出现的问题和症结,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也包括了之前一些方针政策的进一步执行。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电影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㈢ 2018年视频网站哪些剧值得期待
泛娱乐顶尖自媒体只说真话和笑话
文|凤凰涅??编辑朴芳
2017年对剧集市场来说绝对是里程碑的一年。
作为超级剧集的“元年”,随着《军师联盟》的问世,呈现制作量级上的“跨越式发展”,《白夜追凶》、《无证之罪》、《河神》三部佳作在自制网剧上呈现出“成年化”的态势。规模和质量的攀升也导致行业格局从“白热化”到“刺刀见红”。因为谁都不想错过“新时代”这趟班车。
近期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三大平台各自爆出自己2018年大剧片单,总共183部剧集中诸如《白夜追凶2》、《大明皇妃》、《长安十二时辰》、《河神2》、《三生三世枕上书》、《西游降魔篇》这些大剧以IP为导向,以制作为基础、多类型竞争,口碑续作成为标签,2018年的大剧厮杀成为剧集市场的最大看点。
古装传奇:大制作仍然是趋势
优酷《长安十二时辰》、
《大明皇妃孙若微传》等最受期待
2017年的古装剧《军师联盟》以及正在热播的《虎啸龙吟》,不仅为超级剧集从理论到落地提供了实锤,而且为2018年的古装剧集在现实主义和历史大格局方面提供了范例。
通过片单我们看出,2018年优酷在古装剧方面祭出了一系列预热已久且颇受期待的大作:《大明皇妃孙若微传》、《长安十二时辰》、《帝王业》、《霍去病》、《艳势番之新青年》、《九州缥缈录》等。
其中汤唯时隔12年重返电视剧的回归之作《大明皇妃孙若微传》和根据同名网络文学改编的《帝王业》为代表的大女主剧成为业界2018年最为关注的大剧。
同时,改编自马伯庸热门小说,网络端单集卖出1200万的《长安十二时辰》和由刘昊然、宋祖儿、陈若轩、许晴、李光洁、张丰毅、张志坚老中青搭配的《九州缥缈录》各自吸引了原著党和粉丝群的目光,犀牛君对于这两部大作播出前景还是相当看好的。
爱奇艺则推出由陈坤、倪妮主演的《凰权弈天下》、冯小刚监制的《剑王朝》。同时,今年花费2.88亿买下的《西游降魔篇》剧集版也将在2018年与观众见面。
腾讯视频在古装剧方面则有《扶摇》、《三生三世枕上书》、《斗破苍穹》这些以热门网络文学改编的剧集,对原著粉丝具有极强吸引力,同时卡司阵容对路人用户也兼具粘性。而由马天宇、韩东君、万茜、董洁、檀健次、谢君豪出演的《三国机密》则是《军师联盟》之后又一部从另类视角解读三国人物和历史的剧集,卡司阵容也堪称新老搭配,能否达到新高度有待检验。
自制悬疑剧:对标美剧逐步成为主流
悬疑、罪案剧集,特别是涉及怪力乱神和刑侦血案,总少不了“过审”和“严谨”方面的挑战。
优酷在2018年在悬疑类型剧方面打出了衍生牌,不仅推出了《白夜追凶2》,而且其系列剧集《白夜重生》、《白夜衍生剧》准备以点见面,逐步衍生出“白夜宇宙”的计划。
同时,南派三叔亲自操刀的《盗墓笔记重启极海听雷》和《藏海戏麟》以及《藏地密码》也将相继登场。同时,改编自天下霸唱同名小说的《天坑鹰猎》目前已经开机,这部剧集汇聚了王俊凯和新晋金马奖女配角的文淇,两个00后演员与该剧少年冒险主题契合,开创了《河神》独特审美风格的天下霸唱,这次又会带来怎样的不同?
