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绝地逃亡观后感
绝地逃亡该片讲述一个背负承诺的警察和一个身为赌徒却恰巧目睹凶案现场的犯罪嫌疑人,在异国他乡开始逃亡之旅的故事。下面是绝地逃亡观后感3篇,请参考!
经过一段时间的推档,《绝地逃亡》终于在昨天开始点映。这部片子在去年12月准备上映的时候一直搁置,可能是受到《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的原因。到春节的时候可能是信心不足,一推再推,推到7月这个国产保护月才上映。作为成龙的粉丝,母上在半年一直期待着,总之,这部片子总算是上映。
成龙是个热爱国产电影,并且希望国产电影发扬光大的人,即使最近几年在拍例如《天将雄师》,到后面在拍《龙震天下》的合拍片。印象最深的就是在看《天将雄师》点映之后他说的那番激昂的那些话:“希望你们多多去电影院支持国产电影。”成龙的片子一直被弹“爱国教育片”,这我倒是觉得不能苟同。你说爱国教育片,分为那种《百团大战》《建国大业》诸如此类,而成龙是后者的那种商业性很强的爱国片。玩个自high的同时不妨也宣传一下正能量就如民族大合唱的《天将雄师》和《十二生肖》,爱国片我觉得没什么不好的,放在一些《寻龙诀》神鸟么的其实效果是一样的,只是成龙表现的方式有点直白(说起来相对于前面的片子来说本片也没什么说教的)。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观众们可能不会那么迷恋成龙,但也不至于讨厌他,起码态度是真诚的。我一直觉得电影还是不要期待那么高好,往往有不错的惊喜。
说到民族大合唱,本片《绝地逃亡》(我觉得叫做《跨境追捕》好一点)也有一段民族大合唱,再次显示成龙先生为各个国家的友谊而努力。前有宏伟的《大漠英雄》在新疆地域里给民族团结宣扬一翻,这次更是唱起阿黛尔的《rolling in the deep》,也算是再次展现一把中西文化交融吧。
就本片来说,其实说是成龙再翻新版的警察故事也不为过。毕竟上一部《警察故事2013》实在是太过沉重,看惯成龙轻松搞怪灵活的动作片的观众难免有一点不适应,《绝地逃亡》也算是成龙的回归之作,感觉就像里面的濒死双D女满血复活一样,那个满腔热血的他又回来。伟大的香港演员!他继承香港演员的优良传统,陈港生、房仕龙、陈元龙此刻灵魂附体!成龙一个人代表香港电影的悠久历史和传统,在此刻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不是一个人!
的确,作为本片的男二号约翰尼.诺克斯维尔和成龙的好鸡油。他也有一定的嘴炮功夫,更重要的是他也能打,并不是只会发嘴遁的boy。要说存在感肯定是比演员表排名第二的范冰冰高出不少,搞笑的段子也不是像我上面一段照抄黄健翔段子那样枯燥无味。
按剧情(或者说根本没有剧情)的走向来看,我觉得《绝地逃亡》应该是定档在春节前后的,毕竟听说这部片保底需要10亿,在人多热闹的春节,就连我家附近一家老影院也会挤爆人的季节里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很显然,发行方可能是高估《澳门风云3》与《西游记三打白骨精》的实力。如果是在今天普通话配音的前提下(是的,是普通话配音),虽然演员的阵容弱一些,但是和我前些年的《天将雄师》的7亿是可以媲美的。不过能不能过10亿则另当别论。终究到底我还是买着特价票进去的,在全场几乎爆满的情况下到时候是40*100呢还是15.9*100呢,这个只有上面的人才知道。最近两年出现《捉妖记》《叶问3》《美人鱼》刷票房的现象,尽管我只是一个能便宜去电影院看电影的就能满足的`观众,那么发行方肯定是低估豆瓣评分网的能力,虽说如果真的是感兴趣的话多少分也会去看的,但难免会有点影响观影心情:一方面评价那么低不想去看,另一方面也会简介地降低期待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绝地逃亡》电影观后感《绝地逃亡》电影观后感。总结一句话就是说是金子的总会发光的,个人感觉在这三部片虽然质量不算好,但放在当今的电影还算是过得去的,起码要比《小时代》系列能看。
