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世界上动画片电影出产量最大的国家是
第一是美国,已经有200年动画和100年动画电影历史。美国特点是集团化流水线制作,产量固定漫画,动画都是世界第一。
第2是日本,日本是可改编资源最多的国家,实际开始时候是模仿美国,但是失败了,所以现在动画漫画都是单独作家,动画改革实在战败后,战败国日本在大财阀引导下进行经济集中,进行文化改革,其中大力发展的之一产物是游戏,游戏又促进了漫画,小说,录像机普及后动画又开始了发展。有60年历史。
第三以前是台湾现在是韩国,早期日本动画外包交给台湾,带动了台湾动画,后来台湾实行动画保护导致无法制作日本动画状态,后外包交给中国大陆,但是中国的质量很低和价格越来高越高。所以日本外包现在主要让韩国制作,韩国制作人员素质比较高,并且价格也低。由于外包作用,带起了韩国游戏和动画的大型发展,然后韩国本身也发展成了动画大型产业。
㈡ 关于中国二维动画的发展
回眸中国动画八十年
中国动画曾无比地辉煌过,这也证明中国动画是有实力的,有适合它发展的艺术规律。对中国动画发展脉络有一个了解,对今天的动画创作是大有裨益的。既可从中借鉴吸收优良传统,又可发现总结中国动画的不足之处,找到一条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的发展道路。
要说中国动画,其实历史实在不短了,大伙都知道的米老鼠,第一次和世人见面,是在1928年,那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声动画《威利汽船》。而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是诞生在1926年,比世界第一部动画诞生的1906年只晚了20年,算到今天已经有80年的历程了。
1926年——1949年的中国动画
要说中国动画的起源,就必须提到万氏四兄弟,(万古蟾、万籁鸣、万超尘、万涤寰)嘿,要说真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啊,这万氏兄弟都是从小热爱绘画。在1919年,他们看到了《大力水手》、《墨水瓶里跳出来》等几部美国动画,从此是一发而不可收,这兄弟四人一起投入了制作动画的尝试中。咱们开始提到的《大闹画室》,就是他们1926年制作的。在那之后,他们又制作了多部动画,其中还有一部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就是1935年我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不过,这些动画都没有引起大家注意,真正在亚洲甚至世界都产生了影响的,是1941年上映的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这部动画光胶片就有9700英尺长,放映时间长达80分钟,天哪,一秒24帧,80分钟……,即使现在,做这么长的动画,要花费的人力和物力也是当可观的,更何况是那个战乱的时期,唉,我们对万氏兄弟真是又崇拜,又感激啊——另外要说的就是,万氏兄弟的这些动画,都加入了咱们中国的美术元素,比如工笔画、水墨画,在我国,早期很少有人提到动画片,更多人说的都是“美术片”,就是因为那个时期的动画,都是通过剪纸、木偶、皮影、绘画等独特的手法制作的电影,具有浓厚的艺术美感——唉,其实,这动画片,从开始,就不是只做给孩子看的啊。总而言之,咱们中国动画的起步,其实一点也不晚,那时甚至在亚洲都是比较先进的。特别是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在亚洲产生了极大的轰动,就连日本动画巨人手冢治虫,当年都是受到《铁扇公主》的影响才开始决定投身动画的!
1950年——1977年的中国动画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动画片,也就是通常说的美术片,迎来了第一个高潮,可以说是黄金时期啊——除了万氏兄弟投入了新中国的动画制作,一大批技术和艺术方面的人才也在这个时候涌现出来。咱们先给大家说说咱们中国动画另外的几个第一:1953年,我们拍摄出了中国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在1954年的木偶片《小梅的梦》里,真人和木偶第一次同时出现在了一部片子里。而1956年的木偶片《神笔》,在国际上获得了儿童娱乐片一等奖,这是中国美术片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到1955年,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问世,1958年,出现了我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这为我国的美术片增加了一个新的品种。之后,在1960年,令全世界惊叹的“水墨动画”横空出世啦。代表作品就是《小蝌蚪找妈妈》还有《牧笛》,这两部动画都在国外获得了极高的评价,而且获得了多个国内外奖项。值得一提的是,《小蝌蚪找妈妈》使用的可是齐白石大师的原画,而《牧笛》里的水牛,那也是李可染大师的作品,你想想,这样的两部动画,能不艺术吗?最后隆重介绍的,就是中国动画的巅峰之作——《大闹天宫》,这部动画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由万氏兄弟中的万籁鸣导演的,片长长达120分钟,分上下两集。这部片子的制作,在当时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那可真是要钱给钱,要人有人啊——这么下本儿,结果当然错不了,这部片子在伦敦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影片奖。现在已发行到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看看,这优美凝练的人物造型,行云流水的动作设计,还有戏曲音乐的完美结合,充满浪漫想象的细节处理,啊,真不愧是中国动画的顶峰啊……另外,这个时期著名的动画还有《小鲤鱼跳龙门》,《骄傲的将军》,《渔童》、《孔雀公主》等等等等……估计大伙都记得“渔童”里那个大鼻子洋人吧?但是,文革的十年动乱,使黄金时期的中国动画落进了低谷,虽然后期也出了几部作品,但题材比较受限制。而且,这段时期对中国动画造成的最大冲击,是对人才的摧残,这场劫难使中国动画在未来的发展,整整缺失了一代人……甚至可以推测,现在动画的低潮状态,除了受外来动画的影响,也有那个时候造成的人才缺失的原因。
1977年——1985年的中国动画
文革之后,中国动画又迎来了一个复兴时期,被称为中国动画的白银时代。在这个新的创作高潮时期,我们的动画制作,不但数量上增加很快,而且形式和题材也不断的创新,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动画片《哪吒闹海》。《哪吒闹海》是一部大型的宽银幕动画,故事情节呢,众所周知,是根据古典神话小说《封神演义》改编的。在动画里,哪吒不畏强权,勇斗龙王的气魄让人痛快,而结局处,哪吒看到生灵涂炭,引剑自刎的场面,让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泪。除了它之外,像充满智慧的《阿凡提》,简洁幽默的《三个和尚》,还有水墨动画《鹿铃》,风格古雅的《南郭先生》,毛茸茸的剪纸片《猴子捞月》,水墨风格剪纸片《鹬蚌相争》,幽默有哲理的《崂山道士》,还有《孔雀的焰火》、《小熊猫学木匠》《假如我是武松》《天书奇谭》《除夕的故事》《水鹿》《女娲补天》,还有优美感人的《雪孩子》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1985年——1995年的中国动画