爱奇艺以《河神2》和《老九门2》这两部延续前作爆款基因的剧为羽翼,中间包含网剧一哥白一骢制片,南派三叔策划的《黄金瞳》;谍战剧方面有祖峰和梅婷联袂主演的《面具》以及陈坤、万茜主演的《脱身》等充斥其中。罪案剧方面两部改编自紫金陈原著的《坏小孩》和《长夜难明》也将在2018年与观众见面。
腾讯视频方面则通过较为热门的小成本剧集推出续作《双世宠妃2》、《青云志3》、《无心法师3》,在“鬼吹灯”、“盗墓笔记”以及五百执导《古董局中局》和罪案剧《法医秦明之幸存者》方面四面出击力争提高爆款率。
同时根据网络文学和热门军事小说改编的军旅题材剧集《弹痕》及《利刃出击》都将届时登陆腾讯视频,开拓新的领域是腾讯视频在2018年悬疑、罪案题材剧集方面的新动向。
情感剧:现实职场与热血青春
《前任3》作为2018年影视圈第一匹黑马除了在票房上一骑绝尘和引发朋友圈各种心灵鸡汤之外,也昭示了都市爱情作为新的增长点成为行业新风口。
二十多年前的《北京人在纽约》、《上海人在东京》描绘了中国的男性在国外的人情冷暖和事业上的兴衰沉浮。
今年优酷出品的,获得《东京女子图鉴》正版授权改编的《北京女子图鉴》和《上海女子图鉴》则是在中国经济飞速崛起情况下,女性在最有代表性的北京和上海面对生存和职场压力下的欲望、迷茫和挣扎、上进,从而展现现代独立女性的形象。
其中《北京女子图鉴》由黎志执导,戚薇、魏大勋、刘畅主演;《上海女子图鉴》由程亮执导,王真儿、盛一伦、李现、李程彬主演。
同时,由罗晋、周冬雨主演,讲述节目制作人与初出校门的大学生,新老搭配共同收获事业和爱情的《幕后之王》也将在今年登陆优酷,从《春分十里,不如你》中走出的“小红”又一次出演学生形象,颇为期待。
而此前网上热议的女性言情古装剧《媚者无疆》目前业已杀青,根据相关媒体报道,该剧将上演“王子复仇记”,究竟成色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腾讯视频则继续推出拥有众多稳定粉丝群,题材又驾轻就熟的“中国最长寿系列剧”《乡村爱情故事10》。
爱奇艺则推出了《甜蜜暴击》这样兼有流量明星的青春爱情剧,和《动物管理局》这样堪称剧版《二代妖精》的现代玄幻剧。同时也有杨幂、黄子韬主演的职场爱情剧《谈判官》。
趋势:剧集大时代下的竞争
“随着平台对整个剧集产业越来越了解,越来越多地参与,围绕用户剧集的商业模式越来越成熟,我们相信剧集大时代已经到来。”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大优酷事业群总裁杨伟东表示。
纵观2018年剧集市场不难看出三大趋势:
其一,剧集数量逐步推高,头部竞争成为关键。三大视频网站在剧集方面逐步凸显出先声夺人态势,数量上一个盖过一个,片单的数量并不代表绝对的优势,尤其是三家片单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能否在不同季度,甚至连续性的供给用户数量多且爆款的头部内容,树立起自己质量的护城河,才是走向胜局的关键。
其二,爆款类型化成为剧集发展新风口。2018年随着网剧成年其背后更大的意义是昭示了爆款自制网剧类型化即成为爆款并不一定追求现象级,但是一定拿下目标受众,其诀窍也一反过去重明星卡司阵容,遵循“演员选对”,“节奏要快”,“氛围用心”,这种模式带来的示范效应自然引发三大平台竞相追逐,进而视频网站成为精品网剧尤其是黑马的诞生地。
其三,电影咖回流,剧集市场成为香饽饽。从《大明皇妃孙若微传》、《帝王业》、《剑王朝》、《凰权弈天下》即可看出随着剧集市场火热,越来越多的影视大咖和制作人纷纷进入剧集市场分一杯羹,也预示剧集市场格调的进一步提高。
2018年三大视频网站以大IP精品大作为核心,针对目标人群的悬疑剧集和都市情感为羽翼,一场大剧间厮杀即将拉开序幕,众多剧集中,哪一部能成为现象级,哪一部能成为年度黑马,我们充满期待。
【合作投稿应聘读者社群】
犀牛娱乐诚招记者、实习生、兼职若干名,要求对泛娱乐领域产业报道有态度、有热情、有文笔,善于观察和思考。有媒体经验者优先,财经和新闻相关专业优先,对影视、网生内容有较深入了解者优先。
简历或作品请投递至邮箱或加工作人员微信联系。
“无撕逼不综艺”的大环境里,所有人都是受害者
贺岁档激战正酣,而今年春节档将单日挑战10亿+
36氪虎嗅猫眼电影淘票票
雪球知乎天天快报钛媒体