成龙依旧还是拼啊,在后面看到的花絮中真的看出来有些动作可能已经吃不消,个人认为做电影的基本法是要有诚意的,这个在成龙的最近这几年的电影中都是在国产片――这里抛开类似《路边野餐》的文艺片,更主要的是说说商业片――都是数一数二的。最近推出的《寒战2》为挖坑而挖坑难免像《赤道》一样令人怀疑是否有骗钱的嫌疑,起码《寒战》的第一部我觉得是可以不拍的,2填1的坑,又把新的坑挖出来。
不知不觉成龙已经是位年过六旬的老人,《绝地逃亡》里面的陈港生里面很喜欢养羊驼,喜欢它们的无拘无束。与其说心疼看成龙打,还是看看有没有接班人,我相信如果看到如此相信大哥也能安心地退吧。
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原来的味道。
你知道的,有些东西,一辈子难得改变:有些人,难以被时光磨灭。
自少不更事起开始看成龙的电影,如今已少年老成。转眼,十来个年头悄然远去。
成龙和周星驰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美人鱼上映之际,大家嚷嚷着还给乍然再出世的星爷一张电影票,于是缔造票房神话。可大哥依然年年活跃荧幕,所以在常人心中,情怀便显得不那么地重要。普世之思想,初于末是为最深重之情怀,中间自是无谓。但今日,点映完后,却想要为一份情怀正名。(即使大哥或许并不需要这一份微末的力量,却仍旧想说点什么。)
先说一点,这部片子你会有回到从前的感觉,若你想象力丰富,把3d当作破旧DVD,把豪华影厅当作当年逼仄小房间,把周遭素昧平生的人当成小伙伴的话,那你真的会有回到世纪交错之际的感觉。笑点戳心窝。(虽然有很老的梗而且那几个梗有刻意讨好之嫌,但并不妨碍全场的哈哈声。)
我给这部剧的评价是,若是凑齐七小福共上阵,抛开制作不算,完全能够当作当年的《福星高照》来观看。
然后,不得不说,剧情嘛,挺老套的,几乎能够从头看到尾。唯一能算惊喜的地方可能就是最后大boss出场的时候。不过,其中穿插的逃亡之路,着实精彩纷呈,笑点频出(说到这,不得不吐槽一下国语的配音,估计很多梗都被国语配没)。还有就是,个人认为宣传有点夸大,所谓传统文化及民俗出现得太少。当然,一部105分钟的片子,那些作为支线的东西,出现几个也差不多。
再说制作。讲真,这个我并不太解,不太好深入去说。不过也提一句。3D效果着实还蛮有良心。
接着就是一系列无比贴合名字的奇闻趣事。“绝地逃亡”应该改两字儿,叫逗比逃亡可能更形象,哈哈。总之,导演安排你看的每一小段情节里几乎都有让你情不自禁发笑的地方。大哥的角色耿直固执,还是一贯的角色属性。美国人不愧谐星出身,演得也挺欢乐的。冰冰有酱油嫌疑,却又是不可或缺的角色。曾志伟一出场原以为真是酱油,没想到……
总之,大哥的片子,即使剧情稍有欠缺,可依旧能让你全程精神在线,不至于觉得无趣。这是一部很轻松诙谐,让人放松的电影。
再来,大哥是真的老,即使骨子里的一切没有变,也仅仅是面相变得苍老,可归根结底,还是老。只希望,大哥在可以拍戏的时候拍出越来越好的作品,在不拍戏的时候,也要好生照顾着身体。
《绝地逃亡》中的三位主演都在逃,范冰冰在逃避黑道人士的追杀、成龙和约翰尼·诺克斯维尔面临的难题更多,除无孔不入的香港黑道,还有时不时杀出来的俄罗斯黑帮。正所谓险中求生,夹在两组杀手之间的两人,只得临时起意组成不靠谱的搭档《绝地逃亡》电影观后感读后感、观后感。这对搭档可是没少吃苦,从横穿戈壁滩到跨过蒙古草原;从跳火车到开手扶拖拉机;从皮筏求生到飞跃山涧;从俄罗斯逃到蒙古,又从中国大陆逃到香港、澳门。短短的一个多小时,将欧洲到亚洲的风土人情和旖旎风光尽收眼底。
片中,成龙和约翰尼·诺克斯维尔组成“逃亡搭档”,本应该相互辅助的他俩,却相互拆台,又互相使伴,是一对名存实亡、貌合神离到极致的“搭档”。除要应付随时杀出的黑道人马,俩人之间还相互较劲。就是这么一对组合,在历经数次生与死的洗礼后,逐渐加深认识和解。在燃放孔明灯时俩人思想开始同步,在山洞里相拥而眠后,两人终于摒弃前嫌,共同面对的接下来的挑战。