时光机进入了85年,在85年到95年这十年间,也是80后接触国产动画最多的时间,这十年,应该说是咱们中国动画的一个转折时期,可惜不是好的转折。这段时间呢,咱们的国产动画也出现了一些好作品,这里面,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一些动画系列片,比如《葫芦兄弟》,这部动画不论情节、色彩,还有明显的中国风格,都给80后这一代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啊。另外还有《邋遢大王奇遇记》、《舒克和贝塔》,到现在还是经典。这段时间的单集动画里值得一提的是《山水情》和《不射之射》,这些动画就不像刚才那些系列片普及面那么广了……这些非著名的优秀动画里,《山水情》在国内外获得了多项大奖,但是,它也被称为中国水墨动画的绝唱,因为这个时候,这种精工细作的电影动画已经开始走向衰落,慢慢地开始走向了后来的学院派,而产业化模式制作的外国动画片已经开始冲击国产动画市场。从85年开始,有很多中外合资的动画公司进入了中国,大批动画人才都被这些公司挖角了。而相对的,还有很多外国动画却在这个时候低价卖入了中国市场。《变形金刚》、《花仙子》、《OZ国历险记》《铁臂阿童木》,这些动画大多题材新颖,想象奇特,色彩鲜明,受到了中国观众的欢迎——
1995年——1995年的中国动画
说起这95年以后的动画,唉,确实很难让人骄傲啊,这段时间里,国产动画开始有了粗制滥造,内容幼稚这些问题,而相比之下,进口动画可以说是势不可挡啊,什么圣斗士、忍者神龟、加上后来网络的发达,国外的动画几乎可以同步地进入国内——在这种四面楚歌的形势下,我们的国产动画也开始了反思。这里有几部片子值得一提。首先是1999年的《宝莲灯》,制作这部动画用了4年,投资1200万,它的特点是制作方式与国际接轨,并且,大量的使用了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结合,这在当时的中国还是创举。另外它面向的观众年龄,也比同时期其它的动画提高了,比如邀请了徐帆、姜文、陈佩斯这些名人为动画配音,还有李玟、张信哲、刘欢为它演唱主题歌,制作非常大气,获得了很好的市场收益。但这部动画也有缺点,比如有模仿美国动画的痕迹,还有,它内容的定位仍然有低龄的嫌疑。另外一部应该提到的动画就是2002年的《我为歌狂》,这部动画在当时可是被动漫迷们看成是中国动画的希望啊,因为它的定位是一部青春题材动画,不管人物设计,还是剧情设定,都非常时尚,甚至有点叛逆。但是,轰轰烈烈的前期宣传过后,好像却没什么动静了,这部片子没有真的大红大紫的原因,就是大家看到的动画成品,并没有达到想象中的水平,很多地方都显得很不精细,好多不该用Q版的地方莫名其妙地用了Q版人物,这让动漫迷们都非常失望。先别失望得太早,因为我们并没有停止尝试,这些年,动漫爱好者的热情、努力,加上国家的重视和支持,使得越来越多的动漫产业基地和动画公司在国内建立起来,这些公司也制作出了大量精美的动画片作品。而且这其中,仍然有很多人在坚持进行青少年动画的尝试,比如动画《隋唐英雄传》,电影动画《梁祝》、我们之前介绍的《雨石》、《风云决》也都是很优秀的作品。通过五天的回顾,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动画虽然有低潮期,但还是复兴起来了,我们并不缺少技术,也不匮乏艺术,我们完全有能力做到世界一流水平。所以,让我们,动画制作者和动画爱好者,共同相信,中国动画一定会迎来它再一次的辉煌。
[编辑本段]一、艰难的创始期
谈到中国动画,不能不提及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他们可谓中国动画片的鼻祖。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他们于1926年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揭开了中国动画史的一页。紧接着在1930年又摄制出《纸人捣乱记》。此后,万氏兄弟便不辞劳苦、坚持不懈地致力于中国动画的创作。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左翼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万氏兄弟拍摄了大量的抗日作品如《血钱》、《航空救国》、《民族痛史》、《新潮》,和提倡国货的《国货年》、《漏洞》,以及一些儿童寓言片《鼠与蛙》、《飞来祸》、《龟兔赛跑》等20余部黑白动画短片。直至20世纪40年代,万氏兄弟创作了第一部中国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发行到东南亚和日本地区,并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为中国动画走向国际作了很好的铺垫。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万氏兄弟被迫中断了动画创作。而以钱家骏为中心的当时的一批动画人也绘制了以抗日为内容的动画短片《农家乐》,随后又绘制两部短片。中国动画片在创作初期就时刻与时代气息紧密相联。同时最早一批的动画人也显示了他们百折不挠的精神,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
[编辑本段]二、民族风格的探寻之路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动画片开始了它更为广阔的发展。早在1947年,人民艺术家陈波儿和日本动画专家方明(持永只仁)等创作了新中国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和动画片《瓮中捉鳖》。他们在人员不足、设备简陋的艰难条件下完成摄制工作,为新中国动画片的发展揭开了序幕。
中国的动画片在此后的发展中便自觉开始了民族风格的道路的探寻,这是时代和世界环境使然。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建立,特伟任厂长,此时中国动画人已发展到两百多人。有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钱家骏、虞哲光、章超群、雷雨、金近、马国良、包蕾等一大批著名艺术家、文学家先后加入到这一行列当中,为中国的动画事业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建国初期是中国动画片蹒跚学步的时期,中国动画人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动画技术和艺术,主要是苏联和南斯拉夫,在动画技艺上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在动画风格上不免受到这些国家动画的影响,如《小猫钓鱼》(1952)、《小梅的梦》(1954)、《野外的遭遇》(1955)等影片便留有苏联动画的影子。特别是1956年《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在国际动画节上获奖,令人沮丧的是与会者以为这部影片是苏联的影片。这个误会使中国动画人深刻意识到:“对他国动画亦步亦趋的模仿是不会利于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 只能导致中国动画的消减。“只有搞民族化,才是中国动画电影的出路。” 其实中国早期的动画电影也有这个倾向,万氏兄弟的《纸人捣乱记》便是模仿美国的动画制作,追求的是逗乐搞笑,仅是一部简单的噱头闹剧而已。事实上这也是动画娱乐本性体现,影片给人们以娱乐消遣,才会有观众,才会有市场。同时它在人物的造型设计上仍具有民族特点。