㈣ 影视行业在未来是否有发展前景
中国电影产业的重要时刻与阶段性特点分析
2018年11月20日,2018第十六届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在北京召开,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侯光明在“中经之夜,岁月流金”晚宴现场,结合时代背景,回溯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的发展,盘点了中国电影产业的重要时刻与阶段性特点。
一部电影虽然有不同的评说,但电影依然是一个时代的一面镜子。他用改革春风期、艰难探索期、多元生长期和综合升级期,分别概括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电影发展的4个阶段,并用各阶段代表性电影插曲名进行总结。
2018年1-10月电影票房收入突破525亿
中国电影产业在国民经济新的发展形势下实现了稳健增长。以电影票房收入衡量,我国电影市场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电影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电影票房市场近年来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观影人次从2007年的0.71亿,增长2016年的13.72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4.47%。国内电影票房从2012年的170.7亿元增长到2017年559.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6.78%。2018年1-10月全国电影票房累计达525.3亿元。按照今年电影票房趋势来看,2018年全国电影票房超越2017年的559.1亿元基本是毫无压力。
2018年1-10月中国电影票房收入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电影行业发展历程分析
1、1978年到1992年的改革春风期间,随着政策的松绑,思想的解放,中国电影逐渐“破冰”,“解禁”电影的重映掀起观影热潮。1979年,中国观影人次在293亿,人均观影28次。之后,在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导演的推动下,家庭伦理片、反思电影等影片都在国内甚至世界舞台大受欢迎,崭露头角。
2、而在1993年至2001年的艰难探索期,侯光明解释道,电视普及和进口大片为中国电影带来冲击,电影经济出现巨大滑坡,促进电影经济恢复的“9550”工程也应运而生。在“9550”工程的推动下,一批精良、深刻、广为流传的电影作品也随之而生。电影作品同时反映了不断开放过程中人民群众思想的进一步开放,国人精神在对外融合过程中的适与不适。
3、在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下,2002年到2011年,民营企业也进入拍电影的行列,拍电影的门槛逐渐减低,中国电影行业更多元也更创新,与国际交流也越发深入。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阶段,“大片”、“小片”百花齐放,共同撬动了观众需求,中国电影也完成了全面市场化,但出现了泛娱乐化、资本化、票房之上的现象,为进一步发展蒙上阴影。
4、十八大以后,电影回归质量被提出,文化产业被确定为支柱型产业,2012年至今,观众审美不断提升,但影片品质与其的矛盾仍然存在。中国电影人也持续发力,爱国主义作品叫好又叫座,文艺片、纪录片也取得佳绩,努力用优质作品满足日益升级的观众需求。
未来中国电影必将突破千亿元规模
对于中国电影的未来,2017年已拥有559亿元票房,比1995年翻了60倍以上,网络电影市场也日渐繁荣,未来中国电影必将突破千亿元规模,从而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虽然我们的电影市场仍存在一些不规范、不系统的问题,但中国电影的整体发展势头良好,未来电影的发展将以打造文化自信为根本宗旨,为中国乃至世界观众提供更多优秀的电影作品。