片中,和成龙一起逃跑的搭档是约翰尼·诺克斯维尔,听名字很陌生,提到他演的节目您就门清。他是真人秀节目《蠢蛋搞怪秀》的核心人物,一直以疯疯癫癫又脑残、无下限的“熊样”著称于世
影片里“羊的蛋蛋”、“踢他的裆”、“你扯到我的蛋”等种种金句,皆出自他之口,加上对成龙不胜枚举又令人发指的恶搞行为,他的加盟不光将全片幽默搞笑全面升级,也为观众带来更多无节操的欢乐。
成龙在逃亡路上还不忘“撩妹”,成龙撩妹可以想象是怎样一番奇景。当然撩的还不是一般人,是个漂亮的警察妹妹。用的手段也是非比寻常,成龙化身《来自星星的你》中的“都教授”,使用炸鸡和啤酒的必杀技,试问男神当道,又有炸鸡和啤酒加持,谁人能敌!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冥冥中影片的结局早已在观众的意料之中,但当真正的BOSS降临时,还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未曾想到竟然是他!多年的藏匿、深不可测的城府、各种工于心计的设计随之昭告天下,但善与恶、胜与负的大局早已注定、无法逆转,而人性的使然还是为影片的结局增添全新的看点。
『贰』 刮痧的读后感300字中文
上周看了老师推荐的电影《刮痧》,感觉《刮痧》的确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同时至真至纯催人泪下,刮痧观后感.
《刮痧》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北京移民家庭正在美国生活时发生的故事:5岁的华裔孩子丹尼斯闹肚子发热,他的爷爷由于刚从北京到美国,不了解药品上的英文阐明,便用中国官方流传已久的刮痧疗法给丹尼斯治病,没想到这却成为了丹尼斯父亲许大同孩子的证据,闹到了法庭上走.正在法庭上,一连串的辩论辩论更是相继而来,一个本来侥幸美好的家庭就这样转眼间变得四分五裂.
本来在国内普遍的一件小事,怎么在美国就闹出如此大的麻烦来,最后以至于要打官司?电影本身想要表现中西文化差异,我们从中又能得到什么思考啦?
首先,电影的主线在于刮痧,刮痧也是贯穿全文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正是由于美国法院不了解中国刮痧疗法,不了解中国传统理疗的背景,所以在法庭上,他们根本不能接受和体会这样的一种文化.就许大同来讲,处理问题的关键也就集中在如何证明刮痧是一种传统疗法,并且与“虐童”无关,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让法院的相关人员或者诸如电影后面他的老板所做的那样,只有这种思路下,才能最快的解救自己的儿子,打赢官司.
其次,美国人和中国人教育子女的方式不一样,所以导致原本很幸福的许大同一家,在抚养院的律师逼供下,显得如此狼狈.而美国这种方式,并不是说不可取,但至少也可以听取孩子的意见和心声,观后感《刮痧观后感》.小孩虽然没有独立的民事能力,但是他是一个有意识并且有一定辨别能力的独立个体.即使不能全部相信小孩的话,也可以通过部分他的反应来判断他真实的状况.这一点上面,电影中根本没有体现.
另外,父爱也是电影的一个特色.电影中对于父爱的刻画非常细致,特别是许大同在法院听证会和最后爬楼的这两场戏.在听证会上,一向淡定的许大同也被律师逼的发疯,这其实就是他对于丹尼斯极其深刻热烈激情的父爱所导致的,真是由于这样的爱,让他无所顾忌,甚至冒着触犯法律的危险带儿子见姥爷,最后还爬上了九层的高楼.其实看到最后的时候,我就怕导演故意安排一个悲剧的结尾,让许大同“含冤而死”,看不到自己平反的时刻.不过导演没有和我们开玩笑,最后大团圆的结尾时我们所乐于看到的.
这样的一部电影,能给我们在中美文化交流的时候提供什么启示啦?