在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厂厂长特伟提出了“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从此开始了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建设。中国动画艺术家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当中汲取营养,为己所用,力求表现出中国独有的风格,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动画片《骄傲的将军》当中,民族特色十足,将军的京剧脸谱化便借鉴了京戏人物造型,在动作的设计上也采取了京戏的风格。影片的背景音乐恰到好处地运用民乐,在将军彷徨无助时,琵琶古曲“十面埋伏”响起,画面与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达到烘云托月的效果。这部仅30分钟的动画片充溢着浓郁的民族化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对当时的民族化探索起了极大的鼓舞作用。同时,中国的动画艺术家们积极地致力于新的动画艺术手法的探索和动画技艺的提高。在发展中国动画的一大片种木偶动画时,著名的木偶片导演靳夕、钱远达,曾在20世纪50年代远赴捷克学习,师从德恩卡。靳夕的第一部代表作《孔雀公主》,故事情节动人。后来,靳夕拍摄的《谁唱的最好》在技术上非常完美,但在意识形态上却受到了局限。当时的文艺政策较为教条,由于过分强调了“政治挂帅”、“革命传统”、“主题至上”,限制了木偶片的进一步发展。钱家骏在1957年导演的《拔萝卜》和1958年导演的《古博士的新发现》就注意开掘动画片的童趣、童心。在1958年中国动画人研制了中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为中国动画增添一个新品种且富有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接着又拍摄了剪纸动画《渔童》(1959)、《济公斗蟋蟀》、《金色的海螺》(1963)等影片,吸收了中国皮影戏和民间窗花的艺术特色,将动画形象塑造得生动丰满,也使中国的民间传统艺术得到发扬。到了20世纪80年代,剪纸片技术日益成熟,在此基础上,美影厂又研制成功剪纸“拉毛”新工艺,拍出了水墨风格的剪纸片《鹬蚌相争》,该片荣获第十三届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银熊奖、南斯拉夫第六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加拿大多伦多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和文化部1984年度优秀美术片奖。1985年出品的《草人》也获得好评,在日本第二届广岛国际动画电影节获儿童片一等奖和国内文化部1985年度优秀美术片奖、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腾龙奖”美术片二等奖。这一片种在国际国内都得到认可,且受到广大观众欢迎。此外,在1960年又摄制了折纸动画《聪明的鸭子》,情趣盎然,活泼生动。同一时期又发明创造了水墨动画片,可谓是最具中国风格的动画片,它将中国的水墨画与动画电影相结合,使中国特有的笔墨情趣完美地再现于银幕,形成最具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震惊了整个世界影坛。《小蝌蚪找妈妈》(1960)、《牧笛》(1964)可以说是其中的代表作。富于韵律的画面、诗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动画艺术也达到一种审美的境界。
此时的动画创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说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是中国动画的一个高潮。也是民族风格成熟的阶段。动画片《大闹天宫》上下集(1961、1964)在造型、设景、用色等方面借鉴了古代绘画、庙堂艺术、民间年画的特色,又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艺术融入,描述了家喻户晓的孙悟空,使这一形象跃然银幕,化无形为有形,“挖掘各种艺术表现手段;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国外评论说:“《大闹天宫》不但具有一般美国迪斯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艺术又是迪斯尼式的美术片所做不到的,即它完全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是动画片的真正杰作。”
中国动画片所达到的艺术水准不仅得到国际的首肯,而且使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动画片深入到世界民众当中去。中国动画片因为它独到的民族特色而独立于世界动画之林,散发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中国动画片在海内外获得越来越高的声誉。
可是由于“文革”的影响,中国的动画事业受到了阻碍,发展缓慢。“文革”结束后,百花开放,我国的动画事业也迎来了它的第二个春天。中国的动画人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动画创作当中,秉承以往的“民族风格”的道路,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和制作技巧等方面,进行新的开拓,并取得可喜的成绩。同时由于实行开放政策,扩大对外交流,中国的动画业也更多地与国际接轨,呼吸更多的新鲜空气,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1979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哪吒闹海》问世,这部被誉为“色彩鲜艳、风格雅致、想像丰富”的作品,深受国内外好评。民族风格在它的身上的到了很好的延续。动画片《三个和尚》是继承了传统的艺术形式,又吸收了外国现代的表现手法,在发展民族风格中做了一次新的尝试。动画片《雪孩子》画面优美富有诗意;《南郭先生》表现了汉代的艺术风格、格调古雅;《火童》结合了装饰性造型和民族艺术特点。同一时期的影片中,还有《两只小孔雀》、《画廊一夜》、《狐狸打猎人》、《好猫咪咪》、《愚人买鞋》、《黑公鸡》、《小鸭呷呷》、《人参果》、《淘气的金丝猴》、《假如我是武松》、《蝴蝶泉》、《天书奇谭》、《兔送信》、《三十六个字》等也延续这一创作思想。1984年的大型动画片《金猴降妖》,又一次将孙悟空搬上了动画银幕,塑造了一个感人的孙悟空形象;在表现手法上通过将传统的民族风格和抽象绘画的手法和现代音乐融合,探索民族艺术的新发展。动画片《夹子救鹿》淡雅而抒情,具有敦煌壁画的古朴风格。剪纸片《草人》模拟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形式。此外,《女娲补天》,《抢枕头》、《海力布》、《水鹿》、《大扫除》、《网》、《偷东西的驴》、《巫婆、鳄鱼和小姑娘》等,也都富于民族风情。
[编辑本段]三、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新发展