㈤ 2018年电影产业链市场竞争格局与发展趋势分析
上游环节竞争白热化
电影产业链上游是制片环节,主要包括剧本开发、立项、电影生产构成。目前,电影制片环节准入门槛不高,根据《电影管理条例》和其他相关规定,电影行业制片领域涉及的监管准入措施主要包括电影制片制作资格准入许可、电影摄制行政许可、电影内容审查许可三大方面。
正因此,国内制片方的竞争十分激烈,每年生产的电影数量持续增长。根据国家广电总局数据,2014年,我国电影产量为758部,到2018年电影产量已超过千部,增加至1082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3%。
电影产业链中游是发行环节,主要是根据影片获取公映许可证和上映档期的情况,组织电影宣传和发行工作,完成影片公映以及衍生品销售等工作。不过影片类型的不同,使国内发行领域的机构存在差异。
其中国产电影的发行可以由国内任意发行公司完成,而进口电影只有中国电影、华夏电影两家公司具有引进和发行权。其中批片大都是由民营公司引进之后,再向中影或者华夏申请配额指标并支付一定费用。
这导致国产电影发行市场竞争激烈,既有博纳影业、五洲电影发行等为基于院线资源优势的终端主导型公司,也有光线传媒、新丽传媒等为以优质内容生产为核心的传统发行公司,以及猫眼电影、阿里影业为代表的新兴互联网发行公司。
电影产业链下游是院线(影院)环节,是电影行业中连接电影发行方和影片放映方,对影院实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独立经营单元。目前,国内院线与其下属影院的关系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资产联结、另一种是签约加盟。
由于院线有牌照准入壁垒,因此近年来国内院线数量基本保持稳定,竞争格局基本清晰,以万达院线、大地院线、上海联合、中影南方和中影数字等为代表的前十院线梯队成为我国院线市场商业化运作的主导力量。
产业链整合趋势明显
当前,国内电影行业全产业链布局或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发展、整合或合作的趋势日益明显。为了通过整合全产业链资源以强化盈利能力和对产业链各资源要素的控制能力,以此发挥各产业环节的协同效应、增强市场竞争力,国内电影行业中实力较强的企业纷纷开始全面介入上游的内容制作、中游的宣传发行、下游的院线影院终端放映和衍生品产业投资之中,使得整个电影产业链的整合趋势日益明显。
此外,影视公司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越来越多,电影制片、电影宣传发行、电影衍生品和投放终端逐步互联网化。近两年,互联网公司也通过兼并、合作,渗入到制片、发行、放映各方面,从多角度、宽领域介入到了电影产业链。互联网公司凭借其平台的领先优势,协同现有业务布局和战略方向,为平台的活跃用户提供丰富的内容供给,增加盈利。
更多数据参考 前瞻产业研究院 发布的《 中国电影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
㈥ 影视投资发展趋势如何
进入2019年以来,互联网愈加频繁的被院线电影的相关消息刷屏,“流浪地球开启中国科幻新纪元“、“老师好,小成本电影大回收”、“复联4票房破38亿”、“吴京,首个内地票房破百亿演员”、“如果可以这样爱,收视率破1”等消息接连占据微博热搜......
从2018年开始,《我不是药神》、《无名之辈》等好影片层出不穷,单日票房记录、内地前十榜单等数据在不断的刷新....中国电影市场增长之快有目共睹,且已经逐步实现了佳片票房双赢的局面。
再观今年的电影市场,《流浪地球》等电影迅速靠着好口碑逆袭成王,说明“口碑佳片好票房”这一趋势正在加强。
以上仅个人观点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㈦ 历时10个月,电影局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新龙标时代正式开启!