首先,全球文化的融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正是由于整合过程当中存在一些困难,所以我们一定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包含并且尽可能多的去交流.所有的矛盾都来自于误会.跨国企业在跨国经营时,也应该多了解多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彼此促进.
第二,从文化角度来讲,中西方文化各有特色各有千秋.以医学为例,中国的医药学是建立在阴阳和气血的基础上的,而西方医学则建立在以解剖学为根基的实证理论.所以两者的差异导致两者在操作上存在很大的不同.没有人能否认那一种学说和体系,只是两者要完全融合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再者,在文化整合的过程当中,始终应该坚持的就是以人为本.只有基于这样的一个出发点,文化整合过程中出现的所有矛盾才会在已有的条件下,得到解决,不至于酿成悲剧.文化整合后,重构的价值观一定要与整合前的文化习俗相适合,不能颠覆某一方的文化基础,否则会引起人们心底的抵触和反对.这也告诫企业在跨文化整合的过程中,不能偏袒某一方而伤害另一方的利益,一旦这样做了,后果一定是非常严重的.
最后,对于两国的司法监督体系,我也有一点自己的建议.西方人标榜的民主和民权,并需是建立在真正的以人性最正式的需求为出发点,开放和民主是两码事.同时中国的司法体系也应该在民主方面思考,我们到底缺什么或者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大家满意.还是一句老话,真正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并且为人民服务的监督机制,才是大家最想要的.
『叁』 哪本抗战电影好,请写下读后感
我只推荐经典的,:
《血战台儿庄》——中国至今为止拍得最成功的一步抗战电影,全球票房2.7亿!中国的抗战电影都应该以部电影此为基准,否则不能称之为大片!但国内的人却反而不知道;
《烈火金刚》电影版——虽然带有浓厚的政治主旋律色彩,但是对于平原抗战的残酷性和真实性的描写至今无有与之匹敌的;后来模仿其拍摄的《平原枪声》,我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不堪入目!
《南京1937》——第一次看是初中时学校包场,印象很深刻。这是一部另类的反映南京大屠杀的电影,之所以说另类,是因为本片是以一个日本妇女的视角和超出种族主义的人性的高度来审视这场浩劫的,比陆川的《南京!南京!》要大胆,要大气!其中的大批国军俘虏走过城墙的和日军闯入安全区大肆强奸的场面那真是相当的震撼!绝对能让你对日本人恨的咬牙切齿!(刘若英在里面饰演的是小学老师,竟也被强奸了…..)
《屠城铁证》——我第一次接触的南京大屠杀的电影!当时的震撼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本片主要是描写一个安全区医生保护日军屠杀相片证据的故事,故事结尾有对那些屠杀照片来历的真实还原,真实的简直像部纪录片!要想了解真正的南京大屠杀,必看此片!(陈道明演的是一个日本军官)
《截杀香阁寺》——这部电影很多朋友估计没什么印象,我也只看过一次,但是十多年过去了我仍然记忆犹新,主要描写我八路军一部与日军一渗透分队斗智斗勇的精彩故事很值得一看!(里面的主角是周杰哦!)
《狼牙山五壮士》——个人觉得拍得很不错的一部红色经典,作为一种回味,感受那个激情的年代;
《战争子午线》——冯小宁导演作品,恐怕很多人都只知冯小刚而鲜知冯小宁导演吧?中国的导演人中,我特别敬重冯导,总是能以小成本制作大场面,虽有诸多瑕疵,却瑕不掩瑜可圈可点!此片描述的是一个八路军小分队(确切的说是一个伤员和一群战争孤儿)为了完成炸掉了日军运送化学武器的军车而最终全部壮烈牺牲的悲壮故事。这群孩子们的遭遇扣人心弦,故事催人泪下,是不可多得的一部好电影;
《黄河绝恋》——又一部冯小宁导演的作品,我个人认为是冯导最为经典一部抗战题材电影!故事以美军飞行员的自述开始,讲述了抗战时期八路军小分队救助一位迫降在敌占区的美军飞行员而的精彩故事,里面不但有精彩的战斗场面还有飞行员与八路军卫生员凄美的爱情故事,故事情节生动丰富,表现手法也很高明,对于喜欢抗战电影的朋友一定不能错过!