在动画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动画创作相对于世界动画发展出现缓慢趋势。在美国动画和日本动画的冲击下,同时也由于缺乏市场化操作,动画的回收相对较慢,中国动画以往是纯国家投资,私人不愿投资,从而导致动画者的流失和中国动画业的发展缓慢。中国动画要改变以往的操作方式。为重振国产动画,美影厂历时四年摄制了动画片《宝莲灯》,这是中国迄今投资最大的一部影院动画长片,故事取材于中国的民间传说,在画面、人物造型上都精心设计,音乐制作极为考究,同时现代高科技的运用也为影片增色不少,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获得了观众的好评。同时还有《气球上的五星期》、《马可波罗回香都》、《哎哟,妈妈》等一批优良的动画片诞生,给动画注入了新的活力,动画片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综观中国动画这几十年的发展,可以看到中国动画始终致力于一条本国特色的道路,在改革开放以后,在世界动画的大潮中也未放弃这一宗旨。动画片中洋溢着活泼清新的气息,给人以美的启迪。同时又十分注重教化意义,在动画片的创作中秉承“寓教于乐”,使动画片不致流于肤浅的纯娱乐搞笑。中国动画片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营建了一个动画王国。
中国第一部剪纸片
1958年万古蟾导演我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为美术影片增添了一个新品种。
中国第一部动画片
1926年,万氏兄弟克服了资金、场地、资料等多方面的困难,终于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它也是中国美术片的开始。
国产动画步入21世纪所存在的问题: 国产动画得不到国人支持
原因
(一) 国产动画被国人认为“单纯”、“幼稚”、“无聊”,国产动画教育青少年怎么做人的,十分纯洁,相对适合低年龄儿童,定位过底,跟不上时代潮流。相比之下国外动漫更受到国人的欢迎。
(二)中国动画相对国外较为粗糙,一直被识为动画而不是动漫。配音缺少优秀的声优。
(三)国家对国产动画保护过严, 缺少真正的发展政策。
(四)国产动漫缺少创意,无法真正其到教育的作用。
(五)动画制作没有商业化、市场化,无法真正得到发展。
㈢ 求日本动画电影历代票房收入排行榜
近几年,日本动画呈现出复苏的繁荣景象,除了TV动画大量涌现外,动画电影市场也开始群雄逐鹿。
日前,日本方面发布了历代日本动画电影的票房收入排行,宫崎骏大神的吉卜力垄断三甲,而机器猫和口袋怪物则各自抢占了排行榜上的很多位置。
日本动画片电影历代票房排行榜(金额:日元)
第一位304亿,千与千寻的神隐(01年)
第二位200亿,哈尔的移动城堡(04年)
第三位193亿,幽灵公主(97年)
排名收入(发行收入)影片名称(年份)
475.4亿(41.5亿),口袋怪物·超梦的逆袭(98年)
564.6亿,猫的报恩(02年)
663.6亿(35.0亿),口袋怪物·幻之利基亚爆诞(99年)
750.9亿(28.0亿),红猪(92年)
848.5亿,口袋怪物·结晶塔的帝王(00年)
947.8亿(26.3亿),平成狸合战(94年)
1045.0亿,口袋怪物·七夜的许愿星(03年)
1143.8亿,口袋怪物·裂空的访问者(04年)
1239.1亿(21.5亿),魔女宅急便(89年)
1339.0亿,口袋怪物·雪拉比的超越时空遭遇(01年)
1438.2亿(21.0亿),再见吧宇宙战舰大和号·爱的战士们(78年)
1438.2亿(21.0亿),机器猫·大雄的南海大冒险(98年)
1636.5亿(20.0亿),机器猫·大雄的日本诞生(89年)
1636.5亿(20.0亿),机器猫·大雄的发条都市冒险记(97年)
1834.7亿(19.1亿),机器猫·大雄和动物惑星(90年)
1934.0亿,名侦探柯南·贝克街的亡灵(02年)
2033.6亿(18.5亿),侧耳倾听(95年)
2033.6亿(18.5亿),岁月童话(91年)
2232.7亿(18.0亿),机器猫·大雄的天方夜谭(91年)
2332.0亿,名侦探柯南·迷宫的十字路(03年)
2431.8亿(17.5亿),机器猫·大雄的宇宙开拓史(81年)
2530.9亿(17.0亿),机器猫·大雄的魔界大冒险(84年)
2630.5亿(16.8亿),机器猫·大雄与云之王国(92年)
2630.5亿,机器猫·大雄的猫狗时空传(04年)
2630.5亿,机器猫·大雄的太阳王传说(00年)
2930.0亿(16.5亿),机器猫·大雄与白金迷宫(93年)
2930.0亿(16.5亿),银河铁道999(79年)
2930.0亿,2001年春东映动画博览会
2930.0亿,机器猫·大雄与翼之勇者们(01年)
㈣ 动画产业市场调研报告
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瓶颈
1.原创能力不足
动漫作为一种流行艺术推广到大众生活中并不成功,还只是局限在一种“小众”艺术中。
因为种种的原因,国内的动漫企业都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课题,基于目前国内动漫市场的不成熟,产业链的不完善,完全靠原创动画维持生计的动漫企业几乎没有,一些较有知名度的比较大的动漫企业基本上都是依靠国外加工来维持基本的生存,而一些中小型的动漫企业甚至动漫工作室都是靠这些大公司的“外包”来维持生存,而往往正是这样的中小型动漫企业和工作室因为其体制简单,结构合理,“体态轻盈”,才有更大的热忱和愿望去提升中国的原创动漫水平,但是也正是因为其能量不足,后续疲弱,导致很多优秀的创意和策划胎死腹中。这样就导致了一种恶性循环,大型的动漫企业有能力而因为要维持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而不愿去做原创而局限在加工阶段,而有意向去做原创的动漫企业因为能力不足,资金匮乏而做不出真正的原创从而只能投向加工来维持生存,始终无法挣脱加工的桎梏来开创自己的原创产品从而发展中国自己的民族文化。
2.观念意识落后
动漫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始终摆脱不了社会意识的强烈影响,不但老把动漫视作教育工具,还局限于为青少年创作。
很多人依然停留在“动漫就是给小孩看的动画片”的阶段,把动漫产品当作一种教育产品而不是一种消费产品,过分的强调了动漫产品的思想性,而忽略了其娱乐性带来的潜力巨大的商品价值。认为去关注这些“小孩子才看的玩意”就是玩物丧志。动漫产品是不是“玩物”且不必讨论,而“丧志”和是否“玩物”之间根本就没有必然的联系。
动漫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具有文化产品的一切特点和优势,可以向各个领域进行渗透。动漫应该是文化的表现工具,它应该服务于民族文化的发展战略,它应该成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巨大助力,其表现的内容合适与否,和动漫产业本身无关,动漫更不是让孩子“玩物丧志”的洪水猛兽。时代在不断发展,动漫产业的内容合适与否,不应该由社会固有的意识来左右,而是由市场,由其是否服从于民族文化发展的潮流来决定。
3.盗版
盗版严重,极大的影响了创作的热情。
动漫产品普遍制作周期长,资金投入大,特别是原创动漫,一个优秀的原创动漫产品往往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前期策划,而资金投入动辄百万甚至千万,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后,往往因为盗版的猖獗而导致几年的努力付诸流水。正是这一点,导致力大量的动漫企业不敢轻易的投入原创动漫市场。
4.机制不完善
竞争机制不完善、市场动作能力不大。因为动漫产业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行业运作模式都是处于摸索阶段,资金投入和收益之间缺乏合理有效的评测手段。政策和市场运作不能紧密的结合起来,出现政府有意扶持却不知从何入手,政府机构不了解动漫市场的运作情况,而实际参与到市场运作的企业因为不能第一时间得到相关政策的解读信息,而在市场盲目打转到情况。
