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三分钟》影片透露什么道理
1. 这是一部几乎没有露出产品的广告片
但我们都记住了产品和这部影片的关联。新的一年,祝福广告界的乙方丙方们,愿你们的甲方网开一面,多听听你们的创意。(前提是你有创意。)
7. 让人忘记技术的,只有故事和创意
还是用陈可辛自己的话来说好了:“智能设备告诉发展,这是一件很好的事,现在拍戏的门槛越来越低,每个人可以有越来越多的机会、放开胆量训练自己的创意。拍戏最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创意。从胶片到数码再到现在的智能手机,都是我们的工具。”
② 电影《三分钟》影评
连续两天,朋友圈都被陈可辛执导的《三分钟》刷了屏。该短片以广铁集团广九客运段女列车员刘钟为原型,讲述了一位工作在平凡岗位上的女列车乘务员,每年都载着旅客回家过年,自己却只能和她的孩子在站台相聚短暂却又珍贵的“三分钟”。
“眼看你的车子越走越远,我的心一片凌乱。”离愁别绪,涌上心头,戳中泪点。对于我们而言的三分钟,是她们春节“最漫长”的相聚了。
站台上的离别,是生活中最不缺少的画面,即便没有了站台票,这份别离的伤感仍在车站蔓延。一个拥抱,一个亲吻,泪眼婆娑,激动得不知如何表达。
她与别人一样,也是渴望团聚的母亲,但她又不一样,帮旅客拿下行李,引导他们上完车,时间才是自己的。说责任也好,使命也罢,温热的心,灿烂的脸,无愧于每一位旅客,却有愧于孩子。
当大包小包的乘客与家人团聚,欢声笑语充盈的站台,她的心又是苦涩的,相见即是别离,多少话能够填充这种空虚?
春运是奔向家的思念凝聚的暖流,而她以及千千万万的同事却在“逆行”,她们离家别人才能回家,不是说这样有多高尚,这是她们平平常常的生活状态,平凡却不平庸。
春运是一场“硬仗”,从“走得了”到“走得好”关系到方方面面的事情。从购票、进站、乘车、旅途、接驳等等,繁琐得像我们过日子柴米油盐一样。生活越来越好,高铁越开越多,民众的需求越来越高,总有人要为这一切护航。就像火场里的逆行,就像边疆上的坚挺身影,就像战场上的拼杀,无他,坚守自己的“阵地”而已。
看完影片,我们该记住的不是这相聚的三分钟,而是为我们回家护航的每一分钟。40天,29亿人次,相当欧洲、大洋洲、非洲等四大洲的总人口迁徙。正如有人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站台集结了中国人多少悲欢离合。南来北往,团圆离别,有欢笑的地方就有泪水。我们不能只是傻傻感动于某一刻,这是结果的呈现,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一个个平凡的过程,和那些平平常常的日子里忙前忙后的“小人物”。他们在这个时代上留下的痕迹,足以勾勒出中国人最本质的人性图谱。
当然,也有不如意的地方,这是个服务赶不上需求的时段。人性是善良的,又是复杂的,有时候我们会把个体的遭遇无以复加地放大,试图制造一个“大众皆如此”的假象,来印证服务的瑕疵,这并没有错,毕竟指责很容易,约束自己很难。
春天来了,回家的脚步更近了,忘掉那站台上的三分钟,也忘掉那180秒的感动……
③ 给我三分钟,拥抱你——微电影《三分钟》影评
相见时难别亦难,三分钟,万情重。
—— 题记
2018年2月2号
宜回家
春运时段这部由导演陈可辛执导与苹果公司联名出品的微电影刷爆朋友圈。引起千万春运人民的 情感 共鸣。并且这部微电影使用手机拍摄,是第一部符合电影流程与质量标准的用手机拍摄的微电影。
即使路途漫长 人们依旧归心如箭
但有人走遍山水 也终未能回家看看
依旧是春节煽情的亲情片,但总归有些许不同。
《三分钟》这部微电影讲述了发生在春节里特别的故事,一位普通的火车乘务员的母亲与自己的孩子三分钟的团聚时刻。故事很简单与单调,但却把浓厚的亲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千千万万观看者不禁落泪。
春节,往往是包含了温暖与亲情的,它是辛苦一年后难得的歇息,是难得的回家日子,是难得的与亲人陪伴的时光。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享受这刻美好时光,他们依然劳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而春节之际,正是最需要他们的时候。
电影里的女主角也正是如此,影片中介绍到主人公工作性质,跨越山水眼中也毫无波澜。职业在这个世界段平凡又特殊,知晓外面世界很大而他们只想回到心里那个小家。
总有人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如果你未曾离开,你永远不知道回家的意义
影片里正当春运时期,人们大包小包互相拥挤,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笑容。
陈可辛导演用短短三分钟表达出团圆与职业的对比性,引人受益匪浅。
影片虽然只有短短七分却蕴含无数丰富电影视觉切换与电影符号
三分钟,是列车停站的时间,也是微电影中故事情节铺展的过程。运用屏幕上的倒计时和孩子背诵乘法口诀的碰撞下产生了一种紧凑感带入观众心情。
影片里有蕴含着的电影符号,开头先是小丁挥舞着的烟花棒,运用相似蒙太奇的手法,与小丁妈妈挥舞着的战旗衔接一起,形成了相互呼应的效果,烟花是如此的绚丽美好的,这就一定寓意着小丁对美好的期待和向往。
而烟花的火星在空中短暂的停留,这也寓意着美好的时刻对于小丁来说是极其的短暂与难以留存。导演用全景给我们展示列车中乘客们乘上回家列车的欢快喜悦激动之情,也演巧妙的运用列车穿越隧道来表达乘务员内心的心理活动,前期的升格镜头则是表达她迫切想见到孩子的心理活动。特写拍摄小丁妈妈的面部表情,组接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诠释出小丁妈妈对其的思念。
导演的影片音响效果更为极致。喧嚣的广播人群,更是给我们营造了一种嘈杂的氛围,更突出了小丁寻找妈妈这段路程的困难。当小丁向妈妈背口诀时,广播的声音与嘈杂声都进行了削弱的处理,让我们观众潜意识的吧注意力集中小丁身上。
以及小丁背诵全文,乘务员母亲写信画面潜台词代表:
爱你在心口难开……
火车拉来团结,也见证了分离。最后火车开动,但一幅幅团聚画面同时也让我们站在亲情角度传播温暖的价值观。
陈可辛导演执导合作拍摄的微电影《三分钟》,通过催泪故事情节作为卖点吸引了千千万浏览量,侧面起到为苹果手机宣传作用。
不得不说这部微电影是成功的,.其优势在于浓缩了电影创作的艺术性和美学,长于叙事,故事性强,并且广告植入较为含蓄自然,故而易于被大众接受.
俗话说的好:
“ 广告也可以感性,生活也能是电影 ”
最近的距离才能表达最长的深情,不要等到分离难相遇,才知道团圆的可贵。
——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