最近,国家电影局启用了新版“龙标”(公映许可证),龙标片头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已经正式变更为“国家电影局”。
而且新版“龙标”对图案效果进行了升级,不仅视觉效果更佳醒目,而且红底金色的龙形图案从“平面效果”变为“浮雕效果”,还增加了鎏金沙飞扬的视觉效果
新旧龙标对比:时长变短、效果升级,片头改为“国家电影局”……
▲新版“龙标”
▲旧版“龙标”
经过对比发现,除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改为了“国家电影局”,新旧龙标还有以下区别:
1、 新版“龙标”图案伴随有鎏金沙动画效果,而旧版没有;
2、新版“龙标”底色为暗红,为旧版龙标为大红(刚开始以为是电脑偏色,但多台电脑对比多个龙标后发现并不是);
3、新版“龙标”图案为浮雕立体效果,而旧版龙标则偏平面,只是带了些
光影效果。
根据2017年3月1日起施行的《电影产业促进法》第二十条规定,摄制电影的法人、其他组织应当将取得的电影公映许可证标识置于电影的片头处。
在2018年3月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电影管理职责划入中央宣传部,中央宣传部对外加挂国家电影局牌子。
调整后,中央宣传部关于电影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包括管理电影行政事务,指导监管电影制片、发行、放映工作,组织对电影内容进行审查,指导协调全国性重大电影活动,承担对外合作制片、输入输出影片的国际合作交流等。
2018年4月16日,国家电影局正式揭牌,国家电影局局长一职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晓晖兼任。
历时10个月,电影局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新龙标时代正式开启!
去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出炉,4月16日国家电影局正式挂牌,但省级广电机构改革的步伐和方式却各有不同,直到12月份,各省地方电影局才完成交接,陆续挂牌,历时长达10个月。
目前,电影局机构改革已经基本完成,之前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被裁撤,分拆成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归属不同的部门领导,并驾齐驱,而“国家电影局”由中央宣传部统一管理。
从2018年12月12日开始,新版“龙标”电影就已经陆续上映,《照相师》为第一部获得新版“龙标”的电影,公映许可证为“电审故字[2018]第891号”。
而最近上映的引进电影《大黄蜂》公映许可证为“电审特(进)字[2019]第001号”。
接下来送审的影片,将全部为新版“龙标”,这预示着新版龙标时代已经来临。
解读龙标:龙标上的“电审故字”究竟是什么意思?
可能很多人都已经注意到,大多数的龙标上都显示“电审故字”,但“电审故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公映许可证(龙标)根据不同电影类型给予不同的批文。“电审”就是指国家电影局审查,“故字”就是指审查通过的故事片,包括国产故事片和中外合拍片。
除了“电审故字”之外,还有“电审数字”、“电审特(进)字”等,比如最近热映的《大黄蜂》就是“电审特(进)字”。
“电审故字”,指审查通过的故事片,包括国产故事片和中外合拍片。
“电审纪字”,是指审查通过的纪录片电影;
“电审进字”,是指审查通过的外国引进片,包含所引进的2D分账片及批片;
“电审(特)进字”,指特殊引进片,比如3D立体大片;
“电审动字”,指审查通过的国产动画电影;
“电审故(复)字”,指审查通过的一些修复过再重新上映的老片。
国务院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之后,国家电影局也正式不如正规,或将下放电影摄制审批、特殊题材电影剧本审批、电影公映审批、电影放映审批和举办涉外电影节(展)审批。
但是,选送到国外电影节、电影展的影片必须取得《电影公映许可证》,“个人未经许可擅自举办涉外电影节(展),或者擅自提供未取得《电影公映许可证》的电影参加电影节(展)的,5年内不得从事相关电影活动。”
此前娄烨、田壮壮等均曾因违规送展而被禁止拍片五年,此后这项规定将更加严格,各大国际电影节也将更加重视中国参展影片是否通过了国内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