不过,我们可喜的看到,随着政府对动漫产业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相关扶持政策的不断出台,动漫协会的成立,动漫产业论坛的不断开办,政府和企业正越来越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做一个形象的比喻,政府就像火车的铁轨和调度,负责政策的指引和总体的控制协调,动漫协会就像火车头,动漫企业就像各节车厢,整个动漫产业就在动漫协会的牵头下,在政府的扶持指引和控制协调下,不断提速。
5.人才匮乏
中国动漫人才缺口较大,去年就有媒体报道称“中国动画人才缺15万人”。动漫从业人员的匮乏也直接导致了原创动漫无法发展。
这是第七篇·你一篇篇看吧·
㈤ 二维动画前景
你可以先去【绘学霸】网站找“动画制作技术”板块的【免费】视频教程-【点击进入】完整入门到精通视频教程列表: www.huixueba.net/web/AppWebClient/AllCourseAndResourcePage?type=1&tagid=310&zdhhr-11y17r-212842249
想要系统的学习可以考虑报一个网络直播课,推荐CGWANG的网络课。老师讲得细,上完还可以回看,还有同类型录播课可以免费学(赠送终身VIP)。
自制能力相对较弱的话,建议还是去好点的培训机构,实力和规模在国内排名前几的大机构,推荐行业龙头:王氏教育。
王氏教育全国直营校区面授课程试听【复制后面链接在浏览器也可打开】:
www.cgwang.com/course/ysdhaaa/?zdhhr-11y17r-212842249
在“动画制作技术”领域的培训机构里,【王氏教育】是国内的老大,且没有加盟分校,都是总部直营的连锁校区。跟很多其它同类型大机构不一样的是:王氏教育每个校区都是实体面授,老师是手把手教,而且有专门的班主任从早盯到晚,爆肝式的学习模式,提升会很快,特别适合基础差的学生。
大家可以先把【绘学霸】APP下载到自己手机,方便碎片时间学习——绘学霸APP下载: www.huixueba.com.cn/Scripts/download.html
㈥ 经典二维动画电影有哪些
1、天空之城
《天空之城》(天空の城ラピュタ)是日本吉卜力工作室制作的动画电影,宫崎骏担任原作、监督、脚本设计、角色设定及导演,田中真弓、横泽启子、初井言荣、寺田农等人配音。
该片于1986年8月2日在日本上映。该片讲述的是主人公少女希达和少年巴鲁以及海盗、军队、穆斯卡等寻找天空之城拉普达(Laputa)的历险记。
2、千与千寻
《千与千寻》是宫崎骏执导、编剧,柊瑠美、入野自由、中村彰男、夏木真理等配音,吉卜力工作室制作的动画电影,于2001年7月20日在日本上映。该片讲述了少女千寻意外来到神灵异世界后,为了救爸爸妈妈,经历了很多磨难的故事。
3、龙猫
《龙猫》是由宫崎骏执导,日高法子、坂本千夏、糸井重里配音的动画电影,于1988年4月16日在日本上映。高清重制版于2018年12月14日在中国公映。该片讲述了草壁达郎的妻子草壁靖子生病住院后,他带着草壁皋月与四岁的妹妹草壁米回到乡间居住的故事。
4、哈尔的移动城堡
《哈尔的移动城堡》,是宫崎骏继动画电影《千与千寻》之后,在2004年冬推出的作品。该片于2004年11月20日在日本上映。该片改编自英国的儿童小说家黛安娜·W·琼斯的《魔法师哈威尔与火之恶魔》。
该片以战争前夜为背景,描述住在小镇的三姐妹,其中的大姐苏菲是位制作帽子的专家,但她却因此得罪了女巫,从18岁的美少女变成了90岁的老太婆。
5、风之谷
影片《风之谷》(英语:Nausicaä of the Valley of the Wind)改编于宫崎骏的同名漫画,宫崎骏担任影片的导演,岛本须美、纳谷悟朗和松田洋治联袂献声。影片于1984年3月11日在日本上映。影片讲述千年前世界的产业文明达致巅峰后,经历一场称为“火之七日”的战争而毁于一旦。
㈦ 在1980——2009我国有哪些国产动画片
1922~1945年是萌芽和探索时期。1918年《从墨水瓶里跳出来》等美国动画片陆续在上海登陆,使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人对神奇的动画片着迷。抱着创造中国人自己的动画片的信念,以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动画人应运而生,成为中国动画片的开山祖。经过他们艰苦的探索与研制,1922年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广告动画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之后,1924年中华影片公司摄制了动画片《狗请客》、上海烟草公司摄制了动画片《过年》。这两部影片是中国最早的动画片。但它们都没有产生影响,产生影响的是万氏兄弟于1926年绘制的《大闹画室》。1935年,万氏兄弟推出了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1941年又推出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铁扇公主》。 1946-1956年是中国动画片的稳定发展时期。在毛泽东的领导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之前,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电影制片厂生产力木偶片《皇帝梦》(1947)、动画片《瓮中捉鳖》(1948),为建国后的生产奠定了基础。1950至1956年这一时期,中国动画片的创作和生产呈现以下特点:在题材上,用童话的故事服务于少年儿童,拍摄了《小猫钓鱼》(1952)等;风格上,踏上民族化的道路,制作了木偶片《神笔》(1955)、动画片《骄傲的将军》(1956);技术上,由黑白片向彩色片转化,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1953)、第一部彩色传统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1955)。 1957-1965年是中国动画片第一个繁荣时期。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建立,使中国有了第一家独立摄制美术片的专业厂。在毛泽东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指引下,艺术家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使中国动画片生产进入繁荣昌盛的发展时期。产量上升,在艺术上和技术质量上都达到了空前的平,不少影片在国际电影节获奖,形成了被世界公认的中国动画学派。这一时期,生产出享誉世界的经典大片《大闹天宫》(上下集,1961、1964)。新片种不断问世:1958年,第一部中国风格的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试制成功;1960年,创作出第一部折纸片《聪明的鸭子》;1961年,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诞生,为世界动画影坛增添了最能代表华夏风范的新片种;1963年,又拍出水墨动画片《牧笛》,用水墨表现人物、家畜和山水,扩大了水墨动画片的表现领域。此外,题材多样化,也是这一时期动画片生产的一大特点。 1966~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时期。1967年、1969年和1970、1971年这4年时间全国的动画片生产厂家都“停产闹革命”。1972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率先恢复生产,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为止,共摄制动画片17部。