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电影变坏,是从小鲜肉开始的——2016年国产电影盘点
2016年的华语电影,开年表现亮眼,年末却陷入低谷。从《唐人街探案》、《老炮》、《寻龙诀》的元旦档大热,到《美人鱼》春节档的票房奇迹,再到《卧虎藏龙之青冥宝剑》、《奔爱》等作品的争议,以及《叶问3》、《剑士柳白猿》等影片的冷遇。春节后,市场热度不减,《美人鱼》以33亿的惊人票房,证明了周星驰的IP力量。然而,随着《卧虎藏龙之青冥宝剑》的豆瓣评分仅为4.7分,《奔爱》的票房惨败,2016年华语电影的口碑与票房开始分化。
进入3月,电影圈出现《叶问3》的资本保底发行事件,引起行业关注。《剑士柳白猿》虽有高分评价,但票房仅收332万,与观众期待相去甚远。韩寒的《喜乐长安》也因自恋的导演、业余的镜头语言和莫名其妙的对白,仅收获130万票房。4月,《火锅英雄》成为第一季度的佳作,票房3.7亿,而《谁的青春不迷茫》低成本运作收获1.7亿票房。4月的《冰河追凶》虽有梁家辉加持,却意外失败,仅收3300万。
进入5月,《北京遇上西雅图2》成为爱情片的票房冠军,而《百鸟朝凤》因营销方式的争议性收获8600万。6月,引进片《美国队长3》、《x战警天启》等作品大热,而《魔兽》更是创造首周10亿票房的佳绩。《三人行》勉强过亿,但未带来惊喜。6月暑期档,成龙的《绝地逃亡》拿下8.8亿票房,成为亮点。《封神传奇》则以8亿票房成为败局,而《盗墓笔记》成为暑期档唯一破10亿的影片。《微微一笑很倾城》收获2.7亿,井柏然成为暑期档最大赢家。
暑期档后,国产电影保护月结束,引进片占据市场。《长江图》、《路边野餐》等影片虽获得好评,但票房表现不佳。《大话西游3》以3.6亿票房成为话题,而《七月与安生》以豆瓣7.6分和1.6亿票房成为清流。9月,冯小刚的《我不是潘金莲》成为年度笑话之一,而《驴得水》成为豆瓣电影年度最高分8.3分的喜剧,收获1.7亿票房。
进入10月,多部期待大作如《我不是潘金莲》、《28岁未成年》等未能达到预期,而《我在故宫修文物》在电视纪录片的带动下收获600万票房。贺岁档,《情圣》逆袭成为元旦档冠军,而《长城》、《摆渡人》等影片则成为大制作的尴尬之作。全年票房为455亿,与年初的600亿目标相去甚远。
回顾2016年华语电影市场,尽管经历了从热到冷的转变,但仍有一些影片凭借好项目、好剧本、精制作脱颖而出。资本的盲目介入与市场的过度乐观使得部分作品未能达到预期,教训了那些试图从电影市场抢钱的幻想家。中国电影观众虽然仍处于培育期,但《爵迹》、《封神》、《摆渡人》等影片的失败,已经充分展示了电影产业的规则与价值。希望2017年能有更多优秀作品,为华语电影市场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即使遇到挫折,这也是中国电影最好的时代。
Ⅱ 2016港产电影大盘点 这七部你不可错过《冲天火》压轴
" 2016 港片压轴之作"《冲天火》的上映,意味着今年的港片要暂时告一段落了。
作为港片大势年的 2016,一定有很多让你难忘的港产电影,下面就跟小抠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1.《我的特工爷爷》
提起这部电影就满满的感慨,因为在这部电影里小抠看到了"七小福"的再聚首。"七小福"就是当年成龙、洪金宝、元彪还有其他几个师兄弟组成的演出小团体啦。
Ⅲ 知影2016华语十佳电影年度盘点
2016年华语电影年度盘点,尽管整体质量堪忧,但仍有几部影片在困境中突围,成为了年度亮点。年度十佳电影中,冯小刚的《我不是潘金莲》因其深刻的社会议题和导演的挑战性尝试成为焦点,尽管女主角表演引发争议,但摄影和叙事创新值得肯定。程耳的《罗曼蒂克消亡史》凭借对历史的细腻描绘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挽回了一些观众的信心,尽管叙事方式稍显凌乱。
毕赣的《路边野餐》以其诗意的拍摄手法和对底层人民生活的深入探讨,展现出艺术片的魅力,尽管票房不高,但观众对深度思考电影的需求值得反思。杨庆的《火锅英雄》在商业与艺术的平衡上做得出色,致敬经典的同时保持了自己的特色。《七月与安生》和《谁的青春不迷茫》则代表了国内青春题材电影的进步,虽仍有提升空间,但在众多平庸之作中脱颖而出。
徐浩峰的《箭士柳白猿》延续了他对武侠世界的独特理解和追求,虽风格独特,但可能并不迎合所有观众。薛晓路的《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和叶伟信的《叶问3》尽管争议不断,但作为商业片的制作水平较高。其余影片如《湄公河行动》、《驴得水》等虽然各有特色,但未能列入十佳。
进口片方面,迪士尼的《疯狂动物城》和《奇幻森林》等作品表现抢眼。这些影片的出现,提醒我们即使在华语电影面临挑战时,国际佳作仍能吸引观众。希望2017年,华语电影能提供更多的优质作品,让选择不再那么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