《七七事变》——总体上说本片基本上还原了史实,场面也蛮庞大的,看得人热血沸腾的,但是情节把握不好,结局很悲惨。
《三毛从军记》——这部电影可以说是一个奇迹!虽然是喜剧电影,但是影片对于细节的刻画(军服、战场等)以及情节场面的描述都令很多抗战大片逊色三分!我觉得这是一部不可多得,不得不看的一部好电影!
《黑太阳731》——反映731部队的电影不多,这部是香港制作的,拍得还可以,很多场面真的比较恐怖,胆小的就要谨慎对待了!
看了以上这些电影,我相信,你肯定清楚什么叫“抗”战了!
抗战的电视剧我就推荐一部〈我的团长我的团〉,虽说有点搞,但导演基本还是用了心思拍的。其他的建议别看了,电影都拍成这样,更不要指望电视剧了!什么《小兵张嘎》、《烈火金钢》、《敌后武工队》…….实在是不敢恭维!
另:《喋血孤城》场面还可以,可惜主线太单薄,故事性太差,看完了跟没看一样——空洞!所以不能称为大片;《太行山上》可以看看,场面还可以,就是太做作了!纯粹的政治片,说实话,看完了有点想吐的感觉!
《远东特遣队》就更难看了,看了伤身体的!
另外推荐几部台湾拍摄的几部抗战电影:《旗正飘飘》全方位反映抗战、《英烈千秋》张自忠将军的传奇人生、《八百壮士》谢晋元坚守上海最后阵地——四行仓库的故事,由于那边资源技术和水平均有限,所以仅供参考,权当学习以及开眼界之用。
真的不得不佩服以前那些导演对于历史的严苛的考究和尊重,中国电影要是能保持这种纯朴真实的品质该有多好啊!现在技术、资金条件都这么好,还批量的出垃圾电影,真对不起那些老一辈的电影工作者和我这样的忠实的观众!由于水平有限希望其他高手补充一下,我也很喜欢这个类型的电影,谢谢!
『肆』 革命电影观后感500字
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
为了庆祝建国60周年,我们郭里园小学组织全校老师观看了《建国大业》这部影片。9月25日,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在电影院观看了电影《建国大业》,让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对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有了更具体的了解,让年轻一代的我有了更多、更深刻的认识。
电影将重大历史事件在宏观和微观间切换,增强了影片的历史感和真实感,从45年重庆谈判讲起,讲到谈判破裂,内战爆发,三大战役,其间穿插了敌机轰炸中毛泽东的淡定沉着,闻一多的慷慨就义,傅作义被女儿感召,李宗仁履新后的无奈,蒋经国稳定上海经济,国际上对于共产党、国民党的态度等小故事,展示了共产党、国民党、各个民主党派几十位人物不同的立场、思想、做法,人物性格形象鲜明,让人印象深刻。
当我看到刘烨扮演的小兵角色,在向仪仗车上的毛主席敬军礼时那坚毅而充满信念的目光,让我们不难理解人民解放军为什么是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队伍;当我们看到蒋介石一声长叹说:反腐,亡党,不反腐,亡国,让我们看到一支腐败的政党灭亡的必然性。当我们看到共产党人的礼贤下士,虚怀若谷;国民党对民主人士的威逼利诱,疯狂杀戮,一个政党的从容大气与另一个政党的狭隘猥琐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等等这些昭示了一个颠扑不破,四海皆准的真理:一个成熟健康的政党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必须能不断完善自己,修正自己,让自身的肌体保持青春与活力,否则必将被历史所淘汰。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事事想着人民。
这部影片在短短2个多小时的时间内,再现了我国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正面再现了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民主党派在反对蒋介石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和衷共济,团结奋斗,为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经历的曲折艰辛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光辉历程。整部影片内容十分的饱满、紧凑。
影片展现的新中国成立的艰难过程,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的中国共产党是多么伟大,他们总是事事想着人民的利益,为了全国人民,为了解放新中国,他们不怕辛苦和困难,最终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和平安乐的家——成立了新中国。感谢中国共产党,感谢你们让祖国变得如此繁荣富强,是你们让我们这祖国的下一代享受这么美好幸福的生活。作为教师的我也一定会继续努力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扎实教育基本功,积累教学经验,努力提升教学水平,继承、发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