这一时期的动画片,如《小号手》(1973)、《小八路》(1973)、《东海小哨兵》(1973)等,都以描写建国前的革命战争,描写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思想斗争,歌颂工农兵为内容。在表现手法上,遵循写实主义。1976年摄制的水墨剪纸片《长在屋里的竹笋》,将中国的水墨画与民间剪纸巧妙结合,为世界动画片的百花园地又增添了一棵新苗。 1976~1989年是中国动画片第二个繁荣时期。 从1978年底开始,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年代。这一时期,是20世纪中国动画片最繁荣的年代。这10年间,涌现出多家新的动画片生产部门,改变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一枝独秀的局面;全国共生产电影动画片219部,产生了批代表中国动画片最高水平的优秀影片,如 《哪吒闹海》 (1979)、 《天书奇谭》 (1983)、《鹿铃》(1982)、《山水情》 ( 1988),以及《狐狸打猎人》(1978)、 《我的朋友小海豚》(1980)、《雪孩子》 (1980)、《猴子捞月》(1981)、《南郭先生》(1981)、《鹬蚌相争》(1983)、<蝴蝶泉》(1983)、《火童》(1984)、《金猴降妖》(1984—1985)、《草人》(1985)、 《夹子救鹿》 (1985)、 《女娲补天》 (1985)、《鱼盘》(1988)、《不射之射》 (1988)等;首次生产电视动画片;首次生产动画系列片,也产生了一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的优秀的作品,如《葫芦兄弟》(1987)、《邋遢大王历险记》 (1987)、 《黑猫警长》 (1984~1987)、《阿凡提的故事》(1981~ 1988)等;题材更为广阔,出现多部内容深刻、讽喻尖锐、针砭时弊的艺术动画片,如《三个和尚》(1980)、《超级肥皂》《新装的门铃》(1986)、《牛冤》(1989)等,对纠正“动画片即儿童片”的偏见,扩大动画片的受众群体,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中国动画片的社会影响和国际声誉也大幅度跃升,赢得了广泛的赞誉。1990~2002年是中国动画业陆续扩大规模的时期。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动画片开始走上有别于传统的道路。与国外动画 片生产厂家的经验交流,数字生产手段的大量介入,各种体制的制作单位的多元发展,一专多能动画人才的不断成长,等等,这些都使中国动画片的生产在数量和质量上出现了飞跃。尤其是从1995年起,中国电影放映公司对动画片不再实行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政策,将动画业推向市场,改变了动画片生产状态和经营方式,逐步确立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观念。90年代国产动画片的一大特点是大型动画连续片系列片盛行。中国从影院动画艺术短片唱主角,转入电视动画片大型化、连续化、系列化的国际潮流。在制作方面,国内电脑动画技术实力也明显增强,电脑绘制背景技术已较为普及。三维和二维电脑动画发展迅猛,形成了从策划、创作、传播到系列产品开发的“大动画体系”新概念,从而推动了动画业的腾飞。 20世纪90年代成为中国动画片生产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生产的优秀动画长片有:《宝莲灯》 (1999)、 《熊猫小贝》(1999)、《马可波罗回香都》(2000);优秀动画短片有: 《鹿与牛》 (1990)、 《雁阵》 (1991)、 《医生与皇帝》 (1991)、《抬驴》 (1991)、《眉间尺》 (1991)、《十二只蚊子和五个人》 (1992)、《麻雀选大王》(1992)、《鹿女》(1993)、《音乐船》(2000)等;优秀系列动画片有:《大盗贼》 (1990)、 《舒克和贝塔》 (1989~1992)、《葫芦小金刚》(1993)、《蓝皮鼠与大脸猫》(1993~1994)、《哭鼻子大王》(1994)、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1995)、 《自古英雄出少年》 (1995—1996)、《l的旅程》(1997)、《傻鸭子欧巴儿》 (1997)、 《学问猫教汉字》(1998)、《海尔兄弟》(1998)、《怎么来的》(1998)、《西游记》(1999)、《霹雳贝贝》(1999)、《的笃小和尚》(1999)、《中华传统美德故事》(2000)等。 进入2l世纪,中国的动画公司、生产企业和动画片产量持续增长。至2002年全国动画制作公司(包括相关企业)已有120多家,比上世纪80年代末的20多家,增加了5倍。2001年中国共生产动画短片7部,系列动画片42部,总产量约18000分钟,比2000年增长5000分钟;2002年共生产53部动画系列片及短片,总产量共约17300分钟,接近2001年的水平。多年被忽视的艺术性动画电影短片,2001—2002年有一批作品问世。如: 《回想》《谁的丈夫离得最远》《诚信漂流记》《大梦敦煌》《黑猫》《射线》《塘》等。电脑动画和网络媒体动画飞速发展。电视系列片《蓝猫淘气3000问》全部通过电脑完成制作,2001年推出的《小虎斑斑》是中国第一部全三维制作的动画片。各种动漫网站十分活跃,尤其Flash动画,已在青年学生和动画爱好者中流行开来。动漫创作和展播活动十分踊跃。动画教育发展迅猛,到2002年底,开办动画专业的高等院校已超过70所,在校学生共约5000余人。动画理论研究方兴未艾,文章著作层见叠出。这一时期,动画片生产仍以系列片为大宗。主要有:《小虎还乡》《可可、可心一家人》《千千问》《我们的家园》《西西瓜瓜历险记》《白鸽岛》《小将狄青》《我为歌狂》《城市野战排》《中华上下五千年》,等等。 据统计,从1922年万氏兄弟生产第一部广告动画片起,至2002年,中国共生产动画片1168部。 中国的动画大师和有成就的动画家主要有:万籁鸣,主要作品:《铁扇公主》(1940,合作)、《大闹天宫》 (1961—1964。合作);万古蟾,主要作品:《铁扇公主》(合作)、《猪八戒吃西瓜》(1958)、《渔童》(1959)、《人参娃娃》(1961)、《金色的海螺》(1963,合作);万超尘,主要作品: 《铁扇公主》(合作)、《机智的山羊》(1956);特伟,主要作品:《骄傲的将军》 (1956,合作)、 《小蝌蚪找妈妈》(1960,艺术指导)、《牧笛》(1963,合作)、《金色的大雁》(1976,合作)、《金猴降妖》 (1984,合作)、 《山水情》 (1988,合作);阿达,主要作品: <哪吒闹海》 (1979,合作)、 《三个和尚》 (1980)、《蝴蝶泉》(1983,合作)、《三十六个字》 (1984)、 《三毛流浪记》 (1984,合作)、《超级肥皂》(1986)、 《新装的门铃》(1986,合作);唐澄,主要作品: 《小蝌蚪找妈妈》(1960,合作)、 《大闹天官》 (1961,合作)、《草原英雄小姐妹》(1965,合作)、《鹿铃》(1982,合作);钱家骏,主要作品: 《乌鸦为什么是黑的》 (1955,合作)、 《一幅僮锦》 (1959)、 《牧笛》 (1963,合作) (1963)、 《九色鹿》 (1981,合作);靳夕,主要作品:《小小英雄》(1953)、《小 梅的梦》(1954)、《孔雀公主》(1963)、 《画像》(1965)、《西岳奇童》(1984,合作)、《神笔》(1955)等;王树忱,主要作品: 《过猴山》 (1958)、 《哪吒闹海》(1979,合作)、《天书奇谭》(1983,合作)、 《选美记》 (1988)、 《独木桥》(1989);钱运达,主要作品:《丝腰带》(1962)、《红军桥》(1964)、《张飞审瓜》 (1980)、 《天书奇谭》 (1983,合作)、《女娲补天》(1985)、《邋遢大王奇遇记》(1986~1987,合作);虞哲光,主要作品: 《崂山道士》(1981)、《聪明的鸭子》(1960)、《湖上歌舞》(1964)、《三只狼》(1980)、《小鸭呷呷》(1980);尤磊,主要作品:《半夜鸡叫》(1964)、《小八路》(1972)、《大橹的故事》(1975)、《愚人买鞋》(1978)、《喵呜是谁叫的?》(1979)、《蛐蛐》(1981)、《老猪选猫》(1983,合作);詹同,主要作品:《真假李逵》(1981)、《假如我是武松》(1982)、《擒魔传》 (1987)、 《八仙与跳蚤》(1988)、《一半儿》(1990,合作);胡进庆,主要作品: 《长在屋里的竹笋》(1976,合作)、《丁丁战猴王》(1980)、《淘气的金丝猴》(1982)、《鹬蚌相争》(1983)、《草人》(1985)、《葫芦兄弟》(1986~1987,合作)、 《葫芦小金刚》 (1989—1990,合作)、《螳螂捕蝉》(1988)、《强者上钩》(1988);何玉门,主要作品:《善良的夏吾冬》 (1981)、 《长大尾巴的兔子》(1987)、《木头姑娘》(1958)、《小鲤鱼跳龙门》(1958)、《小溪流》(1962年)、《渡口》(1975)、《好猫咪咪》(1979)、《狐狸列那》(1989);张松林,主要作品:《蜜蜂与蚯蚓》 (1959)、 《小燕子>(1960)、《谁的本领大》(1961)、《没头脑和不高兴》(1962);林文肖,主要作品:《雪孩子》(1980)、《摔香炉》(1981)、《金猴降妖》(1985,合作)、《夹子救鹿>(1985,合作)、 《不怕冷的大衣>(1987)、《舒克和贝塔》(1990,合作);戴铁郎,主要作品:《母鸡搬家》(1979)、《我的朋友小海豚》(1980)、《小红脸和小蓝脸》(1982)、《黑猫警长》(1984—1987,合作)、《森林小鸟和我》(1990);周克勤(1942.3.28~),主要作品:《猴子捞月》(1981)、《小熊猫学木匠》(1982)、《长了腿的芒果》 (1983)、 《水鹿》(1985)、《葫芦兄弟》(1986—1987,合作);严定宪(1936.9.12~),主要作品:《我们爱农村》 (1965)、 《放学以后》(1972)、《试航》(1976)、《两只小孔雀》 (1978)、 《哪吒闹海》 (1979,合作)、《人参果》(1981)、《金猴降妖》(1985,合作)、《舒克和贝塔》 (1989~1990,合作);阎善春,主要作品: 《老狼请客》(1980)、《网》(1985)、《邋遢大王奇遇记》 (1987,合作)、 《山水情》(1988,合作);胡雄华,主要作品:《萝卜回来了》 (1959)、 《等明天》 (1962)、《差不多》 (1964)、 《东海小哨兵》(1973)、《狐狸打猎人》(1978)、《咕咚来了》 (1981,合作)、 《狐狸送葡萄》(1982);常光希,主要作品:《蝴蝶泉》(1983,合作)、《夹子救鹿》(1985,合作)、《奇异的蒙古马》(1989~1990);马克宣,主要作品:《大扫除》(1986)、《新装的门铃》》<1987,合作》、《超级肥皂》(1987,合作)、 《山水情》 (1988,合作)、《十二只蚊子和五个人》(1992);方润南,主要作品:《愚人买鞋》(1979)、《大盗贼》(1990)、《瓷娃娃》(1982)、《鱼盘》(1988);王柏荣,主要作品:《抬驴》(1982)、《老鼠嫁女》(1983)、《火童》(1984);曲建芳,主要作品: 《阿凡提的故事》 (1981~1988);钟泉,主要作品《牛冤》(1989)、《雁阵》(1991)。
㈧ 中国动画片有哪些,从2005年到2012年的!越多越好!
一、2005年
1、《围棋少年》
《围棋少年》是一部传奇剧情动画片,由马风清导演,孙晓松编剧,该剧由央视动画有限公司制作出品。故事以明朝末年为背景讲述了颇具有围棋天赋的少年——江流儿的成长历程。
2、《天眼》
《天眼》是2005年由浙江中南集团卡通影视有限公司出品的动画作品。讲的是天眼从天眼星球上来到地球的故事,他具有神奇的魔力,虽有助人之心,但魔力会因为吃了冰淇淋而削弱,如果魔力消失会变成一只小老虎,又名甜筒。作品于2005年1月27日杭州电视台少儿频道首播。
3、《魔豆传奇》
《魔豆传奇》是由豆股份有限公司原作,2005年12月19日在台湾电视台首播,本故事围绕着七颗魔豆为主线,讲述住了许多可爱熊猫的可伦星球,遭遇魔王奥迪破坏,于是小天使缇姆说服托比担负起救世主的艰钜任务,要用预言之书里记载的魔豆来阻止可伦星发生大爆炸,拯救熊猫一族、维持宇宙和平的故事。
二、2006年
1、《猪猪侠》
《猪猪侠》是由广东咏声动漫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原创3D动画系列,始创于2005年,每年推出至少1部长篇3D动画、1部大电影、1部舞台剧。作品多次打破国产动画片收视纪录,屡获国家、国际级大奖,如“白玉兰奖”国产动画片金奖、十佳收视奖、十大卡通形象奖、五个一工程奖、年度最具产业价值动画奖等。
2、《大耳朵图图》
《大耳朵图图》是由速达执导,叮当编剧,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电视动画。该剧讲述了图图和小伙伴的成长故事。作品于2006年6月1日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首播,共计104话。讲述了三岁小男孩胡图图快乐成长中的点滴故事。
3、《虹猫蓝兔七侠传》
《虹猫蓝兔七侠传》是由湖南宏梦卡通传播有限公司于2006年推出的一部长篇武侠动画连续剧,是中国首部武侠动画电视连续剧。主要讲述了以虹猫蓝兔等为主的七位侠士与坏人魔教教主斗争的侠义故事。该剧从2006年9月5日起,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黄金时段播出;同年该剧获得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及动画精品国产动画片一等奖。
三、2007年
1、《神厨小福贵》
《神厨小福贵》是由湖南宏梦卡通传播有限公司制作的国产动画片,许龙导演,田理妮编剧。该剧讲述了清末八国联军入京,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等人仓皇西逃。西行路上,由于御膳大厨被小李公公谋害掉入悬崖失踪,慈禧只得命太监小李子在当地挑选厨师。
2、《虹猫蓝兔阿木星》
《虹猫蓝兔阿木星》别名《马三娘外传》,是湖南宏梦卡通传播有限公司于2007年推出的一部大型武侠动画连续剧,是《虹猫蓝兔七侠传》的续作。
3、《神兵小将》
《神兵小将》是2006年央视动画、玉皇朝集团联合出品的动画片,2007年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首播,高清版于2015年12月8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重播。该动画片讲述了少年南宫问天与他的同伴们除暴安良为民除害、经过正邪斗争,成为小英雄的历险故事。
四、2008年
1、《少年狄仁杰》
《少年狄仁杰》是CCTV根据中国古典的公案小说改编制作的动画剧,由亢宝晶执导,于2008年CCTV首播。《少年狄仁杰》讲述了唐朝时期,少年狄仁杰侦破案件所发生的活泼有趣的故事。
2、《西游新传》
全名为西游新传——青少年自我防护。是由北京科影国际影视策划有限公司投资,全国妇女联合会做主办单位,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做协办单位创意的大型系列动画片《西游新传三部曲》中的第一部百集系列动画片。
3、《雷速登闪电冲线》
《雷速登闪电冲线》以凌风、凌云两兄弟为故事核心,加上众多的朋友角色和对手角色倾力演出,《雷速登闪电冲线》绝对是一套充满吸引力、亲和力同时令观众赏心悦目的动画片。
五、2009年
1、《家有儿女动画版》
《家有儿女》是一部动画片,不仅保留了电视剧原有风格,还采用了宋丹丹、高亚麟、张一山、杨紫、尤浩然等真人版《家有儿女》的原声对白。并借助动画的强大表现力,将很多真人版无法呈现的场面生动地表现出来,使得情节设计上极富想象力。
2、《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日两国合作制作的动画片,已于2009年在中国上映。该动画片是根据中国古代名著《三国演义》改编,由北京辉煌动画、央视动画与日本未来行星株式会社联手打造的高清动画。
3、《果宝特工》
果冻三剑客,是由广州蓝弧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果冻宝贝为同一公司)制作的20集国产三维动画。续集是果宝特攻。(“果宝”也就是“果冻宝贝”的简称。)这是一个除恶惩奸而又搞笑的童话故事,故事里的角色全部是可爱的水果,所有动画都以三维制作完成。
六、2010年
1、《开心超人联盟》
《开心超人联盟》(原名《开心宝贝》)是由《喜羊羊与灰太狼》原总导演黄伟明担任导演的长篇品牌动画系列,2010年开始播出,每集13分钟。
2、《十二生肖闯江湖》
《十二生肖闯江湖》是华强数字动漫公司继《十二生肖总动员》之后,倾心打造的大型三维动画新作,故事时间比《十二生肖总动员》更为久远,剧情设定为前传,讲述的是在十二生肖与紫魁星大战年魔之前,天庭、人间上演的一段更为玄幻的十二圣兽选拔赛,江湖上各种不同的动物都来到武道会参与比赛,争夺圣兽之位的传奇故事。
3、《阿特的奇幻之旅》
《阿特的奇幻之旅》是由湖北盛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与北京辉煌动画公司联合制作发行,巨资打造的一部3D高清动画,全剧共四部,每部26集,每集22分钟,共计104集,2288分钟。现第一部26集已制作完成,于2010年8月2日晚八点,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银河剧场首播
七、2011年
1、《罗小黑战记》
《罗小黑战记》是中国大陆独立动画制作人MTJJ及其工作室制作的一部FLASH动画片,于2011年03月17日出品,播放平台主要是网络。主角罗小黑是一只可爱的小黑猫,讲述它生活的点点滴滴。
2、《超兽武装之仁者无敌》
《超兽武装之仁者无敌》,是由广州蓝弧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广东奥飞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的原创3D长篇动漫《超兽武装》的第一部。该剧以一场波澜壮阔、跨越时空的战役,描述了神奇的宇宙轮回, 精彩刺激的打斗场面,拥有崇高信念和无限潜能的超兽战士,演绎了一场拯救宇宙的圣战。
3、《甜心格格》
《甜心格格》是一部古装宫廷风少女题材动画片,已播出4部156集(其中第一季和第二季各52集,第三季和第四季各26集),另外有甜心格格环保短片、甜心格格贺年宣传片等相关动画。
八、2012年
1、《熊出没》
《熊出没》是深圳华强数字动漫有限公司出品的系列动画片中的第一部,丁亮、邢旭辉导演,武斌、侯喆编剧。该片主要讲述了森林保护者熊兄弟与破坏森林、采伐原木、占领土地开发创业实验田的光头强之间上演的一幕幕搞笑对决的故事。
2、《赛尔号》
《赛尔号》是根据上海淘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儿童页游改编的同名动画,故事讲述2100年地球能源已接近枯竭,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为了实现地外星系探索计划,人类制造了名为赛尔的机器人,并建造能源探索飞船赛尔号。在宇宙探索过程中,他们还发现了外星精灵,这些精灵们成为了赛尔机器人探寻新能源的重要帮手和伙伴。
3、《电击小子》
《电击小子》是奥飞集团出品的系列动画片,故事设定在现代中国的一个小城市,主角熊小光是一名五年级学生,他因为参加电视游戏节目而意外地在一幢大屋里碰到来自未来的多功能机器人卡比,从此小光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㈨ 2015年票房最高的动画电影是哪一个
中国的话是大圣归来9.5亿(人民币)
欧美的话是小黄人大眼萌11.56亿(美元)
㈩ 二维动画的历史与发展
二维动画的现状与发展
从1906年布莱克顿的《滑稽脸上的幽默相》第一部动画片诞生至今,动画这门视觉艺术已经走过了她将近100年的历史。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动画的表现手法也越来越丰富。因此,从不同技术手段上将其分为两种类型,即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
二维动画一般指传统的手绘动画,是通过动画师来绘制每一祯画面,最终用摄影机或扫描仪合成传递在屏幕上。而三维动画是制作人员通过计算机所安装的软件界面来操作所要制作的动画造型、背景、灯光等元素。因此,是由于制作手段上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类。
二维动画在动画发展史上占据着相当大的空间,直到90年代三维动画的崛起,传统的二维动画面临着新的困境。
从迪士尼《米老鼠》的辉煌时代到宫崎峻的黄金王朝,二维动画从来不缺少她的忠诚拥护者。然而,越来越多的三维优秀动画片涌入了影院,逼真的人物,刺激的画面,绚丽的场景征服了所有的观众。
在90年代的动画影片中我们可以发现二维动画的背景开始使用三维技术制作。这种尝试为动画片本身带来了更加神奇的效果,导演更喜欢拥有丰富,色彩绚丽的三维背景。电影《人猿泰山》中的丛林背景就是选用的三维效果,这样的影片还有很多,如《埃及王子》、《蒸汽男孩》等等。这种结合的方式是动画制作史上的一大创新,因此也被很好的继承下来。但是,《玩具总动员》的出现创造了三维动画的最高票房,接下来是《恐龙》、《怪物史莱克》、《怪物公司》等等数部三维动画巨片。这种高技术精度的动画影片一时间开始领跑世界的动画产业--数码时代宣布来临。
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任何艺术形式的动画都应该顺应历史潮流而发展,传统手绘动画也不例外。然而,在影视传媒充斥的当今世界,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艺术元素,二维动画影片是否能够在视觉上有更加震撼的创新是决定其现状的基本因素。
就目前的二维动画影片的发展趋势来看,仍然没有里程碑式的突破。迪士尼的衰败就是最好的例子。在电影产业化高度发达的好莱坞,程式化的剧情,标准化的人物,模式化的电影音乐不得不使观众厌倦。然而在二战后突然崛起的日本动画逐渐占领了鳌头。奇幻的故事,精良的制作,风格化极强的人物造型,厚重幽雅的音乐被大部分人们所接受。由于,日本的动画也已经发展为产业化大规模生产的模式,因此也有重倒迪士尼旧辙的可能性,所以必须在风格与故事上不断的创新,在视觉冲击上的不断开辟新的技术领域,才可以走的更远。
中国的二维动画就不容乐观了,与先进的动画产业国家相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中国的传统动画也曾在20世纪50-60年代一度兴盛,有《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优秀动画影片,还有中国所特有的一系列水墨动画短片,如《牧笛》、《小蝌蚪找妈妈》等。代表了中国二维动画迄今为止的最高水平,以至于现在仍无法达到和超越。由于在中国的动画市场基本还没有被开发,中国动画产业还没有形成规模,等待中国动画人需要努力的路途仍旧很遥远,因此在国际动画大环境日趋竞争激烈的形式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中国的动画应当加紧脚步,争取在短时间内制作出优秀的动画影片。
二维动画的发展前景仍然一片生机,只要努力寻求新的结合点,与三维技术更好的结合,就一定能够在今后的动画史上大放异彩。